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檀清承志-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生打手心,父亲打屁股。那是不一样的。
  呃……虽说有可能是师父一时气急,但是这也说明在‘他’心里,自己跟她的孩子是差不多的。
  武栋明想着想着反而对苏檀清更加亲近了,她不敢再自己母皇面前犯错,也不敢做很多事。
  但是以后就不一样了,会有一个会气恼你会责怪你,但是还会帮你擦屁股会关心你的厚重如山的父亲。
  武栋明觉得自己以后不会再怕自己的某些观点惹师父不喜了,因为即便错了,还是会有师父帮忙,有机会改正的。
  所以……
  苏檀清发现教训了小弟子一次之后,她好像更皮了?有像自己家的熊孩子发展的趋势,而且愈演愈烈。虽说这个过程里也发现了很多以前不曾发现的应该改正的缺陷。
  而且苏檀清也可以感觉到,她跟自己更亲近了,不仅仅当做一个令她敬的师父,也是可以亲近胡闹的长辈。
  苏檀清觉得好笑,把这件事当做趣事跟杨十一娘说了,却不想杨十一娘当即脸色一变。
  老夫老妻这么多年,苏檀清也不是不知道杨十一娘对皇室的排斥,但是对武栋明来说,这也太过了吧?
  更何况,她们一直是把弟子当孩子的,杨十一娘反常很久了。
  “十一娘,我们之间还有什么是不能说的吗?”
  杨十一娘总觉得自己放心得太早了,武明德那边绝没有暴露的风险了,但是这个渴望父亲的孩子呢?
  谁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


☆、第109章

  苏檀清听杨十一娘说完关于武明德的她不知道的事,整个人就像不久前被自己折腾的苏毓敏一样……
  即便都老大不小了,杨十一娘也在诉说的过程中拽着苏檀清,生怕她一冲动就冲出去做了什么了不得的事。
  说实话,苏檀清这些年恣意惯了,一时之间居然也做不出什么反应来,等她听完所有的事之后,反而不知所措了。
  事情都过去这么久了,难道去质问还有意思吗?而且也质问不出什么来,皇帝向来就是难以捉摸的不是吗?
  更何况,回想一下,这些年来见到武明德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就是要处理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总不可能冲到皇宫去做点什么。
  更何况,当初也仅仅是被拿走生殖细胞,老实说,苏檀清对捐献细胞并没有什么抵触。
  但是……不应该是这种不自愿的形势,不管是自己不知情,还是杨十一娘被逼。
  可是,孩子都生下来这么大了,还能把她塞回肚子里去吗?
  再说也不是不认识的人,几年的师徒关系,也让她们之间有了感情。再不济还有苏慕林呢,相处了这么久的小伙伴,不给个理由就要不处了?
  给理由,也不可能直说。
  苏檀清总不能就这么把武栋明赶走了吧?
  总之就是如鲠在喉,拿不出来咽不下去的。
  一时之间,苏檀清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除了武明德,谁都怪不了,可是怪武明德又有什么用呢?根本没有影响,她自己也估计做好了出现所有状况的打算,如今说什么都是迟了。
  苏檀清把紧张又难受的杨十一娘抱在怀里,很心疼。“说到底,都是皇权没有限制的原因。”
  “……呃?”杨十一娘万万没想到苏檀清的思维会一下子跳跃到这个话题去了。
  “咱们此生是要在这个世界了,孩子们也是这样。最好是想办法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这样憋屈无力的味道真是难熬。“苏檀清有一下没一下的拍着杨十一娘的后背。
  “什么?!!”杨十一娘却没有被抚慰到,惊得猛地坐直了身子,“阿清!不要造反!”
  杨十一娘说这话是因为苏檀清有这条件的,不论文武,苏檀清都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与威慑力,而且苏家的家财在这些年的积累中,只够支持一场战争了。
  只不过,打仗,就不免生灵涂炭,这是杨十一娘不愿意看到的。再说现在天下承平,除了野心家,不会有人跟着闹起来,更是预见出一场战争可以,但无力为继的局面。
  造反只能说劳民伤财,最后成功的可能性还很小。
  更何况,就算明知道自己家的人是不可能有人能抓住的,杨十一娘也不愿意这样。
  她一直不说,就是怕苏檀清一气之下造反。
  “嗯?”苏檀清也被她的反应一吓,打断了自己的思路。“怎么会呢?这种事简直是吃力不讨好啊,我什么时候会做这种事了?”
