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医行大唐-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住宿和吃饭的问题很好解决,尚塬驿就是一个军营,公孙郜亲自负责安排陈墨等人。
    离开尚塬驿,艰难的一段路程开始。除了要经过狭窄的栈道,众人还要不停顺着变换的山路登高,然后顺阶而下,整个过程艰辛而又漫长,就是为了到达凤州。
    凤州是秦蜀咽喉,汉北锁钥之地,北依秦岭主脊,南接紫柏山,栈道贯通全境。几条栈道就是在这里连接褒斜栈道通往汉中,可以说占据凤州就卡住了皇帝逃跑的生命线。
    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雨量适中,资源丰富。姚开和西门重遂就驻守在凤州,凤州除了战略意义,最重要的是给军队提供了给养。开路先锋宋继鹏足够凶狠,在姚开和西门重遂跟上后,宋继鹏已经完全控制了凤州,并把这里的官员和物资整个清理了一遍。
    陈墨的到来有些意外,姚开和西门重遂不明白陈墨跑来干什么,派几名医生过来完全可以,不在皇帝身边,如此的艰难他自己跑来干什么?
    “子涵来了就来了吧,就在这凤州坐镇,还有三百里的栈道才能到汉中,沿途有不少将士受伤,就全靠子涵了。”无论怎样,姚开和西门重遂对陈墨都很亲近,见面直接就分派任务。
    陈墨也不推辞,但也提出自己的要求:“给将士们疗伤义不容辞,但在这里休息两日,我还要前进,去追赶前方开路的将士,前面没有传来作战的消息吧?”
    褒斜栈道是汉中通往北方的主干道,这条道路很好走,主要是宽大,通过马车都没有问题,因此前进的速度一定很快,陈墨开始担心褒斜栈道的争夺是不是已经开始。“子涵还是不要去,太过危险!前方还没有作战的消息传来,不过估计也快了,除非山南西道节度使石君涉欢迎我们去汉中。”姚开阻止陈墨的同时也做出了回答。
    山南西道节度使石君涉怎么会欢迎?他和李昌符、朱玫一个鼻孔出气,皇帝去了汉中他算什么?力量不足,挟持皇帝做不到,不挟持皇帝就要养,石君涉可没有那么忠心爱国,也没有为朝廷和大局考虑的智慧,他只想在汉中做自己的土皇帝。“没有作战消息就好,最好是不要作战,不伤和气总比刀兵相见要强上很多。”
    “我看总要刀兵相见,石君涉手下有很多夷兵,山南西道监军使严遵美素来与石君涉不睦,这次恐怕会成为我军的助力。”西门重遂对山南西道的情况很了解,他直接否决了陈墨的希望。
    “山南西道监军使可以控制军队吗?”陈墨想不到石君涉的控制力竟然是这样,还受到监军的威胁。
    西门重遂点头:“严遵美与我很熟,此人忠谨无匹,他主要掌握着那些汉人士兵,与石君涉的力量基本持平。因此,这次进入汉中会相对容易,但石君涉想来也不会轻易就范,就怕他丧心病狂的毁坏栈道。”
    “那石君涉就必输无疑了?”
    “我们的军队上去,加上监军使帮忙,石君涉自然要败。就是石君涉破坏了栈道也没用,只能延缓我军的速度,现在正是冬季枯水期,就是没有栈道我军也会顺着河谷抵达汉中。何况严遵美监军使估计会来接应,石君涉不战已经败了。”
    “既然已经立于不败之地,那我更要去了!”陈墨一脸向往的神情,他相信西门重遂的话,因为他知道历史。

137 老朋友
    在凤州两日,陈墨在西门重遂和姚开的百般叮嘱下上路了。
    褒斜栈道果然比陈仓栈道宽了很多,而且很平坦,加上沿途栈阁都是自己人,速度明显快了很多。这次陈墨走的是正南线,就在陈墨等人即将到达褒城县(今留坝县)的时候,前方传来消息,战争没有发生,但石君涉却正在破坏栈道。褒城县距离兴元还有百里,这百里的栈道被破坏情况同样会很严重,宋继鹏和宋继筠两位将军也正在沿着被破坏的栈道在向南挺近。
    “加快速度,去干掉石君涉!”没什么可犹豫的,必胜之战啊。
    过了褒城县一直往南就是兴元,神策左军在沿途仍旧留着很多人,这些人是是留守修复栈道的人,同时,也有不少沿途被雇佣的百姓在帮忙修缮被破坏的栈道。栈道时常会受到山地各种自然力量的侵袭,如暴雨、山洪冲坏路基,溜山滑坡堆塞道路等等。但对它最彻底最残酷的破坏,却每每是我们人类自己。千百年来,栈道就是这样修了毁,毁了修,修了再毁,毁了再修。破坏永远要比建设容易得多,陈墨看着被破坏的栈道,他的心很痛很痛;不是他担心皇帝的安危,其实就是不修这一段栈道,这一百里的路程由于季节原因也勉强能够通过。陈墨在替这些背叛者和时代感到悲哀,他不明白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背叛者,朝廷并没有把这些人逼上绝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选择走上背叛的道路?难道背叛比平稳的生活更有吸引力?
