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九鼎军师2-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公私不分,你以为如何?”
许统笑道:“他说的一点没错,你本就公私不分。”
贺然没好气的翻了他一眼,道:“这个还用你说?我自己知道,我是问你如何看待这‘公私不分’。”
“自然不是好事了,尤其是你位高权重,更不该如此。”
贺然眨着眼道:“我总觉得这公与私是难以分开的。”
“怎么就分不开呢,你向来不肯认错。”
贺然指着他的鼻子道:“少跟我正气凛然的,要真是不念私情,官制改革之时我就不会因你而一再放宽官员待遇,公事公办你还能过的这样奢靡?”
“又提这事,得,我回去就散去家财,你该怎么改就怎么改,免得你总拿这个说事!”
贺然不屑道:“你能过得节俭日子才怪,行了吧,官制有点不公之处就有点不公吧,好在不公之处仅限于为数不多的几个高官,自己兄弟能过的舒心比什么都重要,就算因此导致官制改革失败我也在所不惜。”
许统嘿嘿笑道:“你的公私不分并非一概的不好。”
“我可得再跟你说一遍,到了你那两个犬子身上,可不能再享奢靡了,跟苏戈我也是这么说的,你们是开国功勋,多享受些无可厚非,可子孙辈”
许统摆手道:“行行行,别啰嗦了,我都听烦了,依你依你,反正他们到时要过的不舒心,我就让他们去你家中吃住。”
“我才不怕呢。”贺然说着又把话题拉了回来,“以此次伐赵来说,要是公私分明,打下两川我们就该放缓攻势了,之所以催动大军一直打到这里,一则是为兄嫂复仇,二则是感念墨军师旧日恩情,配合康军行动。我要是公私分明了,他就没机会在这里教训我了,恐怕此刻正跳着脚的骂我不念情义拖延不前呢。”
“你总是有歪理。”许统无奈的摇头。
贺然仍沉浸在自己的思路中,“我这人懒于做事,得过且过,迫不得已出来做事不是为形势所迫就是为尽兄弟情义,所以注定是公私难分的,我一直不觉得有什么错,可你们都指责我公私不分,这倒让我有了困惑,你来教教我,如今面对义兄,我该怎么作才算是公私分明?”
许统两只手一起摇着道:“我教不了你,你作的挺好,你把易国折腾成现在的模样,谅谁也没这本事,你接着按自己的方式折腾吧,刚才的话算我没说。”
贺然静静的看了他一会,道:“让将士轻松轻松吧。”说完背着手走出了大帐。
及至入城,他的眉头也没舒展开,“公私不分”这个话题还真让他走心思了,如他方才所言,他的性情注定摆脱不了“公私不分”,他此刻思索的也不是公私不分的对与错,思绪已延展开去,思索起人生的意义。惬意且满足的生活令他已经很久没有思及这个以前经常思考的问题了。
入城后,他有些神不守舍的下了马,信步走上城楼,手扶垛口目光散漫的望向天际。
看到军师这副神态,侍卫们都知道他在专心思索,自觉的退开一段,生怕扰了他的思绪。
过了足有半个时辰,纷杂的话语声打断了贺然的思考,他转头看去,见是黄婈在几个亲随的簇拥下朝这边走来,那几个小丫头叽叽喳喳说的很是起劲,红亯此刻已迎了上去制止。
黄婈等人此刻也看到军师在此了,远远停住,施礼后准备折返回避。
贺然招招手,唤她过来。
黄婈走近后道:“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贺然笑着问:“你们到城楼上来作什么?”
黄婈有些怯怯道:“没什么公事分派,闷得心烦,所以上来散散心,下官这就回府衙候命。”
“不用不用。”贺然摆着手道:“不是说了嘛,我不以下属视夫人,你不拿朝廷俸禄,所以也不必守官中条律。”
“可,可俸禄已发了呀。”
贺然笑着低声道:“那不是朝廷给的,是我给的,我压根就没打算正式任命你为官。”
“如此说来,军师是待黄婈以门客了?”
