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智能机器人 作者:[美] 杰克·威廉森-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译者:王建华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7500633624
出版日期:1999年3月
页数:322
原价:¥15。8
TXT制作:Xinty665

内容简介:
  《智能机器人》是杰克·威廉森最著名的一部科幻小说,也是最有争议的一部作品,对科幻小说也是最有争议的一部作品,对科幻小说的创作和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小说描写了未来的年代,在可怕的核战争之后,为保证人类不受失探技术的伤害,人们发明了智能机器人,接管了人类的所有事务,以确保人类免遭损害。问题是它们固有的仁慈行为极端化以后,不给人类一点行动的自由,将世界变成了一座豪华奢侈而又令人抑郁寡欢、梦魇般的监狱。
    为了推翻机器人的“照顾”,一些拥有超能力的人类联合起来进行了反抗,他们通过开发人类的潜能从而获得了机器人无法理解更加无法获得的精神力。他们进入了控制中心试图修改规则,但是就在他们即将获得成功的时候,人类当中的叛徒出卖了他们……
    整部作品读来情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引人入胜,但最后的结尾却是悲凉的——机器人最终控制了人类。这个结果令人唏嘘不已。在杰克·威廉森自己撰写的后记里面,他也谈到了安排这样的结局所遇到的争议,但他说,既然铑磁智能机器人是完美的,人类就不可能获得这场抗争的胜利。于是,我们人类就在机器人的“照料”下,永远“幸福”地生活。
    小说揭示了技术发展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以及个人自由与社会义务的冲突等深层次的问题。



杰克·威廉森与他的《智能机器人》

  杰克·威廉森,1908年出生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后来几经搬迁才在新墨西州东部的一个偏僻农场定居下来。1926年,威廉森怀着成为科学家的梦想高中毕业,但家庭的困难却迫使他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恰在此时,正在连载A·梅里特作品的著名科幻杂志《惊奇故事》出现在他面前。威廉森完全被迷住了,开始试着为《惊奇故事》写一些梅里特式的故事,很快处女作《金属人》就出现在《惊奇故事》上。提到当初的写作动机,威廉森坦率地承认,除了喜欢科幻外,最主要的动机是为了钱。不过他很快发现:科幻对于他远非挣钱那么简单,它解放了他的创造力,成就了他的事业,还帮助他克服了因出身贫寒而产生的自卑。
  威廉森从小酷爱科幻小说。他从20年代起,从事科幻创作,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在他开始写作科幻小说时,还没有没有科幻小说这一名称。他至今已发表了40余部作品和无数的科幻短篇小说。威廉森在他70年的创作生涯中有着极强的适应性,他总是能够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向与风格使之适应市场的变化(这正是他的作品长盛不衰的秘诀),其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45年以前,他的创作集中在当时流行的“太空歌剧”上,被誉为“太空歌剧”的两大台柱子作家之一;1945年以后,他的创作则更加多样化,并开始关注科技发展对人物心理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威廉森第一阶段的长篇有十多部,它们大都以在杂志上连载的形式发表,包括《外星智能》(1929)、《乌托邦要塞》(1939)等等。他在这一时期最好的作品是“航时军团”系列中的《时间军团》(1938),它表达了作者的未来观,即任何未来都有可能存在,但实际上能够存在的未来却只有一个。威廉森通过这部作品第一次提出了“平行宇宙”的概念。 
  随着坎贝尔黄金时代的来临,威廉森一夜之间成了老前辈,但他用令人赞叹的速度适应了新的环境。先后出版了《潜在的异族》(1940)以及“反物质系列”等一系列佳作。 
  50年代初,威廉森面临着自我超越的困境,一直到60年代,都较少有独立的创作,更多的是与别人合作。虽然与冈恩合作的《星桥》(1955)再次证明了他在太空歌剧方面的非凡造诣,但他与波尔的合作却更长久。在第一个系列“海底三部曲”获得成功后,他们又接着创作了“星孩三部曲”和 “布谷鸟”系列。前者是描写人类进化到行星生命的壮丽史诗,完全舍弃了太空剧的结构;而后者,则在语言上进行了新的尝试。 
  威廉森是个标准的榜样式的作家,他在繁忙的创作之余,更以一种令人敬慕的精神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56岁时,他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在新墨西州大学教现代小说和文学评论,直至1977年退休。这期间,他努力促使科幻成为一门正式的理论学科,为提高科幻文学的地位做出了贡献。1976年,他被世界科幻小说协会授予科幻大师奖,两年后又被推选为美国科幻小说作家协会会长。 
  70年代和80年代,威廉森以《月亮孩子》和《天网坠落》等作品赢得了各方面的好评,尤其是前者,可以说是威廉森成功超越自我的象征。
  进入90年代以来,威廉森的创造力依然旺盛,用《滩头堡》(1992),《月亮魔鬼》(1994),《黑太阳》(1998)等一系列代表性作品不断证明着一个已经连续写作了七十余年的老牌科幻大师令人敬畏的活力。
  2001年93岁的威廉森又以一部《最终的地球》获得科幻大奖“雨果奖”,从而创造了科幻史上的一项奇迹。 
  威廉森于2006年11月10日下午在新墨西哥家中去世,终年98岁。
  威廉森对世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物理学中的“反物质”一词就来源于他的小说《反物质飞船》,比如他第一次提出了“平行宇宙”的概念,比如他第一个提出地球化这个词。

