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碎月长壑-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就是说北边这边不能有拉索是么?这样啊~,就是说只能用挂在北面这几条拉索把轿箱拉上去是吧?那~要不给箱子设计个动力,让空箱子自己升上去,比如上面掉个旋翼,像直升机一样,把箱子吊上去。”

“还是不行。”

“为什么不行?”

“等一下,让我想想,当时设计拉索式的升降是为了什么原因来着?我想想啊~~~哦,对了,是~~你看,这里是三十多公里的地下,墙壁温度高达三百多摄氏度,这里墙壁边缘这一圈从下面送出压缩空气上升,空气减压的时候吸收热量,时墙壁降温,随着空气上升,温度逐渐升高,在这里,距离天台上面两公里左右的地方汇集,继续被加温,然后热空气上升,一直到到洞口,逐渐冷却,再被抽气机压缩,通过管道回到最底部,再被释放。看到了,这是一个循环,如果用螺旋桨会扰乱气流,看这里,如果在这里扰乱气流,上升的热空气会这样翻滚,再加上你是在一边用螺旋桨,不是在中间,气流就会形成螺旋,加上上升的热空气的作用,在这个部位会形成龙卷风,到时候整个发射道都会被龙卷风破坏掉。”

“哦,这样啊,怪不得天台上不热呢。那可以在这四根柱子上加装几条带齿的轨道,然后在箱子上装齿轮,齿轮转动带动箱子自己上升。”

“也不行啊,这个方案也论证过,首先要加轨道就要加固这四根柱子,因为轨道也有自重,问题是柱子不能加固,至少不能加粗,你看这边,墙壁周围有一圈圈的线圈,左右升降梯的柱子最后是要收缩到紧贴着墙壁的,然后火箭才能从发射道飞出去,如果柱子变粗,就会阻挡火箭了,所以即使是要加装轨道,也只能在柱子侧面,而且还要在外侧加固。要把六吨多的轿箱垂直向上通过齿轮送上去,速度至少要达到每秒十五米,太慢的话会等不及另一边的轿箱降下来,这样就需要两台三千千瓦的引擎,活塞式引擎和喷气引擎不能用,会扰乱气流,离子引擎也不能用,会破坏通信,粒子引擎也不能用,有光污染,就只剩下电力引擎了,电池现在可是贵重资源了,能不用就尽量不用。”

“可以拉电线啊。”

“电线自重吓死人的啊,拉三十多公里电线啊,还是垂直的。比碳纤维拉索还重。”

“谁让你拉三十多公里了,顶多三公里电线就足够了,你不是目的是要绕过连接两艘飞船的支撑结构么?轿箱只要上升到比支撑结构稍高不就行了?只要绕过支撑结构,就可以用原来北边的拉索把轿箱拉上去啦,还用得着拉三十公里的电线么?”

“咦,对啊,干嘛要把空箱子一直送上洞口呢,送到这里,和最高的一个支撑梁一样高就可以了。哈哈,原来这么简单就能解决。那帮吃干饭的家伙,讨论了两天都是讨论如何让轿箱升到顶,真是笨死了。还是表哥你厉害,我早说你最棒了,表哥你太可爱了。啵~,我去叫那帮吃干饭的开会,表哥你也要参加,在四号会议室,等会见。”

唐菱说完转身出了办公室,我使劲的擦掉脸上的口红印,这叫怎么回事么,这小丫头怎么说着说着就啵了我一口呢?这要是被人看到了我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还好周围有百叶窗……

第二十三章 无窗宿舍

 会议上,唐菱叙述了让空箱子不必上升到顶,而只需要上升七公里这个问题的拐点后,立即就有人提出可以拉电线用电机加垂直导轨的方案搞定,接着又有人提出造一个七公里长的两截式拉索的方案,等等等等……其它六个组员发言异常踊跃(早干嘛去了-_-!!)。

一个矮个子、干瘦的小老头提出了双螺旋轨道方案,就是围绕四根柱子周围修建两条螺旋上升的轨道,轨道代替电线,带动安装在轿箱下面的双臂底座螺旋转盘,绕着轨道螺旋上升,而轿箱受到四根柱子阻挡不会跟着旋转,从而垂直上升,就像拧开有两条螺纹的瓶盖,很有创意。

