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发行狂潮-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晰可见。紧接着他抬起左手,五个指头在那个扇面上拔拉了几下,就报出了数字。而后就丢给了面前的方明亮,“你点点,看我数得对不对。”
  方明亮拿在手中,一张张地点了一下,数字果然没错。他不由得竖了大拇指,“这可真是个绝活,呵呵,”一边说着,一边又照着胡元奎刚才的样子试了两下,没怎么成功。
  胡元奎笑了笑,拿过旁边的一打报纸重新演示了一遍, “这个主要是用腕力,手腕一定要灵活,照这个样——。”说着他将手中的报纸来回抖了几下,然后放下来说,“你们先练一下,今天把这个练熟就可以下班了,明天我再安排别的事情。”




 第4节

  对于这几个新手的工作安排,胡元奎是有些心不在焉的。根据他所掌握的内部消息,这次新站长的招聘工作,只是吴瑞年下的一着棋,而这几个新手只是他手中的几粒闲子。吴瑞年把他们随意放在棋盘上的目的,只是想让他们对现任的站长们形成一定的威慑力。换句话说,他们就是吴瑞年悬在现任站长头上的几把刀,如果现在在任的站长们能乖乖地听话,这几把刀也许永远都不会放下来。
  事情还得从沿江晚报的发展过程说起。沿江晚报在没有独立之前,只是沿江日报的一个周末版,每周的发行量在全市范围内也不过三五千份。去年才正式从沿江日报剥离出来,创刊为沿江晚报,改为每日一刊,并成立了沿江晚报社。新任的报社社长兼总编江承望今年年初到南方考察,参观学习了羊城晚报的发行工作,觉得这是一种全新的发行模式,可以在今后沿江晚报的发行工作中借鉴,于是趁着改革的春风,轰轰烈烈地在晚报内进行改革。成立了以吴瑞年为首的发行部,改报纸邮发为自办发行,并许下重诺,承诺如果发行部在发行数字上有重大突破,将给予发行人员重奖。
  在这样的条件下,吴瑞年当即在发行部成立的誓师大会上表态,要在年内将沿江晚报的发行量翻上两翻。并同时以越王勾践为榜样,提出了“卧薪尝胆,真抓实干”的口号。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吴瑞年同新招募进来的一批发行员同甘共苦,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将晚报的日发行量扩大到了五六万份,远远超出了报社的预期。发行部也由原来的一个中心站点分化成了六个大站,在这六个大站下面,又迅速衍生出来若干个小站,现在这些小站的发行量也正以很快的速度增长,有的小站发行量已经超过原来大站的发行量。这可是出乎报社所有人意料的。在这种喜人的形势面前,报社上上下下当然是一片鼓掌叫好之声。不仅如此,而且随着报纸发行量的猛涨,沿江晚报的广告价格也水涨船高,不断地往上飙升,现在一个版面一天的广告收入就有可能超过自办发行以前一个月的广告收入。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江承望很快就可以兑现年初对高老庄的承诺了。在这个节骨眼上,报社为了更进一步促进发行工作,在给予前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发行人员以重奖的同时,也拿出了部分转正名额交给了发行部,希望将一部分发行骨干吸收进沿江晚报的正式工编制里来,使之成为推动报社发展的核心力量。
  对发行部的员工来说,报社的这一举动当然大快人心,但是也给吴瑞年出了一个难题。因为报社给发行部的转正指标只有十二个,可是现在沿江晚报发行部目前在册的发行人员已有好几百人,一线管理人员也有三十多人,这十二个名额怎么分配,确实是一个大难题。面对这样一种僧多粥少,难已分配均匀局面,吴瑞年在万般无奈之下,出此下策,从社会上招聘了一批名义上的站长,丢到各个站实习。这样一来,无异于是跟下属的各个站长头上上了一道紧箍咒,让这些站长感觉很不是滋味,他们感到自己打下的江山有被人觊觎之嫌。他们当然对这批新招的站长没有好脸色,因而好多新站长在下面站里的日子不是很好过。
