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日本沉没 作者:[日] 小松左京-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日本国内来说,上述消息不足以使人们震惊。日本海上自卫队都在大力抢救难民,苏联舰艇是空军反游击机在拍摄受灾情况时发现的,其中一艘驱逐舰强行通过驻津海峡,碰撞了青森…函馆之间的交通船和渔船,日方战斗机紧急出动,命令该舰停驶,但该舰置之不理,随后扬长而去,消逝在太平洋的迷雾之中。
  防卫厅向政府做了报告,并建议就此事向苏联提出严重抗议。但不知何故,拖延未办。此时中国政府对苏联在青岛的挑衅行为,提出了严重抗议。苏联一方面做出上述使邻国神经过敏的举动,一方面又派出客轮和货轮帮助日本向纳霍德卡运输难民和货物。
  韩国的国内局势已开始紧张起来。早在日本宣布紧急状态的24小时后,韩国就发布了戒严令,并动员了部分军人。由于日本北九州附近小岛的居民陆续乘船到韩国避难,韩国谣言四起,尽管南部地区只是发生了微震,居民仍大批涌向北部避难。
  韩国政府向日本政府提出严重抗议,扣留了非法入境的日本人;对韩国领海的外国船只无条件的击沉。若干流血事件终于酿成。
  韩国现在的形势因东南沿岸地区的动荡不安和日本的大变动而腹背受到威胁。从某种意义上讲,日本是韩国的坚实后方,如果日本沉没了,韩国只有单独抵御来自北方的压力,到那时,也只能依靠美国的海军力量了。
  美国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才投入大量的海军来“援救日本”,当然,其中兼有示威的成份。美国为对付苏联,从东欧到远东,布置了层层防线,而苏联也通过北朝鲜向远东,做出了针锋相对的反应。
  如果,一直在支撑韩国这道防线的日本真的消失了,韩国这道防线毫无疑问地将发生动摇甚至也会消失,那么施加于韩国身上的种种压力,将起何种作用呢?就好象,走钢丝的杂技演员在钢丝上出神入化地如走平地。如果钢丝突然断了,等待他的结果只能是坠落。
  地下变动,正以令人毛骨悚然的幅度在列岛上扩大、延伸。沉向海底的倾斜程度也在加大。就象棋盘上,一颗棋子“车”将被吃掉,中国、北朝鲜、韩国、菲律宾国绕着这行将被吞没的棋子,也陷入了恐慌之中。
  全世界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远东方面来了。欧洲开始有频繁的活动,如北约组织决定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各种谈判活动在各国首都频频召开。各国都在探索一个问题,即日本消失后,以美、中、苏为中心的远东战略体系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出现何种局面。任何一国都在想趁着这个机会,在新形势下为自己争取有利地位。
  “日本问题”的冲击波甚至影响到了另一半球,如巴西的日本侨民传言,日本军队将进驻巴西,非洲大陆的西南部也引起令人意想不到的强烈反应。
  联合国援救日本特别委员会,在紧张的日程安排中,召开着长时间的会议。恩巴约总干事利用会议间隙,同赞比亚代表团的基托瓦参赞进行了会晤。
  “我们收到情报,南非当局向纳米比亚派遣了大批秘密部队。”基托瓦参赞说。
  恩巴约说:“不会吧?南非当局如果真的采取了这种行动,应当把该问题提交联合国纳米比亚管理委员会。我应找秘书长商量一下此事。”
  而赞比亚和邻国提出的方案是,准许日本难民向纳米比亚实行大量移民。借此,赞坦两国也可以得到日本的高新技术,又可名正言顺。
  这时,休息室忽然人声嘈杂,骚乱起来。
  “出什么事了?”恩巴约问一个工作人员。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通信卫星节目好象要转播日本西部地壳变动的实况录像。好象挺严重。”
  基托瓦参赞要过去看看,恩巴约拽住了他:“你看那边。”
  在休息室的一个角落里,一个头发花白的东洋人正悄悄地站在那儿,他那削瘦的肩膀在颤抖,只见他掏出手帕,轻轻地擦了擦湿润了的脸颊。
  恩巴约低声说:“他是特邀代表,日本的野崎先生,想想看,他的祖国正在下沉,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将化为乌有……那位老人该有多么悲伤,我们想到那些惊哭的儿童,仓惶的母亲,那突遭横祸的一亿日本人,就能理解老人的心情了。难道你还愿意去凑过去看热闹吗?”
