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奇蚂蚁-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只小蚂蚁被严严实实地包好,放进一个沉重的铅、铁合金箱里,外面又裹了三层能吸收震动波的黑色胶体。这些都是防暴组的专家们新研究出来的产品。一个班的武装探员抬着、围着、防备着、护送着这只箱子,工程师们和秘书跟在后面,副局长走在最后。为了保证教授的安全,他还好心地让教授跟在自己身边。
  于是,这群人带着警觉、严峻的神态,一声不出,快速走向重型武器实验室。
  第二章 进化开始了
  新的“组”只用了一个小时就迅速建成,局里习惯把这种临时的专家班子简称为“组”。它的全称是“2096年第七号案件研究小组”。由副局长、贝克教授和两位武器专家、一位智能机器行为学家、一位纳米技术权威组成。这六个人坐在重型武器实验室外面,通过监视器研究着那只蚂蚁的古怪行为。
  蚂蚁已经被人从金属盒里拿出来,但仍放在小瓷匣内。显然,它在被幽禁的这段时间里并没有停止活动。
  副局长惊奇地看到:重见光明的蚂蚁一秒钟也没犹豫,直接扑向矿石,重新采起矿来。它“咬”碎矿石,吞下去,吐出新的零件。
  副局长说:“看!它不是必须有光才能工作的。”
  那位智能机器行为专家看了副局长一眼,说:“这是很正常的。这么精密的机器人肯定有储存电能的装置。”
  蚂蚁分毫不差地重复着刚才的过程:制造铜丝,然后是小金属片、小金属圈……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了。
  副局长看到蚂蚁在这段他觉得很漫长的时光里仅仅是增加了金属零件的数量,那台“机器”还连雏形也没有具备。他有点不耐烦了。他说:“我去处理点儿其他事情。这儿有进展了就通知我。”
  “这儿一直在进展。”贝克教授头也不抬地说。另外那四位也和他一样。他们一旦被某种事物吸引住,就会忘记时间和周围的一切。
  副局长可没这么好的兴致,他摇了摇头,走出房间。
  他在沙滩上散了步,吃了饭,又看了会儿书,还躺着闭了会儿眼。那些人还没出来。副局长想:“那只蚂蚁工作效率太低啦。这么久连台小机器也没拼凑出来!还得我去瞧瞧!”
  他又回到那间房子,贝克教授他们还是全神贯注地通过监视器看着蚂蚁干活儿。副局长看了一眼,说:“没什么进展。太慢了。”
  一个武器专家说:“不慢!完全不慢。真是神速……”
  副局长惊讶地望着监视器里的小蚂蚁,说:“它没拼出什么来呀。”
  “你没有发现这里的线索吗?这么明显的线索!”那个机器行为专家说,“看看这些零件,看看!”
  副局长认真地看了看,说:“零件是很小巧玲珑,小巧玲珑!但是不说明问题,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机器行为专家不再和副局长说话了。
  贝克很耐心地转向副局长,因为在这里他们俩还比较熟悉。他说:“你看,这个东西它是什么?”
  他指的是一个芝麻大的黑色小颗粒,放在陶瓷匣子中央。
  贝克知道他绝对看不出来,就紧接着说:“这是发动机!”
  “这么小!”副局长情不自禁地惊叹。
  “这还不算最小的发动机,”那个纳米技术权威说,“不过从它的功率来看,能把体积做成这么小仍然是相当不容易的。设计它的人是位真正的机械大师。”他由衷敬佩地说。
  “这个呢?”副局长又指着匣中的一个微小的银白色珠子问。
  “我仔细看了制造它的过程,”纳米技术专家说,“很可能是一台微型泵。”
  “泵?”副局长说,“水泵?”
  “油泵。”专家解释,“发动机带动油泵,把油压到传动装置里面去。这是一种微型液压驱动系统。它的效率极高。”
  副局长沉思着说:“是液压驱动系统?是什么机器上用的呢?”
  “你还没看出来?”贝克说,“是它自己用的呀。”
  “它自己用的?”副局长又大吃一惊,“它为自己制造备用零件?”
