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仕途-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欢看了那把琴,心里一动,再仔细一看如怡姑娘,优美的身段,迷人的嗓音,诱人的风情,她都聚集于身,倒也符合他心里所想,有了计较,微笑道:“如怡姑娘,你觉得音乐该是怎么样的?”
如怡姑娘闻言先是一愣,接着喜道:“沈公子要与奴家谈论音律么?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也。乐作为大艺中的一种,自古就是音乐、舞蹈、诗词的结合,至今填词唱曲俱是其术!”
如怡姑娘显得很兴奋,滔滔说个不停,沈欢摇了摇头,道:“沈某是问它的意义与作用。”
“意义与作用?”苏轼愕然,沈欢看向他的目光不无询问,只能按着心目中的答案诉说着,“子贤,音乐自古就有陶冶情操的作用,因此孔圣人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如怡姑娘也赞同道:“不错,正是陶冶情操,奴家有时候就陶醉在音律的天地中不可自拔。”
沈欢摇摇头道:“两位只得其一而已。沈某觉得,音乐除了陶冶情操,它更多是作为一种文化而存在。”
“文化?”苏轼与如怡姑娘都脱口惊问。
“不错,是文化。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音乐,孔圣人时期,除了韶乐,还有鲁乐、秦乐,偏偏他就赞美韶乐,不正是代表此地文化音乐的过人之处么。文化才是无敌的,自古以来,先秦音乐唱国风诗经,汉代为赋,唐人为诗,我大宋如今曲子词欣欣向荣,亦有自成一家的趋势。所以说,音乐更多是一种文化体裁,代表了一种文化。”
苏轼思索一下点头道:“不错,子贤言之有理,胡人有胡人的音乐,代表了他们的风格,像我等今日所用乐器,不无是胡人传入,与我中原文化大异。”
沈欢哈哈笑道:“子瞻兄,胡人文化与我等有别,这才是小弟今日大谈音乐的道理所在。在沈某看来,音乐甚至是一种武器!”
“武器?”苏轼与如怡都没想到这层,更惊讶了。
沈欢解释道:“正是一种武器,一种无所不在,杀人于无形的武器。今我大宋武备稀松,面对党项、契丹人不战即先失了士气,没有一战的勇气,因此,沈某认为,若有一种深入人心令他们斗志昂扬的音乐,唱出了威风,唤醒了他们的血性,不正是一种对敌的武器么!另外,若我大宋优秀音乐传入番邦,令他们的习俗得以改变,使他们接受我天朝文化,于无形之中同化了他们的野性,不亦是一种灭国的武器么!”
“这个……”苏轼想到深处,大惊失色。沈欢的理论,不无后世的观点,在后世,除了音乐,更大的文化武器还有电影,君不见诸多外国电影汹涌流入中国,除了商业利益外,还有着同化文化的功能,若不奋起直追或者加以抵制,数代数十代之后,自己的文化处于弱势甚至消亡,那就后悔也来不及了。只有最民族的,才是最世界的,所有向往往外发展扬威海外的文化名人,在沈欢看来,不但不值得赞扬,反而证明了人家外来文化同化的威力,不然难以让你认同他们的权威。
这些文化功用,沈欢也是刚才一时想起,计上心来,觉得发扬这些文化功用,如怡姑娘是一个很合适的人选。若加以他后世观念的包装,不难成为大宋版的音乐巨星。巨星是什么?是偶像,偶像就是效仿的对象。他觉得如怡条件优秀,若专唱一些儿女情长的词作,于民于己都无利。那么,何不由他来打造一个明星出来呢?
一想到那种巨星到场万人空巷的景象,沈欢就难以遏制地激动。
第六十章 天籁
“如怡姑娘,你可愿意做这个音乐文化的转播者?”沈欢压住心头的激动,目光炯炯地看向貌美容绝的如怡姑娘。
“啊,我?”如怡姑娘闻言又惊又喜,更多的还是迷惑,刚才沈欢的武器理论,她听得不是很明白;苏轼目骋古今,优游大事,深知历史变幻,因此一听就明白了沈欢言中之意,如怡姑娘虽也有才华,却更多体现在艺术方面,对于历史之道,认识得浅,只能说迷糊了解沈欢的意思而已。不过对于沈欢要让她做一件大事的意思却是明了,不禁欢喜,能为他做点什么,也是她十足愿意的。
沈欢环视一周,如怡惊愕,苏轼沉思不已,想来是在斟酌得失,不由侃侃而谈:“如怡姑娘,这应该不是让你很为难之事,你只需本色演出而已。用你手中之琴,用你的美妙嗓音,制成全天下最吸引人的天籁,去令世人陶醉在你的歌喉之中即可!”
