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第3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赶回滑州。
    雨雾中,许叔冀放慢了马速,他抹去满脸的雨水向远方望去,许叔冀今年约五十岁出头,身材瘦小,一张长长的马脸上长了一个细小的鹰勾鼻,给人一种小家子气的阴险狡诈之感。
    茫茫大雨中,他已经依稀看见了灵昌县县城,从河北赶来的安禄山特使,此时就在县城内等他。
    “驾”许叔冀猛抽一鞭战马,马车冲进雨雾,向远处的灵昌县城疾奔而去。
    半个时辰后,许叔冀已经换了一身干净的长袍,手中端着一杯热腾腾茶水,坐在县衙的内室里细细品茶,他的亲兵已经去接安禄山的特使了。
    “述说使君,特使已到”
    门外传来了亲兵的禀报声,吓得许叔冀急忙起身,手中的茶水险些泼出来,他连忙稳住心神,将茶杯放在桌上,整了整衣服,迅速开门去了。
    门口,两名亲兵陪同着一个身材的高胖的中年男子站在他面前,许叔冀认识这人,是安禄山的心腹谋士之一,张通儒。
    许叔冀立刻热情地笑道:“原来是张先生,几年不见,张先生风采更胜往昔。”
    张通儒是安禄山主管情报体系的总头目,他是两天前受安禄山的派遣来到滑州,大雨淋湿了他的长袍下摆,却难以遮掩他脸上狂妄的脸色。
    “嗯许使君不消客气,我时间紧迫,尽快谈正事吧”
    许叔冀的热情扑了个空,他干笑两声,连忙道:“请张先生请进。”
    张通儒背着手走进房内,眼角余光一扫,见两名亲兵也要跟进,便道:“许使君,我们的谈话不需要圈外人在场。”
    许叔冀看了一眼自己的亲兵,有些为难道:“他们都是我的亲兵,绝对没有问题。”
    张通儒拉长了脸,又一次强调道:“我再说一遍,我们的谈话不需要圈外人在场。”
    许叔冀心中大骂,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对亲兵挥挥手道:“你们都退下吧”
    亲兵退下,他把门关上了,又亲自倒了一杯热茶,端到张通儒面前笑道:“张先生先喝杯热茶去去寒气,这才七月,竟已秋意十足了。”
    张通儒接过茶杯,脸上的狂妄稍稍收敛了一点,道:“这两天突降大雨,许使君从汴州过来,路上一定很难走吧”
    “是是路上泥泞,确实很难行,我在河南道这些年,这种大雨极少见,或许是老天眷顾我,阻拦李庆安东进,哈哈”
    “许使君很害怕李庆安吗?”张通儒目光锐利地盯住了许叔冀。
    许叔冀一阵张口结舌,却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他固然害怕李庆安,不害怕他找安禄山做什么,安禄山不是也一样害怕吗?
    心中虽这样想,他却不敢说出来,只得叹口气道:“我刚刚获得消息,季广琛已经全军覆没。”
    “什么”张通儒大吃一惊,季广琛已经全军覆没了吗?他竟然毫不知情,他的安插在荥阳和季广琛军中的眼线都没有通知他,张通儒一转念,他忽然明白了,应该通知了,只是通知了幽州,安禄山应该知道了。
    季广琛被灭,张通儒心中警惕起来,依照他们的阐发,李庆安应该先对许叔冀,然后再失落头吃失落季广琛,但现在季广琛居然先被灭失落了,看来他们都低估了李庆安的决心,他们的计划也得有所加快了,想到这,张通儒便对许叔冀道:“燕王的意思是,你的军队要集中在滑州一线,不要过于分离,要加快速度进行战备,做好迎接大战的准备。”
    许叔冀呆住了,他已隐隐听出了对的意思,是要让他来当诱饵吗?他心中大急,张口结舌道:“那、那燕王的军队呢?你们不是承诺我进攻郑州吗?”
    “你安心”
    张通儒站起身拍了拍他瘦小的肩膀,笑眯眯道:“既然你已经愿意归降燕王,那就是我们范阳军了,燕王怎会不管你,燕王的计划不变,等李庆安大军进攻滑州时,我们会渡河进军郑州,用围魏救赵之策攻打洛阳,逼李庆安西撤,然后我们两军夹攻,这一次要全歼安西军”
    许叔冀寻思片刻,事到如今,他也无可奈何了,便点点道:“那好吧我这就召集军队。”
    .......