  “那你……刚刚不是说……”杨十一娘当然不会不知道苏檀清说的是真是假,放心的同时也想追根问底。
  “我只是说限制皇权,限制皇权的方法多了去了,可不是仅仅是换个人做皇帝这种。”苏檀清笑着安抚惊魂未定的杨十一娘。
  她想起曾经在修路的时候在自己脑中出现的君主立宪制,那时她还真没有料到自己会亲自做为推手推进。
  “嗯?”杨十一娘虽说也跟苏檀清学了不少东西,但是深度广度理解度还是比不上苏檀清的。
  “没事,反正你不用担心我做什么危险或者祸害社会的事。”苏檀清笑着说,只不过眼里的锋锐是怎么也掩饰不住的。“看着好了,我一直以来不都是喜欢用最温和的手段达成目标吗?”
  “温和?”杨十一娘想着苏檀清一直以来的行为,她可不算个温和的人。
  苏檀清翘起嘴角,“偶尔有些事可以干脆利落些我也不会嫌麻烦。而且,我不温和我的手段就不温和了吗?”
  杨十一娘:“……”
  “啊……十一娘不用担心这个,我答应了你的就一定会做到,放心看着好了。”苏檀清拍拍她,算是对此事做下了决定。
  事实上社会总是在不断进步的,苏檀清在推广道路的铺设的时候,就知道道路对于经济和信息发展的重要性。
  这两个,一个会推动积攒财富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一个会开启民智造成思想变化。
  而变革的到来,往往就是因为某一方面积累达到爆发。
  苏檀清或许预见了这种未来,却是从未想过自己要亲自推动甚至亲自促进开启的。
  即使是现在,她大概算得上是这个社会最大的资本家,她也不曾想过冲锋陷阵在第一线。
  她只是要慢慢把手里一些以前扣着的东西放出去,至于何时酝酿出动荡变化来,她自己也很难说准。
  只不过……大机器生产是资本主义的标志,苏檀清曾经害怕骤然放出会造成很多人生计没有着落,但是在道路修的差不多,移动不难的现在,这个也不是很大的问题了。
  而且……蒸汽机已经出来了,苏檀清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放出来,也在犹豫要不要建议造铁路。铁路的高速度与大运载量是不可替代。
  这些东西在知道这是划时代的人的眼里,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是在那时候,有多少人会意识到这些钢铁洪流会带来什么呢?
  更何况苏檀清本来就时不时提出一些精巧的构想,拿出这些东西一点偶读不让人觉得意外。
  而苏檀清的书院本来就是兼容并蓄的,有些东西假托教习或者学生的名义放出也没人会知道。
  自苏檀清决定要限制皇权开始,一些原本没这么快出现的东西提前出现了。而作为舆论的控制方的报纸,上面的内容也慢慢增加。
  一些破除封建迷昧的东西开始被慢慢扩散,然后……潜移默化……
  皇帝不再是皇权天授,天,也不再可怕莫测,一切的一切的面纱开始慢慢剥落。
  苏檀清把手里的种子洒在了合适的拥有阳光雨露的地方,然后适当地施加一些肥料,此后的事她就不再时时关注了。
  总有一天,这种子会成为参天大树。
  只是……现在最难办的就是武栋明了。
  若只是一个没有交际的人,不见她就是了,何必膈应自己?可偏偏感情已经产生,师徒名分已定,苏檀清也不太想就这么直接抛开她。
  而且……说到底,君主立宪制损害的更多的是武栋明的利益而不是武明德的,虽说……大概是武明德更难受。
  然而,苏檀清不会因此停手,更不会出手制止。
  所以,现在能做的就是开阔她的视野和心胸了。
  在苏檀清原本所在的世界的不丹王国,国王就是在国内不曾有什么革命动荡的时候,自己按照世界的进步走向,推行君主立宪制。
  在如今,不丹的王室在群众的支持率高到不可思议,大概影响力比原来还有再上一个台阶。
  苏檀清既希望武栋明不要把一家一姓看得那么重,也希望她明白社会进步的不可逆,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来。
  而武栋明现在在武明德的强势态度下,其实对皇权并没有什么好感,对‘囚禁’她的权力‘牢笼’也愿意挣开。
  只不过人心易变,苏檀清又怎么能确定她日后会怎么想呢?曾经的她又怎么知道当做知交的武明德会做这种事?
