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大唐-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我也不知道,最近教坊司有点忙,实在没时间啊。而且我去弘文馆,也是来查阅一些典籍,看能对我新编的乐曲有没有帮助呢。”
  “好了好了,知道了,表哥,我先回去了。”太平公主有些不爽,因为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人这样忤逆过自己,就连高宗皇帝和武后都是事事迁就着她,给予她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可以说,太平公主是集万千**爱于一身,整个大唐公主中也是独一份。
  武清可不知道太平公主生气的原因,只觉得这**脾气有些古怪,但总能让他有一种亲近之感,或许就是那一张大盘子脸吧。




 第五十一章 弘文馆风波

  自武德年间,高祖皇帝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之下,贞观年间,太宗皇帝改为弘文馆,便是如今的弘文馆。到如今,弘文馆学士,已经不仅仅只是官职,编修礼教经史典籍教授三品以上勋贵子弟的苦力,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能够成为弘文馆学士,那不仅是皇帝对于你才学的肯定,更是一种荣耀。虽然翰林院也是集中大唐优秀文人的地方,但如今的翰林院还没有日后那么兴盛。弘文馆依旧是大唐最高的学术殿堂。
  本身更倾向于皇家大内的弘文馆,主掌礼教,无论是从古至今的王朝典礼,还是民间风俗习惯,甚至是番邦外族的礼乐都有所涉及。
  特别是自玄奘法师西游之后,于天竺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天竺的佛教文化、音乐文化、饮食等等都传入了大唐。而此时的大唐就像大海一般,容纳着,糅合着,最后形成了独特而包罗万象的大唐文化。
  大邦者下流!
  弘文馆在大明宫宣政殿旁的门下省旁边,这里属于中朝,不是朝官者,不会让你进入,当然公事者除外。进出这里的,几乎都是五品之上。就连守门的兵卒也是一个都尉。
  第一次坐太平公主的轿子,和这样一个六岁的萝莉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武清浮想联翩。倒不是因为太平公主这娇俏萝莉的模样儿,而是关于前世的记忆,记忆中的太平公主,被称为洛阳牡丹,想象那些被太平公主**幸的男人,是很幸福的。可又想想太平公主那身后的男人,是多么悲哀,带了绿帽子还不敢吭声。
  只是如今怎么看这太平公主,怎么也不像是那么**的女人啊。
  一路没话,两个小孩倒是很沉默,直到进入弘文馆。
  馆主是有皇室血统的李元思,拜见过太平公主后,便把太平公主和武清带到了位于弘文馆**的藏。
  弘文馆藏是如今大唐藏书最多也是最为齐全的地方,自太宗皇帝精选天下贤良文学之士如虞世南、褚亮、欧阳询等编撰收集各类书籍二十多万卷以来,如今弘文馆经历将近三十年的发展,达到了三十多万卷。不仅有大唐的书卷,更有番邦外族的文教记载。
  而武清,来此的目的,就是查阅番邦外族的礼乐一部分。因为记忆中的《霓裳羽衣曲》,就是出自天竺的《婆罗门曲》,加入大唐道曲宫调以及法曲的演奏模式,再加入道教神话典故便成为了闻名天下的《霓裳羽衣曲》。
  武清不是不想利用后世那些歌舞晚会上的表演,只是后世的歌舞加入了最重要的一个灯光效果,在这个时代是没法实现的。缺少了灯光的现代舞真要拿出来,那不是离经叛道,而是会被当成神经病被关进了天牢!
  藏有三座,都是三层木结构八角阁楼,占地十分广大,武清目测足有二三亩的样子,分为儒释道,其中儒家占了两座,佛道占一座,番邦文教书籍也在佛道这一座阁楼之上。
  武清和太平公主,正要进入藏,却不想,从旁边传来一个十分刺耳的声音。
  “吆,这是谁家的野孩子啊,啊,原来是公主殿下,抱歉抱歉,在下唐突了。”
  竟然是武敏之!
