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雍正王朝-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吗?你以为,可用一死换来天下太平吗?我的好兄弟,你错了,完完全全地错了!你现在抗命不从,让他杀了你,可他要是不杀你呢?就是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你一刀杀了,又能怎么样呢?眼下是会有人说你‘可怜’,可要不了多少年,当人们忘掉今日之事,读着这段历史的时候,他们就会说你‘可笑’,说你是个任凭杀头也不敢和他对着干的废物!真是到了那一天、真是遇到了不可抗拒的情况,也许不仅是你,连我也难逃覆灭的命运。那时我们就畅怀大笑来面对死亡,可是,现在还没到那一步。你万万不要去想到死,更万万不可消磨了自己的志气!”
允禵看着这位至死也不肯低头的八哥,心事沉重地说:“八哥呀,我何尝不想东山再起?我又何尝不想今天就把他拉下马来?可是,天意难违呀!年羹尧已经打了胜仗,雍正的朝局已经稳如泰山。他今天给年某加官,明日又给他晋爵,年某人还肯再听我们的摆布?隆科多还会再有用处?你我兄弟被拆得七零八散,从前围着我们屁股后边转悠的那些势利小人们,又一个个全都是些王八蛋,他们还能再听你我的招呼?事到如今,我们的力量在哪儿?我们的地盘又在哪儿?我们可以指望的又是谁?八哥呀,这局面,你不认能行吗?”
允禩的眼里闪烁着贼样的光芒,他用轻微但又清晰的声音说:“我们还有人!这个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谁?”
“弘时!”
“三阿哥?”
“对,就是他!从今以后,你,我,老九允禟,老十允礻我,都再也不是什么‘八爷党’,再也不是什么‘阿哥党’。那个‘党’已经不存在了,消失了,全完了,今后我们都是‘三爷党’!记住,这是新一轮的‘党争’,新一轮的兄弟争位。弘时和弘历这二位爷,一个‘宝亲王’,一个‘恭贝勒’,都在磨刀霍霍,都在眼盯盯地瞅着那张龙椅哪!可他们有他们的争法,我们又有我们的打算,车走车路,马走马路,各不相扰。放着这现成的机会不用,那才是天字第一号的大傻蛋呢!”
允禵“噌”地从椅子上跳起:“好,八哥的意思我明白了。现在我们不能给弘时这小子添乱,也要给自己留条后路,要准备咬紧牙根吃点苦。到能够播云种雨的时候,就由不得雍正,由不得宝亲王,也由不得弘时阿哥了。”
允禩终于做通了十四弟的“工作”,他昂首向天,双手合十,高叫一声:“阿弥陀佛!十四弟,响鼓何需重槌。就这样吧,我还要回去给‘雍正爷’交旨呢。你明天去向他辞行吧,后天他要到河南去,你想见也见不着了。”
“那,我就和你一起走。”允禵一边说又一边大声地叫着,“引娣,快来给爷侍候袍褂,爷要跟八爷进宫去,你也准备一下,和爷一同去。”
老八说:“十四弟,你急的什么?我先去回话,看看咱们的皇上还有什么旨意。再说咱们一齐走,不是也太惹眼了吗?”
“不一道走,我也就不是‘八爷党’的人了。你不是说,车走车路,马走马路,谁又碍着谁了?十七姑病了,我又要去遵化,说不定就没有机会再见她了。我得进去瞧瞧她,顺便把引娣也带进去让她见见,她不也可以放心了。”
允禵和允禩双双进宫,走的却不是一条路。允禵带着引娣来到十七皇姑住的斋戒宫偏殿时,一眼就看出十七姑确实病得不轻。她满面潮红,气喘吁吁地半躺在大迎枕上,眼睛微闭,不时地发出“咳咳”的声音,却一口痰也咳不出来。她的双手紧紧地抓着前胸衣襟,憋得在炕上不时地翻身,时而痉挛,时而又痛苦的抽搐着。只是在稍微清醒的时候,才发出一阵风箱似的喘息和呻吟。她的一个贴身宫女看见十四爷茫然无主地站在那里,便趴到耳边说了一句:“老格格,十四爷给您请安来了。您只管躺着别动,奴婢请他过来。”
“啊是允禵吗你过来,到姑姑身边来”
看着平日里明快爽捷的老皇姑竟然病成了这样,允禵早已泪水遮住了双眼。他紧走几步,来到十七姑病榻前打下干去,哽咽着说:“侄儿允禵给老姑奶奶请安了!这才几日不见您老,您就病到了这份上,叫侄儿心里头”
十七姑紧紧地盯着允禵看了半天,竟然咳出一口痰来。她的身子尽管还十分虚弱,但那自幼生成的火爆性子却丝毫未变。只听她勉强笑笑说:“佛祖还没有收留我,你倒先来给我哭丧了吗?还不快把你那猫尿收了,我有话对你说呢。”
允禵向前移了两步,在病榻前躬身说道:“姑姑的病不要紧的,您只需放宽心静养些时,就会大安的。您老有话只管说,有什么事要侄儿办的,也只管交代。”
十七皇姑眨了一下眼睛,就在这一刹那间,让人觉得她在年轻时,一定非常美丽,鲜艳夺目。她喘息了一下说:“我的病自己心里有数,我是真的不行了。算起来,咱们爱新觉罗氏的格格,从太祖爷起,活过五十岁的只有两个。我的寿数最长,今年已是六十三了,我知足了。趁着姑姑还有这口气,我想劝劝你,你可能听得进去?”
