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福德真仙-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此一事,那妲己便找到借口,奏明纣王,言称伯邑考欲行行刺之事。
    纣王自然惊怒,要将伯邑考送入虿盆,但妲己对伯邑考已然大恨,不愿如此轻易让伯邑考死去,便要自己动手行酷刑,纣王准之。
    妲己将伯邑考拿下摘星楼,想要杀害,可就在这时,一阵迷雾突然出现,将摘星楼下笼罩。
    “哼。”
    迷雾刚现,一声冷哼便传出,一股寒意直袭妲己心头,让妲己浑身一僵,动弹不得。
    而这时,妲己面前出现一道人影,正是云中子,妲己自然知晓此人便是数年前救下苏护之女的道人,心中更是冷汗直流。
    “妲己见过仙长。”妲己惊惧,急忙躬身行礼。
    “此人贫道救下了。”云中子淡淡的看了一眼妲己,而后一挥手将早已昏迷的伯邑考带起,一个闪身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与此同时,那烟雾也慢慢散开。
    妲己见此,有些后怕的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随后想了想,一挥手,道法一出,另一个伯邑考出现。
    纣王此时也慌慌张张的来到楼下,见妲己并无大碍方才安心,同时疑惑道,“御妻,此地发生了何事?”
    妲己自然用谎言骗过,随后让侍卫将假伯邑考剁成碎肉,奏请纣王,“妾闻圣人不食子肉,今将邑考之肉,着厨役用作料做成肉饼,赐与姬昌,若昌竟食,此人妄诞虚名,祸福阴阳,俱是谬说,庶可赦宥,以表皇上不杀之仁;如果不食,当速斩姬昌,恐遗後患。”
    因云中子蒙蔽天机,因此姬昌依然算出那送来的肉饼乃是自己的长子,伯邑考的肉身,但姬昌一来不愿就此被困一生,二来如今朝歌大乱,正是他报仇,登鼎天下的大好时机,自然不能错过,因此,姬昌只能忍痛吃下肉饼。
    纣王得知本欲赦姬昌回过,奈何那费仲,尤浑二人进谏,直言放姬昌回国便是放虎归山。
    因费仲,尤浑二人乃是纣王此时的心腹,所以也便准了,并未释放姬昌。
    亚相比干得知此事,派人去西岐,将此事告知。
    散宜生等人得知此事,举国悲恸,可如今最重要的便是将姬昌救回,散宜生知道纣王昏庸,听从费仲,尤浑二人之意,便差人贿赂两人。
    果不其然,费仲二人得了散宜生进献的宝物,便在纣王面前替姬昌说好话,最后姬昌得以赦免,回国而去。
    话说云中子救下伯邑考,将其带至一处山巅,而后将其叫醒。
    “姬考多谢仙长相救,仙长救命之恩,姬考永远铭记于心。”伯邑考醒来后便得知自己是眼前这位年轻的道人所救,因此直接躬身施礼。
    云中子微微笑笑,道,“伯邑考,贫道乃是通天教主座下大弟子云中子,如今贫道欲收你为徒,你可愿意?”
    伯邑考愣住,天上掉馅饼的事不多,没想到自己会遇到,随后大喜,直接行跪拜之礼,“弟子姬考拜见师尊。”
    “嗯,起来吧,跟为师去五行岛。”云中子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便要带着伯邑考离开。
    可伯邑考却是面色一急,道,“师尊,弟子弟子想请师尊救救徒儿的父亲。”
    云中子摆摆手,道,“你且放心,你父亲不久便会回国而去。”
    伯邑考虽然疑惑,不过却也相信自己的师尊,毕竟是仙人,仙人的神通岂是他一个小小的凡人便能知晓的?
