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个真实的希拉里-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尖锐批评。开会时,克林顿喜欢将时间延长并鼓励讨论。希拉里则相反,不喜欢会议开得太长,而更愿意快点结束讨论,并给下一步指定任务。    


    用希拉里自己的话来说,他们之间差异的根源是“比尔常讨论社会改革,我则是亲身体现”。    


    但再多的分歧,再多的争吵都无法使他们的婚姻破碎,因为希拉里已做好准备与克林顿一起慢慢变老。    


    




第六章  婚姻是个谜六、一起变老



    从1970年在耶鲁法学院看到克林顿的第一眼起,希拉里便爱上了比尔·克林顿。她说那时的克林顿“与其说有罗德学者般的气质,不如说更像维京大盗”。体型高大、长相英俊的克林顿瞬间便俘获了希拉里的芳心,自从和比尔相识相爱后,她便中止了和其他所有追求者的交往,一心一意和这个“阿肯色州的海盗”经营他们的爱情。    


    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希拉里本来可以在华盛顿或任何一个大城市谋得一份相当不错的职业,但她顺从了爱情,来到素以贫穷落后闻名的阿肯色州,她先在费耶特维尔的阿肯色大学与比尔一起教书,但因南方城市的保守,他们不像在耶鲁时居住在一起,而是各人住在不同的地方,比尔希望希拉里能下定决心嫁给他,但希拉里依然犹豫。    


    她回到了芝加哥的家中并拜访了她的朋友们,有人鼓励她嫁给比尔,也有人强烈反对,但她自己的决定已经做好,她回到了阿肯色州,比尔给她送上了惊喜,为她购买了一栋小巧漂亮的红砖房子。希拉里搬进了这栋充满了爱意的小屋从此开始了和比尔的婚姻生活。    


    1980年,他们的女儿切尔西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更多的快乐与惊喜,但随之而来的,却也是婚姻中不断出现的绯闻与痛苦。第一个出场的是阿肯色州的歌女格尼弗·弗劳尔斯,她宣称与克林顿有长达12年的恋情,虽然这件绯闻案只在媒体上热炒了一番没有被送上法庭,但它造成的影响却是长久的,直到2003年,弗劳尔斯还在坚持不懈地进行法律诉讼。    


    随之而来的“白水门案”、“档案门案”、“旅行门案”、“葆拉·琼斯的性骚案”、“莱温斯基性丑闻案”使希拉里的生活变得一天比一天艰难。一场“莫妮卡风暴”吹光了她对比尔·克林顿的信任,他们的婚姻因为背叛而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但她选择了维持,并不惜得罪那些一度支持她的女性主义者,只因为她比谁都更清楚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与需要。    


    克林顿之所以在私生活中被人抓住把柄,与他的童年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在克林顿的弟弟罗杰因贩毒罪被抓进监狱后他们一家人做心理辅导时,希拉里就明白了自己的丈夫比别的男人更容易犯错误,一切都与比尔父亲当年的酗酒与暴力行径有关,所以她只能学会理解和一贯的支持。    


    希拉里说:“遇到麻烦时再牢固的婚姻也会变得紧张,但我们决心共渡难关。”    


    其实在任何一对夫妻的婚姻中,婚龄达到一定阶段都可能出现问题,只不过因为克林顿是名人,所以他的隐私权受到了最大程度的剥夺。毫无疑问,克林顿的私生活所要受的盘查在20—30或15年前的美国也是无法想像的。他不仅要回答律师提出的任何问题,在必要的时候还必须接受身体检查,这带给一个男人,哪怕他是平民,无法估量的痛苦。希拉里原谅了克林顿,她知道人都会犯错误,她更知道爱与宽恕的力量。    


    她不但不会离婚,恰恰相反,她说:“现在我已清楚,只要有可能,我希望我的婚姻能维持一辈子,因为我爱比尔,我也清楚我有多珍惜我们共度的这些岁月。我知道如果我单独抚养切尔西,绝对比不上比尔和我一起抚养来得好。我确定自己一个人也能维持良好生计,构筑满意的人生,但我希望能和比尔白头偕老。我们彼此承诺,要通过信仰、爱和共享的过去来重建我们的婚姻。”    


