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决于人事;参以天变,则衄者鲜。〃尽管它这样认识,但是所辑录的阴阳占卜资料却多属诡诞迷信之谈。
《武经总要》的编纂反映了宋朝至仁宗时军事思想的变化。众所周知,宋初为防止武臣夺权,以〃安内〃为首,实行以文制武,〃将从中御〃的治军原则,致使宋军屡遭失败。
在血的教训面前,宋朝廷开始否定宋太祖以来的军事思想,认识到〃国事在戎,设营卫以整其旅。〃(宋仁宗《武经总要序》)在朝廷敕命编纂的这部兵书中,总结了包括宋代在内的历代战争经验,重新肯定了〃兵贵知变〃这一兵家的优秀传统思想;重视将帅的作用和选拔,指出〃君不择将,以其国与敌也〃;重视军队的训练,认为〃盖士有未战而震慑者,马有未驰而疲汗者,非人怯马弱,不习之过也〃;重视赏罚,〃申赏罚以一其心〃,具体规定了〃赏格〃、〃罚条〃,等等。
《武经总要》记载了丰富的古代科学资料,尤其是首次比较全面具体的记载了古代各种武器装备的制造技术。所记载的北宋时期武备上使用的各种长短兵器、远射兵器和防御武器的说明及附图,生动地勾画出了自南北朝、隋、唐、五代传袭而来迄宋更有发展的武器形象的轮廓。它所涉及的科学内容,用现代科学术语表达,包括化学、力学、声学、磁学、热学等,有些方面代表了我国宋代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些记载则是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发现。如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本书就详细记载了其中的两种。一种是指南鱼。磁性指南在我国发源甚古,汉代王充《论衡》中已出现指南杓。西晋崔豹的《古今注》中也提到过指南鱼,但如何制做,未有详载。《武经总要》第一次详细记载了制做方法:〃鱼法以薄铁叶剪载,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为鱼形,置炭火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记载的用地球磁场进行人工磁化的方法。尤其可贵的是,那时我国先人已意识到地球有磁倾角存大,所以,懂得〃没尾数分则止〃,不让铁片与地面平行放置。另一种是火药配方。火药虽然在唐代已经发明,但最早明确记载火药配方的是《武经总要》。在前集卷十一和卷十二中,记述了三个火药的配方:毒药烟球法,用13种药料,捣合为球;蒺藜火球法,含有10种药料;火炮火药,含有14种药料。另外还记载了现代意义上的火箭,即前集卷十二记载的〃放火药箭者,则加桦皮羽,以火药五两贯镞后,燔而发之〃。《武经总要》在科学技术史,尤其是军事技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我国古代文化史的研究也有着重要作用。
《武经总要》于庆历四年(1044年)经宋仁宗核定后首次刊行。南宋绍定四年(1231年)又曾重刻。但两宋刊本今均不得见。现存较早的版本是明弘治、正德间(1488年-1521年)据宋绍定本重刻本。此本遇宋帝、本朝字样提行,庙讳痕迹仍有保留,可以看作是覆宋本。1959年中华书局曾将此本前集影印出版。明弘治十七年李赞刻本、明嘉靖刻本、明金陵书林唐富春刻本、明刻本、明万历三十六年庄重抄本等明刻明抄本都是善本。现存版本中惟以《四库全书》本和以此本为底本影印的《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最劣,此本的重要问题是内有缺页,妄事连缀;擅改原著中的〃北虏〃、〃匈奴〃等文字;抄写错误;插图失真。
第五节登坛必究
