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上的多尔衮-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来又改称皇帝以后,豪格就亲自参与或者亲自指挥了九次伐明的战役,还有三次攻打蒙古的战役、一次打朝鲜的战役。在这众多的战役中,其中的一次让他难以忘怀,就是在那次战役中,他和多尔衮两个人一块儿出去,结果呢,多尔衮抢了头功,争取到了林丹汗遗孀苏秦太后来降,然后又不费一枪一弹的使得林丹汗的儿子来降,不仅如此,多尔衮还拿到了那枚非常宝贵的传国玉玺,这次战役我们前面讲过,那是一次攻打蒙古的战役。就是在那次战役上,豪格和多尔衮共同参与的那次战役上,他让人家多尔衮扬名立万。不管怎么说,豪格这个人久经战阵,前面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生,到1643年9月为止,前前后后参与了十五次战役。可以说是久经战阵。皇太极继位为皇帝以后,让他管理户部,封他为肃亲王,与几位叔叔平起平坐。当时与几位叔叔平起平坐的只有他一个人,这是第三。那么第四呢,他有三个旗的支持,也就是三旗效忠,三旗,两黄旗那是皇太极自己掌管,皇太极死了以后自然就应该归下一任皇帝,如果豪格是下一任皇帝的话,那么这两黄旗就应该归豪格管,两个旗啊,那么第三个旗哪儿来的呢?这第三个旗,就是我们所说的正蓝旗。
  有的人说,不对啊,这正蓝旗不是莽古尔泰的吗?对啊,莽古尔泰出生于1586年,他比皇太极还大呢,大六岁呢,但是这个人,人品不好,前面我们讲过,曾经自己手刃自己的生母,所以后来皇太极继位为大汗以后,他想加强自己的实力,他怎么办呢?得先拿有砟的开刀。所以,在1632年的时候,他就设计杀掉了自己的哥哥莽古尔泰。然后把自己哥哥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夺到自己的手里,这是二十一个牛录。这样呢,就大大加强了他的实力,至此我们可以看到皇太极手上有了三个旗、六十一个牛录的支持。我们要注意,我们所说的多少个牛录,仍然以满洲八旗的牛录计算,我们不计算后来成立的这个汉军八旗、蒙古八旗和打胜八旗。在1643年的时候,在争夺汗位的时候他们还没有什么发言权呢。这里就是我们讲到的第四个,三旗效忠,皇太极死了,这三个旗,尤其是两黄旗肯定得支持豪格。这是我们介绍的肃亲王豪格的优势。
  那多尔衮的优势又是哪些呢?
  睿亲王多尔衮现在掌握着镶白旗,镶白旗一共有三十个牛录。十七年前的时候多尔衮曾经参与过大汗的斗争,结果失败了,十七年过去了,这个时候的多尔衮,他可不想让自己再度失败。他认为,自己与别人相比有五大优点,你豪格有四个优势,我有五个优势。他认为第一个优势就是正值英年。这一点与豪格没有什么区别,他当年三十二岁,是努尔哈赤的儿子,是皇太极的弟弟,完全可以接任皇帝。
  第二,受父钟爱。历史上记载,努尔哈赤最喜欢的就是多尔衮和多铎这两个孩子。历史上曾经记载,说努尔哈赤临终之前曾留下遗言,说九阿哥,这指的是多尔衮,当立而年幼,由代善摄位,就是应该立他为大汗,但是呢,由代善来做摄政王这么个意思,但是代善鉴于当时的那种形势,选择了支持皇太极,而抛弃了多尔衮。这是第二。他曾经受到他父亲的钟爱,这一点是人所共知的。
  第三,兄弟齐心。这一点豪格不能比。豪格不能跟他比的是什么呢?多尔衮是兄弟三人,这兄弟三人指的是他的哥哥阿济格、他的弟弟多铎,这兄弟三人掌管着两个白旗。其中的镶白旗是他多尔衮和他的哥哥阿济格两个人平分的,应该是一个人十五个牛录,而多尔衮的弟弟多铎一个人就掌管着三十五个牛录,正白旗,这三十五个牛录的正白旗是所有八旗中势力最强大的,只有这个旗达到了三十五个牛录,别的都是二十多个,十几个,还有一个是三十三个牛录,也不如他。所以至此,我们应该看到,多尔衮与豪格相比,多尔衮此时已经有三个人的支持,加上两白旗六十五个牛录,你豪格是什么?三个旗六十一牛录,一个人,我的实力应该远远地强过于你。
