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大唐-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域的诸事,也更为清楚。
“道济,你先说说西域的情况!”武柲说道。
对于西域,武柲是有一个很大的梦想的,那便是繁盛的丝路。在他的眼中,那不仅是一条商路,而是联系世界的纽带,一条可以用马匹和骆驼便能走出的文明之路。而且也说不定,那里将会是未来征服昭武九国的桥头堡。
顿时,张说把腰板伸得直直的,便说道:“自北庭都护府那边安定之后。碎叶城便没有遭到西突厥部落的偷袭,西突厥那几个部落也安定下来,商路再次打通,昭武九国的商人来往于大食和中原,弟子禀恩师意志,兴修水利。发展商业,并集中管理,就贸易场建了四座,治下百姓也都安乐”
听着张说的话语,武柲可以想见,那一片片黄沙漫卷的西风之中,一支支驼队来往于东西方。把丝绸和茶叶运往西方,而把金银和珍宝送到了中原大地。他站起身,一边听着张说描述的盛景,一边缓缓踱步,让丝路畅通,让东西方的交流更加紧密,这是他武柲一手促成的,他是否应该值得骄傲?值得欣喜?值得喝上一杯?
“殿下,吉时到了!”高力士在书房外提醒道。
武柲正听着入迷,不禁被打断,虽有些恼怒,但脸上丝毫没有表现出来,他随即一想到,今夜还有重要事情,便一拍脑门,道:“道济,此番回到西域,要再接再厉,本王信任你!”
张说顿时站起身,躬身道:“恩师厚爱,说感于肺腑,定当尽心竭力,治理好西域。”
武柲微微一笑,勉励一番,而后说道:“这个,道济和乔甫就先去饮宴吧,我随后便来!”
二人知道老师定是要打扮一番,便微笑着躬身告退。
片刻,高力士领着两个婢女走了进来,武柲看到端着的喜服,顿时有一种新郎官的感觉,“来吧,给本王换上!”
婢女嘴角含笑,便给武柲换起喜服来。
随着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魏王府张灯结彩,一片热闹,门口有奴仆们迎客,并收礼。在内庭,姚元崇等理学大官们正坐在一起商议着什么,看到那大红的喜字,他们这些人的猜测还真没错,殿下又纳妾了。
不过姚元崇等人却始终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事情,按照魏王一贯的作风,断然不会在这样的时候还会为纳妾办喜事,徒徒玷污了声名。一个好色的君王可不是天下百姓之福!
当萧嵩和张说二人踏进了忠义厅后,姚元崇等人顿时望向了二人,那意思很明白,他们二人一直在书房,应该知道些事情。
张说两手一摊,道:“诸位师长,可别如此看在下,张某可没得到任何消息,不过,殿下今夜是要纳妾了。”
宋璟笑道:“道济不用说,我等也已经知道了,你看这庭中喜字,便知殿下今夜要做回新郎官了。”
“就不知道殿下这次看上了谁家的女子了。”
“依我看啊,定然十分出色!”
“不对不对,就在下认为,应该是十分美艳!大家忘记了殿下可有‘三夜不倒翁’之名哦!”
顿时,诸人一阵大笑。
太平公主昨夜在武柲伺候了一夜之后,便非常满足得不再闹别扭,而且武柲纳妾又不是一回两回,只要对她的宠爱不减,随便他纳多少个。但今夜,她为了不难看,便早早得带着子女入宫去了。宇文素娥等诸女也都早早去了庄园,只留下了为数不多的几人。毕竟王府运转,还是离不开她们的。
吉时已到,魏王武柲一身绯色喜服,牵着一身绿衣的刘令娴,在鼓乐声中拜了天地。
诸事完毕,他这才来得及看所来之客究竟有多少,可没想到,竟然会如此之多。看着庭中和院子里,全是人影,他有一种无奈的感觉。好在魏王府够大,招呼这些人也绰绰有余。当把新人送入洞房之后,武柲换了常服,便在庭中敬了杯酒,又在院中敬了杯酒后,便谢罪了。再喝一杯他就醉了,那么这一场喜事,也就办得毫无意义。
好在魏王不善饮酒的事情几乎全天下人都知道,所以宾客也不为难,便自顾自得和亲朋好友“三三五五”起来。
武柲回到书房后,便缓缓说道:“把姚元崇、宋璟、张说、萧嵩、颜元孙、吉顼、裴清这七人悄悄叫来,且不可让人发现异常,明白吗?”
