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刘慈欣科幻作品集-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想像着当微人们第一次看到那棵顶天立地的绿色小草时的狂喜。那么一小片草地呢?一小片草地对微人意味着什么?一个草原!一个草原又意味着什么?那是微人的一个绿色的宇宙了!草原中的小溪呢?当微人们站在草根下看着清澈的小溪时;那在他们眼中是何等壮丽的奇观啊!地球领袖说过会下雨;会下雨就会有草原;就会有小溪的!还一定会有树;天啊;树!先行者想像一支微人探险队;从一棵树的根部出发开始他们漫长而奇妙的旅程;每一片树叶;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一望无际的绿色平原……还会有蝴蝶;它的双翅是微人眼中横贯天空的彩云;还会有鸟;每一声啼鸣在微人耳中都是一声来自宇宙的洪钟……
  科学家们总倾向于从宏观文明的角度来推测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的行为和迹象;如一个著名的假设:星际文明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它必然会最大限度地利用所在恒星的能量;其结果是;它们的世界可能是围绕着恒星的环带状;甚至把恒星整个包裹起来!通过寻找显现这类迹象的恒星;我们就可能发现外星文明。现在;让我们从微观文明的角度思考一下外星文明的存在:如果文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它们必然会使自己微观化。这无助于我们对外星文明的寻找;却能说明我们为什么至今没有见到它们。一个微观文明向外界的能量发散(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必然很小;这便增加了我们探测它们的困难。想一想一个由细菌大小的个体组成的外星种族;就是聚集在你眼皮底下开奥运会;你也不可能觉察到它们的存在。
  但微观化并非文明发展的终极;超级文明最终有可能如克拉克在中描述的那样:〃把自己的存在凝固于光的点阵中。〃这样的文明已彻底摆脱了宏观和微观的概念;如果愿意;他们可缩为一个原子那样小;或扩展为一个星系那么大。对文明的这种中级推测越来越多地出现于科幻小说中;获本届星云奖的美国科幻小说就是描写遥远未来的一个呈力场和辐射状态的人类文明:甚至这种推测也出现在科学家严肃的思考中;如保尔。戴维斯的科普著作就是这方面的杰作。但对我们来说;这样的文明已经更多的具有哲学的甚至玄学的色彩了;相比之下;刚才你还觉得无比玄虚的微观文明倒变的实在了许多;更又一些可触摸的质感。
  我们可以设想另一种终极文明;比起那与神和幽灵无异的力场文明来;它具有的是无可比拟的宏伟壮丽;这就是最后宏观化的微观文明。微观文明向宇宙扩张的结果必然使自己的空间尺度再次宏观化;但这与大个体构成的原始宏观文明有质的不同;它是文明的又一次升华;是生命在宇宙间谱写的最宏伟壮丽的乐章!这种文明;我只描写一幅图景;余下的你自己来想象:
  一只宏伟的星际船队驶入太阳系;它们的每艘飞船都有月球大小;但这些飞船却是由几千个细菌大小的宇航员驾驶的;他们聚在一起我们也只能用显微镜看到。
  对生命和文明在宇宙中的前景来说;任何想象都显得软弱无力。

