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金手指-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出,这出中大头,便是教化。如今淮北百废待兴,用钱之处甚多,故此暂时教化费用还不是最多,想来天子会有敕书给赵副使,真公见了赵副使不妨问问。”
“仲尼之后无此圣也。”真德秀叹道:“官家仅此一策,便足以名垂青史了。”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二四三、逐鹿群英正年少
更新时间:2009…6…6 20:13:57 本章字数:5310
志旭扬在人群中探头探脑,看着这几个进学堂来的客人,心中甚是好奇。
在徐州,初等学堂是一处比起淮北屯田使和徐州总管府更为保卫严密的地方,所有学生,无论是有父母的还是无父母的,都被勒令住校,学堂为他们提供了绝不逊于家中住宿条件的宿舍,提供了免费的三餐包括让志旭扬曾经馋得不得了的大鸭蛋,还为他们提供衣服。但在这同时,也完全剥夺他们的自由,非经学校组织,他们不得外出,不得回家,不得离开校区。便是父母来探望,也只准许每周一次。他们的作息时间有严格的规定,何时起床何时睡觉,都必须照着来,同时一切诸如抢夺、欺诈、怠学、懒惰、赌博等恶习,都会受到严厉处罚,志旭扬便因为小偷小摸,前些时日还被打烂了屁股。
没有人能从这里逃走,初等学堂左边驻着近卫军,右边驻着忠卫军,两支军队虽然不同名字,现在实行的却是一套制度,作息操演都如出一辙。志旭扬也不想从这逃走,他能到这边来,是极不容易的。
“这边是男校,男孩都在这边,隔着那两道墙是女校,女孩在那边。”
赵子曰对真德秀谈不上客气,但也说不上不尊重,他深沉少语,眼神锐利,真德秀初见他时,发觉年纪只比李仕民略大一些,却显得稳重沉着,甚至有些不怒自威,心中又是暗叹。
陛下究竟是如何养出这批人来
亲眼见到徐州初等学堂孩童们上学的模样,真德秀渐渐有些明白。这种教育方式。就是流求工厂一般,可以按照严格的规格,用短时间教养出合格的人来。
“志旭扬。”
听得自己心中了不得地大人物点自己的名,志旭扬挺胸站直,大声应道:“到!”
“来与真先生见礼。”
志旭扬不知道这位真先生是什么人物,但听得赵子曰的命令,他乖乖地走上前来,长揖到地,然后站直身躯。
“这少年是四月逃来地。刚刚过三个多月。身上还有些坏毛病。不过如今已经能识得三百余字了。”赵子曰淡淡笑道:“识得三百字。能算一百以内地加减。这少年还算聪明。”
听得自己得了夸奖。志旭扬站得更直。下巴也昂了起来。他用眼角余光扫了同窗们一眼。心中有些惋惜。可惜六娘在女校那边。看不到自己如今地威风模样。
“能写几个字与我看看么?”真德秀没说什么。那边李仕民先道。
志旭扬见赵子曰对他点头。立刻跳过去拿了个木盘来。然后以树枝在木盘中写下八个字:忠君报国。一心为民。
见他虽然写得有些歪扭。可八个字写得很是流畅。显然是极熟地。李仕民又问道:“这八个字怎么认。是何意思。你可能讲解?”
“先生瞧不起我!”志旭扬冷笑了声。正待讥笑两句。却看见赵子曰面色沉了下来。他立刻又站直身躯。老老实实地解说道:“忠君报国。一心为民。君为我大宋之表征。忠于君便是忠于大宋;国泰方能民安。故此须报国方能护家;民为君之基石国之根本。一心爱民便穷极忠君报国之理。”
听他信口说来,连中断都不中断一下,显然这些都是背得熟了的。真德秀默然无语,只觉得自己学了半辈子的东西,似乎都在崩塌重组之中。
“女校那边也去看看?”赵子曰问道。
“不必了,足矣,足矣。”真德秀拱手道:“多谢赵副使。”
“真公不去看,晚辈却是要去看地,听闻子曰收了个女儿在那边。我给她准备了礼物。只待她唤我叔父便拿出来。”
孟希声的话让真德秀一怔,志旭扬目不转睛地盯着孟希声。不知道他为何敢称六娘的叔父。赵子曰挥手示意他归队,他不敢停留,这才快步离开。
“叔父?你只能当兄长吧?”赵子曰笑着调侃了一句“若是兄长,你赵子曰便得给我礼物,拿礼物来,能打动得我,这买卖我便做了!”