高力士赶紧躬身答应,随即便退出了书房。
不多时,当姚元崇悄悄踏进书房之后,顿时大礼参拜,武柲说道:“元崇不必多礼,先坐下来。”
姚元崇便借着微黄的烛光,坐在了一张圈椅中,如今圈椅流行神都,所以他也没了当初那样的局促之感。坐定之后,便看向了武柲,见魏王不说话,便再次低下了头,书房内再次陷入了一片寂静。而姚元崇的心中则是浮想联翩,不知道今夜魏王会告知他们什么,他很期待。
足足半个时辰,当七人一一踏进书房后,武柲随即在桌下一按,突然书架缓缓移开,书架之后,显露出了一道门,竟然还有一间密室!
密室里透出一抹清光,高力士先进入其中,随即出来后,便吹灭了蜡烛,躬身退出了书房。
武柲沉声道:“诸位请到里面谈论!”
随即便踏进了密室,七人在惊异中,紧随其后。
当进入密室后,顿时不禁被里面的摆设所震撼,一时间愣在原地!
在密室顶上,一颗足足有小儿脑袋大的夜明珠悬挂当头,彷如一轮圆月一般,彻底把密室照了个通亮,而在密室中央,只有一张不过丈许长的椭圆石桌,石桌的周围摆放着九把圈椅。在密室的墙壁上,一副猛虎下山图,气势磅礴,显然出自大家之手,另一侧,则是两座兵器架,架上摆放着各式兵器。
没有魏王允许,他们只能远远地瞧瞧,所以没有人敢唐突得问询。
武柲很快坐在了最上首,说道:“你们都随便坐下来,今夜我们恐怕得秉烛夜谈!”
姚元崇笑道:“殿下,应该是秉珠夜谈吧。”
武柲微微一笑,道:“此夜明珠,是我那倭国弟子敬献,是倭国之国宝,也因此他都成为了我大周百姓,他一番心意,我也不得不接受啊。”
诸人也顿时明白,也不由得自比一番,他们的礼物确实有些寒碜了,但好在魏王一向对礼物不曾看重。曾传言一位老农跑到魏王府上,用一筐浆果换了一担米,魏王都丝毫没有介意。
诸人坐定之后,武柲打开一个木盒,取出了一摞厚厚的纸张,而后便对张说道:“你口才不错,就给大家念念吧!”
张说起身,欣然接过,回到座位之后,便打开一看,顿时一惊,但很快恢复了脸色,于是便念道:“关于设置市舶司的些许意见”
第四百一十五章 庐陵王风波(十六)
翌日。
天际泛起一道鱼肚白,黎明来临。
此时,魏王府侧门缓缓打开,三辆马车先后缓缓驶了出来,出了积善坊后,便驶向了三个方向。随即天空一片黑暗,拂晓降临。
武柲拖着疲惫的身体,打着哈欠,这才踏进了洞房,只见红烛早已熄灭,借着微光,武柲看到了床榻之上的刘令娴,见她和衣而睡,看来她是在等待着他了。
武柲没有大的动作,便上了床,在刘令娴的身边躺下,刘令娴身子一颤,顿时醒来,见是武柲,便把锦被盖在了武柲的身上,武柲搂住了刘令娴,不多时,房间内便有了沉重的鼻音。
裴清留在了魏王府客房,不管怎样,他都是裴柔的父亲,而且如今裴柔因子而贵,他这个做父亲的也要时时提醒她,不能因此而骄傲,所以便留在了客房休息,准备早膳之时,好好跟自己的女儿说说。裴清已经年过六十,虽精力不济,但只要眯一会儿,精神便很快回来了。而且裴家人都自小习武,身体是非常强健的。裴清虽没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毅力,但经常也要活动一番腿脚,如此一来,老人家身体还算健朗。
他心中有事,躺下之后,根本没有睡意。昨夜八个人秉烛夜谈,商讨了设置市舶司的整个过程和实施计划,以及预测将来要发生的事情,这些都一一提出,并做了探讨。
一夜谈话,让他这个裴家的饱学之士,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他那些守旧的思想,似乎跟不上那些理学生的思路,他们积极而健谈,他们一番谈论总能让他感到离经叛道的同时,却发觉,那么一来。事情就变得很简单了。总之,他有随时都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