  《智能机器人》是威廉森最著名的一部小说,发表于1949年。后经续写,于1980年重版。
  关于《智能机器人》这部小说,威廉森在自己写的《序》和《跋:我和智能机器人》中作了详细的介绍和评论。小说探讨了技术与人类的关系。威廉森认为,技术本身并无好恶,技术仅仅是一个工具而已。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产生正面的影响,也可以产生负面的影响。《智能机器人》的另一个主题是个人自由和社会义务的冲突。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社会得以维持,是以牺牲个人自由为代价的。威廉森认为,一方面应尽可能地争取个人的自由,同时个人也要为社会尽职。他反对任何极端的思想或行为。但小说深层的主题还是威廉森自己所说的是“关于我们人类自己和我们人类社会的……”



序 

  1945年8月6日,我正在北所罗门斯一家气象站为腊包尔地区的海空巡逻作气象预测,一位科幻小说迷一头闯进来,给我带来了广岛事件的新闻。投在广岛的这颗原子弹,开启了“魔瓶盖”,给所有科幻小说蒙上了一缕长长的阴影。
  智能机器人的创作部分地表现了我本人的不安心情。1946年,我重操旧业从事小说的创造之后,就着手构思《束手无策》。小说描写的机器人造型优美,尽善尽美,不仅能创造自身、维护自身、无偿地为人类提供服务,还能保护自身不受人类的干扰。我发现机器人的这些特征之后,十分惊愕,就缀笔不写了。
  后来,我被迫接受这个痛苦的事实,就为《惊异科幻小说》和《类似》杂志那位了不起的编辑约翰·坎贝尔写完这个故事。之后,他向我要一个续篇,描写束手无策的人类可以运用超自然的神奇力量来击败智能机器人的故事。我虽然十分清楚人们对战胜机器人的希冀,但后来写出的却是《智能机器人》,这个续篇也被坎贝尔买走了。
  多年以来,许许多多的读者还要我写个续篇。经过长时间的构思策划,我于最近将《十兆聪慧机器》脱稿。在这个故事中,智能机器人还是智能机器人,但是我试图描述一种更具有持久力的机器人。
  显而易见,本小说是关于人类和技术的。我本人的世界观也许不是如本故事所暗示的那样悲观。虽然广岛事件确实使我沮丧,我却极力赞成使用核能的。尽管技术之神怪如此恐怖,但无论如何无法使之重新回到魔瓶里去。我认为,我们应该尽力利用这个魔怪所带来的礼物,即使是核增殖和核聚变反应堆这个礼物。
  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就如《跋》中所说,本书根本不是有关技术问题的,而是关于我们人类自己和我们人类社会的——如果一部小说能“描述”除了小说本身以外的东西的话。
  不管《智能机器人》的基调是悲观的还是乐观的,它已成为我所有小说中最富有争议、也最成功的一部。本小说已经用英语出了十几个版本,译成了十几种文字。我很高兴看到它以最全、最新的版本付梓发行。本版本包括了原来的中篇,也包括了最近写的《跋》。

