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色诱人-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人,脾气秉性不能说不会变,但在这等事上给她三个胆子她未必敢偷人。你宠夫人是你的事,但不能为了哄夫人就要了碧桃肚子里孩子的命?”
  “不是我不信你夫人的话,只是她也不是个真的大肚能容人的人,她进门三年上水月难产而亡的事你不会忘了吧?还有她凭什么进门的,你我心里一清二楚。不是冯家老太爷对你父亲有恩,临终前求到我这里非要看着她进门才闭眼,她顶多就能做个妾而已。”
  小冯氏没生儿子时还好,一直谨守本分,不敢造次。可这三年没有她坐镇,在庆阳生了儿子,仗着儿子傍身和上官鸿的宠爱,性子娇纵起来……老夫人摇头,看着低头听训的上官鸿,问道:“我就问你一句,碧桃肚子里的种是不是你的?”
  上官鸿面露尴尬之色,那日小冯氏问他,他含含糊糊糊弄了一句,后来想想,当时在勉县朋友家中做客,回来时多喝了几杯进错了房间,半夜醒来才摸回小冯氏房里,后来他把这事给忘了,没想到碧桃有了身子,又怕小冯氏哭哭啼啼,这才打哈哈想蒙混过关。没想到闹出这么大乱子。
  上官鸿没说话,无奈地点点头。
  老夫人冷哼一声,“莫不是生了个儿子就有理了?等孩子生下来,给碧桃抬个妾。”
  上官鸿额上冒冷汗,暗恼自己疏忽大意,又想起前两日听户部刘侍郎说的话,忙道:“但凭母亲做主,只是抬妾的事怕是难办。”
  “此话怎讲?”
  “我听户部的刘侍郎说,前些日子端郡王家的妻妾争宠闹出了人命,被御史告到了皇上那里。皇上厉斥端郡王,罚俸不说,还勒令闭门思过。这几日下朝留下户部的堂官议事,说要改会典,定制民间和皇族娶妾之事。听刘侍郎说,郡王这一级最多纳妾四人,一次最多两人,四十无出才能再纳两人,以后就算无处也不可再纳。无功名者更不能娶妾。儿子在朝为官,如今已有一妻一妾,断不能为了抬妾之事影响了仕途。儿子还请母亲寻个稳妥的法子处理此事。”
  “齐家治国平天下,不齐家何以治国。陛下规范典仪,刚正风气,此举甚好”老夫人听罢大为赞赏,睨了自家儿子一眼,“她既然管家忙不过来,疏忽了这等大事,那人就不用放在她那里了,让碧桃去柳氏院子,刚好她妹子也在那边,我另外指两个丫鬟过去。其他的事等孩子生下来再说。”
  “是多谢母亲体恤。”上官鸿松了口气,应付完母亲,回去再与小冯氏说道。
  “你在外事上不糊涂,在家事上却太过疏松,等出了大纰漏你后悔也来不及。家不齐你这官也就当到头了。有些话我能说,有些话却要你去点醒她。我看冯氏管家太累,精力不济,明年把熙哥儿的婚事办了,让儿媳妇帮帮她。”
  小冯氏不过二十六,精力不济却轮不到她头上,老夫人是对小冯氏来京后的诸多行为表示不满,要孙媳妇来管了。上官鸿虽然觉得母亲下了小冯氏的面子,但今次的事情连他都有些不痛快,于是点头同意了。
  母子俩商量好,再过半月上官鸿衙门里的事一忙完,就带信去江南钱家商量上官熙的婚事。

  第四十一章 床下床上拉家常
  晚间,上官鸿在荣禧堂用了膳才,回到小冯氏院子。
  小冯氏见上官鸿脸色不好看,笑着迎了上来,“,你回来了”
