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香港商战风云录(下)-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反映,中巴股从不到30港元抬高到34 港元。      7月23日,筹备多时的收购战终于拉开序幕,Athlone公司代表百利保 宣布“部分收购”计划:每股作价35港元,收购中已股份1350万股,使百 利保原持有的中巴股权,从两成增至36。5%,即算完成收购。      这是香港收购史上首例“部分收购”,足见韦理斯用心良苦,老谋深算。 按惯例,需收购股权达50%以上才算成功——即通常意义的“全面收购”。 韦理斯的理由是: 
… 页面 43…

     “根据中已按照公共已士服务条例,必须保持其为公众上市公司的身 份,才可以享受专利权的规定。若提出全面收购则不合规定精神。”     精明的股评家,不禁为韦氏这一招拍案叫绝。韦理斯显然是钻了巴士条 例的空子,百利保只需花较少钱,增加较小比例的股权,就可达到全面收购 的效果,攫取怀里藏主的中巴。      当然,最终得看证监处及合并委员会的态度。这些机构的专家,从未遇 过这种难题,一时不知所措,只能含糊其辞地“原则上同意”。      证监机构的胡涂,导致股市的胡涂、股民的胡涂、传媒的胡涂、交战双 方的胡涂——事后传媒称,这是收购史上前古未有的胡涂战。      当Atholne还差7%的股份就可达到所需股份量时,收购及合并委员会 在记者招待会上,“胡里胡涂”偏袒中巴一方,使百利保一方的收购处不利 局面。     8月24日,Athlone宣布收购失败。这次收购,证券界及传媒众说纷坛, 证监机构声称:今后再也不批准“部分收购”。      中已虽胜如败,所增的股份从市场高价购人,代价惨重。百利保虽败如 胜,眼看收购受挫,趁高抛出,获纯利约3000万港元,够买一座中型大厦。      多年后传媒重提中巴大战,说罗旭瑞只当打了一场狙击,虽未捉牢公鹿, 却把鹿角给脱了下来,那时股市尚未有“狙击新概念”,相信未来的狙击大 师刘銮雄,一定从中巴大战中获得不少灵感。                                    好合好散      罗旭瑞与亚洲证券主席韦理斯再度合作,是收购家族公司富豪酒店,时 间是1984年3月。      罗鹰石以出奇之低的0。9亿港元的价格,亏损3。75亿港元售给亚洲证 券。罗鹰石这样做,·一是富豪现时市值下跌,鹰君集团债台高筑,只能通 过减磅套现偿还债务;二是罗旭瑞既然执意独立门户,不如成全他,毕竟血 浓于水。      富豪控有百利保,故亚洲证券一下于控得两间上市公司。韦理斯兼这两 间公司主席,罗旭瑞任董事总经理。      外界原想看继张祝珊家族后的又一起豪门恩怨,因罗父的慷慨大度,传 言中的“家族内江”烟消云散。      收购家族公司,还只是出走家门有一个栖身处,罗旭瑞真正独立门户, 是以收购世纪城市为发端。      世纪城市是1981年上市的小型公司,1982—1984年政经大动荡,公司 负债累累。1985年10月公司资本重整,罗旭瑞扮演白衣骑士,注资0。48亿 港元,使世纪城市免遭清盘之灾。罗旭瑞也顺理成章入主董事局。在罗氏的 打理下,世纪城市重见光明,面貌一新,仅一年功夫,便扭亏为盈,盈利3800 万港元,溢利4200万港元,帐面资产增加10倍,达4。93亿港元。罗旭瑞控 有世纪城市普通股43。2%、认股权证48。4%。      罗旭瑞有这么大的能耐,得助于他目光敏锐,他看好市景复苏转旺的大 好时机。      罗氏从此以世纪城市力旗舰,开展一系列收购计划,当时最引人注目的, 是收购比世纪城市大5倍的巨利保。时间是1986年3用17日。离百利保从家 
… 页面 44…

