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大唐-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百八十六章 做男人当如魏王

  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
  白色的纱帐内,是一片旖旎。
  武柲搂着上官婉儿,低头在那白嫩的香肩上亲了口,二人几度缠绵,终究还是体力不济,便如此相拥而谈。
  上官婉儿如今身为大周内相,参与朝政,只要愿意,都可以改变大周的一些政令,但她从来都没有这么做,她非常忠心地执行着女皇的意志,也从来没有为自己牟取私利,谨小慎微,生怕布了祖父的后尘。但除了一件事,那就是跟武柲的私情,她本为唐高宗李治才人,算是后妃之一,但那也只是女皇当时给上官婉儿的名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女人是需要男人的,上官婉儿也是,她有着七情六欲,甚至更加强烈。但她很清醒,跟武柲有私情,一是二人从小相识,二者武柲是诸王之首,继承武周大统的机会将更大,这也是她甘愿做武柲女人的其中之一。
  “清哥!”上官婉儿轻声呼唤。
  “恩!”武柲答应一声。
  “清哥!”上官婉儿一连叫了数声。
  武柲亲了下,问道:“怎么呢?”
  上官婉儿轻笑道:“我喜欢,我喜欢这么叫你。”
  “真是个孩子!”武柲伸手逗弄了下上官婉儿的琼鼻。
  “人家不小了,人家想要孩子!”上官婉儿撒娇道。
  武柲抚摸着那一头发丝,缓缓道:“你如今身在庙堂,若有身孕,女皇恐怕都有杀人的心思了,再等等吧。”
  上官婉儿说道:“我可以说是酒后不知。”
  武柲摇了摇头,说道:“女皇不是傻子,而且你跟我从小交好,你虽平时多参与文学之士饮宴,但从不过夜。无法让女皇相信你,这个险还是不要尝试。我可不想失去你。”
  “可是我都三十三岁了。”上官婉儿扬起脖子盯着武柲的眼睛。
  武柲不知如何回答,不管是这个时代的人,还是前世,都非常明白女人年纪大了不容易怀孕,他叹了口气,说道:“你实在想要,那就生一场大病吧。”
  上官婉儿一顿。转瞬间便明白了,看来清哥是真的宠爱自己。但她现在不能,因为武柲还需要她在宫中。只要她在宫中,武柲就能提前掌握女皇动静,得知朝廷政令,并作出及时对策。她要帮助自己的男人登上皇帝的宝座!
  “清哥,我喜欢你!”上官婉儿没有回答,而是把脸紧紧地贴在武柲的胸口,感受着武柲那缓慢而均匀的心跳。
  听御医说,心跳缓慢的人的身体是十分健壮的。清哥的心跳比之自己要缓慢了许多,也怪不得他那么强壮,想着那如一头牛犊一般的男人,她的脸变得红扑扑的。
  武柲不知上官婉儿已经想到其他地方去了,他在想上官婉儿想要孩子的事情,这其实也不是难事,可上官婉儿如今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就此放弃,那么自己以后该如何得到朝廷的消息呢?是让姚元崇等人快速上位还是笼络下二张,但二张已然被自己得罪,更何况他也根本就没想跟女皇的面首有任何纠缠。一者女皇忌讳,二者也被世人诟病,成为历史笑柄。对于如今载誉天下的武柲来说,这无疑就是耻辱了。
  上官婉儿如今参与政事和主持史馆编修,而且又兼点评天下文士的文章诗赋,武柲便说道:“婉儿,你觉得成立一个文学研究院如何?”
  文学研究院?上官婉儿红着的脸,顿时消散了许多,她被这个新颖的名字所吸引。而且凡是清哥的想法都必有其用途。
  “这文学研究院是做什么的?”
  武柲便把自己以来的想法说了出来。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便有了文字艺术,以字演变而出的文化可谓气象万千,文字不仅记录了人类的文化和历史,而且也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了统一的标准。发展到如今,夏商周开始便有了文学艺术,如流传至今的诗歌辞赋,都成为了魁宝。那么研究这些,能够让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形态。
  成立文学研究院,便是要集中大周文学之士,让他们安心研究文学,而不是去想着做官想着投机取巧,而文学院也将给这些文学之士生活保障,并能够保留其作品,流传后世。
  上官婉儿听完武柲解释后,便说道:“这不跟翰林院一样吗?”
  武柲摇了摇头,道:“翰林院为皇家拥有,网罗奇人异士,而我所说文学研究院却是属于整个大周拥有,只有研究文学的人。”
  上官婉儿点头,想了想,问道:“你告诉臣妾,是想让臣妾去给圣上说吗?”