“姑姑,您说吧,侄儿听着哪。”
“我是个女人,本来不该管你们外面的那些乌七八糟的事情。有句老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不知这话你听到过没有?我劝你一句: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不要总是绞不断、撕不烂的。后世的人会笑话你,汉人更会笑话你,人家会说,瞧这哥俩到底算是怎么回事呢?罢了,罢了,别再跟你四哥过不去了,他也有他的难处,他的苦处。说到底,他还是你的亲哥哥,他也不是个坏人。好侄儿,你能明白姑姑的这番心意吗?”
允禵怎么也想不到,十七姑一下子就把话说到这份上,他惊得浑身一颤,忙说:“十七姑您何不安心静养呢?我和皇上之间没有什么事,再说,君臣分际,我也不敢对皇上有什么过不去的。”
“算了吧,别骗我了。”十七姑拍着允禵的后脑勺笑笑说:“人都说,女人头发长,可你们男人的辫子就短吗?我是从小看着你长大的,哪个猢狲上哪棵树,姑姑全部知道。在你们这一大群侄子里,我最疼的就是你和老十三。你们小的时候,我就看着你们在御花园里偷梨、摘石榴。如今看着你们生分了,姑姑心疼啊,可是,平日里我又不能说,不敢说。如今我的大限到了,再不说就永远说不成了。你扳着手指头算算,敢在你四哥面前说句硬气话的,除了我还有别人吗?我一走,你们再闹下去,谁能替你讨情,谁又能哄你、劝你、说你、骂你?”老皇姑说着,豆大的泪珠滚滚落下。
允禵也是泪如雨下:“姑姑,您把心放宽些,别老是想那些没用的闲事,您的寿数还长呢,哪能说去就去了。”
十七姑正要答话,却听外头一阵脚步声响,雍正皇帝已经走了进来。他是怕惊动了老姑,才不让太监们通报的。允禵见他悄步走来,连忙跪了下去:“罪臣允禵叩见皇上。”
雍正说了声:“自己兄弟,不必多礼,起来吧。”说着就走近十七姑病榻前,轻声说,“十七姑,您现在觉得怎样,是不是好了点?”
十七姑喘息不定地说:“除了老大、老二,该见的全都来过了,我已经很满足了。先帝爷在时,待我也总比别的和硕公主更好。有时,我捣着他的额头数落他,他也只是笑笑,从来也不肯疾言厉色的训斥我,我还能说什么呢?姑姑想了,论国法,我这身份,一文不值。可我是个女人,是个老寡妇,平日里就没少在你们面前说三道四的。皇上,你生我的气吗?”
雍正含泪笑道:“姑姑说到哪里去了。在外人的眼睛里,当皇帝的,要什么有什么,想怎样就怎样,其实皇帝的心里也苦着哪。就是有一肚子的话,也不能随便说!我告诉姑姑一个消息,您上次进宫在太后身边说的话,我都办成了。您的儿子平平安安,不久就要回来了;那个哈庆生已经死了,朕的四格格也用不着受苦了。可就这么点子事,当时,朕也不敢在母后那里对你说句硬气话。您看,当皇帝难也不难?所以要说四邻不靠,六亲不认,当皇帝的是头一个。您好好养病,咱们娘俩说话的时候还长着哪!”
十七姑剧烈的咳了一阵,对殿里的人说:“你们都先出去!”她艰难地转过身来说:“皇上,我有句话要对你说,也许你听不进去,可是,我还是要说。皇上的心我是知道的,你脸上虽冷,但心里头热,精明强干,善恶分明,做起事来从不拖泥带水,这是你的长处。可你也有不足,你太清了,清得过了头,你自己知道吗?”