  小冯氏今晚穿了件圆领对襟白地缠枝红牡丹扣身三经罗衫,紧紧裹着她凹凸有致的身材,两朵碗口大的牡丹不偏不倚正好开在胸前的**上,让那雍容端丽的花朵也无端添了几许别样的香艳。
  视线忍不住在那两朵花上停留了一下,上官鸿抬头对上小冯氏那张娇俏含笑的小脸,“,累了吧,快去净房洗洗。我特地准备了百合绿豆汤,待会儿出来进一碗解解暑气。”听到这话,上官鸿心中的火气顿时泄了一半,“嗯”了一声转身往净房去了。
  小冯氏长舒了一口气,转头吩咐丫鬟:“信香,快去端绿豆汤来。”
  不多时,上官鸿披着一头湿发从净房走了出来。小冯氏牵着上官鸿的手引他坐下,然后拿着布巾帮他慢慢地擦头发,“,昨日的事我的错。我不该一时鬼迷心窍想要惩治碧桃……我只,只……”
  话没说完,小冯氏忽然噤了声。上官鸿等半晌没听见小冯氏说话。回头一瞧,才发现小冯氏一边帮他拭发,一边默默流泪……那泪眼盈盈的模样看得真叫人心疼。上官鸿对着自己的小娇妻,忍不住叹了口气,想起老母的训话,狠了狠心说道:“上回为了寿礼的事差点闹出笑话,让母亲操心。这次又容不下碧桃,不心里对蔷姐、熙哥儿他们也都容不下?”
  “呜呜——”小冯氏欲语流先泪,看着上官鸿喃喃自语,“我,我没有……妾身心里难受,那几日明明应承过居在我屋里,没想到……妾身的错,妾身不该埋怨,不该责怪碧桃邀宠,不该为了想独占伤了碧桃,不该因为碧桃的几句话就急怒攻心,妾身该忍的……”
  口口声声说自己的错,可犯错的原因却全别人的闹的,不自己有心之举,自己只不过受了情伤。冯白花抽泣着,用无比哀怨悲切的眼神望着上官鸿,无声控诉着他“背信忘爱”的种种劣行。
  “碧桃说了什么?”上官鸿一时觉得头疼,抚了抚额角,这事确实也自己犯了糊涂,抬头看向小冯氏的目光温和了许多。小冯氏一接受到信号,立时止了泪,再次用泫然欲泣的眼神望着上官鸿:“没什么,就怨责妾身霸着不放,她如今有了的孩子,以后还会有别人有的……妾身没有怨怪的意思,妾身只心里难受,想当初……”
  小冯氏轻描淡写地回忆起当年的花前月下,适时地放软身子伏在上官鸿肩上。
  外人眼里上官鸿外表儒雅且颇有君子之风,其实就个闷骚男,最爱小冯氏这样哀美凄婉梨花带雨惹人怜的调调。温香软玉在侧,上官鸿也不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何况还自家的家花。于,训妻还没正式开始,便将阵地转移到了床上。
  完事后,小冯氏亲自伺候上官鸿来了场鸳鸯浴,两人重新回到床上时,月上中天,小冯氏侧卧着给上官鸿打扇子。两人又继续刚才的话题,只不过此时上官鸿早已没了那些火气,说话语气缓和了不少,有一搭没一搭地教训了小冯氏两句。
  小冯氏虚心受教,只求上官鸿放了赖嬷嬷,“嬷嬷也心疼我,才会狠下心做这等恶事,求看在嬷嬷年纪大又服侍我一场的情分上,饶了她这一次。”
  上官鸿没说话,小冯氏继续说:“京郊原先留下两处庄子,我想打发嬷嬷去庄子上,这样给老也个交代,她老人家也不会怪您偏心。”
  “那就照你说的办吧”
  听上官鸿答应了,小冯氏心头一松,又歪着头小声试探说:“碧桃那边,等孩子生下来,不如就抬个妾吧?”