  “不。”贝克说,“它在复制它自己。”
  副局长看了看贝克,这老头丝毫没有开玩笑的意思。他指着监视器:“你瞧,发动机、泵、导线都有了,尺寸全是超小号的。这是它从砂子里提炼出来的纯净硅,它正在用硅晶体制造光能电池!这个呢,这是微型电脑的一部分。我们大体上已经肯定了,这只蚂蚁是一台自我复制的机器。”
  “它什么时候能完全复制好?”副局长急切地问。
  “看这速度,大概明天就能造出另外一只了。”
  “明天!”副局长失望地重复了一句。他还以为半个小时后就可以看见了呢。
  他是很重视效率的。
  “我们要用这段时间来讨论一下它的真实用途。”贝克说。
  “它的用途不是早就知道了吗?”副局长瞪了瞪眼睛。
  贝克没有回答他,而是简单地说:“找间屋子让我们开会吧。”
  **  * *副局长的办事效率有时的确很高,他几分钟之后就把专家们带进了一间隔音的、四周没有窗子的机密会议室。
  咖啡摆在各自的座位上,六个科学家很兴奋地喝着咖啡,却都不说话。
  “你们有什么想法?”副局长把手按在桌上,谦虚和蔼地问。
  “自我复制,成倍增长。”机器行为专家说。
  “什么叫成倍增长?”
  贝克说:“现在,它在复制第一只蚂蚁,一天就能复制出来。明天呢?”
  副局长回答:“明天它会复制第二只,后天复制第三只。每天都能复制一只。”
  “不对。”贝克简短地说,“不是一天一只,而是成倍增长。”
  “你又说‘成倍增长’!到底为什么?”副局长认为自己刚才说的很正确。
  贝克教授说:“它今天复制出的那只蚂蚁难道会闲着吗?它们俩会一起干活儿!那么一天之后就能复制出两只蚂蚁。再过一天就是四只……这叫做几何级数增长。”
  “成倍增长。”副局长想起了一个关于国际象棋和麦子的故事,“那么,用不了多久,地球上就都是这种蚂蚁了!这是一种侵略性的机器人!”
  武器专家点头表示同意。但贝克说:“不一定。关于这种蚂蚁的知识我们只掌握了一点点,它也许是用来采矿的。”
  “用它采矿太慢了。”副局长挥挥手。
  “一点不慢。”机器行为专家说,“如果蚂蚁数量每天能增加一倍的话,一个月后就有超过十亿只。每只蚂蚁含有大约五克的各种金属,那么十亿只就是五千吨金属!想想看:你把一只机器蚂蚁随便投到一个有矿的地方,象放牧一样,不用再管它,它会自动地开采岩石中的金属,不断自我繁殖。只用一个月就给你带回五千吨金属。如果时间再长些,金属的数量会更大!‘放牧’四十天的话,它们能采集五百万吨金属;五十天就是五十亿吨!”
  “老天爷!”副局长惊叹道,“要是放任不管的话,它们会把地球挖穿的。”
  “很可能,”纳米技术权威说,“这种蚂蚁体内安装了一个控制器,‘放牧’到一定时间就让它们自动返回,把金属带给主人。”
  副局长紧接着道:“然后,‘主人’把它们投入熔炉!各种金属就提炼出来了!”
  “很正确!这样,连那些品位极低、极难开采的矿都可以开发利用了。”
  贝克忍不住说:“不仅如此,可以把它投放到其他星球上去!机器蚂蚁是不需要空气、水和食物的,只要有阳光,它们就能工作。把它们放在火星上、月亮上、小行星上!凡是人类不能去的地方,就让它们去!”
  几位专家激动起来,凑到一起又说又比划。
  副局长眼珠一转,忽然喊道:“且慢!”
  大家停住了议论,转过头来看着他。
  副局长兴奋地说:“想想看:它真的是一种武器!一种威力非凡、不可抗拒的强大武器!”
  机器行为专家很不满于副局长的这种推断,他说:“这是一种和平建设用的工具!我们没看出它有什么可以用来攻击敌人的性能。”
  但两个武器专家却微微点头。副局长看见他们的表情,不禁得意地说:“你们不会明白的,只有武器专家能领会我的意思!”
  “专家,你们领会局长大人的意思了吗?”纳米技术权威看着武器专家问。
  一位武器专家简洁地说:“如果把几只机器蚂蚁投放到敌国领土上,会怎么样?”
  大家面面相觑。过了一会儿,贝克说:“可怕的想法!”
