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末世残兵-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且近乎明目张胆地看。

机械眼继续调焦、放大,接着那堆矿石后面呈现出一个模糊的身影——机械眼似乎是发生一种电磁波来透视的,铁矿石会干扰到这种波,所以郑远清无法像看其他东西似的一眼看穿。

这是一个削瘦却不失精悍的身影,干瘪的皮肤、干瘪的手臂、略有岣嵝的腰身,破得掉毛的羽绒服裹在这个苍老的背影上,拉碴的胡子表明这是一位老翁。

老翁的手中还拿着一杆细长的、类似于猎枪的枪;那老翁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一举一动都透露着一股彪悍气,看得出这老人年轻的时候应该很彪悍。

只是郑远清判断不出他的年龄,末世的男人面相都偏老,郑远清还不到三十岁就老得像四十岁的人一样,邱国兴、庞万龙这几个三十来岁的人就像快五十的人似的;这都是操心操得,末世的青年男人拥有崇高的地位,但是也扛着沉重的担子。

而女人们虽然地位低,却老得反而比男人慢,这就是地位低的好处,平日除了训练干活外不操什么心、吃饱睡好死了拉倒——有男人操心呢——而男人却不行,男人,永远都是“难人”。

“老同志,我们已经看见你了我们是部队的,不是土匪如果老同志想出来见一面就出来吧;如果不想的话就自行离去,大家井水不犯河水”郑远清拿着扩音器冲着那堆石头喊道。

“这老头的道行很高啊,都摸这么近了咱们竟然才发现。”庞万龙看了一眼值班的哨兵说道。

这半个多月以来庞万龙已经教给了队员们放哨的很多道道,但是这老人还能摸到这儿,这说明一来队员们的放哨能力还有待提高,二来说明这老头有两手。

“老猎户么?反正不是丧尸。”郑远清喊了两嗓子见对方没吭气便不再喊了,而是来趴在栏杆上冲下面喊道,“那谁,拿个碗,盛点面条加两勺子菜用个筐送上来。”

“老爷子,饭菜放车边了紧跑两步过来拿吧——走吧,咱们下去,估计是幸存者闻到香味了。”郑远清用绳子把小筐吊放到车下,冲老人喊了一声后便招呼队员们下去吃饭去,都是末世幸存者,都不容易,何况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活几天?送碗上路饭也算积点德吧。

队员们围坐在火堆里或者车上吃着热乎乎的面条,同时大伙也听到了自卸车另一边的黑暗中传来“呼噜呼噜”的吃面声和苍老的抽泣,大家没人说话,各自吃各自的,大家都一样,吃了这顿不知道下顿还能不能吃的着,虽然他们条件好些,但也不过是多活两天而已。

开俺来出的了”就在大伙沉默不语的时候,自卸车那边传来一声含糊不清的、苍老的声音。

“老爷子过来吧,喝口汤,原汤化原食”郑远清头也不回地喊道。

“同,志们,都好,都好”随着一声结结巴巴的问候声,一个苍老的身影敏捷地翻过一辆皮卡跳了进来。

“老爷子,这边坐——若琳,给老爷子盛碗汤。”郑远清也不客气,指了指火堆边冲老人说道,旁边的战士起来两个给老人让出了位置,李若琳也打好了一碗面条汤放在位置前。

“还,女娃,有的,俺就,就寻思,你们,好人,是的。”老人咧出一口黄牙有些拘谨地笑了笑搓着一双苍老的脏手逢人就点头地走了过来坐下。但是老人坐下了却不喝汤,一双眼睛盯着锅里的菜和面条精光四射——他还想吃。

“老爷子别客气,吃饱了,吃饱了。”赵姐见老人可怜巴巴的样子有些心疼,便起身给老头又盛了一碗捞面端给老头。

“好,闺女人口齿不清地道着谢接过碗一阵“西里呼噜”地风卷残云将一碗半斤的面条吃得一口不剩——末世的人肚里没油水,因此饭量都很大。

看着老爷子吃得满嘴油光,郑远清也不吭声,这老爷子说话口吃不是他真口吃,而是长年累月没人说话造成的语言系统退化,说两天就过来劲儿了。

不过这也说明这老爷子是独自一人活到了现在,郑远清判断他可能是个老猎户,也只有本地的老猎户才能有如此强悍的野生能力,哪怕他期间可能几十年没打过猎了,但只要他重返深山老林照样能活下去。