如怡姑娘讶道:“沈公子,要奴家去唱曲儿,倒是易事,可若说陶醉天下之人,恐怕难以办到,不说别的,就是如此吸引众人的歌曲也难以寻到。难不成专弹古今名曲?”
沈欢摇头道:“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古今名曲,除了高雅之人能领略外,俗人又岂会听得懂!沈某是让如怡姑娘面对大众,所唱之歌,要能成为民曲,传唱天下,那才是真正的成功,就像《诗经》上的一些国风一样!”
如怡姑娘秀眉紧蹙,思虑了半晌,才苦笑道:“沈公子,你太为难奴家了,若让奴家唱几首文人词曲,尚能胜任,要创造出民风歌曲,非天人不可为!”
“唉!”苏轼回醒过来,深深叹气,目视沈欢,道:“子贤,你的本意为兄算是了解了,确实有高远之处,但这个文化攻势,乃潜移默化之功,非数十年一两代人难以形成功效,以几人之力,可以办得到么?”
“办不办得到,总需试过才知。若连做都不走,那就肯定办不成了。是吧,子瞻兄?”沈欢不愿意放弃打造古代版本的女明星意愿,心中慢慢形成了一个计划,“当然,如怡姑娘也说了,关键在于歌曲。如今所谓曲儿,多为词牌,同一词牌,总是固定了曲调,虽然短时期内有利于普及词曲,但时间一久,太过单调,也令人生厌。沈某觉得,歌曲不应有着模式,更该创新才成。孙子兵法教导用兵就该‘地无常形,水无常势’,而音乐歌曲也亦如此!”
“模式?创新?”如怡姑娘喃喃念了几下,皱着眉头,像是有了感悟。
“不错,歌为天籁,词为心声,歌曲是用来给人听的,不是卖弄,因此只要好听即成,何必考虑太多!只有好听的歌曲,才能让人接受,也只有用心的歌曲,才能感动别人!”沈欢对比一下这个时代与后世的音乐艺术,还是觉得后世那个全民创作的音乐才能出现优秀的艺术,“打破常规与模式,唱出自己心中所想,借以音乐器具,谱成优美的旋律,那便是成功的音乐了!”
如怡姑娘惊呼出声:“沈公子见识果然高人一等,奴家明白了,努力创造出自己的音乐,又何必再借以什么词牌来传唱!”
沈欢笑道:“正该如此。想当年《诗经》里的风雅之篇,不亦是民风俗曲么,又何来如今那么多讲究。孔圣人亦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只要如怡姑娘秉承此旨创作,他日作出诗经之篇,亦未可知!”
如怡姑娘娇笑不已:“沈公子夸赞了,奴家可没有这么大的野心呢!今日沈公子提出此举,想必内里有着锦绣文章了,该如何做,还请沈公子示下。”
沈欢沉吟片刻,转向苏轼道:“子瞻兄,可有兴趣襄此盛举?”
“苏某?”苏轼先是一愣,接着大笑,“人家一个姑娘家唱曲,还有苏某的份儿?既然子贤已有打算,能用得上苏某的地方尽管吩咐,不敢稍慢!”
“多谢子瞻兄慷慨!”沈欢先是谢过,别人不了解,他还不清楚若要打造明星除了宣传还是宣传?若要宣传,在开封城里,有谁比风流才子苏子瞻合适呢!放着眼前的资源不利用,不是沈欢的风格,因此把苏轼拉到自己的阵营里。
如怡姑娘又道:“沈公子,奴家人力有限,恐怕难以短时间内完成你的愿望……”
“如怡姑娘说的是创造词曲么?”沈欢微笑问道。
如怡姑娘点头道:“正是,曲为心声,一首好曲,非一日可以一蹴而就。”
沈欢觉得又该剽窃了,哈哈笑道:“如怡姑娘放心,这不是还有在下吗?在下自幼就对音律有着莫大的兴趣,这些年来,采集民间遗风,倒也能自制几首曲子,觉得颇异于当今曲调,也许大有用处!”没有丝毫愧疚地先把自己吹嘘了一下,抬高了身份,赋予了艺术素养,也好脸不红气不喘地盗用后世的歌曲。反正之前也盗用了不少东西,再剽窃一些也能坦然,这个明星计划,对他后面的规划无比重要,若能用些后世名曲,引起世人的轰动,也算是对这个时代文化的一种贡献。他打算打造宋代版的文艺复兴,这个歌曲音乐也是其中一个成分,万万疏忽不得!
