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七十年代-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铁柱这才乐呵呵的哎了一声,拿过馍馍就连着咬了几大口,潘阳错眼看见他也拎了一个布兜子,里面鼓鼓囔囔的不知道装了什么东西,随便问了一嘴,“大兄弟,你大老远来县城做什么?”
  闻言,刘铁柱放下了手里的馍馍,向桥洞外边望了望,确定没听见走动声,这才伸头压低声音道,“不瞒潘哥,我前两天逮了一只兔子还有两只野鸡,想明天找机会卖掉,我们那管得太严,不敢拿出来啊,这不就想来城里看看。”
  潘阳了然点头,问道,“那你知道在哪卖了吗?”
  刘铁柱摇摇头,实话说,“为了省钱,我今天从我们村走了将近一天才到,还没寻着机会打听。”
  说着,他叹了口气,“也不知道明天会不会有人稀罕这些野味。”
  潘阳笑了,“怎么没人买,大兄弟放心,如今哪家不想着肉,你要是真想卖掉,比猪肉卖的便宜些,保准会有人买!明天你跟着我走,我带你去早市。”
  刘铁柱眼睛一亮,瞅了瞅潘阳身边的包裹,讶道,“难道潘哥也是来。。。”
  潘阳点点头,“对,和你一样。没办法,家里太困难,老小都等着我养活,不找点捷径不行啊。”
  刘铁柱一拍大腿,“就是这么说!你看我,身强力壮,身上尽是使不完的力气,前些时候村里有活干还能挣点工分,现在闲下来了可如何是好,我们村就挨着大山,我上山转一天还能有点收获,可就算是有了收获,家里也不敢吃,生怕被邻居家闻见肉香,举报到队里,一准要把我带去,批评我投机倒把。”
  “潘哥,你说说这算怎么回事!唉!再这样下去,我们可真没有希望了!”
  难得找到跟她见解不谋而合的,潘阳不迭点头,符合道,“谁说不是,信社会也该有市场,两者根本不冲突,大兄弟你看吧,这天早晚得翻天覆地。”
  两人你一眼我一语的说着,越聊越投机,只可惜这个时代通讯不方便,不然两人保准留个手机号之类的。虽然不方便随时联系,但两人约定好,日后只要家里有东西拿来卖,就来这个老地方,商量好后,两人又把具体住址留给对方,俨然交定了对方这个朋友。
  次日,潘阳天不亮就醒了,刘铁柱还在打着呼噜,见时间差不多了,潘阳叫醒他,两人各自带上自己的东西,朝衙前街走去。
  昨天的上班族没骗她,衙前街里果然聚了不少人,买东西的卖东西的都有。
  两人眼睛一亮,对视一眼,齐齐朝里面走,这条街不算短,潘阳想到自己等下不好当着刘铁柱的面取东西,便对刘铁柱道,“我们先分开行动,各卖各的,早市散了就在这里集合。”
  刘铁柱觉得可行,点头道,“听潘哥的。”
  于是两人分开行动,潘阳往街里边走,边走边注意其他人卖的东西,时不时还停下来问问价钱,转了一圈后她心里大概有了底,寻了一处空地,蹲下来,把布兜往地上一放,从里面捡了件破衣裳摊开在地上,把挂面数把还有鸡蛋数枚拿了出来。
  当初不靠谱的末世言论,潘阳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囤积了不少东西,最多的就是什么挂面、面粉以及大米这些,特别能管饱,而且存储时间长的东西,至于囤积鸡蛋,完全就是个人喜好了,她就爱吃鸡蛋,蒸的煮的炸的,啥都爱,所以鸡蛋什么的她不缺。
  很快,有人在她的摊位跟前住足,是个三十来岁的女人,穿着得体,戴了副眼睛,完全一副知识分子模样,女人蹲下来,拿了一把挂面放在眼前仔细瞧。
  潘阳也不说话,任由女人瞧。
  潘阳的挂面制作精良,百分百纯小麦面,而且里面还掺杂了鸡蛋,细腻、劲道,会看的一眼就能看出不是劣质货。
  刚才潘阳来回走动时,观察过别人,也有卖挂面的,但质量不怎么好,至少不完全是白面,多数是玉米面或者红薯面里面掺杂白面制作而成,在这个早市里卖的并不便宜,一毛四分、五分钱一斤,还是比供销社里划算。
  女人很快露出满意之色,问潘阳,“同志,这个挂面怎么卖?”
