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道缘儒仙-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了酒楼,叶昊天发现周围有一些卖土特产的小店,有莫干山盛产的“莫干黄芽”,和各类竹制品,如竹椅、竹枕、竹扇、竹碗、竹花瓶、竹花篮等,做工精巧细致。他买了几斤极品的“莫干黄芽”和数把竹扇,然后离开。
        由于功力飞速增长,又有美丽的兰儿相随,叶昊天但觉心中爽快,神清气朗。要不是血仇未了,他真的是了无牵挂。
        ※※※
        离开莫干山,继续南行,一路上发现有很多寺庙,道观却不多。“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的寺庙有大有小,大的如灵隐寺,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房屋千间,僧众数千人。小的只是在山清水秀的地方一亭一阁,同样别具风采。他对佛教了解不是太多,所以并没有入寺礼佛。
        一路过杭州,奔天台,顺金溪上行,但见峰峦叠翠,怪石遍布,步移景异,触目成景。丛山翠谷中一天然巨石横架天际,瀑水穿梁而过,直捣深潭,色如霜雪,势若雷霆,原来到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石梁飞瀑。
        远处群峰环绕间似乎有个寺庙,远远望去白云缭绕,雾气蒸腾。定睛看时,叶昊天赫然发现,白云之中有莲花一朵,一个老僧跌坐在莲花上,须发银白,面带微笑,那微笑竟是对着他的。双目相接,老僧浑厚的声音传过来“小施主,你我有缘,请进庙一叙”,距离那么远,声音却如在耳边。
        叶昊天但觉老僧面目慈祥,似曾相识,看起来像是修持圆满的大德高僧,所以催马过去。又行了一会儿,穿过两条飞瀑,来到一个古老的寺庙门前,门上方写着“国清寺”。古寺深藏在幽谷之中,位置极佳,北倚八桂峰,东靠灵禽、祥云两峰,西依映霞、灵芝两峰,五峰环绕,只在南面有个豁口,为通向天台县城的通道。
        叶昊天走进庙门,首先看到墙上题了一首诗,“穿松渡双涧,宫殿五峰围,小院分寒水,虚楼半落晖。”仔细一想,感觉这诗描述的非常贴切。继续向里走,那面目慈祥的老僧正在大雄宝殿外等候,见了叶昊天似乎很高兴,招招手让他近前说话。
        叶昊天拱手施礼,恭敬的道:“不知师傅有何见教?”
        老僧上下打量他几眼,眼中放出朵朵精光,片刻之后才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小施主,你错了!”
        叶昊天闻言一愣,不解其意,忙道:“弟子愚钝,但请师傅明言。”
        老僧语重心长的道:“施主才华横溢,得天独厚,奇遇连连,功力深厚。然而得来太易,有违天道;未经磨难,修持之心不足;更不合身近鬼物,白玉蒙尘。可惜阿可惜,如此下去,纵然成仙亦是小仙。”
        叶昊天心里一惊,但觉老僧犹如佛祖下凡,虽然语涉兰儿未免不敬,但总起来所言甚为有理,特别是自己功力增长全靠灵药,一直担心将来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尤其是他跟自己素昧平生,却能一针见血,直接点出自己的不足,实在是非同小可。想到这里,他福至心灵,走近两步,纳头便拜,口中道:“求师傅指点一条明路!”
        老僧伸手将他扶起,慈悲的道:“唯一拯救之法是积累公德。若能广积公德,普惠众生,恩泽百姓,受十万人众爱戴,自然能天门大开,轻松逾越诸般磨难。”
        叶昊天似乎明白了一点,但还是不太明白,于是问道:“师傅,何以积累公德有助于修仙成神?”