裴清知道,他能够坐在那张圈椅中,并能够与魏王平起平坐,很大程度上,是武柲看中了裴家,而且。因为裴柔的关系,他这一房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进清心书院学习了。而彻底放弃了裴氏家学。不管怎样,未来的裴家,前途是光明的,只要不做出格的事情,那么他这一房,说不定会成为像赵郡李氏一般,成为陇西李氏强大的一支。
清晨的大街上,除了上朝的官员外,便是早起的小摊贩。他们支个棚子,生上一炉炭火,再放上一口锅,便可以做汤面的买卖了,一碗五文钱,便宜而又实惠,虽味道不咋的。但对于已经开始注重生活品质的神都百姓来说,早膳多少还是得吃点,于是在那些早餐铺子里,面摊之旁围满了人,有衙役,有坊丁。还有收入低微的朝廷胥吏。
此时,一个身材高大,头戴斗笠,一身粗布衣衫的男子伸着懒腰,从巷子里走了出来,抬眼看了下普通而不失威严的魏王府大门,见那些兵卒开始换哨。不禁眯起了眼睛。他昨日进城之时,便已经到了关闭城门的时候,身上又无半文钱,便只好翻进这个坊里,没想到有大户办喜事。于是便扮作仆人跟着进了府中,才知道是魏王府办喜事。而且那些家仆也不问明身份,他这个身无半文钱的人便在酒桌之旁,和仆人们一起大吃大喝了一顿,他酒量颇为雄壮,饭量更是大得惊人,但好在魏王府不差仆人的那点粮食,如此这般,直到他吃得有些走不动时,才停了下来,随后便跟着离开的人群,就离开了魏王府。
但他的心中是苦涩的,因为他的心中有个秘密,他再次看向了魏王府,他不知道该不该再次进去,母亲叫自己去找姨娘,却没说其他的,但他能从母亲的眼神中看出,她一定是非常想让自己去看看的。
随着侍卫的换岗,魏王府侧门开始热闹起来,他等了片刻,却不见他要找的人,肚子一阵响动,便感到腹中有些饥饿,他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容易饿,娘曾经说父亲的饭量非常大,他是继承了父亲的饭量。
男子捏了下剑柄,便转向了大街,他得找点东西填补填补,不然饿着肚子,什么也做不成。
“热乎乎的汤面片子喽,五文钱一碗”
如此诱人的吆喝声,把男子的目光吸引了过去,然后他再也走不动了。便大踏步走上前,直接坐在了那长条矮凳上,摊主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熟练地上前问道:“客官,来一碗?”
男子沉声道:“来十碗!”
顿时,那摊主一愣,问道:“您是要带走?还是就这里吃?”
男子说道:“就这里吃!”
“好嘞,春娘,下十碗汤面!”摊主呼喊一声。
旁边正在锅边捞面的年轻女人答应一声,便异常熟练地往锅里扔了一盆已经切好的面片子,而后蹲下身,朝着炉子里挥动着蒲扇。
十碗汤面片子很快就煮好了,每碗撒了葱花和盐,便端在了男子面前,男子二话不说,取过筷子,便开吃起来,吃面的声响颇大,一时引起了旁边客人的注意。
当一碗碗的面仿佛水一般灌在了男子肚中的时候,客人都不禁惊呼一声,如此食量,谁家能养得起啊,看这男子也怪不得在流浪了。
吃完了面,到了付钱的时候了,摊主和那小娘子看向了男子,男子顿了顿,便说道:“小哥,某家写个欠条,他日双倍奉还。”
顿时,摊主的脸一下子拉了下来,就是那小娘子也有些生气,客人们也都摇头叹息,也有的露出了生气的样子,毕竟小摊小贩的收入本就低微,小本买卖,若一两碗也就罢了,可这十碗就是五十文钱,相当于一个小户人家一天的口粮,这如何能够赊欠?
摊主拉住了男子,嚷道:“大爷,求您了,小的可是小本买卖,你这样赖着,不是让我明日就停摊了吗?”
男子顿时一愣,虽然自幼没有缺衣少食,但在部落中这样的穷苦人还是有的,但男子如此撕扯自己的衣服,他有些气愤。这是娘临行前缝制的,穿在身上半年了,别给撕扯坏了。
“小哥,你放手,某家不会赖账的!”