    河阴县,在天地间茫茫的大雨中,黄河咆哮奔腾,声如山崩地裂,李庆安牵马站在黄河堤岸上,黄河夺天地之威,急流浩荡,令他心动神摇。
    李庆安曾经去过黄河之源,那条涓涓细流经过千万里的奔流,以它博大的心胸海纳百川,才终于形成今天的浩然大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李庆安被眼前的母亲之河所震动、所感慨,一种从未有过的宽阔浩荡之感在他心中涌荡。
    这时,一把伞遮住了他的头顶,李光弼缓缓走到他身旁,凝视着被雨雾笼罩的河对岸,他声音降低道:“刚刚获得消息,安禄山一支八万人的军队以训练为名,已经过了相州,正向黄河边开来。”
    “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安禄山不甘寂寞啊”李庆安的嘴角涌起一种淡淡的笑意,他早就猜到,中原局势不会那么平静,许叔冀极可能已经黑暗投降了安禄山,或者说他认可安禄山所立的伪帝。
    “大将军,那我们还要按原计划向滑州进军吗?”
    李庆安沉吟片刻,便问道:“季广琛的军队现在收编情况怎么样?”
    “很不错,去失落一些伤病和老弱,我们已经获得了两万四千青壮,军中所有的中层军官都已换成了安西军,可以一战。”
    “好再加紧训练,一个月之内,让他们脱胎换骨”
    “这次战役不消他们吗?”李光弼有些惊讶地问道。
    李庆安轻轻摇了摇头,他凝视着黄河深处,缓缓道:“如果是你的话,这一战你怎么打?”
    李光弼早已频频考虑,便道:“如果我判断没有错的话,安禄山就希望我们进攻滑州,然后他渡河截断我们后路,或许他会进攻洛阳,逼我们退兵,待我们仓促后退时,安禄山军就会和许叔冀军前后夹击,正是针对这种可能,我会出奇兵,令季广琛的降军佯作主力进军滑州,围而不打,待安禄山大军渡河时,我们主力再突然出击,半渡截杀,令他们惨败于黄河中。”
    李庆安淡淡一笑道:“你的判断没有错,应该就是这样,对策也很狠毒,安禄山军队势必惨败,不过我还是不筹算采取。”
    “为何?”李光弼惊愕道。
    “很简单,此战不克不及只谋一域,要谋全局。”
    这时,李庆安回头,目光向河东望去,许叔冀一介小丑,不足为虑,他需要这种僵持的局势再飞上半年。
    他寻思一会儿,又对李光弼道:“你先率二万军入汴州,如果我没有猜错,此时汴州已无驻军”
    ........
    '  '
第五百四十七章 河东时局
    第五百四十七章河东时局
    郭子仪是一个极为讲信用之人,他在紫宸殿亲口应允李庆安,他将率主力出兵河东,他立刻赶回朔方整兵东进,就在李庆安出潼关的一刻,郭子仪的八万大军也度过了黄河。
    朔方军是从定胡县的孟门关过河,这里是石州地界,属于李庆安的控制规模,一支约千人的军队驻守在石州,目前李庆安所控制的一府八州有驻军一万五千人,由大将雷万春统帅。
    虽然军力不多,但雷万春却训练了十万人的团练兵,这也是李庆安给他的主要任务,藏兵于民。
    雷万春已经接到了李庆安的命令,命他服从于郭子仪的军事摆设,这天下午,他率五千军从太原一路疾奔,赶到了太原府西南的文水县。
    “雷将军,你看”有士兵指着远处的官道大喊。
    雷万春勒住战马,打手帘向西望去,只见在远方官道旁,驻扎着一座巨大的营盘,延绵数里,从营盘的规模来看,至少驻扎了十万大军,这应该就是郭子仪的主力了。
    这时,对面奔来一队骑兵,在他们面前停住,为首校尉老远便抱拳道:“请问是雷将军吗?”
    雷万春纵马出列道:“我正是郭老将军何在?”
    “郭老将军已在大营等待,请将军随我们前去。”
    雷万春明白郭子仪的意思,他派人前来迎接就是不希望自己的骑兵靠大营太近,他便回头对自己的骑兵队令道:“大家原地等待,不得懈怠”
    这时一名心腹将领上前对他低声道:“把稳郭子仪有诈,将军最好不要去对方军营,在第三处会谈较好。”
    雷万春沉吟片刻,他概况卤莽,却心细如发,精明无比,这个事理他焉能想不到,他摇摇头敌手下道:“既然大将军命我听从郭子仪的摆设,那我们就不要有异心,该见还得见,不过谨慎一点没有问题,你可率骑兵退出十里外,如果我半天内不归,你立刻率军返回太原,紧闭城门向大将发信,明白吗?”
