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道缘儒仙-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叶昊天也不想破坏岛上的建筑,闻声来到屋外,那两人随后出来。未等站好,紫袍老者抢先攻来,剑光如疾风骤雨一样袭至。旁观的群雄都心中惕惕,叶昊天也感觉对方的功力增加了很多。他不敢怠慢,一边祭起自己的宝剑,一边笑道:“两次交手,都不知道你是什么人,也不介绍一下吗?”说话间发出一道“火”印,二十丈内一片火海。
        老者抖手披上一件绿色的战袍,在火中飞来飞去毫发无损,一面冷哼道:“连我白骨神君都不认识,今天让你见识一下白骨追魂剑!”说着催动宝剑,剑光暴长,有几剑差点儿攻破叶昊天的护体罡气。众人大惊失色,几乎每个人都听说过百骨神君的名字,两百年前白骨神君曾经独闯华山、恒山,两派数百高手死伤惨重拦之不住,后来少林掌门发出英雄贴时却不见踪影,没想到一年来天天呼为长老的竟然是他。
        叶昊天施展青城十三剑,只能堪堪抵挡得住。剑法向来非他所长,他凝聚功力又劈出一道电光。电光过处,对方没一点反应;绿袍将电光反射回来,自己却抖了一抖。他心中奇怪,不知绿袍为何物所制,竟能阻止雷电传入。此时不及细想,先发了一道“雨”印,片刻之间天空下起雨来,众人身上很快湿透了;接着又是一道电光劈出,这次白骨神君剧烈的抖了一下,宝剑的攻势停了下来。叶昊天接连劈出三记电光,白骨神君连抖三次,骨胳肌肉都有些麻木了,自知不敌,跃至空中转身飞速逃去。叶昊天随后追赶,大约缀了十余里,估计众人都看不见了,才祭起镇妖宝塔,向老者罩去。宝塔飞在空中,陡然涨为数丈大小,一圈圈急速旋转,对着老者当头落下。老者但觉如泰山压顶,欲待加速疾驰,忽然浑身乏力,头顶传来巨大的吸力,身不由己被吸进黑咕隆咚的宝塔深处,身上携带的物品和绿色战袍却掉了下去。
        叶昊天伸手接住绿袍,仔细察看,发现绿袍为青铜细丝所制,外面有一种不知名的涂料,里面是三层柔软的衬里,似乎是棉纱一样的东西,怪不得不惧火焚,不怕电击。要不是衬里被雨水打湿,再有一百计电印也没用。他翻开绿袍衣领,里面竟然有个标记:“绿波战甲,一百二十三号,聚窟州大风堂监制。”心中好生奇怪,十州三岛竟然有人制造战甲,看样子还不止一种,不知道这件是偷的还是买的。
        当他回到岛上的时候,另外一人已经被青阳真人、崆灵子和寂灭大师合力捉住。其余妖人也被半死不活的押过来。
        青阳真人迎上来问道:“白骨神君逃了吗?“叶昊天答道:“已经被我击毙,落在湖中了。”接着他审问了一下其余妖人,众人只是说出自苍灵宫,至于为什么弄麝香他们也不知道。问了半天也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群雄之中有人想杀了妖人,叶昊天将其阻住,让大家先撤出海心山,到南面的山上等他,因为这里随时可能有功力极高的妖人会来。
        众人听了心惊不已,几乎每个人都被吓怕了,所以急忙施展功力向南岸掠去,有人从空中飞过,也有人踏波而行。
        叶昊天看看留下的八九个九阴教徒,没有一个善人,每个人手上都沾了血腥。他懒得逐个分辨,抖手将他们全部收入镇妖宝塔,让宝塔自行分辨去吧。
        回头看看桌上的麝香,不知道有什么用,反正对方要收集的东西肯定有价值。他将麝香全部收入乾坤锦囊,转身飞向南岸。
        群雄已经到了,看见叶昊天过来,都纷纷上前致谢。
        叶昊天道:“待我将神仙丸的药力给大家除去,然后就可以各奔东西了。”说着让众人全部静坐,令青阳真人、崆灵子和寂灭大师在旁护法,他逐个给众人清理髓海深处的白粉,振奋意、志二灵的精神,大约花了快两个时辰,才全部清理完毕。众人感激不尽。
        叶昊天道:“神仙丸的药力基本清除了,但心理依赖并未完全除掉。因为意志二灵长期受伤,已经影响了神灵的修为。大家以后要努力修炼,强化意志,才能彻底摆脱神仙丸的影响。”然后跟众人告别,嘱咐大家暂且找个地方隐藏起来。
    正文 第六十六章 天条
     更新时间:2008…4…11 22:43:36 本章字数:4561
        叶昊天眼看众人离去,只有青阳真人还站着没动,问道:“师傅,您想去哪里?”