“不会赖账就给钱啊!”摊主求告不成,只有来点凶的了。
于是,汤面摊子前围满了看热闹的人。而且开始争吵不休。
忠王府,尽管前日发生了大案。但忠王一家总还得生活不是,此时从府门口出来一个少女,正是那李仙蕙,她是出府给家人买些早餐,积善坊有一家清风楼,清风楼旁边有一个叫丰收包子铺,在洛阳很有名,据说就连权倾天下的魏王殿下吃过后,都亲题了匾额。改为了庆丰,所以这庆丰包子已经算是名满天下了。而且几乎每一天都有限量的免费试吃,如此一来,庆丰之名更是海内皆知。
昨日上元节,忠王府一家并没有出去游玩,毕竟发生了大案,让一家人没有丝毫兴致。但父王提到了庆丰包子。所以这一早,孝顺而贤惠的李仙蕙便早早得出了府,准备到不远的庆丰包子铺买些包子。
当她出了府,经过面摊之时,却被那里围观的百姓吸引住了,她知道这里有个面摊。但似乎没有这么多食客,当她听到一声怒喝时,心中不由得一动,便停下了脚步。
“某家说了,某家不会赖账,便不会赖账,如果你硬要如此。某家便把这剑寄放此处,三日之内,某家来还钱!”男子怒道。
摊主顿时不乐意了,看了看那把黑不溜秋的剑,说道:“就这破玩意儿能值几个钱?你想赖账赖便是了,看你在这洛阳城里,你能逃得掉!”
男子虽有些愤怒,但欠了便是欠了,于是抱拳说道:“各位父老,你们当中不知有识货的没有,看看某家这把寒铁剑,此剑虽无开锋,但比之寻常宝剑都要坚韧三分。就是千金也难买到,某家不过欠了摊主五十文钱,这宝剑抵押在此,如何值不得,还请父老们评评。”
一时间食客们纷纷议论起来,却突然传出一个少女的声音。
“这位公子的饭钱,奴家给了。”
顿时,众人望去,仿佛一朵百合之花盛开在眼前,那笑容甜美而文静,那姿容足以让任何一个男子为之倾倒。
摊主一愣之后,被自己娘子在腰间狠狠地拧了一把,顿时清醒过来,便说道:“小娘子,你可别可怜这种人,这种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最是喜欢勾搭”
还没说完,只见李仙蕙取出了五十文钱,放在了桌子上,看向了游侠儿,便盈盈一笑,说道:“公子一别多日,看来不是很好啊。”
男子被李仙蕙的姿容所震撼,当初见时,可没如此容光,看来这一身衣着也是十分重要的,他不禁想起了部落里那个少女,要是她穿上这一身,不知会是如何呢?
李仙蕙不知这个游侠儿此时心中想着另一个女孩子,她也不顾众人的眼光,便说道:“这样吧,你且先到府中歇息,我去买些包子。”
游侠儿一愣,便说道:“多谢姑娘替在下付了饭钱,可在下自在惯了,所欠银钱,他日定当奉还,告辞!”
说着话儿,便转身就走,李仙蕙愣了愣,也没生气,便喊道:“可否请公子告知姓名,那日救命之恩,小女子没齿难忘,还没来及问询”
此时,武柲骑着火焰驹,踏出了府门,眯了一个时辰,也是时候上朝的时候了,今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魏王的火焰驹顿时引来了百姓的目光,远远的,便有百姓躬身行礼,因为魏王给这个天下做得太多了,是受人尊敬的。积善坊正街上行人已经有些多了,他只好放慢马速,火焰驹慢跑起来。
哒哒的马蹄声扣动着百姓的心弦,也顿时传入了李仙蕙和游侠儿的耳中,他们分站正街两边,看向了街上那一匹火焰神驹。
游侠儿赞道:“好一匹宝马!”眼中顿时放出热切的光芒。
李仙蕙则是心中扑通直跳,心中赞道:“好英武的男人!”
就在此时,前方一头驴忽然“昂昂”嘶叫起来,赶驴的车夫根本控制不住,那头驴个头高大,顿时挣脱了缰绳,拖着车横冲直撞起来。
人群一阵骚乱,李仙蕙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兀自张望之时,只见一头驴朝着她冲撞过来,她顿时双腿一软,瘫坐在了地上。眼见着李仙蕙被那疯驴撞到,游侠儿发现他已经太迟了,但是,只见那火焰驹上一道身影,顿时如大鹏展翅一般,从天而降,在那疯驴踩到李仙蕙之时,那疯驴的脖子硬生生被武柲包住,武柲弯下的身体要不是有李仙蕙稍微撑了下,便会躺在地上。
随即,武柲一拧身,把那疯驴压在了地上,疯驴挣扎了片刻,最后没了力气才停歇下来,那车夫赶紧跪伏到武柲跟前,叩首如捣蒜,哭泣道:“小人该死,让这疯驴冲撞了殿下,小人该死!”