“沈公子还能自制歌曲?”如怡姑娘美眸大亮,闪扑扑地眨着,又惊又喜地看着沈欢,颇是期待。
苏轼疑惑地道:“子贤,去年中秋你作《水调歌头》,据说当时你就唱了一种与当今有异的调子,难不成就是你谱成的?”
如怡姑娘也来了兴趣:“沈公子还自制了一首曲子?不知奴家是否可以有幸一听?”
“那在下就献丑了,还请不要见怪!”沈欢微笑说道,反正也是剽窃,顾不上是否狗血了,王菲版本的《明月几时有》再一次从他的口中汩汩而出,唱着唱着竟然见到了感情,一时时空反复,想起了后世的情景人物,难以抑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大是深情,闻之令人心折。
“好!”苏轼待沈欢一曲完毕,大是鼓掌,“果然是异于当世,却又通俗得多,易于上口。不过子贤,你的嗓音真的令人难以恭维,若是由如怡姑娘唱起来,估计效果更好!”
沈欢终于脸红一次了,特别是面对《水调歌头》的正版作者,心里有点虚虚的。
“是吗?”如怡姑娘听到恭维,也来了兴趣,这时候侍女终于换来新琴,忍不住拨弄起来,她记性特好,沈欢唱的时候又仔细听闻,见猎心喜,一时唱了起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沈欢吃了一惊,又甜又有磁性的嗓音在房间里响起,又是熟悉的旋律,一时间,他还以为对方是王菲附体了!不由看着如怡,只见她唱得颇是认真,一边弹琴,有时候抬头微微妩媚地看沈欢一两眼,真是妖艳得紧呀!沈欢一个激灵,终于在对方唱完的时候回醒过来,微微一笑,如怡姑娘唱得越好,不就证明他的眼光更犀利吗?
“果然是天籁之音!”苏轼听得喃喃自语,难以自拔了。
“沈公子,奴家唱得怎么样?”如怡姑娘更在意沈欢的看法,不又娇羞地问道。
沈欢毫不吝啬地赞美:“深得词曲精髓,如怡姑娘,沈某对你更有信心了!”
如怡姑娘掩口一笑,道:“还是沈公子谱的调子好,奴家敬佩极了,沈公子,还有其他曲子么?”
沈欢一想,觉得还该拿一两首名曲出来震住他们,免得他们以为刚才所言是天方夜谭,自己有信心,也该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唤侍女拿来纸笔,唰唰几下,把之前送给赵顼的《一剪梅》给重新写出来,递给如怡与苏轼。
“好词!”苏轼又是赞叹。
如怡姑娘看得眼冒光亮,道:“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沈公子,你可真绝了,把女子细腻的感情都写尽无遗。此词送给奴家,如何?”
沈欢笑道:“不听一下沈某的调子了么,这也是一曲不一样的《一剪梅》!”说完不待人家说什么,李尤版本的《一剪梅》也唱了出来。沈欢此人当年最爱听歌词古典的歌曲,在他的意识里,中文歌曲,曲调可以差点,但词不能差,因此他所收集的几百首歌里,词作古典雅丽实在不少,听了好几年,倒也能熟唱了。在这里,不能不感谢电脑里的千千静听!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如怡姑娘听得仔细,一下子又能翻唱了,伴随着她高超的琴艺,优美的旋律飘逸于厢房里,给人美的享受。
这次沈欢比苏轼还要震撼了,那一手清脆的琴声,随着甜美磁性的嗓音,还有比李尤还要深情的情愫,一切的一切,都让沈欢心头颤栗,陷入了如怡姑娘有如天籁之音的世界里。
第六十一章 文集
“如怡姑娘,沈某佩服得没有话说了!”待如怡姑娘唱完,沈欢笑着说道。//
“嘘!”如怡姑娘轻喘一口气,脸蛋因连唱两曲有了淡淡的红晕,更添丽色,闻言又是欢喜又是娇羞,笑道:“沈公子,你谱的这两首曲子真是累人,好像与平常所唱根本不同,平常一般是五声,而你所作,似有七声,奴家刚才差点弹不下去!”