        青阳真人道:“青城山是不能回了。我现在功力已经到了真人界十八重,大约再有一两年就可以到仙人界了,目前迫切需要找个地方静修,不知道去哪里好。”
        叶昊天取出龟镜察看,整个龟镜大半都黑沉沉的,只有南方依然清朗,于是对师傅道:“到岭南去吧,越远越好。”
        青阳真人看他法宝层出不穷,心中佩服不已,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想想去岭南应该是个好地方,于是珍重告别。
        叶昊天看着师傅飞出数百里,才转身向长安飞去。
        当夜,一轮残月洒下微光,他来到陕西省乾县城北的梁山,那里有历代以来唯一的一座一墓二帝的陵墓。四周静悄悄没有一点声音,兰儿吓得早已隐起身来,只是将乾坤锦囊打开一条缝向外观看。
        叶昊天自梁山正南方第一道阙门起,向北逐级而上,两旁是一个又一个的仗马、翁仲;不久来到献殿之前,殿前是数十尊番王,或则气定神闲,攒手端立,或则一脸无奈,恭站一旁,或则笑容满面,得意扬扬,或则满目狰狞,犹如凶神恶煞。不远处就是天下闻名的乾陵无字碑,碑为青铜色,由一只龟趺支撑,老龟道貌安然,做吉祥如意解,上有一个巨大的无字石碑。
        他按照祖州仙子指引的方向在无子碑后寻找,数十丈外果然有一个无名古墓,虽然不大,却是气势不凡,跟陪葬的宫女、宦官墓大不相同。知道这就是要找的古墓了,于是从乾坤锦囊中取出仙子给他的香囊,打开放在古墓前。不一会儿,香囊中竟然传来歌声,唱的还是那首长恨歌,不过只有开头和结尾,其间还改动了不少。开头是“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歌声婉转动人,温柔无限,令人心中充满柔情蜜意。兰儿听了,心中感动,对古墓的恐惧不觉减轻了几分。
        歌声不歇,接着唱道:“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歌声缠缠绵绵,梦魂萦绕,满含无尽的柔情和希冀,令人砰然心动。
        歌声未歇,古墓的顶石忽然向旁边挪开,一个五旬老者飘了出来,将香囊捧在手中,口中喃喃自语。叶昊天仔细观瞧,但见他头戴□头纱帽,身穿紫色圆领袍衫,虽是普通文士装束,却是相貌堂堂,不怒自威,隐然一代帝王。细细听来,那人激动不已的道:“六百年了,终于又听到你的声音!这是作梦吗?梦里依稀旧时泪,风云变幻难追寻。”叹息良久他才发现面前站着个年轻人,于是道:“小伙子,这锦囊是从哪里找来的?“叶昊天躬身一礼道:“前辈,祖州之上有位仙子,是她让我交给您的,此外还有一株仙草。”说着取出一棵不死草递了过去。
        那人激动的声音颤抖的问道:“哪位仙子?是她吗?她还活着,这是真的吗?”
        叶昊天描述了一下仙子的形象,然后到:“她活的好好的,功力大进,已经到了神人界,盼着跟前辈相会呢。”
        那人接过不死草,欣喜若狂的叫道:“她已经原谅我了,终于原谅我了!太好了,上天待我不薄!”
        感叹良久他才平静下来,看着叶昊天道:“这是祖州的不死草,我当年曾经见过,感谢小兄弟送给我,有了它我的功力只要一、两年就可以恢复大半。谢谢。”说着将不死草吞了下去。并没有盘膝坐下,只是站了片刻又睁开眼睛道:“好!一年之后我就可以去祖州见她了!”说着看了叶昊天几眼道:“小兄弟,真不知该如何谢你,你想要什么?要不要乾陵的宝藏?”
