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亡清兴六十年-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四,《明史?魏忠贤传》记载:“客氏之籍也,于其家得宫女八人,盖将效吕不韦所为,人尤疾之。”就是客氏和魏忠贤想让宫女怀孕产子后,将孩子抱入宫中继承皇位。

  其五,魏忠贤策划政变。天启帝刚断气,停灵在乾清宫。群臣哭哀,气氛悲凉。魏忠贤单独在殿内接见阉党骨干、兵部尚书崔呈秀,说要发动政变。崔呈秀以天时不备谏止,此事遂作罢。

  其时,皇后张氏坚定支持信王继位,对加速魏忠贤阴谋的破产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据说魏忠贤曾派人向皇后暗示,希望她能阻止信王继位。皇后表示:从命是死,不从命也是死,一样是死,不从命可以见二祖列宗在天之灵。皇后拒绝与魏忠贤之辈同流合污,密劝天启帝尽快召立信王。天启帝召见信王,要他接受遗命,信王欲推辞,忽见皇后淡妆从屏风后走出,对信王说:皇叔义不容辞,而且事情紧急,恐怕发生变故。信王这才拜受遗命。天启帝指着皇后对皇弟相托说:中宫配朕七年,常正言匡谏,获益颇多。今后年少寡居,良可怜悯,望吾弟善待(《虞初广志》卷一)。





  二十二日,天启帝死于乾清宫,年仅23岁。皇后立即传遗诏,命英国公张惟贤等迎立信王。魏忠贤无可奈何,不得不在天启帝驾崩次日,向外宣告皇后懿旨:“召信王入继大统!”

  所以《明史?后妃传》说:“及熹宗大渐,折忠贤逆谋,传位信王者,后力也!”

  天启遗诏说:“皇五弟信王由检,聪明夙著,仁孝性成,爰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丕绍伦,即皇帝位。”(《明熹宗实录》天启七年八月乙卯)从此,朱由检成为明朝第十六任皇帝,年号崇祯。他也是明朝最末一位皇帝。

  那么,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崇祯皇帝经历过磨难,他的童年有三大不幸:

  第一,生母早逝。朱由检的生母贤妃刘氏,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人,后为北京宛平籍。初入宫,为淑女。前面讲过,刘氏在朱由检5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他对母亲几乎没有什么印象。朱由检幼时常常思念生母,询问近侍太监:西山有刘娘娘坟吗?近侍答:有。他就悄悄地吩咐近侍前去祭祀。他即位后,追封生母为孝纯皇太后;命画师根据宫中人回忆生母贤妃刘氏的相貌,画像供奉。画像完成之后,从正阳门抬着进皇宫,备了法驾,仪仗非常隆重。崇祯皇帝跪在午门迎接,看到母亲的画像后,“帝雨泣,六宫皆泣”。就是说崇祯皇帝的眼泪像下雨一样,其他的人也跟着哭泣,情景非常之动人。

  第二,西李薄情相待。泰昌帝朱常洛登极之后,宠爱两个姓李的选侍,为区分,人称“东李”、“西李”。小由检丧母之后,就由西李选侍抚育。当时,西李选侍已经抚养朱由校,又被指定抚养朱由检。她自然明白由校是皇长子,将来可能继承皇位,对待他们兄弟,自然亲疏有别。所以,小由检不仅遭受丧母之痛,而且遭遇养母薄情。后西李选侍生了一个女儿,于是小由检改由东李选侍抚养。

  第三,东李阴郁病死。东李选侍对朱由检很好,使他已经受到伤害的心灵得到某些平复。然而,东李选侍在残酷的后宫争斗中,长期阴郁,心情很坏,久郁成疾,不治而死。这对朱由检幼小心灵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这么一个小孩子,亲生母亲死了,第一个养母对他不好,第二个养母虽对他慈爱但不久病死,打击一个接着一个,可以说崇祯帝的幼年是很悲凉、很凄苦的。这样的童年经历对崇祯帝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他的工于心计、孤僻、刚愎、多疑等性格特点,都可以从这些经历中找到原因。

  崇祯皇帝手书“九思”

  朱由检颇有心计。《崇祯长编》卷一记载:“帝(指朱由检)初虑不为忠贤所容,深自韬晦,常称病不朝。”就是说,在信王府邸时,为了躲开魏忠贤的注意,他经常装出身体有病、与世无争的样子,尽量不去上朝。他常“六不”——“衣冠不整,不见内侍,坐不倚侧,目不旁视,不疾言,不苟笑”(郑达《野史无文》卷三)。天启皇帝病危,朱由检担惊受怕,忧心忡忡。他进宫时带着干粮、炒米,不吃宫中一粒米,不喝宫中一口水,对宫中的一切保持高度警惕。夜晚,他秉烛独坐,警戒不测。