  所以……现在未雨绸缪也不为过。
  于是,武栋明跟着苏家的‘游历’计划出现在武明德的面前。
  武明德对此没有丝毫怀疑,承志书院的学子本来就提倡在毕业后出去游历,而武栋明的游历不过是提前了一点而已。
  更何况,苏檀清也向来是习惯做出了一件大事就避嫌。
  武明德还以为这是苏檀清这段子放出了许多代替人力的机器,所以觉得自己应该避嫌,所以就顺带带着武栋明出去了。
  所以武明德很快就命人安排好了相关事宜。
  与武栋明来说,她并没有察觉到苏家的变化,只是对跟着师父一家出去颇为期待,也很开心。
  而杨十一娘,在跟苏檀清说开以后,其实也不难接受武栋明,一来她只是在意苏檀清的反应,苏檀清没反感她也不会很在意。
  二来杨十一娘毕竟是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人,对于有着苏檀清血脉的人的接受度是很高的,只要苏檀清并没有背叛之类的行为。
  三来她们养弟子本来就是像养孩子,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再说了,以血缘方面论,大概杨十一娘对武栋明的感情比苏檀清对她武栋明的感情还多了点血缘情分,苏檀清是完全不管这些的,单看有没有相处而已。
  杨十一娘唯一膈应的就是武明德了,可是杨十一娘是不会生出什么弑君之类的想法的。
  本来在‘追妻’的苏毓敏忽然接到老爹要扔下她出去‘游山玩水’的消息,原本觉得可以找老爹支招的苏毓敏整个人都不好了。
  【说好的支持呢?】
  只不过……任她再怎么腹谤,也只能自己苦哈哈地想办法把心上人‘拐回去’。

☆、第110章

  十五年之后……
  …
  很多人都知道,在明德陛下传位之前,曾经召集多位重臣到大明宫议事,其中多是清流宿老,但也有一位格外‘格格不入’的勋爵——雷郡王。
  只不过,大多数人都在想办法应对继位大改带来的变化,所以这点事在被发现于现状无改之后,也就被抛开了。
  苏檀清知道这一天终究会到来,却没想到武明德会如此倚重自己,居然真的相信自己是大公无私的,把自己诏到这种会议来。
  会议的主题是:大周有些尾大不掉了,怎么办?
  其实说起来是能拿到的利益越来越多,皇帝已经慢慢没办法满足勋爵大臣们的胃口了。
  随着物资基础的积攒,时机成熟的话,大周都会适当的扩大地盘。
  但是由军功进爵的人也越来越多,而那些已经到达郡王的人也封无可封,这倒还没有什么,武明德毕竟是一代铁血君王,也可以驾驭他们。
  但是底层的矛盾也开始慢慢浮现出来,交通的发展让商业不断扩大,很多地方已经有了大财主凌驾于官府之上的态势了。
  而这些新兴的资产阶级,则一直在想方设法谋求自己的权益。武明德是强大不容侵犯不错,也没有人敢直略锋芒也不错。
  但是人家只是用某些措施鼓动基层的情绪,甚至他们自己都损失不少。武明德总不能把所有人都杀了。
  更何况随着国家面积的增大,在治理的人手上也有些不足了。人人都有私心,经济发展得越快,变化也就越快。
  武明德还是很有手段的,至少这些事都只是小打小闹。
  但是国内矛盾的加剧就不得不想办法转变为外部矛盾,对外战争开始频繁起来。
  在一次次胜利与大量的咱利物品的运回的背后,武明德敏锐地察觉了这些外扩军团的快速壮大。
  她在时是没有问题的,可是等武栋明上位之后呢?能否驾驭他们?就算可以驾驭,当这些人封无可封的时候呢,怎么办?