    曾有人做过这样的比喻:每个人就像一本书,再好的书,读第一遍时的激动、新鲜和悬念在以后读时都会淡化,自己要不断注入新的内容,才会常读常新。从“白宫怨妇”到今天的纽约州参议员,希拉里通过自己的作为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她之能够唤回比尔的心,在于她身上越老越魅力无限的无穷吸引力。克林顿之所以能够在“失足”之后重新回到家庭生活中,在于他也一直是个重视家庭的丈夫和父亲。任何人都难免犯错,个人生活当然是越检点越好,但一旦丈夫出了轨,做妻子的大概还是更多的会走一条和希拉里一样的路。    


    社会在进步,但“责任”二字对任何婚姻中的男女依然是最该铭记的箴言。希拉里的决定是一个适合她自己和她的家庭的决定,许多人的猜测终究只是猜测,一个向往马丁·路德·金、韦塞尔·曼德拉和特蕾莎修女的精神境界的人,一个鼓励自己向他们靠拢的人,一个固定到教堂做礼拜的人,一个经常祈祷“亲爱的主啊!愿赐福给我。大海是多么的宽阔,而我的船又是多么的渺小”的人,怎么看都不像是个卑鄙无耻的政客,她维持婚姻的诸多原因中或许会有一个原因是出于政治的考虑,但政治并非关键,更非全部。    


    一切源于内心深处的爱。    


    为何还与比尔在一起?为何要与这个背叛爱情的男人一起慢慢变老?希拉里的话是最好的答案:“我们两人相爱了十几年,生下女儿切尔西经历父母亡故,都得担起照顾家人的责任,共有一群终身至交,信仰相同,也都一心想为国家尽心尽力此外,没有人比比尔更了解我,也有人像比尔那样让我开怀大笑。即使过了这么多年,他仍旧是我见过最风趣、最有干劲、最富生气的一个人。1971年春,比尔·克林顿和我开始交谈,三十多年后,我们仍然无话不谈。”    


    自从2000年11月她成为第一个参加竞选获胜的前第一夫人以来,希拉里·克林顿的象征意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过去的八年中,她是历史上最具政治权威、最富争议的美国总统夫人之一。她是大胆的健康福利计划的缔造者(虽然以失败告终)、多个国家远至卢旺达和越南的特使、国家总指挥官的重要顾问。“回首往事仿佛是一个美丽的梦。”希拉里说道。当然也有不堪回首的:白水门事件、档案门事件、旅行门事件、莫妮卡丑闻。环视一下她在拉塞尔参议员办公大楼里的家具,希拉里称自己在走向新的生活。她说:“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所有的恶梦都有结束的时候,但作为记忆,它们或许还会来纠缠她的生活,当弗劳尔斯再度将希拉里告上法庭时说明了一切,恶梦样的往事谁都想要躲避,但不一定可以躲得掉。    


    




第七章  “白水门丑闻”一、“白水”溅身



    希拉里在耶鲁大学毕业后曾一度参加过弹劾调查尼克松的工作,可以说是对“某某门”有着比别人更多的理解,对于弹劾也有着切身的体会,但恐怕那个时候她怎么也不会预料到自己会钻进某个“门”,自己的丈夫会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三位被弹劾调查的总统。    


    作为美国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的“水门事件”,带给美国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自“水门事件”之后,凡是政府行政分支的最高层出现的丑闻,通通被冠以“某某门”。这个“门”自然是“水门”的“门”。也即是说,白宫系统出的问题,人们都会立即想到“水门事件”和尼克松,人们就会本能地倾向于深入追查,而再不会轻易放过。这样的劫难不断地给克林顿夫妇碰上,究竟是他们不小心,被政敌陷害了还是真的存在问题?希拉里在其中扮演了何种角色?    