  “抬妾的事就不要提了,朝中这几日要改会典,官员不能随意纳妾。碧桃的事就交给娘了,你不用操心了。”
  小冯氏心中大喜,眉眼无声地笑弯了,手搭在上官鸿胸口,脸贴在他身上,“嗯,妾身听的,还最疼我。”
  上官鸿安抚似地拍了拍她的手没言语,小冯氏又直起身子给他打扇,嘴里赌誓,认错保证。上官鸿一一听下,也没再训斥她。
  他晓得小冯氏一直以来心结所在。
  大冯氏与他少年夫妻,人温婉端庄,夫妻俩谈诗论画、锦瑟和鸣,感情自然不同;王氏难得一见的美人,美貌如花,又有大家之风,奈何性子刚烈容不得半点瑕疵,妾室、通房一概都容不下;就算庶出的柳姨娘,容貌气质上佳,入府前小有才名;而小冯氏比起这两位差得不一星半点,继室生的,生母地位不高,长相最多算得上小家碧玉,修养学识也比不上她姐姐和王氏,更别提柳氏了。只人有几分小聪明,最会揣摩他的心思,小意逢迎伺候。平日操持家事也谨慎,精打细算,有时候难免流露出些小家子气。不过这些小瑕疵在上官鸿眼里算不得什么,时常敲打着,只要她不闹出大乱子,这点沙子他眼里还容得下。
  他清楚,小冯氏素来爱重自己,爱患得患失,怕有一日失宠没了往昔恩爱,所以一遇到后宅争宠行事就急躁操切,不可避免犯了错误。这点也这么多年上官鸿最满意小冯氏的地方,被一个女人死心塌地的爱着,像神一样敬重着,男人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
  当初老被迫承认小冯氏这个儿媳妇,她进门后老因为不满,一度抬举柳姨娘,压着她抬不起头来,以致于在梧州那几年她在这家里地位尴尬。她倒没半句怨言,一味忍着,到了庆阳才又恢复了几分少女时的真性情,私下相处言语大胆坦诚了许多,两人的关系倒比起在梧州时更加亲昵,好似蜜里调油一般。所以,上官鸿对待小冯氏的错误还本着宽和包容的态度,只要小冯氏知错能改,便会一如既往会宠着她。
  比如现在,他训斥几句,小冯氏乖乖认错保证,他便没在多说,转而又道:“如今不比在梧州、庆阳,衙门里不只我一个替人办差,吏部衙门候补的官员多的能排长队。朝上还有御史台的人盯着,一言一行,哪怕谁家后院风吹草动,都又可能传到那些御史的耳朵里。家中接二连三出事,我在衙里也不得安生。京中不比地方,家中有母亲坐镇,你凡事多请教请教她老人家,不要自作主张。”
  小冯氏笑容甜美,娇滴滴地应声道:“妾身省的,以后再不给添乱。”
  想起今日老母提及熙哥成亲的事,上官鸿又说:“熙哥儿的婚事也该办了,娘的意思明年过完年就把新人迎进门,过半个月衙门里的事情忙得差不多了,我就给钱家去信,你这边也开始着手准备着。娘身子虽然比前两年好了,但也经不起操劳。我跟娘说过了,第一次娶媳妇,有什么不懂的,只管请教朱嬷嬷就了。”
  小冯氏帮上官鸿打扇子的手顿了顿,脸上温婉的笑意也僵住了,不过很快她又恢复了过来,继续轻晃着手腕,“放心,这熙哥儿大婚,妾身一定会尽心尽力。明儿还要上衙,您早些歇着吧。”
  “嗯”上官鸿轻嗯了一声,“这会儿天晚了,没白日里那般热,不用打了,你也歇了吧。”
  “没事,妾身看您睡着了再睡。”
  没一阵传来了微鼾,上官鸿已经睡着了。小冯氏脸上笑意顿敛,把扇子扔到一旁的锦凳上,下了床走到桌边,提着壶到了一杯凉茶,一口气喝了进去,但心中那团火却还无法被浇灭。
  她回头望了眼床上酣睡的上官鸿,眼底柔情蜜意通通的散了个干净,只剩下深深的怨气。她抬头望着窗外暗淡无月的天幕,自嘲地笑了笑,眼底浮现出不甘之色,捏着茶杯的手紧了又紧,然后慢慢地松开,眼神又恢复了坚定。
