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则天同人)[武则天]女皇之路-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像是大郎也不像是三娘……
    难道……
    是媚娘?!
    李治心头涌过一阵喜欢;伸手摸索了一阵;果然摸到了什么……
    与此同时,小吴同学正在做一个诡异的梦。
    梦中的她一身素稿,坐在太极殿高高的御座上;大殿中央停着一樽巨大的灵柩;无数看不清面目的大臣正跪在灵柩前恸哭……
    她想要立起身;想要走下去看,可却怎么也动不了。
    她的潜意识告诉她那个灵柩里装着对她来说很重要的人,她一定要看到他……
    正当吴诩因为不能动不能说话而急得满头大汗的时候;大殿上的人全部消失不见了!
    不等她惊讶;更诡异的事发生了……
    摆在大殿正中央的灵柩忽然剧烈的震动起来,然后像是莲花开放一样;一下子裂成了八瓣。
    灵柩里躺着一个身着明黄龙袍的老人!
    这、这是……
    吴诩不由自主瞪大了眼睛。
    远远看着那个老男人的容貌像是李二陛下,可吴诩却总觉得那人分明是李小九!
    就在吴诩发愣的那一瞬间,那个老男人居然睁开了眼睛,慢慢爬起来,朝着坐在御座上的吴诩走了过来……
    卧槽!
    这尼玛是诈尸吧?!
    正当吴诩惊恐万分之时,她忽觉脸颊一阵生疼,然后从梦魇中醒了过来!
    “你、你……”挣开眼,首先看到一张放大的脸,吴诩差点一口气上不来,连脸颊上那只捏着她的手都顾不上拍掉了。
    “媚娘,你怎么了,做恶梦了吗?”眼前的男人眉目柔和,一脸关切。
    “没……”吴诩下意识想说‘没事’,却发现自己的嗓子干涩得厉害,只得握住李治的手,对他摇了摇头。
    半天不见吴诩出声,李治握着她的手不禁紧了紧,又问了一遍:“媚娘,你没事吧?”
    吴诩忽然发现了不对劲。
    她忙坐直了身子,仔细一看,却发现李小九的双眸根本没有焦距
    “九郎,你的眼睛怎么了?!”
    李治脸上的神情瞬间凝固了,握住吴诩的手紧了紧,然后轻声道:“你别担心,只是……暂时看不见而已……”
    “暂时?!看不见?!!”吴诩闻言,顿时像只炸毛的猫一样,几乎从榻上跳了起来。
    怎么大郎根本没跟她提这件事呢?
    李治几乎是立刻猜到了吴诩的心中所想,继续安抚着吴诩道:“这症状大郎他们都不知道的……”
    “只是在夜里才会发作……”
    李治的话音越来越低,最后就是惴惴地看着吴诩,一副受惊小白兔的模样,叫后者有再多的埋怨也只好吞了回去。
    吴诩暗暗叹了一口气,“你的病情……都有哪些人知道?”
    她就不信,这事能瞒过所有人,远的不说,就王内侍那个老狐狸和李三郎那大狐狸就糊弄不过去。
    李治却淡然一笑:“白日里,朕与常人无异,谁又能看出不妥?”
    吴诩闻言,没好气道:“所以,你连我都瞒着?”
    说到这里,吴诩又记起要跟李小九谈谈关于‘禅位’的事来着,于是道:“那份诏书不会是李三那小子帮你拟的吧?”
    不想,李治却笑着摇摇头道:“那确实是我自己拟的,不过……”
    “李三为了这事,可算出了大力气了……”
    那些有可能反对的世家贵族,几乎是第一时间就被小李相公给‘掐灭’了,所以东都这边才会这么顺利地把诏书发下去。
    李小九陛下不厚道地想着:经过这一出,李三这小子要是还想娶个家世不凡的娘子,怕是不成了!
    吴诩倒是诶想到这一茬,不过也明白李三郎这次大概又被李小九给坑了……
    “你居然也不跟我商议一下,就这样草草决定了!”禅位什么的可不是小事,当年李家高祖当太上皇可当得不是那么愉快的!
    李治闻言,却笑着摆摆手道:“这事我可筹划了好长时间了……你看,如今诏书一下,国中上下可有异议?”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吴诩可没李治那样乐观,朝野上下没有一丝反对的声音,这事本身就透着古怪好么!