  基托瓦参赞低下了头。
  恩巴约拍拍他的肩:“咱们去看看他吧。”
  当他们向老人走过去的时候,听到走廊里传来对话:“是什么地方在下沉吗?”
  “只有录相,搞不大清楚。好象是四国。”
  第六章 日本沉没
  4月30日上午5时11分,近畿地方发生了世界地震观测史上震源范围最广的地震,这是旷古未有的地震。
  从4月3日开始,曾关闭的民航机场重新有飞机起落,美军运输大队也给予了协助,创造了一月空运50万人的纪录。
  近畿、四国、九州中部的强震,震度七度,并且几乎是同时爆发的。
  通过综合整理各地送来的简报,可以看出,震源横跨半岛,向四国东西方向疾驰,绕过九州正中,向“中央构造线”集中。即使是外行,也可一眼看出大变动的轮廓。
  地震后,沿伊纪半岛和四国的有些地段,已经脱离原地几十米,以这个断层为界,纪州山块和四国山块的南端,向东、南两个方向发生了移动。
  这个巨大的断层,一直延伸到四国的新居滨玉三重县伊势市内。所有的山岭都因地震而摇动,四国南部和纪伊半岛南端,以惊人的速度开始向太平洋方向移动,而本土也在迅速移向东南。
  在向东南方向滑去的地方,从大陆架到大洋底,发生了异样的快速下沉,在长达几百公里的地方竟有收缩似的下陷了!
  中央构造线地震袭击日本西部后,东京发生了中等地震。
  一名委员跑进“D计划”总部,大声喊道:“开始啦!日本西部已开始下沉!……”
  中田平静地说:“很早以前就开始下沉了。最后的彻底下沉以前,还有四五个月时间,还来得及!”
  大阪沿海一些地区几乎全部沉向海底。市内的中之岛陷入污泥浊水之中,正在航行的一艘平底货轮,竟插入一座三层楼房里。
  昔日的大阪市顷刻间变成一片水乡!一座现代化大城市就此消失。一些逃到高层建筑屋顶的人们,仓惶地张望天空,向飞过头上的飞机招手呼救。
  有些地方由于地震造成了道路的龟裂,而有些地方,已发生水灾。有人开始狂乱起来……
  高妻山爆发时,小野寺正呆在那儿。
  原来,富士山大喷发那天,小野寺接到玲子打来的电话后,不顾一切地跑了出去。那时已经不通火车,他便跑到市谷,嚷着要派给他一架直升飞机,并揍了两个劝慰他的士官。后来他想法坐上了自卫队的水陆两用装甲车,但到小田原以前,车子再也无法前行。小田原四处是灼热的火山灰,小野寺一想到玲子可能就在这灼热的山灰底下,就恨不得一脚把那些灰尘踢个精光。
  他又折回撤退计划执行委员会,纠缠着要去抗震救灾最危险的地方工作,委员会只好给他补发了一份临时委任令。
  当小野寺他们的一架小型直升飞机飞越大地沟上空时,惊讶地发现有一群人站在日本阿尔卑斯山顶,向他们招手。该地区在富士山大爆发后发生了强烈地震,因此发出警报要居民撤离。4月2日,该地居民全部撤完后,该地区宣布戒严。
  当飞机降下去时,小野寺发现他们是登山队,其中有学生和男女青年公司职员,共十三四人。
  “你们不知道登山是违反戒严令的吗?”小野寺问这批人。
  一个青年高声说道:“这座美丽的日本阿尔卑斯,马上就要从地球上消失了,难道我们同他最后告别也不可以吗?我们即使死在阿尔卑斯也心甘情愿。”
  “那就请便吧。我们也落个清闲自在。”小野寺说。他走近飞机问:“里面还能坐几个人?”
  “两个人,不能再多坐。”驾驶员说。
  “想想办法,最好能坐上四个人。”
  “不行不行,怎么也挤不下四个人。”驾驶员猛烈地摇手说。
  “那么我留下,你身旁坐一个,后边再挤三个。应该请空十三团派一架运输直升飞机,把剩下的那批混蛋运走。”小野寺说。
  这时有人在身后呼救,小野寺望见一个小小的身影,正连滚带爬地走过来。但小野寺正忙着安排那些登山员,光让一些伤病员上了飞机。
  “小野田……”随着一声凄惨的尖叫,一个穿着鲜艳衣服的女人,踉踉跄跄地走过来。
  小野寺慢慢想起来:真子,那位银座酒吧间的女招待。他惊呆了:“你,你怎么到这儿来啦?”
