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地心世界猎奇记-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探险家们的脸色变得刷白,惊恐地环顾着四周。 
    旋风袭来了。无数的树叶、花朵、树杆、枝条、连根拔起的整个灌木丛,还有不及躺进森林深处的禽鸟,统统在空中团团旋转。天空越来越黑,雷声一停,就听到四周的唿啸声、沙沙声和撕裂声。巨大的雨滴和稀稀落落的冰雹唏里哗啦地落到地面上,落到翻腾着的、泛着白沫的水面上。深沉的黑暗随之降临,只是在电闪的瞬间,才窥见一幅可怕的景象:整座森林,似乎升到空中,在雨水和冰雹的急流中漂移。雷声贯耳,这时即使对着耳朵喊叫,对方也是听不见的。 
    
    不过,这场大灾难总共持续了五分钟左右。天色很快就明亮了起来,风力也减弱了。哗哗的雨声和轰隆的雷声正向南退去,雨点只是稀稀拉拉地落着。不过,河水猛涨,水变成了红褐色,一片混浊,布满了白沫。树叶,树杆、枝条和整棵的树木都给冲走了。灰色的云团还在空中奔驰,但普洛托已经显露出来,照亮雷雨带来的这场灾难所留下的痕迹。 
    
    探险家们从悬崖底下爬了出来,环顾四周,见小船周围,成堆的树叶,枝条、树干、掺和着胡桃般大的冰雹。一些尖削的树干竟把帆布船的两边都刺破了,必须立即进行修补。他们拿来了针,线和一块浸透树脂的帆布,忙着补了起来。 
    修补船舷,化了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在这段时间里,河水退了回去,水中的杂物一概消失,可以继续航行了。乌云已经南移,消失在山岗的背后。探险家第一次有机会对这无云的深蓝色的天空进行观察。 
    “要想一想,”帕波奇金已经坐在船上,他说,“在我们头顶上,在这蓝色天空之上,大约一万公里远的地方,也有这样一块到处是森林、河流和各种野兽的土地。我多么希望看到这块土地啊!” 
    “实在太远了,”卡什坦诺夫说,“大气层这样厚,又充满了尘粒和水蒸气,所以不很透明,再说土地披上绿装,只能反射少量的光线,当然不够亮。” 
    “你是否注意到,”马克舍耶夫问道,“昨天,我们从不太高的山岗上观看四周,能比站在那边,从上面看得更远吗?我们的视野能够在丛林密布的平原上看到一百公里的范围。因为我们所在的这个表面,不是象在地球上那样是一个凸面,而是一个凹面,好象站在一只碟子的底部。” 
    “从理论上讲,我们的眼界是无限的——我们能见到的范围是五百或是一千公里。但是距离太大,大气下层就不透明了。物体的轮廓便渐渐模糊起来,互相混淆了。” 
    “因此,这里的地平线不象在上面看到的那么明显,那么清晰。实际上,这里是没有地平线的,我们只看到陆地渐渐向天空过渡!” 
    “不过,到目前为止,由于乌云和迷雾压得很低。我们无从注意到这个事实。” 
    傍晚,河道明显加宽,流速减缓,为了更快地前进,大家只得不断地划着桨。 
    在两岸的绿墙上,有些地方出现了缺口。细细的水流从缺口中流出,形成支流。有的地方则相反,又倒流回主河道。主河道中出现了岛屿,四周芦苇丛生,高出水面。 
    旅行家们绕过一座这样的岛屿,在芦苇丛中发现了一个缺口。在它的深处,可见到一条通往绿色密林的小道。马克舍耶夫把船向缺口靠去,想登岸看一看这个岛屿,但是当船头刚刚轻轻地靠上铺满淤泥的斜坡时,一只剑齿虎的脑袋从密林中伸出来。 
    两只使人目眩的白色犬齿,足有三十公分长,似海象一般,自上颌垂了下来。这只野兽显然是吃饱了,并不打算进攻。它把嘴巴张得大大的,似乎在打呵欠,随后它的脑袋在绿色密林中消失了。这只可怕的猛兽的出现,使得大家不想再登上岛屿了。第二天,河道变狭,流速加快了。 
    植物越来越具有亚热带的特性:柞树、山毛榉和槭树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玉兰树、月桂树、印度橡胶树,还有许多植物学家只知道名称的和只有在暖房里才看得到的娇弱的品种。不过,丝兰属植物、叶子成扇形的植物和西米椰子树等,即使从船上也能一眼就分辨出来。 
    间或有一些山岗出现,不过开始变得低矮宽阔了。斜坡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单棵的和成群的树木成行地排列着,使人们联想起中非洲的森林走廊。 
    河两岸密林连绵不断,但地势越来越低。他们在山岗附近停下来午餐,以便对植物进行比较长时间的考查。马克舍耶夫表示愿意留下看守船只,其他三位吃完饭后就到山岗那边去了。