最后,一个戴着两个酒瓶底的黑瘦中年男人提出了更为合理的方案(这年头竟然还有近视眼,真是少见),轿箱一米都不用升高,只要满载的升降箱降落后,顶端的电磁吸盘放轿箱,然后带着吸盘的拉索随一个自动力线轴一边卷一边上升,翻过所有的飞船支撑结构,再一边下降一边放开拉索,直到到达被拖车拖到南边的轿箱顶上,重新吸住轿箱即可。即轿箱不动,只动原来的拉索而已。这个方案得到所有人一致赞同(确实是一个非常赞的方案)。

方案确定,立即用EDM进行了模型设计,由EDM自动计算工程结构、材质和连接方式等数据后输出了四个最佳方案供挑选,所有人一致挑选了以铝合金材质为导轨框架结构,配两个工程塑料为材质的线轴,磁动力自动绕线的方案。接下来由一个长得很强壮的年轻同事负责命令机器人制作一万二千比一的精细模型,其它人则收拾东西准备搬到飞船上的新办公室去。

第二天,经过精细模型演示,大家认为方案无误后,提交了方案给决策委员会。然后开始将办公室的所有资料打包——准备搬家。打包的工作持续了一整天,一直到下午收工的铃声响了才搞定。从办公室出来,我才发现,天台已经拆了四分之一了,那个升降梯都可以直接下到登舰平台了。

第三天,决策委员会通知下来了,同意方案实施,于是又是开会,唐菱把升降梯改造的实施工作交给了我和那个很壮的年轻同事,当然,还是由唐菱领导。于是乎,我们三人跑上跑下,联系建设部门、派遣机器人,终于在下午收工前,完成了吸盘以及装配件的制造工作。

第四天,唐菱将吸盘的安装施工交给了其它同事,然后带着我们两个一起下降到登舰平台,开始准备着手登舰落客区的改造工作。站在登舰平台上,感觉像是站在两座大山的峡谷中间,两边硕大平滑的金属墙壁笔直上升,看不到顶。登舰平台中间已经搭好一个大棚,升降梯落客完毕后,空箱将穿过大棚到达登舰平台的另一端。由于升降梯下面会有一个八十五厘米的有轨拖车,因此我们需要指挥机器人在升降梯两边开门的地方搭建两个八十五厘米高的平台和楼梯,并且重新绘制指引线,重新安放指引牌,更新指引精灵程序等一系列工作。拖车已经改造完成,轨道也铺设完毕,我们正等着机器人将拖车放入轨道上。唐菱从父亲警卫连中借来一个肌肉超级发达兵哥哥,带着两个长得很强壮同事去了规划部,联系相关人员修改基地地图。而我这种风吹都能倒的体格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只好留下来负责指挥机器人搭建平台和楼梯。

安排好机器人开工,我则悠闲的开始四处参观。我左手边就是昌平号,右手边是昌安号,两艘飞船腹部对腹部的立在井里,好像两个孪生姐妹拥抱在一起。昌平号和昌安号是设计完全相同的飞船,都是长七千七百六十五米,宽一千二百米,两翼完全展开宽两千八百米,高四百米的十亿吨级飞船,外观则酷似放大了的航天飞机。昌平号前、中、后部各有一对长六十五公里、宽二十公里的粒子帆,平时收在舱内,当飞船离开大气层后,六张粒子帆将视情况以不同角度张开或收缩,以宇宙中各种射线的粒子推动帆使飞船前进,这是目前最先进的宇航飞船动力方式,如果把太空比作大海,这种飞船就像极几百年前大航海时代的三桅帆船。

我向南走了大约四百米,进了昌平号的入口,这个入口在昌平号腹部中心接近尾部的位置。我走进去后发现,并没有虚拟重力,里面的设计都是按照昌平号现在的姿势设计的,也就是机头竖直向上。那么按照这样的设计,等到飞船进入太空后,虚拟重力的方向应该是竖直向尾部了。从入口进去是一个半圆形的大厅,大厅里共有五个短走廊,每个走廊两侧都是电梯。随便走进一架电梯,发现电梯的设计跟高层住宅的设计差不多,电梯大约四平米大,三面是镜子,楼层按钮跟住宅很相似,从1楼到32楼。我索性直接按了32,不一会电梯停了,我出来一看,哇哦!外面是一个广场,有足球场大,最中心有服务台,不过服务台没人,广场四周有明显的线路指引,从A区到Z区,不过不是按照顺序排列的,比如我正对着的是ABC区,顺时针旁边是OPQ区,再旁边是JKL区,但是排列上似乎没什么规律。广场上不时有机器人繁忙劳碌的穿行而过,但是我站了十分钟都没发现有一个人,连个工作人员都没有。我四周逛了逛,每个通道都分三个岔路,比如ABC区的通道会分成A、B、C三个岔路。每个岔路里面都是一排排的电梯,看来32层就是一个中转站,整个楼层有几百个电梯。不过这一层也就只有这几百个电梯,除此之外没什么其它东西了。如果不是在外面看到飞船的形状,我绝对以为这里面只不过是栋迷宫一样的大楼内部而已。看来我需要飞船的地图,还是研究了地图以后再来逛吧,否则我肯定会在这栋大楼里面迷路。