族集团分裂出去才两年整。     百利保原是富豪的子公司,在公司医生韦理斯的重组下,反子为母,成 为富豪的控股公司。这次收购,与两年前一样,都是一石二鸟。所不同的, 罗旭瑞要它们再度改姓“罗”。     百利保的第一大股东是韦理斯,持有30。6%普通股、28%认股权证;其 次是罗旭瑞,分别持29。5%与27,47%;世纪城市持5。9%百利保普通股; 其余均为小股东持有。     世纪城市的这次收购,聘请著名的收购专家梁伯韬等同仁开设的万国主 通国际财务顾问。韦理斯欣然接受收购建议,将所持的百利保股权全部售予 世纪城市,套现2。22亿港元。韦理斯的大度,如罗鹰石一般,成全了罗旭瑞  “原壁归罗”的梦想。     罗旭瑞亦无亏待韦理斯,出价较市场高两成。故这次重大收购,不算“收 购战”。     罗旭瑞以换股的方法,将自己的百利保股权让予世纪城市,世纪城市控 有百利保65。55%普通股、55。42%认股权证。     收购完成后,罗旭瑞同时任这三问公司的主席。结构调整后,世纪城市 继续经营餐饮业并作全系的控股公司,下控专事地产物业发展的百利保,透 过百利保控制专营酒店业务的富豪。                                  青胜于蓝     据当时的传媒报道,罗旭瑞全系在收购后的第一个年度一1987年取得惊 人的业绩。富豪盈利1,72亿港元,比上一年增幅68%;百利保盈利1。37 亿港元,增幅129%,非经常性盈利0。44亿港元;世纪城市盈利0。57亿港 元,增幅186%。全系共盈利4。1亿港元。     罗鹰石自1983年全系遭致毁灭性重创后,时时告诫子女要稳扎稳打,小 心谨慎,一棋错步,全军尽没罗旭瑞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股市如此发 达及活跃的今天,必须充分利用股市提供的一切机遇。供股、集资、投资、 生利如此循环,已经过时。罗旭瑞把重点放在收购与消化上,既积极进 取,又不失稳健。     1987年3月,世纪城市以1。16亿港元现金收购国泰置业,完成收购后 即进行重整改组,5月国泰置业改名为国泰城市。前后下到3个月时间,价 值增至7。2亿港元,股东投资增加6。5倍。升幅之快之大,匪夷所思。标准 渣打 (亚洲)对世纪城市的管理给予高度评价。投资者更认为罗旭瑞有点石 成全之术、妙手回春之能。     重组后的国泰城市以投资与收购为主。1987年底,宣布收购富利国际地 产投资公司,收购后的富利仍保持上市公司地位。富利主要在美国经营地产 投资,业绩多年滞缓,成为世纪城市的孙公司后,面貌全新。     1989年初,富利与富豪联手收购美国最大独立酒店管理公司Aircoa51 %股权,9月,富利出台在洛杉矾兴建豪华商业办公住宅中心计划,总投资 23。5万港元。     1987年,被收购前的国泰城市盈利1277万港元,收购后的第一年,总 盈利5219万港元,增幅超过3倍。传媒评价罗旭瑞,说他不把“购得”视为 收购的成功,“购得消化”直至“盈利扩展”才算真正的成功,这就是罗氏 
… 页面 45…

高人一筹的收购艺术。      通常的收购,收购时股值大增,收购落幕股值必会大跌。      罗旭瑞收购完成,即有一揽子重组计划出台并付之实施,其股值仍可保 持上涨势头。      罗旭瑞凭藉独到的消化功夫,虽大举收购,却能在1937年10月的大股 灾中,受损甚微,并有余力收购富利。论收购,刘銮雄亦是一位鲨胆骁将, 但刘氏的重点是“收购获利”,故在大股灾中翻船坠海,险些呛死。      不少人说罗旭瑞收购大酒店是步刘銮雄后尘——捉凤不到,凤毛也得捋 几支下来。或许是这样,不过,依罗旭瑞的的智慧,大可不必师承狙击大师 刘銮雄。关键的一点是,大酒店的市值仍偏低,嘉道理控股仍不稳。以嘉道 理家族的庞大资产,想收购成功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收购不成狙击成——这 或许是罗旭瑞动念的目的。      罗旭瑞透过国泰城市出面收购,只持有1。1%大酒店股权。国泰城市资 产净值约3亿港元,而大酒店资产净值达90亿港元,是前者的30倍!和一 年前刘銮雄发起收购一样,又是一场蛇吞象。      1988年10月21日,国泰城市正式提出收购。若要收购成功,需动用资 金60多亿港元。嘉道理虽知对方难成功,却不敢懈怠。罗旭瑞如股评界预料 的那样,收购不成狙击成,获利100O多万港元,大大地扬了威名。      