“我这女儿甚是豪气,心地又善,你不可吓唬她。”提起自己的女儿,赵子曰面色微柔:“晚饭之后我让她来拜见你,在这学堂中不可行事特殊,故此还是免了吧。”
真德秀到徐州地消息,在他抵达徐州当日便传到了赵与莒手中,赵与莒对这则报告不以为意,因为有更为重要的事情正在等待他处置。
仍然是高丽之事,如他所料,蒙胡六月二十日攻破鸭绿江之后便一路东下,因为此次东下不是以劫掠为目的,而是占地夺民,故此速度没有蒙胡一贯的快捷。饶是如此,高丽人也根本无法阻挡,六月三十日便又遣使者来大宋求援,这一次使者答应了大宋几乎所有要求,包括在汉江以北恢复百济、新罗二国,在高丽人看来,反正这些土地也丢给了蒙胡,宋人便是要恢复这二国,也得先自蒙胡处夺了土地来再说。
“命林夕自耽罗岛北上,在汉江中截阻蒙胡,只用船炮轰击,不令蒙胡渡江即可。另外,鸭绿江中也可以去转转,炮轰蒙胡补给,也不可上岸。”赵与莒下令道。
“是。”李云睿将命令都记了下来。
“命令彭义斌,在河北虚张声势,不要真的与蒙胡打起来了,只要做出大的调动集结便可。”
“是。”
“派往蒙胡的秘谍传回消息了么?”
自从石抹广彦被驱回之后,赵与莒设在蒙胡地密谍网络便很难与他发生联系,而且这些网络集中在河北燕云之地,蒙胡、辽东几乎是空白。这年余来他多次派遣密谍向蒙胡内部渗透,可是因为已经断绝通商地缘故,这些密谍很难潜入,直到炎黄二年三月,才有几个密谍在辽东立足。
“没有,但从金国传来两个消息,一是完颜陈和尚收复了大同,蒙胡已经退出了晋地,二是金国招降严实未能成功。”
“这严实有几分意思”
赵与莒心中很是诧异。严实这人原是汉人豪强,与史天泽父兄一样,都是利用金国被蒙胡击败之后在河北一带的统治分崩离析的机会自立起来,又都投靠了蒙胡。当时蒙胡势大。他投靠蒙胡情有可缘,可台庄之战后,蒙胡受到重挫,几乎撤出了长城以南,这个时候严实按理说应当积极与南边的宋国或者金国接触,准备换家主子才是。可无论是面对宋国还是金国的劝降使者,他都是不杀不见。仿佛一心忠于蒙胡一般。
这种汉奸,自然不会真有什么忠诚,无非是认为蒙胡还有希望,故此想巴结这个主子罢了。可是他们凭什么认为蒙胡还有希望,难道说拖雷真有如此魅力不成?
能打动这样之人的只有利益,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就在赵与莒为蒙胡的动向而揣测地时候,辽东之地,数人站在高岗之上,看着一望无际地平野。正大为感慨。
他们不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上半年的时候,他们便来过一次,那个时候这一大片连绵不绝的都是树林、杂草和荒野,时隔半年再来,看到的已经是连阡接陌地田地。
“耕种不易。幸得有李卿这般人物,若非李卿,哪有这么多良田?”其中一年轻人道。
“今年秋粮丰收,这辽东虽苦寒,土地却极肥沃,若是有充足地劳力,咱们何惧无粮?”
接过话题的是李全,他现在的职务是辽东总管兼屯田使,这是一个自淮北学来的官职名号。经过两次巨大挫折之后。李全现在脸上已经没有丝毫草莽之气。相反,他如今深沉稳重。便是脸上的胡须也不再象以前那般弄得威风凛凛,而是留了个文官的三绺须。
他现在地职务也让他更象是一个文官,负责在辽东屯田开垦,供应蒙胡粮食。
听他说话的人是号称亲征高丽的拖雷,才二十余岁地拖雷穿着宋人服饰,看上去倒有些象儒士,他长得甚为英挺,这年余来听汉人儒生给他说治国之策和历代兴亡得失,更是平添了几分儒雅之气。他学习甚为勤奋,如今可以说得好一口宋话,也识得千余个汉字。听得李全之语后,他点点头,赞道:“李总管精于屯垦,为我大元立功不小,今后富贵,朕必不吝惜!”
