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小农民-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透孛婊潜纫磺Ф嗄昵暗奶扑瓮醭恢嗔吮丁?墒怯捎谌丝诿驮觯司鵽han有粮食竟比唐宋时代还少了两百多公斤。
  当看到农民还在用落后的耕作方式,落后的平展型主要品种时,孟有田不可抑制的产生了育种的冲动。这是职业的习惯,也是一种使命感在做怪。这个想法已经被他付诸实施,当然,这是他一个人心里的秘密。而且,这将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在北方一年只种一季的情况下,将会变得更加漫长。连他也不知道是三、四年,五、六年,还是十几年,再说现在面临的局势会对他的育种产生多大的影响,他心里也没有底。但是,难道因为鬼子要来了,便什么也不干了,难道因为怕鬼子烧房子,便要露宿野外不成。人既然还要活下去,有些工作就是干比不干要强,早干比晚干要好。
  按理说,孟有田在农技推广站工作,但育种并不是他的专业。可有一条,杂交的原理他懂,说到底,育种是个艰苦、长期的工作,要经过成百上千次的实验,才有可能找到高产的组成。孟有田首先选择了玉米和高梁两种作物,院子里的菜不种了,左边是二十几棵玉米,右边是二十几颗高粱,填土施肥,侍弄得非常上心,为此也落了春儿几句埋怨。而且他将各家挖地道的土都用车运到了村外十几里外的沟掌里,想在乱石堆里创建一个梯田,也是为了在兵荒马乱的岁月,还有一个不容易被破坏的实验场。为什么选这两种作物,他也是经过了仔细考虑的,首先这两种作物对自然条件的要求相对要低,再者就是产量高,现在可不是考虑吃好吃坏的时候,而是吃得上吃不上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玉米种植大国,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北方人的主要食物就是玉米。而长期以来,我国玉米的主要品种是平展型的。什么叫平展型玉米品种?这种玉米的叶片是平展型的,玉米是高秆作物,叶片长出来以后平展,平展以后又下垂,造成的结果就是互相遮光,株数少。要想高产,就要增加每亩的株数,密度加不上去,产量就不行,而选用紧凑型玉米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紧凑型玉米叶片则是朝上冲的,透光性非常好,适合高密度种植。
  这就是掌握了先进理论的好处,省去了很多摸索、研究的过程,直接走最快速、最合乎道理、最接近成功的捷径。要知道,选育株型紧凑、光合利用率高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这即便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也是对传统育种理论前所未有的挑战。直到一九七九年,才由李登海培育成功中国第一个紧凑型玉米种——“掖单2号”。这是什么概念,一九三九年到一九七九年,整整四十年的时间,如果孟有田还研究不出来,那只能说明他太弱智了,或者说,他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不幸挂掉了。
  孟有田虽然有决心,有毅力,但现实条件的艰苦和简陋还是让他觉得任重而道远,当时农民种的玉米品种主要还是普通农家种子,一亩地也就打二三百斤,而小麦一亩地能打四五百斤,大粒的产量竟然还不如小粒的。要知道,在后世玉米的高产纪录可是亩产吨粮哪!差距如此之大,更让孟有田增加了一种责任感。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对这句话,孟有田是坚信不疑的。