  朱由检长期韬光养晦,最终躲过了魏忠贤的明枪暗箭,在皇兄授命、皇嫂支持的情况下,终于继承了皇位。

  崇祯帝继位,他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自己已经身处末世,相反,他常常做着一个大明皇朝中兴的美梦。他虽然年龄不大,却经历三次朝廷重大变故:亲眼看到祖父万历皇帝死,看到父亲泰昌皇帝死,也看到皇兄天启皇帝死;又亲眼看到祖父万历皇帝怠政,看到父亲泰昌皇帝赍志以没,也看到皇兄天启皇帝时阉党乱政——所以,他要振奋精神,整顿朝纲,实现大明皇朝中兴之梦。三、中兴之梦

  崇祯皇帝一上台,为实现中兴之梦,在内廷与外朝,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惩治阉党。天启七年即天聪元年(1627年)八月二十四日,朱由检即皇帝位。接着办丧事,办了三九二十七天。

  十一月初一日,崇祯帝刚办完皇兄的丧事,就安置魏忠贤于安徽凤阳。有人说了,清朝嘉庆皇帝是在他父亲乾隆帝刚一死就惩治和瘸珈醯劭彀 4蠹易⒁猓珈醯酆图吻斓鄄灰谎蛭吻斓鄣剿盖姿赖氖焙蛞丫隽巳炅闳斓幕实哿耍梢跃痈吡傧鲁椭魏瞳|。崇祯帝不同,他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得到了皇位,继位之后马上面临一个大丧,要处理他哥哥天启皇帝的丧事,丧事刚一办完,立即就惩治魏忠贤,应当说是果断、迅速。





  怎么惩治?嘉兴贡生钱嘉征劾魏忠贤十大罪:“一并帝,二蔑后,三弄兵,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封,六无圣,七滥爵,八掩边功,九朘(juān)民,十通关节。”并帝,就是魏忠贤和皇帝并称。蔑后,就是轻蔑皇后。弄兵,就是操纵兵权,还练内操。这里边每一条都够上杀头大罪。崇祯皇帝得到这封奏疏之后,通知魏忠贤前来,让内侍读给他听。魏忠贤吓得魂不附体,不知所措。崇祯皇帝命魏忠贤到凤阳祖陵去烧香,就把他打发走了。

  崇祯皇帝的御押初五日,崇祯帝命将魏忠贤派到各边的镇守太监全部撤回。

  初六日,魏忠贤缢死。此前,魏忠贤曾以重金贿赂原来在信王府邸跟随崇祯皇帝的太监徐应元,希望能疏通关节,结果不仅未能奏效,而且惹怒崇祯皇帝,下令逮捕魏忠贤,徐应元也因此遭斥。魏忠贤得到这个消息时刚走到直隶阜城(今河北阜城),他知道死期将至,就上吊死了(也有人说他是被勒死的),年60岁。崇祯皇帝命磔其尸,悬首河间。接着,客氏也被处死。嚣张一时的魏忠贤和客氏就这样归于覆灭。

  同日,魏、客的亲属魏良卿、侯国兴、客光先等并弃市,籍其家。

  初十日,免天启时魏忠贤逮死诸臣的“赃银”,并释放其家属。

  二十日,大学士黄立极(阉党)致仕。

  崇祯二年即天聪三年(1629年)三月,崇祯帝颁诏书,示天下:

  首逆凌迟者2人:魏忠贤、客氏。

  首逆同谋决不待时者6人:崔呈秀及魏良卿、客氏子都督侯国兴、太监李永贞、李朝钦、刘若愚。

  交结近侍秋后处决者19人:刘志选、梁梦环、倪文焕、田吉、刘诏、薛贞、吴淳夫、李夔龙、曹钦程,大理寺正许志吉、顺天府通判孙如冽、国子监生陆万龄、丰城侯李承祚,都督田尔耕、许显纯、崔应元、杨寰、孙云鹤、张体乾。

  结交近侍次等充军者11人:魏广微、周应秋、阎鸣泰、霍维华、徐大化、潘汝祯、李鲁生、杨维垣、张讷,都督郭钦,孝陵卫指挥李之才。

  交结近侍又次等论徒三年输赎为民者129人:大学士顾秉谦、冯铨、张瑞图、来宗道,尚书王绍徽、郭允厚、张我续、曹尔祯、孟绍虞、冯嘉会、李春晔、邵辅忠、吕纯如、徐兆魁、薛凤翔、孙杰、杨梦衮、李养德、刘廷元、曹思诚,南京尚书范济世、张朴,总督、尚书黄运泰、郭尚友、李从心,巡抚、尚书李精白等。