 会动的山丘  
    

     
    
     
    在开头几步,大约有几米,杂乱无章的藤本植物和灌木拦住了去路,他们用斧子砍出了一条小路。接着是巨大的桉树、香桃木、月桂树及其他树木,形成了一个高大的拱顶,光线朦胧昏暗的林中的灌木层不再那么稠密了。在树丛和树木间,长满了各种各样的地衣和艳丽夺目的兰花。高高的拱顶上,昆虫唧唧地叫着,下面一片寂静。有时,蛇和蜥蜴无声地一溜而过。 
     

    在靠近山岗脚下的地方,森林变得稀疏了。普洛托发出了淡淡的红光,射到大地上,栖息在这里的生物要多一些。厚厚的灌木丛,绿草青青,鲜花盛开。猎手们意外地碰上了一条蜿蜒于树林中的小路。他们沿小路走着,希望这条小路能把他们带出森林。卡什坦诺夫走在前面,随后是帕波奇金,他俩手持枪支,机警地环顾着四周。格罗麦科走在末尾,经常由于采集植物标本而落在后面。 
    
    突然,卡什坦诺夫止步不前了,他举手给后面打了个招呼。 
    前面传来了猛烈的喀嚓声和轻微的嗥叫声。随后,小路上出现了一只奇怪的巨兽,样子象只狗熊,但头部瘦长,还拖着一条毛茸茸的长尾巴。 
    “这是食蚁兽,”动物学家小声地说。“尽管它样子怕人,又长着巨爪,但却是一种很温顺的动物。这种动物在南美洲不足为奇。不过,比这里看到的小得多,眼前这只身高足有二米多!” 
    这时,食蚁兽发现了堵在路上的行人,便犹豫不决地站住了。 
    “我们让路,”动物学家小声地说。“让它从我们近旁过去,好好观察一下。” 
    猎手们闪到一边,在稠密的灌木丛中隐蔽了起来。食蚁兽又站了一会儿,疑虑重重地注视着林中,随后,悄悄地向前走去,每走五六步就停一停,四下张望。就在它停下的当儿,帕波奇金迅速地从侧面给它照了一张相,食蚁兽一听到照相机的咔嚓声,就摆动着肥大的脚爪,伸直尾巴,跑了起来。这家伙从头到尾身长至少四米。 
    探险家们走出森林,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一个斜势平缓的山岗脚下,卡什坦诺夫一望而知,这单调的斜坡,不会给他带来什么收获。他感到失望。可是,植物学家面对着绿草丛中许多不知名的花朵,显得十分兴奋,马上就着手采集标本。突然,地质学家注意到在山岗底部有一个相当大的圆顶山丘,光秃秃的边缘有金属闪光。 
    “噢,我也有希望啦!”他大喊一声,抽出小锤,直奔山丘。 
    这时,帕波金奇正在捕捉一条躲在小树上的新品种的蜥蜴。 
    卡什坦诺夫一跑到山丘,就着手研究,山丘一片光秃,寸草不生,它的表面是由深色成圈的玄褐色六面体的块状石片组成。 
    惊奇的地质学家打算用锤子敲一块岩石下来,可是锤子却从山丘的表面弹了回来了。 
    卡什坦诺夫想,山丘顶上会有更多的裂缝,就企图登上山丘顶部。虽说山丘高不过三米,却路滑难走,费了老大劲,才爬到山丘顶。那里的岩石,也同样敲不动。地质学家就从腰中掏出一把凿子,插进两片岩石中间,用锤子一下下敲击。凿子的尖头逐渐深入岩石。 
    突然,一股力量把跪着的地质学家推倒了。他幸好紧握着凿子,才免于滚下山丘。这股力量继续着。卡什坦诺夫困惑地环视四周,他似乎觉得地动山摇,树木摇曳。 
    “可怕的地震!”他向距自己四十步开外的同伴大声喊着。 
    “你们感觉到一股什么力量吗?” 
    听到卡什坦诺夫的喊声,格罗麦科和帕波奇金惊讶地抬起头来,因为他们什么也没有感觉到。可是当他们朝卡什坦诺夫那边看去时,他俩惊呆了:地质学家所在的那个山丘正沿着山岗的斜坡慢慢地移动着。 
    俩人疑惑了一会儿,便冲着这奇怪地移动着的山丘奔过去。 
    山丘的底部,杂草丛生,遮住视线,什么也看不到。帕波奇金跑近一看,不禁哈哈大笑:“原来是一只大乌龟!彼得·伊凡诺维奇,你正骑在乌龟背上!” 
    这时,山丘转向了奔跑者,他们看到山丘下面伸出一个很长的头颈,连着一个极难看的龟头,其大小恰似一只公牛的脑袋,并且布满了小鳞片。张开的大嘴巴,、露出了薄板形的牙齿。 
    卡什坦诺夫这才恍然大悟,扔下凿在龟壳上韵凿子,从龟背上滑下来,很快地跑到了一边。这时他发现迅速摆动着的那条大尾巴,象一根粗大的圆木棍,足可把人腿打断。 
    大龟摆脱了背上的负担,就沿着斜坡迅速移动。当龟头和尾巴一藏进草丛,它就又象一座会移动的光秃秃的山丘了。 
    地质学家把活巨龟当成山丘,把巨龟的走动当成了地震,真成了笑话奇谈。后来卡什坦诺夫转换了话题说:“不过我想,这不是乌龟而是活跃在第三纪上新世的犰狳科中的雕齿兽。那时地球上还存在着体型庞大的食蚁兽、树獭、剑齿象和犀牛。在南美曾大量发现过这些动物的化石。” 
    “我们在森林里已经遇到过大食蚁兽了,”帕波奇金提醒说。 
    “就是因为遇到食蚁兽才使我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既然我们曾在这里北边一点,在冰原的边缘,遇到了猛犸、长毛犀牛、原始公牛、洞熊、巨鹿这些第三纪以后的动物,那么现在往南一些,气候更加炎热,能保存下来更古老一些的动物——例如上新世动物,那是不足为奇的了。”(见表) 
    