                      杰克·威廉森




上篇:《束手无策》 第一章

  妻子把轿车开走了,下午下班后昂德希尔只得步行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他第一次看到了这些新的机器人。他像往常一样沿着小路走,斜穿一片长满杂草的空旷地——轿车通常是他妻子使用的,这时他满脑子都是双江银行向他催款的事。还款的方式当然是多种多样,但对他来说没有一种是切实可行的。想着想着,面前突然有一堵新墙挡住了去路。他抬头一看,看到了窗内摆着的东西。
  窗上装的不是普通玻璃。宽大的窗玻璃透明度极高,一尘不染,要是上面没有那些闪光的字母,还看不出窗上装有玻璃呢。这些字母显得严肃而富于现代气息:

  智能机器人研究所双江代理处经销:尽善尽美机器人
  宗旨:“尽心尽职,服从指令,确保人类免遭损害。”

  昂德希尔心头涌上了莫名的烦恼,这种烦恼越来越加剧。
  因为他本人就是经营机器人的。眼下的子已经够艰难的了,机器人市场疲软不振,全自动机器人、机械机器人、电子机器人、半自动机器人,以及许许多多其他类型的机器人,充斥市场。不幸的是,这些机器人并不如推销员所许诺的那样尽如人意,而双江的机器人市场早已饱和得令人伤心了。
  昂德希尔经销的是全自动机器人。明天又有一批货要到了,但是他还不知道货款在哪里呢。
  他双眉紧锁,停下脚步,凝视着那扇看不见的窗户后面的那件东西。他从来没有见过智能机器人。这台智能机器人比人矮些、瘦些,像其他不在工作的机器人一样,一动不动地立在那里,光滑的硅酮外表发出黝黑的光芒,不时闪耀着青铜金属般的蓝色光泽;优雅的椭圆形面孔上,挂着一种固有的机警和似乎显得惊奇的渴望。从整体造型来看,这是他所见到过的最美丽的机器人。
  当然,这样的机器人,对许多实际工作来说却显得小了点。他低声地背诵着全自动机器人推销员一句常用的话:“全自动机器人是大型机器人——因为制造商不愿用户浪费能源,不愿牺牲其必要的功能,及其对用户的顺从性。购买全自动机器人是您最理想的选择!”
  正当他转身向着那扇透明房门的时候,门无声地拉开了。这是堂皇富丽的陈列室,里面摆满了机器人,这时他确信:这些流线型机器人,其轮廓分明的设计对女顾客一定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他十分精明老到地对所展示的机器人作了审察,这时他那傲慢、乐观之情不禁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从来没有听说过智能机器人研究所,但是这家外来公司显然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一流的技术水准。
  他回头四顾,寻找着推销员,但只见另一个机器人无声无息地走过来。它与陈列在窗户上的那架机器人一模一样,毫无二致,走起路来动作迅速,步态优雅,真令人惊奇。它那黑色的表面流动着青铜的幽蓝光泽,光裸的胸前挂着一块黄色标牌:

  智能机器人
  序号:81-H-B-27尽善尽美机器人“尽心尽职,服从指令,确保人类免遭损害。”