        叶昊天摇摇头道:“前辈,那些宝藏就留给后人吧,我只想冒昧的求前辈赐告名字,以后见面也好称呼。我叫叶昊天。”
        那人略微犹豫一下道:“我就是李隆基,想来你也猜到了。”
        叶昊天心道果然不错,重新见礼道:“前辈为何困在墓中?”
        李隆基叹了口气道:“我本为黄帝御前八侍之首,修仙已历四千年,在天界呆得好好的,忽然有一天天官传来玉帝旨意,让我到凡间来,说是武后乱纲,需要有人中兴大唐。我停下修行就来了,前十年真的是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果然开辟出难得的开元盛世。直到有一天,我见到她。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她在花园中玩耍,衫襦、長裙,亭亭玉立,满园桃花开放,掩不住她秀美的娇靥;万千蝴蝶飞舞,难及她轻盈的舞姿。那一刻我才觉得真是白活了几千年。若能拥有她一天,我宁愿折损功力数十年!我将她迎进宫来,所有的情,所有的爱都给了她。那些日子是我一生最美好的时光,虽然我的佛心减退了很多,还是在所不惜。直到有一天,我竟然迎来了天界本不该有的大劫,由于没一丝准备,大劫令我损失惨重,功力只剩不足一成,于是群邪并起,落井下石,而她也每天沉迷在仙曲里,对我的遭遇不闻不问,我以为她变了心,好伤心,好无奈,眼看兵士哗变,一时迷惑,未能制止,直到她血流马前的时候看了我最后一眼,那一眼是那么的伤心、惋惜、悲愤、无奈,我才知道自己错了,我有几分爱她,她就有几分爱我,不觉一阵心痛痴迷过去,后面的事情都不知道了。”说到这里他沉默下来,沉浸在遥远的往事中。
        叶昊天等了片刻,提醒道:“后来呢?”
        李隆基从回忆中清醒过来,接着道:“后来我如行尸走肉一样在尘世又呆了几年,终于蒙玉帝招回,考察功业、重定仙品。结果发现我的佛心已经低到难以想象的地步,神丹也只有原来的一成不到,已经不适合在天界呆下去,所以将我贬入人间。为了逃避天劫,我只好将自己关入墓中。如今玉真能原谅我,每日为我祈祷,我的佛心数将不再下降,会逐渐增长起来。”
        叶昊天听得似懂非懂,知道对方修行数千年,神道的见识远胜自己,应该抓住机会多问几句,于是问道:“前辈,什么是佛心,什么是神丹,它们能够衡量吗?”
        李隆基看他一眼,似乎奇怪他怎么不知道这个,见他年纪极轻,猜想他是自己修炼的,由于没人指点,所以才不知道。于是耐心解释道:“天下大治,有赖玉帝、佛祖,玉帝重神丹,佛祖重佛心,神丹又叫天精,就是每次修炼在泥丸宫中所炼的结晶,储存在天精坛里,神丹越多,能力越强,功力越高。佛心就是感激之心,俗称香火,救苦救难,泽被苍生,则容易受到感激,有人从心中默默感激你,你的佛心就会增高。”
        叶昊天听了很是新鲜,又问道:“那如何衡量佛心和神丹呢?“李隆基接着道:“神丹以结丹的量来衡量。神丹极细极微,一两神丹需要三清仙基的人修炼百年,神人修千年,仙人修五千年,真人修五万年,道法第一重的人修百万年。道法第一重的人修炼一年的结丹量被称为一个神丹数,一两神丹等于百万神丹数。而佛心是以接受感激的数量来衡量的,一个普通人从内心深处感谢你一次,你就有一个佛心数;一个真人感谢你一次,你就有一百个佛心数;而如果感谢的是一个神人,你将有一万个佛心数。感谢的人越多,次数越多,对方的佛心数越高,你得到的佛心数也越多。另外如果你杀了人或者有人恨你,你的佛心数就会下降,下降多少都有规定。”
        叶昊天听得津津有味,又问道:“佛心和神丹能跟别人交换吗?”