  吴瑞年并非不清楚这个情况,但是他也有他的深层次考虑。对吴瑞年来讲,这次新站长的招聘计划,可谓是一石三鸟。首先,他可以趁这个机会在转正指标的分配上游刃有余,不用担心哪个站长因为拿不到转正指标而闹事,甚至消极怠工。其次,在发行部发展之初,可谓是举步维艰。高素质的人员根本招不进来,招进来的大多数都是些社会闲杂人等,主要是一些下岗工人,这些人要么就是本身的素质达不到原单位要求被下岗的;要么就是在原单位上不愿好好干,不安心本职工作,而被单位强制下岗的;要么就是在社会上游手好闲,来发行部碰运气的。在报社发行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这些人的一些坏习惯就显露了出来,在站内喝酒赌博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聚众打架斗殴的。现在发行部的发展正面临一个瓶颈,必须在发行部注入新鲜血液,才能保证发行量的高速增长。再次,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城区的发行量能够稳步上升的情况下,吴瑞年准备开发外埠市场,将沿江晚报铺满全省,那个时候,这批新站长也能有机会一展所长。做一件小事,能达到三个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这些老站长们虽然恶习难改,但是也有他们的优点。他们大多数长期混迹于社会的底层,一个个都很讲义气,也肯吃苦,在吴瑞年看来,吃苦精神是一个优秀的发行人员必备的品质。当然吴瑞年也很看重“义气”两个字,尤其喜欢老站长们那种一旦认准了一个人,就会头也不回的跟着领路人一条道走到黑的性格。在他看来,发行部走到今天,他个人也付出了太多的血汗,他也害怕有朝一日被人取而代之,因此老站长们当中这种个人崇拜也是十分必要的。发行部运转之初,也看不出有什么其它的利润来源,发行部的经费几乎全部来自于报社返还的费率。但是从今天运行的情况来看,发行部在创收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尤其是广告的代投,已经逐步形成了产业链,下一步他准备成立专门的部门来运营这件事。而且现在市政府正在抓街面上的牛皮癣,一些小的公司在媒体上做广告嫌贵,便将目光转向了报纸代投,现在这个事业有着大好的前景,正是大有可为的时候。一旦有了这些收入,自己开展工作就更便利了。而这样做的最直接后果,可能会导致报社一些人眼红,最近就听到有人反应发行部私设小金库,这是一个不好的信息。他吴瑞年必须未雨绸缪,建立一支发行铁军,一支唯他吴瑞年之命是从的吴家军。这也是他选取站长的标准之一。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一个好的站长光有忠诚是绝对不够的。吴瑞年很清楚,前一阶段的发行工作可以说并不需要什么技巧,按照发行人员自己的话来说,刚开始订报的时候他们就像是街面上收荒货的,只需站在居民房密集的地方高声一喊,“订沿江晚报啦!”立刻就会有很多人从家里走出来,拿着钱找他们订报。这样一些人都是晚报多年的忠实读者,平时总在街角报摊上买报纸看,现在有人送报上门,也就乐得图个方便,订份报纸在家里看。这个过程当中起作用的是沿江晚报的品牌效应。得益于沿江晚报多年来良好品质和在市民心目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当这样一些订户被淘光了以后,真正的发行工作才刚刚开始。