王鸣鹤撰。王鸣鹤,字羽卿,明淮安(今江苏淮安)人,《明史》无传,从与其同时期的人写的序中可知,他生活于明万历年间,〃出自将门,少负伟志〃,〃故弃青衿,袭千夫长,丙戌(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举武进士高第,累功迁今副总戎。〃(明东海张朝瑞万历二十七年《登坛必究叙》)曾经与他有过交往的晋江黄克缵在序中说,郧阳制府〃卒伍纷哗,以兵劫制府,谋作乱。会羽卿谒见,至郧中道闻变,辄奋身入军中,伏剑誓死,开譬祸福,众乃释甲听命。羽卿由此名重天下。刘之变,曾督兵固静,虏不得阑入内地。又曾以反间诸计谋上督府,督府阴用之,拔其城,尽诛反者。〃(《淮阴王羽卿兵法序》)由此可见,王鸣鹤是一位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职业军人,据他自己在本书中讲,〃余从事戎行二十余年〃(第十三卷《辑简阅说》);同时他在军中又不忘熟读兵书战策,〃手未尝一日废书,钤阁之藏,几于二酉,腹中武库,不减数万甲兵。〃(张朝瑞《登坛必究叙》)他深感军人学习的重要,因而对明军中世袭军官不学无术的现象非常忧虑,于是萌发了写作《登坛必究》的欲望。他在自序中说:〃尝观世胄子弟,伛偻一官,目不识一丁,举笔如扛鼎,语以忠君爱国之道,审机达变之权,则梦乎无知。嗟哉乎!若而人也,而遽使之当一面,其不至败乃公事几希矣。兵书行世,如《武经七书》及《百将传》,奚翅蓍龟,愿家诵户习,目为常谈。
其或散见经史诸家切于兵事者,汗牛广衍,综匪易。余不佞少游胶庠,志在觚营,寻以世受袭幸,叨制科,捐身忘私,图报国恩有日矣。每检阅载,凡有裨将略者,手录盈笥,汇成简编,得四十卷,题曰:《登坛必究》。大都为吾武人津筏乎哉。〃《登坛必究》四十卷,其卷目如下:第一卷:天文;第二卷:玉历;第三卷:太乙;第四卷:奇门;第五卷:六壬;第六卷:地理一(古九洲、北直隶、南直隶、浙江、江西);第七卷:地理二(福建、湖广、河南);第八卷:地理三(山东、山西、陕西、四川);第九卷:地理四(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第十卷:两直各省事宜(北直隶、辽东、山东、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第十一卷:兵柄、将权、将帅;第十二卷:选将、任将、赏功、赏罚;第十三卷:简阅、选兵、教兵、训练;第十四卷:威武、怀远、京辅、郡国;第十五卷:征讨、军行、下营法;第十六卷:军制、经武、军情;第十七卷:屯戍、屯田、城守、守边;第十八卷:马政、相马、车战、用骑、奇伏;第十九卷:师律、师戒、号令;第二十卷:叙战、百战、战地、战阵;第二十一卷:攘夷、外夷;第二十二卷:四夷、夷情、译言、译语;第二十三卷:北狄、胡名;第二十四卷:东南海夷、朝鲜、东倭;第二十五卷:江防、水战;第二十六卷:遏盗;第二十七卷:攻城;第二十八卷:守城;第二十九卷:器械、器图、营器、火器;第三十卷:剑经、附长枪;第三十一卷:漕河、附漕运海运;第三十二卷:烽燧、间谍、谋主、祭祷、医药;第三十三卷:阵图一;第三十四卷:阵图二;第三十五卷:阵图三;第三十六卷:阵图四;第三十七卷:奏疏一;第三十八卷:奏疏二;第三十九卷:奏疏三;第四十卷:奏疏四。
《登坛必究》是古代〃专事汇集而鲜发挥〃的综合性兵书(《登坛必究凡例》)。它与其它兵书相比较,又有如下特点:
一是探源求全。它体系庞大,全书七十三类,约一百万字,五百六十余幅图,〃自天文地理,内夏外夷,江河海防,以及选将行军,攻城象敌,樵苏茇舍诸类,虽一器一艺无不具载。盖本之六经,以讨其源,博之左、国、子、史以谈其变,考之《武经七书》以求其法,参之历代将传以验其用,稽之近世明臣封事以采其识,旁及百家众技、稗官小说以尽其能。〃(黄克缵《淮阴王羽卿兵法序》)
二是重视辑录改革方面的内容,敦促明廷革除弊政。他多次抨击时弊,如在第十二卷《选将》篇中指出:〃世久承平,武事废弛,机败于中制,而权轻于外监,事失便宜,动唯掣肘。〃并在本卷中辑录了欧阳修规劝宋仁宗改革以资品选将制度的言论:〃革去旧弊,奋然精求,有贤劳之士,不须限以下位,有智略之人,不必试以弓马,有山林之杰,不可薄其贫贱,惟陛下能以非常之礼待人,人臣亦将以非常之效报国。〃
三是从当时国家军事形势需要出发,采集近世人有关筹边御倭的方略。如第十卷,〃是编采集海防图编及诸书有切于倭情者,乃备录之,即东南半壁环而万里,一按籍而计若视诸掌。〃记述了海、边防的要害之地,设防之方,以及卫所建制和分布情况,辑录了戚继光、俞大猷、唐顺之、郑若曾等人的御倭方略。