  潘阳沉吟了下,道,“一毛六,外加二两粮票。”
  她要的价钱和供销社里一样,因为她有自信,自己的挂面质量比别人要好。
  女人讨价还价道,“别的摊都卖一毛四,最多也就一毛五,同志,你做人不厚道,竟然卖一毛六。”
  潘阳笑了笑,“既然这样,那大姐再去别家看看好了。”
  说完,潘阳作势要拿回女人手中的挂面,哪知女人并不放手,抓着犹豫道,“同志,我买的多,能不能卖便宜些?”
  潘阳反问她,“买多少?”
  女人又仔细打量了手中的挂面,她是识货人,这种成分的挂面,放在供销社里至少卖一毛八,无论如何,今天她买下来都不会吃亏。摸了摸口袋里今天刚发的工资,女人咬咬牙,说,“给我来二十斤。”
  潘阳也不在乎多一分少一分了,当下笑着说,“既然大姐买的多,就按大姐说的,我给您一毛五的价钱,怎么样?”
  怎么样,还能怎么样,女人自然满心欢喜,如同捡到宝一般,掏钱给潘阳,“一共三块钱,还有四斤粮票,你数数。”
  接下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潘阳送走了她的第一位顾客。
  潘阳蹲累了,干脆直接坐到地上,等着下一位买住。不多时,她跟前又停下了一位大爷,年纪挺大,估计得七十多岁。
  大爷的老伴刚从省城住院回来,因为营养供不上,刀口长得不好,医生建议大爷多给老伴补充点有营养又清淡点的食物,大爷在早市看了看,瞄准了潘阳的鸡蛋。
  这个年头,鸡蛋可不多见,供销社里也没有卖的,就算是有鸡蛋,也都供应到了上面,老百姓见都很少见,别说吃了。
  早市里头,卖鸡蛋的,仅潘阳一家。
  大爷的儿子是冶炼厂的技工,工龄高,每月有四十块钱的工资,儿媳妇在高中教书,比儿子低点也有三十来块,儿子媳妇向来孝顺,不克扣他老两口。大爷盯了潘阳的摊位许久,咬咬牙,去问了价钱。
  从昨天到现在,潘阳并没有见到任何地方卖鸡蛋的,所以她也不知道鸡蛋该卖多少钱。看大爷头发花白,穿着朴素,潘阳没打算在他身上挣多少钱,按现今的消费水平,给鸡蛋估出一个价。
  “六毛钱,十个。”
  大爷一听价钱合适,都没跟潘阳讲价,从口袋里掏出一块二毛钱,对潘阳说,“给我来二十个。”
  潘阳哎了一声,乐呵呵的将鸡蛋小心装到大爷随身携带的布兜里。
  大爷看潘阳为人热情,跟她多聊了两句,“同志哪来的鸡蛋?现在鸡蛋可不多见,自家养的鸡生的?”
  潘阳面不改色点了点头,“可不呗,家里偷养了两只母鸡,下了蛋就拿过来了。”
  大爷道,“这个不错,同志以后还来卖不?我孙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我想买点给他也补补。”
  潘阳眼睛一亮,笑道,“以后还会来,大爷您想长期买?我看您腿脚不便,不如您留个地址给我,只要我来城里,就把鸡蛋捎到您家门口如何?”
  大爷觉着可以,如果可以送货上门,他非但不用走老远,还不担心被人瞧见来自由市场买卖,一举两得,大爷付钱之后立马给潘阳留了地址。
  送走了一位长期顾客,潘阳喜不胜收,刚才留大爷地址也是心念一动,事后她越想越她觉得自己可以考虑发展长期顾客,单提供给长期顾客她日后都不会过太差了。
  这么想着,再有顾客时,潘阳会顺嘴提一下上门提供的事,有的顾客觉得合适,留下了地址,有的更想货比三家,不愿意留。
  不愿意留的,潘阳也不勉强,眼看着自己兜里的钱多了起来,潘阳的心都跟着膨胀了起来。
  家里的萝卜头们,等着吧,阿哒回去要给你们换新衣裳了!

☆、第9章 投机倒把

  潘阳摆出来的东西卖的很快,早市还没散,潘阳的摊位就空了,数了数身上的钱,一共卖了八块六毛,外加六斤粮票,其中还有两张是全国粮票。
  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要知道张学兰塞在她兜里的十块钱已经是潘家几乎所有家当了,可她才卖了一个早上就接近十块钱。
  这卖东西挣钱的速度,不要太快啊!