出于军人的本能,大伙都被老人背上那杆细长得不像话的枪吸引了,那枪说是猎枪吧却不同于他们见过的任何一种自制的或者机械加工的猎枪;说不是猎枪吧,却没人见过这种枪,这枪给人的感觉反而像电视上日本鬼子背的三八大盖;这到底是什么枪呢?真稀罕。

“嗯,枪,鬼子,没错,三八大盖”老人放下碗后见大伙都盯着自己的枪,赶忙从肩膀上摘下那杆枪放到腿上向大伙说道,并且掀开那脏得不成样的羽绒服露出里面同样脏得不成样的毛衣,在他的腰带上赫然挂着一把和电视里一模一样的日本制式三八式刺刀。

嘿,还真是三八大盖,这条枪老爷子藏了多少年了?保养得这么好不说还没被查走,大伙只当是看了看稀罕而已。

三八大盖用于民兵训练一直用到上世纪70年代初才换装56式,在这偏远地区甚至用到80年代初才换装,所以对于老猎户来说藏了一把这枪并不稀罕;而且三八大盖再落后也比着普通猎户的自制猎枪强得多,在这有末世有条枪就不错了。

“鬼子,枪,打猎,好着呢”老人拔出磨得锃亮的刺刀动作熟练地装上刺刀然后递给郑远清。

枪我不会用。”郑远清摆了摆手没有接,他还看不上这种落后半个世纪的步枪。

“不难,容易,打猎、打僵尸,一枪、俩仨,好好”老人似乎明白郑远清在想什么,老人有些激动,但是手脚却不打颤地指着这把枪说道,“你们,不懂,鬼子枪,比八一杠,厉害了,了多——听老兵的,没,没错”

老兵?八一杠?这老爷子竟然知道八一杠,难不成他当过兵?如果这样的话老爷子说得话就不得不重视了,老一辈军人可没那么多高科技装备和充足的后勤供应,他们对步枪的研究要远比后来的兵透彻得多,而且三八大盖的打造很容易,老黄老周他们就能凭普通的车床打造出来,这对于急缺武器的队伍来说也算是一点希望。

“老爷子当过兵?”金雨堂笑呵呵地问道。

“当,过,73年,到82年,十年,打猴子,越南;老兵”老爷子一说自己当过兵那劲头就上来了,这是老一辈军人共同的特点,对于他们来说上过战场打过敌人那是一生的荣誉,而不是像后来从上到下以研究万一打仗了如何苟且偷生为荣。

“您是老特种?尖刀?”郑远清想起了王庆喜,那也是一位老尖刀,一位值得所有军人敬重的老尖刀。

第三卷 浪迹天涯 第348章 宝刀未老

“嗯,老刀,老刀,没老杀僵尸,照样”老爷子脖子一梗,胸脯拍得啪啪响,似乎找到了当年的热血和青春,只是他苍老的身躯再也顶不住热血的沸腾,刚拍完胸脯老人就弯下腰可劲地咳嗽了两声。

“全体起立向老兵敬礼”郑远清一声令下,“哗啦”一声所有人迅速起立、起手带风向面前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兵致以军人最崇高的敬意。

“老兵好老兵受苦了”响亮的呼喊声划过夜空,也进入了每个战士的心房,尊重老兵、爱戴老兵是每一个新兵应该做到的,就像执行命令一样必须做到。不尊重老兵、反感老兵这种奇怪的现象估计也只有尸乱前那三十年的和平中才会有吧?

“好,好,娃娃们好好”老人愣了一下,仿佛没想到这群年轻人还会这么尊敬他个行将就木的干瘪老头,老人蹭地一下站了起来,勉强挺直腰板向大伙回礼。

尊重老兵是古今中外各国军队的光荣传统,传统到像炒菜要放盐一样普通。实际上,在上世纪改革开放以前甚至到抗战、民国再到北洋甚至更早,新兵老兵的关系还是很好的。

因为在那个隔三差五打仗的年代,凡是能活下来的老兵无一不是经验丰富之人,初上战场的新兵如果没有老兵的指点和帮助,一去不复返几乎就是他最终的结局。尊重老兵不仅仅是尊重先驱者、尊重前辈,更重要的是——能活着走下战场。

三十年的和平很不容易,却也很不正常;纵观古今中外,哪个强盛的大国不是打出来的而是谈出来的、买出来的、抗议出来的?

