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助手。
    李庆安办公朝房在政事堂的隔壁,叫做勤政院,原本是个全封闭的院子,戒备森严,但几个月前做了调整,修建了一条笔直宽阔的车道,直通政事堂,原本两边文书往来至少需要一刻钟,但现在一盏茶的功夫便可传达。
    李庆安返回的消息已经传开了,一大早,十几名勤政院的官员和士兵们都在忙碌地清理房间,勤政院的官员和政事堂的官员不同,政事堂的官员属于正式地方官编制,原则上由朝廷吏部任命,当然,实际上只是形式上的任命,而勤政院的官员则属于编外人员,其实就是李庆安的私人幕僚,由李庆安自掏腰包发俸禄,这些幕僚大多是饱学之士,主要是负责整理文书,撰写李庆安的各种命令,有点类似于朝廷的翰林学士,其中严庄便是首席幕僚。
    当李庆安踏进自己已被清扫得明亮且一尘不染的房间时,幕僚们早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两名政事堂的高官,王昌龄和岑参已经坐在外间等候他多时了。
    “参见大将军”两人见李庆安进来,一起躬身施礼。
    “好久不见两位,好像王长史胖了一点嘛是不是最近比较清闲?”
    李庆安亲热地和两人开着玩笑,王昌龄笑道:“倒是大将军变得又黑又瘦,听说信德那边很热,太阳很毒。”
    这时,岑参看到了跟在李庆安身后的刘晏,不由微微一怔,他觉得很有些面熟,似乎在哪里见过?
    “大将军,这位是.....”
    “我给你们介绍一下”
    李庆安连忙把刘晏拉过来,给两人介绍道:“这位是的我的新幕僚刘晏,曹州刘士安,原是西市常平署署令,已辞去官职,来安西投奔于我。”
    “你就是神算子刘晏”
    岑参忽然认出来了,号称太府寺第一神算,刘晏见他认出自己,连忙笑着回礼,“正是在下。”
    李庆安笑着又给他介绍两人道:“这两人都是跟随我多年,一个是节度府长史王昌龄,人称王犟牛,诗写得很好,你应该听说吧”
    刘晏肃然起敬,“原来是玉壶先生,我年少时便久闻大名了,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王昌龄听他言语非常诚恳,不由对他心生好感,也微微一笑道:“刘使君的名字我似乎也听说过,开元十四年,先帝封泰山,有个八岁献《颂》而获封秘书省太子正字的少年神童,可是你么?”
    刘晏有些不好意思地摆摆手笑道:“年幼轻狂,让前辈见笑了。”
    这时,刘晏忽然也认出了岑参,惊讶道:“原来是岑兄,我们见过啊”
    “不错天宝五年的承天门大宴,我们不就坐同一席吗?后来还去曲江流饮赋诗,你写不出诗,便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借口酒醉溜掉了,我可记得的。”
    两人说起了七年前的往事,不由有他乡遇故人之感,激动得执手大笑起来。
    李庆安见大家都熟悉,不由呵呵笑道:“原来都是旧识,那最好不过了。”
    他又对王、岑二人道:“刘晏暂为我幕僚,负责替我策划安西钱货,下个月补财税署令,兼安西流转使。”
    刘晏见李庆安如此信任自己,不由深为感动,连忙深深施一礼,“多谢大将军信任,刘晏将尽心竭力为安西效力。”
    李庆安点点头,对王、岑二人道:“你们先去会议室等我,我安排一下刘先生,马上就来。”
    “先生请随我来。”
    李庆安带着刘晏走到隔壁房间,隔壁房间是个很大的房间,是文书房,有五六个幕僚在这里整理文书,他扫了一圈,却没有看见严庄,便问道:“严先生呢?”