四是紧紧围绕军事问题选材。本书《凡例》第一条就指出:〃止取别刻有关兵事者。〃通观全书,确实贯穿了这一选材原则。如《地理》类,着重从军事的角度辑录有关省府州县远近,道路险易,山川形势,风土人情,边塞关隘,江海设防,水路运输等内容,与军事无关者未录。
五是辑录了许多农民起义的资料。作者在记述各省府形势时辑录了一些农民起义的资料,如刘六、刘七起义,邓茂七起义等。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和镇压农民起义,但客观上却保存了一些农民起义的资料。
六是所辑资料大都注明来源或原作者,便于核查。
《登坛必究》虽然是一部军事类书性的兵书,作者在辑录的各类材料之中〃未尝参入己见〃(《凡例》),但在每类之前都写有一篇小序,不仅对本类起到提要钩玄的作用,而且追溯历史,抨击时弊,积极为明廷出谋献策,反映了作者的军事思想。
在国防建设方面,他主张积极备战,防患于未然。指出:〃国家不可一日忘战,而诸将士不可一日忘韬钤。〃(第二十卷《辑叙战说》)〃安不忘危,治不忘乱,无事常为有事之备。〃(第十六卷《辑经武说》)〃事事乃有备,有备无患。〃(第十卷《辑两直各省事宜》)对防倭提出要水陆结合,〃合用木料预先从里河取运,合用兵夫预先于沿海召集,合用器械预先发各处打造,一面清野练兵备之于陆,一面鸠工造舟御之于海。〃(第十卷《北直隶事宜按》)〃造舟秣马,水陆兼防。〃(第十卷《辽东事宜》)他还针对东南沿海倭寇往往与内奸相勾结的情况,提出〃其扰不独在倭夷也,备中国以制东夷,犹为胜算。〃(第二十五卷《辑水战说》)
在将帅的选拔任用方面,重视选贤任能,指出〃规制法令乃一时制御之术,而选将任贤,尤万世行军之要也。〃(第十五卷《辑下营法说》)主张不拘一格选拔将帅,根据各自的特长任用将帅;对于安排不当,不利于发挥其特长者,要及时予以调整。认为〃将始于择,终于任。不择而遽任之,是犹责千里于款段也,过也。既择矣,而不终任之,是犹系骐骥之足,而责千里也,亦过也。夫天下有才将,有智将,有贤将,将或不宜于军,而军或不宜于将,易置之而矣。〃(第十一卷《辑将权说》)他还主张要给将帅临机指挥大权。认为选拔任用了好的将帅,〃而不稍假之以权,则将轻,将轻而令不伸,令不伸而三军不肃,三军不肃而边陲日益多事,积弱之势其渐渍然也。〃(第十一卷《辑将权说》)所以他极力反对对将帅〃中制〃、〃外监〃,〃任将而中制者败,用兵而外监者疑。夫独任者,事成之宰也;专令者,势行之机也。〃(第十一卷《将权》)并把〃中制〃、〃外监〃比喻为就象系住千里马的脚,缚住勇士的手,驱之上战场,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他提出国君要了解将帅,将帅要了解士兵,否则〃君不知将,以将与敌;将不知兵,以卒与敌。〃(第十五卷《辑征讨说》)
在训练方面,他有自己的独特见解。首先对明军的现状提出看法,认为主要矛盾不是兵少,而是训练不精,〃目今吃紧,至计不在增兵,而在练兵,习威仪,明少长,严赏罚,陈号令,赴汤蹈火,麾之必从。〃(第十三卷《辑简阅说》)对于选与训的关系,强调平时的养成训练,认为〃选用之精在一时,而鼓舞之机在平日,熟训练以用长,严号令以肃惰,而又频加犒赏,蓄锐养威,以决胜于一战。〃(第十三卷《辑选兵说》)对于训练,他认为,〃训字有一半工夫,练字有一半工夫。〃(第十三卷《辑训练说》)所谓〃训〃,就是将官耐心地把金鼓旗帜,进退行止等逐项讲解明白,让士兵知道什么是遵令,什么是违令,与士兵建立亲密关系。所谓〃练〃,就是实践和运用〃训〃的内容,日日操演,件件学精,事事学熟。在训练方面非常推崇戚继光的练兵方法,认为〃戚太保所著诸例,条析详明,最为切要。〃(第十三卷《辑教兵说》)
主张练兵要先练心,〃练兵之法莫先练心,人心齐一,则百万之众即一人之身。将知兵,兵知将,如子弟之卫父兄,人手之捍头目,而常胜在我矣。〃(第十三卷《辑教兵说》)
在赏罚方面,主张慎用赏罚,〃赏功之典所以彰国恩,所以振士气,赐予之际不可以不慎也。〃(第十二卷《辑赏功说》)要使赏罚确实能达到〃赏一人而有功者劝;罚一人而有罪者惩〃的目的。所以极力反对〃僭施〃、〃吝予〃,更反对赏无功之辈,罚无罪之人。