贺然再次摆手,道:“不是门客是宾客,不让你为官呢,一来是我不习惯对女子发号施令,二来想你在军中也呆不久长,军职不可儿戏,三来呢,以宾客身份充行军参谋,即可成全你在军中的自由,又不用受太多约束。”
黄婈抿嘴一笑,道:“那可多谢军师了,只是这每月的用度却要让大人破费了。”
“不然不然,这笔钱我会向朝廷索回的,你乃我朝功臣,供养之费自然是要朝廷出的,等回去后,我自会上奏大王,让大王封个闲职给你,这俸禄也就有了。”
“我可真不想闲着,忙起来或许人还能显得有几分精神。”
贺然道:“我们正与康国划定边界呢,你要感兴趣就跟着忙去吧。”
黄婈摇头道:“这个就算了吧,我毕竟是赵人,许多疆土还都是宁家打下的,我身为宁家之媳怎能去作这种事呢。”
“我把这个忘了,嗯,让我想想给你分派点什么事才好。”他用手中折扇敲打着手心。
黄婈忍不住笑道:“要是这么为难还是算了吧,既然可以不守官律,那我接着去游玩了,这靖曲城可看的地方真不少呢。”
“那我就命你巡城吧,游玩之余要是查访到了什么民情就来告诉我,查访不到就算了。”
黄婈掩嘴笑道:“这可真是个好差事。”
第八十章 公私不分(下)
吃过晚饭,贺然与僚属商议了一会军政事务,众人散去后他觉得有点无聊了。换作是个勤勉的人,此刻要忙的事情还是很多的,可贺然从来就不是个勤勉的人,更认为事必亲躬不是什么好习惯,懒惰的上司大多会锻炼出一批精明强干的下属,他手下这批能人可不全是他锻炼出来的,相当一部分人是如穿桶一般,因新政而主动归附于军师府的,贤士、才俊不在少数,吩咐下去的事基本都能作的妥妥帖帖。
时候尚早,他盘算着该如何打发这段时光。这个时代可供娱乐的项目太少了,在家里倒无此烦恼,这个苑里聊聊那个苑里走走,不但不无聊还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呢。在这里他不敢随意出去逛,东织城遇险之后他变得愈发的谨慎了,如果兴师动众的带着一众护卫出去,逛起来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正在这时,钟峆进来禀报:中军参谋黄婈求见。
贺然一下子就高兴起来,连声道:“有请,有请!”
黄婈进来施了礼,神情略有几分不自然。
“坐下讲话,坐下讲话。”贺然显露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亲自替她斟了茶。
黄婈不敢生受,刚坐下又起身侍立,连声说“不敢”。
贺然回到自己席上,兴致勃勃的问:“有什么事?”
“嗯,大人命我去巡城,我听了些百姓的言论,是以来向大人回禀。”
贺然眼中含笑,道:“你可真是个尽忠职守的人啊,说来听听,百姓讲了什么。”
黄婈垂下头避开他的眼神,回禀道:“城中百姓谈论新政的颇多,许多人已知道附近城镇都推行了新政,大家现在都急切的在打听新政到底是什么样的,有关新政的传言也很多,有说好的,也有说不好的,为此有些人还准备专程去临近城镇去打探打探。人心浮动,谣言乱飞,下官以为该给百姓一个明确的说法,以安其心。”
“嗯!你说的是,这事的确该给百姓一个明确的说法。”贺然摆出思索的样子,其实这事他早就得到禀报了,哪还用等她来说。看她的神情,再听她禀报的事,贺然这在花丛中打了无数个滚儿的致已明白了几分,为了不使她尴尬,所以才作出这副样子。
黄婈回完了事,施礼道:“若没别的吩咐,下官告退了。”
贺然伸手示意道:“你先安坐,我还有事要劳请你去作。”
黄婈坐回席上,问道:“不知大人要下官去作何事。”
“呃”
贺然刚要开口,钟峆在门外禀报:“靖曲城守为大人带来了城内最有名的舞姬,在外求见。”
贺然想也不想道:“告诉他,把心思用在百姓身上比用在我身上强,让他有公事回禀时再来吧。”
钟峆应诺了一声,去打发城守了。
黄婈随口道:“大人一心奉公,令人敬佩。”
贺然撇了撇嘴,道:“什么一心奉公啊,我是厌观歌舞,天下舞者还有谁能胜过云制舞呢,看了她的歌舞余者还能入眼吗。”
“云制舞,”黄婈重复了一下这三个字,“赵宫之内刀伤赵王,制舞不但技绝天下,胆色也非常人可比。”
贺然笑道:“还真多亏了她那一刀,否则赵国也不至败落的这么快。”
黄婈不以为然道:“大人这话下官可不敢苟同,当下大王的品行虽已遭诟病,但论才能还是高其兄数倍的。”
贺然侃侃而谈道:“不然,在才能上赵慜是比赵岃强,这个我承认,可你也要看到另一面,赵岃是昏庸无道,贪花好色,各方诸侯都知道他不会有什么作为,静等着他把国家败坏到不可收拾时再动手瓜分之,可偌大赵国要彻底败坏可不是三两天的事,况且赵岃只顾荒yin,还没发展到乱政的地步,有一众忠臣良将维持朝政,赵国不至数年间就灭亡。反观赵慜,他是精明多智,诸侯们自然对他提起了戒备之心,他一心想有一番作为,致赵国兵事不断,讨赵琨、御康国、伐赵国、插手番邦之乱,后来又想图害我易军,终引来今日之祸。赵岃主政,赵国至少在十年内是亡不了的,你看赵慜当政才几年?”