  副局长得意洋洋,他说:“那正是我的想法。设计蚂蚁的人很可能就是这么考虑的。只要投放一、两只小小的机器蚂蚁,两个月后敌人就会自动投降!他们的金属储备经不起这些小东西啃。”
  贝克说:“我们应该赶快搞清楚:怎么控制这种蚂蚁的行动。希望那个设计蚂蚁的人还没有想用它来对付哪个国家。”
  “我们是要搞清楚!”副局长说,现在可是他风光的时候了,“我们不但要阻止敌人的攻击,还要利用这种蚂蚁去攻击敌人!”
  大家忧心忡忡地看着他。副局长想:“跟这些搞理论的人不能透露得太多!”
  他说,“这只是一种有备无患的措施。我想,设计蚂蚁的人已经死了:那个盗墓贼不是从小行星墓穴里偷到蚂蚁的吗?很可能,这种蚂蚁只有在座的几个人知道。所以我要求大家保守机密!”
  副局长自认为弄清了机器蚂蚁的真实用途之后,就对它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又带领专家们回到重武器实验室隔壁那间屋子。
  在监视器里,机器蚂蚁还在兢兢业业地劳动。它已把微型电脑组装得差不多了。
  纳米技术专家说:“看:又是一个疑点。这么小的蚂蚁,它的电脑却这么复杂。如果只是采矿、冶炼和自我复制的话,它完全不需要如此复杂的电脑。”
  副局长说:“这是否更能证明我的观点?它还有其他用途!攻击性的用途!”
  “那也不需要如此复杂高级的电脑。”纳米专家说,他还开玩笑地加了一句,“‘攻击’是最不需要智力的了。”
  副局长弄不清他是否在讽刺自己,所以只瞪了瞪眼,没说话。
  “这电脑里都有些什么?”贝克深感好奇地说。
  纳米专家回答:“谁也不知道。过两天,它复制得多了,我希望能拿一只来‘解剖’。”
  副局长说:“不行!这是属于国家的。是技术机密。”他很高兴报复了纳米专家的讽刺。
  **    *    *第二天,副局长很早就来到“观察室”,他非常急于看到复制出来的新蚂蚁。
  没想到,那五位专家比他到得还早。他们已经坐在监视器前面看了好久了。贝克说,他晚上连觉都没睡,在这儿守了一夜。
  “怎么样?”副局长关切地问。
  “还好,我还挺有精神。”贝克说。
  “我是问,机器蚂蚁怎么样?”副局长说,他心里道,“谁问你了?傻老头。”
  贝克说:“最后组装了!”
  副局长连忙坐下,盯住了监视器屏幕。
  那蚂蚁果然正忙着把小零件往已经造好的骨架上装。第二只机器蚂蚁已具雏形。
  纳米专家说:“它的传动系统真让人佩服!液压驱动,每根机械足都是中空的,但非常结实。中间充满油液。中心泵把压力传到六条腿上,使蚂蚁行动。”
  “哪儿来的油?”副局长还记得昨天往陶瓷匣里放的东西,“我们只给了它一些矿石呀。”
  “矿石里含碳和氢,它能把二者化合成类似电机润滑油的物质。”贝克用赞叹的语气说。
  “一座全能工厂。”纳米专家喃喃道。
  副局长正要欢呼,机器行为专家“嘘”了一声:“看!完成啦!”
  屏幕上,出现了两只蚂蚁。它们一模一样,简直分不出哪只是原来的,哪只是复制的。
  “颜色浅的那一只是后复制的。”机器行为专家说,“因为矿石的成分不太一样……”
  那只新蚂蚁呆呆地趴在匣子正中。过了一会儿,它吸收了光线,充足了电能,开始活动。
  原来那只蚂蚁爬过来,把头顶两根触须和新蚂蚁的触须搭在一起。
  “天哪!”副局长喊,“这和真蚂蚁的动作一模一样!”
