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金手指-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金国大张旗鼓不同,宋国的这些准备措施,隐藏在日益增加的物流之中,根本显得不起眼。
    而在大宋的报纸之中,如今最关注地问题不是这些问题,反倒是通往华亭府的铁路。每天都会有修建进度报道。会有工地上地一些趣闻,也会有对于今后这铁路究竟有何用处的一些展望。
    这条半实验半实用的铁路,建造费用既不是来自于民间筹资,也不是来自于户部拨款,虽然对于铁路的远景还是很看好,但是对于动辄要花费几百万贯地东西,魏了翁还是很警惕地捂紧了钱袋子,任赵与莒舌烂莲花,也不肯从户部国库里掏出一个子儿。最后赵与莒无奈,只能用自己的私房钱修建这条大宋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条铁路。
    他相信用不了多久,魏了翁便会后悔。因为天子最重视此事。为此动用的民夫、工匠、军士数量超过六万,而临安至华亭,按宋制也不过是三百里左右,在流求来的铁轨支持下,铺设速度出奇地快,炎黄三年七月十六日,全线都贯通了。
    这是一个轰动性地新闻,据说为着铺这铁路,天子花费在千万贯以上。把多年积蓄都几乎用尽。报纸上又不停地提起这条铁路地事情,故此临安城上至文武百官,下到普通百姓,对这条铁路都是充满兴趣。
    林雨辉也是这满是兴趣的人之一。
    他原本不是汉人,据说祖上曾是鲜卑族,只不过汉化得久了,故此无论是亲朋还是他自己,都将自己视为汉人。原先读过几年书,因为生计地缘故。在当今天子招募修建铁路地管理人员时便舍了书生的傲气报了名。
    一年以来,他都跟在来自流求的主事身后,做些记录勘察核算地事情,倒学得不少本领,比如说流求人为了方便采用的天竺数字,他现在用得非常利索。
    “林子慎,你又在盘算着什么?”
    天色已是晌午了,林雨辉仍抱着个算盘站在铺好的枕木上乐呵呵的笑,身后有人大声唤他。他回过头来。见是流求来的那个管事,便陪笑着回道:“学生在想。那火车用铁轱辘在这铁轨之上,真能跑得飞快么?”
    “那是自然的,我在流求见过了,最初一辆火车跑得还不如马车快,不过接下来的几辆可都了不得!”
    来自流求的管事脸上也漾起了笑容,他年纪不大,正是流求初等学堂出身的,早年在京东地生活已经渐渐淡忘了,记忆中仿佛打小时起便在流求过着新奇、欢愉的日子。
    想了想,那管事又振作起来:“明日便要试车,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林子慎,与我再将这一路上查看一遍吧!”
    二人上得一辆两匹马挽的特殊检道车,这车在铁轨上也可以跑得很快,听着铁轮在铁轨上滚动时的哒哒声,林雨辉便觉得甚有成就感。
    在他面前,笔直的轨道向前延伸,林雨辉记得,下一个弯道处得在五里之外,他一时兴起,干脆站了起来,张目向四周望去。
    铁路两侧先是一人高的杂木栅栏,这个可以阻止人畜穿入铁路,据说今后还要加上一层铁丝网,只不过如今流求与徐州铁产量都跟不上应用的缘故,暂时还只能用这杂木栅栏撑着。栅栏之外,是一条与铁路平行的道路,这条道路有时与铁路交错,或是通过飞桥,或者是通过涵道,使得铁路两侧来往地人无须翻越。再过去便是桑田,这几年间,随着缫丝厂与织绸厂的遍地开花,大宋对于蚕茧的需求量增长得极快,而铁道周围又不宜辟为水田,故此官府半是强制之下,林雨辉目光所及全是翠绿的桑树。在桑林间隙,偶尔才可以看到远处的丘陵、田野,水鸟在半空中滑翔,时不时落入远处的水田中,它们细长的腿让它们的步子甚为优雅。
    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浮在林雨辉心中,他对眼前地一切都感到欢喜,这是他所爱地。用报纸上的话说,便是生养哺育他地国土,便是值得他洒汗水去建设流鲜血去保护的国家。
    风迎面吹过来,灌入他敞开的怀里,象是个顽皮的小儿,让他觉得痒痒的,又甚为舒适。林雨辉忍不住仰天长啸了一句,那个流求管事诧异地望着他,然后笑着摇了摇头。
    “无怪乎旁人说你是林疯子,林子慎,你又在想什么了?”