罗旭瑞全系最多时拥有5间上市公司:世纪城市、百利保、富豪、国泰 城市、富利。      90年代,香港借壳上市蔚然成风。原因是内地或海外公司欲在香港登陆 发展,而依循正式手续上市,需花费相当的人力财力及时间。为走捷径,便 收购资产和营业额极少的蚊型上市公司,又叫空壳公司。      买家甚多,空壳走俏。已拥有5间上市公司的罗旭瑞趁机将国泰城市减 磅,使之成为空壳,于1991年售予赖氏家族的振通证券,溢价甚巨。      1987年8月,罗旭瑞全系公司市值为51。15亿港元,与其父罗鹰石家族 并列于9家候补财阀榜内。又据1994年3期《资本》杂志,罗旭瑞全系公司 市值逾150亿港元,已经超越其家族。                                     一门五杰      香港作家何文翔在《罗鹰石一门五杰》中称:       “在香港芸芸上市公司的首脑中,罗鹰石与四个儿子可谓一门五杰,各 人都独挡一面,合共控有的上市公司在最高峰期一度达9间之多,父亲罗鹰 石主理鹰君地产 (现主要业务交由次子罗嘉瑞打理),三子罗旭瑞主理世纪 城市、国泰城市、富豪酒店、百利保、富利国际,四子罗康瑞主理瑞安及瑞 安建筑(1989年两公司已私有化),幼子罗启瑞主理孙福记等,9家上市公 司在最高峰期市值逾百亿元(注:1990年统计资料)。”      在各报刊的富豪榜中,将资产与罗鹰石家族分开来计的,除三子罗旭瑞 外,还有四子罗康瑞。故在此简述罗康瑞的情况。      瑞安公司创办于1971年,1984年借海港工程公司的壳上市。传媒推测, 罗康瑞实际上是在昆季(老三老四)中最早独立门户的。瑞安最初多年是在 其父的照顾下生存的,承建鹰君的楼宇。1984年瑞安借壳上市,1988年扩充 为瑞安建业集团,下属7间与建筑相关的公司,总规模在香港建筑行名列前 
… 页面 46…

茅。80年代末,瑞安走多元化道路,业务分建筑、建材、地产、酒店、娱乐 等五大系列。罗康瑞个人资产约13亿港元。      80年代末,罗康瑞令人瞩目的另一项举动,是将瑞安集团私有化。      有关私有化,前一章曾涉及,即刘銮雄家族将爱美高系的华置私有化。 不过那还是部分收购,不算真正含义的私有化。真正的私有化,是将现有的 公众公司还其原形,退回到私人公司的地位,取消在股市挂牌。      任何一间家族拥有的上市公司,从本质上讲都是公众公司,按法例,必 须拨出25%的股份在交易所挂牌向公众出售。其优点利于集资;缺点是决策 经营必须受全体股东及股市的制约,如果控股不稳,很容易成为收购及狙击 的对象。      罗康瑞正是基于这些考虑,将瑞安私有化的。私有化选择的时机,与上 市相反。上市多是骑牛上市,此时交投活跃,股票可升水发售:私有化则是 借熊退市,大熊出笼,股价暴跌,大股东向小股东收回股票,代价甚微。      罗康瑞把时间定在1989年六四股灾后的8月9日,此际大市崩溃,瑞安 公司股亦跌幅甚大。罗康瑞是以比市价高出34。8%的价,收购小股东股份。 私有化进展顺利,是善意私有化。相比下,刘銮雄的私有化,吵得天翻地覆, 是一种大损小股东利益的恶意私有化。      实际上,罗康瑞这次私有化,未花一分钱。他已控有7成股权,余下3 成,由新世界郑家纯斥资约5。7亿港元收购。瑞安公司便归两家私有,罗康 瑞仍任主席。      90年代,罗康瑞又将瑞安建业私有化。这样,瑞安集团无一家上市公司。      有传媒称,罗康瑞在股市激流身退,是要淡出商界从政,他是罗鹰石9 个子女中,在政坛最具影响的一位。1993年他蝉联香港工商专业联会主席, 现任港事顾问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委员。      瑞安集团今后是否有大发展,目前很难说。      近几年,罗氏父子发展势头最猛的,仍数三子罗旭瑞。他大举进军内地, 在中国第一大国有企业大庆油田获得立锥之地——大庆 (林源)化工公司, 由百利保占一半股权的大庆市庆大经贸集团投资。香港传媒道:“大庆油田 是国宝,谁可以沾上边都可以赚钱。”      1994年度,《信报》排出的全港超级富豪榜,除罗旭瑞外,不见罗家其 他成员大名。