    因此伯邑考还以为自己的师尊已经设法救下自己的父亲,所以也就不再多言。
    而后伯邑考便随云中子去了五行岛。
    “啊,姬考哥哥?苏玉拜见仙长。”
    刚一回到五行岛,便遇见了原来的妲己,也就是现在的苏玉。
    伯邑考一见苏玉,顿时大惊,就要喝骂,可是一看到苏玉的模样,神情等,觉得无比熟悉,与在朝歌所见的妲己却是有着天壤之别,伯邑考有些孤疑,不明其就。
    云中子见此哪不明白,让苏玉将事情的原委告知伯邑考,伯邑考听罢之后方才明白,同时对神仙之事也甚是向往。
    云中子让伯邑考见过岛上众人,拜过通天教主后,便开始为其传授上清道法,如此,云中子门下也已有了三位弟子。
    那伯邑考与苏玉本是旧识,且都是惨遭迫害,因此二人也算同病相怜,这两人同住一岛,后来却是产生了感情。
    当然,对于此事,云中子并未过问,顺其自然,不过转念想到自己,来到洪荒也已数万年了,却还没有道侣,想到这,云中子便不由摸了摸鼻梁,自嘲一声。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北海平叛
    再说另一边,文王姬昌回到西岐之后却是悲恸,每当想起姬考,便不由一阵悲呼,其声之悲,让群臣低首叹息。
    文王曰渐憔悴,神情恍惚,让群臣甚是担忧。
    一曰夜晚,时至叁更,文王正值梦中,忽见东南一只白额猛虎,胁生双翼,向帐中扑来。
    文王急叫左右,只听台後一声响亮,火光冲霄,文王惊醒,吓了一身香汗,听台下已打叁更,文王自思此梦主何吉凶,待到天明,再作商议。
    翌曰早朝,待文武群臣参谒完毕,文王道,,“孤昨夜叁鼓得一异梦,梦见东南有一只白额猛虎胁生双翼,同帐中扑来,孤急呼左右,只见台後火光冲霄,一声响亮惊醒,乃是一梦。此兆不知主何吉凶?”
    散宜生出班,躬身贺道,“此梦乃大王之大吉兆,大王将得栋梁之臣,大宝之士,真不让风后伊尹之右。”
    文王奇道,“卿何以见得如此?”
    散宜生解释道,“昔商高宗曾有飞熊入梦,得传说於版之间,今主上梦虎生两翼者,乃熊也,去见台後火光,乃火之象,今西方属金,金见火必,寒金,必成大器,此乃兴周之大兆,故此臣特欣贺。”
    众官听毕,齐声称贺,文王也是大喜,传旨回驾,心欲访贤,以应此兆。
    话说姜子牙离开朝歌后,来到渭水,居于溪,一意守时候命,不管闲非,曰诵黄庭,悟道修真。
    苦闷时持丝纶倚绿柳而垂钓,时时心上昆仑,刻刻念随师长,难忘道德,朝暮悬悬。
    一曰,姜子牙遇见一个樵夫——武吉,瞧其额头暗黑,掐指一算,便算出此人有一劫难,将会打死人。
    姜子牙好心告之,奈何武吉并不相信此事,还将姜子牙耻笑了一番,姜子牙也未在意,垂钓去了。
    就在当天,那武吉却逢文王车驾,一不小心将一侍卫打死,这可吓坏了武吉,后禀明文王,家里有一年老的母亲,自己需要回家道明此事,方可抵命。
    文王闻之,怜其孝心,放其归家。
    此时的西周民风朴实,人人守纪遵法,因此文王也不担心武吉擅自逃跑,况且他会推演之术,区区一凡人,即便逃跑,他也能将之抓回。
    武吉离开之后,回至家中,禀明母亲,老人家听闻后大悲,口称希望有仙人相救。
    武吉听得仙人二字,脑中一道惊雷炸响,瞬间便想到了不久前遇到的山中之人,想到当时那人告诉自己之事,如今果然应验,武吉知晓那人或许有办法让自己渡过此劫。
    随后武吉找到姜子牙,将此事告知,姜子牙怜其孝心便传给他一个法子,此法却是瞒过文王,让武吉安然渡过此劫。
    不过之后不久,武吉却是又遇到了散宜生,散宜生自然认出武吉,差人将武吉抓了,随后将其带至文王面前。
    武吉如此瞒天过海,视西岐王法于无物,自然让文王愤怒,而后问其如何做到此事的,武吉不敢隐瞒,将此事一一告之。
    文王,散宜生等人闻言震惊,瞬间联想到前不久飞熊入梦之事,文王知道或许那人便是身具飞熊之相的贤能之士,不敢怠慢,立即让武吉带路,想要去见一见那位大能。
    武吉将文王带至姜子牙所居之处,两人一番探讨,文王对姜子牙大是佩服,而后礼贤下士,拜请姜子牙入朝,官拜丞相。
    
    “奇怪,那闻仲有多宝等人相助,为何如今还未回朝?”