一个没有战争的大国是冒牌的,一个不是通过战争争取来的和平年代不会长久;也直接导致了道德沦丧、汉奸成群、贪污腐化、新兵老兵如阶级敌人般针锋相对——没有战争的大国民众就是一盘散沙,这就是人间的法则,这就是苦,这就是无常与奈何。

。。。

老人姓贾,上世纪50年生人,今年61岁,和小山村的新任族长王庆喜是一代兵,老一代的尖刀;老贾是本地人,和那代很多退伍的尖刀一样默默无闻地娶妻生子,老贾退伍后就在这个国营矿场工作到尸乱爆发。

当群尸屠城的时候,老贾正在矿场修车,当时矿区的保安根本不知道抵抗而是拿着枪四处乱窜,老贾毕竟见多识广,在初期的慌乱后有心组织抵抗,却没人搭理他;矿区的领导却只知道在一干亲信的保护下驾车逃窜。

现实的情况让老贾愤慨不已,干脆一个人来到保卫科撬开柜子拎了一条微冲、几盒子弹沿着山路向家里跑去。和所有末世人的遭遇一样,当老贾返回据此十几公里的村子后,村子已经血流成河,老贾杀了几头丧尸后知道抵抗无用,便一个人提着枪钻入了深山老林。

虽然已经30年没有再正儿八经地过过野人生活了,但是学会的技能终生不会忘,尤其是生存技能更是刻骨铭心;老贾就这样凭着当兵时学会的一切技能一个人活到了现在。

今天白天他听到矿区方向有枪声便顺着山路一路摸来,一直潜伏到晚上直到看见火光;因为郑远清他们便装比较多,老贾以为是土匪流寇便打算走,但是两年没闻到的炒菜香让他的腿不听使唤,再加上听见女孩子的笑声,老贾觉得这帮人不错,便打着讨口饭吃的主意藏在乱石堆后观察,直到被发现。

老贾虽然已经花甲,但是身手依然敏捷,眼不花耳不聋,牙齿也没再继续脱落,极端的环境能激发人体无穷的潜能,也能让人变得年轻许多。

听着老贾的故事,郑远清响起了罗布泊里的“沙民”,那些人的生命力十分顽强,老年男人的体能都不亚于一个青年男人,女人都没有血压了还能自然分娩——这,就是人的潜力,只有在绝对没有后路的情况下才能激发出来。

当老贾听到郑远清他们可以收留他时顿时感激涕零,他保证自己的战斗力不亚于普通士兵,再不济,他也是个老维修工,修理车辆什么的保证经验丰富。

而当老贾知道郑远清他们此行的目的后便开始激动了——看得出这老爷子当年也是个热血青年甚至老愤青。

“要车,有,明天我带你们去后矿,后矿有好车,买来几乎就没开备用零件啥的都有。”老贾一边激动地说着一边手忙脚乱比划着。

“这种自卸车么?”曹雪振指了指后面的自卸车问道。

“不是,是装载机(俗称铲斗车),比这个大多了;老汉儿知道你们要车干啥,但这自卸车不行,一是太重,外面的公路,路面都受不了;二是底盘低,越野性能不好;这车除了矿区,哪都不敢走。装载机好,底盘高,面积大,有劲儿,跑快;还是老美的。好,真好听老兵的,没错”老贾一边唾沫星子横飞地说着一边起劲儿地比划着。

“那好,明儿咱去看看。”郑远清觉得这个老头挺可爱,很淳朴,老一辈的山民;而且见过大世面的老人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非常人可比,听了郑远清他们的经历老人在短暂的难过后很快调整了情绪,没有多少老年人常有的固执和倔强。

而且对于队伍来说,更重要的是老贾经验丰富,不论是战斗经验还是处事经验都有着年轻人无法比拟的优势。郑远清在想,是不是给老人个那种钥匙,让老人更年轻些呢?

第二天一早,郑远清等人早早起床由老贾带领着穿过山间公路去矿区的后矿,这个露天矿区真的很大,单矿区都分前矿、中矿、后矿,占地面积几万亩;遍地的尸体残骸表明这里曾经是一个万人大矿。

“呯”老贾喜滋滋地向大伙展示他的枪法,表明自己不是吃干饭的,老人当然明白这世道不养闲人,尊重老人是尊重老人,但并不代表着有义务给他养老送终。

“看见没?三八大盖穿透力极强,直直地穿过去;只要准头高一枪两尸、一枪三尸都不是问题。”老贾的适应能力很强,现在说话已经不怎么打顿了。

车上的众人看着那两头被串糖葫芦的丧尸尸体渐渐远去心中惊叹不已,谁也没想到落后的三八大盖竟然有如此强的威力。

真是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条件只有特定的武器才能适应,能适应战场需要的自然就是好武器,能适应末世战场需要的自然更是好武器。