    “末将明白了”
    雷万春叮咛完毕,便带着十几亲兵手下向郭子仪的大营疾奔而去,他的五千骑兵则退后到十里之外,并派出大量标兵监视朔方军大营的消息。
    朔方军的大营前,郭子仪已经率领数百人列队出营门了,郭子仪身着全副盔甲,腰挎战刀,鹤发银须,更显得老当益壮。
    虽然郭子仪知道自己是被李庆安用计赶出了关内道,但他其实不怨恨,事实上安西军的军力不多,需要他出兵接应,从大局考虑,郭子仪也愿意放下个人恩仇,配合李庆安对安禄山。
    另一方面,李庆安下令雷万春服从他的摆设,也就是说李庆安已经把河东让给他,用河东换取关内道,从战略上看,郭子仪能理解李庆安的苦心,究竟结果朔方的战略位置对安西而言太过于敏感,如果是他,他也不肯意一支军队扼驻在自己的咽喉附近。
    郭子仪虽然不支持李庆安,但他效忠于唐廷,他对大唐王朝忠心耿耿,对安禄山这种叛逆之贼,他同样也不克不及容忍,这也是他最终决定出兵河东的真正原因,扼住安禄山东犯,他责无旁贷。
    “老将军,他来了”
    远方一队骑兵飞奔而至,为首大将身材雄壮魁梧,胯下一匹大宛宝马,浑身黑盔黑甲,那种威压的气势俨如黑塔从天而降,令郭子仪不由暗暗喝彩一声,果然是一员猛将。
    “散开”
    他低令一声,随即催马迎了上去,这时雷万春已经至三丈外,他一眼便认出了老将郭子仪,双手抱拳道:“云州都督、大同军使雷万春拜见郭老将军”
    他声如闷雷,俨如张飞再世,许多郭子仪的亲兵都心生畏惧,不由自主地将手按住了刀柄,郭子仪却没有一点惊慌,他微微一笑,抱拳还礼道:“久闻雷将军是安西第一猛将,今天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雷万春咧嘴一笑道:“在我家大将军的神箭面前,俺算什么?两百步外,他可一箭取俺性命。”
    众朔方将听他还在提李庆安之勇,心中都不由生出一丝轻视,果然是个莽将,连最起码的帅不言勇都不懂,郭子仪却深深看了他一眼,捋须笑道:“李大将军神箭天下人皆知,却是雷将军万人敌,更让老夫敬佩。”
    雷万春哈哈大笑,抱拳道:“老将军过奖了,我家大将军有令,让俺一切听郭老将军调遣,老将军尽管下令,俺会一一遵循”
    “这样最好不过了,两军一心,其利断金,来雷将军请进大帐谈。”
    “老将军请”
    众人蜂拥着雷万春和郭子仪向大帐而去,进了帅帐,双方分宾主落坐,郭子仪命人上茶,又摆了几盘点心,雷万春看样子似乎有些饿了,只见他双手齐动,风卷残云般将点心一扫而空,又将茶水一饮而尽,这才一抹嘴道:“老将军请说吧让俺做什么,俺会坚决服从。”
    郭子仪欠身笑道:“雷将军不消着急,我已有定计,自会放置妥当,只是我想先问一句,雷将军有没有接到赵王殿下的命令,对这个董秦,我们怎么打?”
    雷万春大手一挥,爽朗笑道:“还能怎么打,俺率五千铁骑为先锋,踹平他娘的敌军大帐,俺早就憋足劲了,就等老将军前来。”
    “不不”郭子仪摇头道:“对安禄山的军队才是那样,对董秦的军队,我们要全部收编,不消厮杀。”
    “这....那好吧我听老将军的放置,叫俺杀俺就杀,叫俺编俺就编。”
    郭子仪见他很好说话,十分爽快,心中倒也喜欢,便笑道:“那我就不多留将军了,从我大营向东北七里有一座土城,雷将军无妨率军驻扎在那里,若有需求,尽管向我开口。”
    “没问题,那俺就先告辞了。”
    雷万春起身施一礼,又向帐中大将团团抱拳,“各位,俺走了。”
    他大步流星而去,郭子仪率领众将一直将他送到营门外,这才停步,望着雷万春雄壮的背影,朔方诸将皆暗暗摇头,副将程千里也叹道:“勇则勇矣,可惜无谋”
    “不你们都看错他了。”
    郭子仪回头对众人道:“这个人看似卤莽,实则精明无比,他的军队驻扎在十里外,就是提防我们杀人后突袭,只看他营中一谈,他露了什么口风了吗?他带几多军,带几多粮?太原是怎么戍守,他一概未说,你们想想看,李庆安会让一个头脑简单的人驻守北都太原吗?他不过是在迷惑我们,你们都上当了。”
    众人一琢磨,确实如此,程千里又皱眉道:“不过他这样又有什么意义?”