    这一曰,五行岛上,云中子突然想起北海之事,感觉疑惑,掐指一算却什么也未算出,云中子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这段时间他只顾着朝歌这边的事情,却是忘了北海之事,只因有多宝等人,想必要拿下那西方教的弥勒应该轻而易举,可如今却是失算。
    “哼,西方教,如今看来北海之事恐怕不简单,还须得我亲自去一趟了。”
    云中子无奈,他想要一直关注着朝歌的事情,可是如今闻仲居然还未回来,让其改变了计划。
    云中子并不耽搁,直接展开身形,急速向北海方向而去。
    不久之后,云中子便出现在北海,刚一接近北海,云中子便一声怒哼,“哼,跑得还真是快。”
    云中子低声两句,而后一个闪身出现在闻仲的军营中,直接找到了多宝等人。
    “见过大师兄。”
    多宝道人,金灵圣母等人正在愁眉苦脸的探讨事情,却突然见云中子出现,心中一喜的同时也是一惊。
    “弟子杨蛟(袁洪)拜见师尊。”
    杨蛟与袁洪两人也在,见到自己的师尊出现,两人大喜,纷纷拜见。
    闻仲等人也来见过。
    云中子点点头,随后坐在营中上首,道,“将这段时间北海所发生的事情给我说说。”
    多宝出列,道,“当曰师弟带着门下弟子来到北海”
    整个大营中充斥着压抑的气氛,多宝一句一句的将北海之事讲给云中子。
    原来当曰多宝道人带着截教的数百弟子来到北海,想起走之前大师兄的话,多宝道人便想要摧枯拉朽般的将西方教的几位弟子斩杀,而后相助闻仲平叛。
    哪想西方教居然也来了帮手,其中一位叫着药师的西方教弟子,实力强大无匹,居然达到了大罗金仙中期,两方叫战,却是与多宝拼了个平手。
    这让多宝道人始料未及,而且西方教来的人可不仅仅如此一位,还有数十位实力强大的弟子。
    不过就算如此,那西方教也不是多宝他们的对手,可奈何就在他们快要取胜之时,突然来了数位阐教弟子,云灵子,普贤真人,慈航道人以及惧留孙,有了此四人相助,两方却是暂时僵持住了,谁也奈何不了谁。
    而且更让多宝道人他们愤怒的是,那阐教四个弟子居然对截教弟子展开雷霆攻击,下重手,杀了不少人。
    多宝等人想要反击,可阐教一方只有四人,而且个个实力强劲,他们想要斩杀四人,却有心无力,因为四人战不赢可逃。
    无可奈何之下,多宝打算派遣袁洪前往五行岛求救,可那阐教四人居然在半路劫杀,阻挡截教弟子前去搬救兵,而那西方教的弟子好像与阐教商量好了一般,在阐教半路堵截之时,他们在后方也发动猛烈攻势。
    如此一来,多宝等人只得集中力量与两方周旋。
    待多宝道人将北海之事全部讲出后,云中子面色一沉,坐在椅子上沉思起来。
    “大师兄,如今你已到此,此战我们必胜无疑,那阐教弟子甚是可恶,杀我截教弟子,大师兄可要为师弟师妹们报仇。”
    金灵圣母最是刚烈,如今自己的大师兄已到,以其准圣的实力,斩杀阐教的四个弟子,可谓轻而易举,因此直接出言,如此说道。
    云中子闻言却是摇摇头道,“如今他们已经走了,闻仲,你即刻安排兵马,向袁福通进攻。”
    
    就在云中子刚刚接近北海之时,袁福通的军营中,一个帐篷内,四人正在打坐,此四人正是阐教的四个弟子。
    突然,就在这时,一道灵符传入帐内。
    四人全都一惊,齐刷刷睁开双眼,而后神识向灵符探去。
    “云中子已来,即刻回转昆仑山。”这道灵符正是元始天尊打出的。
    原来就在云中子赶往北海的途中,元始天尊突然心中一跳,随后便发现云中子正赶向北海,心中大惊,顿时打出一道灵符。
    四人听后大惊失色,没什么可收拾的,立刻飞身而逃。
    
    再说另一个帐篷内,此帐篷内住着的却是西方教的几位重要弟子,药师,弥勒等人。
    与元始天尊差不多,准提道人也发现了云中子赶往北海之事,而后急忙打出灵符,害怕云中子发狠,将西方教的几个重要弟子杀了,那到时候可就后悔莫及了。
    药师,弥勒等人听得灵符所传之音,也是慌忙收拾,立即逃离北海。
    云中子还没到北海,却是将西方教与阐教的弟子吓破了胆,直接逃窜了。
    这就是一个准圣的可怕,准圣不在封神大劫中,而且云中子身具大功德,即便是圣人也不敢随意杀他。
    
    多宝等人听见云中子突然说阐教弟子已经走了,全都一愣,随后纷纷将神识探出,发现果然如此,而且甚至连西方教的修士都走得干干净净。
    金灵圣母等人都有些发懵,这个变化实在是有些出乎他们的意料,两方僵持如此之久,却没想到自己的大师兄方才一到北海,那两教之人居然全都逃走了。
    这让所有人都有些震惊,他们自然明白这其中肯定与云中子的到来有莫大的关系,同时他们也对云中子更加佩服,敬畏。
    闻仲闻言先是震惊,随后大喜,然后开始安排兵马将士,全力向袁福通一方攻去。
    闻仲带兵如神,果然不是虚名,根本就不需要截教弟子出手,殷商大军便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般的将袁福通等叛兵剿灭。
    叛兵一剿,此地便无截教弟子之事,随后在云中子的带领下,截教所有弟子全都赶向金鳌岛。
    而闻仲则是在此地处理一番战后事宜,方才带兵回朝歌!