  武敏之一身的绯衣,这是五品官服,弘文馆学士的官阶就是从五品,一张俊朗的脸因为那双邪恶的眼睛,而显得有些轻浮。
  太平公主眼中露出厌恶之色,自从那天自己带的宫女被武敏之玷污后,她就非常痛恨武敏之,但是父皇和母后都息事宁人,竟然没有追究责任,这让她很气愤,心底里把武敏之恨不得打杀了。虽然脸上表现的很气愤,但身为大唐的公主,太平公主年纪还小,但已明白,该有的风度还是要有的。
  “本宫要在这里看书,你若无事,便可以离开了。”
  太平公主的话如细针一般刺进了武敏之的耳中,他心中不禁大怒,我母亲被你爹玷污,死在了你母亲手里,我妹妹也被你爹给玷污,也被你母亲毒死,可我还要做武家的子嗣,我如今见了你们武家和李家,还要像一条狗一样趴着,我愧对列祖列宗啊。你等着,等你长熟了,连本带利再讨回来。
  “呵呵,那公主就自便吧,下官就不打搅了。不过,那小子是怎么回事?这弘文馆是阿猫阿狗能进来的吗?”武敏之指着武清说道。
  武清心中很愤怒,真的,这公主都在这里,你都这样嚣张,还要跟我过不去,我招惹你呢?“敏之哥,咱有话能在府里说吗,这里可是弘文馆。”
  其实这个时候那馆长很识趣地溜掉了,他可是人精,这样的事情,还是少知道的为妙,可那些弘文馆的校书郎等,都向这里看过来,想偷听点消息,以便作为饭后的谈资,八卦可是人们的天性。
  武敏之冷笑道:“弘文馆,你竟然知道这里是弘文馆,那你还来做什么?你无品之官,按这里的规矩是进不来的,你有皇上的手谕吗?你有门下省的手令吗?哈哈,就知道你没有,你,还不给我滚出去!”
  武清从来没想到,武敏之如此不近人情,在这样一个五品官多如牛毛的地方,身为同一个武姓,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两个兄弟,竟然如此狠辣,丝毫不给情面,丝毫没有兄弟之情,比之仇人见面,都要脸红三分。
  太平公主错愕地看着武敏之,再看看脸色铁青的武清,她知道他们是自己的表哥,她不能偏颇哪个,只能跺了下脚,说道:“你们,你们竟然。。。。。。我找父皇去!”
  这是一场风波,一个上午就席卷了整个弘文馆,以及宫内。武后听着太平添油加醋的诉述,不禁秀眉微蹙,自从姐姐和侄女死后,那武敏之已经怀疑到自己身上,而且表面上看似对自己非常恭顺,实际上她已经得到禀报他有意无意中在醉酒之后表达出对自己的愤恨和不满。如今看来,他这样做,不是针对武清,而是针对自己,他要羞辱我武家族人,特别是被自己喜爱的武家族人。从上次玷污太平的宫女来看,他对与我有关的人,都是憎恨的。
  一时间,武后陷入了沉思。
  高宗皇帝笑着说道:“两个兄弟吵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太平啊,朕现在就手谕一封,你给武清便是了。”
  “皇上,且慢!”武后走到高宗跟前,微蹙秀眉,说道:“武敏之是我族人,我族人身为弘文馆学士,朝廷五品朝官,竟然在文教重地不顾身份,辱骂臣子,此德行有亏。”
  高宗一愣,他很喜欢武后的一点,就是从来不给自己的族人要求加官进爵,甚至对自己的族人颇为苛刻,他撑起虚弱的身体,说道:“皇后啊,敏之可是你的亲族啊。”
  武后义正言辞地说道:“皇上,武敏之和武清都是臣妾的族人,可他们也是皇上的臣子啊。在文教重地,公然辱骂排斥皇上的臣子,这是对我大唐文教的亵渎,更是对皇上您的不敬啊。”
  高宗想了想,还真是这样的,于是便说道:“那依皇后的意思,该怎么处置呢,他可是皇后你的族人啊。”言外之意,就是武敏之虽然有错,但都是自家的事情,更何况高宗他一直对武敏之的母亲和妹妹念念不忘,对于武敏之也就多了几分迁就。
  武后是什么人,怎会听不出高宗的意思,沉思片刻,便说道:“皇上,这样吧,就免去武敏之弘文馆学士的身份吧。”
  “那好吧。”高宗还是同意了,虽然免去了弘文馆学士,武敏之还有秘书省令史的官职,也不低。
  当圣旨下达弘文馆后,百官震惊,这是怎么回事?




 第五十二章 非常之事

  “咔嚓!”