  这个时候报社给出十二个转正指标,可也不是那么好拿的。江社长在给吴瑞年这些指标时,也对发行部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年底沿江晚报发行量要突破十五万份。这个任务十分艰巨,要想顺利完成,仅依靠现有的力量是不够的,这样一来,形势就将吴瑞年推到了两难的境地。他既担心现有的老站长们不能够圆满完成自己下达的任务指标;又害怕新来的站长们不会对自己绝对的忠诚。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吴瑞年逐渐对发行行业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他清楚地知道,这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它的工作全部要依靠人力来完成,这份工作兼有劳动强度大、人员素质要求高的两重特点。从专业角度看,整个发行工作由投递和征订两个方面组成。在投递方面,它要求发行员能在第一时间内将报纸送到读者手中,这一工作完全要依靠体力来完成,发行员需要长年累月地做重复的爬楼,骑车的动作,单调而辛苦,而且这一动作最短也要持续六七个小时,甚至更长。在这个过程中,发行员只要肯吃苦、耐力持久、有基本的方向感就行,这也就是发行劳动强度大的特点;在征订方面,它又要求发行员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善于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打交道,强于沟通,能够独立完成一份报纸的销售。通过说明、说服从而让读者接受晚报,进而订报,回收报款。而现在兼有既能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又有高素质的发行员,在发行部里可谓是凤毛麟角。从以上两点来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报社就好比是一个企业,报纸就是这个企业的产品,而发行部就是报社的销售部门,它以销售报纸为最终目的。可是他又不同于一般企业的销售部门。一般企业的销售人员可能只需要动动嘴,在往来单位间来回跑跑腿,出出差,大多数时候都能把事办成,完成自己的销售任务,而且他们的销售对象,其素质全都和自己在同一个层面上,沟通容易达成,基本上属于脑力劳动。可是报纸的销售却不一样,它要求销售人员不光要动嘴,还要动腿、动手,在这个行为当中,除了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他们所做的脑力劳动一点也不比一个专业的销售人员所做的工作少。他们要了解客户的心理,照顾他们情绪,针对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性格爱好、不同收入阶层等等不一而足的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来达到完成销售任务的目的,任何一个细小的失误,都会给自己的销售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当然这个损失不会很大,但是对一个线路来说,有时会是致命的,甚至会产生连锁反应。一个不小心,就会永远地失去一个客户。当然现在还没有竞争,客户在没有其它选择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回头。但是在不久的将来,这种一花独秀的局面就可能会被打破。吴瑞年听说省报的副刊正准备改办成一张小报,事情在酝酿中,自己必须在这张报纸出来以前,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因而吴瑞年开始不停地在站长办公会议上向那些老站长们灌输危机意识。一方面强调在发行部内部即将实行的竞争上岗制度,另一方面则强调来自市场的压力。这些话使胡元奎他们这样一些老站长们心里很不舒服,他们开始私下里指责吴瑞年这是想卸磨杀驴。但是指责归指责,吴瑞年的话他们还必须听。因为就胡元奎冷眼观察,即使是跟随吴瑞年打天下的六大站长也对这些事噤若寒蝉,不敢当着吴瑞年的面说半个不字,何况他胡元奎这个半路出家的和尚呢。
  实质上胡元奎做发行的时间也不长,他到沿江晚报发行部上班纯属是阴差阳错。年初他从外面跑船回来,在家里休年休假,由于在外面一个人天马行空惯了,回到家后他一时还没找到居家的感觉,家务事上也就懒得伸手。没想到这样一来妻子就不愿意了,开始没完没了地在家里唠叨以发泄对他的不满,磨得胡元奎两耳都快起老茧了。他一看这也不是个办法,于是在偶尔帮妻子搭把手的同时,就开始琢磨怎么样才能快乐地度过这半年漫长的假期而又不惹妻子烦。