        李隆基继续耐心解释道:“一般人不愿意交换。因为上天鼓励自修,却并不禁止交易,天条明文规定,交换一次必须上交天庭三成交易税。三成是个不小的数字,所以大家一般宁愿独自苦修,不愿交换。”
        叶昊天再次问道:“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神丹数和佛心数是多少?天条在哪儿能看到?”
        李隆基道:“等你修道到神界之后,泥丸宫中会出现一张金光闪闪的榜文,上面有你的仙品、神丹数和佛心数,一目了然。但仙界则没有,因为仙界人数太多,天劫又多,仙品变化极快,所以天庭决定不公布出来。天条刻在天庭大殿前的玉碑上,只有天界的人才能亲眼看到。仙人初登仙界需要天神指引,那时天神会将天条背给他听。”说道这里他终于问道:“怎么没有人接引你呢?要不我把天条背给你听,你就明白了。”
        叶昊天非常感激的道:“请前辈一一道来,晚生洗耳恭听。”
        李隆基从头将仙条背诵一遍,竟然有五千余条,花了一个时辰才背完,最后说道:“这只是大法,还有一些细小的条例只有你看了才知道,我也记不清楚。”叶昊天听得天花乱坠,眼冒金星,幸亏记忆超群才牢记在心,终于明白了整个神仙体系的大体结构和管理方式。
        三清帝君高高在上,无为而治,将权力给了玉帝和佛祖。玉帝掌管天地众生,从高到低有天界、神界、仙界、真人界、修道界、众生百姓、地狱鬼魅等等;佛祖主管人心善恶,六道轮回。玉帝和佛祖一管实物一管心性,经过协商达成一致:神仙的等级最终由神丹数与佛心数相加决定。神丹和佛心缺一不可,有佛心而无神丹,则功力不足,能力有限;有神丹而无佛心则难逃天劫。天劫是为增加佛心而设的,天劫的多少跟佛心与神丹之比有关。修至三清界以前每人最少有六次天劫,如果佛心数与神丹数之比为三比一或者更高,则只有六次天劫;若是一比一,则有十八次天劫;若是一比五,则有八十一次天劫;若是更低,将有千劫,或者说三年一劫。一次天劫过后,不死也会功力大损。所以佛心数太低者必须通过交换得到补充,否则就麻烦了。
        还有一条引起他的注意,那是关于神仙能力的论述。神仙的能力是由神丹数和法器决定的。神丹的能量最终要通过法器展示出来,若是有丹无器,犹如赤手空拳,事倍功半;若是有器无丹,却如婴儿舞刀,难之又难。
        他想了半天,忽然抬头望天,东方泛白,对面的李隆基张着嘴似乎想说什么。心里明白应该是告别的时候了,于是道:“感谢前辈指点!若有所遣,我当鼎立相助!”
        李隆基摇摇头道:“近期没问题,我会在此继续修炼。大成之时,我将让你知道。”
        叶昊天躬手告别,转身而去。
    正文 第六十七章 升职
     更新时间:2008…4…11 22:43:37 本章字数:4115
        离腊月初八还有两个月,叶昊天决定回雁荡修炼,平时到县里主事。
        回去的路上,他一个劲的琢磨天条,越想越觉得有意思。比如其中规定除了天官不可杀,杀一人减十万佛心数以外,其余则没有严令禁止。同级杀伐佛心数只减少一千,若仙品差一级,则佛心数减少量增加三倍。比如自己是仙人,杀一仙人则佛心数减少一千,杀一真人则减少三千,杀一修道人则减少九千,杀一普通人则减少两万七千。救人却又不同,普通的救人不直接增加佛心数,要通过别人的感激反应出来。直接增加佛心数的只有救人性命的情形。天条规定救普通人一命佛心数加五百,高一级则加一倍,救修道人加一千,救真人加两千,救仙人加四千,救神人加八千,等等。
        他想来想去不知道天条为何如此规定。救人还可以理解,仙品越高价值越大,所以增加的佛心数也高。杀人就不好理解,为什么杀平民佛心减少那么多,而杀神人反而少了呢?难道神界鼓励杀伐以限制仙人数量?还是通过争斗来促进大家修炼呢?想想也有道理,如果大家都是神,想杀对方估计也不容易,即使杀了说不定自己也损半条命。而杀平民就太容易了,如果不加限制,平民岂不象鸡犬一样?“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大概也符合天道吧。