如此评判赵慜与赵岃,这对黄婈来说是个异常新奇的视角,她不禁哑然失笑,道:“大人这话说的却是此理,我可从来没这么想过。”
贺然洋洋自得道:“这就是我的‘明君害民’论,有道理吧。”
看着他这副摇头摆尾的德行,黄婈实在难以保持敬畏之心,微微撇了下小嘴,道:“依我看,赵岃更好不到哪里去,让他主政害民说不定会更深,若如大人所言,明君害民,昏君也害民,那什么样的君主才是救民的呢?”
“民自救可也!干嘛非得需要别人救呢?没有人管着难道百姓就活不成了?笑话!我们以一家为例,有尊长主持家务,排解纠纷,男耕女织,日子很快就能富足,之所以现在的民众辛劳而却贫苦,全因受赋税盘剥,一家如此,一村亦如此,放之一国同样如此,没有人管也就没了赋税,你说有人管是好事还是坏事?有君主是好事还是坏事?君主、官吏吸民脂食民膏,不受劳作之苦却安享奢靡,不但如此还视百姓如牛马,随意驱使奴役。所以呀,依我看没有什么样的君主是救民的,没有君主才是百姓之福。”
黄婈紧张的睁大了眼睛,连连摆手,低声道:“这可是灭九族的言论,大人快不要说了。”
贺然笑道:“这些话我当着我们大王的面都讲过的,没什么好担心的。”
黄婈张着小嘴,难以置信的看着他,过了好一会才道:“难怪大人那天有非议忠君之言,我当时吓得都没敢接口,你说这些话,易王真的不怪罪?”
“事实就是如此,他辩不过我,自然就无法怪罪了。”
黄婈摇摇头,她实在难以相信这是对什么样的君臣。
贺然补充道:“轻君主,重。这其实就是新政的根基,如果不把大王辩的心服口服,这新政也无从实施,只是对子民还不能把话说得这么露骨。”
黄婈稳了稳受了震惊的心神,长眉微蹙道:“下官想请教几件事,不知大人可赐教否?”
“但讲无妨,愿闻高论。”贺然知道她要问难了,从容自若的轻摇折扇,一副心有成竹的神态。
第八十一章 再辩政论(上)
黄婈未开口却先自迟疑起来。
贺然道:“可是想到了那个被我杀的祭酒?此一时彼一时,那时易国孱弱,必须得靠强权聚拢国力一致对外,不能有不同的声音,现今的易国在言论管制上比之其他地方还要宽松,即便是有人指着我鼻子叫骂也是不能仅凭此就治罪的,不论你是要指责我,指责新政,甚或指责大王都尽管放胆直言。”
黄婈好奇的问:“大人是因为什么杀祭酒的?他讲了什么不当言论?”