机会很快来了,晚饭后,我被告知基地明天开始整体拆除,因此今晚我将要把临时宿舍的东西搬到昌安号上去,并且给我分配了新的宿舍,昌安号D区中街80C18号。除此之外还被告知新的办公室是昌安号2433#。我去前台小姐那里拷贝了昌安号地图,然后回宿舍收拾东西。9点多,我空着手出来了,宿舍实在是啥东西也不用收拾,基本没有我的个人物品。乘升降梯来到登舰平台,走进昌安号,按了前往24楼的按钮,我打算先去办公室看看。哪知道到了24层发现前台没人,而刷身份卡开不了门,被电脑告知非工作时间且查询不到我有加班记录,禁止进入。放弃,只好继续上了32楼。昌安号和昌平号结构一模一样,没任何区别。不过我到了32楼的广场却发现了区别,首先最大的区别是广场上到处是人,大包小包的好像旅客,或者逃难的,感觉像春运时的飞机场;其次是广场多了很多植物,有花、有椰子树、有铁树、有灌木,再仔细看,所有植物都是人造的电子植物,唉~虽然这些电子植物几可以假乱真,虽然也会进行光合作用,最然还能吸尘净化,但,假的毕竟是假的,没意思。广场上到处有人问路,我苦笑摇头,怎么有这么多傻瓜,周围的指引又大又醒目,还需要问路么?再者我觉得飞船也有不足,怎么连个指引精灵都没有?

我径直往下了电梯左手数第六个通道走去,上面标识着DEF区。走进通道,来到D岔路,尽头有一堆电梯,至少十几部,所有电梯都一模一样,都写着D区直达。没什么好挑的,随便走进一架刚好开了的电梯里。这个电梯也有点古怪,竟然没有楼层按钮,果然是直达啊。

走出电梯,来到一个大厅,有点像商场的大堂,头顶是高高的楼梯井,房顶在起码两百米之上,巨大的吊灯,密密麻麻的扶手,鲜红的标语,写着“D区欢迎您!”。往前走,看到中间平台上有一个大沙盘,沙盘是一个全息景象的D区模型,我这才看清,整个D区呈一个圆筒型,分上中下三截,分别叫上街、中街、下街(感觉叫上截、中截、下截更形象),沙盘上面转圈都有很多标识和箭头,分别指向商场、街道电梯、住宅区、楼梯、管理处、洗手间、广场出口等等,我顺着箭头方向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很多出口,上面分别挂着这些地方的指示牌,很清晰明了。嗯,虽然没有指引精灵,但指引标识也算清晰。我顺着街道电梯的方向走去,来到一个圆形的小厅,小厅一圈被电梯包围,按钮都只有一个向上的箭头,随便按了一个,其中一个电梯门开了,走进去,发现只有三个按钮,分别是上街、中街、下街。出了电梯,来到中街,发现自己站在了一个和刚才从D区直达电梯下来后所见到的几乎一样的大厅,一样像商场大堂,一样的楼梯井,一样的房顶,一样的吊灯一样的标语,不同的是在刚才直达电梯的位置变成了一堵墙,墙上写着“D区中街”四个大字。看了所有的指示牌,我选择了其中一个“住宅区”这个方向。走到一个方形的小厅,对面墙上挂着一幅碧海蓝天加帆船的油画,左右两边又是电梯,每边有六部。走进电梯,发现密密麻麻的排了四列按钮,每列20个,从1到80,像极了高层住宅楼。按了80楼,等了至少5分钟才到达,真他丫的慢。