“十七姑”
“你不要抢话头,且听我说。你当皇帝,不贪色,不吃酒,宁肯勒啃自己,也不乱用一文钱。你的节俭,你日夜办事的勤奋,就是先帝也比不上你。人有一善你不忘;但人有一过,你也不忘,这就不好了。先帝比你最大的长处,就是要下边办事的人,又怕、又敬、又爱,而又离不开他。这一条,你得好好学着点。”
雍正听了这话,感动得热泪盈眶。他真想向这位老姑姑吐一吐自己的心事,他多想说说,不是我不肯放过他们,但树欲静而风不止让我有什么办法?可是,皇帝的尊严和骄傲又不允许他这样做。想了想他说:“姑姑,您的话,我都记下了。您安心地养着吧,我这就和十四弟一齐去看看大哥和二哥,也替您问候他们。有什么话,等您身子大安了,咱们再细说吧。”
雍正拉着允禵就往外走,却迎头碰上了站在门前的乔引娣。那甜净俏丽的脸庞和动人的眼睛,那朴实无华、羞而不怯、略带野性的神气,好像一个十分熟悉的人又复活了,还正站在自己的面前。吓得他如遇鬼魅,如遭雷击一样,踉踉跄跄地倒退了两步,僵立在地上,脸色也突然变得惊恐和可怕。
引娣见皇上这样死盯盯地看着自己,心里也好像有头小鹿在撞着她一样。她羞红了脸,羞红了眼睛,羞得简直想钻到地底下去。她在心里暗骂一声,这个皇帝怎么这样不正经?
允禵也发现了皇上的反常,忙问:“皇上,您这是怎么了?”
过了好久,雍正才镇定下来说:“哦,没什么,朕的头有点发晕,现在已经好了。咱们走吧。”
在路上,雍正似乎是心不在焉地问:“她是你房里的丫头?”
允禵吃了一惊,他真怕皇上会当面提出把引娣要走,便说:“她是个苦命人,老家是山西代县的。她曾被当作诺敏一案的证人,带到了北京,现在已是无家可归了。我从西疆回来的路上救了她一命,把她留在府里。她一心要报恩,我也离不开她,就索性给她开了脸,收她在身边了。”
“哦,她怎么会是山西人呢”皇上好像在自言自语地说着。
允禵听着皇上这没头没脑的话,也不禁呆在那里了
四十一回 遭圈禁一疯一痴呆 游御园两人两条心
废太子允礽居住的咸安宫,座落在紫禁城的东北角,这是一座十分偏僻和荒凉的地方,也是一个被人遗忘了的角落。这里当然也有高高的宫墙,也是用黄色琉璃瓦覆盖着。但是由于年久失修,又没人管理打扫,以致那琉璃瓦盖的缝隙间,长满了茸茸的竹节草。宫墙上的红颜色也成大片地剥落了,墙根下长了半人多高的蒿草,也没有人来清理。就连宫门上那满汉合壁的“咸安宫”匾额,也因为多年不曾装修,漆片都差不多掉光了,连字迹都难以看得清楚。所以此刻从外面看上去,简直像个废弃了多年的古庙。冷清、荒漠,又带着阴森森、潮呼呼的肃杀之气,令人恐怖,也令人伤感。
几个白发苍苍的老太监守候在门前,也许这里平常少有人来,更没有什么可干的事情,他们一个个都显得神情疲惫,无精打彩。远处突然传来的脚步声响,把他们从昏沉沉的迷梦中惊醒过来,抬头一看,啊!原来皇上和十四爷已经来到面前。慌得他们连忙跪倒在地磕头。一个看来似乎是领头的老太监,用他那露风的公鸭嗓子说:“奴才们给万岁爷和十四爷请安了。”
雍正皇上不屑地看了几个七死八活的老太监一眼,轻声吩咐:“把宫门打开。”
“扎!”人虽老,声音却还清晰宏亮。
锁闭得紧紧的宫门,在一片“吱吱呀呀”声中,被老太监们用力推开,惊得里面的人个个神情紧张,不知所措。这扇门,从康熙五十一年到今天,还是第一次被人打开。在此之前的整整十二年里,冬送柴炭,夏送冰水,平日里也偶然传递一些蔬菜米面什么的,但那却只能开一条缝,像今天这样哗然洞开,还从未有过。所以里面的人,不管是老迈的太监,还是跟着允礽在此受苦的废黜嫔妃,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更没有想到皇上会亲临这里,吓得他们惊惶地面面相觑,连跪下叩头请安都忘记了。
废太子允礽此刻正在房子里写字,听见外面有动静,隔窗向外一看,来的竟是皇上和十四爷,惊得他脸色苍白,浑身颤抖,连毛笔都掉在了地上。他急忙艰难地站起身来,颤巍巍地来到门口跪下行礼:“罪臣允礽恭叩万岁金安!”可他伏下去的身子,却再也直不起来了。
