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金手指-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晚辈在商务印局,如今每日印机不停,便是要将古往今来地各类著作都印上一遍,天子曾对我们印局的东家说过,此事不急在一朝一夕,只要持之以恒,终有一日,我大宋圣贤之道。将与这些一道传诸后世。不至于因兵火灾害而有所灭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国朝理学大家张载这句话突然出现在葛洪脑中,葛洪吸了口冷气,天子精研格物。效流求新学引天地之力而为己用,算得上是为天地立心了。天子重民生。厌清谈,喜实务,算得上为生民立命了。天子以内库之钱,办初等学堂,印百家之。建鸿博之馆,算得上是为往圣继绝学了。天子外却胡虏内抚黎庶,革新变法,是不是为万世开太平?
    葛洪犹豫了好一会儿,直到方知行催促他道:“长者。长者!”
    “呵呵,老朽一时失态了。”将这个问题暂抛开,葛洪微微一笑,对着方知行道:“孺子,可想进这皇家图馆一看?”
    “不必了,今后再来专心读吧。”方知行看了看图馆大门一眼,断然地摇了摇头。
    葛洪捋须微微一笑,若不是与这年轻人一起,他倒是有心进去看看。
    自图馆向右。一片园林假山中。一座小亭的飞檐露了出来。顺着弯弯曲曲的小径,葛洪与方知行前行。近了才发觉,这不是一座小亭,而是一连串蜿蜒曲折的长亭,亭畔泉流清婉,亭外树影婆娑,极尽曲径通幽之能事。还隔着老远,便听得有人在吟诵诗文,葛洪停下脚步,捻须听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这般地方,清静自在,才是读之所。
    穿过这长亭之后,二人又折向东北方向,便见着一小块校场。这是天子力排众议,要求在国子监中专门辟出的场地。葛洪当时还表示过反对,觉得国子监为儒家大道之所在,不必专门辟地为校场,却被天子一句话堵了回来:“孔子六艺,无校场何以射御?”
    此时校场上正有些学子在玩羽鞠,不少人衣衫便是那种流求式的制服。葛洪看得直摇头,觉得这实在失了大宋士子的体面,正这时,却看到一个穿着儒服地士子不小心踩着自己衣衫下摆,摔了一个大跟头,他脸立刻红了起来。
    “长者,这前面应该就是国子监诸教授讲学之所在了,那边是食堂。”方知行指着校场再过去地两排房屋道。
    葛洪点点头,突然间有些兴致缺缺,这国子监原本是清流之居,如今却处处打上了天子的印记。无怪乎自上回武库纵火案之后,凡是天子有所决策,这国子监里便是赞声一片,几乎再听不到反对与批评者。便是乔行简这般人物,如今也缄口不语,其余教授有出言反对天子之政者,几乎每堂课都会陷入与太学诸生的诘辩之中。
    不知不觉中,士林已经被天子分化,至少在这临安保守派几乎集体失声了。只是在楚州,真德秀地羽翼之下,他们还拼命摇旗呐喊。
    想到真德秀,葛洪摇了摇头,无须三年,其实现在真德秀便可以认输了。
    他身为参知政事,知道的事情比起一般百姓要多,而且专门关注有关淮北与淮南地奏报。真德秀在楚州做得很不错,楚州百废俱兴,已经开始展露出勃勃生机来。但是他改变的也仅仅是楚州罢了,就整个淮南两路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淮北则不然,除了徐州之外,其余县治之所,也都发展得极迅速。流求回迁的移民,过惯了城市中群居生活,虽然在乡下辟有大量庄园,却只是留佃农在斯,自己或聚居于县城,或合住于大镇,连带着这些县治、大镇也繁华起来。
    这还是在淮北经过了一场大战一场天灾的情形之下后的结果。
    “莫非天子之道才是真正地儒学正道?”与魏了翁内心深处一般,葛洪在心中如此想。
    “长者,晚辈要去会几个朋友,不知长者是否还有吩咐。”
    他沉吟之间,方知行向他问道,他摆了摆手:“孺子自便,老朽也要去见一个老友”
    与方知行分手之后,葛洪收拾起心思,寻了个太学生问过后,来到一排院落前。这排院落是专为在国子监任教的教授们准备的,乔行简便在其中之一,来得院子前,葛洪扬声叫了一句,片刻之后,那个“柳先生”出来开门。
    “柳献章,你回来了?”葛洪见着他时,双眉微微一拧,低声问道。
    “葛相公还认得学生。”柳献章恭恭敬敬行礼:“柳甫见过葛相公。”
    “你如何回京了!”葛洪向身后看了看:“乔寿明呢?”
