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新出山-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些穿制服的人面对他站住了,其中一个人咧开大嘴笑起来,其他几个人全都露出茫然的表情。
  盖博一边跑过来一边压低嗓门喊道:“你给我回来。”同时邦德还听见默里克悄悄说道:“抓住他,我的天,小心点。”可是这时候邦德已经跑到了那群人跟前,而且已经张开双臂,就要和其中一个人拥抱了,对方由于客气和条件反射作用,本能地张开了双臂,同时解释说,邦德恐怕是认错人了。
  “真高兴能在这儿见到你,约尼。”邦德的嗓门仍然很高,同时使劲握住对方的手,然后把对方拉过来掉换了一下位置,使对方处于自己和默里克那帮人之间,成了他的挡箭牌。盖博和那两个保镖谨慎地向他这边走来,每个人都把手插在兜里,毫无疑问他们都已经握住了枪柄。默里克他们继续慢慢地朝办公楼走着,默里克正在往这边看,他的脸色极其阴沉。
  邦德压低嗓门,一边笑着一边对他拉住的人说:“实在对不起。碰上了一点儿债务上的麻烦。我本来应该躲开这些家伙。痞子,来的这帮人。得跑了。”
  邦德以这些穿制服的人作掩护,使出浑身的劲,弓着腰跑了起来,迂回着往围墙的一个豁口跑去。他身后响起叫喊的声音,其中还夹杂着沉重的脚步声,以及盖博手下的人和那一小群机组人员、海关官员争吵的声音,幸好没有听见枪声。邦德纵身一跃跳到墙外,顺着围墙外边的下坡往铁轨跑去——这时火车已经离得很近了,它那沉重的身躯使路基都摇晃起来,它带出的响声压倒了其他一切声音。如果追他的人想开枪,事情肯定会发生在接下来的几秒钟里,因为火车会把他们阻隔开来。
  长长的火车从邦德右边开过来——准是是从佩皮尼昂方向开来的。没有任何时间考虑了,趁着火车还没有挡住去路,邦德疾步冒险往前冲去,纵身一跃过了铁轨,落地时就势做了个前滚翻,他已来到铁路的另外一边。真悬,在他飞跃铁路的时候,巨大的机车几乎刮着他的后背,火车鸣着汽笛和他擦身而过。
  汽笛的长鸣和人们在围猎场上用圆号吹出的嘟—嘟—嘟—其实没有任何共同点,然而邦德在一瞬间似乎听到了马蹄沉重地踏在草地上的得得声和一大群猎犬的狂吠声,其中还夹杂着围猎的人吹响的号角声“快跑啊!”他一向不喜欢围猎,尤其是现在——自己在这场围猎中成了被追捕的狐狸——他更加不喜欢围猎了。在异国他乡被默里克的猎犬们穷追不舍,你他妈的还能干什么呢?
  转瞬之间邦德已经站起身,在铁路的另外一侧朝省际公路跑去,他的大拇指早已高高地翘起来,作出希望搭车的手势。他运气不错,刚刚跑到公路边缘,就看见一辆破破烂烂的小型工具车停在路边。有两个人正在下车,车厢里另外还有4 个人,他们正在向下车的两个同伴喊再见。看样子,这些人是在葡萄园里辛辛苦苦劳累了整整一天正要回家的农业工人。
  邦德用法语大声问道:“是去佩皮尼昂的吗?”
  司机坐在座位上,嘴角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香烟,看着邦德点了点头。
  邦德又问道:“能搭个车吗?”
