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 九年代-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却没有将正确的需求方向竖立起来。反而在奢侈品以及一些并不是积极地需求惯例上深化了。
这就导致经济的畸形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固定资产的投资额大幅度上升,尤其是房产上的巨额投资,国家直接垄断了土地,大幅度的房价攀升给无数下层人民带来了恐怖的生活压力。
在经历过这一切的不平衡发展后,张真一在那份很简短的计划书中,直接修改了这样的历史进程,反而从转型的角度出发,在国内建立新一个经济走廊,以皖南为契机直接在内部扩大需求和投资,但是这种投资却属于以微世集团为中心的科技型投资。
他其实已经计算过,以他目前掌握的资源来讲,如果在未来进行投资和商业扩张的话,整个皖南市拥有的或者说微世集团旗下拥有的科技型产业将会直接带动超过数万亿元的产业链,这个链条还不包括间接产生的价值。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机会用得好的话,那么说不定在新一轮的房产市场开辟之前,国家的经济就能够跨越到世界银行规定的那个水平,然后再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小城镇化的改造,再缓慢褪尽房产市场改革的话,恐怕整体的情况会好得多。
尽管想的很美好,但是实际情况却要严峻得多,张真一能否顺利狙击美国的科技股份至关重要,而皖南市能否成功升级为国内的第五大直辖市也成为了整个话题的中心,所有的人都在期待这个结果。
“老板,国内的新闻您看过没有,咱们皖南市即将接受中央巡视组的考察,这将直接决定皖南市知否能够升级。”
“是啊,老板,要不您开个新闻发布会,支持一下咱们市里?我看市委刘书记和市政府的林市长肯定特别希望这样。”
“咱们皖南市要是成为直辖市,我看不出十年就能超过沪城。”
“什么头脑,就这还要十年吗?我看五年就行了,也不看看皖南是谁建造的,沪城有微世集团吗?”
在伦敦陈丽蓉的那栋别墅楼中,张真一身边已经围了好几个公司的员工,他们讨论的话题同样是这个事情,但是张真一并没有发表意见,他知道这件事情其实中央已经有了定论了,现在进行巡视只不过是在堵住悠悠众口而已,国内的舆论压力和民情压力都需要一个借口。
不管是自己的那本小册子起到了作用还是自己的出现改变了另外一个时空中原有的计划,无论如何,皖南市已经成为国内一颗必不可少的经济重镇,即使是深市,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都会为皖南市超越,张真一有足够的自信。
现在所欠缺的就是美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已。
此刻在国内,江南省,皖南市。
在省委的通知下发之前,刘云清和林晓梅并不知道中央巡视小组会直接来到皖南市,而不是经过宁西稍作休息,至少这件事情也要跟省委的领导和省里的主要领导们进行交流的,但是很明显,这件事情似乎中央已经打定主意要甩开皖南市所在的省,江南省政府了。
尽管外界对此的看法各不相同,但是似乎省委书记张金龙已经看明白了这一点,而且看的尤为透彻,他不但没有如同外界猜测的那样朝中央发飙,而且极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省委的意见,以及江南省政府对此事的态度,那就是欢迎中央的同志们对皖南市进行考察,而且希望皖南市能够禁受得住最为严格的考核,一句成为国内的第五大直辖市,为江南省争光。
这一消息一经媒体披露之后,顿时整个新闻媒体界的相关人士都惊呆了,江南省的领导难道都是脑袋被驴踢了么?竟然做出这种很奇葩的决议,不仅仅没有反对这件事情,而且隐隐还有一丝支持的意味在里面。
这在一方面是否能够说明,在还没有脱离出去的时候,其实皖南市的领导跟江南省的领导班子有着矛盾呢,各种猜测众说纷纭,但是不管是省里的领导还是皖南市的人民群众,都对此表示了沉默。
似乎他们已经认同了媒体的说法,这让人有些弄不明白,不过有部分人士却看得极为透彻,江南省这是在提前拉关系啊。