    一人站起身施礼道:“回禀大将军,严先生到贺猎城校检军粮去了,下午便回。”
    李庆安见回答他的人,竟然是庆王的幕僚阎凯,不由一怔,阎凯连忙上前见礼,低声道:“大将军,卑职一年前便已离开庆王,一直在碎叶教书为生,混得穷困潦倒,偶然在街头遇见严先生,严先生便安排卑职来这里做事。”
    李庆安想起当年在扬州第一次遇到阎凯时,他那时意气风发,而现在混得自卑落魄,做一个整理文书的小吏,这种强烈的落差让他也心有感慨,便点点头道:“好吧你就留在我身边,等有机会,我再给你安排一个职位,以抒你胸中大才。”
    阎凯大喜,他之所以在这里忍气吞声做一个小吏,就是等待遇到李庆安机会,现在李庆安虽然没有明着让自己做谋士,但也承认自己有才能,这样,自己就会有出头的机会。
    他急忙深施一礼,“卑职愿为大将军效力。”
    李庆安又安抚他几句,这才回头对刘晏道:“本想让先生见一见我的谋士严庄,不料他出去了,下午再说吧先生就先坐这里。”
    李庆安找了个空位给他坐了,又命人拿来安西的各种财税报告,厚厚一大叠,另有文房四宝。
    “先生慢慢看,有什么需要尽管来找我,我就在隔壁,不必拘礼。”
    刘晏拱手道:“大将军尽管去忙,我会安排好自己。”
    李庆安又交代其他人几句,这才走回了会议室,这时段秀实也来了,段秀实现任安西节度副使、碎叶州都督,一直到北面的夷播海城堡,都是他的管辖范围,他现在是李庆安的心腹,也是安西军方第三号人物。
    见李庆安进来,三人一齐站了起来,李庆安摆摆手笑道:“不要客气了,随意一点。”
    几人都坐了下来,亲兵上了茶,又将门关上了,这时王昌龄笑道:“大将军,正式开会之前,我有一件变法方案想先汇报一下。”
    段秀实和岑参对望一样,两人头都大了,王昌龄三句话不离变法,政事堂的官员们已经被他折腾怕了,不知道他今天又想到什么花招,李庆安笑道:“刚才给刘晏介绍你时,应该叫你王变法,你说说看,又有什么旧法要变?”
    “你们两个不要这样皱眉头,我是说顺口了,其实不是变法。”
    王昌龄瞪了段秀实和岑参一眼,对李庆安道:“不是变法,是修路一事。”
    “修路”
    李庆安很感兴趣,便笑道:“具体说说看,修什么路?”
    “其实这并不是我突发奇想,几年前商人和军旅都提出来过,就是修两条直道,从碎叶出发,一条通往北庭城,另一条通往龟兹,这样可以大大节约前往两地的时间,将北庭、安西和岭西三地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前是没有足够的钱粮和人力,现在条件已经成熟,可以动工了。”
    王昌龄话音刚落,李庆安三人同时叫好,李庆安笑道:“这个方案我现在就批准,如果人力不够,我可以让李光弼押运一批吐火罗战俘来做劳工,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我只要你尽快动工。”
    修建直道将碎叶和北庭及安西联系起来,一直是李庆安的愿望,随着他占据的土地越来越多,修路以加强地域间的联系,就显得迫在眉睫了,他完全赞同王昌龄的修路案。
    这件事他们当场便决定下来,说完修路一事,会议便正式开始了,李庆安道:“先给你们说一说南征之事,吐火罗战役李光弼已经写了报告,想必你们都看到了,我就不多言,具体讲一讲信德之战。”
    李庆安喝了一口茶,又接着道:“从大局来看,信德之战已经没有悬念了,大食军和我们兵力悬殊,他们能逃回大食便是幸运,至于信德和旁遮普的本地军队更是不堪一击,我几乎是忽略不计,这次信德之战,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粮食,现在初步统计,光信德就有六百万石库存粮。”
    王昌龄惊呼一声,“六百万石,那足够我们安西食用五年了。”
    李庆安笑了笑,“信德是盛产粮食之地,产量非常高,如果我们占据信德,每年至少有两百万石粮食来源,这样,我们就可以转移更多的安西民众到工坊做工,使朝廷无法封锁我们,而且我计划在旁遮普建立一个海港,为我们的出海口。”
    “可是路途遥远怎么办?”段秀实插口道:“要知道从旁遮普到碎叶,至少有几千里,而且道路艰难,我认为不是很现实。”
    “这一点我考虑过,信德腹地都是平原没有问题,主要是北部到吐火罗这一段,最难走的路也就几百里,信德有大量吃苦耐劳的劳力,可以让他们来修通这一段路,只要把这几百里的路修通,那么至少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就像王长史刚才所言,修路以利行。”
    “大将军要海港做什么?”岑参忽然问道。
    李庆安微微一笑道:“用来做海外贸易,或许将来有一天,我会乘船前往大唐。”
    话说到这一步,便没有再说下去的必要了,这时,王昌龄便将话题拉到今天的另一件议事上。
    “大将军,河西之变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们需要给朝廷一个表态,表明安西在河西一事上的立场,这件事需要大将军来决定。”
    李庆安沉思了片刻,问道:“官员们都有什么意见?”
