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金手指-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妇人,用消毒、杀菌和止血药物等等方式来为流求孕妇接生,同时负责照顾孕妇起居生活,如今流求这种有经验的产婆有三十余位。上回孟希声来临安时,特意随船带了两位来,她们入宫后一则照顾韩妤,二则也教宫中女医一些新式接生知识。这是利国利民的善举。除了宫中女医,赵与莒还专门下诏,令临安的产婆都须经过培训之后才有为百姓接生的资格,这种培训是免费的,结束之后还会发放盖了官印地一纸凭。
    除去送了产婆来,还有四名流求来的宫女。都是知根知底,这是杨妙真强烈要求送来的。这四名宫女负责韩妤的饮食起居,她们其实在流求做的女郎中。对照顾人也不陌生。
    “官家莫要深责,年轻人血气壮,这是难免之事。”韩妤轻轻抚着自己的腹部微笑着道。
    “阿妤放心不过这些年轻人,年纪都与我们差不多了,有些甚至比我们还大上十岁。”赵与莒摇了摇头:“却还是这般脾气,倒显得我们老了一般。”
    听得他提到一个“老”字。韩妤面色微微变了一下。
    这是韩妤很担心地一个问题。以年龄而论,她不但比赵与莒大,而且比杨妙真都要大些。虽然因为保养的缘故,她如今还与二十二三岁时没有区别,但她也知道,女人生孩子是一个槛。生了孩子之后便会急速老去。
    她深信天子不会弃她而不顾,但心中还是有些惶惶。
    “怎么了?”见她模样不太对,赵与莒问道?
    “没没什么。”韩妤垂下头,最近太后在来看她时候,没少暗示她应该劝天子再纳嫔妃,甚至隐约有怪罪她专宠之意。
    这个时候她突然有些明白杨妙真,杨妙真一副不讲道理的粗直模样,只要她在后宫,太后便不会当面去说她专宠。因为谁也不会与这个没心眼地人计较。相反。她向来温顺,反倒成了怪罪的对象了。
    见她这模样。赵与莒微微沉吟,这才想到是自己说错话了,他见着左近并无旁人,便倒在韩妤膝上,韩妤先是吃了一惊,然后才满面通红:“官家,头痛?”
    “虽说不痛,但好久未曾受过阿妤的手艺了,旁人做得永远也不如阿妤好。”赵与莒闭上眼,只是说了一句。
    韩妤心中象是有朵花缓缓绽放,流淌出甜蜜的汁液来。她抿着嘴,将手搭在赵与莒的额头处,轻轻按抚起来。
    腹中,是她的孩子,手下,是她地男人,她突然间觉得极为幸福,为这幸福,便是被天下人责骂她专宠又是何妨?
    群英会斗殴事件也让刑部侍郎邹应龙也是头大如斗,案子原本简单,却因为李楚雄等人地伏阙上变得复杂起来。他在家中转了几转,终究觉得不妥,便遣人将乔行简请来。
    若以学派而论,乔行简与葛洪一样从吕祖谦学,又与陈亮为友,他其实很近于功利学派。但是,在朝堂中时,他的立场却有些难说清楚,既与真德秀、魏了翁等“正人”友善,又与郑清之、余天锡等史党交好。他的年纪很长,如今已是七十,但仍然精力充沛,丝毫没有见老。在天子强势的情形之下,他很大程度上成了葛洪、魏了翁和邹应龙等人的智囊。
    不过去请的人却回来告知,乔行简不在家中,不知去了哪里。邹应龙只能叹息了声,自己吩咐升堂问案。
    “这李楚雄状告临安府之事,诸卿以为如何?”这日朝会之时,赵与莒笑着问起众臣。
    “陛下,这不过是狂儒胡闹,当不得大事。”薛极带头道:“臣听闻坊间议及此事者,也多是在说李楚雄无理取闹,以些许小动干动圣听,亏得圣天子在朝,否则仅此之罪,便足以流徒千里!”