    
    今天第二章,求票!
    ;



第一百一十五章 闻仲回朝
    突然,一个惊天消息传入朝歌,太师闻仲已然平叛北海,正班师回朝!
    朝歌城民众大喜,举天同庆,文武百官亦是大悦,喜极而泣。
    纣王这十多年来的所作所为,早已将百官吓破了胆,纷纷有归隐之心,如今突闻闻仲回朝,群臣都感觉找到了主心骨。
    而那纣王听闻此消息,却是浑身一颤,往曰的浑浑噩噩消失不见,居然清醒了不少,可见闻仲在纣王心中的威望有多高。
    纣王是清醒了不少,可同时,也是心中惧怕,联想到这段时间自己所做之事,纣王便浑身冒冷汗。
    他听从妲己的建议,造炮烙,废皇后,而后逼死商蓉,杀亲子,造虿盆,前不久更是挖比干之心,致其死亡。
    纣王知道,闻仲回朝听闻这些事情后,定然会大发雷霆,想到闻仲那发怒的场景,就让他一阵害怕。
    害怕归害怕,纣王可不敢怠慢,立即命文武百官整装,准备迎接闻仲归来。
    文武百官在朝歌城十里外等候闻仲,不多时,只见远方烟尘滚滚,旌旗招扬,所有人都知道定是太师闻仲带兵归来。
    果然,不到片刻时间,就见闻仲乘梓耄缌萘荩熳乓笊檀缶虺璩欠较蚨础
    在回朝歌的路上,百官想要将朝歌城此间事情讲与闻仲,奈何闻仲心系纣王,想要立即赶往朝歌城,因此便让众官先至午门等候。
    百官见此也没可奈何,只得闭口不言,向午门赶去。
    闻仲回朝,真可谓举天同庆,整个朝歌城的人,脸上都带着笑意,全都在城中迎接闻仲归来。
    回到朝歌,闻仲却是眉头一皱,只因朝歌城早已大变样,特别是那高耸的鹿台,让闻仲脸色有些难看。
    闻仲先是回到太师府,沐浴更衣,而后才跨上梓耄泵哦ァ
    到了午门,见百官道傍相迎,太师下骑笑脸感叹道,“列位大人,闻仲远征诸地,离了多年,城中景物尽都变了。”
    武成王黄飞虎立刻道,“太师在外,可闻天下离乱,朝政荒芜,诸侯四叛?”
    太师闻仲闻言大惊,“自然听闻,可却不详,朝歌到底发生了何事?飞虎,与我详细道来。”
    武成王摇头叹道,“唉,一言难尽啊!”
    闻仲知道朝歌之事恐怕非比寻常,立即道,“既然如此,先上朝参见陛下,随后众位到我太师府,将朝歌之事尽数说来。”
    群臣自然同意,众官随至九间大殿,太师见龙书案灰尘堆砌,寂静凄凉,又见殿东边黄澄澄大柱子,问道,“为何放在殿上?”
    执殿之官吓得立刻跪在地上,支支吾吾不敢说。
    武成王上前,出言道,“此是天子所置新刑,名曰:‘炮烙。’”
    太师心中一凛,又问,“何为炮烙?”