    “恩师在屋里,学生正要告辞,恰好葛相公来了。”柳甫微微一笑:“除去葛相公等寥寥数人,旁人都不知晚生是恩师弟子,晚生这两年来少至行在,料想应是无妨。”
    葛洪点了点头,又看了柳甫一眼:“小心谨慎些,还有那种事情,你还是死了心罢。”
    “葛相公放心,学生不复当初那般鲁莽了。”柳甫又行了一礼,然后让开路,葛洪进去之后,他脸上的笑容立刻收敛住,向身后看了一眼。
    “葛洪竟然说出那种话来”他心中暗想,快步出了门。
    葛洪还未进屋,乔行简闻声而出,见是葛洪,笑着施礼道:“下官见过葛相公。”
    “寿明贤弟。”
    葛洪并不敢当他的礼,虽然二人官位相差较大,但论及私谊来,他们是同门师兄弟,当初都是学从吕祖谦。吕祖谦也是理学一脉,但是在学术上与陈亮、叶适等更为相近,也都是极重功利地。乔行简与葛洪在学术上无甚成就,但乔行简却收了个极了不得的弟子,便是方才出门的柳甫柳献章,他将吕祖谦功利之说中功利的一面发挥到极制,几乎便成了权谋之术。
    二人落座之后,葛洪见乔行简神情模样,叹了口气道:“前些时日那些豪商扰乱市价,可是柳献章居中运筹?”
    乔行简面色不变,只是笑道:“容父兄何出此言,柳献章自知有不赦之罪,远遁乡里,只是念及愚弟年事已高,故此冒险回临安探望,哪里与那些豪商有什么勾连!”
    “柳献章却不是肯终老田园之人。”葛洪深深看着乔行简:“寿明,当初之事各为其主,如今天子气度宏阔,古之君王所不及。齐桓公可容管仲,当今天子岂不能容柳献章?不如贤弟与柳献章上请罪,愚兄再从中攘助,必使天子不会怪罪。”
    “当初之事,所知者甚少,容父兄不说,我不说,柳献章不说,哪里还有别人会说?”乔行简摇了摇头,不愿再纠缠此事:“容父兄,无事不登三宝殿,此次我兄来国子监,想来是有所指教了?”
    “只是心中略有所感,故此来寻贤弟议议,葛洪微微眯了一下眼睛。”
    乔行简方才那句话,其实已经带了威胁之意,当初指使华岳刺杀还是沂王嗣子的赵与莒之事,他是知情的,甚至是主谋之一,虽然当初主要是针对史弥远,但毕竟还是威胁到天子性命,若是真追究起来,柳甫与乔行简不得脱身,他葛洪也难免被问罪。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二一八、惊闻妖氛起华亭
     更新时间:2009…5…25 19:10:56 本章字数:5014


    葛洪与乔行简说了什么,只有他二人才知道,当葛洪出来的时候,面色更加阴沉,他没有在国子监多做停留,而是直接出了国子监的大门,乘上轿子回府。
    “葛洪与乔行简相会于国子监,在此之前,一个陌生人自乔行简院中出来?”
    霍重城吹了声口哨,看着这封密报,唇角微微冷笑起来。
    自从上回《京华秘闻》事件之后,他便对几个重点怀疑的大臣加强了监视,长久以来,这些人都表现得很正常。他甚至通过种种手段,弄得一封魏了翁写给真德秀的信,确认里面究竟有没有涉及不轨之事。葛洪与乔行简同样也是他监视的重点,只不过这二人都是老狐狸,做起事来有板有眼,几乎没有漏洞可钻。
    “那个陌生人当日便买了轮船招商局的船票,明日赶往楚州。”
    下面这一条让霍重城心生警惕,楚州是保守派的大本营,那些反对天子革新的人,大多聚集于此,故此,楚州也是他监视的一个重点地区。
    “当通知楚州,注意此人动向。”霍重城飞快地写下一连串字符,却没有一句通顺的话语,这是流求来的密码,只有他和他的手下才能编译得出。此事他不敢怠慢,唤来一人,将那纸交给他之后,那人便快马扬鞭而去。
    不久,赵与莒也得到霍重城传来的消息,每日里,霍重城都会将一份他重点怀疑的朝臣行踪报与他知,赵与莒不可能养着一支庞大的特务机构。故此只能进行重点盯梢。对于这份报告,赵与莒并未过多重视,霍重城附上地处理措施已经很是周密,他用不着事事都关注。
    “道清。”批阅完公文之后,已经是深夜了,赵与莒伸了个懒腰,招呼了一声。
    谢道清低低应了一声。迅速过来,将他批阅好的公文分开。属于明日发给大臣的一叠最多,通过李云睿发至流求的数量虽不多,但却很厚,交与霍重城处理的最少。
    经过近一年地时间。赵与莒已经有些信任谢道清了。她实在是个秘书地好角色。起身之后。他活动活动手脚。绕着屋子转了转。正要上床去睡。却又觉得一时之间没有睡意。
    “道清。这些日子贵妃不在。昭容又要养胎。你们地学社都停了吧?”他随口问了一句。
    谢道清垂眉道:“是。”
    “那日子想来很是寂寞了”赵与莒盘算了会儿。这些宫女留在宫中荒废时日总不是办法。思忖了会儿。他问道:“道清。你自己是如何打发空闲时光地?”