在战法的运用方面,他继承了古代传统的优秀军事思想,并有所发挥,提倡活用古法,反对生搬硬套。认为〃战以隐微为胜,夫既谓之隐微,则其法不在行列,不在金鼓,不在赏罚之劝惩,而因敌制胜,变化无穷,故在为将者以心运之而已矣。〃(第二十卷《辑叙战说》)并形象地指出:〃尔若必欲循法而后战,何异按谱而对弈,谱不可以尽弈之变,法不可以尽战之奇。善出奇者,无穷仰天地。〃(第二十卷《辑百战说》)对于古代阵法,他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阵法也必然随之而改变,〃古今沿革不同,有一代之兵戎,则有一代之阵法。〃(第三十五卷《辑阵图说》)如果〃制阵而泥法〃,那么〃法存而阵愈离〃(第三十五卷《辑阵图说》)。所以,他又指出,〃今考阵法,亦多杜撰,无关决胜似宜有所去取其去其取在为将者因时变化,慎毋拘拘于成法为哉。〃(第三十三卷《辑阵图说》)对古代阵法推崇诸葛亮八阵,认为八阵〃最妙为游兵。八阵其四时也,游兵其闰也。其间变化若循环无端,不过触处为首一言以尽其变。〃〃阵法不拘方园曲直,唯能触处为首。〃(第三十四卷《辑阵图说》)
王鸣鹤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注意到了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对封建统治者的威胁,指出〃一夫作难,遂足以倾危王室,可惧哉。〃(第二十六卷《辑遇盗说》)所以,他规劝统治者为了长远利益,要体察民情,仁爱人民,〃惟民是保,而利于上。〃(第三十二卷《辑医药说》)所以,他在解说〃攘外安内〃时,对〃安内〃的解释着重在减轻人民的负担上面,〃安内者,省刑罚,薄税敛,使民入孝出弟以敬其长上。〃(第二十二卷《辑夷情说》)这种观点,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登坛必究》中也辑录了许多阴阳占侯,奇门遁甲,太乙六壬之类的内容,其中有可资参考者,如天文星图等,但多为迷信诡诞之说。对这部分内容撰者有所说明,如《凡例》中指出:〃天文及阵法内有无裨实用者,姑悉存之以备参考。其间可信与否,智者能辩之。一或删削,恐好事者疑为未备,妄增奇异,愈繁愈诡,徒乱耳目。〃《登坛必究》是明代末期一部重要的兵书,它联系实际,抨击时弊,内容丰富,探源求全,对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和军事学术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登坛必究》初刻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到清代又进行了翻刻,流传较广,影响较大。
第六节兵录
何汝宾撰。何汝宾,字寅之,一作仲升,吴郡(今苏州)人,《明史》无传。据《吴县志》记载:〃汝宾字寅之,苏州卫世袭指挥。天启二年调昌国参将,行伍用命,扑洪宇于石浦,覆林洪于近洋,蹙林淑舟,踣张一老,所至奏捷。喜文翰,尝辑《舟山志》。迁广东都督签事。〃魏浣初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写的序称:〃仲升何公世勋之裔,少即为子威(引者按:子威即刘凤,嘉靖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佥事)刘先生所器重,该通经史,慨然有封狼居胥意,手辑《兵录》,聚米画而指掌绘,不啻书生白朴而尤刻励砥廉节,所至驭军严而有恩,未尝牟一毫利,稽一日赏。〃何汝宾出身将门,受家庭影响,少年习武,于兵书无所不窥,积累了较丰富的军事资料。他在本书自序中说:〃家居无聊,披阅古今兵法,意简练揣摩〃,〃总括群书,钩其玄要,而间附以己意,采辑成帙,题曰:《兵录》。〃自序时间为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本书亦当成书于这一年。这为他以后的军事成就奠定了较坚实的理论基础。