          地球历史的分期及各个时期主要生物
        代     |    纪    |           主要的生物
    1.新生代  |  第四纪  |  被子植物繁盛,哺乳动物繁盛,人类出现并
               |  第三纪  |  发展
    2.中生代  |  白垩纪
               |  侏罗纪  |  裸子植物兴盛,爬行类动物兴盛
               |  三叠纪
    3.古生代  |  二叠纪  |  羊齿类植物(蕨类)盛,两栖动物兴盛
               |  泥盆纪  |  陆生植物(裸蕨类)出现,鱼类盛
               |  志留纪
               |  奥陶纪  |  无脊椎动物世界,菌藻植物世界
               |  寒武纪
    4.元古代  |          |
    5.太古代  |          |  没有生物的时代(生物的存在尚无化石证明)
                             地壳局部分异,大陆开始形成
    

    “照你的意思,那么再往南,我们就应该遇到更古老的动物群了——中新世的,始新世的,白垩纪的,侏罗纪的……是不是呢?”动物学家半信半疑地问道。 
    “我觉得这不值得大惊小怪,”格罗麦科说,“自从发现这个奇异的地心世界以来,我对任何事物的出现已不再感到惊讶了。 
    我已经准备好去迎接那些禽龙、蛇颈龙、翼指龙、三叶虫①和古生物学中的其它巨兽了。” 
    “可惜,在我们遇到食蚁兽和雕齿兽时,竞没有开枪射击,这太遗憾了!我们用什么来证明它们的存在呢?我甚至连雕齿兽的相也没有照。” 
    “可能我们以后还会遇到它们的。” 
    “顺便说一声,现在该重新储备肉类了。”格罗麦科说,“不然明天我们只得吃猪油了。” 
    他们一边走,一边顺着山岗的斜坡慢慢往上爬,一直爬到山脊。山脊上长满了低矮稠密的灌木,灌木丛中卡什坦诺夫发现一个不大的岩石露头。他乐不可支,连忙取出锤子敲敲打打。可是已经穿过了灌木丛的帕波奇金叫住了他。 
    “小声点,在那边的斜坡上有一个食草类动物的小动物园。” 
    卡什坦诺夫立即停止敲打,把敲下的样品放进口袋,接着爬过灌木丛。格罗麦科跟在后面。 
    在坡度不大的南坡上,他们看到了各种各样安静地吃着草的动物。离他们最近的是犀牛科动物,可是它们既不同于生活在印度和非洲的犀牛,也与长毛犀牛有显明的区别。这是些肥大墩实的矮脚动物,与其说象牛,还不如说很有点象小河马。可是雄性的头上长着一只粗短的角,就凭这点人们可以认出它们属于哪一类。雌性的头上不长角,只生着一个大大的硬茧般的肉峰。幼兽在母亲身边欢蹦乱跳,象一个大肉团。为了吃到奶水,它躺在地上,侧着身子挤着母亲的肚皮。母亲移动着身子,压着了它,使 
    
