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澳洲史-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他的《航海日志》。为了沽名钓誉,他将此书呈送给英国皇家学会主席哈
利法克斯伯爵①。这位主席对他十分赞赏并推荐给海军部首席大臣。大臣批准
了他再去“新荷兰”探险的请求。
1699 年1 月14 日,丹皮尔开始了第二次南方大陆的探险,于7 月26 日
到达澳大利亚西海岸南纬26 度处,然后向南航行一段时间,又掉转船头北
航,约1000 英里,为找到淡水便登陆上岸,和土人发生武装冲突。在这里,
丹皮尔等看到一种动物,很像“ 一种浣熊,但从脚上看又不同于西印度群岛
上的浣熊,因为这种动物的前腿短,靠跳跃走路。”显然,这指的是袋鼠。
后来,丹皮尔又多次去南大洋探险,1708—1711 年还进行过一次环球探
险,在这次探险中因救出船长得赏金20 万英镑。他的主要著作有《新环球航
海记》、《航海记实》和《新荷兰航行记》。他的《新荷兰航行记》在当时
被认为是有关澳大利亚的权威著作,因此这部书关于澳大利亚荒凉不毛的叙
述不仅影响了英国,而且影响了整个欧洲,此后几乎有七十年无人再去南方
大陆探险。解开整个南方大陆之谜向后拖延到1770 年。是年,库克到达澳大
利亚的东部地区。
1767 年初,英国海军部和皇家学会决定派一个探险船队去南大洋,任务
有二:一是去南太平洋某岛观察金星凌日;二是在这之后探查南大洋,并寻
找“南方大陆”。它们提出,探险队的领导人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第一,
必须是皇家海军军官;第二,不仅拥有丰富的航海经验,且要拥有丰富的天
文学知识;第三,深得海军部和皇家学会一致信任。经过一番周折,最后双
方共同选定了库克为探险队的指挥官。
詹姆士·库克(1728—1779 ),英国约克郡人,出身农民家庭,1755 年
6 月参加英国皇家海军,后又参加英法七年战争,因战时功绩升至海军上尉。
自幼好学,自学制图学、数学和天文学,造诣极高。
根据库克意见,海军部购买了猫式三桅船,其特点是长圆形、平底、船
宽。这种船的优点是既可以在深水中航行,亦可在浅水中航行;装载东西多,
宜于远航;如船损坏,易于搬到岸上维修。该船被命名为“努力号”,并用
厚铁皮将船身包装起来,船上还配备了用于航海测量、观察的仪器。
探险队由海军军人、水手和科学研究人员组成。科学研究人员中有英国
① 即查理·蒙塔格。

著名的植物家班克斯。
探险队首先去的目的地,经过研究确定为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岛,因为那
里物产丰富,土著居民十分友好,且已知其精确的位置,易于找到。更主要
的是该岛位于南太平洋中心地区,便于在这一水域探寻“未知南方大陆”①。
1768 年8 月26 日,“努力号”在库克指挥下从普利茅斯启航,经马德
拉群岛向南航去,11 月13 日到达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在这里休整一段时间,
于12 月8 日离开巴西直奔南美南端合恩角,大约在1769 年1 月16 日左右到
达火地岛。这里正是夏季,在这里补充了木材和淡水,以及鲜肉和蔬菜,接
着绕过合恩角便进入太平洋,向塔希提岛进发。库克走的这条航路显然是西
班牙的航路,之所以走这条航路,目的是在南太平洋广大水域寻找“未知南
方大陆”。这里根据当时英国大航海家道尔林普的意见这样做的。另外,这
一广大水域尚无探险家探查过。“努力号”在智利以西沿南纬38。5 度线西航
达1680 海浬,人们所见到的只是茫茫大海,据此库克认为道尔林普认为这一
水域可能有大陆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库克一行终于在4 月13 日到达了目的地——塔希提岛。该岛位于南纬
18 度、东经144 度之交水域,属社会群岛的一个岛屿,岛上居民系波利尼西
亚族。探险队在岛上逗留了三个月,成功地完成了金星凌日的观察工作,遂
于7 月13 日(1769 年)离开了塔希提岛。
早在离开英国前夕,库克就接到海军部的密令,要他离开塔希提岛后南