  这天吃完中饭,他因为喝了两口酒,收拾碗筷慢了一点,妻子就又开始唠叨起来。惹得胡元奎一股邪火冲上了头,他将手上待洗的碗筷往厨房水池里一丢,穿好衣服便头也不回地出了门。胡元奎在街上闲逛了快一个下午,酒劲也慢慢地过去后,他才开始有些后悔了。以他的经验,像今天这种情况,等他一会回到家里,妻子肯定会变本加厉地唠叨,直到他的精神面临崩溃。“该怎么样才能躲过这场无休上的唠叨呢,”胡元奎边往回家的方向走边低头想心思,路过一个门面时,他发现门口一群人推着自行车聚集在一起,将人行道堵了个严实,胡元奎只好往旁边的机动车道上走,指望绕行过去,没注意对面突然逆向开来一辆摩托车,径直向自己冲来,车速飞快。胡元奎吓得赶紧往后一缩身,跳回人行道,没想到将身后的一块广告牌撞倒了,旁边推自行车的人群中立刻爆出一阵哄笑。胡元奎抬眼望了望他们,也憨憨地笑了一下,弯腰将广告牌扶正,斜眼瞟了一下上面的内容,见是一则招聘启示,也没在意,继续往前赶路。
  走了几步,一个念头忽然跑进胡元奎的脑海里,“这半年时间,我何不找一份零工打一打,也省得一个大男人整天在家里吃了睡,睡了吃,惹妻子烦心。”想到这里,胡元奎连忙转身走了回去,仔细看了一看广告牌上的招聘信息,发现是沿江晚报发行站招聘发行员的广告。他比对了一下自己的条件,觉得挺合适的。便抱着试一试的心理,走进了身后的江北发行站。
  就这样,胡元奎为了躲避家里老婆无休止的唠叨,抱着打零工的心理到江北站报名做了一名投递员,没想到做了一阵子之后,他就看到了里面蕴藏的巨大前景,因而也就对这事认了真,经过一段时间的辛勤付出,没想到还真让他心想事成,当上了沿江晚报城南站的站长。当然能够在短期内混到站长的位置,也是造化弄人,一来是晚报迅猛的发展给了他一个很好的机会,二来也是他自己一眼瞅准了这一行,并不断地努力的结果。现在城南站刚刚从六大站里分化出来 ,并在自己的领导下有了很大的发展,胡元奎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在吴瑞年眼里的份量在加大。有些事情,吴瑞年也会找他胡元奎征求意见了,因为他知道,作为基层的站长,这种单独和吴瑞年面谈的机会并不多。但是这十二个转正的指标不知有没有一个可能落到自己头上?胡元奎坐在马金龙对面心里开始打起了鼓。




 第5节

  沿江化工厂招聘销售人员的考试结果总算是公布出来了,丁妮下班的时间从厂门口走过时顺便看了一眼便转回了头,直接往家里走去。天气已经开始转凉了,北风呼呼地刮着,直往人们衣缝领口里钻,丁妮下意识地裹了裹衣领,她觉得这北风好凉啊,钻到人心里去了,让人身上从骨子里往外冒凉气。
  公告是早晨九点钟左右贴出来的,依旧是白纸黑字,写着一行人的名次和分数。丁妮她们在车间的流水线上作业,对此还一无所知,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消息就传到了她的耳朵里。她心里一惊,想去看一下,却又没有时间出车间。从车间到厂大门口大概要走一刻钟的时间,再走回来的话,肯定会迟到。可是这心里有了事,动作就慢了下来,后面的人员便开始催起来。
  “快点,你这样的速度,我们今天都不要下班了。”小环坐在下首,望着心神不宁的丁妮叫了起来。
  丁妮定了定神,加快了速度,她们要是速度慢一点,一天的计划就会完不成,会拖累整条线跟着加班。
  “想你老公的事情了吧,别想了,这次录取可不光是凭成绩,你们要是没关系,可就有点悬了,不是我打击你,我在厂里几十年了,厂里这点小把戏我最清楚了。”
  丁妮心里恨小环口没遮拦,她可是对这次的机会抱有很大希望的。自己的男人自己还不清楚?要谈做别的他可能不行,至于考试嘛,一般的情况还是难不倒他的。再说那天自己在家里也让关动荡将考试的情景重演了一遍,也没看出什么不妥的地方。
  丁妮就这样忐忑不安的捱到下班时间,由于心里有事,平时每日下班必须要洗的澡也懒得洗了。只收拾了一下她就准备出车间门,却迎头碰上准备去澡堂洗澡的小环。
  “怎么,丁妮,你不洗澡吗?”