就在半个月前,拖雷于上京黄龙府即帝位,按史天泽地建议,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辞,建国号“元”,他与诸兄争夺汗位未成,加上随铁木真南侵时亲眼见着汉地繁华,便先称了皇帝,好名正言顺地统治辽东、燕云和河北之地。
“多谢陛下,臣也不要其余赏赐,待陛下扫平南朝诸国后,能使臣手刃那宋国皇帝,臣便感恩戴德!”
李全对于赵与莒的痛恨是发自内心地,不仅仅是因为他在京东的大好基业被赵与莒略施小计便夺了去,更是因为台庄之战后,因为铁木真的死,李全等劝唆南侵地人都受到追究,若不是拖雷庇护,他早就被碎尸万断了。他此时完全没有考虑自己是否有错,只觉得自己的荣华富贵,全是毁在宋国皇帝手中,故此恨之入骨。
拖雷微微颔首:“朕与那赵昀有杀父之仇,自然不会放过他。”“今年秋收入粮五十万石,加上自高丽夺来的,一百余万石粮,军粮已足。”李全抿了一下嘴:“陛下,高丽人懦弱不堪为兵,若为驱口又得不了多少财物,不如将之尽数化为屯奴,陛下手中有粮,收拢诸部不过是时间问题”
他正说话时。一队人马从远处疾驰而来,李全住口不语,紧紧盯着那队人马,拖雷微微一笑:“是严实他来了,想必事情已成了。”
“若是事情成了,臣在此恭喜陛下,此实天授陛下!”李全颤声说道。
没多久,严实一脸凝重地来到拖雷面前,翻身拜倒在地:“臣严实拜见吾皇万岁。”
史天泽、严实等人之所以这时还对拖雷忠心耿耿。最重要的原因是拖雷手中的四万精骑与六万探马花赤军,这是铁木真留给拖雷的最宝贵地遗产,四万精骑是收拢来的战败散兵和留守于燕云的蒙胡骑兵,六万探马花赤则是孛鲁的手下。孛鲁在铁木真诸子争权中坚定地站在了拖雷这一边,因为他与拖雷想法一样,蒙胡要想真正夺取天下,不实行汉制不行,总靠着掳掠那一套,最终结果便是象铁木真那般,一次战败便无法复振。
“严卿快快起来。”拖雷从马上跳下。亲自伸手掺起严实,虽然他赞成汉化,但汉人那繁冗的礼仪他却不喜欢,这一点他与铁木真很相似,爱的是能纵横驰骋的勇士,或者运筹帷幄的智者,而不是奴颜婢膝的奴才。
这一点上,蒙胡比起后世某个只要奴才地部族要大气得多。而拖雷虽是年轻,更是气度远胜大多数君王。待臣子也是恩威并济恰到好处,这是史天泽、严实等人坚决投靠他地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则是拖雷自己的手腕了,无论是在铁木真败后收拾河北残局稳定防线,还是回到大草原上与三位兄长争权,他都展现出与年纪不相称地成熟来。李全有时想想,如今在这片广阔大地上逐鹿地大宋天子赵昀、金国天子完颜守绪还有蒙元天子拖雷。都是刚刚二十余岁的人物,当真雄姿英发年青有为。这让他这般正当壮年的人物,都觉得自己老矣。
“严卿这一路前来辛苦了。”拖雷笑道:“可是为朕带来了好消息?”
“臣有辱使命。”严实面带惭色:“虽然已将陛下仁厚宽恕之意转与金国,金国遣来的使者却只是一昧招降臣,对陛下所言之事却是顾避而不谈。”
这个消息让拖雷有些失望,向金国展示善意,把主要精力用于统合、消化目前控制的地盘与人口,将大宋列为头等需要防备和削弱的敌人,是他建国之后提出的方略。可这与金国和解地第一条便遇挫了。拖雷眯着眼睛。好一会儿之后,他才笑道:“无妨。他不是直接拒绝,那便是有意思了。”
“陛下圣明!”
