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黄埔军校(全)-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5月22日广东财政委员会决议军校经费、开办费:财政厅拨186600元;经常费:财政厅拨5000元,市公安局拨15000元,市政厅拨5000元,筹饷局拨5000元。
  5月25日军校发给全体学生每人—枝枪,并讲述拿枪的意义,此为军校师生正式武装的开始。
  5月30日晚8时军校召开行政会议,决议:政治部编谱校歌;总教育官绘校旗图样;严禁学生吸烟;印制出入证。
  6月13日军校举行教育行政会议。
  黄埔军校师生在开学典礼大会上聆听孙中山的演说
  6月16日陆军军官学校举行盛大的开学典礼,校总理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乘“江固号”军舰莅校,所属党、政、军高级官员及鲍罗廷顾问和师生500多人出席大会,孙中山发表开学演说。
  6月23日军校召开行政会议,决议组织“革命军事研究会”。
  6月25日晚,军校召开行政会议,决议:招收工兵学生;编辑军事杂志。
  6月28日因共产党加入国民党问题产生争论,戴季陶离开军校去上海,政治部几个月内没有主任。
  6月29日蒋介石对第1期学生讲话,称赞俄国共产党员活动的方法及其成效。
  6月30日第1期学生预备教育期满,举行学生徒手教练检阅,廖仲恺亲临讲话。
  7月1日军校成立革命军事研究会。规定凡属本校学生,皆为会员。设中央会于校本部,地方会于各处。其任务是从事国内外、各地方的军事变化之研究。
  7月6日军校国民党特别区党部正式成立,选出蒋介石、严凤仪、金佛庄、陈复、李之龙等5人为第1届执行委员,蒋介石兼监察委员。其中,严、金、李3人是共产党员。
  7月7日孙中山委任蒋介石为长洲要塞司令,并赠军校《二十四史》、《四库备要》各一部,供师生在校学习研究之用。
  7月29日军校在上海设立招募“教导团”兵士机关,陈果夫主持其事。军校第2次考取下级干部。
  8月初经张申府推荐,廖仲恺邀请周恩来从法国返回广州。周在军校指导第1期中共黄埔支部,以蒋先云为书记,王逸常为宣传干事,杨其纲为组织干事,许继慎和陈赓为候补干事,归中共两广区委领导。
  8月4日军校举行“俄顾问包和罗夫(巴甫洛夫)及毛宜、吴秉礼二生追悼会”。孙中山亲临主祭,并书“遗恨何如”以为悼念,包和罗夫致力于黄埔军校军事教育和武装建设,7月18日在石龙不幸溺水身亡。
  8月8日军校派出教练、教授、管理、军需各部官长前往东圃、龙眼洞、白云山一带实地考察行军阵地,为军校学生作战演习做准备。
  8月9日发现挪威商船“哈佛号”私运商团枪械驶入白鹅潭,孙中山手令蒋介石派永丰、江固两舰监押至黄埔,停泊于校门外。苏联“沃罗夫斯基号”巡洋舰在黄埔海面抛锚,军校学生同苏联海军举行联欢,同台表演节目,各自用中文或俄文唱国际歌。
  8月12日广州商团发动商人准备罢市。要求发还“哈佛”轮所运枪械,军校全岛实行戒严。
  8月13日廖仲恺电令军校派出第3、第4队学生开入广州,准备对付商团罢市和阴谋暴乱。
  8月14日军校新招收学生近500人,拟编为第5、第6、第7队,合称第2总队。另有工兵队、炮兵队、辎重队、宪兵队,后除第6队(湘军讲武堂学生)划入第1期外,其余概属第2期。

  附录2 黄埔军校大事记(4)