  司机耸了耸肩膀未置可否,然而后边车厢里的一个人大声喊着,让他赶快上车。几秒钟之后,他们的车子便融进了公路上的汽车流里。邦德像车上的其他人那样哈着腰蹲在车厢里——感谢上帝,他那一口地道的法语帮了大忙。他猫着腰,往靠近机场的铁路沿线看去,根本没有盖博和他同伙的身影。
  不对,邦德暗自思忖道,他们肯定在寻找汽车——默里克在这里的势力小不了——他手下的那些人可能早已抄近路赶往佩皮尼昂准备堵截他了。
  夜幕渐渐降临,他们周围的汽车都已经打开车灯。邦德向车上的人打听现在的时间,其中一个人告诉他,现在是9 点多,说着得意洋洋地伸出手腕,向邦德展示他戴的一只崭新的跳字手表,同时还解释说,这是他儿子送给他的礼物。“主日的礼物。”手表上的时间是9 点过4 分。这时邦德意识到,目前他所在的地区属于另外一个时区,比英国的时间晚1 个小时。那个人接着又补充了一句:“如果想赶上看热闹,必须抓紧时间。”
  热闹?邦德耸了耸肩膀表示不理解,同时解释道,自己刚刚下飞机,“是搭货机来的。”他还说自己赶往佩皮尼昂是去见一个男人,而且已经过了约定的时间。
  听完邦德的解释,一个人大笑起来,然后说道:“今晚所有的男人都要去佩皮尼昂,找男人也只能去那里。”
  邦德锁紧了眉头,不解地问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什么日子?”那人再次大笑起来,然后解释道,今天是佩皮尼昂最重要的节日。
  另外一个人插话说:“主日。”
  第三个人也开了口:“圣女贞德祭日。”
  第四个人像演戏一样展开双臂做了个深呼吸,然后说道:“火焰降临佩皮尼昂。”
  他们全都开心地大笑起来。邦德突然想起来,他曾经来这里参加过狂欢。
  每一座城市,只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肯定会有自己的盛典,一种各个城市之间相互攀比的,充满了鲜花、壮观的游行场面和狂欢场面的节日,一般都和宗教有关。佩皮尼昂的盛大节日是圣女贞德的祭日;这一天整座城市到处都是人山人海,满街都是跳舞的、唱歌的、放焰火的,还有其他壮观的场面。节日是从点燃篝火开始的,点火仪式特别庄重,火种完全是按照奥林匹亚仪式直接采自卡尼戈山上的一处较高的地点,然后由长跑运动员带到点火地点。邦德来到这座古城真是适逢其时,这一夜全城到处都是人,直到黎明人们才会散尽。如果他运气不坏,能够找到一处僻静的地方,他就可以设法给伦敦的M 递个信过去。
  16狂欢与运气
  邦德搭车到了抗敌广场,在广场旁边下了车。这时广场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行道上的人们摩肩接踵,熙来攘往。到处都是警察,有的在指挥交通,有的在设置路障,有的在——理所当然会如此——紧盯着可能的肇事者。
  邦德挤进人群里。他已经好几年没有来过这里了,所以,他首先必须认清方向。在人群的中心,邦德突然惊恐地意识到,自己的双腿不知何故竟然瑟瑟地颤抖起来。他的正前方有3 大堆等待点燃的篝火,左边是一座横跨运河的桥。运河管理得非常好,两岸到处都是绿茵茵的草坪和鲜花。运河穿城而过,有的河段低于地面,有的河段高于地面,这是泰特河的一条支流。
  桥上临时搭起一个台子,台子上已经挤满了音乐家,主持人这时正对着一个声音忽高忽低的麦克风讲话,他在向人们宣布,即将开始演奏的下一个“萨达纳”曲子将会一直演奏到点燃篝火的火种到来,点燃所有的篝火和人们的热情。他的话音刚落,音乐家们立刻演奏起来。凡是到过法国或西班牙加泰龙地区的人都知道,这种曲子是由笛子、鼓、管乐器演奏的一种节奏稳定的四分之三拍的舞曲,人们伴着舞曲跳着“萨达纳”舞。跳舞的人有的穿着民族服装,有的仍然西装革履,有的仅仅穿着衬衫和牛仔裤,他们分成群,围成圈,手挽着手高高地举起到空中,随着节拍轻移脚步,用脚步编织出各种复杂的舞步。这是一种欢庆和平,表达喜庆的舞蹈,是加泰罗尼亚的象征。
  在桥的另外一边,也有一圈圈跳舞的人群,更远处便是高耸的,红色的门楼——古城的城门,这座城门保留完好,在街灯的照耀下变成了褐色。城垛围绕的圆形塔楼的尖顶看起来倒满像清真寺的尖顶。