“晓梅市长,省里张书记打电话来通知我们不必对中央的巡视小组特殊对待,你怎么看这件事情,据省委的同志讲,现在他们已经进入皖南市地界了,不过不会直接来到我们市委市政府,而是会先在市里各处走走。”
在皖南市委办公会议室中,刘云清和林晓梅对视了一眼,刘云清心中很有些兴奋,即使他一贯沉稳但是也压抑不住这种心情,毕竟为官数十载,不仅仅是为了给国家给人民做更大的贡献,自身在价值上的追求也是极为重要的诱因。
正值中年的刘云清如今对自己在政治一途上的前途越发的慎重,他重视这样一份机遇,同样也极为看重自己能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什么。
由于皖南市是副部级城市,所以林晓梅和刘云清作为党委和政府的一把手,其实在级别上是相当的,也就是副部级,如果皖南市真的能够升格为直辖市的话,恐怕刘云清即使不能够成为局委级别的书记的话,恐怕也会更上一层楼,直接成为部级高官。
这种政治上的巨大诱惑可以说几乎很少有人能够把持得住,即使是当初的那些国家核心领导人们,在某一个阶段的时候也会为了政治生涯中的一个进展而感到万分喜悦。
“书记,我这件事情既然省里以及这么通知我们了那我们就装作不知道吧,即使他们知道我们皖南市是刻意这样的,我们也无所谓,中央巡视组如果有意要找到一些什么,即使我们千方百计隐藏的话恐怕也藏不了的。
林晓梅在这一点上却看得比刘云清要清楚一些。

第七十四章(二)

在皖南市新修建的皖南大道上,张家的私人住宅其实已经成为了皖南市一道独特的风景,即使是最为狂妄的人都不会在这里自找没趣,毕竟在整个皖南市,张家都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几乎没有什么人会不知道这个家族。
尽管整个张家别说高官了,甚至连一个在政府工作的人都没有,但是这丝毫不妨碍张家成为整个皖南市最为骄傲的存在,这个家族的价值就在于他们与皖南市的命运由于某些极为偶然和特殊的因素,几乎上已经和皖南市联系在了一起。
皖南市都很骄傲,理由之一正是因为皖南市出了一个张家,而张家则出了一个张真一,其实真正的算起来的话,皖南市的大部分市民其实都是小市民的心态,他们并没有因为皖南市的变化而一跃成为发达地区的人,不过随着搬迁而来的大多数的技术人员和高级知识分子的融入,慢慢地整个皖南市的整体素质开始上升,但是国人一贯的本性就是排他性,尽管这个特征在皖南市由于地域性的原因以及由于这个城市的发展并不是循序渐进的,所以本地性质的个性还不是显得非常强烈。
不过即使如此,整个皖南市中还是弥漫着一股当初从小市民时代没有转变过来的那种心态,那就是他们仍旧把某一件事情看作是自己专属的谈资和自己独享的东西。
例如皖南市的发展过程,例如张真一在少年时代时就已经在皖南市流传很久的故事,例如张家是怎么建成的,又例如张真一在当年还是皖南县第一中学上学时的东西,这一些都成为了本地人独有的东西。
在他们心中,皖南市的建成,皖南张家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这种地缘性的独特感和本地人的优越感几乎让所有外来的人员都深切地感受到了,皖南张家。这就是皖南人的精神支柱,似乎这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种惯例,即使是张真一都不知道这样的事情会出现在自己的家族身上。
这只能说得上是一种幸运罢了,并不是每一个家族都能够得到这样专属的荣誉和认同感的,如果你想在皖南市了解张家的独特地位的话,恐怕去张家所在的皖南大道就看得出来。
在这条街道上,专门有一个交通亭在这里指挥。如果你说这事公共力量私用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个交通厅和不远处的公安分局完全是当年的皖南县城人民自发要求政府搬迁到这里来的,而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能够就近照看张家的安全,似乎张家的安全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被皖南人所记挂在心中了。
在对面的原皖南县第二中学。现如今的皖南市第二中学大门处,甚至都留下了学校为了表示对张家的感谢,而常年都挂着的一块牌子,上面的内容非常简单:张氏中学。