  “吓死我了,本来以为没救了,又冷又怕,你来救我们,真是太好了,小野田先生。”真子一头扑进小野寺的怀抱,放声大哭起来。
  小野寺气恼地发现这姑娘到现在也搞不清自己的名字,但他拍拍姑娘的肩膀、安慰着她:“没事啦,现在没事了。”
  “让我也坐上去吧,我真是一秒钟也呆不下去了,我累得一步也迈不动了,恨不得马上飞到安全的地方!让我坐上去吧。”真子央求道。
  “不行。”小野寺说,“上面坐的都是伤病员,很快就会有直升飞机来救我们了。”
  真子却压根不听他的话,向正要起飞的飞机跑去,小野寺赶紧伸手拽住她,把她拉了回来。飞机起飞了。
  小野寺发现真子跌倒在地上,正歇斯底里地大哭。
  “谁是和这姑娘一起的?”小野寺问那些留下来的人。
  “她认识的那个人,就是雪崩受伤的,刚才坐飞机走了。”有人答道。
  小野寺拉着真子的胳膊,把她拽了起来。
  “先到茅屋吧。”小野寺无力地说。
  “可,今后怎么办?”真子抽抽答答地问。
  “只有等了。”
  此时是7点35分。约5分钟后,屋外轰隆一声,茅屋开始摇晃。
  有人跑出去看。“水!水从上面冲下来了!”他的声音马上被巨响盖住了。
  茅屋里的人都跑出来。
  “我,实在走不动了。直升飞机怎么还不来呀?”真子姑娘边哭边问道。
  “你要振作起来!太累的话,我背你。”小野寺拼命鼓励她。
  云雾慢慢地下压,这群人向东南斜面走下去,不一会儿,人们闻到一股强烈的硫磺味儿。
  尾声 龙之死
  在横跨南北两个半球的欧亚大陆东缘,有一条龙,现在正奄奄一息。
  这条龙浑身喷火冒烟,激烈地翻腾着身体,因痉挛而不断地抽搐着。那从太古时代就温柔抚摸龙的黑潮,现在突然伸出了冷酷无情的大嘴,把受伤的龙,一片一片地啄碎,吞进了深海的胃袋之中。
  中央构造线的南端,九州、四国和纪伊半岛的南北部,大部分已沉向海底。北海道方面已有两个半岛脱离本土下沉了。西南部,一年前就呈现变异,现在有好几个岛子杳无踪迹。
  4亿年前,在古老的大陆边缘,年幼的龙种诞生了,同时,有一个瞎眼的巨人也诞生于这条龙和大陆之间,在漫长的岁月里,这瞎眼巨人一直在把小龙推向大洋,小龙一度茁壮成长起来,在波涛之上雄伟地耸立着。
  而现在,这条龙突然被那巨人折断了脊骨、弄翻了身体,被推压进大洋下面了。
  大变动以来,整个日本列岛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向东南方向移动了几十公里。
  全世界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远东海洋一角的“龙之死”上了。这残酷无情的变动,同时给人们带来了刺激。原先的大陆漂移假说,现在正在成为现实,在世界的一角展现着。但是,对日本这个岛国来说,它拥有近10000亿美元的社会财富,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取得了巨大的现代化工农业成就,如今却要连同它美丽多彩的国土一起,被一种看不见的巨大力量吞食掉了。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三艘航空母舰也成为世界新闻报道机关的采访中心。在美国,一些粗制滥造的、关于地球变动的作品,竟成为畅销书,被抢购一空。
  在全世界的人们中,欣喜若狂的是那些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射了七颗地质测量和气象卫星,开始各种观测调查。各国也成立了专门调查机构,开始活动。全世界的地球科学专家,包括专业学生,顷刻之间身价百倍。