    “我在想,不知道我几时也能乘上这火车。”林雨辉把自己方才的想法藏了起来,因为他觉得有些赧然,他不过是一介落魄的书生,因为衣食的缘故才跑到这工地上讨生活,却想甚到建设这国土保护这国土那应该是肉食者谋之,哪轮得自己这文不成武不就的人来置喙?
    想到肉食者,林雨辉又是一愣,若以肉食者作为是否关爱故国的标准,只怕自己也应该算在肉食者当中呢。自从加入这个被称为“大宋铁路第一建设局”的奇怪行当来,日日荦腥且不说吧,便是在流求银行里存下的款项,也足够让他开始憧憬在临安城买户房子再娶个小家碧玉为娘子了。
    这般说来,无怪乎自己方才会有那种心思,报纸上也说,有恒产者有恒心,百姓安居乐业方能爱国护国么。
    “管事,这条铁路修完了,咱们下个月当如何是好?”想到此处,林雨辉忍不住又问道,这样的生活来之不易,他不希望当这条铁路修成之时,便是他失去活计之日。
    “自然是继续修了,此次要修自华亭往建康府的。”那管事漫不经心地道:“咱们大宋大得很,修到我们孙儿辈,也未必能让各路都通上火车呢。怎么,你怕没得活计可做?休要担心了,我记得你来时可是签了契约的,至少要雇你三年呢!”
    “如今已经过去一年多了。”谈到这个,林雨辉就有些闷闷,当初大宋铁路第一建设局给了他三份契约,一份是三年的,一份是五年的,还有一份是终身的。当时他耍小聪明,觉得自己只是做个数年攒足了钱便要继续去考功名,故此只签了最短的三年,可现在他早就把什么功名扔到了脑后了,他现在最欢喜的便是看着这平行的铁轨在自己视线中延伸,一直延伸到天尽头去。便是在他的梦里,也总是梦见这种情景。
    “你很是不错,想来上头会考虑与你续约的。”那管事明白他的心思,微微笑道:“咱们缺的是人,特别象你这般的,我料想用不着多久,你也会被提为管事,再给你一份更长的契约,不过在那之前,你先得好生学学,下个月有入速成班上学的名额,我帮你争取一下,若是能进去,林子慎,你得好好请我。”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听得这个消息,林雨辉满是欢喜地说道。
    顿了顿,他盘算了一下自己的囊中,然后挺起腰拍着胸脯道:“虽说学生工薪不高,但去临安城里群英会请管事一顿总还是请得起的,咱们修完之后当回临安吧?回去后我便请!”
    “群英会里的菜色虽好,但多是流求传来的,我早就吃厌了,还是请我去三元楼吧,价钱也比群英会便宜些。”那管事不客气地道。
    林雨辉忙不迭地点头,放眼向前方望去,只觉得陆天之间,光芒万道,映射在这墨亮墨亮的铁轨之上。这铁轨通向前方,虽说林雨辉叫不出那地名,却知道,那是极好极好的未来。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二六二、车声响彻临安城
     更新时间:2009…6…16 10:04:07 本章字数:5291


    检道车单调的声音不断在二人耳畔重复,不过林雨辉已经是心花怒放,丝毫不觉得枯燥。
    当这车通过一个涵道时,他见着一群工匠正在桥上加装护栏,见着他们这检道车经过,那些工匠中有人向他挥手,林雨辉也挥了挥手,算是打了招呼。
    “这帮子高丽人,干活倒是不错。”管事嘟囔了一句:“真正是修路的好手,我们在流求时,几乎所有路都是他们修起的,那个陈耀华,字昭夏的,就是总在《大宋时代周刊》上骂人的那个,你知道么?”
    “知道。”林雨辉有些好奇,他也知道这些高丽人是自流求来的基建好手,干起活来不怕苦不怕累,不过他们的待遇也不错,只要能说宋话,收入便可与宋人别无二致,若是还能书汉字,甚至可以被提拔为管事。
    “陈昭夏最初便是带他们这伙高丽人的,结果带得甚好,得了天子赏识,如今也成了博雅楼学士。”那管事嘿嘿笑道:“你知道么,这些高丽人学宋话习汉字的招数,便是陈昭夏捣鼓出来的,陈昭夏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唯有使之学宋话习汉字,方可长久,对了,你祖上是鲜卑人?”