  第四,功勋卓著。关于这一点,我们前面的讲座中经常讲到,我们净讲多尔衮如何如何能征善战,这里我们就不说了,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多尔衮与豪格相比,在功勋卓著这个方面,多尔衮自己认为,他要比豪格强一些,豪格也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豪格应该比多尔衮差一点。
  第五,经验丰富。多尔衮有着十七年前争夺汗位失败的教训。这十七年间,多尔衮没长别的,净长心眼了,所以他被人称为睿亲王。这十七年他经常会总结自己十七年前是如何失败的,所以,与年轻气盛、虽然年龄比他大的豪格相比,他的智慧是豪格远远不可以比拟的,豪格虽然比他大两岁,但是毕竟是皇太极的长子,他不会参与这些事,所以,在这个方面应该说他要差一些。
  双方的优势我们都知道,现在的问题是是否要按照努尔哈赤时期那个汗谕留下的遗言来进行操作,来选举新的皇帝,新的皇帝不是父死子继,或者是兄终弟及,而是大家选。不过,说到大家选这个东西问题上,我觉得大清朝之所以能够延续那么多长的时间,比如说中间出现了康乾盛世,和这个是很有关系的。
  我们中国很多政权都是什么,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父死子继肯定是长子,不管这个长子好不好他也要当皇帝,兄终弟及不管这个弟弟好不好也要当,而大清朝呢他是什么,选,选一个合适的人选。如果没有优秀的就选一个妥协的,如果有一个优秀的就选一个优秀的,我觉得这一点是很值得借鉴的。那他进行选举,什么人才有资格参与这场选举呢?按照努尔哈赤的汗谕规定是主旗贝勒才有选举权,就是领导八旗的这些人,八旗的领导者才有权利选举,但是后来皇太极时期他不用贝勒这个词了,贝勒这个词被固定的用于支持满洲的蒙古人手里。管他们的贵族叫贝勒,而满洲自己的贵族则改了称呼叫亲王和郡王。所以我们这里说的当时的满洲贵族有资格选举的就是七个人,这七个人呢,有四位亲王、三位郡王。
  这四位亲王是礼亲王代善,当年六十多岁;郑亲王济尔哈朗,当年四十四岁;睿亲王多尔衮,三十二岁;肃亲王豪格接近三十五岁。此外还有三位郡王,一位是英郡王,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一位就是豫郡王,多尔衮的弟弟多铎;还有一位是颖郡王,礼亲王代善的孙子阿达礼。在这七个人当中,我们知道多尔衮已经赢得了自己的亲兄弟三人的支持,外加两个旗、六十五个牛录,而豪格也得到了三个旗和自己一个人的支持,这样去掉了四个人,我们知道,现在决定命运的时候到了,命运操纵在另外三个人的手里。
  三个人,三个想法,我们就从最年轻、最气盛、最能够善于表达自己感觉的阿达礼开始说起。那颖郡王阿达礼,他是代善的孙子,他的父亲是代善的三儿子,叫萨哈林。提起萨哈林,我们并不陌生,我们知道这个人是皇太极能够担任大汗的一个大功臣。在努尔哈赤死后,如果没有萨哈林和萨哈林的哥哥岳讬全力以赴的支持,皇太极根本就当不上那个大汗。也就是说,皇太极担任了大汗,全有赖于萨哈林所赐,皇太极非常清楚这一点,那个时候的皇太极可不是一个过河拆桥的人,所以,皇太极对于萨哈林非常好,非常信任。但是,不幸得很,萨哈林在皇太极继位为大汗后不久就死了。他死了以后,不知道什么原因,我想,更多的可能是什么,恨铁不成钢的原因,皇太极一直看不上萨哈林的这个儿子阿达礼!他就觉得你不行,你比你爸爸差远了。
  他可能是觉得太亲的缘故,所以就经常地教训阿达礼。结果阿达礼就产生了一种浓厚的逆反心理。你越教训我,我越不听你,我越恨你,最后就造成一种什么,两个人就跟仇人见面一般分外眼红,他曾经在多次各种不同的场合宣称,一旦将来皇太极死了,我一定拥护多尔衮当皇帝。他从来不隐讳自己的观点,我拥护多尔衮,多尔衮好,这两个人走到一起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多尔衮这边是四个人三个旗了,但是,他的优势占尽了吗?还没有,还不敢说。