这是一种怎样的荣誉你甚至想象不到,尽管很离谱也很微妙,但是却实实在在地存在在这里,皖南第二中学原本是整个县城或者说市里无论是硬件设置还是软件力量都是比较差的那种学校。但是自从张家坐落在这里以后就花了大量的资金给皖南二中进行改建和升级。
在花了整整三年的改造之后,皖南二中甚至都成为了全市条件最好的中学,没有之一,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在教学设备上都是最为先进的一所学校,即使是皖南二中的学生,都称呼自己是张家中学的学生,而不是二中的学生,似乎二中跟张家中学相比而言要显得更加不屑。
当然有支持者就有反对这。不过相对于大量的支持者而言,反对者的声音总是很薄弱的。
在张家后面的不远处,一块面积超过了数千亩的土地隔着张家的那块山地,已经平整的极为平坦了,这块地原本早先年的时候张真一花了大量的力气才从皖南市政府手上拿下来。
其实在这个时候土地并没有后世那般恐怖的价格,为什么说是花了大量的力气呢,因为这一块原本全是农田。要知道原来的皖南市可不是现在的这种以科技产业和零售行业以及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而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农业县城。
不过随着张真一花费巨大的资金让这块农田上讨生活的农民们组建了一家企业并且全部同意安顿后,这才让他拿到这块地,对于一块面积如此巨大的土地来讲。即使是皖南市政府都不清楚这个家伙想用来干什么。
其实张真一一直想建立一所专门培养人才的学校,早在当年他创立佳乐福集团的第一家门店的时候,其实在当时的皖南县城中他便建立过一所以技能培养为主的学校,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早已经形成了一套很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是这与专业性质的综合性学府想比却相差甚远。
在这块被闲置了数年的土地上,张真一的心中已经规划好了一座投资庞大的私立大学,但是这项申请却比他想象中要难得多,即使是那位老人都没有对此进行批复,由此想象在这个方面的阻力到底有多大。
随着原本的皖南县城的格局的变化,这条原本穿城而过的国道如今已经改换了位置,现在的皖南大道已经扩建成了整个皖南市最为宽阔的主干道之一,道路的两旁坐落着皖南市最老的建筑,都是原本皖南县城的旧楼,但是这些楼却并没有因此拆除,而是在原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整。
宽达近百米的大道上,来往的车辆川流不息让人应接不暇,一列由三辆普通的公务车组成的车队缓缓在道路旁边一条分离出去的崭新柏油路驶了过去,在柏油路的前方是一片极为浓郁的树林,两排粗壮得有些吓人的巨木郁郁葱葱,舒展开的枝叶完全将整条路给遮盖了起来,灿烂的阳光被枝叶隔离得支离破碎,落在地上时已经变成了大小不一的斑点。
不得不说当初张真一将这一溜儿的巨木保留下来的想法是无比正确的,几乎每一个到皖南张家拜访过的客人都对这一排巨木羡慕得不得了,如今这一群突然到此的客人同样没有例外。
“不是吧,他们是从哪里弄来的这一排树啊。羡慕死我了!”
“哎我说小黄啊,你要是羡慕就在这里多住几天,我看张家也不会小气,让你住几天人家肯定也没什么意见。”
“主任,这可是您说的,等会大家可得给我做证,主任您可不能说话不算数。”
“哈哈哈。这小妮子,不过还真别说,这张家吧,要说从一个农民家庭到现在的位置也不过十年而已,这素养和气质倒是不像一个暴发户人家,我看张成那小子的确有一手。”
“这何止一手啊。我看三手五手都有了,你们信不信,我估计不出十年,这微世集团又会是另一个佳乐福集团。”
“十年?我看太长了!”
“好了,你们哪都别在这里瞎掺和了,这次来张家的任务你们已经知道了,一个代表中央拜访一下。一个就是听听他们对皖南市市政府的意见尤其是张成本人对皖南市成立直辖市的意见。
这次中央派我们下来实质上就是为了取得张家的支持,这件事情中央是担了大责任的,如果皖南张家尤其是张真一不支持的话,恐怕结果就很难让人满意,你们一个个都不要把正事忘记了,另外听说季家也在张家的庄园里,我们最好能够让季家对此事发表一下支持的意见,这样更好。”
一位略微年长一些的中年男子轻轻地咳嗽了两声。众人随即便安静了下来。
“主任,您说张家会不会不肯跟我们谈?”