    “政事堂的官员们在这件事有过争论,很多官员都认为朝廷虽然收回了甘、肃两州,但朝廷还是承认这两州属于安西,只是这两州不再由我们控制,大家都认为,其实朝廷并没有撕破脸皮,只是在背后施了冷招,而且我们根本无法抗议,所以大多数官员都认为保持沉默最好,不知大将军是否赞成?”
    李庆安没有回答,他又问段秀实道:“那军方是什么态度?”
    “打一仗,夺回甘、肃两州”段秀实回答得干净利落,“士兵们的态度很简单。”
    李庆安点点头道:“这件事我也反复考虑过,我们即将面对大食的强烈反扑,在未来半年之内,我们的战略中心还是在西方,不是在东方,如果和朝廷抗衡,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备战,所以我的态度很明确,我们要全力备战大食。”
    李庆安的表态有些含糊,到底是打还是沉默,三人对望了一眼,岑参小心翼翼问道:“大将军的意思是承认朝廷的占有甘、肃两州,保持沉默吗?”
    “为什么要保持沉默?”
    李庆安冷笑了一声道:“这世上有一种人,你对他好,他便认为你是在讨好他,是怕他,他不会记恩;你软弱,他就会更加欺你,变本加厉地来敲打你;相反,你表现强硬,狠狠揍他一顿,他反而会害怕,从此不敢再找你麻烦,很不幸,我们年轻的皇帝就这样的人,我拥戴他上位,在潼关替他挡住了安禄山的军队,可他非但不记恩,非但不去打安禄山,不去打吴王、荆王、蜀王,不去打这些公开与他为敌的人,第一个下手之人的却是我,就因为我好欺吗?”
    说到这,李庆安站了起来,斩钉截铁道:“我可以不和中原贸易,也可以不向中原输送一块银元,但我作为安西节度使,不接受程千里为安西副使,孟云和罗正义率军哗变,谋害上司,未得我的命令,擅自调军,按军规当斩,朝廷必须把此二贼的人头交给安西军,否则,我就带兵进京,亲自去取这二贼的人头,这就是我的态度。”
    王昌龄大惊失色,连忙劝道:“大将军,千万不可如此,这样一来,大将军就落下了谋反的口实,将毁了大将军的英名。”
    段秀实也劝道:“大将军,此事要三思而行,不可鲁莽,他毕竟是大唐天子,大将军以下犯上,将陷于不义。”
    李庆安见三人一脸紧张,便微微一笑道:“我好歹也是大唐赵王、堂堂安西节度使,勾心斗角这么多年,难道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吗?我说了,我们现在要集中精力备战大食,我不会出兵攻打河西。”
    “那大将军的意思是.....”
    “上兵伐谋,我会让他焦头烂额地来求我。”
    .........