  交结近侍减等革职闲住者,黄立极等44人。

  忠贤亲属及内官党附者又50余人。

  以上总计260余人(《明史?魏忠贤传》)。

  魏忠贤得势也皇权,失势也皇权。皇权是皇朝社会一切权力的核心。像魏忠贤这样不可一世的“九千岁”,一旦失去皇权支持,就变得一文不值,狗**一堆。

  第二,重新组阁。原来那个内阁,基本上是阉党的,六部尚书、侍郎等等也大部分都是阉党分子或附和者,这就需要朝廷对内阁进行一个大的改组,清除阉党余孽,换成一批新人。

  崇祯皇帝手迹

  天启晚期,内阁大学士七人:顾秉谦、黄立极、丁绍轼、冯铨、施凤来、张瑞图、李国。崇祯帝继位一年,全部换掉。同时,调任杨景辰、周道登、李标、钱龙锡、刘鸿勋、韩爌、来宗道等新贤七人,组成内阁,预机务。他们多是东林党人,或是倾向东林党的人。同时,对七卿——六部尚书加左都御史,也作了调整。曾经甚嚣尘上的阉党就这样遭到致命打击,明朝出现了一个短暂的东林党执政时期,朝野为之一振。

  那么,崇祯执政初期这个新内阁是怎么产生的呢?在这里,我讲一个“枚卜阁臣”的故事。“枚卜”就是“占卜”,语出《尚书?大禹谟》:“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从。’”“阁臣”就是内阁大臣。《崇祯长编》记载:天启七年即天聪元年(1627年)十二月丙辰(二十三日),崇祯帝要朝廷大臣推举内阁大臣,大家共推举出十位候选人,然后从中确定七位。怎样确定呢?崇祯帝采取“枚卜阁臣”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崇祯帝在乾清宫召集大臣,先拜天,然后在小桌上摆设笔砚和十张红纸,将廷推大臣的名字分别写在红纸上,每张纸写一人姓名做阄,团成纸丸,置于几案上小金瓶里,用箸(筷子)夹取纸丸,每夹得一丸,展开遍示众臣,举笔点之就算选中。先夹得钱龙锡、李标、来宗道、杨景辰四人,又夹得周道登、刘鸿勋二人,另一人的纸条夹得后被风吹走找不到了。这样就确定了六人。后来加上韩爌,组成七人内阁。事后发现找不到的那张纸条落到施凤来衣服的后面,上面写的是王祚远的名字。孙承泽《春明梦余录》记载此事。这些新内阁成员多在乡里,既经认定,立即通知他们到京赴任。这件事,有人认为是儿戏,有人认为是谋术,有人认为是虚应故事,也有人认为是集思广益。这里面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崇祯皇帝没有做过皇太子,他对朝政大臣内阁情况了解得不是非常清楚,所以他很难做一个决断。总之,新内阁总算产生了,这个内阁可以说是“新东林内阁”。
  第三,注重辽事。十一月十九日,崇祯皇帝起用袁崇焕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添注右侍郎事。崇祯元年即天聪二年(1628年)四月初三日,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登、莱、天津等处军务,移驻山海关。罢蓟辽督师王之臣职。七月十四日,平台召对袁督师。

  这时,袁崇焕在广东。他接到任命后,赶到北京,在紫禁城平台接受崇祯皇帝的召对。平台召对的情形,下一节我要讲到。





  第二十六讲

  平台奏对

  崇祯帝登极后,惩治阉党、重组内阁、起用袁崇焕,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袁崇焕离开广东回到北京,在紫禁城平台接受崇祯皇帝的召对。因此,本讲分作三个题目:一、督辽饯别,二、平台奏对,三、五年复辽。一、督辽饯别

  前面讲过,辽东巡抚袁崇焕取得宁锦大捷后,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反遭阉党讦告,他愤闷难纾,于是以身体不好为由辞职。得到批准后,遂于天启七年即天聪元年(1627年)七月初二日,袁崇焕像

  离开宁远,经山海关,路过北京,回到老家广东东莞,重温乡情和亲情。

  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袁崇焕离家到北京参加科考算起,至今已经十年没有回过老家了。这十年中,他的长兄崇灿、堂兄崇茂、亲叔子腾、父亲子鹏先后病故。按照明朝礼制,官员遭父母之丧,称“丁忧”(“丁忧”一语出自《尚书?说命上》),要回家“守制”,就是为父母守孝。前面讲过,袁崇焕得到父丧讣函时,离任奔丧,刚到丰润,就接到圣旨:“东事殷殷,宁前重地,袁崇焕不准守制,著照旧供职。”袁崇焕先后上《初乞终制疏》、《再乞守制疏》、《三乞给假疏》,都没有获准。所以他父亲子鹏病故,他也未能回家守丧。后来他派人把母、妻接到关外,居住宁远,共同守城。