  翌日,小冯氏看不出一丝异样,照例送走了上官鸿后去荣禧堂请安,先因为碧桃的事给老认错,一并把处罚赖嬷嬷的事告诉了老。老又训斥了小冯氏两句,对赖嬷嬷的处置也没多言,算同意放了赖嬷嬷一次。
  小冯氏心知这事就此揭过了,又道:“熙哥的长子,这婚事自然要大办,跟蔷姐的又不同。媳妇年轻识浅,接下这差事怕办砸了,这两日我打算拟个章程,到时候还请母亲多费心给看看。等那边和钱家商量好日子,再请母亲派个得力的人从旁指点指点媳妇。”
  这事前一天上官鸿已经跟老商量好了,今日小冯氏特地过来又提起,老知道上官鸿说的,便欣然答应,“过年前有蔷姐的婚事要办,赖嬷嬷又走了,我派朱嬷嬷过去帮你。你已然准备了这些日子,想来心里有数,再拟个章程也好,到时候免得忙乱。”
  两人又说了说蔷姐的婚事,小冯氏道要去看看碧桃,给老行礼告辞了。
  看着小冯氏打帘子出了门,老回头看着朱嬷嬷,问道:“这次学乖了,倒对新媳妇进门没半点异议。”
  朱嬷嬷笑着说:“想来昨日跟说明白了,能有个帮忙分担家事的,能多腾出功夫伺候,也没什么不好的。”
  老望着门外,轻轻地摇摇头,“我看未必心甘情愿,还看看再说。”
  朱嬷嬷没言语,递了一杯茶给老。老接过来,又想起了青絮,随口问道:“对了,絮丫头呢?”
  “说赶着给武平侯家十姑娘画首饰花样,晚点在过来给您老请安。”
  老欣慰地点点头,“去,派人送点茯苓糕过去,午膳到正屋来吃。”
  朱嬷嬷看着老的笑容,随声附和道:“咱们家的姑娘知书守礼,走到哪里都受欢迎。”
  听到这话,老不免想起了青蔷,“这几个小的都还好。我就担心蔷丫头。”
  “您老放心,这几日我过去瞧过,大姑娘不在屋里绣花就读书,性子比原来沉稳了许多。”
  老长叹一声,“但愿如此。”
  ——*——*——*——*——*——*——*——
  先贴草稿,回头修改~~~

  第四十二章 突然而至的赏赐
  七月初七大早,青絮被青莲从床上拽了起来,草草用完膳,给老和小冯氏请安后,两姐妹准备坐车去武平侯家,到了二门坐车正好碰见青莲。
  青莲身上穿了件蓝地落花流水纹缎褙子,蓝色褙子上浅紫色梅花素雅端庄。她朝青絮二人点点头便跨着脚凳上了车,月白湘裙边上蓝丝线勾出的浪花,随着她的动作飘逸荡漾,转瞬就消失在车帘后。
  青薇投向青莲衣裳上的目光收了回来,看着哒哒起行的马车,鼻子里轻哼了一声:“嘁,光衣裳好看顶什么用……三姐,咱们也走吧”
  青薇扯着青絮上了车,一路无话。青絮坐在车厢一角打瞌睡,等一觉醒来已经到了城西金鱼胡同。祁家住的三春里在正西,金鱼胡同却在偏北靠近皇城,跟戴帽胡同东西对称。
  车子从东侧门进了内院,到了二门上换了双人轿子。青絮一路上迷迷糊糊的,青薇拉着她兴奋地指着帘子外说话,显然对武平侯府里的景致叹为观止。
  对于这辈子去过了明玉别院,上辈子到过大内皇宫的青絮来说,这些不算什么,不过多亏了小丫头兴奋地叽叽喳喳,青絮总算彻底清醒了,低声笑说:“你这声越来越大,仔细外面抬轿的人听见了。”
  青薇立时捂住嘴巴,睁大杏眼往外看,却没再多说一个字。
  两人被抬到了武平侯的住处,亭嘉和亭兰已经等在那里了。因为第一次来,亭嘉带着青絮和青薇先拜见了侯,侯问了两句话,赏了两人一人一支钗做见面礼,然后打发了亭嘉招呼青絮两姐妹去玩了。
  青薇跟着亭兰走了,青絮被亭嘉拉到了自己的住处。
  “不用去拜见太?”