  丁妮点点头,“恩,我有事。”她急于知道结果,却又不好意思跟小环说。
  “我刚碰到调度了,他到厂门口去看了的,你老公是不是姓关,我听调度说,他好像只差一点就被录取了。”
  “只差一点,一点是多少呢?”丁妮现在清楚了,出车间门的时候,她半信半凝,或者说是不愿相信这个事实,但是现在她相信了,看了结果后相信了,小环口中说的只差一点是什么。这是一个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可是这就是事实,已经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关动荡,也就是她的老公,总成绩排名第二十七,和二十六名只差半分,也就是这半分决定了他不能晋级;也就是这半分决定了他还得在厂门口当经警;也就是这半分,让丁妮所有梦想都破灭了。
  丁妮想哭,她觉得命运对自己太不公平了。自己一直想过得好一些,为了让自己的男人有出息,她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承担了生活带给她的一切压力,就是盼望着能有个好的结果。但是在厂里的两次改革当中,关动荡,这个和自己命运休戚相关的人,总是功败垂成,而且每次都是只差那么一步之遥。她不知这是怎么了,是命运故意和她丁妮作对呢,还是有什么其它的因素在起着作用。
  她有些恨关动荡不争气了。你要么就是完全不行,哪怕乱泥扶不上墙也行,哪怕朽木不可雕也行,如果真是这样,丁妮也就不作指望了,就这么平平和和的过。但是你又为什么每次都将她心里头的希望之火燃起,然后又无情地将之扑灭。你为什么那么不争气呢?还只要加一把劲,多努力一点,我们的生活就不同了,不是吗?现在这件事可真是成了一个笑话了。
  丁妮无声地坐在家里的沙发上发愣,关动荡进门来她也没有动一下。关动荡进门后,发现屋里没开灯,不由得很是奇怪。而且他感到屋里的异样,这样的悄无声响,应该是不可能的。每次自己回家,儿子都会喊一声“爸爸”,这样自己一天的劳累也就消失得无了形,可是今天却没听到这熟悉的叫声。他拧亮灯,看到丁妮坐在沙发上发呆,便下意识地问了一声。
  “小米的人呢,丁妮。”
  听到关动荡发问,丁妮抬起头来,她用无意识地双眸盯着关动荡。
  “小米呢?”关动荡又问了一声。
  这一下,丁妮好像突然恢复了意识。是啊,小米呢?丁妮这才发现儿子不在家。
  她猛地想起来,自己今天下班直接回了家,忘了接儿子。一种巨大的恐惧一下子攫住了她,她下意识地大叫了一声,“完了、、、、、、”便推开关动荡冲了出去。
  幼儿园里早已是人去楼空,白天的热闹和喧哗早已在无边的夜色中不见了踪影,几间教室里除了桌椅,哪里还见人的影子。丁妮不由得凄楚地叫了一起,“小米,你在哪里?”
  没有回应,在这样漆黑的夜里,丁妮的声音显得那样的无力。她不由得一下跌坐在教室的地上,心中充满了恐惧。不知过了多久,她疯了一样站了起来,冲出幼儿园,往家里赶去。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小米丢了,我要找到他。”
  关动荡看到丁妮疯了一样冲出家门,他就感到了情况不对,不由得大吃一惊。他放下手中的东西,带上门,追了出来。丁妮今天肯定是忘了接小米了,她这是怎么了,这可是从来都没有的事情。
  宿舍区里早就没有了丁妮的影子,不知道她跑哪去了。关动荡下意识地往幼儿园赶去。可是这个时候小米还会在幼儿园里吗?关动荡不由得摇了摇头,他不想把事情往坏处想。他只是急于去幼儿园印证自己潜意识里的想法是否正确。
  谁知当他路过厂门时,王建却将他叫住了。关动荡连忙停了下来,身子却还向幼儿园方向侧着,随时准备离开。
  “你慌什么啊。”王建显然看出了关动荡的焦急。“是不是在找儿子?”
  一听到王建说起儿子,关动荡立刻焦急地问道:“是啊,你怎么知道?”
  “我当然知道,你儿子在门房里睡着了呢。”
  关动荡听他这么一说,立刻拔脚冲进了门房。在两张拼接着的椅子上,小米躺在那里睡得正香,身上盖着王建值班时穿的军呢大衣。
  关动荡心里不由得对王建充满了感激,此刻他悬着心才放了下来。他上前轻轻抱起小米,抱在怀里不停地亲着,硬硬的胡茬一下子将小米扎醒了。他睡眼惺忪地看了关动荡一眼,下意识地喊了声“爸爸”。关动荡心中顿时充满了暖意。
  这时候身后的王建说道:“今天幼儿园的老师看到你们没人接孩子,就将你儿子送到你们家,可是发现家里没人应声,只好又带回幼儿园等着。可是等到天黑也没见你们去人接孩子,你们不去,人家老师就不能下班,在幼儿园里急得团团转。幸好你儿子知道你在这里上班,老师听说后,只得将他送到这里,刚好我当班,就把他留下了。你们都在忙什么?怎么孩子也忘了接,我下午还看到丁妮下班出厂门的,跟她打招呼,她好像没听到似的,你们没什么事吧。”
  “没事,没事,谢谢你!”关动荡心里无限感激地望着王建,口里不停地说着谢谢,而后将儿子抱在怀里,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