    听他说得杀气腾腾,棒子高高举起,却又轻轻放下,乔行简心中哼了一声,暗暗骂了句“小人”。分明天子宽容,不是滥施刑罚之人,薛极这帮咋唬,除了表忠心外,别无它用。
    “臣也以为如此。”魏了翁执掌户部,对余天锡近来做为看得清楚,余天锡是以潜邸旧人得用,与郑清之一样,作为天子地亲近之臣,他们也深知自己的所作所为代表天子的颜面,即使不算鞠躬尽瘁,也算是兢兢业业了。这段时间来。临安城的改建到了关键之时,增扩街道、防洪固堤等等,都让余天锡忙得双脚几乎没得停,再加上他还得关注都城的治安、经济和百姓生计,哪里有闲暇去管这原本就算不得什么大案地事情。而且,斗殴的另一方。陈安平等三人是郑景云委托来临安给他送来一封信的,这封信如今便揣在他怀中,故此他也不希望天了就此事处置余天锡。
    朝臣的态度几乎都一致。便是觉得李楚雄等人无理取闹,余天锡处置得当。赵与莒不动声色,听得众人纷纷发言,只不过是同样意见,这些人便说了近一个钟点,赵与莒心中微微有些厌倦。但面上却没有露出来。
    虽然大宋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对待士人极尽宽厚之能事,而士人在原本地历史当中也以身报之,但这种低效率地“共治”,让无数时间与精力都耗费在天子与大臣或大臣与大臣之间地扯皮之上,或者如同现在这般浪费在一堆废话之中。赵与莒觉得,这次李楚雄状告临安府之事。倒可以成为改变这种扯皮现象地契机。
    “诸卿都说完了?”见老半天就是他们这些大臣起劲地说话,天子却始终不置可否,众臣都安静下来,赵与莒这才问道。
    众臣看了一眼大庆殿角落摆的巨大座钟,都不觉有些赧然。
    “好大地事情,竟然要朕和这满朝文武重臣花去一个钟点的时间,一日二十四个钟点,以大宋之大,若是有二十四个这般迂犟之人出来。那朕与诸卿岂不都无法休息了?”
    听得天子责备。群臣默然,崔与之看了葛洪一眼。方才葛洪倒是没有说话。
    “不过,李楚雄之事虽小,朕却看到两个问题。”赵与莒道:“众卿方才说的,都不是关键,朕看到的这两个问题才是关键!”
    无论是史弥远在朝中时,还是自己亲政初期,赵与莒说话都很少有这么肯定的。不过现在不同,他的声望之高,已经足以对整个文官阶导构成压力。虽然官僚士大夫联合起来,仍然能与天子抗衡,可去宣缯入崔与之之后,这种联合便变得几乎不可能了。
    而且,临安城外,还有三千近卫军、三万整训中地拱圣军在,这是绝对忠于天子地武力,他们的战斗力也远胜过临安其余禁军部队。殿前司如今也控制在天子手中,几个挂名的指挥使,都没有什么实权。
    “第一个问题是官员太忙了朕不是在说反话,大宋地方主官着实太忙。”
    赵与莒轻轻拍了一下座椅,目光炯炯地盯着众臣:“诸卿大多也在地方做过主官,知道每日忙个不歇,既要管着民生经济,又要管着审案断案,虽有司曹掾佐相助,但仍须耗费大量精力。”
    “人之生也有涯,而公务无涯,地方主官代天子牧一方,首要之责是将地方治理好来,百姓殷实、水旱无忧,再牵扯过多精力于普通案件之上,二者难以兼顾。以李楚雄之事为例,便是如此。故此,朕有意将刑罚断案之事,自县令、知州处移至提点刑狱官手中。县、州原本协助地方主官审案的推司、款司不再归主官管辖,而直属该路提刑官,下应胥吏,一律转入提刑官辖下,以州县人口总数核定编制”
    赵与莒滔滔不绝,他所说的显然经过深思熟虑,群臣心中都是大惊,天子才说要革新,这革新之策便已经出来了,但听着听着,便又觉得天子此举,动静虽大,对原先制度的变革,却还未曾有他们想象地那么大。涉及的范围,也仅仅是司法权而已。
    下朝之后,乔行简并未回府,而是驱车出了城,到得临安城东郊的一处小庄院。他到达的时候,有二人相对而坐,正在等他。
    一个人赫然便是当初皇子府中的“柳先生”,另一个则是四十岁不到的模样,面貌上倒与史弥远有几分相似。
    “恩师,上回晚生说的事情,如今已经安排妥当。”柳先生道。
    “果真如此?”
    乔行简捋须惊问道。
    “正是,学生这些时日里,除了与那些豪商勾通,便是在查此事,子申已经布置完毕,用不了多久便可发动了。”那柳先生恭敬地拱手道:“恩师,此事若成,恩师之志必可成矣!”