  人越来越多,音乐的节奏使人发困,然而乐曲的曲式却让人感到飘飘然,跳舞的人组成的圈子越来越大,大圈子随后又分成许多小圈子——无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节奏都掌握得特别好,好像人人都忘记了自己是谁。看样子,这些人好像都回到了过去,与失去的年代手挽着手似的。
  邦德暗自想道,如果这些人还希望好好活下去——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他也得动作快一点才成,得马上给伦敦打电话。采取什么方式最好呢?在街上的电话亭里用国际直拨方式行不行?那样的话,他必须有钱才行。在电话间里打电话必须动作快——特别是在欧洲大陆上——因为电话间不安全。邦德可不愿意被困在像玻璃棺材一样的电话间里,也不愿意和等待打电话的另外一个什么人发生矛盾,那样的话,他就无法顾及身后是否有人暗算自己。
  第一步是利用大街上迅速增加的人群作掩护。人群像海浪一样随着乐曲时起时落。首要的是,他必须随时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因为默里克的人很可能已经混在人群里,正在到处搜寻他。假如让对方发现,邦德心里非常清楚自己将会得到什么样的下场。对方最有可能用短刀,利用人群作掩护,在庆典活动达到高潮的时候把刀子捅进他的心窝。在这里他无法去找警察帮忙——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的夜晚,而且他没有任何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材料。警察会把他锁起来了事,第二天才会打电话找英国领事,那时一切都晚了。
  邦德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开始从人群里往前挤。最好的方法是沿着人群的边缘挤过去,找一条僻静的小街钻进去。
  他还没走上两步,便看见一辆黑色的宽体奔驰轿车往广场这边开过来,在广场边缘被一个警察拦住。警察打手势让车子调头开回去,因为广场马上就要封闭。司机用法语和警察说了几句话,然后侧过头和身边的人交换意见。
  邦德心里硌噔一下——司机旁边坐的不是别人,正是盖博。后排的3 个人正是那3 个苏格兰大汉。
  盖博从车子里钻出来,后排座位上也出来两个人,然而警察仍然大声坚持让车子尽快调头开回去。
  邦德一边看着盖博向手下的几个人下达命令,一边退回人群里。那几个人分开了——盖博和两个人穿过广场走开了,第四个人从邦德右边不远处钻进人群里。围猎开始了,他们肯定会尽力寻找他,把他从人群里嗅出来。邦德看见那个人高马大的小伙子在人群里越挤越远。所以他再次沿着人群的边缘开始移动,走出两三步就停一停,因为他必须慢慢移动才成,还因为大喊大叫的,放声大笑的,大声说话的人群实在是太密了,他就是想快也快不起来。
  邦德不时地回过头看看身后,还得随时注意前边和马路对面。这时乐队的演奏停止了,主持人解释说,从卡尼戈山顶峰附近采集的火种由一队年轻人护送着,再过几分钟即可抵达目的地。几分钟,邦德心里清楚,这段时间说不定会有半个小时之久。
  乐队又开始演奏了,跳舞的人们随着曲子再次翩翩起舞。邦德仍然沿着人群的边缘往前移动,然后开始慢慢横穿已经封闭的马路,往高高耸立的门楼那边走去。他正在寻找以前来佩城的时候曾经去过的一条大街,那里有一个古老的广场,广场的路面几乎被周围咖啡馆摆放的桌椅占满。今晚那里的座位肯定已经爆满。
  他走到门楼跟前的时候,看见另外一堆等待点燃的篝火。跳舞的人们围着篝火组成一个大圆圈,不过这些人的舞步似乎比舞曲的节奏慢了半拍,因为舞曲通过夜空传到这里已经有些杂乱无章了。邦德看见,盖博的一个同伙这时正站在人群的另外一侧,不停地在人群里辨认人们的面孔。
  邦德站住了,直到确信对方不再往自己这边看的时候,才动作敏捷地钻进人群,一边躲躲闪闪一边往前挤了过去,然后找到一条空荡荡的穿过门楼本身的拱廊穿了过去。从拱廊出来,他刚刚经过一家咖啡馆,正准备横过马路的时候,突然又撤回身子,躲进一家商店的门道里。巨人盖博这时正慢慢往他这边走来,一边走一边不停地往大街两边看着,他歪着脑袋,好像要嗅出追捕对象的气味一样。邦德缩在门道里,屏住了呼吸,心里想道,但愿这苏格兰人不要看见自己。