    赵与莒这个天子对宫女指使度并不高。虽然谢道清贴身服侍。却也没有多少事情。听到天子询问。谢道清总算悄悄撩起眼睛。看着赵与莒地脸。但又迅速垂下去:“奴是看书。”
    “看书好。不过羽鞠还是要玩。朕见你似乎与其余”
    赵与莒原本是想说她与其余宫女似乎有些格格不入。旋即又想明白:谢道清在自己身边侍候,肯定会召来那些每日难得见自己一面的宫女们嫉恨。赵与莒摇头苦笑,他看了看谢道清,太后硬将她放置在自己身边,其实未必对她有什么好处。
    如今他君威已立,根基已固,太后对于他而言不再象亲政之初那般重要。但赵与莒虽然外表冷淡,却不是那种薄情寡义之人,对太后的礼仪问候。不但没有因之削减。反而更加谨慎。
    故此,太后虽然还是希望他能真正收谢道清入宫。却不象最初时那般急切了。
    “道清,你进宫来时,心中可是情愿?”想到这里,赵与莒柔声问道。
    谢道清身体一颤,再次抬起头来,眨也不眨地盯着天子。
    她早年的时候身体有疾症,目中有物,皮肤粗糙,得名医治疗之后,目中异物失去,这反倒给了她一双未曾被尘世污浊的眼,宛若婴儿赤子一般。与她目光相对,赵与莒心突地跳了下,倒不是他为之动情,而是因为他发觉,在谢道清眼中蕴藏着清泉一般的泪水。
    “奴原是不愿的,侯门深如海,何况帝王家?”
    这大概是谢道清第一次对赵与莒坦露心扉,赵与莒见她话只说了一句,便又要垂下头去,便鼓励道:“说吧,朕想听真话。”
    “奴入宫原是身不由己,奉命服侍官家,亦是身不由己。只是见官家日夜操劳,奴虽是世家出身,却也知道百姓生养不易,官家殚精竭虑,不过是为百姓谋一个生路罢了。”
    谢道清因为生父早死、自己又长得丑陋的缘故,在谢家地位并不高,虽然没有吃着什么大苦,但对于民生疾苦多少还是知晓一些地。她是一介女子,虽然家教缘故,读了些诗书,可是对于民生却没有自己的办法,到得赵与莒身边后,耳闻目睹,都是天子为了苍生而运筹帷幄,他要应对的不仅有大宋艰难的时局,不仅有虎视眈眈地胡虏,更有朝堂上百官的非议与为难。
    最初的时候,谢道清认为堂上衮衮诸公自是君子,天子刚愎自用实属无道,但随着时间推移,她的感觉发生了变化。
    “陛下一心为民,道清恨不为男儿身,能为陛下效力。”一会儿之后,谢道清终于将心中的话说了出来,然后又垂下眼,不再正视赵与莒。你这不就是在替朕效力么?若不是你,朕日常起居,还不知会乱成什么样子。”赵与莒温言道。
    这些女孩子就这般放在身边,确实不是办法,须得给她们找些事做,免得另生事端。想来想去。赵与莒笑道:“道清,你们这些都是世家之女,应是熟读诗书吧?”