    “老夫老朽,能有多少时日?”乔行简微微喟叹了一声:“只是不忍见我大宋江山毁于一旦耳。”
    “乔老身体强健,这大宋天下还需乔老支撑,何出此丧气之语?”被称为子申之人笑道:“有柳贤弟与晚辈,必保得乔老有为宰辅之日!”
    乔行简盯着那人好一会儿,慢慢笑道:“尊叔还不能传回消息么?”
    “不能,家中寄去家,也尽数被退回。”那人正色坐直:“学生与家叔政见向来不合,乔老与柳贤弟尽知,若非如此,学生也不会与二位在此相会了。”
    “子申客气了。”
    坐在此处的第三个人,若是戴上斗笠,张兴培定然能认出他来。他尚不到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野心勃勃之时,声音沉稳,目光锐利如剑。
    “令叔为当今天子铺路,可谓殚精竭虑,只可惜却落得这般下场。”“柳先生”半讥半叹地道:“也不知如今他想起济王时会如何作想,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那子申微微有些尴尬,但大体上还是镇定自若。
    “过去之事就不要再提了,如今子申与我等是同仇敌忾,况且子申与其叔并不同一。况且今上登基之后,若不是子申庇护,你早就下监牢了。”乔行简微喝了一声,柳先生笑笑闭嘴。
    “若是献章得来的消息当真,只怕天子这革新之策嘿嘿。”乔行简又是笑了笑,然后对那子申道:“子申,这些时日里辛苦你了。”
    那子申笑着摇摇头:“不过是联络些家叔故旧,监听那些豪商举动,有何辛苦可言,倒是柳贤弟往来奔波更为辛苦,只恨那些满身铜臭地商贾成不了事,若是得成,一部尚少不得乔老地,再拱走崔与之,乔老便可直任首辅,如此则大事济矣!”
    “天子倒是英武,革新也势在必行。”乔行简扫视二人,眉毛渐渐挤在一处:“但这革新之策,却不可由天子推行,须得我等推行方好!”
    “乔老说得极是,国朝须得一变,但变不可由天子出,变若由天子出,王安石殷鉴便在于前。”那子申用力点头:“王安石之变,种下靖康之因,若是天子此变,则再无长江之险可避矣!”
    他说得慷慨激昂,倒真似尽忠为国一般,乔行简与他目光相对,两人都是会心一笑。
    经过《周刊》等报纸的大肆宣扬,革新如今已经是深入人心,虽然没有人说出王安石“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惧”这样地豪言壮语,但士林上下,见着天子与三位宰辅一齐在全力鼓吹,都知道这是大势所趋,便是有些象李楚雄那般顽固不化者,此时也淹没在一片口水之中了。
    “乔老,晚生这便去将事情安排妥当,时机已至,料想不必多久,乔老便可听得佳间。”子申站起身来拱手行礼:“待大功告成之日,再来听乔老教诲了。”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二一五、维新正道多坎坷
     更新时间:2009…5…24 9:13:25 本章字数:5193


    赵与莒明白,新政的好坏与否,关键还不在于新政的内容,而在于新政的推行。以如今大宋地方官吏的水准,他便是能制定出完美无缺的革新制度来,这帮子歪嘴和尚也有本领将经给念歪来。
    若是采用特务机构,类似于明代的厂卫制度来控制官员的话,或许会好一些,但其结果是前驱狼后迎虎,在他手中可以控制得住,后世天子则未必了。而且特务机构的堕落比起文官机构更快,不受监督、没有操守,这使得他们拥有绝对的权力。
    另外,赵与莒也很珍惜自己亲政一年多时间里与文官士大夫集团形成的默契,虽然士大夫在诸多方面都对他进行了牵制,但这只是牵制而不是对立。若是真将士大夫推到对立面去,改革的阻力只会更大不会更小。
    “自此之后,大宋司法之权自行政权中分离出来,朝中最高司法官署为大理寺,大理寺正卿督管天下刑案。在各路为提点刑狱官,提点刑狱官有权裁定死刑之罪。在州府为司法参军与司理参军,其中司法参军于府城治所设衙断案,司理参军衙署与之一处,但须于州府中巡回督查,查访冤情。在县为推司、款司,推司之权在于刑侦,款司之权在于审判。”在那日决定改革司法制度之后的第二次朝会上,赵与莒将更为完善的细则抛了出来。
    严格意义上说,赵与莒这次司法制度改革,并没有增设官员,只是将原先隶从于地方主官的司法官独立出来,由原先对地方主官负责,改成对上级司法主官负责。而且,司理参军责职的改变,意味着大宋出现了巡回法庭,这不仅有利于民间冤屈的上达,对于地方官员也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同时,以前的时候。地方主官每月都须拿出一定时间专门审理案件,若有急案,还须打断正常工作专门审理。这也使得他们无法将精力专注于一处。司法权被分开后,地方主官权力变小了,要管地事情少说也减少三分之一,这可以让他们能够将更多的精力去解决真正的民生问题上去。
    这种革新还只是体制范围之内的革新,当赵与莒说出之后,满朝臣子没有一人反对。他们默认了天子的独断。并且将注意力集中到天子要说的第二件事情上来。
    “咱们君臣太闲,一件丁点儿大地事情,咱们也得花上一个钟点时间来谈论。”赵与莒挖苦道:“朕听说有些公卿大臣在私下议论,说朕如今有什么事情都是召集宰辅,三言两语便决定国家大事,实在有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训朕倒是想与诸卿共断天下大事。但象此次这般断法,一天能决断几件大事?”