  8月17日军校举行第1期甄别试验,及格者447人;不能继续修业,饬令退学者,计19人;尚可造就,留校察看者,计33人。
  孙中山、廖仲恺参加包和罗夫将军的殡礼
  8月31日校总理孙中山到军校视察。
  8月军校增建校舍于黄埔长洲岛上平岗、蝴蝶岗和海军学校旧址等一带,时称为分校,实为学生分区驻地。
  9月1日第2期学生陆续由上海、广州各地考取入校,学生队第5队及工兵队成立。
  9月3日军校委派何应钦筹备教导团,其组织形式和训练方法均采用苏联红军制度,强调政治领导,团、营、连各级部队均设党代表,并赋予党代表与部队军事长官同等领导权力。
  9月7日广州民众在第一公园举行“五·七”国耻纪念大会,要求解除广州商团武装,军校第1期第2、第3队学生参加。
  9月11日军校第1期第4队学生首次在野外研习排战斗教练,开始时在本岛洪福地区进行。指挥官为第4队区队长詹忠言,对抗指挥官为副队长严凤仪,各部长官均到现场参观。军校收容四川送来的学生20余人,编入第6队第1区队。
  9月12日孙中山赴韶关督师北伐,蒋介石派教官文素松率领第1队学生随从护卫。
  9月13日军校在操场举行中秋宴会,勉励师生打仗和求学是分不开的,号召师生随时准备打仗,实际为镇压商团作初步动员。
  9月16日在军校危急之时,蒋介石上呈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请求辞去军校校长职,但未获批准。
  9月18日胡汉民派人偕商团代表来校,察看押存军校的商团私运枪械,协商处理办法。
  9月19日军校教导团开始招收学兵,先取73人。其中68人由湘军总司令部选送,多数曾充任军官,后从投考学生中又挑选27人。
  1925年拍摄的黄埔军校大门外景10月3日孙中山致函蒋介石,告以苏联运械船不宜在香山县金星门内停泊,应“直来黄埔公然起卸为妙”。
  10月6日军校召开行政会议,决议:教导团加入汇报;教导团团部设长洲要塞司令部。
  10月7日苏联军舰运送山炮、野炮、轻重机枪和长短枪等枪械8000支和一批弹药抵达黄埔军校,师生亲自起卸,随后与苏联官兵在军校举行联欢。随从北伐的军校第1队学生因旷课日久,患病人员亦多,孙中山批准从韶关回校。
  10月10日军校为纪念武昌起义举行阅兵仪式,另一批军校学生参加广州各界人民庆祝“双十”游行,遭到商团军开枪射击。
  10月11日孙中山复函蒋介石,指出:“新到之武器,当用以训练一支决死之革命军”;“其兵员当向广东之农兵、工团并各省之坚心革命同志招集,用黄埔学生为骨干”。
  10月14日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发布平定商团手令:“兹为应付广州临时事变,所有黄埔陆军军官学校、飞机队、工团军、农民自卫军、陆军讲武学校、滇军干部学校、兵工厂卫队、警卫军统归蒋中正指挥,以廖仲恺为监察,谭平山副之。”军校第2、第3队学生开进广州作战斗部署,准备平定商团,另由何其芳从广州带领赣军新兵100人回校参加防守。
  10月15日军校师生参加平定广州商团联军战斗,于晨4时开始发起攻击,至本日晚间荡平商团在广州的总部及全部据点。黄埔军校首树军威,使广东局势转危为安。
  10月19日军校第1期学生分发各团各队任见习官。见习期间,每月薪水18元,食宿与排长同等待遇。
  10月20日军校招募志愿军于上海,年龄18至25岁,高等小学程度,6个月毕业后升任军士。军校呈请任命胡谦任总教官,后何应钦继任。
  10月22日军校特别党部举行第6分部成立大会,以第1期第5、第6队及工兵队官生组成。
  10月24日军校组织炮兵队。
  10月28日军校招考教导团学兵队青年学生,规定年龄在18至24岁,授以军士和准尉必需的学术,培养革命军的基层干部。

  附录2 黄埔军校大事记(5)

