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日本沉没 作者:[日] 小松左京-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位高级官员说道:“现在看来,他们已开始把文物偷偷运向外国了,或是出售,或是赠给大人物。今年下半年在欧美举办的三次日本美术展览会,似乎与此事有关。”
  总理说:“何不趁机买几座寺庙?”
  “早下手为好。美国博物馆恐怕也在搞这些东西哩。”
  总理叹口气:“仅仅接受些佛像还不错,可是我们要接受一二百万人哪,甚至是500万,这些人吃住在我国,生儿育女,简直是建立了另外一个国家……”
  “不管怎样,是个包袱。”高级官员说:“最好的办法是将500万人隔离到大片荒地去,让他们垦荒或者……”
  “可是,”总理说,“假如你是日本领导,你怎样解决1。1亿人?光是出国船舶,怎么解决?……”
  高级官员沉思半响,说:“也许会有一半多的人无法得救了,活下来的人失去了自己的国土,流浪四方,将要结束无忧无虑的生活而去品尝漂泊者的辛酸。”
  “还是应考虑一下,那件事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让我们也做些调查吧。”总理说。
  小野寺走进D…1计划总部总务处,发现屋里一片混乱,四处笼罩着人们的怨气。
  “出什么事了?”小野寺问身旁的科员。
  “你还不知道?看看这个吧。”年轻的科员递过一本杂志来。
  小野寺拿过来一看,这是本新出的通俗杂志,在其图片专栏,赫然印着这样的标题:日本列岛将会沉没?!
  海底火山权威田所博士的预言小野寺大为震惊,脸色都变了。他翻来覆去把这篇文章看了好几遍,虽然该文用了夸张手法,但把田所博士的理论基本反映出来了。
  “这可是泄露国家机密啊。”科员说:“据说是那位学者,由于喝醉了酒漫不经心地捅了出去……”
  小野寺出了一身冷汗。他想着科员的话,自己同田所博士已交往半年,但从未见他喝酒。他又把文章看了一遍,发现上面并未提到有关“D计划”和计划总部。文章的后半部,是气象厅的谈话:……最近以来,日本集中发生了地震和天灾,地壳运动也趋活跃,有关部门正在查明原因。尽管如此,说日本列岛将要下沉,这是不可想象的……
  文章最后刊登的是著名学者大泉的谈话。大泉称:我们对田所学者的研究工作,是不能寄以太大信任的。此人善于哗众取宠,说出这样的话只能认为,他想趁日本最近发生的地震及其他动荡现象,混水摸鱼,沽名钓誉。这种言论只能助长社会的不安,因而对这样的人应严加管束……
  此外,还有一些公司经理,科幻小说家等身份的人的谈话,无非是认为田所博士的说话纯属无稽之谈。
  从陆上自卫队派来的年轻校官,走过来同小野寺搭话道:“应当给他处分!要是以前,泄露了国家机密会被立刻关进监狱。”
  小野寺很恼火,但他按捺住火气问道:“田所博士现在在哪儿?”
  “他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昨天下午来到气象厅,向总部提出了辞职。”
  向气象厅提出辞职?小野寺有些不解。
  那位年轻的科员说:“若批准他辞职,就更麻烦,他就可以站在完全不负责任的立场上了,反正说话不受约束了。”
  那校官傲慢的说:“对老百姓有什么办法!对国家大事没有责任感。干脆把他扣起来算了。”
  “听说,领导曾试图说服他……”
  “说服有什么用?约束不了他的行动,他这种人说不定会乱来一通。依我看就得采取措施。”
  小野寺忍无可忍地插嘴道:“田所老师只不过发表他个人的意见,并未暴露计划和总部呀。”
  “这就没事了吗?要被新闻机关嗅出来,我们要被调查的。”
  那位年轻科员说:“公安部门已对他盯梢,今天下午他还要出席民间广播电台的普通节目。”
  校官破口大骂:“混蛋!应动用防谍部队阻止他!”