  “它在给新复制的蚂蚁输入程序。”机器行为专家说。
  两分钟后,两只蚂蚁分开了。新的那只蚂蚁转动了几下脑袋,就冲老的那只冲过去。
  “怎么回事!?”大家都惊呆了。
  没等他们回过神来,两只机器蚂蚁已经扭作一团,开始互相撕咬!它们用“嘴”切割钻挖,用电火花互相烧灼!不一会儿,新蚂蚁的一条腿被烧断了,它的行动迟缓下来。那只老蚂蚁立刻凶猛地扑到它身上,把它的另外一条腿又咬下来。然后,在大家惊恐迷惑的目光中,它毫不留情地拆碎了刚刚复制好的,它的“后代”。
  “怎么回事?”副局长这时才说出话来。
  “谁知道?”贝克说。
  在屏幕上,那只机器蚂蚁好象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镇定自若地爬到矿石边,又开始采矿。
  专家们第一次显得无所适从了。他们先是面面相觑,然后都盯着屏幕上的蚂蚁,连连摇着头。
  副局长觉得自己的想法又得到了一个证明:这只机器蚂蚁肯定是一种攻击性的武器。但他没敢说话,怕人家笑话他。他暗自盘算着:等第三只蚂蚁复制好了之后,立刻把它从匣中抢出来!把它送去解剖!把它那电脑里的东西都抽出来弄明白!然后就大批量生产,供给国家安全部门。这一切都要在暗中进行,他最后要亲自向总统汇报成果。那时候……
  副局长正想得飘飘然,贝克教授在他胳膊上肉多的地方掐了一把。副局长生气地问:“干嘛?”
  “咱们是不是再多请一位专家来?”贝克教授建议。
  “还请谁?专家够多的了。”
  贝克说:“我想,这个机器人为什么要做成蚂蚁的样子呢?它的内部结构或者行为方式也许与蚂蚁有点儿什么关系,不然的话,它可以随便做成其他什么样子:甲虫的样子、蜜蜂的样子、毛毛虫的样子……”
  “你到底想说什么吧?”副局长打断了他的话。
  贝克说:“我想请一位专门研究蚂蚁的昆虫学家来。”
  副局长想了想,这和他的计划并不冲突,他同意了。
  那位昆虫学家很快就从中国赶来。他搭乘地下音速列车到达这里时,第三只机器蚂蚁才制成了一小半。
  “贝克?”昆虫学家蓬乱着头发说,“你叫我来瞧什么‘稀奇东西’?一种蚂蚁新品种?”
  贝克先把他介绍给大家:“这是我的老同学,他是北京一所著名大学的教授,卢博士。”
  卢博士急急忙忙地说:“好啦,别介绍了。快给我看看那个东西。”
  他们把他带到监视器的屏幕前。卢博士睁大了眼睛。
  三秒钟之后,他回过头来:“这不是真蚂蚁,它的口器、翅膀、眼睛、足爪和肢体接合部位都不象蚂蚁。不过,你们能仿造出这么小巧玲珑的玩意儿已经不错了。”他又对贝克教授说,“你就是想给我看这个吗?行啦,我看完了,我要回家。”一发现那不是真正的、活生生的蚂蚁,卢博士的兴趣马上就消失了。
  贝克连忙拦住他:“别走!老同学,我们是请你来参加研究的。”
  “我不研究机器。”卢博士直截了当地回答。
  贝克把事情的原委简要说了一遍,卢博士又瞧瞧屏幕上的蚂蚁,说:“你们觉得奇怪?因为蚂蚁制造了自己的后代却又把它毁掉了?”
  “是啊。”贝克说。
  “这就是对昆虫不感兴趣所导致的无知。”卢博士毫不客气地教训着,“我的随便哪一个学生都能解答这种小问题。”
  副局长斜眼瞪着他,心想:“气死我啦,你算老几?”
  贝克却认真地问:“你能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吗?”
  “把它放进一个大盒子里,再多给它点儿矿石就行了。”
  这么简单?专家们兴奋起来,让两个工程师进入重武器实验室,用一个更大的陶瓷匣换掉了原来的匣子,又往里面放了更多矿石。
  蚂蚁可不管他们怎么折腾,继续辛勤的工作。卢博士又想走,贝克死死揪住了他,发誓说:“明天我就把那个标本送给你!”
  “那个桑给巴尔岛盲蚁的标本?”卢博士不敢相信地问。
  贝克说:“对!就是我原来不肯给你的那个。”
  “明天就给?”
  “明天!”
  卢博士笑了:“好,我不走啦。”
  “你是个老强盗。”贝克瞪着他。
  卢博士说:“反正你留着那个标本也没用。现在咱们好好研究这只机器小玩意儿吧。”他走到屏幕前出神的看着。原来他对这个微型矿工还是很感兴趣的。
  ** *  *第二天,专家们紧张地聚集在监视屏幕前。卢博士采取的措施是否灵验,马上就要见分晓了,他自己却镇定自若,笑眯眯地站在一边。好象在说:“关于蚂蚁的事儿,我不可能说错!”
  新的机器蚂蚁已经完成了,“老”蚂蚁和它面对面地站着,触须搭在一起。为它输入了程序。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看着两只蚂蚁下一步要干什么。
  新蚂蚁一动不动地呆了几秒钟,开始绕着匣子爬,用触须到处探着。爬了一圈之后,它找到铜矿石,和那只“老”蚂蚁一同干起活来!