  时间好像过了一个世纪之久,大个子终于走开,一边走一边还不停地左顾右盼,审视着每一个人的面孔。邦德再次溜到大街上,沿着大街往前走去。
  他终于看见了自己正在寻找的交叉路口,路口广场上有个明显的标志,一尊铜质的裸女塑像,她茫然的目光注视着邦德右边一条宽阔的大街。穿过不太拥挤的人群,邦德终于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地——佩皮尼昂的海上平台大街,这里曾一度是这座城市辉煌的商业中心,可与威尼斯的里奥多大街相媲美。
  的确,来过这里的许多人认为,这条大街与繁华的威尼斯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古老的交易中心,它那石头砌成的四壁,高大的拱形窗户和精工细做的浮雕壁饰,这座建筑物朝着广场那一面有个古老的风信标——一艘制作精美的西班牙帆船——它仍然在随风摇摆。但是,这座建筑物本身和街对面的众多建筑物命运相同,已经改为经营金融领域的其他业务了,因为,如今它已经成为一家咖啡馆。这里每天的交易是用现金交易烈酒、咖啡、软饮料和啤酒。古老的大理石人行道上摆满了桌椅,人们来这里小憩片刻,然后再回去参加庆典活动。
  邦德穿过大街,走进街角上的塔巴克酒吧,打听厕所在哪里。酒吧侍者正穷于应付服务员和作记录,不耐烦地往后边摆了摆头。邦德这才看见,那边的一个门上有个男士小标记。厕所里没有人,他走进靠近进出口的第一个隔间里,随手在身后把门插好,插销还没有完全进入插孔,他已经开始做下一步工作了。
  他的手立刻抓住了皮带头——一个样子结实的,宽边的U 形皮带环,上面有一个黄铜扣。整个皮带头没有任何与众不同的地方,可是,当他使劲掰黄铜扣的时候,固定黄铜扣的轴也跟着转起来。掰了六下之后,金属轴的螺纹就完全松脱了,实际上金属轴朝着皮带的那一面是个像剃须刀一样锋利的刀刃。邦德小心翼翼地捏住小刀,把刀刃对准U 形皮带环上一条几乎看不出来的细线,使劲一橇,皮带环便分成了上下两半。在皮带环和皮带相连的地方,居然会有两个微型合页,原来皮带环里面是空的,暗藏着小刀的刀把,小刀的螺纹正好可以拧进刀把上。手头有了打磨得如此锋利的小工具,邦德赶紧把皮带从裤腰上抽出来,然后开始衡量尺寸。为了应付万一,皮带上的两排缝纫线之间,每隔相等的距离便藏有几张外币。第一段两寸范围内藏的是德国货币,第二段里藏的是意大利货币,第三段里藏的是丹麦货币——整条皮带差不多暗藏着所有欧洲国家的各种货币。邦德需要的货币隐藏在第四段里:法国法郎。
  坚固的钢质小刀的刀刃沿着缝纫线切入皮带的时候,有如烧红的刀子切橡胶,其快无比。打开皮带上两寸见方的一块地方,里面露出几张合计数千法郎的各种面值的纸币。钱不算多——按照当时的汇率折算,这笔钱还不足200 英镑——可是对于邦德来说,这些钱已经可以满足他的基本需要了。
  邦德把小刀子拆散,把拆下的零件按照原样收好,把皮带扣重新恢复老样子。他把钱揣进兜里,然后到酒吧买了一包“蓝盘”牌香烟和一包火柴,主要目的是为了换点硬币。然后,他悠闲地回到广场上,沿着刚才走过的路往回走。这一次,他的目的地是邮政局,他知道那里肯定有电话间。首先得尽快给M 递个信,然后赶快去做其他事情。
  音乐仍然从门楼的后边不断传过来。邦德仍然混在人群里,贴着围成圈跳“萨达纳”舞的人群的右侧往前走。他走路的时候一直稍稍勾着背部,眼睛不停地扫视着人群,走一会儿停一会儿,时刻留意着人们的面孔,跳舞的人们不断变换着阵势。这时默里克的爪牙们仍在搜寻他。邦德正要从自己面前一大群人的中心穿过去,音乐声戛然而止。如预期的那样,跳舞的人们骤然停止了舞蹈,高音喇叭咔拉咔拉响了起来,法国主持人清晰的声音从牛角一样的大喇叭里传了出来,在建筑物和树丛里撞击出阵阵回音。
  “朋友”——主持人几乎无法掩饰自己的激情,它随着声波传染给了会聚在一起的人群——“由佩皮尼昂勇敢的年轻人护送的火种已经到达,火种终于到达佩皮尼昂了。”