    林雨辉心中微微有些惭愧,立刻强调道:“我祖上是鲜卑人,那已经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少说也有四五百年,我祖爷爷的祖爷爷起便是汉人,十足十的汉人!”
    “那是,那是。”那管事也自知有些失言,笑着应承。
    在流求,来自高丽、倭国乃至麻逸、苏禄的土人不知有多少,但他们无一例外,都要学宋人话语,若是学不成。他们的收入便比旁人要少三成。不仅仅是在流求本土,在流求的海外辖地、外国驻地也都是如此,比如说在倭国,被流求办事公署雇用的倭人有五千余人其中还包括一支号称只是防盗的三千人的倭兵部队,他们无一例外都要通过宋语考试才能拿到满额地薪饷,要想升职,只有懂得写汉字才成。
    检道车一直行了两个钟点。直到超出二人负责的范围,他们这才回程。回途经过那涵洞时。上面的石栏杆已经安好了,那些高丽人早就不知去向。一股自豪感让林雨辉再次挺起胸膛。他眯着眼睛注视着前方的铁轨。
    “我是一个汉人,从我爷爷的爷爷那个时代便是!”他心中暗想。
    他们的驻地在嘉兴,此地原为嘉禾郡,当今天子即位后改为嘉兴府,也是临安周边繁华府城之一。铁路在此设有一站。当他们进入站台时,看见顶头上司正满面喜色地在等着他们。
    “你们两个回来了。路上可有不妥之处?”顶头上司问道。
    “无,一切正常!”
    “那便好,那便好,你们今日回去后好生沐浴,明日检道之事就不用你们了,列车在此停下后,你们便上车。”顶头上司笑道:“天子要在车上见你们!”
    林雨辉只觉得自己喘不过气来,对于这位传奇性的天子,他有着无比地敬仰,他可是亲眼看着天子用短短四年时间。将大宋改变了颜貌!
    “天天子要见见我?”他哆嗦着道:“真的。真地?”
    好不容易冷静下来,再看那位管事。发觉他神情比起自己还要紧张,林雨辉忍不住问道:“你平日里不总是吹嘘自己在流求时见过大世面么,为何也紧张得这般模样?”
    “你知道什么,天子啊,陛下啊!”那管事说话也同样不利索:“你不知道我们流求传闻里感谢老天,我终于有见着天子的一日!”
    他并没有细说流求传闻里天子是什么模样,但是林雨辉从自己接触地其余流求来人处也隐约听得一些风声,这些流求居民大多数都是朝不保夕的难民,正是天子将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并且给了他们稳定、富庶同时又体面的生活。流求人最爱唱的俚曲中,十首里倒有三五首是在赞颂天子的,而且他们地赞颂非常真诚,绝不是那种心口不一的奉承。便是林雨辉自家,想得能见着这个一手力挽狂澜地天子,也不是激动得浑身发抖么。
    自嘉定十七年天子即位至今,已经是整整四年过去了,赵与莒在位的头四年里,临安城和周围的百姓生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在这过程中也出现过意外,不过赵与莒给这些百姓带来了此前他们看得不真切的东西,那便是希望。
    对于林雨辉与那管事二人来说,这一晚注定无眠,而明天将是他们这一生最为光彩的日子。在以后他们老去并且从大宋铁道建设中退休时,他们也时不时地与后辈提起,自己曾在大宋陆地上第一条铁路第一趟正式列车中受天子赐见。
    炎黄三年七月十八日,上午八时。