    “不敢当天子之赞,只是略读过一二。”谢道清又恢复到那端正得无法挑剔地模样。
    “朕有一事交与你们,博雅楼中藏书颇丰,不少为孤本,你们每日前去点校抄录。每抄得一本,朕便命宫外商务印书局印出一本,署名便是红袖添香夜读书罢。”赵与莒笑道。
    “是。”听得姐妹们有事情可做,谢道清心中也是欢喜。
    次日早,赵与莒原是有极好的心情,然而来自华亭府的奏折让他这种好心情倾刻间化为乌有。
    流民生事,这四个字仿佛沉重地锤子一般,敲打在赵与莒心头上,让他气血翻涌,已经很久未曾痛过的脑袋再次痛了起来。
    “流民生事”已经是华亭府知府袁甫能想到的最婉转地词句了。实际上,后面半句“啸聚湖泽”他在急奏中反复几回,这才添加上去。
    华亭府虽然面积不大,但自绍兴四年开濒海支河二百余里之后。盐运便利、农业发达,粮食产量年年增长,嘉定十五年达到最高峰,秋粮实征六万石左右。但从那以后,粮食增长的趋势开始停止。嘉定十六年秋粮实征五万五千石,十七年实征五万石,宝庆元年更是锐减至四万石,而今年秋粮才征得三万二千石。之所以会如此,关键原因便是大量的农田被辟为桑田与棉田。连续四年粮食减产,使得民间存粮原本就紧张。前些时日临安的金融动荡,也波及到这里,致使米价疯涨,不法奸商囤积谋利,而那些失地或者穷困地农家,几乎无以为续。借着这个机会,几个大商贾乘机至临安流求银行借贷,勾通胥吏收购田地。
    若是象临安一般,失地的农民可以进入工厂。得到妥善安置。那么事情还不会闹大,偏偏华亭府虽然离临安不远。商贸也发达,但流求的工厂都集中在临安左近,这华亭府除了正在搬迁中的江南制造局外,便只有一家水泥厂。这使得大量失地之民无处安生,见着往来商贾富庶,又恨他们夺了自家田地产业,在有心人鼓噪之下,竟然聚众生事,推举一个名为赵贺的一举夺了上海镇。
    这赵贺倒也有几分头脑,乃诈称为赵,只说未曾死于史弥远手中。他夺了上海镇,立刻招兵买马,以上海镇为行在,甚至还发了一纸“诏书”给袁甫,封他为“户部尚书兼沿海制置使”,令他速速来任职。因为上海镇商贾往来,给他夺了不少钱粮,招募流民亡命,短短五日之间,竟然有人一万,号称十万。
    在赵贺“诏布天下”地“檄文”之中,任命真德秀为左相兼平章天下事,魏了翁为右相兼判枢密使,他还“下令”,天下各军火速响应,进逼临安,“勤王除奸,扶君复位”。
    这封檄文一出,临安城中一片哗然。余天锡出动所有差役,与霍重城地眼线相配合,一夜之中拘捕了赵贺派来传播流言的奸细十七名,十七颗人头尽数被砍下,悬在城门之上,震慑那些意图不轨地奸滑之徒。
    “诸卿,跳梁小丑也敢猖狂,看来朕登基之后,杀的奸恶之徒还不够。”
    将这份檄文交给崔与之,赵与莒淡淡地说道。
    崔与之眉毛轻轻挑了挑,看了魏了翁一眼,这份檄文他早看过了,在檄文中他是“阿附篡主”地**之一,他也没打开,又将檄文交给了葛洪。
    葛洪木然地打开檄文,檄文之中,他身为三宰辅之一,却未能列名。崔与之、薛极都是阿附小人,郑清之、程是变节匹夫,几乎所有重臣都名列榜上,不是被委以伪职,便是被斥为奸党,唯有他葛洪,却仿佛被遗忘了一般。
    他目光越过人群,看着不动声色地坐在椅子上的乔行简,嘴唇蠕动了一下,然后将到嘴的话语化成了苦笑。
    自己是该感谢这位同们师弟和他的那位高足,还是该恨他们呢,亦或是将他们卖出去?