  原载于 2003年2月科幻世界 卷首特辑 文明的反向扩张 Shrink The alternative way for civilization 
     
  
 从双奖看当代美国科幻


  星云奖和雨果奖是代表世界科幻小说最高水平的奖项,前者由专家评出,后者基本面向读者。自新浪潮运动以后,西方科幻呈现出一种多元的发展趋势,各种风格并存,这在近两届星云奖和雨果奖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从这两届获得提名和获奖的作品来看,可以看出以下值得注意的趋向:
  一、传统的科幻理念仍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在这两年提名或获奖的小说中,有相当部分具有明显的技术内核,虽还不能说它们是标准的坎贝尔式小说,但传统的技术型理念是其基调,只不过由于现在的前沿科学理论已远较三四十年代的黄金时代抽象,所以这些小说中的技术描写与传统科幻相比更加玄虚和漂乎。比如本届雨果奖获奖短故事《引力深井》(《The Gravity Mine》,描写在宇宙接近完全热寂,物质和能量即将消失时,人类的生存状况。在小说中人类已成为一条由能量流构成的大河,围绕着正在蒸发的黑洞以光速飘行,只有一个个浪花才使个体得以短暂地凸现。最后一个叫ANLIC的个体从一个黑洞残留的裸露奇点的量子振荡中培育了新的生命。小说的境界空灵而广漠,是一个科幻版的《创世纪》。上届星云奖获奖中篇《你一生的故事》(《The story of your life》),描写一种能同时看到过去和未来的所有时间段的生物所创造的科学,它的技术内容十分丰富,以至于不得不借助插图来进行技术说明。同外星人建立语言交流的部分写得十分精确,象一篇语言学论文;人类和外星人对物理学的不同直觉的描述也十分专业和精彩。上届星云奖提名中篇《现实检测》(《Reality Check》),描写高能加速器打开了通向另一个平行世界的门,也包含了丰富的技术内容。获本届雨果奖提名并获《AMSIMOVE》杂志读者奖的《猎户座防线》,是一篇典型的我们所说的硬科幻,描写一个寒冷世界的文明用改变宇宙基本常数的方法,阻拦人类向银河系的另一个旋臂扩张,其中的对改变常数后的物质形态的描写十分有趣。
  传统科幻理念在双奖作品中的另一个体现是:大部分作品仍使用传统的文学叙事手法,语言平实,感情真挚。《你一生的故事》就是一篇这样的作品,在文学上它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它对时间、命运和人生的思考独特而深刻,读后回味无穷,让人久久不能平静。它的语言简洁而优美,小说虽采用时空交错结构,但自然流畅,如同一首意境深远的诗。
  二、关注社会,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这两届的双奖提名和获奖作品中,有相当一种分表现出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和对人类前途的严肃思考。如获上届星云奖提名的《温室中的花朵》,通过对一名养老院工作人员的心态描写,展示了当人类的寿命延长至几百岁时所出现的老龄化社会的可怕景象;《生命信任》,描写当生命科学的最新成果落到极端自私的财富拥有者手中时所产生的社会问题;《星际收获》,从一个为超级媒体在外星选择拍摄全息影片的外景地的女性的角度,深刻地描述了种族问题和本土文明的地位问题;上届星云奖获奖短篇《好的交易》,通过一桩代人受害的业务,描述了一个极端商业化社会的恶梦般的图景。在所有这类作品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获本届雨果奖提名的《为最后一名幸存者的祈祷》,讲述在已经淡忘纳粹大屠杀的未来社会,大屠杀的最后一名幸存者把一片存有自己记忆的芯片传给女儿的故事,小说凝重而深沉,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本届雨果奖的提名作品《千年贝贝》是一篇十分独特的社会学科幻,它描写在千年之交时,许多男女为了赶在新年零点生下世纪婴儿,使得这一段时间的出生率大增。三十年后,一名社会学家对已长大成人的这些婴儿进行调查,发现那些出生时间与千年零点失之交臂的孩子大都被父母在精神和肉体上抛弃,因为父母当初怀他们的本意是想获大奖,而他们使父母失望。这些孩子们随后尝尽了人生的辛酸,这篇小说的社会内容丰富而深刻,读后令人生出许多感慨。与此同时,对社会和政治的关注也产生了另一类作品,如获上届星云奖中篇提名的《塔克拉玛干》,是一篇反华小说,通过对中国西部一个由地下核试验形成的巨大洞窟的阴暗描写,恶毒地攻击中国的民族政策,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对华冷战思维的熟悉的影子。
  我们总认为,新浪潮之后的西方科幻已很少承载科幻和文学之外的东西,完全是想像力和个性的宣泄,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国内科幻界还不时有人以此来要求我们的作品少承载一些沉重的东西,其实这点我们早做到了,比起当代美国科幻,我们的科幻小说已轻得像羽毛,沉浸的风花雪月的春梦之中不可自拔了。
  三、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除了以上介绍的在理念上较为传统的作品外,另类的科幻小说也占了相当的比例,有些手法前卫,文体晦涩,很难读懂,如果本届雨果奖获奖短篇《MAC》;另一些作品已完全超出了我们的科幻观念,如上届星云奖短故事提名中的《你家窗户上的死孩子》,描写一个一出生就死去的小孩如何成为阴间和阳间的传信使者的故事;还有一篇《花之吻》,讲述一个小女孩用魔法战胜她恶毒的继母故事,完全是一个中世纪童话。另一篇雨果提名作品《红色教区》,描写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英国侦破一起凶杀案虚构历史,看上去是一篇典型的福尔摩斯探案小说,但其中有着丰富的暗示和象征,这是一篇只有美国人才能看懂的小说,对十九世纪未二十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和政治了解不多的中国读者很难理解其含义。最让我国科幻迷大跌眼镜的是:《卧虎藏龙》居然获得本届雨果奖最佳剧本提名!但这些另类科幻被容忍和被承认,并没有妨碍前面提到的较为正统的科幻作品的繁荣,这对国内科幻的创作和评论也是一个很深的启示,它告诉我们科幻在理念上完全可以百花齐放,没有必要固守着某个定义而做茧自缚。       
     