    是人性和道德的缺失?还是欲望的膨胀?
    陈墨不明白石君涉是不是脑袋有问题,他的力量不足以对抗朝廷,而李昌符和朱玫之流根本不值得信任,石君涉为什么还要这样做?难道仅仅为了保持自己在兴元的统治?
    即使被破坏,由于是冬季,栈道下的道路仍旧可以勉强行走。陈墨等人就这样沿着河谷一直向南,在离开褒城县的第二天,他们终于追上了大部队。
    坐镇后路的是宋文通手下大将宋继筠,得知有增援部队上来,还有那位名声远播的神医随队,反正栈道已经破坏,宋继筠干脆亲自开始等待。
    见到宋继筠沉默就愣了一下。
    这个人自己认识,当初,就是他把自己挡在大将军宋文通家的门前,也是他从武侯铺把自己带到了宋文通大将军家,随后才有了陈墨挽救那对母子的经历,也成为了陈墨激励自己上进的一个重要原因,想不到在这里碰到。
    宋继筠看到陈墨也稍稍愣了一下,这位名声鹊起的神医好像有些面熟,应该是见过面:“请问,可是太医署医师,御前陈待诏?”
    “正是鄙人。”
    “陈待诏很眼熟啊。”
    “是吗?宋将军看着也很眼熟。”
    “是吗。。。。。。”宋继筠回想,回想他在哪里见到过这位名声显赫的医生。
    医生。。。医生。。。。。。
    他是一个医生。。。宋继筠终于想起来了,这位就是昔日那位被自己带军大将军府的小医生,虽然气质已经完全不同,但。。。是他不会有错,就是他拯救了大将军的妻儿。
    可是。。。这不能明说,有碍宋大将军的面子,宋继筠上前两步:“陈待诏。。。老朋友了。。。这次想不到能够来这里。。。我们共同奋战!共同奋战!”
    陈墨心照不宣的笑着迎上前:“昔日得宋将军相助,鄙人不会忘记!”
    “待诏哪里话?”
    无论前面是因为什么,但最后是一个善缘。昔日的小医生能有今天的确有他的不凡,宋继筠有些小小的激动,陈墨的步伐和他如此相似,两个人有类似的经历,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缘分。
    宋继筠的手握住了陈墨伸过来的手,一切在不言中。
    陈墨和宋继筠等人所处的地方名叫马道,距离走出兴元最北端的山区只有不到五十里。前面是各种各样的山谷与沟壑,至于河流不用担心,现在是封冻期。军队走的有些艰辛,面前的栈道已经完全被破坏,消失的栈道让这支庞大的军队只能选择顺着蜿蜒盘旋的栈道、河谷一点点前进。
    前方的消息不断传来,没有发现抵抗者,第二天,以归德将军宋继鹏为先锋的禁军士兵距离出山只剩下十几里。
    只要出山,这次的栈道争夺战就算结束,以兴元节度使石君涉的军事力量,他守住兴元恐怕很难。因此,宋继鹏放慢了速度等待后续部队跟上,准备在出山前和兴元节度使石君涉的军队一战。兴元古称梁州、南郑、汉中,是汉王朝的发祥地。它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汉中盆地,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汉中也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更是秦巴山片区最大中心城市。汉中盆地是著名的粮仓,也承载着汉中绝大多数的人口。这个聚宝盆是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江河分水岭。汉中盆地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并因此造就了物种的多样性和农业的发达。
    石君涉当然不会放弃自己的天府之国,就在出山前的最后一道屏障毛家岭,宋继鹏终于发现了兴元节度使石君涉的军队。