航,到南纬40 度线水域查清有否大陆的存在。如果没有,就沿35—40 度纬
线西航,去新西兰勘察,完后再经原航路返回英国。就是说,在原计划中并
没有去“新荷兰”探查的任务。这显然是海军部受到了数十年前丹皮尔的影
响。此外也与当时有关“南方大陆”种种流传的说法有密切关系。最流行的
一种说法认为,在南美和新西兰之间有一块大陆,而胡安·费尔南德兹群岛
是这块大陆的东端,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是其西端,并认为这块大陆有土耳
其到中国那样大,像秘鲁那样富绕,甚至像道尔林普、塔斯曼和布罗塞斯这
些名声显赫的探险家都在其著作中阐述了这种观点。正是这种种原因,海军
部才密令他去探查。
“努力号”向南纬40 度22 分水域驶去,由于未发现大陆,便沿此纬度
向西航行,航行了两个多月未见一点陆地,只见到咆哮的波涛,从而库克得
出了这一广大海域不存在大陆的结论。
10 月7 日终于见到了陆地,这就是塔斯曼发现的新西兰,他率探险队花
了近半年的时间环航了新西兰,并进行了考查,证明它是由南北两个岛组成,
并宣布新西兰为英国领土。
按海军部密令要求,在完成了对新西兰的探查就应取道原航路回国复
命。但这时已是3 月末了,是南半球的初冬,因而沿高纬度返航,即走原路
返航已不可能了。这时有人提出经南非之好望角返航,即走葡萄牙航路的建
议,并认为走这条航路有三大优点:①可在印尼港口解决给养,走原路则无
此优点;②可探查新几内亚、亚灵澳大利亚、新荷兰、范迪门陆地(塔斯马
尼亚),并借此机会搞清楚它们之间是否相联结的问题。经过多方面的考虑,
库克采纳了这项建议。决策之后,他命令“努力号”继续西航,一直航行到
4 月28 日,发现一大海湾,他决定在这里休整,这就是澳大利亚的东海岸。
① 当时英国探险家还不认为“新荷兰”就是“未知南方大陆”。

上岸后,船员们一方面考查,一方面补充淡水、木材和食品。库克在5 
月4 日下午特地考查了内地。班克斯等科学家也进行了植物学方面的勘察,
基本上搞清楚了这里的情况,并将这些情况写入《航海日志》。
首先,库克记述了土人情况,他说土人“瘦长、好动、敏捷”,黑色皮
肤,从语言与人种上看既不像波利尼西亚黑人,也不像尼格罗黑人。其次,
库克谈到了土人的工具和武器,指出,工具都是用木、石、骨制作的,无金
属工具和武器,生活来源靠渔猎业和采集业。再次,他还谈到了土人的社会
生活状况,他指出,一个团体住在一起,像是一个大家庭,即一个氏族。最
后,库克写道:“他们完全不懂得欧洲那种迫切追求的奢侈品”,“他们的
生活处在不受不平等条件干扰的、宁静的状态中”,“不羡慕高楼大厦”,
“很少需要衣服”。
库克的这些真实的记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因为他具体、真实、生动
地描述了原始社会条件下的澳洲黑人状况。由于班克斯和索兰德博士在这里
发现了品种繁多而又十分珍贵的植物,故给所考查的这个海湾了取名为“植
物湾”。
他们在这里考查了8 天,于5 月6 日启锚北航。离开前,库克等人举行
升旗仪式,以英王乔治三世的名义正式宣布植物湾沿岸地区为英国领土。但
是这时,库克还不知道他们所发现的陆地是“新荷兰”的一部分,更不知道
是他们寻找的“南方大陆”的东部地区。但是,他这时在思考这块陆地和新
几内亚、新荷兰有什么样的关系。因此在北航期间,他特别认真和仔细地考
查,逐日写航海日志,详细地绘制海图,并对发现的港湾与海角一一命名,
仅从5 月6 日到22 日命名的有“杰克逊港”(今悉尼港)、“破碎湾”、“纽
卡斯尔湾”、“斯蒂芬孙港”、“洪特河口”、“莫尔顿湾”,等等。同时,
从植物湾到莫尔顿湾的自然条件,诸如土壤、地形、植被、河流、山脉、都
进行了勘察,并做了记载。
“努力号”进入大堡礁区后于6 月11 日撞上暗礁,在库克指挥下才脱险,
将船驶入一条河(被命名为努力河),进行长时期的休整。库克和班克斯等
又利用这个机会进行勘察。在这里,他们发现了许多珍奇动物和植物,动物
有大蝙蝠(亦称飞狐)、袋鼠等;植物有椰树、桉树、樱桃树、棕榈树等。
他们还注意到这里的土地较莫尔顿湾以南贫瘠得多。
1770 年8 月6 日,库克一行离开努力河继续北航。8 月21 日,他们突然