  武明德十分敏锐,看出了这个欣欣向荣蓬勃日上的帝国的危机。但她也只是一个封建帝王,看出来了也没有解决的办法。
  总不能把所有新兴势力抹杀掉。
  国内势力在发展,外扩势力也在发展,当这两个势力无可再压的时候,怎么办?
  这次召集来参加会议的大多是没有什么势力牵扯,只能依附于皇帝的人。当然苏檀清例外,也就导致了大家摸不准武明德的意思,不敢贸贸然开口。
  “朕既然把你们都叫来,并直言此事,那就没有什么好隐瞒的,都直说吧,畅所欲言。”武明德说完之后给大家定心丸。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臣。这天下乃是天子的天下,老臣倒不觉得陛下需要安抚众勋。”
  “要的。”武明德摇摇头,只是这么说,却不想跟这些老家伙慢慢解释。
  “不如……分封?”一个崇尚周礼的老大人道。
  “嗯?”
  “我大周之前,未曾有如此大的疆土,出现王命不可达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周王早早就提出的分封诸侯却可以解决这件事,可见周制的先见之明。微臣建议,恢复周礼即可。”
  “……”
  这话十分的不切实际,谁都知道这是饮鸩止渴,最终难免国家四分五裂分崩离析的局面。
  但是也不能说这个方法不对,就目前而言,这样也可以缓轻压力。
  苏檀清的目的是让皇权稍弱于资产阶级,然后达到君主立宪的目的,可不是把偌大的国家拖到军阀割据的局面。
  “笑话。”苏檀清开口就是平平淡淡的这两个字,没有多么愤怒,但里面的鄙夷极为明显。
  “你!大周……”
  “我不想跟你慢慢辩论,我只知道,这样会让天下四分五裂。”苏檀清打断他的话冷冷道。
  “放肆!陛下与先皇诸子血出同源一脉相承,自是……”
  “自是会不相上下地斗个旗鼓相当。”苏檀清又打断,“别忘了当年夺位的时候,勾结外族的事都有人做,跟自家对手拼个你死我活算什么?”
  殿中顿时一片吸气声,这种事谁都知道,但是怎么赤|裸|裸地说出来就是打皇帝的脸了。
  只不过被众人聚目的武明德却没说苏檀清什么,反而问道:“那么依泊明之见呢?该当如何?”
  “不知道。”苏檀清这话说得十分理直气壮,虽说刚刚‘他’还讽刺人家。
  不过,这本来就是她一手造成并想要的,她又怎么会说什么解决方法?
  这些本来就不喜欢苏檀清又不怎么跟‘他’接触的老大人几乎都被‘他’这态度气得七窍生烟,只不过不好殿前失仪才强忍着骂‘他’个狗血淋头的**。
  苏檀清看见一个两个被她不‘尊老’的态度气得够呛,很嚣张地翘起唇角,表现自己的‘你们不开心我就开心了’的意思。
  谁叫这群泥古不化的老家伙们不但看不起承志书院,还喜欢一边批判一边暗戳戳地想要收入囊中呢?
  武明德看得很清楚,可也无奈,苏檀清就是这么个性子,这么多年了也没变,就别想着改了‘他’了。
  苏檀清气了人就觉得神清气爽,不过这么嚣张也应该拿点‘干货’出来。
  “虽说分封很蠢,不过倒是可以从这里想起一个不错的办法。汉武帝的时候不就是尾大不掉了么?削弱那些诸侯的推恩令就很好啊。”
  “这……”这方法看起来应该不错,但……
  “推恩令谁不知道?说是推恩……可是……恐怕与陛下的目的不符,贸贸然这样做或许也会人心惶惶。”
  武明德再次看向苏檀清,可是苏檀清这次却挑挑眉不说话了。
  她只是要引出这个话题,却不想作为主要的推动者。
  推恩令在汉武帝的时候很管用,可是在这里其实也是个坑。
  环境已经不一样了,那时诸侯强大靠的是土地与人力。推恩令自然有很大的削弱作用。
  但是现在,资源不仅仅代表了土地与人力,还有其他的很多。譬如技术、知识、人脉、信息、交通、兵力、威望……
  推恩令只能说搅浑一滩浑水,暂时削弱一些人的影响力。
  对武明德的巩固统治的目的也只是一时的。
  等年轻一代上位之后,局面将更加不可收拾。
  这些年轻人更有野心,对皇权更缺乏敬畏,胃口更大,对新东西新知识的接受度更高,他们势力扩大后,将会更加地满足。
  苏檀清要把这些新生势力培育起来,却也不能过度削弱皇权,必须在二者之间维系一个平衡……
  殿中关于推恩令的讨论越发激烈,作为提起人的苏檀清却有些出神了。
  这个平衡其实挺难把握的,武明德治国有不少时候是靠她积攒下来的形象,譬如个人魅力、威望之类的,对这些的影响力的大小的判断真的很难说。
  武明德再英明神武高瞻远瞩,她也只是一个封建帝国的统治者,她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不可能这么快看到可能出现的未来。
  所以这推恩令是差不多定下了,只是细节需要探讨而已。
  只要是这个是谁都知道的,虽说现在什么事都没有,武明德对国家的掌控力也很高,但是就是因为什么事都没有,忽然‘推恩’有几个人可以接受?