        老僧道:“凡人皆有一点灵性,这点灵性可以说是佛性,正因为有此佛性凡人才有修炼之基。佛性相通,极易转移,众人爱戴则将佛性传输于你。十万人众,每人一滴可成一潭,远胜于一人修持之力,如此方得大乘。”略停了停,老僧又道“而且天道公正,有尊神查考是非得失,所有功过历历在案,有功则升,有过则罚,功得圆满自然荣登仙界,”
        叶昊天恍然大悟,原来修仙不是全凭一人之力,怪不得佛家要普渡众生,道家要积功行善,儒家要治国平天下,道理原来如此。
        老僧又道:“今天是我大成之日,正待起祥云赴极乐世界,最后时刻却见到你,可见你我有缘。如此良才美质,明珠暗投,实在忍不住,方现身指点一二。这也是我的功德一件。”说着递过来一页贝叶经,道:“这个给你,回去好生琢磨,多多为民造福,异日或可相会于西方乐土。”
        叶昊天接过贝叶经,再拜了两拜,抬头看时,老僧已经不见了。一朵白云正冉冉升起,随风而去。
        出了山门,兰儿现出身来,双眉紧蹙,闷闷不乐的道:“公子,我连累你了。都是我不好,现在成了‘鬼物’!”声音恨恨的,似乎在埋怨自己。
        叶昊天走近她一尺之地,正视着她不安的眼睛,语气诚挚的道:“兰儿,不要这么说。我从来不想将来会怎样,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永远快乐。我不管成仙还是成神,只要能每天高兴,再报了满门血仇就够了。我不想长生不老,不想法力无边,不想明天多么美好,只想拥有今天,拥有今天的快乐就是一切。你知道吗?父母去后,我好生悲哀。有你在身边我真的很快乐,为了这分快乐,我宁愿多受七十二重磨难。”
        兰儿定定地看着他,心中好生感动,温柔的道:“谢公子怜惜,我好庆幸那天到了西湖。认识公子是我的福份。”
        叶昊天忽然眉眼带笑,道:“说不定我们前世就认识啊。”
        兰儿道:“不会吧,算命先生说我前世是朵兰花,所以父母给我取名兰儿。”
        叶昊天促狭的道:“我一向见了美丽的花儿就要采下来。然后插在花瓶中欣赏,可是往往没几天就枯萎了。”
        兰儿却认真的道:“好花儿有人欣赏也是幸事。要不然自个儿花开花落,随风飘逝,多么孤独无奈。”说着一双美目看着他,清幽恬静,仪态万方,正如一朵绽放的兰花。
        叶昊天一时看得痴了。
        过了一会儿,他上马继续赶路。取出贝叶经看了看,但见上面写着:“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化现其身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慧光明净,超踰日月。清白之法,具足圆满。犹如雪山,照诸功德,等一净故。犹如大地,净秽好恶,无异心故┄┄犹如大雨,雨甘露法,润众生故。如金刚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如梵天王,于诸善法,最上首故。如尼拘类树,普覆一切故。如优昙钵华,稀有难遇故┄┄”
        虽不能完全明白,但他知道积累功德是修道必须的一步。这样想来,他忽然明白了上天派他任乐清知县的原由了。这是一个积累功德的良机阿。如果留在京师,这样的机会只怕很难找到。
    实体书 12、萧条古县无完瓦,戚沥寒云滞早梅
     更新时间:2008…4…11 22:45:09 本章字数:11344
        叶昊天过了天台,一路行去,依旧是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只是行人村落越来越少,偶尔见到几个人也是衣衫褴褛,面有菜色。好多地方已经荒芜了。上好的土地无人耕种,叶昊天心里很是惊讶。听说沿海一带倭寇横行,没想到危害这么严重。
        到乐清县城的时候已是八月初的一个下午。但见城垣破旧,死气沉沉,城门口连守门的兵丁都没有。他策马缓缓进城,只见行人寥廖,十室九空。不久来到县衙,发现衙门也破旧不堪,似乎曾被火烧过,有的房子连屋顶也没了。
        衙门前倒是站着一个老兵,似乎好久没见人来了,有气无力的。这时候看见叶昊天过来,脸上恢复了点神气,问道:“作什么的?”
        叶昊天故意板着脸道:“我是新任县令,还不速速打开大门,将所有人等召集到二堂议事!”
        老兵面现迟疑,叶昊天将公文在他面前一晃。他瞄了一眼,急忙上前施礼,嘴里说道:“老爷恕罪,这里数月无人前来,实在没想到是老爷驾到。”说话间将大门打开,领叶昊天进了二堂,又跑出去招呼人过来。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的道:“又有新老爷来了,唉,还这么年轻!”
        叶昊天叫住他,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老兵打了一下自己的嘴巴,道:“老爷,没什么,我是说大家都在盼着老爷来呢!”