  10月30日蒋介石编辑成《曾(国藩)胡(林翼)治兵语录》,并作序言,要求军校师生每人一册。
  11月3日孙中山在冯玉祥电请下,北上共商国是,临行前到军校作告别演说,广东大学全体教职员生也由广州市区乘船来军校参加听讲,孙中山勉励学生“仿效俄国”。
  11月6日军校辎重队正式成立。
  11月7日军校特别区党部召集第2总队全体新生,组织第5队及炮、工、辎各队区分部。
  11月8日军校宣布第1期学生毕业考试。在鱼珠圩村附近举行战术考试,何应钦任指挥,所有军事教官一律参加。
  11月11日苏联运械军舰启程回国,军校学生及军乐队在码头列队欢送。
  11月13日孙中山为谋求统一,带病偕夫人宋庆龄乘永丰舰离粤北上,与北京政府共商和平统一大业。船经黄埔时,登岸观看第1期学生战术实习,全体师生列队到校门码头迎送。
  11月14日军校学生第2总队直辖教练部。
  11月19日湘军讲武学校学生正式并入黄埔军校,时有学生158人,编为第6队,该队毕业生待遇同第1期。
  11月20日军校教导团正式成立,实行“三三制”和党代表制,以何应钦为团长。各级官佐主要由黄埔军校的教职员和第1期毕业生担任。
  11月22日军校炮兵队成立。
  11月24日军校举行第1期学生及教官、队长的品行考核。
  孙中山和鲍罗廷(前右)视察黄埔军校11月27日军校在广州北校场原湘军讲武堂旧址成立陆军军官学校分校,简称省分校。筹编宪兵队,由顾祝同草订组织表。
  11月28日工兵队学生迁往广州省分校受训,驻省城学兵队迁驻长洲岛上庄上课。
  11月29日军校增设教育长一职,委胡谦担任,后由王伯龄、何应钦、邓演达、方鼎英相继接任。
  11月30日军校第1期学生毕业考试完毕,及格者456人,分发见习。除部分留校工作,部分派往海军、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出任政治工作和教练工作外,绝大多数派往本校教导团任基层干部。第2届中共黄埔支部成立,以杨其纲为书记,余洒度为组织干事,周逸群为宣传干事,王逸常、麻植为候补干事。
  11月军校政治部代理主任邵元冲随校总理孙中山北上,政治教官周恩来任代理军校政治部主任。部内设指导、编纂、秘书3个股。教导团采用党代表制。各级党代表由廖仲恺、周恩来遴选教官和学生中富有政治学识者,呈请国民党中央任命。除实施政治训练外,凡军队一举一动、一兴一废均须受其节制,以示军队党化。陈炯明叛军企图窜犯广州,军校师生星夜过江布防。
  12月1日军校政治部设政治训练班,训练各见习官和各见习党代表,另设宣传研究班,培养宣传人才。
  12月2日军校组织教导第2团,团长由王伯龄兼任。原教导团改称教导第1团。
  12月5日军校开始修筑瞭望台于长洲东边山腰,加强警戒,监视敌情。军校始行每周星期六会议制度,讨论本周学科、术科实施程度和下周课程。规定军校领导、各部及教导团各营以上长官、党代表均参加。
  12月10日军校增设参谋处,委代总教官钱大钧担任处长一职。第6队学生在长洲一带演习测绘。
  12月11日军校集中教导团各级党代表实施政治训练。
  12月14日军校以广东方言编《爱民歌》,首次印发师生传唱。
  12月16日军校颁发《青年将校服务要览》,每个军官一册。
  12月19日军校特别区党部召开全体国民党党员大会。蒋介石报告孙中山北上情况。
  12月20日军校特别区党部代表及炮、工、辎3队学生赴省城,参加促进国民会议示威游行。
  12月26日军校教导团第2团正式成立,士兵来源同第1团。翌日,委张静愚为团党代表,调金佛庄为教导团第3营营长。
  12月底军校共产党人秘密组织“火星社”,于东校场省分校正式成立。“火星社”用SM作代号,另有联络暗号,成员有李劳工、周逸群等100多人。

  附录2 黄埔军校大事记(6)