    正思忖间,他觉得有些不对,似乎有一双眼睛正盯着自己,他回过头去,正遇上薛极惊疑地问光。葛洪意识到那檄文在自己手中停留得太久了,已经引起薛极的怀疑,他将那檄文递给薛极,起身拜倒在赵与莒面前。
    “陛下,臣老矣,能为陛下效力之时不多了。”说这一句话时,葛洪忽然有些伤感,但他迅速平定了心情:“连这蠢贼檄文之中,都没有臣的名字,臣实在不愤,自请督军,殄灭这蠢贼,得胜回朝之后,臣便乞乞骸骨。”
    说得最后一句时,他声音颤了颤,但迅速又恢复平静。他感觉得到,大庆殿中所有的目光都惊疑不定地停在他身上,但是由他自己挑出这个疑团来,总比被薛极和御史谏官挑出要好。
    赵与莒淡淡地看着他,摇了摇头:“朕不准。”
    “陛下!”葛洪心中一凛,天子语气中不带丝毫情感,倒似那日将宣缯驱走时一般。
    “葛卿,朕信得过你,回班吧。”
    天子这句话让葛洪心中忽然一暖,他是在朝堂之上浮沉了数十年的老狐狸,这种感觉却不常有。但他随即就控制住自己地情绪,谢恩之后回到自己座位上,再看薛极时,发现他似乎若有所思。
    “葛参政只是无名罢了,臣等才是死罪,些许虚名竟为逆贼所用。”魏了翁也坐不住了,他出班奏道:“葛参政年迈,不可上阵,臣请去户部尚书之职,督军出战,必一战而擒之!”
    “当初李全之乱,声势浩大,朕尚不曾遣朝中重臣出击,何况这些许乱民?”赵与莒摇了摇头:“朕有二十万禁军拱卫临安,随便调一支去便可将这些乱贼灭了。岳珂。”
    “臣在。”岳珂凛然出班。
    “捧日军如今可出战否?”赵与莒问道。
    临安左近诸军之中,以捧日军人数最众,其余诸军,如今又在整训之中,而且禁、厢各军将校,因为兵制改革的缘故,倒有一半都到了临安,正在向李邺学习如何使用炮兵战术。若要出战,除了近卫军外,这捧日军确实是唯一可以立刻动用的兵力了。
    “可。”岳珂大声道:“臣得知华亭之乱后,立刻入捧日军查看,粮饷军械无不齐整。”
    “那便以五万捧日军出战。”赵与莒皱着眉想了想,捧日军与拱圣军一样,都是禁军中的精锐部队,与近卫军战力比或有差距,但比起那些刚刚啸聚于一处的乱民,肯定是强得许多。现在问题是,若是那些乱匪闻讯溃散,乃至北过大江,劫掠淮南,真德秀手中两淮制置使兵力集中在淮河一带,未必赶得及围剿。
    “命沿江制置使封锁长江,勿纵贼匪过江。”想到这里,赵与莒又下令道。
    (修改加入:诸君,已到月底,留月票何用!且投将出来,鞭笞区区,以易加更也!)
    注1:端平元年(1234年),华亭县令杨瑾行“经界法”,本县秋粮实征57810石。又建平籴仓。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二一九、喜遇良机聆圣音
     更新时间:2009…5…25 22:01:05 本章字数:4964


    赵贺三十岁刚出头,四肢粗短,皮肤黝黑,论及长相,与真正的赵相差甚远。他也没有多少见识,只是在乡间豪爽仗义,故此在起事时才会被人推举出来成为首领。
    “我真的可以成事么?”
    虽然他自称才是大宋天子,在老兄弟面前也呼来喝去,颇有几分威风,但面对眼前之人时,他却一点天子威仪都没有了。他知道若不是这人,自己根本没有今天,甚至在攻打上海镇时便已经溃散败亡。
    眼前这人和他带来的二百精兵,才是裹胁来的这群百姓中最值得依赖的力量。
    “陛下,自然是可以的,才短短五日,如今陛下已经有兵近二万,若是再有月余,百万大军唾手可得。”那人笑道:“陛下只管安心于后宫之中,臣等自会替陛下夺得天下。”
    “若真有那一日,你我要封你一个大官,大大的官!”
    听得提起自己的后宫,赵贺心热了起来,他原本是穷汉一个,莫说媳妇,便是半掩门儿的私娼,他都难得会上一回,可夺了上海镇之后,他立刻占了一位富商宅邸为行宫,连纳了一位皇后两位嫔妃,至于宫女数量他自家也记不清楚。
    “那我就多谢陛下了。”那人笑嘻嘻地说道:“我还有军务,先告辞一步。”等等,等等!”赵贺皱着眉,看了那人好一会儿,他虽然没有几分见识,但农民的小小狡猾还是有的,寻思了半晌后道:“我赐你五百三百啊不,一百贯,用来犒赏大军吧。”
    听得他不情不愿地说出这个赏格来。那人又笑了声:“如今陛下初创基业,用钱的地方还多着,陛下还是留着这赏钱吧。我与大军,都是出于忠义,才来助陛下一臂之力,当不得陛下厚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