雍正连忙上前一步,用了好大的力气,才把他架了起来:“二哥,你身子不好,就不要行这样的大礼了嘛。来,我搀着你进去。”雍正拉着允礽的手,一步步地走向屋内。他觉得二哥的手,是那样凉,凉得好像刚从冰水里泡过似的。他的手,不,他的全身都好像正在发抖,激得雍正身上也是一阵透骨的寒意。来到屋里后,他说:“来来来,二哥,你在这里坐好了,我们好好地说说话。”
允禵从进到这咸安宫里,就在十分惊愕地打量着这位二哥,这位当了四十年太子的,两立两废的“天之骄子”。大热的天,他仍然穿着一身丝棉绸袍,一双半旧的鞋子里套着白布袜子。他那死灰一样的脸色中,他那痴呆而又麻木了的神情里,显露出内心的阵阵隐痛和不安。允禵和二哥为争夺皇位整整斗了几十年,为掀掉这位哥哥,允禵不知用了多少力气,费了多少心血,做了多少手脚。如今,允禵再一次看到二哥时,见他竟然变成了这等模样,也不由得心里难过。想当初二哥当着太子时,头上金冠,项下东珠,那是何等的潇洒风流,何等的英俊倜傥;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又是何等的威风,何等的气势!可父皇一纸诏书颁下,他就被囚在了这个冷得让人毛骨悚然的地方,而且一囚就是十二年!看着他因害怕和寒冷而张惶顾盼,手足无措的样子;看着他一见到皇上就变得恐惧不安,像一个受了惊吓的孩子似的,扭动着枯瘦如柴的身子,羞怯地看着周围的样子,允禵的心中升起了一股怜悯和同情。从他的身上,哪还能看到一丝正常人的神态?说话,胆怯犹豫;见人,唯唯诺诺。这哪是当年的二哥,分明是一个被打断了脊梁骨的废人!再回过头来看看坐在那里泰然自若的皇上,他的心中不禁反复自问:“怎么会是这样的结局?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我们这是何苦呢”
“允禵允禵!你怎么了?朕在叫你哪!”
“啊?皇上”沉思中的允禵刚才没有听见皇上的叫声,此刻突然回过神来,张慌无措地回答着。
“允禵,今天咱们行个家礼,你代朕向二哥请个安吧。”
允禵痛快地答应一声,正要上前打千行礼,却被允礽慌乱地拦住了,他结结巴巴,又口齿不清地说:“这这断断不可!皇上你你要折杀罪臣吗?”
“哎,往日之事,不要再提了。”雍正看着门外那灰暗的天空,一边选择着词句一边说:“虽说你囚禁在这里,可是朕却一直在惦记着你哪!王法是王法,人情归人情。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什么地步,你总还是朕的二哥嘛。”
允礽在小凳子上欠身一躬说道:“皇上,若论起我的罪过,早就该下十八层地狱了。如今得承皇上雨露恩泽,才能苟活荣养,我心愿已足。只求佛天保佑皇上龙体康泰,这就是天下万民之福,也是罪臣允礽之福了。”
雍正接过话头说:“朕早就想进来看看你的,可是,事关国家体制,也由不得朕。朕常常让人给你送些东西来,又不让他们说是朕送的,为的就是不让你给朕行君臣大礼,也不让你给朕‘谢恩’。朕的这一点苦心,想来,二哥是能够体谅的。”
听见这话,允礽吃了一惊,他抬头一看,却又与皇上的眼睛碰到了一起,吓得他慌忙又低下头去。眼前的这位皇上,当初曾经在自己的手下当差,他和十三弟允祥,也都是出了名的“太子党”人,每天都要向自己行君臣大礼。可,曾几何时,斗柄倒转,乾坤易位,四弟当了皇上,而自己却成了他的阶下囚!虽然这事是圣祖皇上定下来的,但人世间事事颠倒迷离,如梦如幻,又如电光石火,过眼烟云,谁能料得?他沉思了一会说:“皇上对我如此施恩,令我难以报答。想允礽乃是罪臣,又如何敢当?罪臣这些年来,潜心于佛学,倒是颇有所得。知道当今皇上乃是大罗汉金身转世,为普救众生才来到人间的。所以恭敬地抄写了《愣严经》、《法华经》和《金刚经》这三部经书,为皇上增福添寿。”说着起身,哆嗦着走到大柜旁,取下几部厚厚的经卷来。
允禵见二哥步履沉重,行动迟缓的样子,心有不忍,连忙走上前去,帮他捧到书案上放下。雍正打开一看,竟然呆住了。这一色的钟王蝇头小楷,从头到尾,没有一笔随意书写,也没有一笔不是端重肃穆,有些惊世名句旁边,还有刺血圈点的痕迹。为敬我佛而抄经的事,雍正见得多了,可是,还从来没见过这样严肃、这样虔诚的抄经人!