        又想了一下,他忽然心里一惊,自己杀了两千倭寇,这笔帐可怎么算?虽然说杀了倭寇救了乐清百姓,但很可能杀人失去的佛心数远高于救人得到的佛心数。以后要小心了,轻易不能杀生,干脆装进镇妖塔,让他们慢慢改造好了。
        当他回到雁荡的时候发现种下的不死草依然活着,心中不禁心喜又惊。若是大量生长不死草,不知天庭会有什么反应。
        接下来的几天他到县里去了几次,跟众人商量如何能让百姓生活更好,还有什么生财之道。众人纷纷提了一些见解,其中有晒盐、养蚕、采石、水产等。大家讨论半天决定以后的重点放在晒盐和水产两方面。
        叶昊天吩咐王吉向温州知府申请晒盐、销售之权,并找些有经验的养鱼、养蟹的师傅,让他们总结经验准备传授给大家。
        几天以后,晒盐和水产两项有眉目了,众人都很高兴。
        忽然有差人送来吏部行文,叶昊天取过来看时,上面写道:“吏部考定,乐清知县李昊治政有方,百姓爱戴,合当升职,除江西行省九江知府。”
        众人知道都围了过来,王吉道;“大人,恭喜您升任知府,但我们不舍得您走啊!”
        叶昊天心情也有些波动,没想到一下跑那么远,搞得连雁荡的家也不能天天回了。但调令都来了,只好前去上任。他看看众人感慨的道:“我来此两年余,眼看百姓生活渐好,大家功不可没。今日提早休息,本县请客,所有人员到酒楼一醉方休。”说到这里,他回头问王吉“哪家酒楼最大?”王吉低声道:“乐天酒家。”叶昊天高声道:“乐天酒家,中午开宴,先着人通知一声,让他们准备好。”话音未落有人跑了出去。
        一个时辰后,百多人来到酒楼,众人举杯为他饯行。他杯到即干,对每个人都劝勉了几句,最后道:“乐清城墙坚固,民团训练有素,倭寇不足惧。海塘已成,土地增多,温饱有凭。若再广开盐场、养殖水产,应能致富。”
        众人感谢他为本县所作的好事,每个人都多喝了几杯,结果百来人醉倒了一半。
        当他们从酒家出来的时候,发现街上站满了百姓。大家听说知县要走,全都站在路边,有人热泪盈眶的叫着:“大人保重,大人一路高升!”还有人直接跪在地上叩头。每个人都依依不舍的望着他。叶昊天跟众人挥手告别,心中也有些激动。短短的几百丈竟然走了大半个时辰。
        回到雁荡,兰儿刚刚行功一遍,看他神色有异,于是问道:“公子,有什么事吗?”
        叶昊天故作平静的道:“我升官了,升九江府知府,正五品。”
        兰儿想了想道:“升官没什么不好,不好的是要离开此地。真有点舍不得。”
        叶昊天道:“是啊,呆了两年,人间仙境确实难以舍弃。不过想回来还是可以的。过个十天半月我们就回来住两天,应该没有问题。”
        兰儿收拾行李,好些东西摸摸有放下,不知道带什么好。
        叶昊天道:“什么也不带,这还是我们的家,就象当今圣上一样,出门行宫无数,这里就作为我们的一个行宫吧。”
        兰儿口中喃喃的道:“到哪里还能找到这样的仙居啊!”
        叶昊天宽慰她道:“神州大地,无处不美,仙境应该还有。我们去找找看。”
        两人在雁湖又呆了两天,好好的享受了秋风艳阳、湖光山色,然后决定提前到九江府去看看,顺便找好新家。
        叶昊天从历代经书中知道,九江府东枕鄱阳湖,北濒长江,西连幕阜山脉,南屏庐山,下辖彭泽、德安、都昌、武宁、修水五县。夏商时期,九江属荆、杨二洲之城,春秋时期属吴之东境,楚之西境,素有“吴头楚尾”之称。秦始皇后,设九江为三十六郡之一。自秦始,曾使用过九江、柴桑、江洲、浔阳、汝南、湓域等名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