    “没有万一!”李治的神色忽然变得十分肃然,道:“朕不是高祖……”
    高祖皇帝也算是一代开国圣主,晚年却落得个子死孙丧,被逼退位的下场。
    但是,即便如此,又有谁会说太宗皇帝不是个好皇帝呢?
    便是名正言顺上位的李小九陛下,也常常被拿来与李二陛下比较。
    “子不言父之过……”李治顿了一下,轻声道:“但你我心里都清楚,阿爹他……确实是做错了……”
    弑兄逼父这种事,李治连想都不敢想!
    “这个位子,可不是什么好东西!”李治拍着身下的坐蓐,黯然道:“我能有今日,少不了阿武你的襄助……”
    “我知道,天后,听起来风光,其实比做皇后劳累多了……至于做皇帝,呵呵……”自然是更辛苦上百倍!
    这话李治没有说完,但他知道,吴诩会明白的。
    “我实在是找不到谁比你更能托付社稷的了……”
    “……”吴诩愣愣的听着李小九的这一番感慨,半天不知道该怎么回应。
    的确,经历过辅臣辅政的李小九,他是绝不肯为自家儿子再弄几个辅政大臣的。
    至于母后临朝这种事,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上却是屡见不鲜的事。
    李唐的祖先可不是什么纯种的中原人,到了李二陛下时代又进行了一系列民族大融合的政策,虽说大唐的政治思想还是颇受汉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可在李小九统治的这些年里,儒家思想已经不再是独一家了。
    吴诩推崇法治,力主控制舆论,使政府处于绝对统治地位,这些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如今举国上下对天后即位毫无异义,就可以看出端倪——世家已经被压得死死的了。
    鉴于李小九的病情实在不容乐观,同时,吴诩也担心自己蝴蝶的部分太多,会影响到李小九的寿命,她只得同意尽快继位为帝。
    既然天后也没了异议,朝中大臣更是卯足了力气争论大典的礼仪之事。
    这一场争吵直吵到年末才略略消停。
    其间,北部的单于都护府发生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与李遮匐反叛,侵逼安西。天后诏命安西都护府大都督裴行俭为帅,领郭待封(唐初大将郭孝恪之子)、程处弼(程知节之子)、程务挺(程名振之子)等小将,剿灭叛逆。
    裴行俭经验丰富,不负盛名,迅速出击,扼制了叛军的攻势,又以各个击破法,逐一消灭几路叛军。
    而这次作战,几员小将表现突出,其中以老将程名振之子程务挺的表现最为抢眼,仅以两千骑兵突袭逆军主力,生擒了叛首,堪称此役首功!
    而小郭将军也颇有斩获,于沙场之上三箭射杀敌方三员大将,被军中上下看作是薛仁贵的后继者——当然,这一说法并没令小郭将军有多高兴!
    至于原卢国公家的幼子程处弼,表现得不如前两位那么优秀,可也算是可圈可点了。
    再有,就是西北原本就是卢国公驻扎过的地方,小程将军也不必做得太好,就足以安抚军心了。
    天后还是挺愿意拔擢后辈的!
    北方大捷,又遇上波斯国内乱,裴行俭顺势‘辅助’逃亡道大唐的波斯王子回国平叛……
    大唐在西部又多了千里之地。
    显庆十年十二月,天后在东都洛阳接受天皇大帝李治的逊位,登基为帝,史称则天女皇。
    是月,上皇李治迁居终南山行宫,改洛阳为‘神都’,是为女皇起居之所,改长安为‘龙都’,命太子李贤迁居大明宫,是为嗣君。
    加封李义府、长孙诠、魏叔玉、张文瓘等重臣为国公,萌阴子孙一名。
    此外,在朝的文武百官各加官一阶,赐饮宴三日。
    次年改元‘神龙’,大赦天下。
    龙椅上虽然换了个人坐,可对朝中文武百官来说,似乎也没多大变化。吴诩的处事风格是众人说熟知的,而女皇一登基就让心腹爱臣李三郎和张文瓘回了长安理政,还令太子搬进了大明宫居住,这一系列举动都说明了女皇对太子的爱重之心。
    此外,众人都以为会因为女皇的上位而水涨船高的周国公武敏之却并未获得任何殊荣,只是依例官阶升了一级而已,不但如此,其身上原先挂着的御林军大统领一职反而被卸了下来。
    这让一些担心女皇重用母家的大臣松了一口气至于,也比较同情武大将军的遭遇。
    女皇陛下还真是严于律己啊,对自己的母家也太苛刻了一点吧!