  从外务省调来的一个秀才似的科员说:“最好是听之任之,否则会引起人们各种猜测。对于记者采访,一问三不知,把他顶回去。”
  小野寺独自嘟哝道:“可是,田所博士为什么会突然……”
  坐在小野寺身边的几人忽然意识到小野寺是早就同田所博士一块工作的,都朝他看去。
  外务省调来的科员说:“那个人恐怕是不得志吧。在那件事还模糊不清的时候,他确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那事被组织真正抓起来以后,他反而成为绊脚石。他也不过是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才去调查研究的,或者可以说他只是出于个人的好奇心想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他根本没有把事情和日本这个国家的命运问题联系起来去考虑。而且他可能希望自己一直混在‘D计划’核心小组中,但他又不会使用微机,甚至不懂总体设计工程系统是怎么回事,这样,自然就从领导核心中被淘汰掉了。也许因为这一点,随着他地位的下降,不满情绪就爆发出来了……”
  年轻的科员说:“中田先生后来居上,成为领导核心,也许他因此而恼火呢。有人曾听到他们两人的争吵。”
  校官鄙夷地说:“那种放荡任性的学者,作为开路先锋还凑合,一遇国家大事就……”
  小野寺心里大喊:不是的!不是你们所说的这样。说田所博士是因受到排挤而大闹情绪这完全是政客和官场的看法。在小野寺看来,田所博士是位真正的“学者”,他比那些大学教授们更懂得“自然”和“人类”,性情更豪迈豁达。可是,他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事呢?……
  突然隔壁房间的门被打开,有人大喊;“不好啦!田所先生在电视节目里,动手打了同他座谈的人!”
  屋里的人一下子紧张起来:“打了谁了?”
  “山城教授。”有人答道,“他正在推搡节目主持人哪!”
  有人说了声:“这下可好啦!”
  人们不由得勃然大怒,心想肯定是那校官,或是从外务省来的秀才。当科员们争先恐后地挤进隔壁的电视间时,小野寺却瘫坐在那里。小野寺想起博士那张感情洋溢的面孔。他所了解的博士具有宽阔的胸怀,他知道博士是那种一心想着广阔的“自然界”,并不贪恋争权夺利的斗争的人。博士还说过小野寺“这人是可以信赖的,因为他了解大自然”,就是因为这句话奠定了小野寺对博士绝对信赖的基础,就是这样一位博士,具备即使被排挤出去也不打算报复的宽宏大量,是不是正因如此,他才与众不同,和别人合不来?……可是,为什么博士会这样……
  有人大嚷一声:“田所博士好象被捕啦!”
  小野寺一惊,忙问:“你说什么?”
  那人说:“节目结束后,他好象又打了人,被便衣警察逮捕了。据说节目开始前,博士就喝醉了酒。”
  小野寺心里难过极了,他急于想离开这个地方,便向外走去。在走廊里,他突然遇到了气急败坏的幸长。
  “等一下。”幸长脸色铁青,横眉倒竖:“非揍中田不可。”
  “怎么啦?田所博士刚才不是被抓起来了?”
  小野寺看到平日里这位和善懦弱的学者,此时激动得象换了一个人。
  “正是因为这个,是中田把田所老师搞得那么惨。”说完,幸长粗暴地推开了中田所房间。
  他一把抓住中田所衣领,怒气冲冲地问:“你太过分了,把田所先生……”
  中田却冷静地说道:“这是他自己主动揽过来的,不知他和渡老人说了些了什么……”
  “可你应该制止他呀,他有功劳,又是我的恩师……”幸长仍然生气地说。
  中田说:“其实没有谁比田所博士更合适,只是他做过了头。是他偶尔听到那个计划,主动揽上的,绝不是我求的他。”
  “肯定是你玩的把戏,弄了圈套。”
  中田也有点恼火:“你以为我是那种会使手腕的人吗?要是换成你,你会比田所老师做得更好吗?”
  幸长松开中田的衣领,他痛苦地捂起了脸。
  小野寺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中田难过地说:“田所老师,他承担了‘D计划’的‘佯攻’任务。”
  “是通过周刊杂志泄密的任务吧?”
  “是的,还通过电视……”中田说:“工作已逐渐无法隐瞒,我们想先放个试探气球,把事情泄露出去,以观察反应。想通过通俗周刊杂志……可是还没有最后决定,田所先生就……”
  “你是说是田所老师主动承担了这丢脸的差事?”