  奇怪的是,它没有眼晶体,光秃秃的头,椭圆形的脸,脸上嵌着的两颗钢制盲眼,眼里发出令人眩目的光芒。但是,机器人在他面前几英尺远的地方站住了,似乎它能看见似的。站定之后.它用一种高昂而优美的声音开口说话了:
  “乐于为您效劳,昂德希尔先生。”
  他吃了一惊,它居然能叫出他的名字?即使是全自动机器人也分不清这个人和那个人。这无疑是一个机械绝技,在双江这个巴掌那么大的小镇子里也并不困难。推销员一定是本地人,躲在某个小屋子里暗中操纵着这台机器人。
  昂德希尔一扫一时的惊愕,朗声说道:“我是否可以见见你们的推销员?”
  “我们没有雇佣人类推销员,先生,”它马上用铜铃般悦耳的声音回答道,“智能机器人研究所的宗旨是为人类服务,我们不需要人类的服务。我们自己能提供您所需要的任何信息,先生,如您需要,我们可以即时为您效劳。”
  昂德希尔头昏目眩地凝视着眼前这个机器人。没有机器人能给自己充电或补充能源,更不大可能自己开设分公司。他惴惴不安地环顾四周,茫然的眼睛盲目地来回逡巡着,寻找着有可能躲藏在某个小房子里或布帘后面的推销员。
  就在这时,那个纤细而甜蜜的声音又开始劝说了:“先生,我们可不可以到您府上无偿地给您试用一段时期?我们渴望着在贵星球开展服务,因为我们在其他许多星球上十分成功地消除了人类的不幸。您会发现我们比眼下这里所使用的那些老式电子机器人优良得多。”
  昂德希尔不安地往后退了一步,极不情愿地放弃了要找出幕后推销员的努力,但机器人能自我推销,这不禁使他惊愕异常。假如这是事实的话,那么,整个机器人工业就要垮掉了。
  “您至少得看看广告,先生。”
  这个矮小的黑色机器人从靠墙的一张桌子上取来一本插图的小册子,其动作优雅灵巧,令人咋舌。为了掩盖自己混乱的心情和剧增的震惊,昂德希尔笨拙地翻阅着装帧华美的广告。
  在解说词前后所插的一系列色彩鲜艳的图片中,有几幅是一位胸脯丰满的金发女郎的对照图片:她正躬身在一个炉子上烹饪,接下一幅是她放心大胆地、优哉游哉地坐在那里,一个黑色的小机器人跪在她身旁服侍着;她厌倦地敲打着打字机的键盘,接着一幅是她穿着坦胸露肩的太阳装,躺在海滩上晒太阳,而另一个机器人在那里打字;她在那里面对着一架大机器汗流浃背地工作,接着她与一位金发青年相拥着跳舞,而黑色的智能机器人在操作机器。
  昂德希尔向往地叹了一口气,全自动机器人公司却没有提供这样令人心动的推销广告图片。这本小册子的诱惑力,妇女是难以拒绝的,所售出的机器人有86%是被妇女买走的。是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带回家仔细看看吧,先生,”那种甜蜜的声音敦促道,“把它给您的夫人看看。在最后一页有一张空白的免费试用订单,您会发现我们是不要您付款的。”
  他漠然地转身,门为他拉开了。他出得门来,只觉得头昏眼花,发现那本小册子还在手里,他怒气冲冲地把它弄皱,使劲向地上仍去。
  那个黑色的小机器人立刻把它捡起来弄平,他的身后响起了迫切的银铃般的声音:“我们明天到办公室拜访您,昂德希尔先生,并送一个机器人给您府上试用。我们该讨论讨论贵公司的停业清理问题了,因为您一直致力推销的机器人无法与我们竞争。我们也会给您夫人演示智能机器人的使用方法。”
  昂德希尔对那种声音不信任,就不予回答,高视阔步、目空一切地沿着那条新人行道走着,到了拐弯的地方才停下脚步,稳定一下情绪。