    连日的行军,还要带着武器和补给,士兵们已经很累,敌人等于以逸待劳,加上地势的优势,军队不得不进行休整。
    将领们聚在了一起,陈墨当然也包括在内。天气总归有些冷,宋继鹏不想耽搁时间,毛家岭看来是绕不过,他认为去兴元府城内一定很暖和:“明日进攻如何?”宋继筠没意见:“明日完全可以,正好今天准备一些排盾,一簇而下。”
    “过两日如何?说不定有什么惊喜?”这是陈墨的意见。
    “陈待诏。。。是何意?”宋继筠笑了一下问道。
    陈墨立刻道:“据鄙人所闻,兴元节度使石君涉与监军使严遵美并不和睦,石君涉控制的大多是夷人士兵,夷人士兵与汉军士兵总有不同,不如我们稍稍等待,也许会有变数还说不定。”
    “噢。。。陈待诏还有这样的讯息,看来我们这次拿下兴元第一功有望!”宋继鹏一脸惊喜。
    陈墨立刻继续:“兴元节度使石君涉兵力并不十分充足,加上内部不稳定,因此,我们有时间,也耗得起,完全可以等等在开始进攻。后面的栈道也正在修缮中,想来补给和增援会越来越容易,唯一的缺陷是有些冷,但冷对我们来说不是大问题。”宋继鹏听得很仔细,如果真的象陈墨所说,还真是需要等一等。后面的人在维修栈道,好处就是后续补给会很快跟上。这次的战略目标是栈道,当然兴元也必须拿下,但不用特别急,皇帝还没有动身,时间很充足。
    作为一个节度使,石君涉还是有力量,只是没想到这其中有这么多内容,宋继鹏点点头:“既然这样,我们可以休整两三日,正好探听一下兴元的情况,大家认为怎么样?”
    陈墨已经表了态,主将宋继鹏也等于同意了陈墨的提议,众人能有什么意见,唯一还有话语权的是宋继筠,而宋继筠和陈墨、宋继鹏关系融洽,随着他的附和,大军暂时进入休整状态。
    毛家岭是一道不算太高的山岭,这道山岭正好卡在进入兴元的这条山谷之前,这条山谷内是宽大的褒河,陈墨和禁军士兵的前进路线其实就是沿着褒河一直向南。而这条山谷的两侧是悬崖绝壁,想要尽快通过,毛家岭几乎是唯一的便捷途径。
    根据目测,这道山岭上守卫的士兵恐怕不会低于一万人。宋继鹏和宋继筠一共是一万五千的兵力,而沿途已经分出去三千人,就是加上陈墨的近千人,这种力量的对比也不会占优,何况,石君涉的军队处于居高临下的绝对优势。
    除了知道石君涉素来没有勇悍之名,众人还真不知道兴元的兵力情况,也不知道具体战斗力。居住在附近的百姓全部撤离,探听消息很难,显然君涉已经做好了准备。石君涉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只能让军队休整一下了,探听一下虚实也很必要。
    埋锅造饭,一众将领继续聚集在一起。
    “鄙人出身山民,这次我亲自去探听消息,说不定有其他路径可以绕过毛家岭,就是没有,也可以探听一下兴元的消息。”
    这是陈墨的意见,毕竟攻击一道山岭会损失很多人,还不如提前看看能不能绕过毛家岭。作为一个纯正的山民,陈墨知道山中存在很多小路,而这些小路属于官方未知的路径,这次陈墨要去碰碰运气。
    “陈待诏还是不要以身犯险,这一带我们不熟,据闻汉中夷人很多,语言不通,难免冲突,还是让斥候去吧。”宋继筠首先表示反对。
    “没关系,山中很熟悉,我身边的人不少,两位将军再给些人,这样稳妥,反正也是闲着,我就去看一看。”
    宋继鹏想了想,还是山民对山中最熟悉,他开口道:“那就再给陈待诏增派五百人,带上几名随军向导,这样不用担心山民的袭扰,陈待诏记得不可冒进,定要安全为主,如果碰到不利局面,立即撤回。”
    陈墨笑了笑:“将军放心,如果碰到大股敌人我会立刻撤回,小股敌人哪敢和我们对抗?”
    “那也要小心为妙,陈待诏不可大意!”宋继鹏同意了,宋继筠也只能同意。
    “两位将军放心,我知道怎么进山,这一带往回走就有一些小山谷,山谷中有人烟,但估计人不多,安全没问题,我去去就回!”