  亭嘉解释说:“原本说八月十五中秋宴让祖母和母亲进宫,没想到今日晨起宫里来了旨意,祖母一早便赶去了。”当今宫里的皇后武平侯的侄女,太的孙女,会进宫自然皇后传召。
  青絮没再问,朝银红把早先绘好的图样递给亭嘉,“姐姐看有什么地方要改的,我回去再画来。”
  亭嘉翻着那三张图样,每张图样上从钗的正面、侧面把钗头、簪身都画得十分细致,旁边用小楷将打造手法都标注的很清楚,甚至连镶嵌什么样的宝石或不镶嵌时该改用什么样式都给了参考。
  亭嘉不由咋舌,“没想到你连制法都这么清楚。”
  青絮自然不会说自己上辈子学的,笑着解释说:“原先在梧州家里有个嬷嬷,她家儿子打金器的,没事常说起些金铺子里的事给我听,开始没上心,后来觉得有些意思,便边听边记,时间久了,知道的自然多了。”
  “你这图样还真新样式,拿去铺子里卖也能值不少钱。”
  “什么值钱?”祁珍笑呵呵地从外面走了进来,“一进门就听说青絮已经到了,急急忙忙就往这边赶,你们俩说什么好事呢?”
  亭嘉拿着青絮的图样给祁珍看,祁珍瞄了两眼,“这妮子素来心细,一点不像个九岁的孩子,肚子里花花肠子也多,不用来开店可惜了”
  亭嘉笑着推搡了下祁珍,“就你怪话多。”
  青絮睨了祁珍一眼,故作老成道:“我倒有花花肠子,可没本钱。要不大珍珠你给我出钱,咱们合伙开个铺子?”
  祁珍和亭嘉的眼睛一亮,两人对视了一眼,那眼神好像说这个主意不错。
  青絮原本以为像祁珍和亭嘉这样的大家闺秀,平日里知书识字,懂些女红针线,出嫁前再学学主持中馈,然后嫁人管家过日子,何况像祁、王这样的人家陪嫁里面铺子少不了的,也没沦落到要开铺子来贴补家用。而她们这种身在后宅不知柴米贵的姑娘,怕还瞧不上那种钻钱眼里精打细算的主妇们。
  只青絮没想到,她自己随口玩笑了一句,祁珍和亭嘉这两个贵女中的另类竟然当真了,还真想自己合伙开铺子做生意。
  看着聊得热火朝天的祁珍和亭嘉,青絮无声地叹气,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事真要实行起来,可行性不大。
  租铺面,雇伙计、掌柜、匠人,进原料的渠道,办官府的手续,找客源打招牌……这哪几句话就能办成的事情。开铺子必然要通过家里,打着家里的名头,牵扯到三家,利益分配又麻烦事。女子成家管事之后要给家里开源弄个铺子还有个好说法,如今还没有议亲的姑娘,闹不好还冠上个不务正业、不守本分的名头,传出去也不好听。
  祁珍见青絮提了一句就坐在旁边不言语了,“你提的怎么没声了?”