贺然哑然失笑道:“原来你并不知此事,我这些话可是白说了。”他少不得又把当初之事讲了一遍。
黄婈听罢笑了笑,道:“我是有些话不敢出口,因为自己想想就觉大逆不道。嗯,大人既不见责,那我斗胆说几句,听大人言论,窃以为有失偏颇,大人似乎对官吏很是不齿,我却以为爱民如子、清廉正直的好官还是很多的,君主亦然,回望前朝,体恤下情,福泽子民的明君不在少数,大人所举的一家、一村之例确实不错,可一城就比不得一村了,人多事杂,肯定是不能没有官府的,否则纠纷只能靠武力解决,那良善的百姓岂不更遭殃?想来大人是崇尚无为而治的元家弟子吧?”
此处的“元家”颇似地球的“道家”,贺然点头道:“我虽非元家弟子,但确是赞同他们的一些观点,你所言不错,大的城镇与一家、一村是不可比的,所以人多了不是什么好事。我也的确是对官员有偏见,因为我知道照此下去,官场早晚会变成腥膻一片,再难寻一个好官”
黄婈截口道:“大人此话又偏颇了,传出去可是要令大人的部下都心寒的。”
“我不怕他们听见,因为配合新政实施的官制变革已经逐步推行了,他们想变坏也难了。”
黄婈长眉一轩,道:“难道新政真是灵丹妙药?我回去还真要细细了解一下了,大人且赐教,为何不行新政官员就一定会变坏,行了新政就不同了呢。”
“简单的很,先前官员做官,一是凭自身德行的自律,二是靠上司与监察、御史等的监管,遇上开明君主还好说些,可要是遇到混账的呢,那就不是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喜,喜爱谁就宠信谁,得势的必定是善于阿谀奉承的奸佞之徒,因为忠言逆耳,正直的人向来是难讨欢心的,如此一来,风气是自上而下败坏的,官场还容得下好人吗?”
黄婈反驳道:“有言道‘邪不胜正’,奸佞之徒或可得逞于一时,却难逞一世。”
贺然哈哈而笑,道:“这种话说说也就罢了,难逞一世?要不要我给你历数几个骄横一世最后善终的?恐怕你自己也能数出一堆来吧。”他必定还是心虚,对这里的前朝佞臣所知不多,是以最后又加了一句。
黄婈道:“确是不乏其人,可他们虽得善终,但流传后世的是骂名,可见公道自在人心,足以为后来者戒。”
“算了吧,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一代这是注定的,否则人们就不会总是怀念先朝了,这是事实吧?不是我眼光偏颇吧?”
黄婈感叹道:“风气变坏容易,想再变好就难了,大人说的这个是实情,在这烽烟四起的时期,更顾不得修德政了。”
贺然微微微笑,道:“修德政更是骗鬼的,我刚才说的是昏君败坏朝纲,所谓的明君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又是个什么道理呢,妾愿闻其详。”此刻黄婈的心态已经平和了许多,不再轻易为他那惊世骇俗的言论所震惊了。
“因为昏君、明君从根本上讲是没什么区别的,他们都是要维护自己权势,维持对子民的统治,咱们身在军旅,我就两军对战为喻,有的将帅是拧眉瞪眼,挥刀舞剑的逼迫将士向前冲,有的则是以情动之,晓之以大义,令将士心甘情愿的向前冲,二者手段不同,其结果却都是让将士去以死相拼,对不对?”
黄婈没法辩驳,点了点头。
“君主如将帅,不论是所谓的德政也好,恶政也罢,结果都是为了让百姓交税纳赋的,一宽一严罢了,遇到明君,百姓受了盘剥不以为苦反而还歌功颂德,当然了,是有过真正的仁德之君,自身勤俭,钱财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可你掰着手指数一下,这样的君主一共出了几个?”
黄婈原本是个极有主见之人,虽心灰意冷之下历经了十年浑噩,可一旦振作起来心思就恢复了往日的通透,略作沉吟后道:“下官敢问大人,养军可是要耗费钱粮?”
“自然,耗费颇巨。”
她紧接着问道:“国可无军耶?”
贺然知道了她的意思,含笑道:“不可。”
“那养军之资从何而来?”