  武柲笑道:“因为只有女皇答应才能做成这件事情,你若不愿意,就算了。”
  上官婉儿白了眼,道:“你我一体,你都说了,妾身还能不答应吗?而且这是好事。至于女皇答不答应我可保不得准。”
  武柲疼爱得亲了下那小嘴,抬头望了望窗,已然是深夜了。发觉肚中饥饿,这才想起,自进了这府中,便在这床榻之上了,心中苦笑一番,便说道:“婉儿,我饿了。”
  上官婉儿以为这个色胚又想要了,便说道:“清哥,男女之欢虽诱人,但要节制啊。”
  武柲说道:“我们晚饭都没吃!”
  上官婉儿俏脸儿顿时一红,便撑起身子,喊道:“红儿,做些饭食送来!”
  红儿是上官婉儿在郑府的侍女,所以一直便在外间伺候,听到主人在喊,便答应一声,红着脸儿赶紧起身出门而去。
  武柲一阵无语,他来的时候可不知道外间还有一个侍女,这不是让那侍女听了几个时辰的活春宫吗?但他已经习惯了这个时代贵族的生活方式,也就无所谓了。
  翌日,武柲和上官婉儿用完午膳后,才回到了王府,王府的正厅内,将作监府监裴匪舒已经等候多时了。闻喜裴氏因为裴柔的关系有一部分站在了武柲的阵营,但裴柔只是媵妾,地位不高。裴氏也颇有微词,所以也就几人而已,这裴匪舒虽是闻喜裴氏,但已经算是远房了,便是为数不多的裴氏人之一。
  两人客套一番,武柲便把裴匪舒叫到了书房,裴匪舒虽不算是心腹。但多年来裴匪舒在一些事情上也帮了不少忙,对于这样的人。武柲只能是加以笼络,使其感到他的善意。
  武柲坐下后,裴匪舒便从招文袋中取出一个卷轴,呈递给武柲,武柲并没有接,而是问道:“这是?”
  裴匪舒道:“这是圣上吩咐的建造天策府的图纸,下官从库中找出,来请殿下过目,还有哪些需要改的。请殿下一一吩咐,下官一一改正。”
  说着话,裴匪舒便展开了图纸,图纸有些发黄,显然时间也有些长久。但武柲心中对女皇竟然如此快落实此事,看来她对契丹还是比较上心的,建造天策府。显然是要他尽快平契丹之乱,却又暂时不想立他为储君。
  武柲微微一笑,说道:“建造一事,裴府监比本王这个外行要强多了,此事裴府监说了算。”
  裴匪舒此来的目的也是跟魏王拉近关系,于是便指着图纸上的布局图。说道:“殿下,那在下就献丑了依在下之见,以殿下旧府为左府,在其右扩建,一者不用惊动殿下家小,二者也可以节省不少钱财。”
  武柲微微一笑说道:“此事就交给裴府监吧,若有事可直接与我府中管事联系便是。裴府监在将作间将近二十年,功劳甚大,本王记在心中了。”
  裴匪舒赶紧放下图纸,躬身道:“多谢殿下挂念。”
  武柲跟裴匪舒说了一番油墨的事情后,便让裴匪舒离去了,女皇如此急切建造天策府,是为什么呢?建造一个天策府在如今的大周朝真不算什么,女皇出牌从来不按常理,所以只能从女皇最实际的利益出发,顺着她的思路思考才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正在思考之际,刘令娴进了书房,作为贴身婢女,武柲对这个女人的感情是复杂的,但刘令娴却心甘情愿,她主要处理的是武柲的书稿和会客,高力士只是一个随是驱使的小太监,至于秋菊、玉漱和源初静子等贴身婢女早已升格为媵妾,享受王府待遇,其实按照时间推算,刘令娴应该到升级的时候了,除了没有怀上之外,该办的也都办了。
  “殿下,凤阁舍人宋璟、夏官侍郎姚元崇求见。”刘令娴的声音自有一股娇嗲的味道,但却又不同于那些嗲声嗲气的声音,就武柲听来是很受用。
  “让他们进来便是了。”武柲随意说道,却丝毫没有注意到刘令娴幽怨的眼神。