    众人不免怀疑,是不是武大将军不小心得罪了女皇,还是……
    不等众人想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周国公府上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国公夫人杨氏突然过世了,只留下一个尚在襁褓的幼子。
    远在洛阳的吴诩正对着跪在面前的小顺子惊问道:“你说什么?!”
    小顺子暗暗吸了一口气,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道:“不敢欺瞒主上,杨氏确实是死于刀伤,且是大郎君所为。”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吴诩实在不明白武敏之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杀了杨氏,还用这么简单粗暴的手法。
    杨氏死不足惜,可是无故斩杀妻子这种事,会让大郎的前途蒙受多大的阴影,他难道不明白吗?
    还是……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发生了?
    作者有话要说:各种锁,怎么改都不行,一脸血啊……

第386章

第二十四章 17
    吴诩忍不住看向小顺子:“杨氏她到底做了什么?”居然把大郎这样的冰山给激怒了!
    小顺子闻言;不由暗暗抹了一把汗;心道女皇陛下果然明察秋毫,便不敢欺瞒;低声回道:“杨氏自生下小大郎后,便将国公府中的积年老仆都赶逐出户……”
    这事吴诩倒是知道的。
    自从她家便宜老娘荣国夫人去世,周国公府实际上就已经算是落入杨氏手中了;而武敏之又是常年不着家的;那杨氏能忍到生下孩子才后动手清理后院;也算有几分能耐的。
    到底是侄子家的内宅私事;吴诩又日理万机,也就没怎么理会——只要杨氏一心向着大郎就行了,至于杨氏怎么把持周国公府,就不是吴诩的事了。
    不过;小顺子忽然提起这一茬,实在有些奇怪。
    “杨氏好歹是大郎的娘子,管理国公府上下,驱逐几个老仆也不是什么大事……”以武敏之的性子,怕是也没时间关注后院的事。
    “大郎素来不喜理会这些琐事……”
    再说,以武敏之的冷情,又怎么会因为杨氏驱逐几个旧仆这种事跟杨氏争执呢?
    小顺子自然明白吴诩的话中之意,忙道:“大郎君原本是不理会府中之事的,只是那被逐的其中一家仆妇离开龙都后莫名其妙被盗匪所杀,只有一个小娘子重伤未死,竟正好被大郎君给救了……”
    还真是个离奇的故事。
    吴诩到底浸淫朝堂多年,也经历过不少后宫阴私,只听小顺子这么一席话,便已经有所顿悟。
    杨氏不是个简单的女子,她一直都知道的。
    原以为让她如嫁了武氏,锦衣玉食享受富贵荣华,这女人就会安分一点,谁知……
    人心不足啊……
    大唐帝国的妹子们,可都不简单呐!
    吴诩微微一笑,原本雍容华贵的笑容中难得地透出一股阴冷的味道。
    “去查查,这两年这女人都跟哪些宗室有联系。”
    “谨遵命。”小顺子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自家主上露出怎么可怕的表情了,忙不迭地领命遁走了。
    小顺子刚一走,阿韦就端着一碗羹汤上前,笑道:“娘子,这是四娘孝敬您的~~~~”
    吴诩闻言,脸上的神色终于缓和了一些,嘴上却道:“亏她还记得我这个阿娘!才多大点的人,就到处瞎跑,也不怕被人拐了去!”
    阿韦好歹跟着吴诩这么多年了,怎会不知吴诩到底恼没恼,闻言只是笑道:“郎君们和三娘那么疼四娘,怎么会让四娘受委屈?再说,娘子您不也常说,小娘子们要多长些见识才好么?”
    这话阿韦倒是没说错,可吴诩当初的原意是让小四娘多学学她家三姐的豁达性子,常常出宫游历,多见识些好男儿,免得日后被薛家那小子给迷得七荤八素的。
    谁知,一不小心就矫枉过正了,就在吴诩全心全力跟朝堂上的狐狸们死磕的时候,她家原本乖乖糯糯的小团子已经被家里的老爹和兄姐们宠成了如今这个样子!
    好好一个贵主儿,成天就作郎君打扮,在长安和洛阳两地乱窜,结交了一大帮子青年才俊称兄道弟,还美其名曰:为阿娘网罗人才。
    我呸!
    她要敢把这些美少年们收入朝中,还不被某人折腾死啊?!
    更可恶的是,大郎、老三、老四和三娘都纵着小四娘,不时打着亲近妹妹的旗号帮四娘那小丫头出宫玩耍!