  “是啊。可没想到会搞到这个地步。”
  小野寺恍然大悟。当事情再也无法秘密进行时,就让一个在学术界孤傲清高的学者,在通俗周刊杂志上发表“骇人听闻”的意见。这样做,一方面使人们不必过于重视,另一方面编辑部及学术权威的冷嘲热讽,更削弱了情报的“刺激性”。人们虽受了一场虚惊,但终会安下心来。同时,幕后策划者会使人们想到这件事的可能性……
  小野寺喃喃地说:“这么说,果然是田所老师主动承担的了……”
  中田说:“这也许是因为他没有家庭的后顾之忧,对待名誉地位又很淡薄……”
  “不只如此。”小野寺肯定地说,“我觉得肯定还有件使他更伤心的事发生。”
  “使他更伤心的事?是什么?”
  “他发现了变动……”
  大家都沉默不语了。这时,一阵微震轻轻摇撼着建筑物,这次微震是大家习以为常的,却是日本列岛走向最后大变动的征兆。
  不野寺突然想到,田所老师迟早会被保释出来,可放出来以后呢?
  “他总算转移了社会对我们计划和总部的注意。”小野寺说,“可是我们是不是再也不能和他一起工作了?”
  “我们没有想到他会对大学教授大打出手。”中田说,“也许他会和我们联系的,渡老人会出面收拾残局。”
  “老人还在箱根吗?”小野寺皱皱眉,“那份报告送到了没有?”
  中田突然想起一件事,他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报纸,递给小野寺:“你还没看到这个吧?”
  小野寺翻开一看,一则寻人广告映入小野寺的眼帘:小野寺俊夫:母逝世,速归。兄一时间,小野寺呆在那儿。
  “令堂……今年高寿了?”中田问,“很久没见面了吧?”小野寺下意识地回答:“68,不,好象69了……她一定是心脏出了毛病……”
  “回去看看吧。”幸长关切地说,“羽西机场已经通航了。”
  中田说:“机票很难弄到,但是可以搭自卫队的运输机,每天都从厚本飞往伊丹。”
  邦枝面色苍白地说:“听说富士山一带已发出警报,大泽喷出的天然气在增加,宝永火山口也开始冒气了。”
  老人逗趣地笑道:“从这儿能看到喷发吗?
  “我们在等待着首相的命令,请求您赶快回东京吧,万一……”
  “不要紧的。”老人说,“两三天内没问题。今晚就可以搞出那篇东西来。”
  邦枝烦燥地说:“可他们白天无所事事的样子……”
  老人说:“别看他们那样子,是在考虑问题哪。最近几天眼都没合一下,不知道身体能否坚持住……”
  他们,指的是福原为首的一个小组。其中两人是福原邀请来的,三个是从总部派来的。有时百忙中的首相来访,他们会通宵地畅谈。邦枝就在隔壁陪着,有一次他去送茶时偷偷往里面看,发现包括老人在内的五个人只是在悠闲自在地聊着天,不知是谁介绍起有趣见闻时,首相和老人都开口大笑。
  邦枝怀疑这些人是不是真的在考虑日本和日本人的“未来”大事,因为他根本就看不出来。
  此时老人坐在手推车上。穿着绸衣的姑娘来到老人身旁,附耳低语了几句,老人点点头。那姑娘把手推车向走廊推去。老人招呼邦枝也过去一下。
  拐过走廊后,他们来到前厅。虽是严冬二月,但那纸格门和玻璃门都敝开着。屋子当中是一张大桌子,桌子上有一个青黑色龙尾砚,邦枝曾在展览会上见过这种高质地的砚台。在龙尾砚的旁边,是一枝刚蘸过墨的粗笔。室内堆满了书籍资料和纸片及各种手册和地图。
  一个象是做记录工作的中年男子,疲惫地坐在墙角,另两人坐在桌旁。那个穿着和服、身材短小的男子正眺望窗外。而另一名僧侣打扮的人似乎在闭目打坐。桌子上的三个大信封上都写着汉字大写数字。
  眺望窗外风景的人低声说:“大纲已大致……”
  “哦,”老人在姑娘帮助下,坐在席子上:“皇室仍然到瑞士吗?”