  “龙之死”,虽然只不过是消失了全球百分之零点三的面积,但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曾过着世界最高水平的生活;这个国家的贸易总额占世界的百分之四十;它是发展中国家原料的广大市场和重要工业品的供应基地。总之,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已相当重要。而这样一个国家如今面临着行将灭亡的、毁灭性的灾难,这必将给全世界带来巨大冲击。
  “救救日本”的呼声,响彻全世界。在各国街头,都开展着募捐和集会活动。大部分人在抱有幸灾乐祸心理的同时,又预感到将发生许多麻烦,大批日本人的进入,不知会使本国产生何种局面……
  只有日本人,他们作为悲剧的当事人,一直在为救灾而脚踏实地地工作着。救援组织内部不断出现牺牲。美国的救护队司令官伦德准将在记者招待会上,带着惊讶不已的口气说:“在日本救援组织中,从军民到官方都涌现出了令人无限钦佩的英雄,在过于危险的地方,他们也敢于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应当说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是英勇善战的、了不起的战士……”
  最后关头在日益迫近,日本人象要创造奇迹似的、不分昼夜地紧张工作着。截止同年7月底,共撤离了6500万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已经是个奇迹了,因为平均每月撤走1600万人,这速度是史无前例的。但是,随着破坏和沉没的日益严重,援救工作的效率显著下降。到7月初,日本国内只剩下北海道的千岁机场可以使用了,救援工作的主要工具,也成为军用运输机和登陆艇了。
  撤退计划执行委员会,在为营救7000万人这个目标而奋斗。目前伤亡和失踪的人数已超过1200万人,救护队也有5000人牺牲。还3000人正孤立无援、心惊胆颤地等待着援救的到来。
  然而,被救出的人数在日益下降,救护队由于艰苦的工作环境,死亡人数不断增加。尽管如此,救护组织仍在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地艰苦奋战着,全体工作人员已有些精疲力尽,他们的情绪凄恻而绝望:“面对这狂暴肆虐的天灾,我们这些人到最后会不会也被葬身于灰尘之下、被海水吞噬掉呢?……”
  黑暗中,有三辆美国军用卡车在寻找登陆点,好容易才找到后,卡车依次向登陆艇搭上木板,将几只用帆布包着的大木箱,御到了登陆艇上。
  忽然美军大喊:“站住!”把枪口对了过来。
  片冈举起手,用英语喊:“让我们上去,有妇女和孩子。”
  一个年轻军官走过来问:“是老百姓吗?”
  “我们是救护队观测小组的,他们是老百姓。”
  “很遗憾,我们是据最高领导的命令,冒险执行绝密任务的,不是来救人的。”
  “可是,你能眼看着那些可怜的母亲、孩子和老人,见死不救吗?”
  “我们无能为力。装满行李后,仅能容我们坐。”
  “那是什么贵重物资我不知道,但是有比人命更值钱的东西吗?”
  “实在很抱歉,作为军人,我必须严格执行命令,你们不能上去,母舰马上就要开了。”
  片冈焦急地哀求着:“求求你了,这里离制高点不到100米了,是相当危险的。向母舰联系一下派船救我们也行……”
  那位年轻军官还是不答应。从卡车的阴影里走出一个矮个男子,他问道:“斯科特中尉,若少装一件行李,可以坐几个人?”
  “这是违反命令的……”
  “这件工作是由我负责的!你告诉我,能坐几个人?”
  “五六个吧……”
  “只坐妇女和小孩呢?”
  “最多八九个人,可是,我没法交待呀……”
  “坐十个,我留下。给我一张纸和笔,我不会难为你的。”
  那矮个子很快写了点什么,接着问片冈:“有几名妇女和小孩?”