  人群里响起一片欢呼声。邦德往门楼那边望去,刚才在那边寻找自己的那个苏格兰人,仍然在忙着到处乱看,不过他现在已经不是在寻找邦德,而是在寻找火种了。激动人心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扩音器再次咔拉咔拉响起来,地方庆典场面中经常出现的那种嬉闹剧和庄重仪式并存的场面出现了——从地中海沿岸国家到英国的小村庄到处可见这种场面——扩音器里传出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查拉图士特拉颂》一曲最初的几个小节。曲调嘹亮、激越,使人联想到征服太空的伟大壮举。
  几小节曲子刚刚响过,紧接着又响起万人欢呼的声音。一小群身穿白色短裙的年轻姑娘跑了过来,人群在她们前进的方向往两边分开。大约是8 个姑娘,居中的姑娘手擎一个巨大的燃烧的火炬,其他几个姑娘手持未点燃的火炬分列在她两侧。她们到达指定位置各就各位以后,燃烧的火炬指向了篝火的中心。篝火被点燃了,大火熊熊燃烧起来,随着和煦的微风冉冉升起。
  其他几个姑娘利用篝火分别引燃了自己手中的火炬,然后向门楼的进口跑去。
  人群又开始移动,人们往后退去,以便看得更清楚一些,邦德也跟着人群往后退去。现在他只要往左边一转,不出几分钟即可到达邮政局。
  广场上的几堆篝火全都燃烧起来,其他几群姑娘接着把火种沿着运河两岸继续往下传递。人群里再次响起一阵欢呼声,乐队又开始演奏了。邦德没有料到,他的双手一下子被人抓住了。原来是两个姑娘,每人拉住了他的一只手,对着他嘻嘻哈哈笑起来。邦德一下子被围进了跳“萨达纳”舞的圈子。
  几乎在同一时刻,到处都出现了“萨达纳”舞的圈子。在两个姑娘的热心指点下,邦德聚精会神地随着人群跳起舞来。他尽力和着节拍跟上大家的步法,以免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不然的话,盖博和他手下的人会一下子把他认出来。
  这一轮“萨达纳”舞来得突然,去得更突然。舞曲刚刚停止,人们的眼神一起转向了门楼,因为那些擎着火炬的姑娘这时都登上了门楼,高举着燃烧的火炬出现在城垛之上。一支火箭升到高空炸开了,化作万千颗如雨的流星,照亮了黑色的夜空。接着又传来3 响沉闷的爆炸声,从姑娘们所在的城垛后边升腾起一大片亮光,姑娘们手中的火炬摇曳起来。真是一幅无与伦比的壮美画面,效果太棒了,整个门楼好像被置于火海之中,红色的烟幕从塔楼顶上,城垛上和最高的尖顶上像幽灵一样飘忽不定地升腾起来,与此同时,更多的火箭升到空中,无数炸开的流星划破黑色的苍穹,巨大的响声震撼着夜晚的安宁。
  邦德终于逮着机会摆脱了两个姑娘。他首先小心地往周围看了看,然后才开始行动。他推推搡搡地穿过人群,周围的人们全都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看着不断升腾的礼花、火箭和罗马火炬组成的壮丽场面。
  门楼四周所有的地方都被人们挤得水泄不通,每一张脸都露出激动不已的神情——老爷爷和老奶奶们可能仍然记得,当年的狂欢可远远赶不上如今的场面这么宏大;孩子们今生大概是头一次看见如此神奇的场面;旅游者正忙于拍摄家庭电影;只有成年的当地人才能够全副身心投入到狂欢的氛围。
  邦德看着所有这些脸——甚至十多岁的孩子们的脸上也是奔放的,兴高采烈的样子,不像巴黎、伦敦和纽约的人那样懒洋洋的。他没有看见任何敌人的面孔,于是尽力挤出人群,凭着记忆加快脚步朝不那么拥挤的邮政局方向走去。喧闹声、音乐声和焰火的爆炸声渐渐远去了,街道也越来越昏暗。
  没走多远,他已经认出了有棕榈树、各色商店和迷人的酒吧环绕的阿拉戈广场。邦德上一次到佩城来的时候,经常在这个广场中心的大咖啡馆小坐片刻。
  邮政局离此已经不远,就在运河左岸的一条大街上,一直走下去,用不了几分钟就是。
  街道很窄——沿街的左边是建筑,右边是傍着运河的一排树木。邦德终于看见了他正在寻找的那一排没有门的电话亭,灯光幽暗的电话亭全都是空的——看起来像一排守卫在邮政局大门旁边的卫兵。他把手插进口袋,从找回的零钱中数出几枚1 法郎的硬币。一共是6 个法郎,只要局里值班的警官不给他惹麻烦,足够通一次话了。
  邦德迅速拨完了伦敦的地区号19…44…1 ,然后拨完了摄政公园总部大楼的号码。他已经投入1 枚1 法郎的硬币,只要电话一接通,这枚硬币就会被机器吞掉。他仍然可以听见远处焰火升空和爆炸的声音,甚至还可以从乱哄哄的声音里分辨出音乐声。他左耳朵里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