  我们看一看另外两个人,郑亲王济尔哈朗。对于郑亲王济尔哈朗这个人我们似乎很陌生,这个人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奇的第六个儿子。我说到这儿,有人想起,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奇的长子不是叫阿敏吗?对啊,阿敏是满洲八旗中第二大旗,镶蓝旗的头儿,他手下应该有三十三个牛录。后来呢?皇太极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所以呢,在1629年就下令说这个阿敏你有十六大罪状。我就不明白了,他们这些人一说谁谁有多少罪状的时候能罗列出来好多好多,也不知怎么那么多罪状,罗列出来十六大罪状,说你得下台,我得给你关进监狱去,结果这个阿敏就被软禁起来了,也没死,就关进一个屋子里头,有吃有喝,十一年之后才死,1640年才死。那么他把镶蓝旗也夺到自己手了,正蓝旗他夺到自己手里以后,皇太极让自己担任了正蓝旗的头儿,镶蓝旗夺到自己手里以后他没办法,八个旗自己直接领导四个旗,他觉得不太合适,会引起别人的非议,那样的话肯定四个旗联合起来把他宰了。
  所以这种情况下他一想,这个旗我交给谁呢?他就想交给济尔哈朗,为什么交给济尔哈朗呢?济尔哈朗这个人表面上我们说他是叔尔哈奇的儿子,但是,他是在舒尔哈奇死了以后从小就被寄养在努尔哈赤家的,他比皇太极小七岁,所以他是跟着皇太极两个人一块儿长大的,这两个人是一块儿的玩伴,所以皇太极把阿敏除去以后,马上就把阿敏的三十三个牛录转送给了济尔哈朗,济尔哈朗也没什么功,转眼之间就当上了郑亲王,还领导三十三个牛录,一个旗。我昨天什么都不是,我今天四大亲王之一,一个第二大的旗归我了?摇摇晃晃,这多舒服,谁给的?皇太极给的啊,所以,人你不能知恩不报不是?郑亲王济尔哈朗也是基于这种想法,他就认为,将来的皇位继承人谁都想,我就一个条件,得是皇太极的儿子。他非常清楚,将来的皇上谁都有可能当,就是我不可能当皇上,为什么?我地位特殊,我是那家的孩子在这家长大的,双方对我都不信任,我只能做什么呢?在你们这个摇摇欲坠不平等的天平上在最需要我的时候,我搁在哪边,哪边就沉了,我就起这个作用,权衡利弊,在最关键的时刻才能显出我的本事来,平常我也不发言。现在呢,我们可以看到,郑亲王济尔哈朗老谋深算,老奸巨滑,他的主意到现在我们没有判定清楚。现在我们来看看礼亲王代善。
  说起礼亲王代善,这个人我们讲过多次,礼亲王代善是努尔哈赤的二儿子,而努尔哈赤的长子早就被努尔哈赤自己杀掉,所以代善实际上是努尔哈赤的长子,大阿哥。在十七年前,他就曾经参与过汗位争夺战,甚至更早一点,他还曾经担任汗位继承人。但是,由于自己不注意小节,最后让人家抓住了把柄,被人家陷害,自己一家什么也没捞着,而且在皇太极继位以后,自己这家老的老,小的小,现在已经不成样子了,自己已经六十多岁,自己最欣赏的两个儿子,长子岳讬死了,三子萨哈林死了,二子硕讬自己不喜欢,四子满达海还小呢,哎呀这代人是没戏了。第三代人阿达礼和罗洛浑虽然不甘为人后,但是总让皇太极瞧不起,皇太极借故找茬教育教育他们,也不知道他的教育是发自内心的支持,还是想杀杀我们两红旗的锐气。现在,对于两红旗的首领代善来说,他自己的心已经老了,人六十多岁老不老咱不敢说,心已经老了,他什么想法都没有,他并不想在未来的皇位争夺战中施展施展,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发挥我们最重要的才能。以我的资力,以我们两红旗的实力,我们支持谁,谁就会取得胜利。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多尔衮在未来的皇位争夺战中,似乎已经是占据了优势,占尽了优势,在七个人中他得到了四个人的支持,在八个旗中他得到了两个多旗的支持,这两个旗是两白旗,这个多指的是两黄旗和蓝旗中的一些人。为什么呢?在长期的征战中,他和别人形成了深厚的友谊,那么我们说,还有两个人,态度不明朗。这两个人,一个郑亲王济尔哈朗,一个礼亲王代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似乎多尔衮应该是具有优势,但为什么其结果多尔衮没有取胜呢?是不是庄妃在这里面做了什么文章呢?