  专家们齐声欢呼!贝克使劲拍着卢博士的肩膀,就连副局长也想:“这个老坏蛋还真有一手!不过,到底为什么……”
  别人也想问这个问题。卢博士解释道:“原来的匣子太小,矿石也少了点儿。
  两只蚂蚁为了争夺空间和‘食物’自然要打架了。”他看看贝克教授,“你答应的那个标本可不能不给呀!”
  贝克连连点头。副局长说:“好,问题解决了……”他想让卢博士赶紧走。
  “你可还不能走!”贝克拉着卢博士的手说,“如果又出了什么岔子,我们还要找你呢。”
  “没问题。”卢博士痛快地说,“现在我还不想走了哪。我要看看这蚂蚁到底是作什么用的。”
  副局长偷偷瞪着贝克想:“你这个多嘴多舌的老傻瓜。”
  *     **  *果然是“几何级数的增长”。次日就有四只蚂蚁在大匣子里采矿了。再过一天,蚂蚁数量增加到八只。这时候,它们又差一点打起架来。幸好在这两天内,局里已经定制了一个足有小房间那么大的陶瓷槽,及时把这些蚂蚁转移进去,并且放入了上百公斤的矿石。现在,蚂蚁对矿石的偏好显露出来,它们对昂贵珍稀的含钻石的金伯利岩、含红宝石的玄武岩根本连碰都不碰,却扑在铜矿、赤铁矿、闪锌矿和砂粒上面大吃特吃。
  专家们看着这些机器蚂蚁,都眉开眼笑。他们简直可以不吃不睡地围着看个一、两天。机器行为学家几次都说要拿一只来解剖,卢博士也很想这么干。但副局长断然拒绝了。他的计划是,等数量多到一时数不清楚的时候,他再神不知、鬼不觉地偷一只出来,暗中解剖。他已经悄悄地用小计算器算过了,十天后蚂蚁的数目就会增加到一千多只,那时再动手也不迟。
  但副局长没有得到那个机会。
  蚂蚁数量增加到一千只的那天,卢博士告诉大家:最新一代机器蚂蚁的采矿方式和速度都与原来的蚂蚁有了微小的差别。
  “这又怎么了?”副局长问。
  “在复制的过程中,后一代蚂蚁不可能和前一代完全一样。”卢博士说,“这种微小的区别一代代积累下来,十代之后就可以看出来了。这就类似于生物的进化。现在,机器蚂蚁的进化已经开始了。”
  第三章 去找他
  进化的力量真可怕。这是副局长在观察了机器蚂蚁之后得出的结论。
  因为蚂蚁数量增长得太快,局里定制的陶瓷槽简直不够用。一星期后,十几万只蚂蚁象一锅粥似的在长、宽都有三十米的槽里涌动着。副局长说:“再大的槽子来不及做了!瞧瞧它们,那样子让人头发根都麻了。”
  卢博士做了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不给它们新的槽子了,就这样让它们互相打。”
  副局长吃了一惊:“那要损失多少蚂蚁呀!你乱出主意,赔得起吗?”
  “我早就说过:进化开始了。”卢博士说,“现在有十多万只蚂蚁,不可能全部毁掉的。在生存竞争中进化会更快。”
  副局长无法说服他,而且,实际上也没有更大的地方让蚂蚁们繁殖下去了。所以他们操纵着机械手,从大槽里小心翼翼地捉出了一只蚂蚁,放进黑匣子里面保存起来作为样本。然后,就紧张地期待着巨型陶瓷槽里的一场战争。
  战争在次日开始了。空间和“食物”的缺乏使蚂蚁们先是惶恐不安,四处乱爬。然后,不知哪个角落里首先开战,搅缠在一起的蚂蚁形成了黑压压的一团,周围的蚂蚁则一窝蜂地向那里扑去,如同黑色潮水一样加入了战团!
  十多万只钢铁虫子在槽里翻滚着,滚成一个个黑球,黑球中不时闪动着蓝色的电火花。十几万副细小的钢牙齿咬啃的声音汇成了一片,好象有人在用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