“国库,国库之财取之于民。”贺然不再等她发问,一并回答了。
“这就是了,无论怎样,这赋税都是要收的,按大人论点,收赋税就是盘剥百姓,是无道之举,那请问大人,大人所推之新政收不收赋税呢?如果收,这‘道’从何来?”
ps:在搜狐上看新闻,看的心灰意冷,看不到希望啊,发帖经常被删,借书宣泄一下吧,这章是临时加出来的,不喜看的朋友直接无视吧,下面还会延续一章,今天先写这么多吧,心烦。
第八十二章 再辩政论(下)
“奔马不可立止,千年积弊自然也不能指望旦夕而除,况且世间发展到这一步是不可能再回上古时代了,人口的繁盛与聚集必然要靠官方维持治安,主持公道的,赋税不是不能收,关键是怎么收,收多少,收上来后该怎么用,‘道’存其间也。新政还难称完美,正在不断完善中,其律条以后也会因时因境因而改更,但有关税赋方面,根本一条是只减不增,这是永不会变的。”
黄婈摇头道:“只减不增,谈何容易,作出‘永不加赋’许诺的君主有过几个,可后来都自食其言了。”
“你可知他们食言的原因所在?”
“奢靡无度呗。”
“那又为何会变得奢靡无度呢?”
“失德。”黄婈觉得这问题不值一答。
“是什么令其失德呢?”
“沉迷于享乐吧。”她紧接着又补充道,“原因种种不一而足,有的是误于身边佞臣蛊惑,有的是年老智昏。”
“不尽然,依我看是天性使然,人都是欲壑难填的,单单靠自律是难抵诱惑的,权势越大面对的诱惑越多,拿赵岃为例吧,男人都是贪恋女色的,此乃天性,一般儿郎无权无势,看见美色只能压制自己的欲望,他生于帝王家,见到喜爱的美多可占为己有,及至登上王位,愈发的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连霸占羽扬侯之妻的事都做出来了,对名扬天下的云裳,他也敢不顾道义,企图染指。”
“也未见得天下君主都好色如斯,不提他也罢。”贪花好色这个话题令黄婈有些难为情。
“每个人的喜好不同,赵岃是好色,其他的或贪财,或好喜功,或沉迷各样玩物,作为一个人,难免是要有所嗜好的,初时或许还能自我约束,可久了就难抵诱惑了,君王有无上权势,欲望也就可发挥到及至,即便是养花养鸟这样的雅嗜,最终也可能导致耗空公帑,天怒民怨。”
“单君王一人是闹不到这种地步的,最可恨的是下面那些办事的,君王要一钱,他们向百姓搜刮的可能是十钱,百钱,万钱,假公济私中饱私囊!”
贺然微微一笑,道:“你可听过帝王之道中的‘用贪’一说?”
“不曾,请大人赐教。”
贺然遂简要的说了一下大意,然后道:“君王要想坐稳江山,就要广收爪牙,奢靡无度的君王更是如此,他们心里清楚子民对其不满,所以更注重维护培养忠于自己的势力,养这些人可是耗费颇巨的,你没看到吗,越是腐朽的朝代,官员数量就越多,君王自身的奢靡挥霍就已经让百姓负重累累,再加上要养活这么众多的贪官污吏,他们就是再辛劳也是不可能过上好日子的。”
黄婈陷入了沉思,她从未如此深入的思索过这个问题。
贺然不再说话了,任她去思索,端起茶盏悠闲的品着茶。
过了一会,黄婈开口道:“大人高论令人耳目一新,黄婈受教了,大人既洞悉了弊端根源,那新政想必是有应对之策了?”
“民权为上,还政于民。”
“可否请大人就以上所言弊端略加讲解,妾急欲领教其妙。”
“说起来还真没什么,就三言两语的事,首先是限了王权,能做到这一条全因了我王的明达与仁慈,为了万民福祉,我王甘愿自上枷锁,许诺不再过多干涉政务,同时还限定了王宫的用度,亲为表率,力除奢靡之风。”对外,他当然要极力替苏平疆粉饰了。
黄婈赞叹道:“易王真是仁德睿智之君。”
贺然对她眨了下眼睛,露出了个顽皮相戏之态,“大王把权力放下了,当今易国可就属我权势大了。”
黄婈笑道:“大人不会是专权之人。”
“何以见得?”
黄婈一时语塞,知道他是故意相戏,又窘又责的瞋了他一眼。
贺然灿烂了一脸的坏笑,收了笑容后道:“大王都把权力放下了,我又岂敢抓着权势不放?只是当前以战事为重,所以我不得不暂掌权柄,赵国将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