  “一人去美国,一人去中国,另到非洲一个人……”那身材短小的人回答道。
  他就是福原教援,邦枝注意到,才不到一周时间,教援却憔悴得象换了一个人,两眼深陷,面黄肌瘦,已有几天没刮胡子。
  福原教援叹口气,轻声说:“恐怕有一半人要死去,而活下来的也会很惨……”
  老人看着信封,问:“是分成三份吗?”
  “我们按不同的情况分的。”福原教援说,“第一种情况是,日本民族的一分部,在某地重建国家;第二种情况是日本民族分散到世界各地,归属所在国家;最后一种情况……是没有国家肯接纳……”
  僧侣打扮的人说:“我认为这个岛国人民不会沦落到象犹太民族他们那样的境遇中去,经过多年以后,也许还能保存下来日本民族……”
  “宇津木先生呢?”老人问。
  “他已经支持不住,到隔壁休息了。”福原教授回答。僧侣打扮的人接着说:“还有一种意见,很极端,与我们工作的宗旨背道而驰。但我们三个都倾向于它。”
  “就是,”福原教授说:“以不变应万变,任何事都不做最好,听任自然。”
  邦枝在心里大骂:妈的!这帮学者,莫非1。1亿人都灭亡也可以吗?……
  渡老人说:“到底还是提出了这样的想法。”
  僧侣打扮的人说:“日本人与其他民族截然不同,我们这种想法正是因为这一点……”
  老人敏锐地盯着他们:“你们三位考虑的时候,想到自己的年纪了吧?”
  福原教授小声地说:“这个……”
  老人招呼那姑娘过来,“你们好好看看这姑娘,才23岁呀。你们想过孩子们吗?”
  僧侣打扮的人说:“这想法太极端,但否则设想就不够全面了。”
  福原教授说:“我们的想法是不向他国提任何要求。人类社会还没有进步到一个国家的人民拥有在国外的土地上生活的权力。失去了国土的日本民族将借住在世界各地,必须靠自力更生维持生存。”
  邦枝忍无可忍地说道:“世界人权宣言说,任何政府都必须保证,做为人类而生存的权力……”
  福原教授说:“那只不过是宣言而已,在事实上做不到。”
  老人点点头,说:“就算活下来,祖祖辈辈也得饱尝艰辛。假如日本人真的成为没有了国籍的普通人,事情就比较简单,可问题是日本还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民族,还拥有极大的冲劲,要使他化为乌有,是不可能的。”
  坐在角落的记录员开口道:“如果可以的话,让他们休息一会儿吧……”
  老人点点头,吩咐邦枝收好信封。老人被扶上手推车。
  邦枝说:“马上出发到东京的话,有现成的车让他们几位一起去吧,这儿越来越危险了。”
  于是三辆汽车,他们决定留下两辆。老人和邦枝做好准备,携文件去东京。二人正要出发时,一声巨响震撼了正飘飞雪花的天空,身后,接近富士山顶的斜面有一缕白烟腾空而起。
  老人沉着地说:“宝永火山口的喷发不过如此而已。”
  这时那位花枝姑娘神色慌张地跑过来,掩泣唏嘘:“老先生,福田先生,他……”
  邦枝一惊:“怎么啦?”
  回头一看,那僧侣从大门中走过来,双掌合什。老人明白了,他吩咐花枝通知福田先生的家属。又对那僧侣说:“龙野先生,拜托了。”
  那僧侣轻轻地鞠了一躬。
  在小野寺母亲追悼会那天,阪神地区发生微震。山阳新干线的六甲隧道已不通车。
  小野寺觉得阔别多年的关西和现今满目疮痍的东京相比,特别沉静。但他同时感到地面情况不同寻常,后来小野寺的哥哥告知他原因。
  哥哥说:“关西的许多设计都已下马,我也无事可做,所以想调动一下工作。”
  “为什么?”小野寺问,“是不是关西受地震影响?”
  哥哥说:“你还不知道吗?最近关西的地盘迅速下沉,有的地方一天之内有两公分……”
  “真的?!”小野寺吃惊地问,他只忙于在“D计划”总部调查日本海沟,对整个日本的情况却不了解。
  “当然是真的。从一年前已经开始,说来奇怪,整个日本西部开始下沉了,因此阪神地区海面的人工填筑地带受到严重威胁。目前的下沉速度若按原增长率的话,构筑的防汛工事是无济于事的,任何工程设计都达不到要求。有关专家说下沉到一定阶段就会停止,可是什么时候呢?”