    三位宰辅大臣的眉头同时拧了起来,那些闲言碎语他们也都听到过,崔与之和葛洪不约而同都看向薛极,薛极则面色不豫。
    崔与之和葛洪都怀疑是薛极向天子打地小报告,只有薛极自己才知道,自己完全是被冤枉的。
    朝臣中倒有大半在暗骂薛极多生事端,几个御史台的谏官开始转着脑子想,是否要攻讦薛极以揽名声。但被天子一眼瞟过。都又缩了回去。
    天子如今声望如日中天,还是不要去做那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为妙。
    “朕以为。言语沓兴,政紊于廷,小则拖延时辰,中则制造党争,大则荒废朝政,实为我大宋之顽疾也,”赵与莒板着脸,神情极为严肃,他虽是年轻,在潜邸时严正沉默,便颇有威仪,如今更是执天之下权柄,肃颜说话时,群臣感觉到一股无声的力量。
    “故此,自今以后,诸卿议事当以言简意赅为要,勿虚勿浮。此后朝会时间,以四个钟点为准,早上辰时二刻至巳时二刻,诸卿论事,须得在这四个钟点之内说完,若不能如此,便书写成文,来日再议!”
    这又是赵与莒早就想推行的一个改革了,以往朝会时间太早,无论是他这个天子还是群臣,都是苦不堪言,但又不能直接说为了有充足地休息时间而推迟朝会,那样地话一般官僚士大夫必然会极言进谏,要他“务必勤政不可懈怠”,免不了又要搬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之语。如今他乘着这个机会将改革措施抛出来,而且理由还冠冕堂皇:不是朕想偷懒,实是你们这些臣子过于拖拉,全部责任都在于你们,朕是不得已而为之。
    崔与之看了一板正经的赵与莒一眼,低下头去,眯着眼睛,嘴角浮起一丝外人难以察觉到的笑意。
    初时他也以为天子是真怒了,但现在他明白了赵与莒的真实想法,提高百官议事效率是其一,变更朝会时间才是真正目的。
    “诸卿以为如何?”
    说完之后,赵与莒身体微微向前倾了些,目光扫视群臣之后问道。
    “陛下所言极是,昔日魏晋之时专尚清谈,士大夫相遇以谈国是为俗,故此国势衰微,此为前车之鉴。”薛极起身奏道:“臣以为大善!”
    “至于那李楚雄状告临安府之事。”赵与莒听得群臣都是一片赞颂之声,便又将话题拉回到引发的事情上:“朕以为此事易矣,乔行简。”
    “臣在。”乔行简官并不大,但因为年纪地缘故,他也被赐予座位,听得天子点名,他扶着椅子站起,躬身施了一礼。
    “你为国子监祭酒,那陈安平诸生总是惹事生非,你召齐他们,当着李楚雄之面训诫一番。”
    “是。”乔行简明白天子的意思,训诫也就意味着不再追究。
    “余天锡。”
    “臣在。”
    “你遣佐吏前去问候李楚雄等,邀他们随你处理公务一日,让他们看看你多忙。”
    群臣都露出一丝笑意,余天锡最近的忙碌可是所有人都看在眼中的,天子这般命令。便是要让那李楚雄心服口服了。
    “今日有关司法职权分离之事,翰林院学士拟一份诏书,当布告天下,吏部、刑部、大理寺和户部拟好施行条文呈与朕,一月之内,朕要看到条文。”赵与莒伸出一个手指头:“务必谨慎。朕宁愿改得慢一些,也不愿看到因此而致使官吏惶恐不安。”
    朝会之后,魏了翁留下来。请求单独奏对,不一会儿,内侍将他引到博雅楼。
    “天子越来越喜欢在此会见大臣了。”魏了翁进门时想。
    不多久,赵与莒行了进来,面上还略带疲色,魏了翁起身要行礼。立刻被赵与莒摆手免了。
    “魏卿。此次又有何事,想来又是坏消息?”