    1993年7月20日,身为白宫法律副顾问的福斯特在华盛顿一座公园的僻静处举枪自杀,跟着“白水门事件”又再次被曝光,一时在华府政坛上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使克林顿总统面临着就职以来的最大一次政治危机。    


    它不是一个竞选中或者克林顿的总统任期中的一个事件,而是在20年前,当克林顿和希拉里还是新婚的年轻夫妇,刚刚着手规划和建立他们的小家庭前景的时候,曾经卷入的一场以亏本告终的投资买卖。应该说,这完全是一件家庭旧事,而且,是20年前的家庭旧事。但是,它却成了克林顿执政期间最大的梦魇,成了希拉里心中抹不去的痛,正是因为“白水案”才引起了后来的莱温斯基案。    


    希拉里嫁到并不富裕的克林顿家时,一切都需要白手起家,打出一个天下来,以为今后的生活打下比较坚固的经济基础。他们尝试过各种致富的方法,1978年,克林顿夫妇在阿肯色州曾与好友兼政治盟友詹姆斯·麦克杜格尔及其夫人苏姗合伙创办了一家“白水开发公司”,专事闲置的房地产交易。当时担任阿肯色州司法部长的比尔·克林顿在同年11月当选为阿州州长。    


    早在1992年3月7日,美国《纽约时报》就首次披露了克林顿与“白水开发公司”的“复杂关系”。只是由于当时美国经济景况不佳,人们对共和党政府的政策普遍不满,人心思变,而作为高举“变革”大旗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林顿又顺应民心,口碑颇佳,所以尽管当时报刊披露出“白水门事件”,却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大选之后,克林顿夫妇在宣誓就任总统之前,就把他们在“白水”房地产业中的利益,转让给了麦克杜格尔。从此,他们与“白水”投资切断关系,从中脱身出来。    


    在1992年克林顿刚当选为总统的时候,“白水”还不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然而,很快它就突然“升格”,成为众所周知的“白水门”,这和白宫顾问福斯特的自杀密切相关。与克林顿夫妇关系密切的福斯特,是“白水门”一案调查中的重要证人和知情者,福斯特一死,共和党人便乘机发难,向国会不断施加压力,要求将此事立案调查。    


    迫于压力,1994年1月5日,克林顿在出访欧洲的前三天,“主动”向美国司法部交出了有关房地产投资方面的资料。但就在他出访期间,共和党人提出须任命一名独立检察官,专司“白水门事件”的调查;九名民主党议员也表态支持,主张对“白水门事件”进行“独立调查”。    


    克林顿在白水开发公司中拥有50%的产权。麦克杜格尔则在白水开发公司外又控制了小石城的一家州立储蓄信贷机构———“麦迪逊担保银行”,这家银行与“白水开发公司”的关系异常密切。    


    1989年,麦克杜格尔以“银行诈骗”罪被下狱,麦迪逊公司随之破产,美国的一些纳税人因此遭受了6000万美元的损失。美国联邦调查局对此事进行立案调查。据报道,曾在小石城罗斯法律事务所任职的希拉里从麦迪逊担保银行获得过一笔可观的非法红利。这笔钱先存入白水开发公司克林顿名下,希拉里再利用法律上的空子将这笔钱转出,用做克林顿1984年竞选连任阿肯色州州长的费用。但克林顿夫妇说,他们不仅没有在白水房地产开发生意中获利,反而将投入的6*9郾9万美元也赔了进去。    


    1994年1月20日,前纽约联邦法官,65岁的罗伯特·菲斯克被任命为特别检查官,专门负责“白水门事件”的调查工作,但很快被撤换,特别部门任命了新的独立检察官肯尼斯·斯塔尔。后来,罗伯特·雷接替斯塔尔继续对克林顿夫妇进行调查。克林顿在此案中被指控犯有“妨碍司法”、“作伪证”等罪行。    


    2000年9月20日,历经六年、搅得克林顿夫妇心神不宁的白水案终于有了结果。美国独立检察官罗伯特·雷发表一份长达六页的声明说,克林顿总统第一夫人希拉里在“白水门事件”这一不动产交易中没有犯罪行为。    