138 发现之旅
    在大军驻扎的这条山谷往回走几里,然后往西是一条窄谷。
    事不宜迟,吃过饭的陈墨立刻行动,一千余人进入小山谷。
    这条小山谷很荒凉,到处是枯枝败叶。山谷的正中是一条干枯的小河,山谷的两侧山坡有很多冲刷的痕迹,看来这是一条只有在枯水期才能通过的山谷。脚下没有发现道路,继续前行,在山谷右侧的半山坡,终于发现有人留下的痕迹,一个石砌的茅草屋在萧瑟的风中出现在众人眼前。
    茅屋中没有人,但有炭火的痕迹,这一带有人,而且距离并不远,因为这个屋子是猎人和旅人的歇脚点。
    继续前行,山谷越来越宽,视线开阔起来,陈墨终于有了新的发现。眼前是一条不太清晰的小路,这条小路一直通向前方。
    顺着山谷前行,大约不到一个时辰,一个不高的山岭出现。
    不太清晰的小路就在右侧蜿蜒而上,陈墨果断的带队向山岭进发。
    这一带的树木很稀疏,当陈墨出现在山岭的高点向前望去,他一阵兴奋——一个小山村就在山岭之下。
    这个山村和陈墨居住的子午村环境差不多,正好处在半山坡,也是以石屋为主,只是比子午村小上很多。
    正是午时将近,炊烟在小山村飘荡,随着山风吹拂,那种熟悉的味道让陈墨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家,顷刻温馨无比。
    “包围这个山村,记住不到万不得已不许杀人!”
    尽管很温馨,而这种温馨让陈墨有些不忍打破,但没办法,这是军事行动,陈墨首先要为军队的安全考虑。
    山村边有人在忙碌,这些淳朴的山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在他们的错愕中,在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千余人已经包围了这个小山村,并把村边的人赶到回了村中。
    士兵的装束很多山民没见过,但也有人见过,这让整个小山村沸腾起来。
    一地一个生活习俗,这些山民的装束和秦岭之北完全不同,应该属于某些少数民族。山民是强悍的,他们拿出了自己的猎弓、竹枪和棍棒之类的武器。自保是一种自然反应,军队的危险性远远超过匪徒,山民的行为无疑很正确。
    双方剑拔弩张,陈墨不想杀人,尤其是他心中那种温馨还没有消退。
    “让村正出来说话,我们是朝廷军队!”
    喊话有了作用,一名中年男人慢慢上前两步,随后就是一串陈墨无法听懂的回话。这种语言语速很快,带着一种特有的尖利,陈墨怀疑这是一种古老的华夏语言,他一句都听不懂。
    “村中有懂官话的人吗?”
    中年人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回身对身后说几句什么,一名年轻人转身跑往村内。
    没有让陈墨等待多久,一名老者在年轻人的搀扶下慢慢走了过来。
    “请问这位将军。。。是哪里的军队,我们冉家沟从未和朝廷作对,也没有匪人。”
    老者的口音和那名中年人类似,但陈墨勉强能够听懂。
    “我们是朝廷的军队,东侧的栈道毁坏,无意中到了这里,骚扰到了各位,请问老丈这里是否能够通往兴元府?”
    老者愣了一下,随后道:“现在是冬季,河水结冰,顺着毁坏的栈道向南就可以直接到达兴元,在我们这里去兴元要绕很远的路,将军还是回去走正南更近一些。”
    陈墨笑了,这就是他需要的信息,已经能够绕过毛家岭去兴元。
    “请问老丈,如果在这里去兴元还有多远?”
    老者颤巍巍的指向西侧:“下山后五里,然后往南走,顺着山谷二十里之后就可以出山,出山后西南四十余里就是兴元府城。”
    这个距离太理想了,陈墨一阵兴奋:“多谢老丈了,请问可否派出向导给我们带路,绝不会亏待引路的人。”
    老者有些浑浊的眼睛看着陈墨:“将军要保证我们村子的安全。”
    “老丈放心,朝廷军队是仁义之师,绝不会做杀掠之事,难道老丈没有看到我们并没有动手吗?”