出了电梯发现了一个大“花园”,到处是“鲜花”,很美,很炫目。一摸,电子植物。花园围成一个圆圈,许多通道呈辐射状,每个通道都有数字标牌,从A到T,没有I和O,看来有18条通道。走向第三个,C通道,发现通道两边都是房间,门牌从01开始,左边是单号,右边是双号。走到10号门,发现10号和12号之间有个电梯间,而对面9号和11号之间是楼梯间。再往前,终于到了18号,而旁边20号和22号之间也是电梯间,回头一看,21号和23号之间又是楼梯间。看来是每个5个房间就有电梯和楼梯。

刷身份卡,门开了。进门发现套房小的可怜,两房一厅一厨两卫。进门是过道,左边是鞋柜,右边是厨房,半开放式的,有圈吧台于客厅相通,面积顶多六七平米,客厅不到二十平米,只摆了一套三张沙发,一面是电视墙,一面是背景墙,而中间墙上挂了一幅古香古色的工笔花鸟画。吧台位置则有一张可收缩的餐桌,餐桌收起来显得客厅也算宽敞。客厅左右各有一个房间,面积都差不多,摆设一模一样,一张床一个柜一张书桌。床脚那已面的墙上有一个嵌入式的衣柜,旁边墙上有个书架。靠门这面强还有一个门,是卫生间。卫生间倒是比较大,有干区、湿区和如厕区,另外,还有两个冬眠仓。

参观完毕,发现整套房呈长方形,总面积约60多平米,冰箱电视家务机器人一应俱全,厨房设计的小而精,所有餐具厨具都有摆放的位置,都能被固定起来,即使失重也不会到处乱跑。但是我总觉得有点不对劲,这个房子好像有些地方不对,一时又想不起来到底是哪里不对劲。

我选择了靠厨房那边的房间,洗了澡,换了睡衣,叫机器人去洗衣服。机器人拿起脏衣服,把我口袋里的东西统统掏出来放在床头柜上,抱着脏衣服出去了,我跟着出去准备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突然,客厅另一个房间外面靠近鞋柜的那面墙唰的一声开了一个洞,机器人抱着脏衣服走了进去,唰的一声,洞不见了,还是墙。我吃了一惊不小,颇觉有趣,这才想起来,进门右边是厨房,左边是鞋柜,但是左边房间及卫生间和鞋柜之间有大约两平米左右的空间是死穴,没有任何空间被利用,刚才看到机器人走进了暗门,我才发现整套房就是这里不对劲。我想暗门里面应该是各楼层相通的,妈妈设计的许多建筑物也有类似这种专用的机器人通道,那里也许是机器人繁忙的世界吧。突然想起,所有的家电中没有洗衣机,看来脏衣服都是由机器人集中清洗的,自然晾干、烫平等也是统一处理的了。对了,想到晾衣服我又想起这套房里似乎没有阳台,想到阳台我终于发现了我一直觉得不对劲的地方,真真正正不对劲的地方——整套房没窗户,所有的房间都没有任何窗户,也没窗帘……

第二十四章 荣升主管

 第二天,下楼到新办公室上班,才发现原来基地所有人都到了昌安号办公。新的办公环境比以前天台那里好的不止一点半点,崭新的办公台,精美的装饰,茶水间24小时供应各种饮料,竟然还有点心和甜品。中午下班跟着唐菱去吃饭,来到24楼中心餐厅,哇,我发出了极大的感慨。餐厅,那叫个大啊,打饭的窗口超过50个,人,那叫一个多啊,每个窗口至少排了上百人的队伍。我跟着唐菱一边随着队伍以蜗牛般的速度往前蹭一边聊着天,起码蹭了半个小时才晃到窗口。六个菜三荤三素,可以随便要,两种汤只能选其一,主食自己到旁边拿。顺手招呼了一个服务机器人帮我和唐菱端盘子,我们走了几百米才找到一张台有两个挨在一起的空座位,吃个饭可真辛苦。一边吃饭,唐菱一边介绍,原来主管级别的有独立的办公室,可以让服务机器人送餐,不用在这地方排队。原来唐大主管这次是特意体恤下属来了。我心里打起小九九,要不要找父亲说道说道,给我弄个主管的title,排队吃饭实在是有够烦心的。吃完饭,全世界都午休了。我从小就没有午休的习惯,坐着难受,又没什么鸟事可做,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开工干活吧。我走出昌安号,指挥机器人继续改造登舰平台。结果我这个习惯一直持续了下去,每到午休的时候,我都因为无聊而继续工作,反倒给别人一种我很勤奋的印象。