  在评价上不免就有些微词了。
  那么理由就很重要了。
  苏檀清听他们争了很久,才在差不多没话说的时候抛下一个‘炸弹’。
  “不然……储君继位?”
  整个大殿霎时寂静,几乎是所有人都大气不敢出。
  让皇帝交出手中的权柄,不管是谁,说这话都跟谋逆差不多了。
  可是苏檀清却‘一无所觉’,“不是你们说要一个正常的理由嘛,没有比这更正常的理由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继位哪有不在朝堂大换血的,来个推恩令那就真的是恩了,不然有可能一点不剩。”
  “况且,陛下不是怕自己百年之后储君不能驾驭这些臣子吗?那就在自己有精力教储君的时候把储君教好,并扶着她走上正轨。”
  “再说了,有陛下再暗中护持,一明一暗的,想来做事也方便很多。”
  “更何况现在储君与陛下又不是先帝与陛下,陛下难道让位了就有什么不能决定了?”
  苏檀清‘大大方方’地把这些话直白地说出来,没人能说不对,却也没人敢附和。
  只余武明德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地垂眸思考。
  哪怕是武明德再相信苏檀清,听见这话也不禁要想到‘他’图的是什么。
  只不过,虽说苏檀清跟武栋明是师徒关系,但是苏檀清就是封无可封的代表,就算武栋明上位,她也不会得到什么好处。
  更何况,她想要什么好处也不需要武栋明继位,跟武明德在位是一样的。
  所以说……这真的是基于这种状况的建议?
  武明德虽说在意权柄,却更在意帝国的传承,这件事……她并没有别人想象中的难以接受。
  只是……具体如何还是要慢慢考量。
  不过,不论苏檀清出自什么目的,这个方法确实好,很容易说过去。武明德心中颇为意动。
  眼看再讨论也讨论不出什么结果了,这些老大人也吓得够呛,武明德干脆挥散所有人,自行琢磨。

☆、第111章 大结局

  在大周建国第一百年的时候,泽佑陛下通过无线电正式改制为君主立宪制,取消年号,以当年为大周100年顺推。
  彼时天下大震,各界反应不一。而刚刚作出这个决定的泽佑陛下,却独自一人跪在了家庙里。
  她虽然知道了这是最好的选择,也知道这是大势所趋,更知道还能获得更多的民心,维持皇室的地位。
  但是她还是对临死前预见了帝国——不,应该说皇权旁落并对此无法释怀的先皇心怀愧疚。
  她至今仍能清晰地回忆起先皇驾崩前的场景……
  传位之后,大概是发现这样的举措也只是一时之计,对于巩固封建王朝并没有很大的作用,武明德不免终日郁郁,思索解决之道。
  只不过时间不等人,社会的发展一旦迈入正轨,只会在不断地加速下越来越快,许多东西都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
  即便是退位之后,武明德也为了国事而殚精竭虑,日日处理无数繁琐的事。再加上思虑如此之重,身体很快就衰败下来了。
  或许是意料到自己时日无多,武明德最终还是让太医用了猛药,激发最后的寿命,安排好身后之事。
  武栋明跟武明德的感情不算深,却也在知道她即将离世的时候茫然无措,自觉茫茫然没有归宿。
  被武明德召到身边,看着她‘恢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