武柲随手扶起身,说道:“不用如此,本王只是为了救人,这些许毛驴还伤不了本王,倒是这姑娘恐怕受惊了。我看你也是贫苦人家,就算了吧,回去之后,把驴子牵到王府,让王府的马夫给骟了,这叫驴不骟,你如何使唤。”
随即百姓一阵大笑,武柲转身看向了身后的少女,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但随即恢复平静,便说道:“姑娘,此小民是哥苦哈哈,你就原谅他吧,我身上不带银钱,你便到魏王府中,告知那守门侍卫,就找侯管家,他会给你些钱财,也算是我替这位小哥补偿一些给你。”
李仙蕙听着话语,心中有些气愤,你有钱是吧,好吧,我便到你府上要个十万八万的,看你如何兑现!但是她的眼中泪珠儿打着转儿,刚才她感到了死亡是那么近,那么地让她无助,要不是眼前之人,她恐怕此刻就是一具冰冷的尸体了。
她低着头,想说话,却连一句感谢的话说不出来。
武柲便知这丫头是被吓坏了,便说道:“哪位父老把她领到我府上,让我家娘子看看?”
这些百姓,虽敬慕魏王,可一旦到其府上,也是没那胆子的,一时间竟没有人答应。
“我去!”只见游侠儿走到了跟前。
武柲一愣,这游侠儿好一副身材,如果应用得当,不难培养成一个沙场战将!
“恩,不错,少年郎,烦劳把这位姑娘领到我府上,说明缘由便可。我看少年郎你有一副好骨骼,若想留在府中,便去找武黑,本王还有要事,就不多说了!”武柲随即上了火焰驹。一夹马腹,火焰驹便缓缓而行。
游侠儿看着那离去的魏王的背影,嘴角抽动了下,便对李仙蕙道:“姑娘,我是背你呢?还是?”
李仙蕙缓缓起身,眉头微蹙,道:“不用你管!”
但刚一迈步,便顿时双腿一软,跌坐在了地上,游侠儿也不管什么男女大防,搀扶起李仙蕙,也不管李仙蕙愤怒的眼神,便朝着魏王府走去。
第四百一十六章 庐陵王风波(十七)
上元节过后,必然是一次大朝会,但女皇自开始享乐以来也不是很重视了,只有在祭祀之时才会极为隆重,不仅要求武氏和李氏亲族都要参加,就是在京六品以下官员也要到场观礼。
朝会在日上三竿之时才开始,女皇盛装高坐于御座之上,俯视群臣,自有一股威严,让整个大殿笼罩在了一片肃穆当中。
殿中监喊道:“有事请奏,无事退朝!”
“微臣有本奏!”左肃政台监察御史董茂出班奏道。
女皇便点头,殿中监问道:“所奏何来?”
董茂躬身一拜,便说道:“自有夏启以来,凡国之延续,必有其后人继承。树木干枯是因根腐,溪流断绝是因泉眼没有疏通,大周朝要根繁叶茂,必应后继有人,大周朝要如江河一般永不枯竭,则必有人疏通阻塞。观当今大周朝,令臣担忧,令天下百姓担忧,令忠于我大周朝的赤忱之臣担忧。微臣位卑职小,但臣却敢言,臣恳请陛下,请立魏王殿下为皇储!臣肯请陛下立魏王殿下为皇储!”
随即,董茂跪伏于地,叩首不止!
“臣请立魏王殿下为皇储!”
顿时,朝堂之内,凡理学之士,都跪了下来,那些与魏王交好的臣僚也跪了下来。
武柲愣愣得看着董茂,这个第一届清新书院毕业的十八进士之一,他有些无奈,但心中记住了这个人。他没有要求理学生这么做,但此刻他却不得不站出来,按照他的思路,这样的场面要发生,至少应该在契丹平叛之后了。
女皇眯着眼睛,从百官臣僚的脸上一一扫过,即使眼神不好,她看不真切,但竟然有大半的官员肯请。这让她有一种被逼宫的感觉,但董茂之言非常不错,可以说是正是如今大周朝的现状,她没有理由责备这样一个臣子。
女皇正要发问,却见魏王武柲躬身道:“圣上,皇储之位,臣不敢设想。董茂之言指出我大周弊端。但皇储之尊,圣上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