  “妇女六名,小孩三名。”
  “派一个会讲英语的男的去。”
  接下来,那矮个子让片冈把妇女和孩子们推到了船上,对他们说:“大家放心,以后会再见面的。”
  不愿和家人分开的一位年轻妇女站在艇首哭喊:“我不想走,要死,死在一块儿好了。”
  矮个男子安慰着:“到了美国,我会让你们见面的。”
  登陆艇起动了,迅速消失在黑暗之中。留在岸上的人们,呆若木鸡般地伫立在那儿,一动不动。
  那个矮个子摘下了钢盔。片冈一看,惊讶地认出他是邦枝。
  邦枝难为情地说:“没想到在这鬼地方见面了,我现在主管这件莫名其妙的工作,本来以为此刻已和老婆在美国见面了……”
  “里面装的是什么。”
  “现在还不能说。”邦枝泰然自若地回答,“我本应让你们坐上去的,可是那些箱子关系到在外国生活下去的几千万同胞的将来。”
  邦枝疲倦地爬进大卡车的驾驶室,说:“这儿司机偷偷给我留了一台野战步话机呢。”
  人们都艰难地爬上驾驶室和车斗。此时,大地又一阵剧烈的摇晃。
  8月中旬,特大台风袭向已沉没一半的日本列岛附近。大批外国救护船纷纷驶离日本,有些一去不返。
  8月以后,“D…1”总部,搬到了海上的最大护卫舰“春名号”上去,中田和幸长仍在这里处理大量情报资料。撤退计划执行委员会改名救济总部,迁往檀香山。
  日本的6700万难民,现在开始在露天帐篷的难民营中,安排“生活”的问题。仍留在岛上等待抢救的3000万人中,死亡的人数有300万以上,其中有一部分是自杀。
  剩下的两千多万人,70岁以上的老人占多数,有的是不愿给子女增添负担,有的是故土难离,在集中地点销声匿迹。在这些老年人当中,有一个年纪最大的,他此刻正躺在蒙满了灰尘的室内。
  “邦枝留下一个箱子,让妇女和孩子坐上去了,是吗?”
  电报说他留了下来,说留下来的箱子是邦枝本人的‘B号’箱……”
  老人突然嘻嘻地怪笑起来:“他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吗?吉村。”
  吉村不知所云。
  “B号箱里是我故意做的手脚,几乎全是赝品,竟给他嗅出来了。真是过瘾。”老人笑着说,“接人的车子来了没有?”
  “来了辆大吉普。”
  “那么,你们走吧。花枝呢?她还在干什么呢?”
  “大概在准备吧。”
  “快点,带她走吧。”
  吉村慌忙走出房间,那姑娘忽然亭亭玉立地出现在老人面前。
  “怎么回事?你这种打扮怎么能坐吉普?”
  花枝姑娘突然跪倒在渡老人面前,掩面哭泣起来:“我不走……我要一直陪在您身边……”
  老人生气地说:“不行!你这么年轻,怎么能和我这把老骨头一块死掉?!”
  “叫我离开你,还不如……”
  “你胡说些什么呀!到那边以后,你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你不用担心你的生活,只要能活下去,就很是不容易了。……”
  那姑娘伏身在老人身上,放声大哭。吉村走过来,老人对他大喊:“去帮她换件牛仔裤,帮她……”
  房屋忽然随着一声巨响而旋转起来,钢筋水泥的房顶吱吱嘎嘎作响,院子里也响起了山崖塌陷的声音。
  老人催促:“快点吧,马路快被堵塞了。”
  吉村趔趔趄趄地走去,老人忽然记起了什么:“花枝……能让我看看吗?”
  花枝仰起流满泪水的脸颊,站起身来,解开了衣带,落落大方地展现出自己发育完美、雪白丰满的裸体。
  老人瞟了一眼,便闭上眼睛,喃喃地说:“花枝,生娃娃吧。你身体蛮好,遇见合适的男人,就生他几个胖胖壮壮的好男孩……”
  吉村捧着衣服走过来,老人说:“吉村,带她走吧,花枝就拜托你啦。”
  吉村跪了下来,在积满尘埃的席上行了个日本式的礼:“会长,那我们就告辞了。”
  “行啦。快走吧。”
  脚步声伴随着呜咽声远去了。
  已经面目全非的关东本地,连续响起喷火的爆炸声。一阵掠过长空的呼啸,变成狂风猛烈地刮了过来,吹动了屋内一层又一层的灰尘。
  走廊里有个人影闪动了一下。老人问:“是田所先生吗?”
  这人正是田所博士。他坐下来问:“花枝她们好吗?”
  老人痛苦地说:“你,还是没走啊……”
  现在的田所博士两眼深陷,面颊清瘦,两鬓斑白,象一下子老了20岁。
  “要是有辆吉普,就可以开到山上去。”
  “可是现在这个样子,无论如何也爬不上去。”老人无力地说,“还有多长时间?”
  “两个月吧。而人也只能活到三个星期。”田所擦了一下眼睛,而脸颊上还挂有泪珠。
  “哎,田所,你今年多大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