    但是,光是独立检察官的调查就使美国纳税人付出了7000万美元。    


    在“白水门事件”的整个调查过程中,无论是克林顿还是希拉里都曾经被要求作为证人作证。希拉里在美国历史上首创了第一夫人被联邦大陪审团传到法庭的纪录。    


    从一开始白宫顾问福斯特自杀后,就有人指认希拉里的机要秘书,从福斯特的办公室拿走文件,但克林顿夫妇对此指认予以否认,最终也没有找到真凭实据。    


    又据说希拉里所在的罗斯法律事务所在与麦迪逊担保银行的业务往来中有“复杂关系”,但是有关的账册到了1995年才在白宫的一个私人房间找到。希拉里的解释是最初她并不知道它们的存在,她发现后马上把它们交了出来,而共和党人对她的说法充满了疑问,认为她存有窝藏证据的居心。    


    为了使克林顿抽身出来处理更为重要的事务,希拉里在白水案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无论是任命独立检察官还是召开记者会,她的初衷都是希望早些从这个案子中脱身出来,但她的愿望并没有实现,旷日持久的调查、取证耗费了她大量的心力,所以她对独立检察官斯塔尔的怨恨也就情有可原了。她坚持斯塔尔的所作所为是“右翼分子的一个大阴谋”,而斯塔尔也坚持己见,把自己看成是正义和公正的化身,这就使两人的说法都不可完全信任,不过,美国民众对两人的评价倒也公正,斯塔尔因为那份淋漓尽致描写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性接触的《斯塔尔报告》而扬名,却也因此在公众中落下一个“守旧主义者”的名声,不少人还把他称为“偏执狂”,这也不是没有道理。    


    既然希拉里最终被判无罪,那么她应该能以受害者的身份赢取别人的同情了,但事情不是如此,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与丈夫并肩站立而不是躲在他背后的第一夫人,她的所作所为总是不断地触到美国保守派人士的某根神经,他们就是不愿意看到她在白宫中扮演过于重要的角色,所以“白水门事件”一类的案子说成是专门与她作对也有一定的道理,尤其是在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也没有找到的情况下。    


    在这样扑朔迷离的事件中,希拉里几乎被操纵着一切,但最终她战胜了,尽管这场战役打得时间太久,使她疲惫不堪。所以她最希望的自然是忘掉所有的痛苦与伤害,开始她作为参议员的新生活。至少,直到今天,除了弗劳尔斯依然抓住她不放之外,她还没有再卷进更多的争端中去,但文思·福斯特的死总会让她不经意地回眸往昔,瞥见那些人、那些事。




第七章  “白水门丑闻”二、从白水门到旅行门、档案门



    克林顿的总统任期绝对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与他本人有最直接的关系而又较为著名的丑闻就有所谓“头皮门事件”、“拉链门事件”(性骚扰、性丑闻案),但在所谓的“旅行门事件”与“档案门事件”中,希拉里绝对的是不可推卸的合作者。    


    “白水门事件”的提出固然比“旅行门事件”要早,但最先引起媒体和公众关注的却是“旅行门。”    


    在白宫有一个旅行办公室,专门负责总统出访期间随行人员的各种旅行安排,比如负责包机、订饭店房间、订餐之类的事宜。    


    旅行办公室是白宫内的事务机构,与政党之间的争斗几乎不存在任何瓜葛,因而在白宫换主人的时候,里面的雇员是不加改换的,但克林顿夫妇于1993年5月宣布对旅行办公室的七名雇员予以解雇,其中包括旅行办公室主任戴尔。根据白宫的说法,他们之所以被解雇,一是因为办公室主任手头有账外资金,二是办公室的记录有问题,财务作业不符合规定。    


    七名雇员的被解雇很快引起轩然大波,各种指责纷纷指向刚成立不久的克林顿政府,媒体更是冠之于“白宫阴谋”,特别是在白宫顾问文思·福斯特于7月20日自杀之后,整个白宫上方都笼罩着一层凄凄惨惨的阴云。    


    文思·福斯特不仅是白宫的当红顾问,还曾经在小石城做过克林顿和希拉里的代理律师,并处理过与“白水门事件”相关的档案,这就使他的死带上了畏罪自杀的迹象,从而使本来已经渐渐摆脱的“白水门”又浮出了水面,并且还进一步拖出了另一个“档案门”出来。    


    国会众议院的调查委员会在调查“旅行门”的过程中,又发现白宫在开除旅行办公室戴尔的几个月后,向联邦调查局调阅戴尔的机密背景档案。随着这条线索拖下去,发现白宫安全办公室在此期间,超越白宫权力,从联邦调查局调阅了408份前共和党政府官员的档案。    