  不多时,姚元崇和宋璟二人联袂来到,这二人经过多年的成长,已经成为了理学官员中的中坚力量。还有如颜元孙、萧嵩、王忠、贺知章等等,都已经算是中级官员。
  二人齐齐见礼,武柲站起身微笑着看向宋璟,说道:“广平啊,几年未见,长胖了啊。”
  宋璟面色一红,姚元崇笑道:“殿下倒是颇显瘦了些。”
  武柲大笑,道:“元崇啊,那任家小娘可曾带到洛阳。”
  姚元崇笑道:“臣也是没办法,那任家小娘又还俗了,下官只好带在身边了。”
  宋璟见姚元崇竟然和魏王殿下如此开玩笑,心中不禁有了疑惑,但接下来,他终于见识了魏王的不同。
  在书房内,武柲与二人平起平坐,仆人已经置备了几碟精致小菜,还有武柲珍藏多年的女儿红,都拿出来跟二人分享。
  这女儿红,也是武柲为自己的儿女所埋,武玲珑当年出生,便在上元县埋了有百坛,武玲珑出嫁,便全部挖出,作为嫁妆送了五十坛,自己留了五十坛,每每有弟子来拜访,便要拿出来一同品尝。
  如今宋璟和姚元崇第一次品尝,不多时一坛女儿红已见底,武柲前世喜欢饮酒,酒量也颇大,但来到这个时代后,酒量真的是太不够看了,三杯下肚便有微醉的感觉。如今和姚宋二人喝了三杯,他感到有些醉了。但看到姚元崇和宋璟二人意犹未尽的样子,他便给高力士说道:“去把夫人们叫来,让她们过来陪陪酒,顺便再拿三坛来。”
  女儿红一坛将近十斤,度数相当于前世的四十度左右,但奈何姚元崇和宋璟都是豪饮之辈,武柲只好呼唤各位夫人了。
  宋璟大惊,连忙说道:“殿下,这如何使得!”
  武柲笑道:“在我府中,没有那么多规矩,你要学学元崇,你看他多蛋定!”
  “淡定?”姚元崇很是汗颜,要不是跟随魏王一起很长时间,不然他早就拒绝了。
  不多时,太平公主、宇文素娥等十多个女人莺莺燕燕、环佩铃铛得来到了书房,姚元崇和宋璟不敢直视,他们真正得见识到了什么才是女人,什么才是绝色。
  做男人当如魏王啊!


 第三百八十七章 再入政事堂

  翌日一早,武柲穿了一身三品官服在姜出尘的伺候下,并一起用了早膳,便骑了宝马出了积善坊。
  昨晚一夜醉梦,直到寅时才醒来,看到躺在身旁的姜出尘,便直接翻身压了上去,折腾了大半个时辰后,才算是稍稍弥补了对姜出尘的亏欠。好在姜出尘性子随和,为诸女中最容易满足的一个。
  加之将近一年的养精蓄锐,还有那些大补之物,对于本就身体强健的武柲来说,已经有些补得太过了,床第之间是足以满足姜出尘的需求的。
  今日是第一次上朝,而且直接参与军政议事,这让武柲还是有些感叹,自上一次进政事堂都快十来年吧。
  武柲骑着狮子骢,一出了坊门,便被身后之人叫住了。
  “殿下,豆卢钦望拜见!”
  武柲回身,只见豆卢钦望下了一辆有些陈旧的马车,躬着身子,一脸虔诚望向武柲。
  “原来是豆卢相,您老的大礼,本王可受不起!”武柲下了马,来到了豆卢钦望的身边。
  如今以武柲的亲王身份,出门一步路都应该是仪仗开道,侍卫保护,但武柲却很少这么做,一来做事不方便,耽搁时间,二来他习惯了低调,三来是为了不吸引仇恨,仇恨武氏的人不知凡几,何必吸引仇人的注意呢,这种事情还是让武承嗣和武三思等人去做便是了。
  豆卢钦望本来等候魏王,到魏王马车里谈些事情,他却忘记了魏王上朝很少坐马车。如此一来他也不能说了,他的马车实在是又小又旧,不适合魏王的身份。
  武柲看着豆卢钦望,也是心中感叹,豆卢钦望把新马车给了孙媳武玲珑,自己坐这样陈旧的马车,实在是不成体统,看来得找个时间批评下武玲珑。身为人家的媳妇,应该要有做孙媳妇的样子。
  “豆卢相,今日本王第一次到政事堂,相烦引路。”武柲也不想坐豆卢钦望的马车。
  豆卢钦望躬身,道:“殿下所命,下官遵命!”