  然而,现在育种最大的问题便是种质资源严重缺乏,村边的土地孟有田基本都走遍了,是不是再往远的地方走一走,也许有不同于吉祥镇的植株和变异的种质。
  这个念头一旦在脑海里形成,就总是挥之不去,就象一个小孩子眼馋橱窗里的玩具似的。当他认为村子里的工作已经安排得差不多的时候,他犹犹豫豫的把自己想法看诉了春儿。
  “兵荒马乱的,你还是在家里比较牢靠。”春儿明显不同意孟有田的想法,女人吗,总希望男人能平平安安的,牵肠挂肚的滋味在孟有田受伤的时候已经尝到了,她不想再经历一次那样的彷徨和无助。

第六十三章 离家
更新时间2009…10…19 20:07:16  字数:2033

 看见孟有田的眼神黯淡下去,春儿又觉得于心不忍,便改口说道:“你要真想出去,那也不能一个人,总得一群人,才让人放心。要不你就在有自卫队的村子里转悠转悠也行。”
  孟有田无奈的点了点头,说道:“好吧,我就先在周围的几个村子里转一转,以后如果形势稳定,再走的远一些。”
  “我陪着你。”春儿呵呵一笑,很郑重的说道:“别小瞧人啊,你给我的那支枪,我已经摆弄熟了,碰见坏人,保证能帮你一下。”
  那支枪也就是九龙堂从李大鸿家抢来的那支八音子,孟有田存了私心,一直藏在地洞里。成了亲,才拿出来给春儿,在被窝里热乎够了,便教她上子弹,瞄准,扣板机,也算是一个乐趣,没想到现在春儿倒拿这个来堵他的口。
  “还是不要吧。”孟有田挠着脑袋苦笑道:“我一个大男人在外边没什么问题,你一个女人就不同了,再说,长得又好看,本来没事也容易出事了。”
  “那我脸上抹上锅灰,穿得再破一点。”春儿执拗的说道。
  “那也不行。”孟有田摇头道:“家里怎么办?这蛆呀,鸡呀,菜呀,庄稼呀,让谁照顾,也只有你才能照顾得好。”
  孟有田又说了不少好话,春儿总算是答应不去了。这边搞定了,他又和杨荆云和老赵头说了一下。两个人都不懂啊,可见孟有田态度很坚决,而且村子里的事情也都安排得很好,也只好叮嘱一番,然后同意了。老玉保那里却着实费了些口舌,外面世道乱,老人不放心也在情理之中,孟有田好话说尽,加上春儿也帮着他解释了几句,老人才总算默许了此事。
  天晴了。雨后的早晨分外爽快。大地散发出潮润清凉的气息。太阳出来了,照耀着一片新生气象。
  经过几天准备的孟有田在春儿送别下走出了村子,他背着个小包袱,头上裹着毛巾,春儿又细细的叮嘱一番,才用依依不舍的目光送着他踏上了大路。直到很远,孟有田回头望去,还能看见春儿站在那里没有离去,不禁心中暖暖的。
  天空是清水一般的澄清,田野里是将要成熟的庄稼,黄的高粱穗子,白的荞麦红梗上的小花,浅红的苞米须子,看起来赏心悦目。
  这是本村的地界,庄稼地是那样的熟悉,孟有田可是经常下地为村民们提供指导,眼见着今年成熟在望,丰收在即,心里高兴之余,也有些隐忧,那就是即将面对的战争。据他的记忆,日本鬼子应该是三八年武汉会战后才开始陆续调回兵力真正巩固占领区并向农村伸出侵略之手的。在这之前,日军主要是盘踞在大、中城市和交通要线上。这么算来,他的时间并不是太多了,以后可是要边躲鬼子边搞研究了。
  一想到漫漫难熬的八年抗战,孟有田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抬脚踢飞了道上的土坷垃。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孟有田奇怪的回过头去,愕然发现谷雨撒腿如飞的追了上来,不由得心中一惊。赶忙迎上去问道:“怎么了?家里出什么事情了?”
  “没,没出什么事情。”谷雨喘匀了气息,咧嘴笑道:“姐夫,带上我吧,我和爹和姐都说过了。”
  孟有田疑惑的盯着谷雨的眼睛,直到他心虚的低下头,他笑着拍了拍谷雨的肩膀,说道:“回家去,等你再大点,我就带你出去。”
  “不。”谷雨执拗的说道:“这事,我已经让铁蛋晚上告诉我姐了,这么回去多丢人,好姐夫,你就带上我吧!”