    老者看了看周围手持武器的士兵,的确是这样。陈墨的手下众多,但只是处于警戒状态,并没有动手的意思,否则早已经把这个小小的山村屠掠一空。
    “小老儿相信将军。。。但这样围着村子,乡亲们会心中不安。。。。。。”
    陈墨稍稍思索,不包围村子好像不行,但可以放宽条件,毕竟这个山村很小:“老丈。。。不如这样,我们可以后撤,但军规不能改,请老丈让村中乡亲们不要出村,免得发生误会,老丈看这样可好?”
    老者显然见过些世面,陈墨的话不假。军队有军队的规矩,而且军队向来不讲理,这位将军已经算是脾气很好,不强迫村中进献东西,还给向导报酬,已算仁义尽致。
    既然同意后撤,老者也知道这已经是陈墨的让步,他立刻扭身开始向身后的村民进行叮嘱。
    趁此机会,陈墨立即派几名士兵顺原路赶回去报讯,这条路虽不太好走,但通过没有问题,一个绕过毛家岭的路线就这样出现了。
    发现之旅让陈墨很激动,这次算是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不用去强攻毛家岭,士兵就会极大的降低损失,也算是他的大功一件。随着陈墨的士兵开始后撤,村民们的紧张情绪降低了很多,不久后,两名年轻人随着老者走出村子。
    陈墨不会亲自去探路了,他立刻指挥田六:“六子带些人去探路,记得隐蔽,不要让人发现,能够不能够让大军出山都要立刻回来禀报。”
    田六应声而动,这事情对他来说很容易。
    既然去探路,一行人不会穿着这身显眼的铠甲,在田六等人换衣服的时候,陈墨来到老者面前。
    “我看老丈肯定在外面有闯荡过的经历,不如一起坐坐如何?”
    老者频频抱拳:“将军发话,小老儿敢不从命。”
    也没什讲究的,两人坐在一个大石上,陈墨再次开口:“老丈以前作何营生?”
    “小老儿年轻时在栈道上做挑夫,挣个辛苦钱养家,现在的年轻人服不得的那份辛苦,加上道路崎岖难行,没人去了。。。以前有很多伙伴,现在。。。都走了,就剩下我这把老骨头还在浪费粮食。”说起以前种种,老者感慨万千。
    “老丈去过兴元府吗?”
    “那是二十年以前了,那时候经常去兴元,兴元繁华的很。。。。。。”
    二十年已经物是人非,陈墨得不到想要的消息,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139 必胜和必败
    下午的申时,毛家岭前终于来了消息,宋继鹏和宋继筠已经在准备,正在等待探路的最后结果。
    西侧天边一片红霞,田六等人回来了。
    兴元府一直是唐王朝西控巴蜀、北蔽关陇的政治军事重镇,战略地位空前;在作为政治、军事城垣的同时,兴元府城的商品贸易还很活跃,可以说是西部地区最大的商贸集散地之一。
    地理位置的优越造成兴元府物产丰富并贸易繁盛,其中茶叶、药材、食盐、丝绢给这里带来了充足的赋税。
    石君涉是一个安与享受的人,他这个节度使源于当初曾抗击黄巢,后来和朱玫、李昌符交好,加上贿赂田令孜才有了这个执掌山南西道的机会。
    现在,皇帝要来兴元,对他来说并不是很有利,因为除了供养皇帝的巨大开支,他也将丧失在兴元的地位。加上朱玫、李昌符的挑唆,所以,石君涉对皇帝没兴趣,一点兴趣都没有。
    石君涉对皇帝没兴趣,但不代表别人没有,尤其是山南西道监军使严遵美。严遵美的养父是严季寔,严季寔曾为掖廷局博士。大中年间时有宫人谋弑唐宣宗,宣宗被严季寔所救,随后擢升为北院副使,终内枢密使。
    严遵美有着忠君的传统,他和西门重遂有着相同的秉性和经历。田令孜不喜欢他们,也因此被派出京师担任监军使,只是因为严遵美资历够深厚,能力更强而被安置到了兴元。
    石君涉破坏栈道的消息严遵美知道的比较晚,当他知道的时候想去阻止已经晚了,这也致使兴元府城现在一片紧张。
    作为山南西道监军使,严遵美可以说很称职,因为他掌握住了很多军队。兴元府城附近本来军队只有不到两万人,而现在,兴元府城已经成为一座兵城,这座不算太大的城市内竟然汇聚了两万余军队。
    时代不同,军队的编制不同,各地节度使现在一般都是使用募兵制。初期,驻防边境的军事机构称镇、戍。镇与戍均有上、中、下之分。每镇设镇将、镇副,各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