  
 混沌中的科幻

  蓉城笔会期间,在青城山上的一个深夜,我第一次倾听中国最优秀的科幻作者们谈他们的科幻思想,有许多高大的柱子围绕着我们,柱子上有繁星般的点点灯光,使人如同置身外星世界。他们对科幻思考的深刻、严肃和执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并深深打动了我,相比之下,我对科幻的思考是混乱和漫不经心的,现在既然杂志让我谈这些思考,只好让大家领略一下这种混乱了。

  一.科幻为什么能存在。
  任何一门艺术的存在,都是因为它有着某种别的艺术不具备,并且无法代替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这门艺术的灵魂。科幻的灵魂是什么?
  首先不是其中的文学人物,人物的刻划对科幻小说来说十分重要,但同纯文学不同,大部分科幻名著并不是由于其人物而流传下来的,科幻历史中也没有形成纯文学历史中那样鲜明而多彩的人物画廊,在一些科幻小说中,如阿瑟.克拉克的,根本没有人;在更极端的例子中,如博尔赫斯的,连具有人性的替代物都没有。
  其次也不是幻想,在人类上古时代的文学中早已充满了幻想,那不是什么稀罕东西。
  但没有任何一种文学与科学如此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科幻的灵魂是科学。
  科幻小说的另一个独有的优势是它极其广阔的视野。一部,洋洋百万字,也只是描写了一个地区的几十年的历史;而象阿西莫夫的这样的科幻小说,在短短的几千字内生动地描述了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宇宙几十亿年的历史。如此的包容量和气魄,是传统文学不可能达到的。科幻的视野能到达传统文学不可能到达的时空范围,科幻是最大气的文学!