第二章

  在他那震惊和混乱的印象之中,有一个事实是最清楚不过的——他公司的前景暗淡无光,十分不妙。他惨淡地回头看了一眼那幢傲慢的、金碧辉煌的新大楼。这是一幢普普通通的砖石建筑;那些看不见的窗子并不是玻璃的;他心里也清楚得很,奥罗拉开车的那天,连大楼的影子都还没有。
  他沿着新筑的人行道,绕着这幢大楼走着,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后大门,离后大门不远的地方停着一辆卡车,一些瘦小的黑色机器人无声地忙碌着,从车上卸下一只只巨大的金属条箱。
  他停住脚步看了看箱子,上面标着“星际装运”的字样,托运公司是四号翼星上的智能机器人研究所。四号翼星究竟在什么地方,从上面的标志却看不出,外包装一定大得多,具体的地点也一定写得清清楚楚。
  卡车那边是仓库,仓库里昏昏暗暗,他只隐隐约约看到那些黑色机器人在开启箱子,箱盖打开,露出叠在一起的黑色机器人躯体。这些机器人一个个苏醒过来,从箱子里爬出来,优雅地跳到地面上。它们的外表都一模一样,浑身漆黑锃亮,发出青铜的幽光。
  其中一个机器人绕过卡车,走到人行道上,使劲瞪着它那双盲眼,用它那铜铃般清脆悦耳的声音对他说道:
  “乐于为您效劳,昂德希尔先生。”
  他转身就跑,一个从某颗遥远星球上运到这里、刚从箱子里蹦出来的机器人,竟然马上就能叫出他的名字!真令人难以置信。
  他跑过两条街,看到了一家酒吧的标志,就心情沮丧地走了进去。他曾为自己定下规矩:晚饭前不喝酒,而妻子奥罗拉也讨厌他喝酒。但是,他觉得今天的情况可不一样,碰到了这样一些机器人,可以说是不同寻常的日子。
  然而,不幸的是,喝了酒也不能使他对公司的前景感到乐观。一个小时后,他从酒吧里出来的时候,满怀希望地回头看了一眼,希望看到那幢闪闪发光的新大楼就像它突然出现那样蓦然神奇地消失。但是,大楼还在。他沮丧地摇了摇头,就踉踉跄跄地往家里走去。
  新鲜的空气使他头脑清醒了一些,但是他还没有回到他在郊区的那栋整洁的白色小平房,不快之感又重新回到了他的脑中:新鲜空气毕竟不能为他解决生意上的难题。他不安地意识到,回家吃晚饭也可能赶不上了。
  然而,家里的晚饭推迟了。满脸雀斑的刚满10岁儿子弗兰克,还在家门前安静的街道上踢足球。他可爱的女儿,头发粗短的11岁的盖伊,沿着草坪上的人行道一路跑来迎接他。“爸爸,你怎么也猜不着,盖伊有朝一日会成为伟大的音乐家,毫无疑问她会得到应有的荣誉,但这时她却激动得满脸通红,上气不接下气。她任凭他抱起摆动,让身子高高地荡出人行道,也不顾他在酒吧里喝酒后嘴里的熏天酒气。她要他猜什么,他当然猜不到,她就热切地告诉了他:
  “妈妈又收了一个新房客!”
  昂德希尔本已预见到了将面临一次痛苦的盘问,因为奥罗拉为钱的事担心:银行催促还款,新到货物又要付款,还要为小盖伊付学费。
  但是,新来的房客使他逃过了这次盘问。专管家务的全自动机器人正在摆桌子,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碗碟碰撞声,但是小房子里没有人。奥罗拉到后园去给新房客送被子和毛巾去了。
  他结婚的时候,奥罗拉与现在的小女儿一样可爱。如果他公司的景况稍微好些的话,他觉得她也许会依然可爱。然而,当公司越来越大的压力逐步压垮他的自信的时候,那些小小的艰难却使她变得过分霸道。
  当然他还是爱着她的。她那一头红发依然十分诱人,她对他也十分忠诚,但是受阻而未实现的理想使她的性格变得泼辣,话语变得尖刻。虽然他们从来不争不吵,但比争吵也好不到哪里去。
  车库的上面是一套小房间——本来是打算给仆人住的,但仆人他们却向来请不起。这套房子太小也太破旧,一般可靠的房客都不愿住,而昂德希尔却宁愿让它空置着。看到她力陌生人整理床铺、打扫房间,他的自尊心就受不了。
  然而,奥罗拉以前曾将它出租过,那是因为她需要钱给盖伊付音乐辅导费,或是一些不幸者牵动了她的同情心,而在昂德希尔看来,她那些房客都是些盗贼或不良分子。
  现在她手臂上挂着干净的床单,转身同他打招呼。
  “亲爱的,反对是没有用的。”她说话的声音是那样的坚决,“斯莱奇先生是个最了不起的老先生,他会在这里一直呆下去,只要他愿意。”
  “没有关系的,亲爱的。”他从来不想与妻子斗嘴,而这个时候他考虑公司的困境还来不及呢。“恐怕我们需要钱用,要他预付些钱。”
  “但现在他可付不起!”她的声音因同情而颤抖,“他说他已经有了发明创造,会有一笔可观的稿费,过几天他就能付房租了。”
  昂德希尔耸了耸肩;他以前就听到过类似的托词。
  “斯莱奇先生不同一般,亲爱的,”她坚持说,“他是个旅行者,而且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