罗旭瑞榜中排名17位,前一位是六叔邵逸夫,第 18至第20 分别是:利氏家族、林绍良家族 (注:主要资产仍在印尼)、刘銮雄家族。      罗旭瑞与刘銮雄是20位超级财阀中最年轻、并且是靠自己的力量起家的 两位。他们创业的时间最短,仅11年功夫。而其他财阀,要么是奋斗了一辈 子,要么继承了大笔祖业。他们给商战提供了薪的启示:充分借助股市,可 获得更大更快的成功。      罗旭瑞未留下恶名,就这点,可见比刘銮雄要计高一筹。       《信报》在第17位榜名下有一段这洋的文字:“罗旭瑞势头甚佳,虽然 地产不景仍有资格升班,由第18位升到第17位,以1994年的进度,不消几 年,便可问鼎十大之列!”      罗旭瑞曾用自豪的口气,对香港最活跃的财经记者社辉道:“我不是那 些由上一代创下基业的第二、第三代富豪,我的事业全靠自己争取得来。”      新鸿基集团由郭氏兄弟掌舵,他们出了名地专注,只做地产,心不旁鹜。 
… 页面 47…

这是郭家老大郭炳湘。 
… 页面 48…

                    第六十三章 犹太豪门 嘉氏割肉保江山      大酒店是全港最好的酒店、是嘉道理家族的骄傲。嘉道理家族是犹太商 人世家,刘銮雄、罗旭瑞敢跟犹太商人斗法,胆量可谓不小。斗的结果,是 刘氏罗氏收购未遂,但均有斩获。为什么全港有数的超级富豪家业屡受外人 垂涎呢?难道年迈体衰、行将就木的老嘉道理就这么好欺?                                   香港地名小考      九龙城寨九龙城寨又叫九龙城、九龙寨。李鸿章与英使窦纳乐签订《展拓界址 专条》有附带条件,即保留九龙城归中国管辖,清吏照常行使职能。但实际上,中国的 历代政府均未在此治理过。九龙城成了“三不管”,面积约2。7公顷的城区,成为藏垢 纳污的犯罪黑窝。1987年中英双方协议要清拆城寨,但保留古迹。原址现已改为九龙城 寨公园。                                       黄泥涌      涌在粤语中是小溪,可见黄泥涌在雨季必是浊流滚滚。溪边的村庄叫黄泥涌,在 清嘉庆年的《新安县志》有载。英人占据香港后,称这个地方为快活谷。快活谷未必快 活,稻田溪沟,蚊蝇滋生,害得洋人普患热病(疟疾)。后疏清溪沟,稻田成为一片平 展旱地,洋人在此跑马,才真正品尝到快活的滋味。因此黄泥涌又添一名,叫跑马地。                                       兰桂坊      兰桂坊在中环半山区坡麓。本是荒芜的坡地,无名。本世纪初,这里已是密密麻 麻的街区,街道陡而窄。山上是高级住宅区,临海是金融中心,为迎合洋人所好,这一 带多有花农卖花,其中以兰花为多,便叫兰桂坊。现在这里酒吧、舞厅、食肆、店铺比 比皆是。1992年阳历除夕,两万亲人聚此迎新年,乐极生悲,酿成20人死、60人伤的 惨剧。                                       女人街      港九皆有女人街,但看不到“女人街”的街名牌。女人街是专售女人生活用品的 街,主要是衣、鞋、手袋、化妆品、首饰之类。既是这样,女人街就可能不止一条,有 一册导游指南说五条:港岛铜锣湾渣甸街、中区利源东和利源西街、香港仔赤柱街、九 龙旺角通菜街。女人街商品低廉,花色品种繁多,故能吸引众多中下收入的女性。      有关嘉道理家族与电业结缘,本书第八章曾作详述。家族控有香港最大 的电业集团——中华电力有限公司。罗兰士长期任中电主席,其弟贺理士打 理家族其他业务。半个多世纪来,该家族一直被称为亚洲电王。      嘉道理家族是英籍犹太人,在香港英籍超级富豪中名列三甲,排凯瑟克、 施怀雅家族之后。非常遗憾,嘉道理家族发财不发人。第一代来中国闯天下 的老嘉道理,只传艾利一子;艾利传罗兰士、贺理士两兄弟;罗兰士只得一 女一子;儿子米高生于1941年,到48岁仍是个钻石王老五,到50多岁才生 得儿子菲腊。香港传媒从未有过贺理士婚姻状况的报道,普遍认为他是个老 钻石王老五。贺理士生于1902年,今年94岁,若童心勃发娶少妻,也不太 可能有香烟延及后世。      米高·嘉道理从小就过着贵族化生活,中学上的是英国寄宿学校,大学 读的是瑞士Le Rosey学院,该大学是欧洲著名贵族学院,同学家庭,非贵即 富。      米高的西服要到伦敦的高级服装店订做,汽车是英产劳斯莱斯,坐飞机 要坐头等舱。 