  12月军校第3期新生相继陆续入校,共1200多人,编为1个入伍生学生总队,下设3个营,后又改为3个大队,进行入伍教育。从这一期开始,实行入伍生制。翌年初,委王懋功为入伍生队总队长,张治中为总队副。1925年
  1月1日军校正式提出“杀陈炯明”的口号。第5、第6队学生前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宣誓。
  1月2日军校学生首次表演新剧《革命军》。
  1月4日军校学生迁往广州市北校场省分校,黄埔本校专住教导团,校政治部随学生迁往省分校,设分部留校,经管教导团政治工作事。
  1月5日军校政治部派余程万等10人随同铁甲车队赴广宁宣传。
  1月10日军校成立第7队,直属第2总队,同时又资遣第1期学生回原籍服务,策动军阀所属部队靠拢革命,计河南13人,内蒙古1人,各给旅费100元。
  1月11日军校始设军法处。
  1月14日军校特别区党部改选第2届执行委员,选出蒋介石、吴明、陈作为、罗振声、周逸群为执行委员,王柏苍、成恭寅、黄锦辉为候补执行委员。委员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
  1月17日军校学生队第5、第6、第7队改称步兵第1、第2、第3队。
  1月18日军校政治部在周恩来领导下组织成立“血花剧社”,直属于校政治部。推蒋介石为社长,开始在校内外进行宣传演出,极受师生和市民欢迎。
  1月20日军校编成《立志歌》、《放枪歌》,在学生、士兵中教唱。鼓舞教导团官兵应命出征。
  1月23日军校政治部实行政治实习讨论,每周下午6时至8时举行。
  1月25日校政治部奉命制发军人坐立姿势图及感化图。苏联顾问鲍罗廷发起成立“青年军人社”,以廖仲恺为社长,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踊跃参加。军校发起召开中国军人联合会代表大会,推举蒋先云、曾扩情、贺衷寒、何畏能4人组织筹备会。
  1月30日教授部、教练部合并为教育部,政治部仍采原制,其他各部改为处。军校准东征军抵达汕头,受到群众欢迎的报道。备东征,校本部令胡谦留守军校。政治部为东征制定对内训练、对外宣传的各项任务。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第1次代表会在广州举行,到会者有各军官学校、各军将领、校代表、各战舰代表共20余人。党代表廖仲恺致词,望青年军人抱定为国为民之宗旨,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以完成国民革命之伟业。
  1月31日军校全体师生在大操场举行东征誓师典礼。以校军教导团第1、第2团组成东征军主力,担任右翼作战。校军由校长、校党代表领导,钱大钧为参谋处长,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2月1日第1次东征开始,军校教导团第1、第2团及建国军、粤军、滇军、桂军、湘军等奉命出征,由黄埔长洲岛乘舰向虎门集中。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在广东大学操场举行成立大会并游行,发表《成立宣言》,主要负责人有蒋先云等。继后出版《中国军人》杂志,号召:“革命军人联合起来,打倒陈炯明”。入伍生队第1、第2、第3连编为第1营,第4、第5连编为第2营,留校待命。
  2月2日校本部组成东征队,以教导团炮兵营为主力队,工兵队、辎重队及步兵第1、第2、第3各队为总预备队,另组织宣传队。入伍生第1连移驻北校场省分校。
  2月3日校部东征队由黄埔长洲岛乘福安舰出发。军校成立入伍生队总队部,接收陆续到校的入伍生开展士兵教育,并组织入伍生输送军用品到东征前线。
  2月14日校军作战英勇,大元帅府致电嘉奖。
  2月15日东征军攻占淡水城,营党代表蔡光举在是役中牺牲。
  2月17日校军在苏联顾问指导下采取新战术,用侦察部队代替骑兵,在前卫的较远前方搜索前进。
  2月18日校军给进攻淡水的奋勇队(敢死队)颁发赏银,每人30元,要赏牌、勋章者则少领赏金。
  2月25日军校举行第2批入伍生考试,派出教官张元祜等5人为阅卷委员。

  附录2 黄埔军校大事记(7)