三八大盖的穿透性很强是举世公认的,虽然三八大盖在尸乱前人与人的战场上已经十分落后,但在这末世却又重新焕发了活力。

在和丧尸的对战中,丧尸不懂得拉散兵线、弓腰、匍匐等一系列战术动作,它们只知道聚堆,而且行动缓慢、易于瞄准锁定;

而且,丧尸的肌体和骨骼都比正常人脆弱得多,因为它们没有补充,而骨骼钙质的流失可是随时随地的,这是自然现象,丧尸的体格经过了两年的钙质流失,因此一弹两头并非不现实。

由于丧尸的这种特性,在丧尸密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对于枪法很准的独立八师战士来说一枪两尸并不难,甚至一枪三尸都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枪枪爆头都不难,那么弹丸翻滚不翻滚的意义也就不大了,这就是末世极其特殊的战场环境和战士素质。

那么在打近距离的歼灭战中这种枪就有着极高的优势,当然在开路和紧急情况下还得先进的重机枪和八一杠。

虽然三八大盖不如八一杠、95式威力大、打着拉风,但是三八大盖和子弹简单的构造和制作工艺通过小作坊就能生产,在各种机床随处可得的末世,招收十几个上百个老铁匠、老钳工、老车工用简单的工艺流水线作业一天生产个十几条不成问题。

这点八一杠和95式可就无法比拟了,没有了社会这张大网、完备的生产线和技工,这些枪支可是打废一条少一条,子弹是打一发少一发。

车队穿过一个比一个大的矿区小心翼翼地走了近半个小时才根据老贾的指点来到了一座巨大的建筑物前,这是矿区的车库。

看着这座还比较新的车库,郑远清知道这是矿区设备封存库;这也是他们此行的目的。每一个大型矿区都有这么一两个车库,里面的车要么是全新的、要么是快报废的;但不管如何都比外面那些锈得不成样子的报废车好得多。

“这里,这仓库门锁住了,得撬开。”老贾指着车库对众人说道。这是一排标准的封存设备库,密封的严密性和整合性都不是一般车库可以比拟的,停在这里面的机器肯定保养的不错。

好家伙这么大的车库里得停多大的装载机啊?众人仰着头看着这一排不低于10米的巨大车库咽了口唾沫,看来这老美的货真是实打实的啊。郑远清一挥手,一群战士拿着工兵镐、撬棍就去撬卷帘门,功夫不大,巨大的卷帘门被撬开,门顶的弹簧回收装置开始起作用,卷帘门开始慢慢地收起。

第三卷 浪迹天涯 第349章 巨型机械

随着卷帘门的收起,众人的眼睛也跟着凸出,展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辆仿佛变形金刚般的巨大机器:单单车头那个七八米长、近四米高的巨大铲斗的容积就足有40立方米;四个超过3米高、一米宽的黑色轮胎带着强横的霸气;两条半米粗的液压臂和巨大铲斗都在表明这辆车强劲的动力。

整个霸气侧漏的装载机足有米宽、20米长高,哪怕是个子最高的嫣云站在那巨大的车轮下也显得娇小了许多了。这辆巨无霸如果开起来的话简直就是一栋移动的楼房

“我,这还是新的呢”郑远清仰头看着这个只在电视见过、仿佛天外来客般巨大的工程机械咽了口唾沫,这车要开出去岂不是所向无敌?什么丧尸、什么土匪统统在老子的装载机前颤抖只要老子不再去招惹你贺兰山基地,那么青海还不是由得老子跑?

“全新的呢,还没启封呢。”曹雪振和许成喜滋滋地摸着车胎比他胳膊还粗的防滑纹笑道。

这辆车确实是全新的,除了车轮、铲斗属于大部件没有贴着启封签和保护膜外,发动机、液压机等等部分都还没拆下保护膜;烟囱里的烟灰很少、巨大的油箱里几乎没有油料;液压杆等部件依旧光滑锃亮,这一切一切都表明这辆车最多也就是从矿区外开到这里而已。