… 页面 49…

    在乘坐飞机上,老嘉道理与儿子趣旨相异,父亲喜欢坐大舱——这是他 继承了更多的犹太人悭俭的品质。老嘉道理与儿子同去某国旅行,从不同儿 子坐一架飞机,他的理由是分机前往,分散风险。     米高继承了父亲的鹰勾鼻子和矮个头,平心而论,绝不算美男子。因为 他是世界级巨富财产继承人,不知倾倒多少杰出而美貌的女子。米高皱纹满 额仍是个钻石王老五,急得老嘉道理彻夜难眠。在父亲的强烈催促下,米高 48岁那年与南美金发美女比提结婚,比提先生女儿比提娜,51岁时终得儿子 菲腊·嘉道理。     93岁高龄的老嘉道理这才松了一口气,于次年(1993年)8月无憾瞑目。     老嘉道理死而无憾还有一个原因,这就是数年前,家族合力击溃了刘銮 雄、罗旭瑞的两次狙击,保住了家族另一大基业——大酒店。                                 大酒店史     大酒店的全称是香港上海大酒店,港人简称为大酒店,可见其名气之盛、 影响之广。     大酒店集团的元老是位于尖沙咀的半岛大酒店,1921年,22岁的罗士兰 与父亲艾利,购得九龙尖沙咀地盘,地契规定,前面的海景不得被遮挡。嘉 道理父子发誓要建远东最好的酒店,每间客房有浴室和洗手间,整幢建筑外 表及内装修要充满维多利亚时代的贵族风格。由于财务及20年代的省港工人 大罢工,酒店延至1928年才落成,总建筑费40万美元。     半岛酒店有客房210间,平均每个客房有3个服务员,单凭这一点,决 定了房费极昂。九龙半岛是香港海运空运中心,60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世界 政要、贵族、巨富在此下榻,大酒店名气蜚声全球。历年来,半岛酒店名列 世界十佳酒店金榜。1993年 10月,美国权威旅游杂志 《Condenast Traveller》,从3。8万名读者选票中选出半岛酒店为“全球最优秀酒店”, 并以93。6%选票,荣登“外国最佳酒店”榜首。     在香港,唯一能与大酒店平分秋色的,是凯瑟克家族所控的文华东方酒 店。     大酒店集团,除五星级半岛酒店外,还有四星级九龙酒店、纽约半岛酒 店,另有洛杉矶比华利山半岛酒店和马尼拉半岛酒店股权,主要投资物业有 浅水湾影湾园、中环圣佐治大厦,以及海港企业、山顶缆车股权。近几年, 该集团又在中国广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经营酒店。     长期以来,大酒店最大股东为嘉道理家族。由于投资电业物业,渐渐将 股份减磅,到70年代,最大股东为梁昌家族第二代梁仲豪。梁仲豪1977年 进入董事局,两家订有君子协议,米高经营酒店及有关业务,梁仲豪经营地 产,主席由两人轮任。     两家占有大酒店股权是:梁仲豪持3100万股,占31%的股权;米高待 1023万股。但无论局内人局外人,均把大酒店看成嘉道理家族的资产。     嘉道理家族控股不稳,并且市值低于资产净值,自然成为众人垂涎的猎 物。然而众所周知,嘉道理家族是香港屈指可数的超级富豪,而大酒店这个 猎物本身,是一头巨象,谁又敢轻易下手?     刘銮雄却有这个胆量。1987年,刘氏狙击大王的威名甚嚣尘上,狙击每 每得手。狙击李兆基的中煤,被人称为蛇吞大象。现在遇到的是一头巨象, 
… 页面 50…

刘氏何惧有之?吞不下,也要趁机把象牙扳下来——这便是刘氏胆大包天的 秘诀。      1987年初,梁仲豪有心淡出大酒店。刘銮雄以53港元的价格买下梁的 2000万股,耗资10。6亿港元。刘氏的资金来自供股,1986年9月—1987年 5月,刘氏5次将巨大的泵头探进股市向股民泵水,共得29。45亿港元。      梁氏的另 1100万股,售给丽新集团的林建岳。梁氏遂退出大酒店董事 局。      1987年3月,中娱主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