    ①三叶虫——甲壳纲中巳绝迹的节枝动物,其身驱分为头盖、多分节的身驱及尾三部分,并由此得名,格罗麦科所提到的其他动物,将作继续介绍 
    它不满地发出了哼哼的叫声。 
    再远一些,有一群巨大的象在吃草。卡什坦诺夫用望远镜仔细地看了看,认为那可能是剑齿象。它们那长长的、笔直的獠牙,微斜的额头和较长的躯干同猛犸象迥然不同。 
    在剑齿象旁边,有一些羚羊,体型硕大,全身黄褐色,夹着深色斑点,极象豹子。.长长的羚角呈剑齿状,后腿比前腿长得多,因此跳跃前进。起初,格罗麦科把它们当成某种大型的兔子了。 
    林边出现了一些样子更加奇异的动物,一半象长颈鹿,一半象骆驼。说它们象长颈鹿,因为它们长着长长的脖子,头上生着一对小角;说它们象骆驼,因为皮毛也皇棕褐色,并且身上有一个不大的肉峰。林边走着一对正是这样的动物,卡什坦诺夫断定一它既是骆驼的祖先也是长颈鹿的始祖。它们很从容地摘下了四米高的树枝和树叶。 
    猎手们对捕获羚羊、骆驼—长颈鹿更感兴趣。他们分成三路,迂回前进。卡什坦诺夫的目标是骆驼—长颈鹿,帕波奇金的目标是羚羊,格罗麦科的目标是犀牛和剑齿象。格罗麦科还要给犀牛和剑齿象照相。 
    一只小小的犀牛把格罗麦科给迷住了。将它挂在肉钩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他一扳动枪机,这只毫无戒备的幼兽便应声倒在原地。小犀牛的父母亲并没有象猎手所预料的那样奔跑逃命,它们把小尸体闻了个遍。随后大吼一声,向植物学家扑过去。他太大意了,竞走到了灌木丛边。他慌忙转身,重新躲进灌木丛。刚跑开没几步,就听到原来站的地方,劈劈拍拍地响起了树枝的折断声。只见两只犀牛从灌木丛中奔了出来,它们用嘴巴把灌木顶到一边。它们在山脊上继续奔跑,直到发现对手已经不见,才调转头奔向枝叶摇动的树丛,它们误以为那便是猎手的躲藏之地。 
    
    这当儿,离羚羊不远的地方,响起了帕波奇金的枪声。这群野兽便向上坡窜逃。剑齿象也紧跟着向那里冲去,它竖起长长的,鼻子,发出令人惊慌不安的钢号般的叫声。格罗麦科陷入绝境。 
    一方面他得在灌木丛中来回奔跑,盯着那两只犀牛;另一方面羚羊和剑齿象也对他构成了威胁。不过这位植物学家忽然闪过一个侥幸的念头;他发现羚羊和剑齿象虽然从不同的方向沿山坡而上,但都朝着山脊的同一个地点跑。他想自己何必在灌木丛中为避开犀牛而来回奔跑,不如顺着下坡路插进羚羊和剑齿象中间,这样羚羊或剑齿象可能会把他的追击者截住。结果他的想法如愿以偿。狂怒的犀牛再次冲过了灌木丛,一只同剑齿象撞上了,另一只同羚羊撞上了。随即引起了一场混乱,第一只犀牛被剑齿象踢倒,并且被踩死;第二只犀牛冲进了羚羊群中,把它们吓得拼命逃窜,它自己也逃之夭夭了,而格罗麦科在这场搏斗中成了胜利者。 
    
    格罗麦科从狂跑中缓过气来,重新回到灌木丛,找到他在逃避犀牛时丢下的枪支后,就去寻找自己的猎获物——那只使他受到如此惊吓的小犀牛。要找到这只小东西并不难,因为它那圆滚滚的身躯,似一只鼓鼓的圆桶,躺在被践踏的草地上,老远就可以望见。随后,格罗麦科找来自己的同伴,好不容易扛着皮、头和肉,返回营地,而马克舍耶夫正在营地为同伴们久久不归而忧心忡忡。尽管他呆在营地,却不是没有收获的。有一只猛兽悄悄地走近帐篷,显然是想来吃“将军”的,结果没吃到“将军”,自己却饮弹倒地了。这是一只有些象狼,脑袋很小的动物,体型象猫,脑袋和颈脖上却长着长长的鬃毛。卡什坦诺夫认为这是生活在上新世的现代狼的祖先。