说话的人是耶律秃花,在铁木真死后,诸子争执中,拖雷是最为倾向汉化者,故此契丹、女真和汉人多依附于拖雷,而草原诸部则大多为其余三子分去。耶律秃花甚至在拖雷登基之后,更是被封来右丞相平章天下事,凡内外方略,拖雷多向其探问。
他在金国多年,熟谙金国政事,完颜守绪其人,他也有所知晓。拖雷让严实遣人带给完颜守绪的口讯,既然未被直接拒绝,那便是有商榷的余地,或者金国上下尚在迟疑。
他沉吟了会儿,然后道:“陛下,大汗不幸为宋蛮所乘,虽然金国与我世敌,但宋国却与陛下有杀父之仇,而且如今宋国国势日上,金国迟早为其所灭,金国如今国主完颜守绪颇有智计,想来也知此事,陛下下派使者去,展示诚意,料想金国会应允的。”
“朕知道”拖雷微微颔首:“若是能得回父汗遗骸,朕便可以以此功绩号召草原诸部,重整大军,再与宋国皇帝决一死战!”
“先得收拾了高丽,免得背后掣肘。”李全提醒道:“陛下万勿心急,台庄之败,实是臣心急切所致,陛下不究臣之臣状,臣心中却不自安,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陛下须得有万全之备,再南下不迟!”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二四四、黄金万两火车响
更新时间:2009…6…7 10:16:04 本章字数:4756
这个秋天又是一个丰收的秋季,自从引入并推广流求新物种之后,大宋的粮食产量便逐年增长,如今米价比起平常年份要降了两成,若不是官府出面大量收购粮食,维持其价格稳定的话,丰收伤劳之事只怕难免要发生了。
“呵呵,今日天气不错。”
大朝会即将开始,众人在大庆殿前等候的时候,魏了翁笑嘻嘻地对薛极说道。
薛极狐疑地看了看天,分明是个阴天,这几日来魏了翁象是转了性子,那副理学家的嘴脸再也不见,取而代之的却是笑容。若不是深知他为人,薛极几乎要怀疑他是不是又娶了几房小妾。
乔行简不动声色地看了魏了翁一眼,然后垂下眉,仿佛是在想着心事。
如今大宋朝堂之上,对于数据异常敏感,天子曾经在朝会时面斥几个不能报出本职司下重要数据的朝官,称他们是麻木不仁无耻之尤,逼得那几个朝官羞愤中只能辞官,赵与莒也毫不客气地接受了他们的辞呈,没有丝毫挽留之意。这让朝官们都是凛然生惧,对自己职司的细节也不敢怠慢,故此,他们或多或少都接触到上半年的财政收入特别是秋粮入库数据,魏了翁表现得如此高兴,便是因为这些数据。
若说炎黄元年的经济状况让魏了翁松了口气的话,那么可以炎黄二年目前为止的数据状况让他感到振奋。
当然,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也有些惶恐,民间被释放出来的财富形成了一股让他畏惧的力量。他利用休沐时间到临安附近转过,亲眼见着一座座州府变了模样,当然变化最大的还是临安,尽管他就住在城中,可只要三天没出城转转。他就觉得新奇:原先还是荒地的地方,如今已经在开挖地基了。原先不通道路的所在,如今有漂亮地混凝土地面了,原先穷得让他这个大宋户部尚书心痛的地方,如今也欢天喜地地买肉包饺子了。
昨天他还收到真德秀地信件,信是真德秀从徐州寄来的,借助原先兵站转化过来的邮驿系统。一封这样的信到临安只需要三天时间。真德秀在信中谈到徐州、淮北的变化,谈到楚州、淮南与之差距,真德秀言语中的惶然之意几乎是扑面而来。
这场赌约时间未到,真德秀实际上已经认输了。
乔行简又看了崔与之一眼,再度垂下眉。
崔与之依旧是那笑嘻嘻与人无害地模样。有人说他是本朝以来最没有丞相模样的相公。不过乔行简在心中却暗暗骂了声老狐狸,二年前崔与之自粤地初来时。满朝之中除了洪咨夔外,几乎没有什么他的人,可过了两年,不知不觉中在六部许多郎中、员外郎、主事职位上安插他的人。原先朝中重臣,非四明便婺州,如今不知不觉中粤人也成为其中重要一支了。
正琢磨着崔与之的时候,崔与之突然向乔行简这边走过来,笑着道:“乔尚书,三峡地礁石炸得如何了?”
为了疏浚航道。赵与莒下旨,由工部与近卫军炮兵合作,用火药、大炮炸开长江航道上的礁石,此事已经经过大半年运作。前几日乔行简才得到消息,故此笑道:“已经成了,当初李太白说千里江陵一日还,如今顺流而下乘汽轮地话,只需半日!”