发现对面的大陆越来越窄,随着船的前进,对岸外的海水越来越看得清晰了。
8 月22 日,“努力号”绕过一个长岛的北端,便开始向西航行,库克便以约
克亲王名字命名所经过的这个海角,即今“约克角”,并下令停船。库克与
船员们登上一个小岛,又以英王名义宣布占领整个所经过的地区,连鸣三枪,
又命名这个小岛为“佔领岛”(即今威尔士岛)。后来,他又把整个东澳大
利亚命名为“新南威尔士”。
“努力号”继续向西航行。不久,库克见到西南方向不是陆地,而是汹
涌澎湃的波涛,他这才悟出这是新荷兰北部的卡奔塔利亚湾,从而亲眼看见
新几内亚和新荷兰之间是由一条海峡隔开,多年来存在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了。
库克率领探险队在巴达维亚休整两个半月后,经好望角,于1771 年7 
月12 月返回英国。他在这次历时两年10 个月的航行中最大的成就就是发现
与勘察了东澳大利亚,至此南方大陆的西、北、南、东均已发现。这是人类

认识世界过程中一次重大的突破。自古以来的“未知南方大陆”之谜,终于
在库克这位探险家的手中完全解开了。
后来,他又进行过两次环球航海,无论在探查南极,还是探查整个太平
洋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第一个越过南极圈的探险家,并发现了许
多不为人知的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不幸的是他在第三次环球航行时,于
1779 年2 月在夏威夷群岛上在一场毫无价值的斗殴中被土人杀死,时年仅51 
岁。
澳大利亚大陆和太平洋诸岛的发现,预示着它们即将沦为英国及西方列
强的殖民地。

第二节英国在东澳设置流犯殖民地
一、流犯殖民地设置的背景
18世纪下半叶,英国统治阶级改变了它对外侵略的重点区域。在这以
前,它侵略的重点区域是美洲,即西半球,此后便转向东半球。把亚洲和澳
洲作为侵略的重点区域了。这是英国对外政策带有战略性的重大转变。引起
这一重大转变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下列几点:
第一,18世纪60年代,英国国内发生了工业革命,与此相适应,圈地
运动更大规模地进行。城市的工业革命和农村的土地革命,使英国率先成为
工业经济大国,社会生产力成几倍以至几十倍的增长,如煤产量,1854年已
达6466。5万吨。英国棉纺织业1860年耗用原棉10亿英磅以上。铁路网早在
1850年就已建成,并建成了海洋运输网, 1855年仅国内铁路网收入达2021。6
万英镑,纯利近1121万英镑。因此它迫切要求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
地,即扩大殖民地。
第二,英国要求扩大殖民地,还与它人口急剧增长密切相关。在18世纪,
尤其工业革命开始后,人口增长尤为迅速,并因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引
起了社会的动乱不安。关于英国人口增长状况,请参阅下表:
英国人口增长状况① 
年代英格兰与威尔士苏格兰
17015 826 0001 040 000
17516 140 0001 250 000
18019 156 0001 599 000
爱尔兰总计
2 5400009 406 000
3 125 00010 515000
5 216 00015 972 000
从上表可以清楚看出,整个英国人口在一百年中净增656。6万人,换言
之,1801年比1701年人口增长 70%多,其中,英格兰与威尔士增长得更为
迅速。而且这些数字还不包括向北美、西印度群岛和澳大利亚的大批移民。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化
的显著特点是城市人口迅猛增长。如 1696年,英国人口 550万左右(不包
括爱尔兰),农村人口410万左右,城市人口不足20%,而到18世纪70年
代,城市人口已增长到占总人口的50%左右了。到1831年,城镇人口占总
人口的 72。 3%。 1841年,英国有10万人以上的城市9个,5万人口以上
的城市达24个。同年,伦敦人口为223。9万人,是八十年前的 3倍。 1801