  此番袁崇焕辞职回乡,会亲友,游山水,难得清闲,可以享受久违的亲情和友情。袁崇焕写了《约同人游拾翠洲》诗:

  春风十里五羊城,

  拾翠洲前绿草生。

  君若来时须并马,

  一樽同去听流莺。

  第二十六讲平台奏对|他的心情轻松而愉快。他还倡议募修广东罗浮山名胜,重修三界庙。后来回忆说:“去冬,余告归。方谓筑室其中,为终焉之计。”这说明袁崇焕当时对官场有些心灰意冷,打算退出是非窝,在家乡悠然隐居。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袁崇焕离职后整整50天,就是八月二十二日,朝廷发生重大变故:天启帝病死,崇祯帝继位。我算了一下,宁远到广州约5000里,按照当时的行程每日以80里计,袁崇焕大概需要两个月左右时间才能到达广州,也就是说,袁崇焕还没到家,天启皇帝已经死了。崇祯帝办理完皇兄天启帝的丧事后,从十一月初一日起,着手惩治阉党。十九日,起用袁崇焕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添注右侍郎事。十二月,崇祯帝命已被贬黜的东林党人钱龙锡、李标、刘鸿训等为大学士、尚书要职。后又起复并任命东林党人韩爌为内阁首辅。袁崇焕在朝中的奥援者,逐渐恢复或晋升了官职。

  崇祯元年即天聪二年(1628年)四月初三日,崇祯帝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登、莱、天津军务。袁崇焕的官职,兵部尚书是正二品;右副都御史是虚衔;督师是实职,管辖蓟(州)、辽(东)、登(州)、莱(州)、天津军务。因蓟州、天津、登莱等地另有巡抚专责,所以袁崇焕实际上主要管辖山海关外辽东地区的军政事务。按照当时的军制与官制,在外带兵的文臣,最高官衔是督师,通常以大学士兼任;其次是总督或经略,由兵部尚书或侍郎兼任;再次是巡抚,由侍郎兼任;巡抚之下才是武官中最高的总兵官。袁崇焕原来不是大学士,也不是尚书,却有了大学士方能得到的辽东最高官衔——督师。这时距他做七品知县只有六年。

  朝廷为什么会重新起用袁崇焕呢?根据《崇祯长编》元年四月丙午的记载,推荐袁崇焕的理由其实就是十个字:“不怕死”、“不爱钱”、“曾经打过”。前六个字好懂,“曾经打过”这四个字不好懂。《崇祯长编》是崇祯帝死了之后修的,这时候已经是清朝,清人把这句话作了删改,说全了应该是“曾经与奴打过”六个字,就是说曾经与努尔哈赤和他儿子皇太极打过,并且取胜了。因为这个原因,朝中一些大臣建议崇祯皇帝重用袁崇焕。





  朝廷敦促袁崇焕尽快到北京就职,催促使者,络绎道路。

  得知袁崇焕升任蓟辽督师、并马上到京赴任的消息后,20位粤籍名士相聚在广州名刹光孝寺,为他赋诗绘图,宴会送别。这成为广东文坛史上的一段佳话。席间,赵焞(dūn)夫作山水画一幅,诸友题诗,袁崇焕也题了诗,图诗名《肤公雅奏》。《肤公雅奏》这个典故出自《诗经?小雅?六月》:“薄伐猃狁,以奏肤公。”毛传:“肤,大;公,功也。”就是向朝廷奏报大功。这幅《肤公雅奏》图诗当由袁崇焕珍藏,他蒙难后,被民间辗转收藏。清光绪四年(1878年),王鹏运在北京给《肤公雅奏》作题跋。1921年江翰携其到天津,罗振玉认为是真迹并作跋。1935年东莞籍学者伦明、张仲锐、容庚三人集资,以《东莞袁崇焕督辽饯别图诗》为名,影印50本,分送各大图书馆。1958年,原件曾在香港举行的广东历代名家书画展览会上展出,现收藏在港澳民间。

  今人汪宗衍、颜广文等对《东莞袁崇焕督辽饯别图诗》的题咏者作了考证,从中可以了解到袁崇焕在广东所交的朋友和所受到的影响。

  这21位人士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赵焞夫。画家。这幅《肤公雅奏》图;充满了诗情画意。画中有蓝天、碧水、青山、绿树、丽亭、小舟;小舟寓意给袁督师送行。