  说起庄妃,我们知道,她很早就与皇太极结婚了!在1636年,皇太极称帝,封布木布泰为庄妃。1638年,庄妃为皇太极生了个儿子叫福临,福临降生前两天他最喜欢的女人生的那个孩子刚死,所以他给孩子起名叫福临。1643年,皇太极去世的时候,福临五岁,此时的庄妃做梦她都想,哎呀,母以子贵,我什么时候让我的儿子继承皇位呢?哪儿那么容易啊?皇太极八个儿子,有五个都比自己的儿子大。
  这五个人是豪格三十五岁,叶布舒和硕塞十六岁,高塞和常舒六岁,自己的儿子在八个儿子当中排第六,这是年龄上。从位置上,比自己的儿子小的那两岁的博穆博果尔,他的妈妈比自己要高三个等级,哎哟,哪儿就轮到我的儿子当皇上?所以这个时候,说实话,庄妃也就是想想,也就是做梦的时候想想,哎呀,这个皇上要是我儿子多好啊?当时,她知道这纯纯粹粹是一个梦。她知道,这个形势不由她决定。豪格、多尔衮哪个是好惹的。谁会心甘情愿把权力交给她啊?所以,她的想法此时我们说不足为奇,但是,讲到这儿,我们就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大清朝的皇位争夺战,虽然说很激烈,但是并不悲惨,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应该说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我们要清楚,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这一点,在大清朝所有的人中都清楚。而这个少数民族满洲人,他的前身女真人曾经建立过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金,结果那个政权在中原没有占据多久就被消灭。这是满洲人及其前身女真人建立的第二个少数民族政权。这个政权,它正在梦寐以求地统一中国,这才是摆在多尔衮和豪格两个人面前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多尔衮对这点非常清楚,豪格对这点也非常清楚。
  第二,在1643年这个时候,大明王朝已经危在旦夕,大顺政权、大西政权先后建立,对明王朝形成了绝对的威胁,双方的决战在即。在这个时候,大清王朝正到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最佳时期,任何时候豪格和多尔衮都可以决裂,但是唯有1643年这个时候,两个人不能决裂。因为他们知道,胜利就在前面。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就知道,这场争夺必将是激烈,但是不悲惨。他们绝对不会出现你死我活的斗争,绝对不会犯一个王朝末期才能出现的事情、才能出现的错误。这个王朝刚刚建立,他们不可能像明王朝后期那样,出现那种腐败现象。
  我们首先来看,豪格这个主动出击者的劣势。主动出击者豪格的劣势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真正的支持者少,在有决定权的七个人中间,豪格只赢得了自己的一票,其他那六票或者明目张胆地支持多尔衮,或者是模棱两可地不予表态。
  第二,两黄旗目的不纯,两黄旗表面上支持他,与其说支持豪格,不如说是为了保护两黄旗自身的优势,满洲人向来以黄色为尊,谁当了皇帝,谁属下的那两个旗就会叫成黄旗,另外两个旗就得换了颜色,如果你换了别的色就不会受人尊重,你拿的钱都不一样多。你的地位、身份一切都会随之发生变化。两黄旗之所以支持豪格,实际上就是为了保护自己。从这种程度上,两黄旗并不是在支持豪格,而是在支持自己,如果有人能够想一个办法,我上台,你们两黄旗的位置不变的话,那么两个黄旗很有可能立即就宣布,那我放弃对他的支持,我就支持你。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两黄旗的最终想法与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想法应该是一致的。就是说,只要是皇太极的儿子当皇帝,那皇太极的儿子自然就会掌握两黄旗,那我支持谁都可以。所以,我们表面上看,两黄旗那么坚定,实际上两黄旗并不是铁板一块,这是我们讲的第二。
  第三,严重缺乏经验。豪格,毕竟是皇太极的长子,他前面走的路都由皇太极给他铺垫好了,所以豪格的一生是平坦的,他没有经历过任何斗心眼的事。战争、打仗,赳赳武夫方面,豪格是很好的一把手,但是与人斗心眼,豪格没量,在这个方面他明显地比他的叔叔多尔衮要差。斗心眼这方面完全不行。
  那么第四,他缺乏军队的支持。豪格参加了大大小小十五场战役,但是这些战役很多情况下他都是挂一个名,真正打得怎么样还是多尔衮,真正立功的还是人家多尔衮,所以在军队的支持方面,他自己也清楚,他不如多尔衮更能赢得人心。
  综上所述,豪格在未来的皇位争夺战中不会轻易取胜,随时有失败的危险。9月26日这一天是农历的8月14日,中秋节的前一天。黎明,豪格为首的黄旗率先动手,他们知道,笨鸟先飞。所以先下手的为强,后下手的遭殃,他们采取了主动出击,先声夺人的战术。豪格不会成功,这是历史已经注定了的。问题在于他为什么失败?会不会出现下面这种可能,没有儿子的多尔衮与已经给皇太极生了儿子的庄妃,两个人联起手来打败豪格呢?可是多尔衮也没有成功,这又是为什么呢?也就是说,为什么会出现豪格与多尔衮两败俱伤的情况呢?会不会出现下面这一种可能,多尔衮为了庄妃这个美人而主动放弃了江山呢?