—1831年间,人口增加 1倍的城市有博尔顿、曼彻斯特、伊普斯维奇、普雷
斯顿、里兹和斯托克波特。甚至还有人口增长数倍以至几十倍的城市,如布
雷德福,1801年仅1。3万人,1851年为10。4万人,增长近7倍。曼彻斯特,
1770年仅有人口1万人,1841年竟达到35。3万人,增长34倍多;格拉斯哥
在这一时期人口增长了整整9倍,即由3万人增加到30万人。
人口的猛烈增长,尤其城市人口的增长,至少带来两个严重后果:其一,
必然导致人口过剩,其二,必然导致犯罪率升高。再加上因圈地运动从土地
上被逐出的大批农民流离失所,一时找不到工作,在城乡游荡流动。仅18
世纪下半叶,伦敦及周围数郡经常有50万流动人口。这种状态更使犯罪率上
升。因此如何解决人口问题是自进入18世纪以来,英国历届内阁首先考虑的

资料来源:Geoffey Sherrington,Australia's Immigrants,1788—1978,Sydney,1980,P。4。 

问题。英国政府主要采取了两种办法:一是大规模地进口食品;二是大规模
地向外移民。英国早在17世纪就开始向国外移民了,但在17—18世纪,移
民数量不多,进入19世纪后才大规模地向外移民,如1815年移民为2081
人,1835年则上至 44780人,同1815年相比,二十年内上升了20余倍。向
海外移民成了英国的国策。要移民就得广建移民殖民地。历史告诉我们,大
英帝国不仅需要像印度、埃及、缅甸、苏丹。。这样的殖民地,还需要像北
美、西印度群岛以及后来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这样的移民殖民地。因
此英国在18世纪末要求扩大殖民地的欲望便愈来愈强烈。
第三,英国在南大洋通过百余年的探险活动,尤其把葡萄牙、西班牙和
荷兰等国开辟的航路联接起来,摸清了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地理状况,占领
了许多岛屿,1770年又宣布占领了东澳大利亚,并发现这里自然资源丰富、
气候良好、雨量充沛、植被繁茂、千里沃野、居民落后而温和。此外荷兰人
只宣布占领西部澳大利亚,但从未移民,新荷兰仅是空地名而已。这就造成
了资产阶级学者所称的那时的澳大利亚是“空着的”局面。英国殖民者侵占
澳大利亚不会冒很大风险,甚至无任何风险可冒,既不会遭到殖民大国的反
对,也不会遭到土著居民的强烈反抗。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而又不冒风险,
这对渴望侵占殖民地的英帝国来说,无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第四,1775—1781年,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英国在西半球
的侵略势力,紧接着美国崛起,把南美视为自己的后院并开始了扩张领土的
侵略活动,这给英国西侵设置了难以克服的阻力,为了弥补它在西半球的惨
重损失,便把侵略矛头转向了东方,况且它这时已独占了亚洲的大国印度,
因而有了一个在东方扩大侵略的基地。
第五,北美13州殖民地的独立给英国带来许多困难,其中两个困难使英
国统治阶级大伤脑筋,一个是所谓王党分子问题,另一个是流放犯人的地点
问题。从王党分子言,他们在独立战争中坚决与革命为敌,站在英国一边,
疯狂地反对北美革命。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以叛国罪没收了他们的财产,
废除了他们的债权,并驱逐他们出境。一部分王党分子,约5万人,逃往加
拿大,新斯科舍①与西印度群岛,但大部分人随战败的英军回到英国。他们原
是横行殖民地的大富豪,经此大变,却成了一贫如洗的流亡者,穷困潦倒,
经常“在伦敦街头像羊群一样的招摇过市”,扰乱社会治安。如何处理这批
人,成了当时执政的庇特内阁大伤脑筋的问题。
遇到的第二个大伤脑筋的困难是流犯问题。这是英国变澳大利亚为移民
殖民地直接的原因。
二、犯人流放地的确定
早在1717年,英国就开始向北美13州殖民地流放犯人,因而那里成了
英国犯人移民的主要据点,同时从此时起英国有了三种海外移民:公民移民