    “防人之心不成无,若我是他,我也一样装糊涂。”郭子仪叹了口气,怎么天下人才都到了李庆安哪里?
    “那老将军,我们该怎么办?”
    “休整一天,我们明天向南解缆”
    .........
    郭子仪是一个有准备的人,他说的南方指的是潞州,事实上渡河已经四天了,四天都是缓缓而行,他需要了解情况,有的放矢,他获得的第一个情报是董秦的两万军都在潞州,他并没有北上越界,也没有因为朔方军大军到来而东撤河北,这说明他很犹豫,一时难以作出决定。
    郭子仪的自信来自于他对董秦的了解,这人年少参军,一直在范阳军中,先后跟随张守珪和安禄山两任节度使,去年安禄山自称燕王,反意初露,很多汉将汉兵纷繁弃他而去,董秦就是其中之一,他逃到河东,收集逃亡的范阳汉军两万余人,南撤至蒲州,被朝廷任命蒲州太守,其间雷万春几次招揽他,他只是不肯,后来李亨即位,派使臣拉拢他,董秦便效忠了李亨,被封为蒲绛节度使。
    这次李亨南逃成都,董秦也进关不及,被孤立在河东,这次李庆安出兵洛阳,郭子仪出兵河东,令董秦异常惶恐,他便抛却了蒲州,退兵到潞州,观望局势。
    董秦也是中唐的时期的藩镇之一,安史之乱中,他跟随郭子仪与安禄山大战,战败后诈降史思明,随即又归唐,被朝廷赐名李忠臣。
    此时,董秦率两万军驻兵在潞州最北面的石会关,这里太岳山北麓,山势峻峭,连绵不断,石会关是雄关之一,用巨石砌成,据守住了太岳山的源河河谷通道,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整整两天,董秦心中焦躁不安,他极好渔色,尤好妇人,心腹替他从周围州县找来几十美妇人,给他昼夜宣泄,但女人还是不克不及让他内心平静,他担忧自己的两万军一旦战败,他将无路可走。
    董秦年约四十余人,长得身材魁伟,骁勇异常,也是一员猛将,他算是大半个胡人,父亲是平卢胡人,但母亲却是汉女,在他十三岁母亲病逝,他不堪族人羞辱,跑到范阳参军,从此开始了他近三十年的军旅生涯,南征北战,累功到将军。
    他原本以为自己将在范阳军中戎马一生,不料安禄山要造反,使他不齿,便率本部南逃,被朝廷接纳,可现在,他又将无路可走了。
    就在他急得如热锅上蚂蚁之时,他亲兵忽然来报:“禀报将军,郭子仪单枪匹马,在关下求见将军”
    ........
    '  '
第五百四十八章 老将出马
    第五百四十八章老将出马
    天已经黑了,石会关的关隘上点亮了火把,数千支火把将石会关照如白天一般,在关隘下狭窄的山道前,郭子仪只带了两名手下,正静候董秦的呈现。
    这时,关隘上的火把突然增多,只见一群人呈现在关楼之上,“下面可是郭老将军?”
    “正是老夫,来将可是董将军?”
    “我即是董秦,郭老将军有什么事吗?”
    “来和董将军聊一聊,可否放我进关?”
    “老将军有什么事就在这里说吧”
    郭子仪哈哈大笑起来,“我一共只来了三个人,难道董将军还怕我赚你的关吗?”
    董秦满脸羞惭,他一挥手道:“开关”
    巨大的铁门轰隆隆地上升了,从里面冲出数百名士兵,手执长刀和弓弩,将郭子仪和他的两名随从团团围住,这时,董秦骑马出来了,他在马上拱手道:“郭老将军,九原一别已有十年,今天我遇大难,你还能来看我,着实令人无限唏嘘。”
    郭子仪微微一笑道:“一切都在你自己的掌握之中,你何难之有?”