  小野寺皱起了眉头。他知道日本东西两部分地盘构造不同,可是没想到西部也在下沉……
  哥哥告诉小野寺他们公司有架直升飞机,可以坐上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嫂子不情愿地说:“你是家属代表,今天是追悼会呀……”
  “没关系,我会马上回来的。”
  兄弟二人来到机场。只等了一刻钟就起飞了。
  从空中眺望大阪湾,原先的防洪堤和人工岛有一半遭到海水侵吞。修建在神户海面人工岛上的关西新机场已中途停工,水流携着浑浊的黄泥流向远处的海面。大海正在毫不留情地吞食着人类的成果。
  小野寺的哥哥说:“我们需要大笔投资,可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没有希望的,关东地区修复仍在进行之中。现在公司里无事可干。”
  小野寺忧郁地向哥哥:“那你打算干什么呢?”
  哥哥说:“我决定去加拿大找工作,反正现在也不需要照顾妈妈了。”
  “这太好了!”小野寺转忧为喜,“你打算何时动身?”
  “可能在一两个月之后,得处理一些事情,下周我先过去看看。”
  小野寺用力地捏哥哥的手:“越快越好,尽快动身去加拿大,全家都去吧……”
  哥哥笑道:“说的容易,我这是中年改行啊。”突然他疑惑地问:“干嘛这么一个劲地劝我?”
  “日本就要……”
  小野寺说了半截,意识到自己差点说漏嘴,那件事,既使骨肉同胞也需要讳莫如深。
  他在心里急切地劝着哥哥:赶快逃命吧,哥哥,哪怕是赤手空拳。日本就要下沉啦。下沉前后要发生严重混乱,那时只有听天由命,现在正好,赶紧和嫂子逃出去吧……
  “D计划”总部占了防卫厅的三层楼。最大的房间安装了一台立体显示器。在此之前,中田已睡在办公室。
  “D计划”总部合并了技术研究部的第五研究所。防卫舰艇有“离月号”、“山云号”、“春风号”和“春名号”。此外,“富士号”破冰船、“海龙号”潜艇也参加进来。海上自卫队三分之一的舰艇调拨归“D计划”使用。
  立体显示器已经开始运转,随着观察的积累在增加,日本列岛地下发生的现象逐渐清晰,中田的恐惧感也随着加大加深。
  他边看着显示器上的立体图像,边害怕又不相信似地说着:“这可真是出乎意料……”
  气象厅派来的青年说:“也可能会喷发。”
  地震研究所真下副教授说:“能登半岛积累了大量能量,并向东移动,最近可能发生地震。”
  国土地理院调来的职员说:“根据计算,顺着系鱼川和静冈构造线积累的能量,已经超过理论的界阶,但却没有释放。为什么呢?”
  真下问:“你怎么看待这现象,中田先生?好象是地幔的下降流正穿过日本列岛的地下,向日本海方向俯冲。”
  中田说:“我们也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形。”
  “在地下700公里的地方,会发生什么?”气象厅的青年问。
  “可能是横穴。今晚,我们搞一次模拟试验。”中田说。
  大家开始做准备工作,午夜两点后开始做模拟试验。中田站在立体显示器前。
  刚开始不到两分钟,中田惊叫一声:“停!大家过来看看。”
  大家都聚了过来,幸长望着立体显示器,一下子惊呆了。显示器中青色荧光描绘的日本列岛的模型,正从当中裂成两半,偏斜起来。在偏斜的日本列岛四周,表示能量分布的光幕时强时弱地闪烁着。
  幸长恐惧地说:“日本不就要下沉了吗?”
  中田艰涩地说:“彻底下沉,下沉之前甚止会断裂。”
  真下怀疑地问:“不会弄错吧?”
  “不会的。”负责终端机的青年说:“和普通标度一样,一秒约等于一百小时。”
  “把达到该状态的时间念一下。”
  “实际的标度是一万一千二百三十二小时。”青年回答。
  “一万一千二百小时……等于……”幸长计算着,”一年三个月刚多一点。”
  中田说:“我们放慢速度,再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