允礽看见雍正高兴,便指着那边的大柜子说:“皇上请看,那几个柜里都是我抄的经卷,不过只有这三本抄得最好。往后,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再给皇上多抄几部,为皇上祈福。”
雍正觉得鼻子一酸,差点掉下了眼泪。他镇定了一下说:“二哥今年是五十二岁了吧?你囚在这里已经十二年了,这不是个常法。朕想了好久了,要给你挪挪地方。这样吧,你原来在通州置办的花园,现在还给你好了。这宫里太阴沉了,你到那里总可以松泛一下身子嘛。不过,朕不敢放你,怕违背了先帝的遗愿,别人问起来,朕也说不清楚。你到那里后,朕还给你一个亲王的名义,你呢,只要不与外人来往,就算体谅了朕的心了。”
这么好的事,允礽却从未敢想过。他如见蛇蝎,两手乱摇着说:“万岁,这这,罪臣没福承受万岁的赏赐就还是这样吧,这样最好!”
雍正已经站起身来了:“别再说了,二哥,朕马上就有旨意给你。你需要什么东西,也叫他们报到朕那里,朕一定会让你满足的。哎?这里的太监们待你还好吗?有什么委屈,你只管对朕说。”
“罪臣恭谢皇上天高地厚之恩。在这里服侍的人都很规矩,他们都知道皇上的圣意,不敢亏了罪臣。请皇上放心。”
雍正对允禵使了个眼色,两人一起走向门外。允礽和几个在咸安宫侍候的太监一起跪下,高呼:“恭送万岁爷!”
呼叫声虽不高吭,却是十分响亮。这叫声传到一墙之隔的上驷院中,传到正在院内疯跑着的大阿哥允禔耳边,只听一声撕裂人心的喊叫,又从墙头传了回来:“什么?皇上来了?皇上,皇上你快来呀,来让我瞧瞧你是什么模样哈哈。你是皇上,我是院主,你是一国之君,我是一院之主。咱们俩合到一起就是君主,就是君王啊,哈哈哈哈咱们本来就是一个词,一个人嘛你快点来呀,你能出来,你能到这里来见我,可我却出不去呀,我见不到你,这可怎么办呢啊!嗬嗬嗬嗬,呜呜呜呜”
声音似乎是渐渐远去了。允禵的心里一阵颤抖,他知道那边关着的大阿哥,也曾为争夺皇位而绞尽了脑汁。不过,他既不是太子党,也不是阿哥党。他自成一派,仗恃的是自己是老大,只要挤垮了太子,他就可以理所当然地承继皇位,但是他太无能,也太卑鄙了。他用的办法是行妖法以魇镇太子,所以一旦被揭穿,就立即被父皇圈禁。从那时到现在,允禔已经在里边呆了十五年,而且已经变成了疯子!如今听到允禔这惊心动魄地叫喊声,允禵突然想起,今天皇上要我跟着他到这个鬼地方来,是什么意思呢?是让我看看允礽和允禔的现状,要提醒我注意,如果不去遵化守灵,或者人虽去了却不安分,就要得到允礽甚至允禔的下场吗?想到这里,他突然机灵灵打了个寒颤,不敢再往下想了。他抬头看看皇上,见他脸上却没有一点表情,一边慢步向前走着,一边招手叫上驷院的太监过来回道:“允禔这个模样有多长时间了?”
“回皇上,有一年半了。”
雍正勃然作色:“你们都是干什么的?让他这样大呼小叫的,成何体统?去,先拉他到空房子里关起来,让他败败火!到太医院去找个大夫来,给他瞧瞧,该用什么药就只管用,不要委屈了他!”
“扎!”那太监躬身回答,可是,等他抬起头来时,雍正却早已大步走了。
允禵三步并作两步,从后面追了上来。雍正也不言声,带着他直奔了御花园。在园门口,雍正看见,刘铁成和德楞泰他们正带着侍卫们练功夫,便叫过来吩咐道:“德楞泰,你去叫上书房大臣们和廉亲王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