  第二类袁崇焕和陈子壮。陈子壮,广东南海人,和袁崇焕同科进士,陈为第一甲第三名,是探花。陈子壮在做浙江主考官时出题讽刺魏忠贤,因而被罢官。袁崇焕起复后陈也起复,官至礼部侍郎。后陈在广东起兵抗清,战败被俘,不屈而死。

  第三类黎密、欧必元、韩暖、区(oū)怀年、邝瑞露等。他们出身于广东名门望族,以名流自居,以诗社为聚,或议论朝政,或游历山水,期待着为朝廷重用,一展宏愿。其中,黎密,番禺人,明末清初与万元吉等守赣州,城破殉死。欧必元,顺德人,崇祯末以乡荐任广东巡抚,旋受排挤,还乡修志。其两个儿子后来都死在抗清战场上。韩暖,博罗人,后做过县令,清军南下,“扶义捐躯”。邝瑞露,南海人,出身富家,少年神童,成年后经历坎坷,著书作诗。他在一首诗序中写到:其兄“有扶风越石之志,以骠骑从袁督师,死于边”。区怀年,高明人,与父、叔三人皆负诗名,清初归隐故里。

  第四类邓桢、梁稷、傅于亮等。他们出身平民,熟习经史,粗通武略,投身袁崇焕麾下为幕客。其中,邓桢,袁崇焕做辽东巡抚时即为幕客,后再次追随袁崇焕到辽东,曾受袁托返粤募修罗浮名胜。梁稷;后出塞为袁崇焕幕客,袁死后参与复社活动,与黄宗羲结为至交。傅于亮,也做过袁崇焕幕客。

  第五类释通炯(光孝寺主持)、释通岸、释超逸,均为广州光孝寺高僧。他们虽身为禅师,却积极参与世俗事务,主动结交广州宦绅,使光孝寺成为晚明广东士子名流吟唱和议论国事的重要场所,也成为广东士人抗清失败后,避世入佛的重要寺庙。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是自己的镜子。在光孝寺为袁崇焕饯行的都是他的同乡、朋友,都受到他浩然正气与爱国精神的感染。他们与袁崇焕有许多的共同点:都有热血报国的激情,也都有知识分子的自豪与轻狂。从他们身上折射出袁崇焕的影子。

  《袁崇焕督辽饯别图诗》上的题诗,其主旨是:

  第一,望他建功立业。以陈子壮“此去中兴麟阁待,燕然新勒更何辞”、释通炯“勋业岂归萧相后,壮图应占祖生先”为代表。

  第二,咏他豪爽性格。陈子壮说他“高谈”、傅于亮说他“笑谈”、邝瑞露说他“谈锋”,都道出袁崇焕的豪爽性格。

  第三,劝他知进知退。诗中有6人11次提到黄石公、赤松子、素书等,如邝瑞露的“行矣莫忘黄石语,麒麟回首即江湖”的隐诫。这个典故是说张良功成隐退,才避免被刘邦所杀。他们预见朝政昏暗、党争激烈,而对袁督师劝以良言。

  在这次饯行宴会上,袁崇焕慷慨赋诗:“四十年来过半身,望中祇树隔红尘。如今著足空王地,多悔从前学杀人。”





  袁崇焕辞别饯送的文友、法师等,乘舟登车,急奔北京。二、平台奏对

  崇祯元年即天聪二年(1628年)七月,袁崇焕到达北京。十四日,崇祯帝在北京紫禁城平台,召对朝廷大臣和蓟辽督师袁崇焕。

  紫禁城一侧;这里是明代的平台有的书或电视剧说:平台是一座依宫而建半边向阳的阁台,凭栏处日可观花看景,夜可邀风赏月云云。这都是艺术家们的想象。我们在前面曾经讲到过,皇宫建极殿(今保和殿)以北居中为云台门,其两侧为云台左右门,又名平台。这里没有一泓池水,也没有可赏之花。明朝皇帝“召对”群臣制度,从万历中期怠政便中断。泰昌、天启两朝,没有进行“平台召对”。崇祯帝继位以后,崇祯元年(1628年)从正月到八月,崇祯帝在平台频繁召对群臣,商讨国事。因在平台召对廷臣,所以叫“平台召对”。而袁崇焕是在平台召见时,“奏对”崇祯帝,所以我称作“平台奏对”。

  七月十四日,崇祯帝在北京紫禁城平台,召对大学士刘鸿训、李标、钱龙锡等和蓟辽督师袁崇焕。崇祯帝这时登极还不到一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