  “丢人事小,让家里人担心才是大事。”孟有田语重心长的说道:“快回去吧,你该懂事了。”
  “不。”谷雨眼睛里亮晶晶的,强忍着眼泪,“你就是把我送回去,我也要偷空再跑出来找你,除非天天把我锁在家里有人看着。”
  孟有田很头痛的咧了咧嘴,这样的半大小子心理最是逆反,离家出走这样的事情也多出在这个年龄上。他又耐心的说教了半天,谷雨脑袋一歪,脖子一梗梗,那个样子,安上条尾巴就成驴了。
  没办法,孟有田对小舅子真是没辙了。倒是能把他送回去,可象他说的,谁也不能天天把他锁在家里看着。自己转身走了,这小子没准真能偷偷跑出来找他,路上没人照顾,反倒更加危险。
  万般无奈之下,孟有田只好答应下来,并且与谷雨约法三章,不能贪玩离开自己,不许跟人吵嘴打架,一切行动听指挥等等。不过,他一答应下来,谷雨乐得直蹦高,他说的这些能听进去多少,可就不好说了。
  。
  送走了小老婆孟玉娇,李大鸿独坐太师椅,高兴之余也是胡猜乱想:要是人家有家眷,那不就不大好办了。于是又坐卧不安起来,觉得再没办法可想的时候,就把太师椅两边的扶手一拍,自言自语道:“千里居官为吃穿,钱大买钱二跑,没有办不成的事。”
  这样自我安慰着过了些日子,小老婆那边还是音信皆无。李大鸿这下可真有点发急了,他生等不得熟,心里象猫抓般难受。这天,他吃过早饭,拉出骡子,备上牛皮骑鞍,就奔卧虎庄而去。
  李大鸿心里着急,这一路上便紧催骡子,连午饭也是草草吃了张烙饼,又继续赶路。直到下午三点多钟,他才赶到了卧虎庄。在庄外,他看见不少士兵在外提抢抬炮打野操,还有的在村边追赶着村民的鸡儿。看,这军队,气势有多大,论枪炮,村里的自卫队还不够给人家提鞋哩。
  想到这里,李大鸿心窝里都觉得发痒。他好象看见小老婆已经跟杜世雄滚的火热,不觉得腰杆子一挺,心胆气壮,暗里念叨着:“谁要是再敢跟我要合理负担,再要我吐粮食,就派兵剿他全家。”他得意的甩开缰绳,在骡子前膀上抽了两下,飘洒洒就往前走。

第六十三章 搬兵
更新时间2009…10…20 12:10:23  字数:2031

 刚走到村边,便看见拦路横着一个卖花生纸烟的挑子,两个当兵的正跟一个老汉吵嘴。李大鸿跟瞅着是过不去,勒住缰绳,喊道:“挑开,让道。”
  老汉正要去担开挑子,一个士兵一把揪住他的胸脯,照脸“啪啪”就是两耳光,另一个士兵把一大包花生皮举到李大鸿眼前,问道:“老乡,花生皮能不能吃?”
  这阵势,李大鸿一看就明白了,他一面下马,一面嘻嘻哈哈的笑着说:“买花生是为了吃花生仁,谁买花生也不是要吃皮吗!”
  那两个士兵理直气壮,冲着老汉说道:“我们当面看着你,非吃了不成!”
  李大鸿拿出他多年当村长的架子,凭官论事的对老汉说道:“你不能不讲理嘛,你卖给弟兄们是吃的,连你都不能吃,这话能说得过去吗?要不,你吃了,这份钱由我掏。”
  老汉气得身子直颤,一脸哭相的央求道:“我一家老小六口,就靠我这”
  李大鸿挺和气的说道:“你不要给人家东拉西扯。要我说,你把这花生皮回一下,照数给弟兄们称上花生不就结了。要不,你就给人家退钱。两样由你挑,这还不行?”
  老汉想了一下,一合计,大概给花生还是比买花生皮要合算些,便苦着脸称了两秤盘花生,然后担开拦路的挑子。
  孟人臣家的门第,比起李大鸿家还气派。高门楼大瓦房,大门座北朝南开,临街一溜卧砖到顶的北大楼,还是五脊六兽。房檐下挂着四五面金字大牌,左右还有两根通天旗杆,门上一对大石狮。
  李大鸿下了牲口,手拉缰绳,来到门口,跟两个把门的士兵好言好语的说话。这里从里边走了一个大汉,挎着盒子枪。李大鸿一看,挺象个马弁亲兵的样子。他立刻隔过士兵对那人说道:“我是孟家女婿,吉祥镇人,我女人正在这里住娘家。”
  话不在多,只要说在正经地方,那人听了立刻露出笑脸,往大门边一闪身子,胳膊一伸,说道:“晓得,晓得,快请进去。”
  李大鸿一看人家这般相待,心上也就有了几分底。他走进大门,往右手旁门里一拐,把骡子牵进马棚,大摇大摆的走进了北大厅。
  孟人臣正和杜世雄坐在大厅里闲谈,一看是女婿到了,忙站起来,先介绍了杜世雄,又指着李大鸿说道:“这种我舍婿,也是我表侄。”
  他介绍得含含糊糊,也不说清是哪个女婿,杜世雄一时也闹不大清楚,只是掀掀屁股,敷衍着点了点头,打了两声哈哈。
  李大鸿坐在孟人臣下手,把瓜皮小帽摘下来,手指捻着帽疙瘩,谄笑着说道:“此地石厚土薄,一切都不象人家那些大地面方便,有什么困难,尽管不客气的提出来好了,地面上一定尽力而为。“