    往日这个时候,临安城青壮大多在各种工厂里上工,游手们则缩在自己的破窝里补觉,门丁差役们则在城门口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天子提高了他们的收入,他们的主要作用是警戒和维持秩序,却不用去收那三文两文可怜巴巴的进城费。城市地其余地方,勤快地商铺已经开张了,笑容满面的伙计殷切地招呼着客人;小吃早点行地老板娘则打着哈欠开始收摊,那些因为要赶早上班多赚些计件薪水的工人们早就离开了他们的摊子;码头的背夫与商船的货主们就脚钱讨价还价,双方都是面红脖子粗;赶早的车夫们将马鞭甩得叭叭直响,目光在街上行人身上逡巡,寻找可能的顾客。
    可今天不同,半个临安城都安静下来,除去在工厂里实在动不身的,凡有闲暇者,几乎都聚到了临安城东北。
    文瞳、邓若水也到了这里,二人来得并不早。因为象临安城其余热闹一样,总有游手会先来占位,然后或十文或十五文的将这位置又卖给旁人,二人早与相识的游手打了招呼,托他们占好了位置。
    方知行在人群中发现了二人,但并没有上来招呼,他今日来可不只是凑热闹的。他必须隐于人群之中,寻找可疑的人物。他不知道象他这般人有多少。但至少数百名职方司、军情司和临安府的眼线隐于人群中,而明面上站出来维持秩序地近卫军、殿前司人手就更多了。
    他不动声色地在人群中挤过去。靠近一个他认为可疑的人,在他身边站了会儿,确定他其实只是个外地来的商人后,便又转向下一个目标。
    就在这个时候,一队近卫军骑着漂亮的战马过来。方知行眯着眼,看着马上的乘客。他不喜欢近卫军的军服,因为一个穿着这样军服的家伙,把他青梅竹马地女孩娶走了。果然,在这群人中,他看到了那个家伙,下巴刮得铁青,目光冷冽敏锐,当方知行注视着时候似乎被他察觉,他的目光迅速在这个方向转了转,发现方知行后眼神里浮现出一丝笑意。
    然后李一挝地目光歪向另一侧。这是一侧搭起的台上。上面人不多,都是些贵戚官宦家地女子。这些人不能与普通百姓挤于一处,所以才会有这样一座台子。方知行扫了一眼,便看着于织娘站在其中,含情脉脉地盯着李一挝,身后的乳娘还抱着一个襁包。
    数月之前,织娘生下她与李一挝的第一个孩儿,这次也带来瞧热闹了。
    李一挝咧了一下嘴,若不是军纪约束,他都要说一声“好热闹”了。
    他们下了马,立刻有勤务兵上来将马牵到一边,然后顺着预留的道路穿过铁丝网,进入前方的一幢楼房。穿过楼房里地过道,他们进入大宋临安火车站的站台。
    若是以数百年后地标准,这座火车站还有这个站台实在是简陋得可以,不过是上下三层,再加上一层地下通道,站台长也只有五百米左右,如今这上边站着两百名殿前司的精锐官兵他们同时也是秘营成员。
    大约到了八时三十分,喧哗的人群安静了,六十余辆马车从混凝土道路上奔来,到得火车站后减速,然后进入专为马车用的地下通道,所有的马车都停入其中。又过了会儿,大宋皇帝赵昀与他的朝中重臣,都从地下通道中走了出来,只不过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到了站台之上了。
    “吾皇万岁!”
    不知从何处传来喊声,紧接着这喊声连成了一片,赵与莒回过头来,面对着铁丝网、铁栅栏之外的百姓,不住颔首示意。除去军人之外,百姓们纷纷跪拜,这让赵与莒很是不安,低声吩咐了一句,立刻有随侍的殿前司将士大喊:“陛下有旨,免礼平身!”
    虽然已经当了四年多马上就五年时间的皇帝,可是赵与莒还时时警醒自己,对于跪拜,不能安之泰然。
    “陛下深得万民爱戴,实为古往今来第一圣君!”
    薛极跟在他身边,因为赵与莒步子大的缘故,他有些跟不上,边抹汗边道。
    对这种谀辞,赵与莒有足够地免疫力,他理都没有理,而是转向崔与之:“崔卿,觉得如何?”
    “臣还是觉得这东西真能跑得起来么?”