那个叫做小黄的年轻女子的话刚一出口,整个车厢中的众人就集体默不作声了。
其实这次中央的督察组下来已经分成了好几支队伍,他们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队,为首的正是之前的那个中年男子,他的真实身份是国家政务院下属一个办公室的正局级主任,他们这一队的任务就是能够取得张家的支持。
除此之外。他们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任务,那就是代表中央来看望张成的家属,其实这也是一种政治姿态而已,之前张真一将佳乐福集团出售背后的故事尽管明年知道的人微乎其微。但是中央心知肚明,张真一为国家的确大出血了。
他们这次来并没有打算让记者随性,所以三两车上都没有记者,即使是央视的记者都没有,仅仅只有一个国家政务院的秘书处的记录员负责全程的记录,另外一车上几乎都是国家的一些领导以私人的名义赠与张真一的私人礼品,这次送礼几乎是明目张胆进行的,理由就是很顺利地得到了中央的批准,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奉旨送礼了。
“小黄啊,你做好自己的任务就行了,我来的时候首长对我说过一句话:‘如果要说全国有哪一家私营企业能够完整地执行中央的政策的话,那就一定是张家旗下的企业。’你说张家会不会跟我们谈。”
车队缓缓穿过树林之后,众人便看到一篇极为开阔的草坪出现在眼前,近两米多高的半环形铁栅栏在草坪的最外围矗立着,黑色的栅栏上已经爬满了绿色的不知名植物煞是好看。
透过栅栏的缝隙可以看得清楚里面是一个面积更大的私人花园,整齐的花圃极为对称,中间铺满了纹路不一的地砖,在花园的正面是一座看起来极具厚重气息的欧式城堡式别墅,而两旁各自坐落着一座中外结合的相对较小的别墅,很是赏心悦目。
此时在院子里已经能够看得到隐约有人在里面忙碌,几个年岁并不大的孩子正在追逐,似乎是发现了陌生的车辆,立马就跑开了,不一会儿便看到一个年纪并不大的壮汉走了出来。
张文明有些不解地看着自己院子外的那几辆车,不由得挑了挑眉头,这个时候有什么人会到这里来,而且一看就不是什么简单的人。
“好了,人家主人都出来了,我们把车停稳下去吧,我们哪也来见识一下资本家的生活,这种机会可不是常有的,呵呵呵!”
中年男子极为罕见地笑了起来,随即便第一个走了下去!

第七十五章超规格接待

在皖南张家的偏厅中,一行陌生的面孔静静地坐在大厅的中央,整个张家的人似乎都很诧异这一群人的到来,竟然直接将他们晾在了一边,这于情于理都有些说不过去。
其实这间偏厅的作用原本就是用来招待客人的,只不过这些人并不清楚这一点,但是对于张家的安排他们尽管有些不满也只好烂在肚子里,不过显然这里面还是有人是识货的。
“你们是不是觉得张家的人有些过分?”
趁着张文明离开的间隙,那位为首的主任有些半开玩笑地说了一句,随即嘴边微微扬起一丝笑意看着众人。
“就是嘛,竟然让我们直接退出大厅,哪有这样招待客人的主人。”
“未必,我倒是觉得张家的人倒是实在得紧。”
“主任,您是不是知道什么?”
中年男子环视了一下这间被张家成为偏厅的屋子,心里满是震撼,这种表情毫不加以掩饰地显现在脸上,让众人看得纷纷差异非常。
“你们并不了解皖南张家,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在来之前,其实已经有领导告知过我相关的情况,在皖南张家看到任何行为都不要好奇,这会让你们闹出笑话。
就例如方才张文明带我们离开那间看起来很宽敞也很奢华的大厅,而让我们在这间偏厅里休息一样,常人都会认为这是一种姿态上的轻视,但是我得到的信息却完全不是这样。
你们要知道张家做主的人并不是张文明,也不是那位刘老爷子,而是张真一,能够写出那本畅销世界的小说,能够创立佳乐福集团并且将苏格兰皇家银行近三分之一股权揽入怀中的人会是这种小肚鸡肠的人吗?