        叶昊天看了他一眼,眼睛里透出一缕神光。那人扑通跪下,道:“老爷,过去三年之间,一共有十个县令来此,没有人待足半年以上,大多另谋他职而去,有两位老爷矢志为民,结果┄┄结果为倭寇所害,唉┄┄,好惨啊!”
        叶昊天没想到情形这等严重。挥挥手道:“去,把人都叫来。”
        不一会儿所有人员都来了,只有七八个人,“吏”“户”“礼”“工”“刑”“兵”六房竟然只有三个人,其余几人是原来的杂役。三个人一个是主管兵房的管带,姓李,名天乐,年纪约有四十岁;一个是主管户房的经承,姓王,名吉,比较年轻;还有一个是个捕头,叫郑龙,大概五十岁了。几个人看着叶昊天,眼睛里竟然有些怜悯。仿佛觉得又来了个可怜人,尤其是还那么年轻。
        叶昊天将吏部的公文展示出来,众人一起上前行礼。
        叶昊天先问王吉:“请介绍一下目前本县的情况。”
        王吉道:“本县原有民众三十万,近年来倭寇横行,海水倒灌,山洪暴发,再加上瘟疫,实在是生活艰难,不少人被迫远走他乡,还有些人避在山里,估计人口只有十五万,大多分散在穷乡僻壤。城里鼎盛的时候有四万五千人,现在只有几千人。”一边说一边不住摇头。
        “不知当前本县最大的祸患是什么?”叶昊天继续问。
        “倭寇啊!”众人一齐愤愤地说。
        王吉说道:“海水倒灌,山洪暴发,瘟疫流行,这些历来就有,不足为怪,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倭寇肆虐。每隔三月两月就有倭人成群结队上岸,多则数百人,少则几十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更有汉奸引路,所以为害甚巨,民不聊生。”
        叶昊天诧异的道:“什么汉奸?”
        王吉道:“本朝初建之时,方国珍为朝廷战败投降,其余党羽尚有部分散居於海岛,与倭寇勾结,不时劫掠内地,这些汉奸知根知底,所以危害比倭寇还重。”说到这里,大家都咬牙切齿。
        叶昊天转头问管带李天乐道:“本县民团如何?可有防范之策?”
        李天乐摇摇头,道:“大人,本县民团早就散了,前任知县曾百般招集人手,无奈倭寇势大,一旦来袭,民团多半惨死,所以没人愿来。现在只有老弱残兵十余人,实在没有办法。”
        叶昊天询问大家:“城里百姓生活如何?”
        王吉道:“粮食紧缺,百姓大多只能勉强裹腹,更有满门饥饿,全家饿死者。”语气极端低沉。
        话还没说完,外面忽然传来呼天抢地的喊叫声:“快跑啊,倭寇又来了!”众人吓的面如土色,拔腿就跑,也顾不得县老爷的安危了。只有管带李天乐和捕头郑龙仍在。李天乐道:“大人,赶紧避一避吧。”说着就要拉叶昊天往里走。
        叶昊天一摆手,道:“你们先躲起来,待我留在这里看看。”两人目露惊慌,心里以为这个县令只怕是疯了。这时情况紧急,没法解释,只好拔腿就跑。
        叶昊天看四周无人,取出一个面具带上,施施然走出县衙。刚出来正好看到一伙倭寇挨家挨户劫掠物品。一个倭人右手提刀,正在狂叫着什么,地上一个老汉被劈作两半,肠子流了一地。还有几个人正围着一个中年妇人拉拉扯扯,语气下流,妇人的衣服已经被拉开了一半。
        叶昊天怒火中烧,数丈外一掌按出,几个人立即倒在地上,浑身痉挛,口鼻鲜血直冒,眼见是不成了。那个提刀的家伙大概是其中头目,这时呜啦怪叫着,一会儿功夫聚拢来三四十人,将叶昊天团团围住。提刀人嘴里冒出生硬的汉语道:“你的什么人?”
        叶昊天怒喝道:“你是什么人,敢到我中华上国烧杀掳掠,今天来了就不用走了!”