    '  '
第三百九十一章货币战争(上)
    会议结束,三人告辞而去,李庆安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房间里,他需要再一次梳理河西应对之策,从信德回来的路上,他便一直在思考此事,河西事变是他在上升过程中的一件突发事件,虽然这次事变给他造成了损失,丢掉了甘、肃两州和两万军队,也使他劫掠天竺的计划破产,但这次事变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他的最薄弱环节。
    他的官僚基础太薄弱,无法有效控制地方,一切都是靠军事控制,以至于他不在安西时,安西的权力机构便对河西失控了,现在是爆发了河西的危险,下一次会是哪里?北庭、龟兹还是河中,李庆安竟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这种力不从心并不是他的军事实力不够,相反,他的军事实力足够了,而是他的软实力不够,用一个形象的比喻,他就像一个外形刚猛的大汉,看起来高大魁梧,肌肉发达,但内在体质却极差,不能持久发力,眼耳的配合以及灵活度都不够,一旦被人抓住弱点,他就无从应对。
    这次李豫玩得很漂亮,他是以一个帝王的身份更换河西主将,用有安西背景的程千里来取代默默无闻的荔非守瑜,一切都没有变化,河西名义上还是属于安西,属于他李庆安主管,但是实际控制权却变了,所以朝廷内外一片支持之声,舆论是偏向李豫,而他的行政权力机构在这次河西事变中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甚至还要自己的妻子出面。
    他们没有有效地控制住河西,这就是他李庆安的最薄弱之处,没有一个强大的行政权力机构,光靠武力维持,不是长远之计,内外兼修才是王道。
    他现在最缺乏的是人才,李豫登基后,许多借调的内地官员和士子都陆续返回了中原,他们的理由大多是思念家人,安西离中原太遥远,生活不便等等,李庆安也知道,安西地域偏僻,吸引不了人才,这其实只是一种表象,本质上还是他的合法性不足,尽管他的兵力最强大,尽管他已是大唐赵王,尽管他是建成之后,但这只是李豫畏惧他实力而被迫对他身份的承认,而不是一种理所当然地存在,他对中原士人的影响力还不够强大,朝廷的官僚阶层和传统的豪强势力还没有能够真正地接受他。
    这就是始终没有大量中原人才来投奔他的真正原因,他的合法性不足,无法吸引大量优秀的知识分子来安西,有传言说是因为严庄嫉贤妒能,容不下才干之士,才使人才不来安西,这个说法李庆安并不认可,一个严庄是阻挡不了士人投奔他的热情,刘晏就是最好的例子,根本原因还是中原人不相信他,对他对安西都存有偏见。
    从这个角度上说,他感谢这次事变,让他能够静下心反思自己的不足和薄弱,否则,他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会发现自己的问题,不过,人才不足的局面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改变,需要一段时期,尤其他进入大唐权力中心,消除世人对他的偏见。
    这只能放在以后,当务之急,他需要在大食军大规模反击之前,给李豫一个教训,他必须要让李豫明白,得罪了自己,将会使他一事无成。
    教训李豫的方案,他在路上已经考虑成熟,现在是实施它的时候了。
    李庆安随手取过一本厚厚的册子,这是安西最新的铸钱报告,自从夺取波悉山银矿后,李庆安便下令扩张铸钱炉,铸钱炉的数量由最初的三个一跃扩张为五十八个,从内地招募了数以百计的熟练工匠,加上学徒和劳力,参与铸钱的人数已经超过四千人,为此还专门成立的铸钱署,是安西仅次于兵器署的职能部门。
    从波悉山运来的数十万斤银在这里变成了一块块做工精美的安西银元,然后输往中原,换取了数之不尽的各种物资。
    这两年输往大唐腹地的银元已经达一百五十万枚之多,一大半流入市场,还有四十余万枚尚存在各地的安西柜坊中,在碎叶金库中还有近百万枚银元,如何把这百万银元运到长安去,确实需要他费一番思量。
    这时,问外亲兵禀报道:“大将军,常府令来了。”
    “让他进来!”
    门推开了,常进走进了李庆安的房内,去年,李庆安成立了安西的情报机构—安西内务府,由他直管,安西内务府实际上就是由汉唐会转变而来,李回春死后,李庆安便将汉唐会彻底改组,由一个民间秘密组织,转头换面改成了安西官方的职能部门,隐龙会并没有干涉李庆安的改组,相反,他们支持汉唐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当然,前提是汉唐会必须是为李庆安服务。
    常进便是内务府的第一任府令,掌管着大唐各地八千汉唐会成员,直接受李庆安管辖。
    “属下参见大将军!”
    常进行了一礼,李庆安将报告放回桌上,笑道:“这次河西的情报,你们送来得很及时,应该获得嘉奖。”
    常进有些惭愧道:“李豫的密旨我们没有得到情报,导致最后孟、罗二人叛变,属下愧对‘嘉奖’二字。”
    “属下遵令,会立刻发信给胡云沛。”
    李庆安笑了笑,随即取出一道命令递给了常进,“我有一件极重要之事交给内务府去办,此事事关重大,按照我信中的要求去一一落实,不可有半点大意,更不可有一丝懈怠。”
    常进接过信,小心翼翼地放进怀中,躬身道:“大将军没有别的事,属下便告退了。”
    “等一下!”李庆安又叫住了他。
    常进冷笑一声道:“没有人关心李珰的死活,他害死了李回春,就是死了也不能赎其罪,倒是罗品芳在打听夫人的下落,毕竟是自己的女儿,他很担心。”
    “你替我告诉他,她也是我生母,我已遵从她的意愿将她们母子安置在江南的一座小城内,她过得很好,也很安静,她已不愿再过问碎叶之事,请他不用担心。”
    “是!属下会转告罗品芳。”
    顿了一下,常进又低声道:“那个李珰,不如除掉他,免生后患。”
    李庆安摇了摇头,“他已经疯了,没有任何意义了,留他一命,陪母亲安度晚年吧!”