  剑光闪过,一张书案被劈成两截,断口处光滑整洁,这说明这是一把好剑,使剑的人的剑术也颇有几分火候。
  武敏之剑眉倒竖,眼睛微眯,面如寒霜,看着劈断的书案,忽然间,放声狂笑,直到很久,才整理了下官服,也不管官廨中的行囊,径直出了弘文馆,出了大明宫的丹凤门。秘书省在皇城,武敏之如今不是弘文馆学士,自然只能去皇城了。
  至于武清,在太平公主走后,他也只能灰溜溜地退出弘文馆,直奔清心馆,好在清心馆离丹凤门还真不远,。
  如今清心馆颇为热闹,是的,只能用热闹两个字来形容,要不是没有叫卖的货郎,武清真怀疑自己到了集市上。
  其实武清的小名虽然被大唐百官和学子们知晓,但很多人并不认识武清。武清走进人群中,看着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不禁感叹年轻就是资本啊,不曾想他只不过是一个七岁小孩而已。认识武清的人几乎没有,而且这些大唐士子们也是高傲之辈,谁会理会一个身着华服地少年呢?
  武清只好出了清心馆,来到了教坊司。
  走进教坊司,武清便来了精神,看到云韶们正在排演新舞,这些妹子们竟然不怕严寒,真的是不能用常理来视之。武清大为感兴趣,教练新舞的是秋水大家,秋水大家是一个很好的女人,嗯,是很好,那腰肢柔软地跟水蛇一样,胸脯饱满地都要撑破了衣衫,一双秋水一般地眼睛,放佛总是饱含无限的柔情。
  看到武清,就像是看到了自己孩子一般,没错,那会一种母性之光,秋水欠身后,便说道:“教坊使可终于来了,看看我这舞编得怎么样?”
  武清笑道:“姐姐真是天才,这**之间就编出来了。”
  秋水抿嘴一笑,而后就在武清的眼前,便开始跳了起来,伸出藕臂,捏个兰花指,腰身一曲一直,极富柔性。就这几下动作,足见秋水的舞蹈功底是多么地好,也难怪身材那么好。
  不过盏茶功夫,秋水便跳完了,收了舞,扬着秀美的下巴,说道:“教坊使,妾身的舞,可看得?”
  “看得看得。”武清吞了下口水,瞥了眼秋水姐姐的那暴怒的胸脯,而后问道:“秋香姐姐呢?”
  秋水媚眼一抛,说道:“她啊,还在唱着呢?”
  原来乐正们为了讨得新任教坊使的欢心,更是为了将功赎罪,连夜做出了曲谱,编排了乐器。
  武清走进演乐堂,看到了乐工们正在演奏,乐正们在一旁指导,武清不懂得工尺谱,当然至于宫商角徵羽也是只闻其名不曾见识过,在乐正们的讨好下武清接过曲谱一看,不禁大皱眉头,不认识啊,怎么指导?
  “你们先演奏一番,让本大人听听!”
  很快,乐曲在一连声古琴声中,演奏了起来,中间夹杂了箜篌和排箫的声音。武清思前想后,总觉得哪里不对,等到听完之后,瞬间想明白了,缺少鼓声。
  没错,就是鼓声,本来这首描述同**恋之乐曲,是不需要鼓声的,但在这首《越人歌》中,若加入了鼓声,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武清沉思片刻,说道:“本大人觉得少了点什么,我认为少了点激情,少了点灵魂,乐曲编排已经很不错了,但缺少一种让人发自肺腑的激情。我们演的是法曲燕乐,不能这么死板。我认为,应该加入鼓声,加入羯鼓试试看。在曲头加上鼓声,曲尾加上横笛。而且,‘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两句可以重复唱二到三遍,我想效果或许更好一点。来,大家先试试!”
  于是,鼓声响起,当古琴音符跳动的瞬间,秋香的歌喉如珠玉散落盘中一般地唱了起来。
  如此,反复修改,终于有了雏形,剩下的就是在不断排演中,熟悉更加熟悉,最后达到情难自禁的程度,便算是成功了,但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积累,可不是一朝一夕便能达到的。
  下午在公厨堂用过饭后,武清收到了武敏之被革去了弘文馆学士官职的消息,而他也得到了皇帝手谕。
  武清苦笑一声,这下与武敏之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了,坏了人家官途,败了人家名声,这不是要人家命吗?但武清没有办法,他一个有官无品的教坊使,文水开国县男能做什么?他只能赶紧到弘文馆藏翻找有关《婆罗门曲》的番邦书籍,希望凭着自己努力,让高宗封个有品的官职,也不再让人给瞧扁了。
  翻找了一个下午,终于还是给找到了,是高宗麟德三年,西域进贡的文献中有关于天竺《婆罗门曲》的记载,并且还有翻译过来的曲谱,这让武清欣喜若狂,《霓裳羽衣曲》看来要在自己手中出现了,唐玄宗,没你什么事情了。对了,唐玄宗这个是个时候还没出生吧!