    有时候,吴诩真恨不得一口气把老大、老三、老四和李小九的别业全给没收到,通通关到她神都宫中的小黑屋里!
    “罢了,你们就惯着她吧!”吴诩无奈地一叹,然后看了看阿韦手中的羹汤,忽然诧异道:“这是从哪搞来的?”
    “这是四娘进的,说是手下商行出海带回来进献的一种果子……”阿韦不明白吴诩为何忽然这样激动,忙如实回道:“贵主儿命太医院看过了,说这种果子有补气益脾之效,故而命婢子做了甜羹献给圣人……”
    “果子?”吴诩神色诡异地看着漆碗中金黄的颗粒,半晌才道:“这可是好东西啊……”
    继红薯、土豆被陆续引进大唐,玉米这玩意儿居然也出现在她碗里了!
    真是天助她也。
    原本吴诩就有心借着称帝之机撤了李唐宗室的藩,继而深化改革。
    不想李家那些老王爷端的是狡猾,居然没有一个跳出来造反,即使她后来故意撤了武敏之的禁军统领之职,另选了李氏宗亲的将领,也不见那些藩王有什么动静。
    吴诩当然不会相信李唐宗室的人会眼看着她这个‘外人’称王称霸而无动于衷,很明显,对方要么是忌惮李治这个太上皇有后招,要么就是在暗中聚集力量,准备一举颠覆她跟李治……
    明知如此,吴诩也只能忍着。
    一是师出无名,二就是时机未到。
    连年征战,虽然令大唐疆域剧增,威名远播,可也带来了不少后患。
    疆域的增加,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人口的激增。
    而在还没有杂交水稻的大唐,粮食已经逐渐成为让吴诩头疼的大问题了。
    要养活这么大一个国家的人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大唐如今的造船技术也许可称为世界第一,可也无法越过大洋到达美洲非洲啥的。
    红薯和土豆的传入已经是意外之喜了,如今连玉米都出现了,那么解决粮食问题已经指日可待了!
    民生问题一旦被解决,那些潜藏在暗中企图借机造反的人怕是再没有机会了吧?
    而如今杨氏的事,大概是她铲除那些人的一个极好缺口吧!
    吴诩一面慢条斯理地品尝着玉米做的甜羹,一面露出一抹奸笑。
    神龙三年春,豫州、越州、并州等地初现旱相,民间就出现了一些不利女皇的流言。
    而与此同时,上皇李治旧疾复发,目不能视物,女皇闻报,心急如焚,连夜赶赴终南山行宫,只留张文瓘、长孙诠、裴炎等留守神都。
    是月,又传来越国太妃燕氏病故之噩耗。
    女皇闻之,甚为悲痛,命以贵妃礼厚葬燕太妃于昭陵,并召其子越王李贞、孙琅琊王李冲扶灵柩入京。
    燕太妃生前与女皇交好,死后尤荣,惠及子孙,本是众人意料中的事,可女皇接下来的一道诏命就让李唐宗室诸人犯嘀咕了。
    就在召越王父子进京的诏命之后,女皇又发了一道诏命,命国中所有藩王都带着世子进京……
    这不节不庆的,忽然召人进京,总不可能是为了让他们参加燕太妃的葬礼吧?
    接着,太尉、韩王李元嘉秘密发出的一封示警信,让诸藩的恐惧达到了顶点。
    最后的造反分割线
    “内人病渐重,恐须早疗,若至今冬,恐成痼疾,宜早下手,仍速相报。”
    越王李贞皱着眉头,反复念叨着短笺上的内容。
    其长子李冲端坐在一旁,也是一脸凝重。
    见自家夫君踟蹰不已,李贞的王妃长孙氏忽然开口道:“大王,依妾之见,十一叔的意思莫不是……那位……”她说着指了指洛阳方向,“要对宗室下手了?”
    “噤声!”李贞闻言,脸色剧变,急忙打断长孙氏的话,下意识地向外间查看是否有下人听到长孙氏的话。
    李冲见状便道:“阿爹勿忧,儿进来之前已经将众人都屏退了……”他显然十分赞同他母亲的话,于是又道:“阿娘所虑极是,韩王德高望重,断不会无的放矢……那位想要除之而后快久矣……”
    李贞闻言,也没有反驳,只是叹了一口气摇摇头。
    真要说起来,其实在天皇在位的时候,李唐宗亲的日子过得也不怎么样。
    先是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当政,弄死了好几个对帝位有威胁的王爷和公主,连江夏王李道宗和名将薛万彻都惨遭毒手。
    之后,武氏兴起,又是一批宗室元老被明升暗降。
    去实权,撤私兵,削封地……
    无一不是战战兢兢!