  在今天以及未来的几天内,潘阳卖的所有东西都将是她的纯利润,可她知道,单靠卖她存起来的那些东西并非长久之计,早晚得卖完,如今有了本钱之后,她必须尽快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收拾了摊位,潘阳到她和刘铁柱约好的地方,却没见到刘铁柱,估计还在市场里卖吧。潘阳干等着也无聊,索性去市场里头寻找刘铁柱,看他卖的如何。
  找了一会儿,终是在一家卖肉的摊位旁找到刘铁柱,他蹲坐在地上,摊位前还剩下两只野鸡没人买,眼见早市就要散了,行人越来越少,刘铁柱脸色焦急,直搓双手。
  潘阳快走几步到刘铁柱跟前,伸手拍拍刘铁柱的肩膀,“大兄弟,卖的如何?”
  刘铁柱叹了口气,“兔子被人买去,没一个愿意买野鸡的,来看的都说太瘦,油水少。”
  潘阳明白了,这个年代可不比她那个年代,这个年代人吃油脂吃的少,格外稀罕大肥肉、肥老母鸡之类的东西,像瘦肉几乎没人愿意买,猪蹄、排骨、猪下水等,就更不招人待见了。
  刘铁柱的野鸡要放在她那个时代,不少人都稀罕,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确实太瘦,开水一烫,毛一拔,估计只剩几两肉,实在不划算。
  “实在卖不掉,就带回去养着吧,昨天其中一只还下了蛋,给孩子补补也行。”刘铁柱准备收拾东西回家。
  潘阳瞅着被拴在一块的两只,问刘铁柱,“两只都是母的?”
  刘铁柱向看怪物一样看潘阳,好似在说公鸡母鸡都分不清?
  潘阳心虚的摸摸鼻子,她是不太分清公母鸡,尤其还是野鸡,她见都少见,别说分清公母了。
  刘铁柱说,“两只都是母的,回去栓养一段时间,估计每天都能下个蛋。”
  潘阳眼睛一亮,顿时想到家里正在张身体的几个萝卜头,还有潘恒春,年纪大了,需要吃点高蛋白的东西补补。
  潘阳问道,“大兄弟,两只野鸡多少钱,潘哥留了。”
  闻言,刘铁柱道,“那怎么行,潘哥我卖不掉就算了,哪能祸害你,你好容易卖点钱,哪能再买我的。”
  潘阳笑了,“大兄弟放心,我不吃亏,我想买了回去下蛋给孩子们吃。”
  刘铁柱将信将疑,“真的?”
  潘阳道,“嗨,我犯不着说假话,真的,开个价吧,多少钱大哥买了。”
  刘铁柱爽快道,“既然是潘哥买,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两只一块钱,都拿去吧。”
  潘阳道,“才一块钱,那怎么行,不能让大兄弟赔本啊。”
  潘阳不愿意拿,紧挨着刘铁柱,就是卖猪肉的,人家卖一斤猪肉还七毛钱,他卖她两只鸡才一块,很显然物超所值了。
  刘铁柱却是硬塞到潘阳手里了,“潘哥可别这么说,这野鸡也不是家养的,我上山活捉回来也没有本钱,再说潘哥若是不买,我还得带回去,一分钱都赚不到呢!”
  听刘铁柱这么一说,潘阳才略安心,收下了两只野鸡。
  两人结伴出了早市,早上一点东西都没吃,两人这会子早饿得肚子咕咕叫,可惜没看见一家卖早点的。
  可不是,自由市场都是偷摸进行,谁敢明目张胆开饭店?除了国家敢,私人哪敢做这事,除非不想混了。
  潘阳向路人打听,寻了最近的国营小饭店,两人摸到国营饭店,饭店大门敞开,里面清清冷冷的,没一个客人,只有坐在柜台后打盹的服务员。
  服务员听见动静,抬头看了两人一眼,没有一点招呼他们的意思,又垂头眯了起来。
  对此潘阳已经习惯了,这个服务员就像昨天供销社的那个一样,吃公家饭的,不求业绩高,反正哪怕一天没一个客人,都不耽误人家按月拿工资。
  在这么拽的单位上班,你说人家能不牛逼哄哄的嘛!