  杀我武家,灭我武家,睡我武家优质女人(唐玄宗在**幸杨玉环之前,是**幸一个叫武惠妃的女人,这个女人正是武则天堂兄妹的后代,自小养在宫中,接受皇家教育),到后来弄得整个大唐差点被外族给灭了,再演五胡乱华之历史,大唐的繁盛从此不在,即使让一个平庸的人当皇帝,也不能让你当!
  武清怀揣着《婆罗门曲》便直接进了教坊司,丝毫没发觉这已经到了关坊门的时间了。等到走进教坊司,看到云韶们正在用餐,才发觉已经晚了。
  好在这教坊司有自己的签押房,正好可以睡觉休息,说真的,自己都还没去过呢。当然这与教坊司事务本身就少有关,更何况这段时间已经严令不再出席王公夜宴,而宫中因为高宗皇帝经常发病,也很少有什么饮宴。
  跟着一大群美女吃了教坊司公厨堂,因为教坊司基本上属于禁内,所以教坊司的一切开销都算在了内府中,而且教坊司又不像其他各部,这里大多都是官奴和太监,所以早中晚三餐都在公厨堂里,饭菜不算精致,但都能吃饱,逢年过节都会加餐,有时候皇帝也会赐食。
  武清吃完后便走进了签押房,见里面收拾地非常干净,炭火都已经烧起,整个签押房里,还是挺暖和的,于是便召集了乐正和两位大家。准备在最短时间里,把这《婆罗门曲》改编成《霓裳羽衣曲》。
  武清说明了自己的想法,让乐正们轮流看看《婆罗门曲》,再让两位大家看看,而后武清便等待答案。
  此时,距离元日只有不到七天了。
  乐正和秋香说了下意见,说改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于是武清叫他们回去好好想想,明日再来合计合计。
  等到众人散去,武清长叹了一口气,感觉每一天混的真累。忽然看到旁边的秋水依然坐着,媚眼如丝地盯着武清。武清顿时觉得菊花一紧,这妞是要做什么?
  “秋水姐姐,你怎么还没走?”
  “清弟,想看姐姐吗?”秋水扭动着水蛇一般的腰肢,朝着武清走来。





 第五十三章 霓裳羽衣初将成

  都说深闺的少女是含春的,养在深闺的少妇是寂寞的,可那些深宫的宫女后妃们,那应该算什么呢?
  **!
  没错,用这个词或许更能表达清楚。
  从未尝试过男女快乐之事的秋水,搂着装傻充愣的武清,流着眼泪,低声诉说着她苦命而凄惨的青春。
  从七岁进宫,已经十八年了。十八年来,她无时不刻在想着对家乡那点模糊的记忆。而武清也只能把那张潮红的脸深深地埋在那双峰之间,思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他本想做点什么,可这妞搂得实在太紧,他只有深深地把脸埋葬,埋葬在那滑腻柔软之下。
  诉说着,倾听着,汹涌着,埋葬着,一个孩子,一个青春少女,就这么**。
  武清很痛恨自己的年纪,痛恨他的几毫米,所以,一大早便离开了教坊司。回到武府,先请安,而后习练枪术,这已经是他每日必做的功课。为了妹子,为了身体,也为了创出一片天地,更为了这个让他无限热爱的时代。他要枪术如神!
  当皇帝能够说一句,谁敢横刀立马,唯我武大将军。那么此生也就无憾了。
  可是这个皇帝是谁呢?高宗好像快不行了吧,武则天真不敢说能在她手底下有大发展,中宗?一个被**毒死的窝囊废,还不如不做皇帝呢。睿宗?也是一个懦弱之辈,一辈子就曾三让皇位。李隆基?算了,这家伙是个狠人,要是让他当皇帝,那自己估计死了都能被刨出来鞭尸了。
  难啊,大唐,该往哪个方向走呢?武则天实在是太强大了,她处理政事的能力,她的个人魅力,都是很多皇亲贵戚无法比拟的。她的皇帝之路是无法阻止的,任何阻挡,都将会化为齑粉。
  活着,需要的是激情!