  青絮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皮,鼓着腮帮子说道:“铺子我没开过,不过家里的铺子好像都专门有人给管着,母亲院子里的丫鬟说每月账本一厚摞,要看上好半天。你们要开谁来管,我家和族里姐姐们没出嫁前可都没开过铺子……”
  祁珍和亭嘉悻悻然,刚涌上来的那股子热情顿时偃旗息鼓。亭嘉又拿着图样岔开话题,跟祁珍商量去哪家铺子打合适。
  巳时末刻,亭嘉邀请的娇客们都到了。武平侯让人在湖边的听花水榭摆了席面。临湖而坐,碧湖如镜,绿树环绕,和风如许,景致极佳。青絮站在隔窗边举目望去,湖面宽阔,依稀可见对岸的树影,忍不住喃喃自语,“这湖着实不小,能赶得上梧州明玉别院的外湖四分之一了。”
  “三姑娘去过明玉山庄?”
  青絮没发现身旁何时多了个人,回头一看却赵玉华。
  赵玉华穿了件暗花纱平针绣蝶恋花长袖交领碧色短襦,白丝绸地绣百蝶长裙,浅黄色宫绦束腰,碎玉串成花型缀在宫绦上做裙压。上次有些距离,青絮没细看,这次离近看才发现她皮肤细腻素净如玉,细眉秀目没有让人惊艳之处,却胜在气质清雅别致,袅袅婷婷立在窗边,就好似谷中幽兰,清风如洗,芳华自显。
  美好的人或事物总让人赏心悦目。赵玉华气质型美女,小模样长得不错,又有才学,而且她的美与周丹娘的端丽不同,她给人的感觉优雅出尘,让人天然有种仰视的距离感。
  青絮觉得赵玉华就属于那种男人心中的小龙女,女人心中的假想敌类型好在她对赵大美女这种淡然脱俗类,虽说没有让人一见如故的亲昵之感,但也没什么羡慕妒忌恨的情绪作祟。所以人家来主动搭讪,她也不会拒绝。
  “赵姐姐知道梧州的明玉别院?”
  “曾听别人说起过,那里忠毅侯家别院建在湖中,景色秀丽宜人。三姑娘几时去过?”赵玉华面色沉静,可青絮分明感觉到她声音里一丝丝细微的变化,带着些惊喜,带着些忐忑。
  “赵姐姐唤我青絮即可,不必那般客气。”青絮笑着说,“三年前曾去过。”
  “三年前……那你家与忠毅侯家相熟?”赵玉华微微惊诧,似乎并不知道这两家还有交情。
  “早年祖母在京中时与忠毅侯老结识,上次正好赶上老回乡,祖母去拜会时带了我,所以去过一次。”想那赵大人外调入京的官员,并不熟悉京中这些老人们的事,所以青絮也没有去套忠毅侯家的关系,只说做客而已。
  赵玉华点点头,“我父亲原先在广州任上,上京时曾路过梧州,可惜行色匆匆,没有机会去见一见那水上别院。”
  赵玉华说了两句,祁珍过来叫二人入席。赵玉华又恢复了那种淡然之姿,不远不近地与身旁的人说话,倒再没与青絮单独有过接触。
  散席后,七个姑娘凑到一处比穿针,忽然有丫鬟报信来,说宫里来了人,皇后娘娘有赏赐下来,请诸位姑娘到老的住处。
  祁珍笑着捅了捅亭嘉,低声笑着说:“你那个皇后堂姐准知道你请客,特地送东西来给你撑面子。今日可不虚此行”
  亭嘉瞟了祁珍一眼,脸上笑意更胜,彬彬有礼地请了青絮两姐妹、赵家两姐妹去王老的福安堂。
  七个姑娘到时,王老正与宫中来的一位嬷嬷说话。待众人见礼后,给众人介绍说:“这皇后身边的陶嬷嬷。”
  姑娘们又给陶嬷嬷行礼问安,陶嬷嬷一脸和蔼地看着下首的几个姑娘们,笑着说:“姑娘们个个长得好,跟七仙女似的。哪位亭嘉姑娘?”
  亭嘉上前了一步,老对陶嬷嬷说:“这就小十亭嘉。”
  “一晃眼,亭嘉姑娘都长成大人了,这模样……老奴瞧着还与娘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