  潘阳不放在心上,刘铁柱却是紧张的手心都冒了汗,他一个农村人,半辈子了来县城的次数都有限,更别说进饭店吃饭了,那是想都不曾想过,现在见服务员不搭理他们,刘铁柱低头看看自己身上脏兮兮的衣裳,还打着破补丁,再看服务员身上穿的干净又体面,一瞬间自卑又无措。
  潘阳不知道刘铁柱心里那些拐拐弯弯的心思,她拍拍刘铁柱的肩,让他先去坐,自个儿去柜台那里,无视服务员的冷漠,仰头看着墙上的木板块,对服务员道,“两碗葱花面,再加两个玉米馍馍。”
  服务员这才算睁开了眼,上下打量了潘阳一眼,见她穿的破烂,把手一伸,懒懒道,“先付账,再供饭。”
  潘阳忍着翻白眼的冲动,墙上的木板块明码标价,一碗葱花面两毛钱,外加二两的粮票,一个玉米馍馍一毛钱,外加一两的粮票。潘阳掏出一块钱,又找出六两地方粮票,对服务员道,“找钱。”
  服务员慢腾腾的找给她四毛钱,这才朝身后喊一声,“师傅,两碗葱花面,两块玉米馍馍。”
  点了饭,潘阳去刘铁柱那里坐下,刘铁柱忍不住对潘阳嘀咕,“狗眼看人低,分明是欺负我们农村人。”
  对这种现象,不仅现在有,以后歧视更严重,潘阳笑着宽慰他,“不管她,我们吃饱饭要紧。”
  过了会,服务员送上饭,两人饿极了,大口吃起来。老实说,对于吃惯各种美食的潘阳来说,葱花面的味道不怎样,而且面条的质量还没有她卖出去的好,如果不是饿极了,潘阳根本就吃不了多少。
  可对于刘铁柱来说,这碗葱花面却是难得的美味,他想吃慢些,好仔细回味吃进嘴里的葱花香,可大脑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三两下就将面条吃了个干净,连一点面汤都不放过,全倒进了自己嘴里,事后才砸砸嘴回想刚才的感觉。
  等潘阳也吃完,刘铁柱起身要去付钱,说好了今天他请潘阳吃,哪怕贵,他都得去付钱,做人不能孬熊,有来才有往。
  哪知他刚起身,潘阳就让他坐下,“我已经付完了,咱们走吧。”
  刘铁柱看看柜台服务员,又看看潘阳,脸涨得通红,急道,“说好我请潘哥的,怎么又让你请客了。”
  潘阳不甚在意,擦擦嘴道,“没事儿,谁请都一样,既然你叫我一声潘哥,哥请你吃顿饭算什么。”
  刘铁柱不愿意,死活要掏钱给潘阳,两人在饭店里推搡了几下,直到服务员气冲冲的喊道,“吵什么吵,当这里是你家啊,要吵出去吵,乡巴佬!”
  刘铁柱脸更红了,一米八几的大汉经不住服务员这般蔑视,恼得想揍她,潘阳赶紧将他拉出去。
  “潘哥,说好了,下次一定要我请你,不然我没脸再见你。”从饭店出来,都走老远了,刘铁柱还在惦记着刚才的事。
  潘阳好笑之余,又为眼前这大汉憨厚的举动而感动,她啊,恐怕也就只能在这个年代碰见踏实憨厚的汉子了吧。
  刘铁柱卖了东西,今天就要赶回去,潘阳不急着回去,来一趟县城不容易,她想再待几天再说,于是两人在大前门分开,各自行动。
  潘阳想着要去潘广臣家一趟,她手里还拎着两只鸡,行动多有不便,寻了个没人的地方,潘阳集中精力,将野鸡放到空间里,而后才朝小西门潘广臣家走。
  去了潘广臣家,敲半天门才有人开,开门的是潘广臣岳母,吴秀娟表里不一的性子像极了她老娘,老太婆见来人是潘阳,门只开了缝隙,她人挡在缝隙那里,笑呵呵的对潘阳说,“广臣他两口子上班去了,你找广臣有事?”
  话虽如此,却没有开门请潘阳进去的意思。
  潘阳也没打算进去,站在门口说,“昨天忘了告诉广臣哥一声,我今天准备回去了,劳烦大娘告诉广臣哥我来过。”
  老太婆一听潘阳没有要赖在她家混吃混喝的意思,这才松了口气,笑道,“就是,该回去的,像你们啊,就不该来城里,能干什么?又没什么文化,不像我家广臣,好歹能当个教书匠,你们啊,还是回去老老实实种地吧,至少能混口饭吃,你说是不是,还是踏实点好。”
  潘阳面上呵呵笑,不欲跟老太婆再多说,告辞离开。
  因为天还早,总不能每天只等着早市,而后荒废一整天。潘阳琢磨着自己是不是应该主动点,去人口流动多的地方,再卖掉点东西。
  其实她当初存放了许多末世来临可能用到的东西,除了米面粮油外,尚有煮锅,酒精块,还有方便面、罐头、饼干火腿之类存放时间长而且管饱的食物。
  潘阳环视四周,小县城里没有火车站,那么人口流动大的只有学校了。
  潘阳的母校一中在她上高中那会儿已经有七十年的历史,说明现在县城里已经有一中这个地方。潘阳按记忆摸到她母校一中,这个时候的一中远没有她上学那会儿的规模,清一色的大平房,破旧低矮,大铁门口守着门卫,潘阳进不去,只能静静地等着中午下课。
  约莫十一点多,高中校门打开,高中生们三三两两从里面走出,他们有穿着得体的,有穿着极差的,但他们脸上皆洋溢着青□□彩,俨然承担了整个民族以后希望的派头。
  别看他们现在辛苦,这群人以后可将会是各行各业的大领导啊!