《兵录》十四卷,约二十五万字,附图四百八十四幅。其卷目如下:
卷之一:论将总说、选士总说、编伍总说。
卷之二:教练总说。
卷之三:射法总说、鸟铳总说、弩箭总说、牌艺总说、狼筅总说、长枪总说、镗钯总说、拳法总说。
卷之四:棍法总说、较艺总说。
卷之五:阵法总说、旌旗总说。
卷之六:器械总说、军行总说。
卷之七:安营总说。
卷之八:守御总说。
卷之九:攻战总说(战略、临阵、战法、攻城)。
卷之十:水攻总说(平时整饬、遇警临敌、舟慎行泊、水攻用火、师行渡水、水攻城寨、战船说、兵船束伍、制蓬索药)。
卷之十一:火攻总说(火攻要法、火攻药性、提硝法、提磺法、火药方、火攻杂说)。
卷之十二:制器练铁法。
卷之十三:西洋火攻神器说、医药总说。
卷之十四:地利总说、天时总说。
《兵录》是一部辑录体综合性兵书,其资料来源,一半采自《武经总要》,一半采辑明代新材料,如赵士桢之神器,西洋之火器,戚继光之练兵书等。全书内容比较丰富,包括将帅修养、士卒选拔、部队编成、训练、阵法、技艺、兵器和军械的制造与使用、行军宿营、防御攻战、军队医疗、地利天时等。书中对许多军事问题都进行了概括归纳,如在作战方面,概括出了因地设险八法、诱骑之术四法(见卷八《安营总说》)等。
《兵录》的军事思想也较丰富。作者在自序中称,于〃总括群书,钩其玄要〃的同时,亦〃间附以己意〃,但书中并未说明哪些是作者的议论,所以只能就全书的内容简单介绍一下书中所包含的主要军事思想。在军队建设方面,重视将帅的作用和修养,全书以《论将总说》开篇,认为〃将得人兵强国昌,将不得人兵弱国亡。〃(卷一《论将总说》)所以,对将帅的素质和道德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张将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精通天、地、人之理,要明义理,通古今,提出〃于古今名将传中细玩其胜败得失之机,人品心术之分,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以古为鉴,以贤为师,诗书礼乐夙讲于平昔,方略韬钤根究于暇间,如此,则胸中之甲兵素具,阃外之机宜熟审,一旦用之必安详闲,老成持重,不致仓皇失律,以误人国矣。〃(卷一《论将总说》)还提出主将要习技艺,而且要掌握军队中所使用的各种技艺,这样才能平时教练士卒,战时带头冲锋陷阵。主张将帅要树立远大志向和无畏的精神,〃将贵立志,志立则气锐胆壮而无惧。〃(卷一《论将总说》)要关心爱护部属士众,以三军之心为心,达到上下一心,〃善御众者,必有以结其心,同其劳苦,恤其饥寒,使惠爱德泽感人于肺腑之内。夫然后发号施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耳。〃(卷一《论将总说》)提出将帅要有将德,〃为将者,贵有将材,尤贵有将德。〃(卷一《论将总说》)主张将帅要清廉,反对〃科敛剥削〃,以肥私囊,〃苟剥削以肥身家,侵渔以归私囊,必致于失人心,败国事,是故武臣不爱钱,乃能不惜死。〃(卷一《论将总说》)将帅〃要当仁厚谦虚,临阵不可妄杀,有功不可自伐。〃(卷一《论将总说》)将帅要〃能捐躯尽瘁,不计成败利纯,以徇国家之用。〃(卷一《论将总说》)还提出将帅要能集思广益,〃主将必集思广益而后可以制胜,何者?一己之见有限,众人之智无穷。〃(卷一《论将总说》)重视士卒的选拔和使用,主张就地招募士兵和选拔精兵,〃远募不如近募,募多不如募精二语,可为选士要诀。〃(卷一《选士总说》)关于选士的标准,提出:〃市井游猾之人不可用,花枪花刀之艺不可用,年逾四十者不可用,偏见执拗者不可用,好为大言者不可用,面白胆小者不可用,衙门积年放刁玩法之人不可用;惟臂力强壮,狼食筋粗,目有精神,貌类朴实,身体便捷,而年又在三十上下者方可入选;至于乡野诚实之人,黑大粗壮,皮肉坚实,有土作之色,此为第一等。〃(卷一《选士总说》)对于士卒的使用提出要因人而异,〃人性不同,各尽所长。故曰:良匠无遗材,良将无遗士,要在选而用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