  政事堂自裴炎由侍中迁为内史后,便把政事堂由鸾台迁往了凤阁。如今政事堂里便设置了文昌台各部官舍,以方便诸位宰相议事。原本有文昌右相武承嗣。但武承嗣被罢免相职后,封为特进,虽加官晋爵,但却不再是宰相。如今文昌左右相无人能够担当,便空置了下来。主持政事堂议事便由内史豆卢钦望和侍中娄师德主持,还有知侍中事的姚璹。
  如今女皇身体欠佳,便很少上朝,朝中之事,由宰相商议后。给女皇过目一遍便可,当然,其实就是上官婉儿过一遍。
  武柲踏进凤阁,凤阁舍人宋璟双目无神得拜见,武柲挥挥手,昨夜姚元崇和宋璟被自己的妻妾们一轮进酒,便灌翻了。还以为宋璟要请假,却不想依旧来当值。
  政事堂内正副宰相坐了一圈,空出了上首,显然这是留给武柲的,自从昨日女皇制令下达各部,他们便知道魏王要来主持政事堂。更进一步,这是要把军政之事全部交给武柲的节奏,但宰相门想不明白的是,为何不立武柲为太子,女皇到底是何心思!
  武柲一走进政事堂,诸位宰相纷纷起身,躬身行礼。
  “见过殿下!”
  “见过魏王!”
  武柲点头以示还礼。便安然坐在了上首。
  等诸位宰相坐定后,武柲扫视一圈,正副宰相总共有七人,就连受李昭德牵连的杜景俭都再次进入了政事堂,还有已经告老还乡有七十八岁高龄的检校内史的王及善都在座。
  武柲轻咳一声,缓缓说道:“诸位宰相都是我大周朝股肱之臣,大周朝廷能够运转,诸位宰相居功甚伟,本王这里谢过了。”
  地官尚书杨再思连忙拱手道:“殿下客气了,身为朝廷命官当为陛下分忧。”
  武柲微微一笑,继续道:“如今契丹之乱,已经有八个月!本王于陇右击败吐蕃,随后迎战突厥三十万兵马,几度激战,大军疲惫不堪,本王也不是神仙,这契丹之乱,还需要诸位宰相发力,本王也就多谢诸位了。”
  宰相们顿时不知如何说是好,毕竟对军事他们还是不太懂,娄师德想说两句,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见宰相无言,武柲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这其中以唐室旧臣自居的宰相至少有三位,看到姚璹等人不说话,他心中冷笑一声,继而说道:“今日兵事暂且不说,豆卢相,今日可有议题?”
  豆卢钦望拱手道:“殿下,今日有三个议题,一个便是圣上特别交代的契丹平叛之事。第二个便是诸州粮食问题,特别是旱灾和蝗灾多发州县的义仓早已告罄,诸州刺史已经告急。第三个还是灾民的问题,据诸州刺史初步估算,各州逃户在一半以上。”
  今年诸州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灾害,北方大多地方干旱,河北山东一带甚至发生了蝗灾,南方一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只有蜀中诸州大丰收。
  武柲便说道:“诸州有不同程度的灾害发生,那么就让诸州刺史好好统计一下,需要多少粮食,在一个月内呈报朝廷,诸位宰相可对蜀中粮食进行一个估算,然后分摊开来,看差多少粮食,然后再想办法。”
  武柲的办法虽普通,但蕴含着统筹分配的原理,如此一来,思路清晰,诸宰相也顿时明白了接下来该如何做了,心中也不禁对魏王有了新的认识。
  娄师德一脸赞成,豆卢钦望更是一脸崇拜。至于苏味道和杨再思等人,也都略有喜色。
  武柲不理会这些人,继续说道:“至于各州逃户问题,可令各州刺史以此为政绩,户数逃亡过半,不用考绩,可以直接辞官了,至于如何考绩,诸位宰相商议着制定出一个章程来。若饿死之人超过一成,便降官三级,超过一成半,便解官,永不叙用!灾害可怕,若无战胜灾难之心更可怕,诸州刺史当为民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方能为国为民,流芳百世,才能对得起一身官袍,才能对得起朝廷俸禄。”
  魏王的话,顿时让诸位宰相感到了气氛凝重,整个过程也美有征求诸位宰相的意见,完全直接是下达命令,这让姚璹、李峤等人很不舒服。
  说完之后,武柲站起身,说道:“就这样吧,诸位宰相如果觉得本王之言不妥,可以直接给本王说,但若觉得可以却又不执行,那休怪本王参你们一本。”
  诸位宰相相视一眼,便起身躬身道:“谨遵殿下之言。”
  当武柲来到宫中请安,见过女皇后,不禁为女皇的身体而担忧,女皇依旧卧病不起,侍女伺候在侧,上官婉儿批阅奏疏,几乎代言了女皇。
  本来想利用契丹做点文章的武柲,心中便有了一丝犹豫,如果女皇就此卧病不起,契丹又搅乱河北,那么一些有心之人是否会制造一些麻烦呢?那些忠于李唐的大臣,还有那些名门望族会不会以辅助李唐宗室为名而彻底反武?