    直到郑王李元礼为三公,李唐宗室旁支就再无人身居要职了。
    如今,郑王已逝,宗室之中仅剩韩王李元嘉最长,其身上虽有太尉之职,却不过是个荣誉虚衔罢了!
    更何况,这太尉一职,还是武氏登基为帝所封的,恐怕他这十一叔深感屈辱吧!
    想当年,韩王李元嘉可是不逊色于太宗和隐太子的风云人物。其母是宇文士及之妹,深受太祖宠爱,几乎成了继后。而李元嘉早年就号称神童,相传可以同时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目数群羊,口诵经史,兼成四十字诗,而且足书五言绝句,六件事一起完成。
    这么多年来,李元嘉一直低调做人,沉迷于书画之中,想不到这次居然也坐不住了,难道那一位真的要对宗室下手了不成?
    “武皇素来与太妃亲厚,又颇为眷顾我等……”李贞的踟蹰在于他的母亲燕德妃。
    虽然同为太宗皇帝的儿子,他却是除了登基为帝的上皇之外,活得最好的一个,这其中的缘故不用说都是因为他母亲燕氏与如今皇位上那位有姻亲关系。
    而身为李氏皇子,他有不得不承认韩王李元嘉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别说武皇想要铲除宗室,就是那位被人们称颂为千古仁君的上皇陛下,恐怕对他们这些掌有实权的藩王们也是虎视眈眈呐!
    而今,上皇病危,武皇却忽然诏命众藩进京,实在蹊跷啊!
    到底要不要先下手为强呢?
    作者有话要说:完结倒计时……

第387章

第二十四章 18
    “阿爹;干吧!”李冲年少气盛;也不等他爹李贞理清思绪;就开口道:“上皇逊位也就罢了,竟然把皇位给了武氏;这如何对得起宗庙社稷?您可是太宗皇帝的骨血啊……”
    “可是……”李贞原还有些犹豫;但他家王妃接下来的一席话就让他下定了决心。
    “大王莫不是忘了当年齐王之事了?”越王妃长孙氏这里提到的齐王便是当初权倾一时,被上皇李治捧杀的李泰。
    且不说李泰死得冤不冤,李泰的下场至今还被仍在世的所有藩王引以为戒。
    帝王的‘恩宠’啊……
    见李贞的神色略有些松动。
    长孙氏和李冲二人暗暗交换了一个眼色。
    “阿娘说的是啊,如今太宗诸子惟阿爹您尚在,且受封三公,武氏怎能不忌惮?”李冲又道:“武氏心胸狭窄,待自家氏族尚不容情;何况我等?”
    “先前;武氏初登帝位,帝国上下支持武氏者甚众,故而阿爹您和众叔伯祖未有妄动,如今……”
    说到这里,李冲一脸激动道:“如今国中将有大灾,上皇病危,武氏必急于控制宗室,只怕将对叔祖和阿爹您不利!”
    李贞闻言,越发沉吟不语。
    李冲再接再厉道:“自上皇迁居终南山,宗亲老臣早有不满,而十一叔祖久在中枢,断不会无的放矢,阿爹……”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李贞忽然开口打断了儿子的话,伸手在虚空抓了一把道:“你以为为父就没想过反武吗?”
    “武氏所能依仗的可不仅仅是国中上下的民心声望,还有兵权,你懂吗?”
    “你以为就凭我等藩地的这点卫军能与朝廷相抗衡么?!”
    李冲被他爹一顿训,顿时像是霜打的茄子一般,不过口中还是不服输地嘟囔道:“当初太宗被息王借故抽走了九成心腹兵将,危若累卵;还不是凭着数百人就发动玄武门之变,夺了天下!”
    “玄武门之变”大概是大唐自太宗之后所有皇帝的噩梦。
    那时,太子建成的局势大好,眼看着已经把死敌李世民逼到了要兵没兵要将没将的死地,可是就没想到李二这种家伙会选择造谣诱敌拼死一搏,直接发动宫变把建成和元吉给咔嚓了,从源头上灭了太子党!
    “宫变”,实在是花费最小,成功率最高,收益最大的造反办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