    “档案门”一经见报,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马上在公开场合,把这一事件比作是尼克松在70年代搜集“政敌名单”的邪恶行为。    


    而那些被调阅者也对克林顿、希拉里,以及联邦调查局提出了指控,称白宫不当调查前白宫工作人员的背景档案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    


    希拉里成为媒体关注最多的对象。作为一名迥异于先前的第一夫人的希拉里对医疗保健制度的改革尽管失败了,但她的努力还是得到了共识,但是,人们充满疑惑的是她在“旅行门”、“档案门”、“白水门”中所扮演的角色,认为她在白宫中管了一些超出她职权范围的事情,她对每一件丑闻都负有或多或少的责任。    


    民众的怀疑促使希拉里再次转变自己的角色,她渐渐地回转到一个传统的白宫女主人的角色,以全部精力投入到妇女儿童事业中去。她在报纸专门开设了谈论家庭生活的专栏并制作了一部有声图书《全村协力》,教育人们如何养育子女,该书出版后十分畅销,她把赚得的钱全部捐给了慈善事业。    


    因为这三个“门”,希拉里曾被描绘成“魔女”、“伪君子”、“四处伸手的大章鱼”、“希拉里———希特勒———希特拉里”,她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并不是普通人可以承受的,但她终于在儿童妇女事业中挽救了自己的形象,逐渐消除了她给克林顿政府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赢得了现代普罗米修斯妇女的美誉。    


    




第八章  现代普罗米修斯妇女一、女权主义者?(1)



    希拉里说:“如果把没有薪水的家务劳动与有薪水的工作加在一起,女人撑起的不只是半边天。”在美国和全球几十个国家,她都一再强调指出女性要参与政治和政府、竞选公职,在社会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她的强力推荐之下,奥尔布赖特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女性国务卿,她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创造了首位美国第一夫人竞选公职,并且成功当选的历史。那么,她究竟是否是一位女权主义者?妇女的权利也是人权能在多大范围得到认可?    


    早在60年代,希拉里就读于韦尔斯利学院的时候,美国妇女为争取黑人在政治、社会、教育和法律等方面与白人的平等权利和地位,与男性一样积极投入到民权运动中,但是,运动中的女性却普遍受到男性的歧视,于是,她们愤而起来为反抗根深蒂固的男权观念而在各个领域展开了大规模的妇女运动,希拉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她在韦尔斯利学院毕业典礼上成为第一位发言的学生代表,人们普遍认为希拉里的演说标志着韦尔斯利的成熟。不过,妇女地位的提升确实需要一个过程,一个甚至十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这件事中可见一斑:当题为《韦尔斯利学院1875—1975:妇女们的一个世纪》的正式校史在1975年发表时,希拉里·黛安娜·罗德姆、她对学校的影响以及她那有历史意义的演讲都未被提及。    


    1969年,她成为耶鲁法学院录取的27名女生之一。27名不算多,但与她们之前的女生数相比却已算得上是一个大数目,这意味着妇女的确在社会的总体进步中逐渐获得了一些属于她们的权利,比如受教育的权利。    


    希拉里那时已是妇女权利的倡导者,但她在玛丽安·赖特·埃德尔曼的影响下更多地关注的是儿童问题。    


    在她与比尔一起为麦戈文竞选奔波的时候,从当时美国全国的情况看,妇女竞选职位的前景还是十分暗淡的。缅因州参议员玛格丽特·蔡斯·史密斯可以说是到了顶。“当你说‘州长’或‘参议员’时,你想到的只是男人。”但希拉里的才能还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她被推荐到弹劾调查尼克松的法律小组中工作,就这样,非同凡响地,这个在60年代的戏剧中坐在观众席前排的姑娘———从芝加哥的马丁·路德·金事件到民主党全国大会,到黑豹党审讯,直到60年代最后一场演出的麦戈尔文竞选———现在站到了70年代第一出戏的舞台中央。但与她一起共事的大多还是男律师。    


    1974年,希拉里到阿肯色大学执教时,阿肯色大学里加上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