    常进暗暗叹了口气,道:“那属下告辞!”
    “去吧!我交给你的事情要立刻办理,不得拖延。”
    “是!”常进转身走了。
    这时,李庆安取出一枚银元,在桌上打了个转,望着滴溜溜转动的银元,李庆安的眼中露出一种嘲讽的笑意,自言自语道:“李豫,你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他立刻又写了一封亲笔信,封好信封,交给亲兵道:“立刻派人去北庭,交给崔乾佑!”
    .........
    大唐的柜坊也就是后来银行的雏形,兴盛于中唐,存钱收费,贷款收息,是大唐最赚钱的行当,能开柜坊者,都有一定背景和后台,而且资本雄厚,拥有大量的存钱,甚至朝廷拮据时,也不得不向柜坊借钱,因此大唐柜坊虽然是从商,但它对朝政影响力却不容小视。
    大唐各地都有柜坊,但大唐的七大柜坊,除了扬州的白记柜坊和成都的杨记柜坊外,其他五大柜坊的总部都在长安,其中以王宝记柜坊为第一。
    王宝记柜坊是长安巨富王元宝所开,传闻有张筠家族为后台,在大唐的十四个大城都有分店,资本极为雄厚,王宝记柜坊总部位于东市,离安西柜坊并不太远。
    但王宝记柜坊的大东主王元宝府宅却位于平康坊,占地三十亩,大唐对商人的限制颇多,比如不准骑马,不得为官,不得参加科举等等,但这也不是绝对,统治阶层为了发展经济,偶然对商人也会宽容,比如贞观年间,颜师古当秘书少监时,便曾经任命富商大贾为校书郎,校书郎一职,地位虽不高,但属清流要职,一般入仕都在举进士之后才有资格担任,又比如武则天主政时,张易之在内殿设宴,邀请蜀商宋霸子等数人入皇宫参与博易等游戏,虽然后来被抨击,但毕竟是进了皇宫,在武则天面前抖了抖威风,商人不仅进入政界,还进入了军界,如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就曾把商人任命为行署衙将。
    尤其开元盛世后,经济繁荣,李隆基对商人也比较宽容,像巨商王元宝本来是没有资格住三十亩地的巨宅,李隆基特批准他入住,他还捐款得了一个上轻车都尉的勋官。
    这天傍晚,东市王宝记柜坊的大掌柜魏晋生匆匆赶到王元宝的府中,他带来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他的伙计发现,安西柜坊在秘密搬运物品,每天晚上,大箱大箱的物品运上船,已经持续了好几天,安西柜坊规模虽然不大,但它独家发行安西银元,因此它已被公认为大唐第二大柜坊,它发生异常情况,魏晋生便格外重视。
    王元宝年约六十岁,皮肤很黑,长得极胖,再加上身材颇高,远望去就像一头巨大的黑熊,虽然其貌不扬,但他却是一个极为精明之人,在奢侈享受生活的同时,又善于大把赚钱,使他始终能财源滚滚,家资巨富不倒。
    而且他极舍得花血本找后台,张筠母亲过七十大寿,他便送了一尊足有一丈高,用极品碧玉雕成的观音像,仅观音的莲花宝座,就用数百斤黄金打造,并耗用五斗上品珠宝镶嵌,价值连城,正是张筠的关照,使王元宝虽然树大,却并不招风,各地官员对他的柜坊都敬畏有加,四年前,李林甫为给贵妃过寿,左藏窘困,朝廷拿不出钱来,李林甫便以朝廷的名义向王宝记柜坊借了三十万贯,后来在约定时间内归还,足见王元宝的影响力。
    王元宝正在一名侍妾的伺奉下,慢慢地喝一碗燕窝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