(free immigrants)亦称自由移民、契约移民和犯人移民,后两种亦称强制
性移民(forced immigrants)。到美国独立战争时,在近六十年中,英国
至少向北美流放犯人5万名。当然除向北美13州殖民地流放犯人外,还向西
印度群岛、新斯科舍和纽芬兰等地流放犯人。北美的一小撮人愿意收容这种
犯人,因为那里经济发展起来后极度缺乏劳动力。人口贩子从政府手中把犯
① 当时是一个单独区域,后并入加拿大为一省。

人接收过来,然后再以第一犯人20 英镑的价格卖给北美南部的种植园主,此
为18 世纪白奴的主要来源之一。这就是英国的流犯体制。北美对这种流犯体
制早已深恶痛绝,北部的一些殖民地政府多次提出抗议,有的殖民地的立法
机构还通过法律严禁把北美变成英国的犯人殖民地。但英国以母国地位专横
地运用权力否决了殖民地的这类法案,所以向北美流放犯人的体制得以维系
下来。
1775 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起初,狂妄的英国统治阶级认为北美人民
不可能胜利,故把重罪犯人临时囚禁在本土的监狱或囚船上,以便将来再运
往北美。然而,北美13 州殖民地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并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
从而英国丧失了北美这个流放犯人的殖民地。
然而,当时犯人都日益增多,监狱和囚船中的犯人拥挤不堪,引起社会
的注意。议员埃德蒙·布尔克于1786 年在国会里发表演说时指出,在伦敦著
名的纽盖特监狱中,有一间牢房拥挤了558 名犯人,这个数字恰好和下议院
议员的数目一样,可见当时监狱的拥挤状况了。据估计当时仅狱中处流刑的
犯人约有10 万人之多。监狱和囚船由于过度拥挤,卫生条件差,管理不善,
因而发生瘟疫,并有向农村蔓延之势。加之所用囚船均是旧船,破烂不堪,
且早已用完,而犯人因不堪忍受屡屡发生暴动。如何处置犯人问题亦像处理
王党分子一样,成了当时庇特政府面临的又一严重问题。如何解决这两个困
难,英国朝野上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有人建议在西南非洲建立一个流放殖民地。政府采纳了这项建议,派人
到那里考察和选择安置流犯地点。这样便把几百名犯人流放到非洲。但选择
的地方先发生饥馑后又发生瘟疫,犯人死亡率很高,引起朝野上下极大不满。
布尔克在议会里大发议论,批评政府处置不当,指出把犯人“送到了一个无
法活下去的国度①”。
曾经随库克发现东澳大利亚的瑟夫·班克斯爵士看到政府处理犯人的难
处,于1779 年向下议院一个委员会提出把东澳大利亚的植物湾辟为流犯移民
地的建议。在建议中,他以兴奋的心情回顾了植物湾的情况,指出这里是流
放犯人的“最好的地方”。但是,当局未能认真研究班克斯的这个建议。
四年之后(1783 ),一个叫柯西甘的人,他曾随同库克乘“努力号”到
过澳大利亚东部,也积极向政府推荐植物湾,认为是一个安置犯人的适宜之
处。同年詹姆士·玛亚,麦特拉致函内务部国务大臣悉尼爵士,提出把王党
分子移民到“新荷兰”去的建议。他认为那里没有白人移民,处于“空着的”
状态,距中国和日本近,他们在那里可以同这些国家做生意,发大财以恢复
其财产,这样还可以使他们处于英国的保护之下。
麦特拉的建议引起了英国政府的重视,内务大臣悉尼立即接见了他,并
同他讨论了这个建议。悉尼认为犯人的问题要比王党分子问题严重得多,倾
向于把犯人而不是把王党分子移往那里。麦特拉表示愿意修改他的计划,因
而在他的计划里加上了一个附件。在附件里,他着重论证了在“新荷兰”建
立收容犯人的殖民地的可能性。
越来越为犯人和王党分子等问题而苦恼的英国政府,详细研究了班克斯
等人的建议,最终采纳了这个建议。1784 年,国会通过了一项新的“犯人流
放法案”,法案决定在“新荷兰”建立流犯殖民地。法案通过后,政府迟迟
① 
Ernest Scott,AshortHistoryofAustralia,P。40。

没有采取具体行动,因此1785年海军上将乔治·扬格向政府提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