    对着眼前地大家伙,崔与之有些不相信地摇了摇头。
    在站台上停着的,便是赵与莒万分重视地火车了。这列火车与流求最初试运的已经又有了很大的改进,它的机车导轴、动轴和从轴分别为二、三、一,为了便于拐弯,它装有引导转向架,为提高蒸汽利用率,它用采用了关节复胀技术。这种机车适合牵引较轻的客车,跑起来也更为舒适。
    机车之后挂着八节车厢,每节车厢长约是十三步左右(二十米),这样所有车厢加起来,约是一百四十步。车厢不象后世一样全是铁铸,而是采用了铁底盘、铁顶与木壁,只在关键部位用铁进行了加固,这一来是减轻车厢重量,二来也是节约用铁。
    崔与之还是难以相信。就凭借前面的那个巨大的圆柱型的铁物什,可以拖着这一百二十步长的东西跑起来。
    “随朕上车吧。”赵与莒也不再说什么,而是快步踏上了列车。
    他上的是第六节车厢,早有穿着制服的乘务上来服侍,随行而来的众臣中,六部主官与一些重要官员,当然也与赵与莒一样上了第六节车厢。其余人等则在七、八两节车厢。一百余名官员,进入三节车厢。自然觉得还算宽敞。在他们都上了车后,建造这铁路地部分在临安的工匠、民夫还有军士。上了第二、第三、第四节车厢。
    第一和第五两节则是餐车,这是赵与莒特别交待的。第六节车厢自是既宽敞又舒适,被隔为两部分,前面长约五步的是赵与莒的御厢,里面放着固定床榻。还有书架和一些装饰用的摆饰。过道从这里的左侧通过,被铁皮隔了开来。后面长约七步有余地是个小会议室。摆着赵与莒的御座和群臣地座位,全部加起来约是三十个位置。
    这些座椅都是用固定于车底的海绵椅子充当,因为天气热地缘故,座椅上又放着一个铁垫子。
    车厢两侧如后世的火车一般,都是巨大的玻璃窗,顶部也有通风口,故此车厢内不算气闷。
    “诸卿且入座,朕命御医来给诸卿准备些消除胸闷的汤药,另外冰镇酸梅汤也会给诸卿准备好。”赵与莒笑道。
    “陛下,何时开车。让老臣见识见识。”崔与之有些迫不及待了。
    “正是。陛下常对臣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臣也想见识一下这黄金是如何万两法。”魏了翁也道。
    赵与莒笑了笑,召来李云睿,对他吩咐了两句,李云睿拿出怀表,与赵与莒对了时间后向前行去。赵与莒道:“九时正,准时出发,诸卿莫急。”
    众人纷纷拿出怀表,对了对时间,离九时也只差十分钟左右。
    看热闹的百姓见天子和朝中重臣都进了那车厢中,等了好一会儿也不见动静,只见着车厢边上地玻璃窗被纷纷打开,不时有人从窗子里向外张望,最前边的还免不了向他们招手。
    时间眼看到了九时,车站高处地大钟开始敲响,百姓们意识到这铁车即将开动,都开始欢呼起来。
    只见那车头处的烟囱原本淡淡的白烟迅速变成了浓厚的青烟,机车头部开始发出轰鸣,那声音几乎与雷声相当。紧接着,车头处发出一声“呜”的长鸣,那是司机拉响了汽笛。
    所有人屏住了呼吸,眼着这个巨大的铁家伙,虽然天子大力倡导下,已经习惯了听从天子的临安百姓都相信这东西可以跑动起来,但相信与亲眼看到完全是两回事。当机车带着后边的车厢,真的缓缓开始移动时,不知有多少人倒吸着冷气,惊呼苍天!
    便是车中的百官、军士、工匠,也是惊奇地看着外边,他们不觉得自己在动,而是觉得车站和车站上地人们在向后移动。
    严格来说,这列机车已经是相当成熟地型号了,从第一台蒸汽机车出现到现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已经跨越式地发展了三代。许多发明,原本应该经过长时间地探索才能取得正确的结果,因为赵与莒的缘故,都没有再走过去的弯路。
    大宋炎黄三年七月十八日,在临华线铁路贯通之后的第二天,这条铁路上响起了火车的轰鸣。“旅者号”机车,拉着八节车厢,六百名乘客,开始了它的第一次行程。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二六三、凡路所至皆吾土
     更新时间:2009…6…16 20:50:34 本章字数:5163


    “轰隆,轰隆,轰隆!”
    火车的轰响声很吵,车厢里原本因为秋老虎而显得闷热,但是当火车真跑起来后,这种闷热便消失了。
    赵与莒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目光扫过一个个臣子,这些年纪老大的朝中重臣,现在一个个趴在车窗边,呆呆地望着窗外,倒有一半人嘴巴合不拢来。
    当们当中有些人乘坐过蒸汽轮船,但火车还是给他们带来了惊讶,这种震憾,让他们无法想象。
    临安车站外前来看热闹的百姓也是如此,即使有军士、差役维持秩序,他们仍然跟着车子跑了许久,直到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变成远方的一条小线。
    刚出临安站时,火车的速度并不快,也就是每小时二十至三十宋里,因此群臣可以看到,自己随着这趟车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