  二.科幻美学原理。
  写下如此“伟岸”的标题,连我自己也不好意思,但想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内不会有以此标题为封面的巨著,所以也就厚着脸皮写下去了。
  科幻的灵魂是幻想(混乱开始了),科幻小说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幻想的奇丽与震撼的程度,这可能也是科幻小说的读者们主要寻找的东西。问题是,这种幻想从什么地方才能找到?世界各个民族都用自己最大胆最绚丽的幻想来构筑自己的创世神话,但没有一个民族的创世神话如现代宇宙学的大爆炸理论那样壮丽,那样震撼人心;生命进化漫长的故事,其曲折和浪漫,也是上帝和女娲造人的故事所无法相比的。还有广义相对论诗一样的时空观,量子物理中精灵一样的微观世界,这些科学所创造的世界不但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而且超出了我们可能的想象。如果没有科学,我们把自己的脑髓蒸干也无力创造出这样的幻想世界来。所以,科学是科幻小说力量的源泉。
  科学是一座美的矿藏,但科学之美同传统的文学之美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科学的美感被禁锢在冷酷的方程式中,普通人需经过巨大的努力,才能窥她的一线光芒。但科学之美一旦展现在人们面前,其对灵魂的震撼和净化的力量是巨大的,某些方面是传统文学之美难以达到的。而科幻小说,正是通向科学之美的一座桥梁,它把这种美从方程式中释放出来,展现在大众面前。
  甚至技术也蕴含着巨大的美感,诗人奥斯卡。王尔德在上世纪未曾这样表述过对美国的印象: “我一直期望相信,力的线条也是美的线条。在我注视着美国机器的时候,这一期望得到了实现。直到我见到了芝加哥的供水系统,我才意识到机器的奇妙;钢铁连杆的起落,巨大轮子的对称运动,是我见过的节奏最美的东西。。。。。。“
  比起科学之美来,技术之美更容易为大众所感受。当一个小男孩(女孩儿我不知道)第一次被带到一个大机器前时,很难想象他不会感觉到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震撼。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自己第一次看到轰鸣的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当第一次看到高速歼击机在头顶呼啸而过时,那种心灵的震颤,这震颤只能来自对一种巨大的强有力的美感的深切感受。任何一个最平庸的男人,当他看到一幅航空母舰或太空飞行器的照片时都会不由自主地眼睛一亮,是什么吸引了他?当一个小男孩偷偷旋开爸爸的手表,敬畏地看着那些微小的精美零件在那小小的空间中忙碌时,他是否是在读着一首歌颂技术之美的诗呢?这次从成都回家经过三峡,当船驶过三峡工地巨大的水泥构筑物时,当葛洲坝船闸高大的钢门缦缦关闭时,我看到了船上人们敬畏的眼神,这种敬畏是发自内心的,它包含了对技术之美的感受和认可。技术之美产生了多种技术崇拜,常见的有高速行驶器(如赛车,赛艇和飞行器等)崇拜和武器崇拜。当然,这两种崇拜有还有其它的原因,但不可能否认技术之美在其中的作用。比起科学美,技术美更不为文学家所承认,甚至把它同丑陋连在一起,这其中,可能有技术带来的负作用的影响,但技术本身的美感是无法否认的,
  技术之美的另一个最奇特,最不可思议的特征是它的性别取向,它似乎只影响男性,关于这点说下去就偏了深了,我也不甚了了。
  科学之美和技术之美,构成了科幻小说的美学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科幻小说很难展现出自己独特的美。
  现在,前卫的科幻时时在涌现,但其中科学和技术的影子越来越淡;科幻的定义时时在变,每变一次离科学就远一步。我伤心而无奈地看着这种变化。

  三.以上的论点都不正确
  上面所描述的,只是我自己想读和想写的那种科幻小说。如某位有识之士指出的那样,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和技术内核,是科幻迷读科幻的原因,同时也是大量其他读者远离科幻的原因。而现在的中国SF事业,首要任务是争取读者。同时,在西方,科幻的范畴在急剧扩大,不管愿不愿意,我们必须去接触和欣赏那些新型的前卫的科幻小说。在这里,我想介绍一篇这样的科幻,借以说明自己的想法。
  这个短篇叫,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家史蒂夫。里斯伯格写的,其中有这样的故事:一名医生给一位怀着双胞胎的孕妇诊断,这名孕妇来自战乱的波黑,目睹和经历了战争的血腥和残酷,精神受到了很大的剌激,同时她的营养状况很差,两个胎儿中只能存活一个。小说的前半部分描写医生给孕妇诊断的细节,平平淡淡,似乎没什么看头,但后来,一个恶梦般的震撼人心的情节出现了:当医生仔细观察孕妇的超声波照片时,看到在营养不良的子宫中,两个胎儿为争夺生存的权利进行着残酷的搏斗,其中一个胎儿正在用脐带把他的孪生兄弟勒死!
  这是我读过的最恐怖的一篇科幻小说,它象一把灼热的烙铁,在任何读过它的人的脑海中烙下深深的印记。当然,我们可以给小说中加上一些“硬”科学,我们可以解释母亲的精神影响到血液成份进而影响到胎儿云云,但任何科学解释在这篇小说中都是画蛇添足,只会削弱它的力量!