你们哪还是太过于年轻了。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间所谓的偏厅,看看能不能看出点什么。”
中年人的声音并不大,屋中的众人闻言都有些好奇地朝着四周打量了起来,很怪异的是他们竟然没有发现张文明离开的时间似乎有些过长了。
其实张文明对这一行自报家门是中央巡视组的客人怀有的疑虑要比想象中多得多。因为对于这种事亲他知道的要远远比一般人少得多,在张家,自从张真一将家人都从集团内部清除出来之后,基本上他们就不会理会集团内部的事情。
而作为家里的决策人,张真一的事情他们过问得就更少了,其实有些人会怀疑,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张真一的决定对于他们来讲基本上都是出于保密状态。
所以,现在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
张文明很果断地拨通了自己儿子的电话,对于那个基本上一年都难得见到一次的儿子,他是有些不爽了,虽说家里的条件不仅仅是发生了变化,应该说是发生了本质上的巨变。但是对于儿子这种越来越离谱的各种行为,他还是表达出了自己的不满。
“爸爸,这个点打电话过来有啥事啊?”
有些疲惫的声音从话筒中传出来,张文明听得愣了一下,看了看挂在墙上的那台木钟,这才想到此时伦敦的时刻恐怕还是休息时间,心里的火气立马消了大半。
“真一。既然醒了你就等会儿再接着睡吧,我问你个事情,今天家里来了一些人,好像是中央巡视组,你知道这事嘛?中央巡视组没事往家里跑干什么,是不是你小子又惹什么事情了?”
“什么?巡视组?爸,你没弄错吧,我在国外能闹出什么事情。你打电话问问市里的刘书记和林阿姨,他们肯定知道这件事情的。”
张真一的睡意听到这句话立马消了大半,不过心里头也有些疑虑,他可不知道此时中央已经酝酿了将皖南市设立为直辖市的决定,对于这种重大的改革性措施,张真一也没那么大的担子敢跟中央直接坦白,而且原本他的建议中也没有这一项。
不过显然这一次他大大低估了中央对自己那份建议的重视。也低估了中央在这个事情上的决断力。
“你不知道这件事情?”
自己的种什么德行张文明清楚得很,听到儿子的这句话他顿时也有些纳闷了,看来这件事情还真是有些弄不明白,不过儿子的话倒是提醒他了。这件事情问体制内部的人肯定是有消息的。
政治与利益从来都是结合在一起的,不管在哪个国家发展的历史中都有这样一段时期,官商结合并不足以概括其中复杂的东西,但是皖南张家的迅猛崛起却同样附带着牵连了一系列的政治利益。
不过唯一值得中央对这个潜力巨大的商业家族大力支持并且充分信任的是,他们并没有在政治利益上伸出自己的手,即使是在皖南地区,张家都没有对政治一途有着任何特殊的取向。
对于这一点张真一远比其他的商业家族或者第一代创始人要看得更远,他知道真正的商业家族需要什么,如果想要长期甚至是持续性地将张家延续下去,取得国家层面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特殊的政治需求他并不会主动去获取,而是用更加透明和光明正大的手段,无论是在佳乐福集团的创立和成长过程中还是在微世集团以及皖南市的改造过程中,他都已经把握住了这样的动作的必要性。
取得中央层面的支持要远比去获得某些政治势力的支持来得更加有效和长远,而且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民主化政治程度的加深,这种趋势将会成为历史的主流,即使是他都无法扭转这样的局面。
挂断电话后,张文明迫不及待地拨通了市委书记刘云清办公室的电话,对于这位书记,张家几乎就没有一个人不熟悉的,排除公务上的交流,刘云清和张家的私交也算得上是极好,毕竟长达十来年的交往可以产生很多的东西。
“你好,市委办公室。”
何盛荣已经跟着刘云清有一段时间了,作为市委秘书长兼任市委书记的秘书,他跟着刘云清从徽州市到皖南市。再到如今,可以说不管是在能力上还是在级别上都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初出茅庐的小子了。
“何秘书,我是张文明。”
张文明对何胜荣极为熟悉,自然能够听得出他的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