  杜世雄伸手左右一抿胡子,嘴一呲,露出满嘴的金牙,说道:“不客气,一切都很满意。”
  孟人臣笑眯眯的说道:“杜团长虽说是军人出身,但一切人情世故都通达,办事平和,关照周到,这真是难得,少见。”
  李大鸿连连点头,心里却在想:事情到底怎么样了,到现在,玉娇一点音信没有不说,我来这大工夫,连你个面都没有挂上。想着想着,心里一股气恨。
  正在这时,孟玉娇浓妆艳抹,一步一扭,走进了大厅。斜眼看看杜世雄,一屁股坐在李大鸿的椅框上,说道:“你来,也不早告诉一声,给俺捎来那个包袱。”说着,一个飞眼,又扫了一下杜世雄。
  李大鸿心不在焉,没说话,只是眼不打转,一直偷看着杜世雄的神情。
  杜世雄一看李大鸿原来是孟玉娇的男人,便象老和尚念经一样,越发一本正经起来,从身上掏出烟盒,拿着烟卷,不住的在大拇指甲上磕打着。
  李大鸿一看杜世雄要抽烟,赶紧用胳膊肘暗暗捅了一下老婆。
  孟玉娇一点便知,扭腰动胯,绕桌子走进去,从桌上抓起火柴,“呲啦”一划,把火给杜世雄捧到嘴边。然后,一扭腰,把一支胳膊架在杜世雄坐的椅背上没有离开。
  孟人臣虽说一切底细都早已知道,可看这情景总觉得还有些不便,就抽身走出门去。
  李大鸿向前走了一步,坐在孟人臣的椅子上,身子往桌上一凑,笑着问道:“杜团长可真是年轻有为呀,您的年纪,我看顶多也不过是”
  杜世雄一抱胳膊,说道:“三十六。”
  孟玉娇腿一撩,跨在椅框上,用胳膊压住杜世雄的半边肩膀,笑道:“看看,不老实吧,你告诉我说可是三十二。”
  杜世雄仰脸盯着孟玉娇的脸,说道:“我是顶老实不过的一个人。”
  孟玉娇用劲压了杜世雄一下,浪声浪气的说道:“哟——,老实不吃屎。”
  李大鸿一看他俩打情骂俏的模样,心里也就完全明白过来,他憨笑了一声,说道:“我看你俩都老实。”
  孟玉娇弯下腰,杜世雄仰着脸,挤眉弄眼,笑了起来。
  李大鸿见大功告成,便进了正题,长叹了一声,说道:“杜团长,老人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您看现今这个局势,GCD闹腾得很凶哩,一个将军一道令,遇事三般两样,可真不好办哪!”
  杜世雄“啪”的一拍桌子,骂道:“妈拉个巴子,不要听他妈的GCD那一套。”
  李大鸿一听有门,赶紧把村上成立自卫队,又拿他家粮食,又办合理负担的事情大骂了一场,“自古以来就是欠债还钱,种地纳粮。可GCD偏不按规矩来,多大的钱粮都压在少数几家户头上,这是共产嘛,怎么还能说是合理呢!”
  孟玉娇盯着杜世雄的脸,添油加醋的说道:“看你们当兵的就会吹,当官的更会吹,洋枪火炮拿在手,几个穷棒子和GCD的人来了,你们也不敢吭声,还说哩!”
  杜世雄翘着二郎腿,不温不火的说道:“用兵的事儿,这你们可知不道。”
 

第六十四章 静观其变
更新时间2009…10…20 19:43:42  字数:1946

 李大鸿摆出三分哭相,说道:“您可真不晓得俺们这地面上的难处。我在村上,大小也给咱县政府应个差事。可GCD一来,把俺的村长也拿了,那伙穷小子就越发飞扬跋扈起来,七嘴八舌,要上是一窝蜂,胳膊拳头往起一举,叫你出一百石,九十九石九也不行。村上的人们,压根就不把咱搁在眼里,我看要这样长此下去,恐怕连咱军队的嘴里也要困起。”
  孟玉娇接着说道:“俺们这村的自卫队可霸道了,拿着几杆破枪,背着大砍刀,一悠胳膊,碗口粗的小树‘喀嚓’一声就砍断。人家还说,你们的枪炮也顶不住他们的大砍刀。”
  李大鸿两口子又是利诱,又是激将,杜世雄的劲道却好象越来越不大,他慢条斯理的说道:“这是GCD的老办法了,现在是国共合作,没有上峰命令,是不能随意动用军队的。”他心里想:混个女人,说几句大话这好办,要是随便动手,军队一完蛋,手底下没个几百人,在这个乱世里,到哪也不吃香。现在蒋介石和日本人,到底是谁胜谁负,还未成定局。现在国民党和GCD又合作抗日,这形势如何发展,也没有个头绪。现在绝不能轻举妄动,干赔本生意。
  李大鸿原以为找到杜世雄,一准能救他的驾,杀回吉祥镇重新耀武扬威起来,不料杜世雄自有打算,来了个按兵不动。
  失望之余,李大鸿又找到了老丈人孟人臣,希望他也能来劝说劝说。孟人臣到底是老狐狸,仔细一想,便把杜世雄的心理琢磨得差不多。他对李大鸿劝慰道:“现在局势不明,手里有兵才可以待价而沽。我看你的事情可以暂缓一下,把线拉长一点。你明天先回去,让玉娇在这里多住些时候,再探听探听。要是盼头不大,咱们还不担这份名声呢!”