  武清狠狠地刺出一枪,而后收枪而立,唤来秋菊准备洗个澡,而后再用早餐,最后看会书,学学古人礼仪等等。
  最重要的是他的《封神》已经开始动笔了,他要在除夕给高宗和武后说书,就是这《封神》。
  儒释道之争,由来已久,李氏虽然崇尚道教,奈何这个天下是儒家的天下,但佛教又不甘寂寞,自玄奘法师天竺一行后,佛教更加昌盛,隐隐有超越道教之势。儒家批判道教装神弄鬼,批判佛教愚弄百姓,道家则骂儒家欺名盗世,骂佛教为异教,佛教倒是相对低调,宽容以待,但争夺信徒的手却是丝毫不软,自有神秀和六祖慧能响彻神州大地之后,佛教更是有大兴之势。
  在这样的形势下,《封神》的出现或许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让清心馆被世人接受,让百官能够用正面的语言来批评清心馆。
  大唐的官员,除了朝官之外,其他人则是比较自由,如一些闲散部门,只要每日晃一下,在那里坐几个时辰,便可以去秦楼楚馆,泡妞把妹,逍遥自在了。所以闲散部门也多是勋贵子弟。
  教坊司自有它的运作方式,平日里云韶们在乐正们的教导下学习舞蹈唱歌。像李秋水这样的大家已经达到了艺术上的高境界,可以教授弟子们学习琴棋书画等等。内人则是教坊司主要表演人员,虽然比不了大家的技艺高超,但艺术上的精湛是不容置疑的。
  所以,武清直到下午才去了教坊司,至于清心馆,如今跟菜市场一样,他也懒得去了。
  演乐堂中,武清召集了所有的乐工和乐正、内人,还有秋水秋香两位大家,准备就改编《婆罗门曲》一事商量一下。
  武清轻咳一声,瞥了眼秋水的胸脯,秋水媚眼如丝,武清大叹,这妞凶器真的是让人叹服!
  “嗯,好了,昨夜我说于诸位的改编《婆罗门曲》一事,你们可有意见?”
  秋香是乐曲方面的大家,对于作词编曲都有很高的造诣,这一点在场的众人是没法比的,她轻启朱唇,说道:“教坊使,改编《婆罗门曲》不是简单的事情,若仓促之下,也不一定有很好的效果,还不如就照搬《婆罗门曲》,若要改编,就奴家来看,就稍微加入一些我大唐的元素即可。”
  武清看了看其他人低垂的头颅,心中叹息一声,这些人还是没有创新精神啊,教坊司只适合表演,不适合创新啊,真正的艺术高手,还是在太乐署和勋贵子弟当中。
  “既然这样,那我提点意见。把《婆罗门曲》改编成《霓裳羽衣曲》这是一定的,我们可以先改编一部分,往后继续改编。我大唐之音乐,不仅要融合番邦之乐,更要取其精华,来弥补我大唐音乐之不足。”
  武清顿了顿,又说道:“《秦王破阵乐》是很好的典范,这样吧,在《婆罗门曲》前面加上一点柔和的鼓乐,而后让筝、箫、笛轮流独奏一段,此为散序,散序不用歌舞。接下来就让秋香唱一段,而后内人们唱一段,最后和内人们合唱一段,为此,昨夜本大人夜观星象,忽而有感而发,作了三首诗。”
  武清心中对李白大大拜了拜,对不起了,往后你若来长安,我要还活着,一定不会让你去流浪了。《清平调》三首七言诗。
  武清站起身,不理会秋水惊讶的表情。秋水则是心中波涛汹涌,要知道昨晚上这小子和她抱了一个晚上,哪儿作诗来着,难道那个时候他在作诗,枉姐姐我哭诉衷肠,却原来是一个无情无义的坏坯子。一时间,秋水露出了幽怨的表情。
  武清自是不会理会,此刻心中对李大大是怀着无限歉意,只听得武清吟唱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此一段。一枝红艳露凝香,**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此二段。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此三段。”
  震惊,依然是震惊。
  教坊司的云韶们都是琴棋书画的高手,诗书礼乐都能知晓一二,像内人大家们也经常和诗以对。而这首诗,是描写美人的诗,更是对男女之间爱情的描写,有情有景,美人容颜绝丽,相伴君王的故事瞬间在众人的脑海中形成。
  武清心中苦笑了下,李大大的赞美杨玉环的诗,怎么可能差呢,哎,将来李大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