  3月1日军校填发第1期毕业证书。证书上印有代表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和代表共产党的“镰刀斧头加步枪”的图案,反映了国共两党共同创立军校的革命面貌。军校第1批(后称第3期)入伍生期满,改编为学生队。
  3月9日校本部派人前往潮汕,筹设黄埔本部办事处。
  3月10日汕头各界举行欢迎东征军联欢大会。
  3月12日校总理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享年60岁。校特别区党部从前线派吴明回省,从事后方党务整理,另加派张元祜、张治中为组织委员,曾干廷为干事。
  3月13日军校后方获悉孙中山逝世,胡汉民令军校下半旗,停止操课。留校学生一律臂缠黑纱,以志痛悼。为避免影响军心,未告知东征军前线,秘不发丧。校军与陈炯明主力之林虎部在揭西棉湖展开决战,以教导第1团1000余人,御万余精悍之敌,大败陈炯明主力3万余人,奠定了第1次东征胜利的基础。之后,校军在东征前线节节胜利。
  3月21日校部行营在东征前线接胡汉民来电,始悉校总理孙中山病逝。
  3月25日校特别区党部在前线召开常委会,作出多项决议。主要决定有:派周逸群、黄锦辉赴梅县活动;出版《青年军人》第4期,名为《中山先生追悼号》。校军第1团官长17人奉命回黄埔本校训练新兵,成立补充团;校军第2团向大拓追击残敌。
  3月28日军法审查委员会就文志文、彭干臣等3人因临阵逃脱被撤职一事进行复查,经证明与事实不符,决定免除处分,并予复职。
  3月29日委任周恩来为军校军法处处长。
  3月30日校军在兴宁北门外刁屋坝举行“追悼孙中山大元帅大会”。大会由何应钦唱礼,蒋介石读誓词,周恩来读祭文。
  3月校军第1次东征抵达潮汕后,为随同出发之第2期学生补习课程,乃筹设潮州分校。后学生返校,分校亦同时结束。1926年拍摄的黄埔军校大门,校匾题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4月5日军校留守官兵召开总理追悼大会,赴会者还有长洲农民协会,“飞鹰”、“福安”、“舞风”3舰官兵等共4000余人。蒋介石返校主祭。
  4月6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根据廖仲恺的提议,通过建立党军案,以校军教导第1、第2团成立党军第1旅,何应钦兼任旅长,廖仲恺为党军党代表。本月29日委蒋介石为党军司令官。
  4月7日第3期入伍生第2连由五华调到兴宁。
  4月8日军校后方召开行政会议,决议入伍生期限缩短为3个月,入伍生入校升学定为6个月毕业。校政治部筹备兴宁县党部。
  4月上旬“永福号”兵舰运送黄埔学生、宪兵和军械开赴汕头港时,被北洋海军之“楚豫”、“水续”等舰抢去。两天后,人员放回,其余尽被扣下。
  4月11日军校军法处第一次开审。
  4月13日廖仲恺提请由校军教导第1、第2团组成的党军第1旅,归蒋介石节制调遣。新兵连、独立营、第1连、工兵队、辎重连及特务连与第1、第2野战医院病愈新兵开赴前方。
  4月14日国民政府中央任命廖仲恺为党军党代表。此后,黄埔教导团武装从校军改称党军,到6月5日国民革命军成立为止。
  4月18日军校为建立阵亡将士公墓在黄埔军校本岛勘择地点。
  4月19日军校入伍生第1、第2营入伍满期,升为第3期学生。计分骑兵科、炮兵科、工兵科、辎重科、机关枪科、航空科、步兵科。这天是第3期的开始。
  4月21日周恩来奉命组织“抚恤东征阵亡将士委员会”,调查各阵亡将士及其埋葬地点,照章给予抚恤金。军校教导第3团成立,任命钱大钧兼第3团团长。
  4月23日军校第1期同学录编成。第1期毕业生计635人。
  4月24日军校由贺衷寒、缪斌发起成立“中山主义学会”,即后来成立的“孙文主义学会”前身。在军校中,孙文主义学会与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形成两个对立的组织。军校派出学员监视“宝璧”、“江汉”、“江大”、“光华”、“江贞”等7艘军舰,每舰10人。

  附录2 黄埔军校大事记(8)

  4月28日军校东征军在汕头总司令部召开会议,决议回师平定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廖仲恺先行返回广州市。
  4月30日校军运送潮汕战利品至汕尾修理,由入伍生第2连担任保护警戒。
  20世纪60年代修复的黄埔军校大门
  5月1日军校第1次饬令颁发阵亡官兵家属及负伤官兵抚恤金。政治部李汉藩、陈作为(共产党员)两人与管理处长林振雄因领取“五·一”游行标语用纸引起冲突。林向李开枪,李召集师生把林捆入禁闭室。他们分别为“青军会”与“孙文学会”会员,此次冲突转变成为两会之间公开斗争的导火索。
  5月4日校教导团副排长董治国率两班士兵逃离军校,营长金佛庄、连长李正韬等以管教失责受到降级和免职处分。
  5月6日军校派参谋陈焯为潮汕校本部行营代理主任。
  5月7日军校全体学生举行“五·七国耻纪念会”,并参加广州大游行。
  5月13日校党代表廖仲恺从广州赶到汕头,与蒋介石、许崇智等具体商谈讨伐杨、刘计划。
  5月14日军校任命包惠僧为代理后方政治部主任。
  5月15日潮州分校步兵、辎重两科开课。
  5月17日军校再次颁令官佐士兵加佩红领带,以与其他部队相区别。入伍生队第2营入伍期满,举行升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