  皇太极死后不久,索尼、鳌拜、图赖、图尔格、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冷僧机这八个人呢,诸位,这八个人那是两黄旗中的杰出人物,这八个人,一起就集合,带领着好几十个,也是三旗的各个牛录的首领,直奔豪格家,企图策划豪格为帝。在豪格的授意下,上述八个人歃血为盟,结成八拜之交,八个人,同称兄弟。在豪格的授意之下,这八个人前脚出了豪格的家门,后脚就跑到了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家,他们清楚,如果有人能支持豪格的话,那就非郑亲王济尔哈朗莫属了。这八个人到了济尔哈朗家,济尔哈朗对他们热情寒喧之后,表示我肯定会支持皇上的儿子的,你们放心,不过呢,还要争取多尔衮的同意。这八个人一看,没戏,算了,走吧,这八个人就出来了。
  他们的动向我们放下不提,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多尔衮这边。谁都清楚,这是战争之前的最后一夜,现在已经到了9月25日深夜。在9月25日深夜,在多尔衮家也上演了类似的一幕,阿济格,多尔衮的哥哥,比他大好几岁的哥哥,多铎,多尔衮的弟弟,和两白旗的所有高级官员,高级将领,还有极个别的,居然是两黄旗的官员,还有一个蓝旗的官员都齐集在多尔衮家,都给多尔衮跪着,明天你一定要当皇上,我们求您了。这里面居然还有礼亲王代善的孙子阿达礼。多尔衮的哥哥都给多尔衮跪下了,你明天无论如何得争取当皇上,咱们这个时候该到了当仁不让的时候了。双方各不相让,形势极为紧张,清政权处在危急之中,随时有发生混战、发生内讧的危险。如果处理不得当,什么大清朝,可能就是一个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小的浪花而已,就烟消云散了。再没有比多尔衮更想当皇上的了,他太想当皇帝了,但是多尔衮毕竟是一位久经沙场、老谋深算的政治家,他不愧为一个“睿”字。他知道,我要当皇帝,但是绝对不能到了双方打起来的地步。但是当他得知值得一算计,哦,我三个旗,加阿达礼四个旗,我四比三啊,即使那边都跟他们,我也是绝对优势,大家别哭了,咱们明天早晨在崇政殿集合,开会。
  我们说第二天早晨,9月26日凌晨,一行七人陆陆续续就进入了会场,这个会场在今天沈阳故宫的崇政殿的东厢房。正房得停尸体,在东厢房。一行七人鱼贯而入,多尔衮走在最后一位,走在最后的位置上。当他临进门之前,突然之间一回身,他看到了索尼。看到索尼以后他问索尼,哎,我说老弟,你们昨天晚上商量得怎么样啊?打算推举谁当皇上啊?你们两黄旗有甚么打算?索尼冷冷地说,先皇有儿子在,谁也别想立别人,只要不立先皇的儿子,我们两黄旗就集体反水,你看着办吧。多尔衮一听,马上就回答说,好啊。您听出来吗?索尼话中有话啊,他已经给自己留了后手,先皇有儿子在,头一天八拜之交呢,那个时候是非豪格不可的,现在变成非儿子不可了。好啊,多尔衮心放回了他该待的地儿,进到了会场之内。
  进到会场以后,多尔衮主持会议。会议在即将开始的一刹那,他刚要说话,还没说话呢,那么这个时候,豪格一派的两个人就站了出来,一个人是鳌拜,一个人是索尼,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