沈欢一愣,这才想起中国古代音乐属于五声音阶体系,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被称为“五声”,即宫、商、角、徵、羽,比较著名的中国古代音乐有《广陵散》、《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
其实中国音乐从很早已经掌握七声音阶,但一直偏好比较和谐的五声音阶,重点在五声中发展音乐,同时将中心放在追求旋律、节奏变化,轻视和声的作用。这与西方音乐不同,西方音乐从古希腊的五声音阶,逐渐发展到七声音阶,直到十二平均律;从单声部发展到运用和声。所以西方音乐说像一堵厚重的墙壁,上面轮廓如同旋律,砖石如同墙体,即使轮廓平直只要有和声也是墙。中国音乐则不同,好像用线条画出的中国画,如果没有轮廓则不成其为音乐,但和声是可有可无的。所以西方人听中国音乐“如同飘在空中的线”,而从未接触西方音乐的中国古人则觉得西方音乐如同“混杂的噪声”。
中国音乐里的宫商角徵羽,与简谱里的“1234567”相比较,一一对应却是少了“4”与“7”。沈欢刚才唱的后世名曲,掺合了七声元素,也难怪经常弹奏五声的如怡姑娘不习惯了。由音乐想到乐谱,沈欢心中一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音乐从周朝就开始,数千年的发展,不可谓不博大,但为什么传到后世,则基本上遗失了呢?据沈欢搜集资料,查知除了中国人的藏拙心理外,另外一个比较重大的原因就是没有直观的乐谱。
中国古代也有乐谱,但是不直观,除了朝廷乐纺用以教授外,其他私人传授,更多是口口相传,这样一来在时间的迁移中就流失了大量优秀的歌曲,就是那些传世名曲,也是后人加以改造而成,原汁原味的调子估计也早就不见了。不能不说,这是中国文化音乐里的一大悲哀!他沈欢再也不能容忍这种历史遗漏了!
“如怡姑娘,你没有说错,沈某所制曲调里,共有七声,沈某觉得五声的音乐,虽然旋律颇为平缓舒适,却难以尽显天地之音,因而所谱多为七声。再说了,古代之人也早有七声出现,不过更多使用五声而已,在这里也算不上什么创造!另外,沈某觉得当今所传乐谱太过繁复,不够直观,因此创造出一些比较古怪的符号,用以记述音乐,如怡姑娘可有兴趣一观?”
“当然,还请沈公子不吝赐教!”如怡姑娘大是来兴。
沈欢思虑了一遍,抬手又把简谱记述方法给鼓捣出来,阿拉伯数字“1234567”应运而生,加以宫商角徵羽标识,再多加两声,即是古代版本的简谱了。当年大学时期,沈欢学过一年的音乐,认了不少简谱,若说创造难以胜任,但是基本理论还是掌握的。他不是专业人士,但是如怡姑娘是这方面的大家,稍加点播即通晓了。
如怡姑娘兴奋得脸蛋涨红,把沈欢所写的简谱知识紧撰在手里,激动地道:“沈公子,此法若能普及,实乃天下创作音律之人的福音!奴家将以普及此法为己任,一定要让我大宋音乐能世代传授下去!”
沈欢微微一笑,这也算是他能为这个时代的音乐文化所做的一点贡献了。他以推动这个时代的文艺复兴为目的,如今已经具备了其中利器——活字印刷机,只待时机一到,即全面展开攻势,如今之举,不过是其中热身而已!
沈欢转头看到如怡姑娘的那把琴,皱了皱眉头,觉得古人技艺太过单调了,虽然不能要求比得不后世电子合成之音,但如今艺人,弹唱曲儿时多为一种乐器,有时听来实在是烦闷。好人做到底吧,转而又把多种乐器一起合奏配乐的建议说了起来。
如怡姑娘皱着眉头道:“合奏?这个不大习惯!而且奴家只精琴技而已,若要试一试合奏,还得如嫣姐姐出马才成,她于琴瑟琵琶萧笛都有涉猎!”
沈欢闻言一想打造一个女子组合出来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忙道:“那如怡姑娘往后倒是可以与如嫣姑娘多多切磋钻研,反正此事也不急,要你们成名,沈某这里还有一番准备要做呢!你们就先钻研一下这个简谱之事,另外也可以多创造一些曲子出来!”
一旁沉默多时的苏轼大是郁闷,急了:“子贤,你刚才说为兄也能做点事,怎么一番下来,都不见你有什么吩咐呀?”