  从上面已经看到我的科幻观混乱到什么程度,这也可能是中国科幻思潮的一种反映。但目前科幻思潮的这种混乱,更象是一种混沌,宇宙大爆炸后几分钟的那种混沌。希望很快在混沌的时空发生扰动,宇宙尘开始凝聚,使中国科幻的宇宙中充满灿烂的星群。


                  1999。8。13 于娘子关 
     
  
 消失的溪流——八十年代的中国科幻

  科幻界有一种被大家默认的看法:中国没有自己的特色科幻,中国科幻只是西方科幻的模仿。在目前,这种看法也不是全无道理,但从历史上看就不正确了:中国差一点就培育出自己的科幻,但我们对这段历史全然不知。
  这事发生在八十年代初。
  先请看以下作品:
  一. 《壮举》:从南极大陆拖运冰山,以缓解非洲干旱。(郑平,发表于1980年)
  二. 《XT方案》:仍然是拖运南极冰山,但是用其致冷以消灭台风(黄胜利,发表于1980年。)
  三. 《吐烟圈的女人》:使城市中大型烟囱象吐烟圈一样排气,这样烟气环可以上升到高空并飘得很远,不会污染城市空气。(八十年代初发表于《科学文艺》,作者不详)
  四. 《甜甜的睡莲》:利用麻风病细胞的侵蚀性和癌细胞的速生性进行整容手术。(鲁肇文,1981年发表于《科学画报》)
  五.《牧鱼》:使用电子网,用在草原上放牧的方式在大海中放鱼。(赵玉秋,发表于1980年)
  。。。。。。
  还可以举出许多那个年代这样的作品。现在看这些作品,如同从憋闷的房间中来到原野,一种清新惊喜的感觉扑面而来。这种类型的作品在当时大量涌现,形成了八十年代初中国科幻的一条支流。遗憾的是,这些迷人的小说即使在当时也几乎不为人知。这些小说有以下特点:
  1. 幻想以当时已有的技术为基础,并且从已有的技术基础上走得不远。这些小说中描述的技术设想,即使在当时,如果投入足够资金的话真有可能实现,至少有理由进行立项研究。如《吐烟圈的女人》,这是一篇最能代表这类小说特点的作品,它所描写的技术设想,笔者九十年代初亲眼见到在日本的火力发电厂成为现实。
  2. 技术构思十分巧妙,无论与历史上还是同时代的作品都极少重复,很多本身就是一项美妙的技术发明。
  3. 技术描写十分准确和精确,其专业化程度远远超过今天的科幻小说。
  4. 作品规模很小,如《吐烟圈的女人》,只有三到五千字。大多以技术设想为核心,没有或少有人文主题,人物简单,只是工具而已,叙述技巧在当时也是简单而单纯的。
  我不知道该如何称呼这些小说,可以叫它们技术科幻、发明科幻等等,但都不能确切表述它们的特点。我们应该关注的一点是:做为一个整体类型,这样的科幻小说在世界科幻史上是第一次出现。它们有些象凡尔纳和坎贝尔倡导的小说,但它们更现实,更具有技术设计的特点。同时在写作理念上也同前者完全不同:这些作者是为了说出自己的技术设想才写小说的,看过那些小说后你会有一种感觉:那些东西象小说式的可行性报告,他们真打算照着去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中国创造的科幻!
  吴岩老师曾经回忆过五十年代中国科幻的燃情时代,本文所述的科幻也有它产生的历史背景。那时,浩劫刚刚结束,举目望去一片废墟,无数人在默默地舔着自己的伤口。但在人们眼中,未来的曙光已经显现,虽然在现在看来,他们看到的曙光很大部分只是天真的幻影。但那时的天真已不是那之前的天真,燃情时代已经过去,也不会再来了。那时,对新时代的思考还没开始,人们坚信,创造未来的奋斗虽是艰难的,但也是简单的,他们立刻投入了这种简单的奋斗,希望在所剩不多的时间里,为国家和自己创造一个光明的未来。那时,大学中出现了带着孩子的学生,书店中文学名著被抢购,工厂中的技术革新成了一件最了不起的事情,科学研究更是被罩上了一层神圣的光环。科学和技术一时成了打开未来之门的唯一钥匙,人们象小学生那样真诚地接近科学,接近技术,他们不知道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能给生活带来什么,他们为此激动,只因为这是哥德巴赫猜想。人们并不知道科学和技术如何创造未来,只有一种现在看来十分幼稚单纯的想象。他们的奋斗虽是天真的,但也是脚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