        数十人呵呵笑着围过来,忽然五六人同时举起了长刀。叶昊天心内愤恨,毫不留情,双掌齐出,一阵狂风吹得飞沙走石,风过后所有人都倒在地上,伸了几下腿就一命呜呼了。只有领头的那人似乎还有一口气。这时候才听见兵刃噼里啪啦掉在地上。
        叶昊天回到县衙,取下面具,吆喝着:“哎呀,外面怎么没有动静了,大家出去看看啊!”喊了好几声,才有王吉从地窖里探出头来,大着胆子在门口看了一眼,见地上躺了一大片死尸,一时愣住了。远处静悄悄的,看来人都死光了,没有别的倭人在。他高声喊着:“大家出来看啊,天打雷劈,倭人全死了!”
        大伙儿慢慢走出去察看,捕头郑龙忽然道:“大人,这里还有一个活的!”
        叶昊天吩咐道:“起来仔细盘问!好好看着点,别让他死了。”
        郑龙取出绳索将那人三两下来了个五花大绑,这一手倒挺麻利。
        大家都呆呆的看着叶昊天,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叶昊天说:“我只是在门缝里观看,就见一个蒙面人从远处来,眨眼之间将这些人全杀了。”
        大家听得一愣一愣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蒙面人。
        叶昊天吩咐大家把尸体拉在一起,就地焚烧。管带李天乐说道:“倭人的长刀很锋利,可以收集起来。”叶昊天点点头。
        众人上前,先将那些人身上的钱物搜集出来,然后把尸体罗在一起,就在衙门前点了一把火。新鲜的尸体并不好烧,还是郑龙拿了些木柴丢进去才烧了起来。
        李天乐将搜到的银子凑在一起,竟然有两三千两,看着银子不知道怎么办。
        叶昊天道:“今天本县初来乍到,无以为敬,这些银子不是公款,作为赃款也不知道谁是苦主。大家就分了吧,以后好好干!”
        众人一阵欢呼。心里都说:“这个县令真的不一般,第一天上任就有这种好事,看来跟着他大有好处!”每个人竟然分了两百两银子,足够好几年的俸禄,所以大家全都眉开眼笑起来。有了钱好办事,所有人都来了精神,看着叶昊天的眼光也不一样了。
        叶昊天从怀里取出一万两银票,吩咐王吉:“你去找人,拿这些银子到附近诸县购买粮食,发放给百姓,只要来城里定居者,每人发给粮食百斤。”王吉点头答应,领了几个衙役去了。叶昊天吩咐大家一起去帮忙。粮食是第一步,有了粮食才能聚拢百姓,有了百姓才能齐心协力。百废待兴,必须先有人。
        晚上正待他准备提审那个倭寇的时候,郑龙跑进来说道:“大人,那倭人撞墙死了!”
        叶昊天略微一惊,随即说道:“死了就死了,拉出去烧了!”
        当天夜里叶昊天就在县衙内宅住下,内宅也破漏不堪,只有几间房子还完整。
        兰儿竟然找到了一只锅,还有几斤米,然后就在厨房里淘了米做起饭来。叶昊天没什么事,就在灶前烧火陪她。屋里没有灯,好在叶昊天已经不需要灯,兰儿更不需要。不过当灶底的火苗窜出来的时候屋子里还是充满了光亮,在这冷冷清清的县衙里更显得格外温暖。
        两天以后,大批粮食从附近各县运来。叶昊天吩咐大家将粮食摆在县衙大门外。他提笔写了张告示:“即日起,凡入城定居者每人可领粮一百斤,截止到五万人;协助筑城者,每人每月银三两。”并让大家广为张贴,使各个乡镇的百姓都知道。
        大家见了告示目瞪口呆,这要多少银子啊?
        王吉皱着眉道:“此城要修筑完毕,至少需要两千人,六个月才能完成,单此一项就要四万两银子,再加上分发粮食,一百斤需银一两二钱,五万人就是六万两银子。县里钱粮空空,不知大人有何良策?”