“你们看这牌子——美国LeTrne勒图尔勒L…2350轮式装载机这是尸乱前世界最大的装载机想不到中国也引进了”曹雪振兴奋地指着车体的铭牌喊道。

“这种轮胎就是世界最大型号的轮胎哦哟——这就是传说中全球最大的7070…572R轮胎?真T开眼界了”许成蹦了几下都没够着轮胎的顶部。

“你们看这油箱,将近4000升呢,能装三吨多柴油呢这油箱要是放大了能住人的”曾绍洋爬到那个巨大的油箱兴奋地抚摸着喊道。

“这车得有多重啊?——我的娘类,260多吨呢”邱国兴瞪着同样锃亮的眼睛盯着铭牌喊道,“功率2333马力,天,这车可太够劲了——哇哈哈哈,丧尸们,颤抖”

看着这巨大的工程车、听着一个个虽然听不懂但感觉很厉害的数据,众人被眼前这台车震惊了;这种巨大的车辆在电视看着是一回事,真站在它身边又是另外一回事儿;如此巨大的车带给人的震撼绝对不是看电视能够体会的,简直就是赤果果的震撼

在这个占地面积近两千平米的大型车库中,除了这一台崭新的巨型装载机外,车库里还有两辆处于封存状态的、九成新的东风6X6矿用越野卡车非自卸车;这种越野卡车脱胎于东风军用越野卡车,也可以说是东风军卡的民用版,一般用于矿区找矿、探矿等一系列野外施工用,虽然载重量只有3吨,但是贵在是越野卡车。

除此之外,还有数辆豪沃前四后八的大型自卸车;但是这些车的通过率太低,郑远清只是看了看而已。但是郑远清对那几辆处于闲置状态的北汽福田轻型小卡车产生了兴趣;这种车就是大街最常见的搬运公司的车,只不过没有车厢而已。

“雪振,这车的通过率怎么样?”郑远清指着这些车问道。

“通过率肯定不高,但是要比那几辆大型自卸车强得多。我觉得这车也开走,到时候进镇子、进村子还得这种车,那种车太大了,进入民房区也不好调头什么的。”曹雪振分析道。

“也对,万一啥时候需要拉架子的话这一下能有十几辆车呢。”郑远清点点头应允道。环境不一样了,没有斯太尔军卡那样的高隐蔽性、高机动性、高通过率,那么阵势就很重要了,但是今后这些车都不能再刷军绿了。

“老贾,这家伙你懂吗?”郑远清兴奋过后终于问出了一个早就该问的问题,首先这车怎么开,其次这车怎么修,再次有没有相应的维护设备,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这车也没必要要了。

“不懂,这车是高科技,我不懂这车;负责维护这车的都是老外,技术人家不外传的。”老贾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很重要。

“这样啊——这可麻烦了。”郑远清摸了摸鼻子,他开始考虑这车到底是要不要,这车旁边倒是还有几辆小型号的国产装载机,那个车捣鼓捣鼓倒是能用。

“但是那啥,那间屋子是老外的办公室,里面有专门的保安看着,一般人不让进,那里面应该有些东西。”老贾指着仓库尽头隔出来的一间二层小楼说道。

“好那就好雪振,去里面看看,里面应该有资料小心丧尸”郑远清一听有希望了急忙喊道。

那间办公室的防护措施做得很严密,几个战士叮叮咣咣跟拆迁似的捣鼓了好一阵才撬开厚重的防盗门,曹雪振带着维修兵进入办公室又是一阵叮叮咣咣撬开了文件柜、保险柜什么的。因为里面有几台电脑需要用电,大伙又把悍马车开进仓库接电源,当捣鼓完这一切天色已经擦黑了。

“拉卷帘门,咱们就在这里面呆个把月,实在不行咱就在这里过年了。”郑远清决定在这里常驻一段时间直到解决所有的问题。

但是老天爷不会让所有的好事都在一刻发生,那几台电脑设置了密码曹雪振他们根本进不去;很显然,老外工程师的维修设计图存在里面;队伍什么人都有,唯独没有电脑黑客,这世道找都不知道去哪找。

没有维修设计图和结构图,仅仅凭着一些纸质的图纸、资料,曹雪振感到相当吃力,这根本没办法搞懂这家伙的结构原理;许成更是一头雾水,这些仅有的资料都是全英文的,许成根本看不懂。

就这样,许成、曹雪振、曾绍洋、邱国兴、老黄、老贾这些二把刀三把刀的凑在宽大的办公室里埋头研究了两天却毫无进展——这么先进的东西岂是那么容易研究透的?何况大家从来都没见过这种东西。

这天晚吃过晚饭,张煜和代安阳坐在装载机的轮胎说悄悄话,张煜将这事儿给代安阳说了,曹雪振这两天愁得茶饭不思。

“哎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