  这些种种可能的不利后果都需要他考虑,想要武承嗣和武三思这两个草包考虑,那武氏也会同历史中一般,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十多年后,被李氏几乎屠了个干净。
  出了宫,便朝着羽林卫走去,左羽林卫他不担心,右羽林卫却是一直没有整顿。但如何整顿,装却需要一个章程,按照原本,右羽林卫三千士卒,他要在最后整顿,但如今却成为一个不安定的因素,因为右羽林卫将军是已经改名为武千里的李仁,李仁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子吴王李恪的长子,李恪被长孙无忌阴谋弄死后,李仁兄弟三人便被流放岭南,到武太后临朝称制,便进献祥瑞,深得武太后喜欢,便写了句“儿,吾之千里驹”,李仁遂改为李千里,不久封为襄州刺史,并赐姓武氏,在襄州刺史任上无所作为,一切交给了长史处置,而且每年要给女皇进献不少奇珍异宝。不久便任许州等刺史,进而转为右羽林卫将军。他依旧是在其位不谋其职,深得女皇赞成。
  武柲可不这么看待,当年李恪可是有机会继承皇位的,结果被长孙无忌给弄死了,继而家破人亡。如今李唐不在,武周兴起,武千里要是没有想法也就不会如此谄媚了。而且情报消息显示武千里是相当自律的,其发妻乃是北燕皇族之后慕容氏,一个流放之人能够娶妻如此尊贵,难道没有想法吗?
  武千里的外表与内心是完全不一致的!这也是武柲不得不提前整顿右羽林卫的原因。
  该派谁呢?选来选去,武柲决定派遣薛讷去,作为心腹将领,这样的事情不由他去完成,如何才能成长?
  一路思考,心中定了主意,便踏进了左羽林卫,这里的一切几乎都是由他一手建立,所有的将领都是他一手提拔,所以他感到回到了家一般。


 第三百八十八章 魏王的爱情观

  进了左羽林卫校场,左羽林卫士卒正在训练,各将校看到魏王武柲缓缓骑马而来,都露出了一抹崇拜之色。
  等到了官舍中,长史独孤思等一众官员将领前来拜见,武柲一一看过,投去了鼓励的目光。
  “诸位能够尽职尽责便是我左羽林卫之幸,是我大周之幸。左羽林卫是我大周禁军之首,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会是禁军之首?”武柲沉声问道。
  中郎将郭霸躬身道:“回殿下,是因为我等先祖跟随太宗皇帝打天下,是精锐中的精锐。”
  武柲没有回答,依旧看向厅中诸人,中郎将吴锐躬身道:“回殿下,是因为我左羽林卫有铁的纪律!”
  武柲顿时一喜,看到吴锐,顿时明白了,这人曾是影卫一员,他缓缓点头,道:“吴郎将说的很不错。这正是本王要告诉你们的,身为精锐,身为我大周朝精锐中的精锐,靠的不是你们个人的勇武,而是你们每个人奉献出的力量。而你们每个人的力量要凝聚成一股力量,依靠的就是我们铁的纪律!”
  诸将顿时为之一振,文官也洗耳恭听。
  武柲继续说道:“你等想必也知道,高山上的千百条溪流,才能汇聚成大河,数十条上百条大河汇聚成了大江,大江能够承载万石巨船,这是什么?这就是凝聚的力量。左羽林卫诸官当戒骄戒躁,好生反思,陇右之战,你们究竟有什么样的收获?不要以为陇右之战结束了便结束了,一个合格的将军,应该善于分析战前军情,更应该善于战后总结,总结经验,才能够慢慢成长。你们可明白?”
  自从陇右归来后,这些将军们士兵们得了军饷后,便几乎逛遍了神都的各大窑子。神都的服务业也达到了空前的高涨。魏王如此说,诸将顿时低下了头颅。
  “下官明白!”
  “卑职明白!”
  武柲心中如何不清楚这些个将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