“如此甚好,过两年老夫致仕之后。也乘船再去瞧瞧。”崔与之道。
这条航路的疏浚对于加强大宋对川蜀之地的控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逆贼吴曦敢据川蜀谋反。原因就在于入川道路艰难,水路虽是方便。可那礁石险滩又让这一路上危机重重。
“崔相公精神如此,怎的就说起致仕?”乔行简敏锐地发觉崔与之话语中的含义,扬眉问道。
“垂垂老朽,非寿,墓已拱矣。”崔与之感慨地叹了句:“以往老夫看得很开,只觉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如今却有些心中放不下,我大宋蒸蒸日上,若再给老夫五年寿元,便可见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再给二十年寿元,或许便可见着三代之治也比拟不得的盛世!”
“这老儿好端端的与我说这番话是何用意?”
乔行简心中如此想,口中却祝道:“崔相公如今身体,便是四十岁之人也比不过,莫说再活二十年,便是长命百岁也理所应当。”
“我倒觉得乔兄身体更好些,只要不出什么意外,长命百岁才”
崔与之说到这里的时候,力士鸣鞭之声传来,那代表天子已经升座,百官应该列班上朝了。崔与之微一颔首,回到自己班位上去,留着乔行简一人惊疑不定。
崔与之与他交情尚可,但还不至于好端端地跑来说这番话,他言下必有所指。可这个老狐狸又不是私下交谈时说这番话,而是用大朝会前地时间,这种公众场合,乔行简心中便是怀疑也不好追问。
随班入殿之后,乔行简看了天子一眼,今天天子的神情很是欢喜,看上去又有什么好消息。乔行简想了好一会儿,邸报中并未接到什么通知,那么天子这消息应是昨日才收到的了。
“诸卿,朕今日得了一喜讯。”例行公事的朝会结束之后,赵与莒笑道:“工部侍郎萧伯朗上奏,说是已经造成能在陆上行驶的蒸汽机车,今后便是不通水道之处,蒸汽机也能用上,千里之途,朝发夕至矣!”
可惜的是,赵与莒的热情并没有得到多激烈的响应,一来群臣对于这个划时代的发明还将信将疑,二来此时地人们尚不明白铁路系统对于一个地域庞大地国家有何含义。
“朕要建一条从临安到华亭的蒸汽机车专用之路,沿途勘测之事,半年前朕就令人开始,征地之事,一并令有司协助。”无论群臣是否懂得这件事情地意义,赵与莒还是继续道:“一年之内,朕要此路得通。”
事实上炎黄元年萧伯朗与胡幽研制完毕蒸汽轮船之后。其后继研究便都交给了流求中等学堂毕业的那些年轻研究员们,萧伯朗本人根据赵与莒的指示。将精力完全转移到蒸汽机车地研究。只要掌握了将蒸汽变为动力的技术,蒸汽机车地研究时间很短,而且当初流求为了方便采矿,早就采用了铁轨,故此,第一台蒸汽机车在炎黄二年一月便被制造出来。只是这完意儿还很丑陋,拖着四节车厢在铁轨矿道上跑出了每小时二十里的时速。发现它完全可以投入实际应用之后,赵与莒立刻从流求抽调了有经验的铁轨铺设人员和一百八十名中等学堂毕业生,开始了临安到华亭府的铁路勘察和选址。在五月以后,甚至开始在部分河沟上开始建铁路公路两用钢桥。对外只说是为跨钱塘江大桥做准备。
流求学堂早在赵与莒亲政当年便又扩建了高等学堂,海量的教育经费、严格得近乎苛刻的教育纪律之下。这三年来高等学堂收纳了六百名最出色地学生,中等学堂培养出了四千八百名合格的技术工人与普通研究员,而初等学堂收纳的学生人数更是达到了五万这是将淡水、宜兰等所有城市分校人数加起来后的数字。这极大地缓解了赵与莒手中技术人员紧缺的问题,也使得他在保证流求继续发展地同时,也可以从中抽调出骨干人手开始临安周边的建设。
而且,随着徐州初等学堂地建立,陆地上的人才培养计划也步入正轨,这几年来他打着培养郎中的幌子,在大宋贫儿中进行识字识算教育。第一批最聪明的孩童已经被挑选出来,准备送到徐州接受初等教育,在完成之后再择其优者送往流求继续深造。
而远在流求的萧伯朗则在继续改进和试验他的蒸汽机车,又用了半年时间,炎黄二年七月二日的时候,萧伯朗试验用的蒸汽机车完成了从淡水到基隆的全程,整个过程中没有抛过锚,也没有出现过大地故障,时速达到了三十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