    董秦脸色一变,他忽然仰头一笑道:“看来是我眼睛被遮蔽了,来郭老将军请关中一叙,我置水酒给老将军压惊。”
    董秦命士兵闪开,郭子仪一催马,驶进了关内,两人走进关内的参政楼,在客堂内坐了下来,几名亲兵手脚麻利端上来十几盘菜,又热了两壶酒。
    董秦拎起酒壶给郭子仪满上,叹道:“郭老将军可是来说服我投降吗?”
    “郭子仪端起酒杯笑道:“我不是说服你投降,我是来帮你,给你指一条明路。”
    “明路?”
    董秦冷笑一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闷声道:“我还真看不出来,我的明路在哪里?”
    “那董将军想去哪里?想去成都吗?”
    “郭老将军别开玩笑了,怎么可能”
    “我没有开玩笑。”
    郭子仪凝视着董秦的眼睛,恳切地道:“我说的是真的,如果你想去,我可以做主放你走,李庆安那边我来担责任”
    “你、你认真?”
    “是我郭子仪参军四十余年,从无虚言。”
    董秦站起身,慢慢走到大门前,凝视着黑沉沉的夜空,山势雄奇连绵,阻断了他南下的梦想,这时他的眼中流露出了迷惘而难过之色,他一直觉得去成都是一个遥远而不成及的梦,可当郭子仪很认真地告诉他,他可以去南唐效忠时,他又觉得一切都不真实起来。
    遥远的南方,那里可能是他的归宿吗?他的心乱作一团,他为什么要急着去效忠李亨,李亨真是他可以效忠的主公吗?
    董秦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事实上他和李亨并没有什么旧情,这么千里迢迢去找他,自己所冒的风险是不是太大了。
    “如果我走,我的军队呢?”董秦回头低声问道。
    “你可以带五百人走,最多只有五百,因此你要进关中才能入汉中,你带的军队太多,王思礼不会准你进潼关,我也无能为力。”
    董秦苦笑了一声,他还以为郭子仪会把他的两万军也放走,原来他只是指自己,两万军是他唯一的资本,如果没有了这个资本,李亨可能理睬他吗?不成能,连董秦自己都知道,李亨天性凉薄。
    他又慢慢走回来坐下,一口气喝三杯酒,他将酒杯往桌上重重一顿,恨道:“事实上安禄山才是最想杀我之人,如果我的军队退到河北去,安禄山立刻会派大军来歼灭我,他恨我入骨。”
    “那将军就听我一言,或者投靠李庆安,或者像我一样向朝廷政事堂效忠,不要再犹豫旁皇,你去成都其实不现实,董将军,你要做决断啊”
    董秦摇了摇头,道:“可是我不想效忠李庆安,昔时长安的马球大赛我也加入了,那时我就发过誓言,我绝不加入安西军,宁死也不降他们。”
    “那像我一样效忠政事堂,连结自己的自力。”
    董秦还是摇了摇头,“我没有郭老将军那样的资历,他可以容忍郭老将军存在,但他绝不会容忍我存在。”
    说得这,董秦起身向郭子仪单膝跪下:“如果老将军不嫌弃,我愿加入朔方军,成为老将军的部下。”
    这就是郭子仪的自信,他知道董秦其实已经无路可走,他不肯投降李庆安,安禄山不会饶他,去成都不现实,那最后他要么和自己一决死战,要么就是投降自己,他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别看石会关雄峻难攻,可一旦自己绕到他的后方,前后围堵,把他粮食和饮水隔离,他可能连十天也撑不住,郭子仪相信董秦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才会单枪匹马来和董秦谈判,以诚意来换取他的投降。
    郭子仪的这步棋走对了。
    第二天天刚亮,董秦率两万军走下石会关,放下武器,正式向郭子仪投降,郭子仪立刻写信向政事堂报喜,并请求政事堂继续维持董秦官职不变,仍为蒲绛节度使。
    与此同时,雷万春也发鸽信向李庆安汇报情况,董秦已经向郭子仪投降,信鸽飞越太行山,飞过黄河,向河阴县飞去,那里是李庆安大军的驻扎之地。
    董秦归降郭子仪,郭子仪十万大军随即驻兵上党,兵压河北,而李庆安也同样率十万大军驻兵郑州,引兵不发,范阳军大将蔡希德统军八万驻兵卫州,与安西军隔河相望,而李光弼则率军两万进驻汴州,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