  带着敬畏之心,潘阳瞄准了一位穿着比较好,梳着大背头,脚蹬皮鞋的年轻男子,这种人的买东西的可能比较大。潘阳朝他走了过去,喊了声同学,跟他并排走。
  年轻男子扭头看了潘阳一眼,并没说话,面带好奇之色。
  潘阳道,“同学要买零食吗?”
  潘阳从布兜里掏出一罐黄桃罐头。
  年轻男子不过看了一眼,没露出大惊小怪之色,而是对潘阳正色道,“同志,像这种投机倒把的事是严令禁止的,我看你不像惯犯,就不举报你了,希望你好自为之,别再让我看见。”
  潘阳心惊,暗骂自己大意,她竟然想卖东西给这帮学生,他们可是每天都在被洗脑的人啊,心中对这个国家一腔热血,无论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差的,都多少带了点不知人间疾苦的清高,哪怕饿死,都不会干投机倒把的事,卖东西给他们,不是找死是什么?
  潘阳讪讪的笑了,赶紧收了罐头撤退。
  哪知她没走多远,却被一位中年男人喊住,潘阳回头,中年男人手拎公文包,看架势有点像这个高中的老师,匆匆朝潘阳走来。
  “同志,刚才你是要卖罐头给学生?”
  潘阳惊疑不定的看着中年男人,不敢说话,生怕中年男人告发了她。
  可没想到中年男人下一句话便是偷偷对她说,“罐头多少钱能卖?”

☆、第10章 大意失策

  正如潘阳猜测那样,中年男人确实是一中的老师,教高二政治,他们高二政治教研组的组长马上要退休,中年男人有想法顶替教研组组长的位置,老组长跟他关系还不错,私下里给了他一个招儿。
  让他直接去找校长。
  平心而论,中年男人工作能力并不差,所带的班级升学率一直在同年级遥遥领先,奈何关系不够硬,一直干擦皮鞋的活儿,学校里但凡是个小领导,都跟校长多多少少沾亲带故,男人不是不郁闷,校长这人惟利是图,去找校长,送什么礼好?
  中年男人正是头疼之际,无意间瞧见潘阳手里的罐头,眼睛一亮,心里有了主意。
  正是下课人来人往之际,不便说话,男人将潘阳领到一处不起眼的胡同口,低声问潘阳,“同志,你身上有多少罐头?种类多不?”
  说起罐头,潘阳还真储存了不少,牛肉、猪肉、鱼肉罐头,还有各色水果罐头她都有。潘阳侧身避开男人视线,集中意念,从空间里筛选一遍,将不同种类的罐头各拿出一罐,递给男人看。
  种类不同的罐头包装也不同,有铁皮质的,还有玻璃罐装的,形态各异,包装精美。
  男人拿在手上,眼睛盯着罐头,嘴里念念有声,“同志哪里来的,这个好这个好啊。”
  潘阳见男人看的仔细,甚至还将罐头的牌子读了出来,似乎在认真回想自己有没有听说过这个牌子的东西。潘阳突然想到了什么,暗骂自己大意,在男人看清生产日期前,忙将罐头从男人手中拿回,抱在怀里,对上男人不解的视线,潘阳面不改色瞎扯淡,“同志,不瞒您说,我这罐头是通过小道弄来的,这上面的商标我得把他撕下来,否则我可不敢卖给您了。”
  闻言,男人恍然大悟。
  这个年代物质极度匮乏,普通人家一年连肉都吃不上几回,更别说这种纯肉制品了。听潘阳这么一说,男人脑中冒出的第一个想法是,潘阳手里的罐头可能是某个工厂的残次品,原本当做福利分给本厂的职工和家属食用,职工家属可能不舍得吃,转手卖给别人,几经周转才到了潘阳手上。
  自我脑补到这儿,男人理解道,“同志,我懂你的难处,这样吧,不瞒你说,我是想买来送人,如果你把商标撕了,难免影响外观,你要是撕了商标就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