    魏了翁以往的时候有事,总是在大朝会时义正辞严地提出来,如今却学得聪明了,知道私下与天子讨论。听得天子问起,魏了翁也觉得有些赧然。自从自己学会单独奏对之后,似乎来寻天子时总要带来坏消息。
    “赵曼卿托人给臣送来一封信。”魏了翁将怀中的信掏了出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内侍。
    赵与莒接过信后捏了捏,相当厚实,至少写了十页纸。赵与莒看了魏了翁一眼,见他神情严肃,知道自己果然猜对了,赵景云这封信带来地又不是什么好消息。
    华亭府位于长江入海口处,原本是华亭县。向来为产粮之地。百姓在此生息。虽说算不上富庶,却可自给自足。国朝淳化年间。海外来船停留在上海浦,以此为据点,渐渐形成了一座小镇,前些时日天子升华亭县为华亭府时,也为这座小镇命名:上海镇。
    赵景云抱着膝盖,冷冷看着眼前的一群人。
    这群人的打扮尽可能模仿如今临安城年青人中流行地洋装,类似于近卫军制服,那种竖领、窄袖和使用衣扣,只不过原本穿得让人英挺地制服,到得他们身上却是东倒西歪的。
    在他们之前,是一群面色惶恐地百姓。
    “地契在此,这一大块都是我家主人的,你们这些死穷鬼,莫非还要与官家为敌不成?”那群横眉怒目东倒西歪之人中,一个人走了出来,刷地摊出一张白纸,对着众人摆弄了一番。他虽说是在对那些惶恐的百姓说话,眼睛却是看着坐在一旁地赵景云,神情颇有几分忌惮。
    赵景云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们,虽然心中极度愤慨,却不曾出声。
    有过一次教训,他如今做事比往常谨慎得多,再也不是太学中的那个无所顾忌的热血青年了。
    “孙管家,虽说你有地契,只是这水边滩地,原本便是无主之地,我们在此开垦耕种数十年了,如今你们拿着地契便”
    “这地契是真是假,你们去官府问过了。这一片地,我家主人用了一千五百贯才买来的,若是你们不服,尽可去官府打官司。”那个孙管家极是不耐地说道:“只是我要劝你们,我家主人是自流求银行贷来的款项,你们知道流求银行么,那可是贵妃娘娘的嫁妆,天子地产业!”
    “我家主人是在替天子经营这地,你们这些泥腿子若是识相,便乖乖滚开,否则我家主人报了官,那便不是现今这般好说话了。衙门八字开,无钱莫进来,就凭你们,便是不死也得脱一层皮!”
    赵景云嘴角**了下,却还是没有起身说话。
    “孙管家,小地也不是要别的事情,只是请孙大官人留个余地,赏我们这些人一口饭吃。这田里全部种了棉花,可叫咱们吃些什么?这些时日米价腾贵,小的都是苦人家,哪里还买得起!”百姓中一个老汉制住别人,出来陪笑着道:“孙管家,乡里乡亲的,还劳烦你老去与孙大官人美言几句,容小人等在此佃耕,每年多交租息便是。”
    “再多交租息,能比得上棉花值钱么?”孙管家撇嘴不耐地道:“今日我来,只是先礼,将此事告诸尔等,大官人积善行德,故此宽限你们半年时日,明年开春,若是你们还在此,便等着官府来拿人吧!”
    若不是赵景云在,孙管家便想今日便赶人的,但是他认得这位来自行在的太学生,前些时日初到上海镇地时候,这人还专门拜会了他家主人。他回头瞅了同行的伴当一眼道:“回了回了。”
    “这却是如何说得!”他这一叫回了,立刻有人不干,一个看模样也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