沈欢笑道:“子瞻兄莫急,还不是时候呢,到时有得你忙的!若有闲暇可多填一些好词出来!”
苏轼讪讪点头。
沈欢看看如怡姑娘,在她奇怪的目光下,突兀地道:“如怡姑娘,沈某帮你赎身,如何?”
“啊?”如怡姑娘吃惊起来,轻呼出声,既而喜极而泣,睁着美目:“沈公子肯要人家了?赎身回去?”
沈欢大是尴尬:“如怡姑娘不要想歪了!在沈某的计划里,你将是一个干大事的人,再在青楼里呆下去也不是很方便,干脆赎身出去买座院子住下,今后也好方便行事!”
如怡姑娘失望不已:“原来如此!”语音悲呛,美目含珠,脸色变幻万般,最后化成一股决绝,硬声说道:“既然沈公子还有所担心,奴家赎不赎身又有什么意义?还不如继续待在这里做奴家的风尘女子!”
沈欢一愣:“如怡姑娘……”
“沈公子不必再说了,这是奴家的决定,若公子一日不打算真正替奴家赎身,此事都不必再提!”如怡姑娘轻咬红唇,下了莫大的决心。
沈欢只有摇头苦笑了,这个女子,还真比常人有着一股狠心!话已至此,接下来的话题又难以继续下去了,沈欢在如怡姑娘幽怨的目光中告辞而去。
接下来的十数天,沈欢倒也狠下心来,不再常去情馆。好在如怡姑娘给他一提点,对音乐更有着莫大的热情,一连几天都与如嫣在研究乐器合奏配乐的可能。
到了十一月底将十二月的时候,冰雪又冻住了开封城,严寒无比,不过这时刻的文坛人士却又沸腾起来。原来那个之前风头无两的新华书馆又了有新动作,继出版沈欢《唐诗选鉴》之后,再一次出版了名人文集。不过这一次作者的名头更盛了——当朝参知政事欧阳修,书名《醉翁文集》,取的却是他之前的名号,文集分上下两册,一文章辑录,一诗词辑录。
欧阳修是文坛领袖,大名传遍天下,不说大宋二十几路的文人知道他的名号,就是敌国契丹与党项文士都敬佩他的学问。他的著作第一次辑录成册,上市面向天下士子,这对他们的震撼是何其之大,一时间,新华印馆在开封城所开的书店门庭若市,门槛都差点要给踏平了——只为争先一睹欧阳永叔的文章!
“疯了!疯了!”周季胖胖的脸蛋满是兴奋的酡红,“赚了!赚了!”
“云飞兄,你抓得小弟好痛,能放手吗?”沈欢用力扯开周季紧攥他肩膀的手,重新坐回自己书房里的椅子上。
周季不好意思地道:“子贤,为兄太过高兴了!才十天不到,《醉翁文集》就卖了差不多十万册。十万册,子贤,是十万册,不是十本,也不是十千本!单是这样,就赚利几千贯了,而这只是开始而已!”
“这有什么希奇的!”沈欢淡淡地道,开封富丽甲天下,有钱人多如牛毛,就是清贫一点,如今活字印刷一册书籍上百文钱,也足够他们负担,欧阳修文名天下无双,以开封城的人口,又分上下两册印刷,卖他个三四十万不在话下,当然,其中包括了周边城市的销量,不过其他远一点的州路却没有算上。假以时日,以他们垄断的格局,此书就是卖到上百万册也不要惊奇,这天下的读书人真是太多了,另外还有一帮非读书却要附庸风雅的富翁!
“这……”周季愕然,觉得自己真是太少见多怪了,以沈欢平常的手段,这确实也没什么好希奇的,不禁赧然。
“云飞兄,书馆一切都还正常吧?”沈欢觉得最近很不尽责,与苏轼总往青楼里跑,把书馆的一切事物都丢给周季一个人忙活,虽然说数钱数得他甘之如饴,但自己是发起人,想来还是比较愧疚的。
周季又激动了:“当然正常,如你所言,这欧阳永叔的文集还在赶印,需到三十万册才停下来。到时又该印苏家三父子的,是吧?另外,子贤,对于欧阳永叔的文集,为兄还吩咐曹老大印制了另外一个版本,市场反响还不错。你不会怪罪吧?”
“另外一个版本?”沈欢大是疑惑。
第六十二章 储备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