    
 普洛托在熄灭  
    

     
    
     
    锅里煮着羚羊肉,挂钩上烤着整只小犀牛,这时候探险家们忙着整理一天来的大量收获。 
    他们在整理东西的时候,发现光线减弱了,色彩也变得比平时更红了。他们抬头观看,想弄清这一现象的原因。他们确信天空是万里无云的,是普洛托本身暗淡无光,半个圆面上出现了许多大黑点。 
    随着光线的减弱,温度也开始下降。这一天背荫处为二十八度。气温下降倒是好事,但光线减弱却使他们不安。 
     
“如果普洛托马上熄灭了怎么办呢?”格罗麦科问道,因为在吃晚饭的时候他确定光线在继续减弱,圆面上的大黑点在增多。 
    “难道我们会突然感到一片漆黑,随后极地的酷寒就会逐渐到来吗?”帕波奇金补了一句。 
    “而我们的寒衣还远在北边的厚毡帐篷里呢!”马克舍耶夫大声地叫了起来。 
    “我想,光线的减弱只是暂时的现象,”卡什坦诺夫说。“根据发红光和出现大量黑点来判断,普洛托确实已处在它燃烧的后期。可是这段时间还将持续几百年、几千年呢。我们在宇宙空间观察到的类似普洛托的星球有些也逐渐失明,濒于熄灭,可是后来又突然大放光明。在星体中,热能的储量还极大,虽然外壳的表面,由于冷却而出现我们看到的黑点,但内部的热还能一次又一次地爆发,并把外壳熔化掉。星体是不会一下儿就熄灭的,” 
    
    “不过普洛托也可以由于氧气不足而熄灭,要知道,它所需要的氧气,当然是来自地球周围的大气层,而且只能是通过极地的洞口进来的。” 
    “但也不见得,要是那样,普洛托在它燃烧着的几百万年间早就会把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全部烧完啦,地球上的居住者岂不早就在氮气中同归于尽了吗。对于宇宙间星体的燃烧过程,我们知道的实在太少,也可能那种燃烧过程与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完全不同。可能它们所需要的氧气是其他化学元素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近年来发现的关于镭的衰变的概念,使我们不得不改变从前的看法。从前人们认为这些元素是永恒不变的,并认为这是无可争辨的真理。” 
    
    “总之,在普洛托尼亚每生活一天,我就愈加相信哈姆莱特的那句名言,‘朋友霍拉旭,天地之间有许多事情,是我们的哲人所没有梦想到的①。’”格罗麦科说罢,建议大家趁这黑夜和阴凉快躺下睡觉。 
    森林中的动物界也同样感到了自然界中出现的异状。鸟雀沉默了。野兽惊恐的嚎叫声代替了鸟雀的歌唱和唧唧声。“将军”也时而抬头哀鸣。 
    可是探险家在帐篷前燃起篝火,毫不理会这些叫声。他们只顾埋头睡觉,睡得比平日时间长得多。 
    他们一觉醒来,天色仍然阴沉沉的,一切都笼罩在暗红的霞光之中。普洛托上布满了大量的黑点,光的强度减弱了十分之九。树叶和青草,如同这黯淡的天空,也显得近乎黑簇簇的,四周万籁俱静——无论是鸟雀、野兽,还是昆虫,都毫无生气。只有风儿穿梭在树叶间,偶尔发出沙沙的响声。在这一片寂寞中隐藏着某种凶兆。 
    大家经过商量,一致认为,在这昏暗中,沿着两岸都是树林的陌生河道行船是十分危险的。树林中有各种各样的猛兽,随时可能遭到袭击。张了风篷的小船很容易搁浅,或是撞上多枝的树 
    ①见莎士比亚全集,第九卷第33页。——原注 
    梗,那也是非常危险的。 
    “要是一连几个星期,几个月都这样昏暗怎么办呢?”格罗麦科问道。“难道我们就坐以待毙吗?我们的粮食也只够三四天吃的。” 
    “你真是个怪人,”卡什坦诺夫答道,“怎么现在就杞人忧天起来了呢!让我们再等一二天,到那时再来考虑,是进还是退。”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修理船只,制作竹筏,宿营地还有许多事要做,”马克舍耶夫说。“船已经漏水了。” 
    大家都同意这个建议,就在篝火的亮光下开始工作起来了。 
    他们修了船,锯倒了一些长在树林边的粗大的竹子;这些活儿花去他们许多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