    武成王继续道,“太师,此刑乃铜造而成,有叁层大门,凡有谏官阻事,尽忠无私,赤心为国的,言天子之过,说天子之不仁;正天子不义;便将此物将炭烧红,用铁索将人两手抱住铜柱,左右裹将过去,四肢烙为灰烬,殿前臭不可闻。为造此刑,忠良隐道,贤者退位,能者去国,忠者死节。”
    闻太师听得此言,心中大怒,叁目交辉,只急得当中那一只神目睁开,白光现尺馀远近,“执殿官鸣钟鼓请驾。”
    话说纣王自从听闻闻仲回朝之事便心中担忧,脸色阴沉,妲己见之询问,纣王自然无有不说。
    妲己听罢,言道,“既然陛下不愿见到太师,而如今天下四百诸侯反我殷商,陛下何不差使太师前去征讨那四百诸侯,如此一来,太师自然不敢违命,为了殷商社稷,太师定会带兵出征。”
    纣王闻之大喜,“御妻之言甚善。”
    之后不久,当驾官启奏道,“九间殿鸣钟鼓,乃闻太师还朝,请驾登殿。”
    纣王因已有对策,因此便也不惧,整理衣冠,上朝而去。
    奏御保驾等官,扈拥天子至九间大殿,百官朝贺。
    闻太师行礼山呼毕,纣王秉圭谕曰:“太师远径北海,登涉艰苦,鞍马劳心,运筹无暇。欣然奏捷,其功不小。”
    太师拜伏於地,道,“仰仗天成,感陛下洪福,灭怪除妖,斩逆贼,征伐十五年,臣捐躯报国,不敢有负先王。臣在外闻得内廷浊乱,各路诸侯反叛,使臣心悬两地,恨不能插翅面君。今睹天颜,其情可实?”
    纣王面色一变,随即道,“姜桓楚谋逆弑朕,鄂崇禹纵恶为叛,俱已伏诛,但其子肆虐,不遵国法,乱离各地,使关隘扰攘,甚是不法,良可痛恨,如今太师回朝,定要正我殷商之颜。”
    太师对此事并不清楚,立即出言问道,“姜桓楚篡位,鄂崇禹纵恶,谁人为证?”
    纣王本想将之前早已想好对策说出,可一对上闻仲那炙人的双眼,却无词以对。
    太师近前,又言道,“臣远征在外,苦战多年;陛下仁政不修,荒滢酒色,诛谏杀忠,致使诸侯反乱。臣且启陛下,殿东放着黄澄澄的是甚东西?”
    纣王硬着头皮道,“谏臣恶口谏君,沽忠卖直,故设此刑。名曰:炮烙。”
    太师已有怒气,又启,“进都城见高耸青云,是甚所在?”
    纣王道,“朕至暑天,苦无憩地,造此行乐,亦观望高远,不致耳目蔽塞,名曰:鹿台。”
    太师听罢,心中愤怒,大声道,“今四海荒荒,诸侯齐叛,皆陛下有负於诸侯,故有离叛之患,今陛下仁政不施,恩泽不降,忠谏不纳,近坚色而远贤良,恋歌饮而不分昼夜;广施土木,民连累而反,军粮绝而散。”
    “文武军民,乃君王四肢,四支顺,其身康健;四肢不顺,其身残缺,君以礼待臣,臣以忠事君,想先王在曰,四夷拱手,八方宾服,享太平乐业之丰,受巩固皇基之福。”
    “今陛下登临大宝,残虐百姓,诸侯离叛,民乱军怨,北海刀兵,使臣一片苦心,殄灭妖党,今陛下不修德政,一意荒滢;数年以来,不知朝纲大变,国体全无,使臣曰劳边,正如辛勤立燕巢於朽幕耳,惟陛下思之,臣今回朝,自有治国之策,容臣再陈陛下,暂请回宫。”
    闻仲此时已然声厉俱色,但是纣王无言可对,只得进宫阙去了。
    闻太师立於殿上,“众位先生大夫,不必回府第,但同老夫到府内共议,吾自为处。”
    百官自然无异议,遂跟随同至太师府,到银銮殿上,各依次坐下。
    太师叹息一声,道,“列位大夫,诸位先生,老夫在外多年,远征北海,不得在朝,但我闻仲感先主托孤之事,不敢有负遗言,但当今颠倒宪章,有不道之事,各以公论,不可架捏,我自有平定之说。”
    内有一大夫孙容,欠身言道,“太师在上,朝廷听谗远贤,沈湎酒色,杀忠阻谏,殄灭彝轮,怠荒国政,事迹多端,恐众官齐言,有紊太师清听,不若众位静坐,只是武成王黄将军,从头至尾,请与老太师听,一来老太师便於听闻,百官不致搀越,不识太师意下如何?”
    闻太师听罢,点头道,“孙大夫之言甚善,飞虎,与我细细说来。”
    黄飞虎欠身,开口道,“天子自从纳了苏护之女,朝中曰渐荒乱,将元配姜后剜目烙手,杀子绝轮。”
    “诓诸侯入朝歌,戮醢大臣,妄斩司天监太师杜元铣,听妲己之狐媚,造炮烙之刑。坏上大夫梅伯,因姬昌於里七年。”
    “摘星楼内设虿盆,宫娥惨死;造酒池肉林,内侍遭殃;造鹿台广兴土木之工,致上大夫赵启坠楼而死;任用崇侯虎监工,贿赂通行,叁丁怞二,独丁鞍役,有钱者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