这些日子基地和天台的拆除工作也在缓慢而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每一块金属都被拆下来重新熔铸或者重新利用,所有的垃圾都被打包后分解或者抛弃到垃圾洞内。升降梯的改造工程除了导轨外,其它方面已经完成并运作,这几天不时的有人已经开始登船。所有登船的非工作人员都只有三天的布置和适应期,然后就要在机器人的指导下进入冬眠仓进行冷冻冬眠,已减少物资消耗和废物排放。但即使如此,当消息传出去后,地面上几乎所有人都在求爷爷告奶奶走后门拉关系的要求早点登舰。可能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没有商场、没有工作的日子实在太过无聊吧。当然,也有人希望尽可能多的陪伴地球渡过最后的日子,选择两个月后登舰,但是这样的人极少。父亲跟家族人商量的结果是,全家将在两周后登舰(看来无聊是根源),而这两周要做的主要是把能带的,需要带的东西塞满父亲以特权调拨的50个货柜(平常百姓每人才限五百公斤托运行李)。

两周后,基地全部拆完,我们只用了两天就完成了升降梯改造工作的拉索轴轨道搭建,试运行,完美。家人也全部下来了,全部分配在了D区,我也换了房间,现在和琳琳住D区上街03B08房,房间的结构还是和中街那间一模一样,只是其中一个房间的床变成了双人大床,另一个房间的床变成了上下铺,显然,这是给一家四口准备的。我顺便参观了外公等亲戚的房间,模式全都一样,每个小家庭都是两房一厅、六十几个平方,即使是做为父亲这样第九区掌权人的亲戚也没有任何特权(至少我在表面上没发现有什么特权)。

从二月中旬开始,客运进入了高峰期,人潮的恐怖不亚于春运时期的机场。每天都有三十多万人乘升降梯从地面上下来,每部升降梯都超负荷运作,限载1000人的升降梯每次都装一千五百人左右。每隔六七分钟就有一股人潮从落客区涌出来,然后被指引机器人迅速分成六股人流,涌进昌平号和昌安号。每时每刻都是如此,每天24小时不间断。

唐菱带领我们驾驶维修车在落客平台上待命,24小时有人值班,一旦升降梯发生故障,只要不是大面积坍塌故障,维修机器人能在10分钟之内将故障修复,确保升降梯正常运作。不过一直到三月底,我们的维修机器人也没出动过一次,一次都没有,哪怕是最小的故障都没发生过,直到三月十八日这一天……

三月十八日,上午九点多,轮到我当值,我坐在维修车上悠闲的吃着早餐。突然,操作台上的报警灯亮了起来,并发出了吡吡的报警声,我仔细一看,原来是升降梯落客时间超过了规定的三分钟。我急忙走下维修车,往落客区跑去。我发现这批下来的旅客走动速度明显缓慢,很多旅客带伤,流着血,面容痛苦,哭喊者不计其数。先下来的人没能在指引机器人的指挥下迅速分流,前面的人走不快,后面的人出不来。我心里奇怪为什么这么多人受伤?难道是升降梯出了故障?我迅速跑到升降梯旁边,费力的挤进去仔细检查,没发现故障,但是升降梯里面还是密密麻麻的人一步一步往外蹭,我随手抓住几个人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才知道,原来地面上有歹徒持枪伤人,已经被机器人和官兵控制,但是很多人受伤,为了不延缓载客,就让伤者也带伤下来,再行救治。

最然知道了是怎么回事,但是这种情况也依然难处理。这批人明显超过平时的1500人,一直到现在轿箱里估计至少还有七八百人没出来。我们曾经计算过,一千五百人是迅速分流的极限,超过这个人数就会发生涌塞,升降梯里面的人会被登舰平台上的人塞住而不能迅速的出来。我马上启动紧急预案,在机器人的协助下,将还没出来的人暴力的塞回轿箱,关上门。然后让升降梯上升到上方十米处的临时落客区再把剩下的人放出来。同时向控制中心报告了情况。当升降梯里的人全部出来后,救护车蜂拥而至。

临时落客区是落客区上方十米处的一个小平台,能承载五千人左右,在那里落客的人需要走一段很长的楼梯到达落客平台。空的轿箱运走后我又开始着急,下面落客区的人群没散去,很多医生正在就地救治伤者,人群密密麻麻的,把落客区当成了休息广场,秩序乱糟糟的。我知道再过五分钟又有新的上千人到达,到时候秩序可能更乱。临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