        叶昊天取出五十万两银票递给他,道:“交给你全权负责。我祖上留下的银子还有一些,此番就用在这里了。但我不喜张扬,大家就说是朝廷的拨款。”
        王吉接过去心里激动不已,从来没见过这样做官的,哪个人不是只进不出,进少了还不行呢。
        刚见了告示,百姓半信半疑,有几个人过来看,结果还是真的,每个人扛了百斤粮食回去。回去后奔走相告,接着满城百姓都来了,领了粮食的人自发的过来帮忙。第二天附近山上的人也下来了。王吉一直安排人员出去采购粮食,运粮的车子增加到几百辆。随后几天附近各乡也有一些人赶过来。十天以后,县城人口迅速增加到五万,原来空空的房子现在塞得满满的。
        ※※※
        县城的人气已经有了。有了粮食,短期内的生活也不用操心。叶昊天现在想的是如何筑城。他现在的实力杀几个倭寇固然没问题,但必须给本县的百姓留下保障,即使将来自己不在,百姓也能够自发抵御外侮。一道坚固的城墙就是很好的保障。
        王吉已经召集了两千人就等他下令开工了。他却吩咐等等,令所有人上山采石,又派大批人员建窑烧砖。
        叶昊天先围原来的城墙走了一圈,发现城墙矮小,厚度不够,而且残缺不全,已经没有修补价值。除了西面一段紧靠金溪还可以借用,其余都要推倒重建了。
        他花了一天的时间勘查地形,发现县城可以适当扩大一点。回来以后他画了个图形,确定城墙北面靠山而立,东面向外扩展三里,抵达银溪,西面借用原来的城墙,南面向外扩展一里,东南西北各设一个城门,门上建城楼,各门道内设闸门,门外有瓮城,沿城墙建有供作战用的敌楼十座,供射箭用的雉堞一千个,城墙高一丈五尺,厚八尺。城外有护城河环绕,各城门外设吊桥。
        王吉看了倒吸一口凉气,道:“这工程太大了,能行吗?什么时候能完阿?不如把原来的城墙修补一下算了。”
        叶昊天道:“千年大业,不能马虎。如果照我画的图形修筑,至少可保本县五百年安宁。”
        王吉问道:“城墙主体用何结构?”
        叶昊天道:“外用青砖,内填方石,非常坚固,京城就是这么造的。”然后让王吉吩咐下去,先做准备。
        第一步是采石。附近山上石头很多,但开采不易,搬运更加困难。一天下来,叶昊天发现才采了不到百方。这样太慢了,他吩咐下去“采石五方并搬运到位者额外赏银一两”。这下众人争先恐后,城里人几乎全部出动了,漫山遍野都是去采石头的人。果然石头的供应快了一些。不过由于石质坚硬,路途较远,还是不能增加很快。
        夜幕降临,叶昊天走出城外,来到山上,运起玄功将一块块巨大的石头切割成小块,然后用乾坤锦囊运到城墙边,来回搬运了几次,然后回去练功休息。
        第二天众人一来就看见城墙边的石头多了好几倍,议论纷纷说是老天爷在帮忙。
        第二步是烧砖。叶昊天征集了两千人,在城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连建了十个大窑,在有经验的师傅指点下日夜烧制。要求每块青砖长三尺,宽两尺,厚两尺。后来发现制砖的速度还是不够快,干脆又派了两千人,加造八个大窑,同时烧制。
        第三步是伐木,山上树木极多,伐木比采石容易,所以这点倒不用担心。叶昊天宣布“伐木六方另赏银一两”。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三天以后第一批青砖出炉。叶昊天亲自指挥大家筑城。他要求城墙特别是外墙,要一律从上到下修得笔直,不能有一丝突出的地方。不合格的地方要推倒重来。
        全城几万人共同努力,齐心筑城。叶昊天专门组织了一大群老人妇女煮饭烧水,凡是参加筑城者全部免费用餐。石料,木材和青砖源源不断的供上来,这城倒是修的很快。三个月就修了一大半,而且后面还越来越快。
        虽然已经是十一月的冬天,乐清城却不算太冷,百姓依旧卖力的干着。有的小伙子干脆穿了单衣上阵,看得人也觉得心里暖融融的。
        中午的时候忽然山上采石头的人往回跑,一边喊着:“不好了,倭寇来了,一大批阿!”
        所有人都慌了,眼看城墙只修了一半,大家心里都一片冰凉。
        叶昊天环顾四周,见到的都是手无寸铁的百姓,没有经过什么训练,如果上阵的话只怕损伤惨重。大白天众目睽睽之下他也不能带上面具展示玄功。只好吩咐众人退下,一个人单枪匹马迎了上去。回头看时,竟然身后跟了一群百姓。
        倭寇越来越近,叶昊天眼露神光,大喊一声,让众人退下。百姓看了他信心十足的样子慢慢缩了回去。
        过来的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