  李大鸿低着脑袋,点了点头,说道:“好,就照您老人家的意思办。常言说:朝里有个人,强似花一锭银。只要内中咱有人,事情总归有个盼头。”
  
  走进玉米的海洋,寻找天然杂交的或者性状奇特的植株,本身就是枯燥、乏味、劳累的活计,非有毅力和耐心的人不能长时间坚持。
  从达尔文时代起,有不少科学家就热心于进行玉米自交试验,但只是停留在自交系的获得上,从没有想过用两个自交系再次进行杂交。而自交后代植株的生长势和产量都明显地下降却是个不争的事实。科学史上常常有许多传为奇迹或巧合的故事,杂交玉米可以算是最典型的一例。在1908年,美国率先培育成了可供生产上采用的高产的双杂交种子。
  但孟有田决心继续自己的研究,且不说现在如何能费尽艰难的从美国搞到杂交种子,就算能从美国得到种子,本土的驯化和种植效果也有待于观察,而自己成功培育成适合本土的玉米种子,从时间上、效益上看,都是十分必要的。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孟有田头顶日头,脚踩烂泥,一穗一穗的观察,一株株的寻找,然而收获却不大。这便是常言所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吧。
  看着孟有田略显疲惫的走出庄稼地,来到窝棚野,一位老汉端上一碗水,笑着说道:“小哥,歇会儿,喝口水。”
  “谢谢。”孟有田点头感谢,坐下来慢慢喝着冰冷甘甜的井水。
  “虽然小哥说的俺不懂,但知道小哥是个干大事的人。”老汉点上烟袋锅,吧哒吧哒的抽起来,“真要是象小哥所说,别说亩产千斤,就是亩产五百斤,咱老百姓也能多吃上几顿饱饭了。”
  “呵呵,您老硬实的活着,会看到这一天的。”孟有田笑了笑,指着庄稼地说道:“这玉米需肥量较大,必须合理施肥才能满足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您这玉米今年肥料可有些不足啊!”
  “说说,俺明年注意。”老汉说道。
  “玉米生长的三个阶段,需肥数量比例不同。玉米从拔节到大嗽叭口期,是需肥的高峰期,施肥时要做到合理施肥,即底肥、种肥、追肥结合;底肥要施足,这是基础。”孟有田侃侃而谈,“在底肥、种肥施入水平不高,地力条件较差的时候,要合理追肥。追肥要及早进行,方法一是前边追肥,后边趟地,追肥和趟地要结合;或者是用镐刨坑,深追十五厘米以上。”他边说边用手比划着高度,“这样才能促进玉米提早成熟。”
  “厉害。”老汉放下烟袋锅,紧盯着孟有田笑道:“俺这种了一辈子庄稼的,也说不出个道道儿来,小哥真了不起。”
  “您老人家的经验那才是无价之宝呢!”孟有田谦虚道:“这些日子真是打扰了,明天我准备到孟村去看看。”
  “说这话就不中听了。”老汉磕磕烟袋,有些不舍的说道:“今晚让我那口子多炒两个菜,咱俩喝两盅,你给的饭钱和宿钱按理是不该收的”
  “日子苦,谁家都不容易。”孟有田笑着打断了老汉的话,说道:“哪能白吃白住,不过,这酒我是不能喝的,我一沾酒就犯浑,别吓着人。”
  “你和我投脾气。”老汉点着头,拍了拍孟有田的肩膀,“孟村我有个亲戚,你去他家住,都是实在人,肯定能照应好你。那边靠近九龙堂的地盘吴村,不是很安稳。嘿嘿,其实要说玉米、高梁长得好的,还就数吴村那水浇地了。可惜,太危险,太危险,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