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之祸害-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别的选择了。

“非常乐意为您效劳。”

郑诚笑着说道。

而就在同一刻,鹿儿岛城内。

“李君,我们需要更多武器和弹药,尤其是弹药,最少得再要五十万发子弹和五千发炮弹。”

岛津久季向他面前一名大明商人鞠躬说道。

“可以,只要你们掏钱就行!”

后者说道。

“呃,李君,能不能先暂时赊给我们一批,等我们打下大阪后会加上利息一并支付。”

岛津久季尴尬地说。

这可不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燧发枪和大炮虽然好,但却是必须得靠钱养着,萨摩藩到现在也就是打下长崎得到点收获,但其它地方绝大多数都是倒戈合伙的,从这些地方得不到任何实质的收获。但士兵的军饷,吃喝都得花钱的,当然萨摩藩之前是攒下不小家底,可一打起仗来那花钱就如流水一般了,而广岛一战就打掉了他们一多半弹药储备,剩下的肯定不够打到大阪去了,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再从大明继续购买。

可问题是打不到大阪,他们就很难有钱再购买弹药。

从广岛到姬路,沿途全都是些穷乡僻壤,就算再怎么搜刮也搜刮不出油水,更何况为了维持团结,他们也不能抢浅野家的东西,这样也就只好赊欠了。

“赊欠?我头回听说买军火还有赊欠的。”

李君语气夸张地说道。

“呃,那个,我们的确资金紧张,李君,为了我们的友谊,拜托了!”

岛津久季弓着腰尴尬地说。

“不行,赊欠是绝对不行!虽然我们是朋友,但这也不是我自己的生意,就算我愿意帮你们,我的东家不答应也没用,总之赊欠是绝对不行,想买弹药就得掏钱这一点没什么可商量的。”

李君毫不犹豫地说道。

“李君,拜托了,我们愿意到时候多支付两成货款。”

岛津久季继续弓着恳求道。

“不行,不过我倒是有一个提议,说实话,你们就算再买五十万发子弹也没用,像这种规模的战争,怎么也得打出几百万发子弹才行,你们光想着打下大阪,可万一短时间内打不下来呢?万一打下来幕府转移了那里的财富呢?你们总不能一直赊欠下去吧?现在你们也没法靠走私来赚钱了,所以你们必须得想一个新的发财门路。

我倒是有一个好办法,可以彻底解决你们的麻烦,想不想听呢?”

李君说道。

222。第222章 杨丰式的工业ge命

听,当然要听了。

岛津久季很清楚,没有钱他们就赢不了,但现在走私没法做了,光他们家族领地,就算加上其它几家的领地,财力也依然无法和德川纲吉对抗,后者即便不算分封给宗族和家臣的,光直辖的领地就达四百万石,更何况还有大阪这个商业中心和佐渡岛的金山,而他们有什么?除了种田打鱼还能干什么?

钱,现在钱就是一切!

“很简单,你们没有金矿,但你们有另一个宝库!”

李君神神秘秘地说。

“李君,请赐教!”

岛津久季很真诚地趴在地上说道。

“人!”

李君说道:“你们有人,或者说你们的敌人有人,目前我们大明各地都在开矿修路建码头,但老百姓日子过得舒服,不爱干这些脏活儿累活儿,所以都大量使用奴隶,现在一个最便宜的棕奴也能卖到十龙元,身强力壮的黑奴甚至卖到五十龙元。你们倭国人干活儿比棕奴强,而且比棕奴更听话,估计卖到十五龙元一个没什么问题,而十五龙元都够买一枚九斤炮开花弹了,定装子弹也能买三十发,你们可以抓人来交易啊!

反正你们在交战中肯定大量俘虏敌方士兵,这些士兵你们杀了也好放了也好,都不如直接拿来和我们交换军火,两全其美的好事为什么不干呢?”

岛津久季犹豫了一下。

他倒不是对此有什么良知上的负担,这年头人口交易完全合乎法律合乎道德的,他担心的是一旦这样做,那些幕府军士兵知道后肯定就不投降了,要知道给大明当奴隶是都必须割蛋蛋的。

“女人行不行?”

他纠结一下问道。

“女人?女人不值钱,除非模样漂亮的,但就你们那些女人一个个罗圈腿黑不溜秋,有几个算是漂亮的?就算是当ji女,那也得是最下等的,这样的谁会花多了钱来买?更何况现在这种生意都让高丽人占了,大把的高丽小姑娘等着呢,谁还会喜欢你们那些黑猴子一样的女人?”

李君不屑地说。

“我向家兄禀报一下再做决定。”

岛津久季说道。

这还有啥好禀报的?正在前线指挥大军进攻三原城的岛津纲贵毫不犹豫就同意了,而且特意要求购买更重的炮,小早川隆景修的这座城池太坚固,他手中那些康麻子铸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还真不容易轰开,毕竟这玩意儿实际上顶了天也就是个九磅炮,他希望能从杨丰手中购买一批更大的,比如说像武成永固大将军炮之类的。

至于价格……

倭国有两千多万人口,需要在乎这个问题吗?

就这样这种罪恶的贸易终于正式展开,只不过还是秘密的,毕竟一旦幕府军知道了,肯定会死战到底的,当然这种保密也就是个意思而已,实际上很快就连其它各藩藩主也知道了。这时候倒幕联军都是各人负责各人的后勤供应,岛津纲贵弹药不够,毛利家,细川家,锅岛家等等他们弹药也不够啊,岛津没钱了他们也没钱了!更何况还有那些后期加入的土佐,广岛等藩,他们当然也要买新式军火,能拿人来换他们为什么不干?这些家伙谁会把几个姓都没有的贱民当回事,战场上俘虏不够,直接从那些幕府直属地和忠于幕府的各藩抓平民就是了。

多大点儿事啊!

纸是包不住火的,这种事情哪能长久保密,幕府在各港口有的是探子,那些在下关用绳子串着装船的一队队战俘又没有隐身功能,只要不是傻子就能猜出来他们的结局,大明现在到处是yan奴又不算什么新闻。

得知这个消息后,幕府方面立刻在军中大肆宣传,以鼓舞士兵的士气,防止他们投降。

但就在同时,柳泽吉保也开始悄悄联系郑诚,看看他能不能也以这种方式交换军火,毕竟幕府的钱虽然还算宽裕,但也是能省则省啊!至于郑诚虽说不经营这种业务,但作为朋友也很热情地给他介绍了一个专门做这种生意的,后者迅速和柳泽吉保打得火热,然后柳泽吉保给他提供奴隶,他替柳泽吉保支付给郑诚军火款,就这样幕府方面的贸易渠道也建立了起来。而这时候,在得到第一批燧发枪和大炮之后,幕府军也开始在一批大明退役军官指导下,训练自己的新式军队。

“还是不够啊!”

杨丰有些不满地说。

“陛下的意思是?”

回来汇报工作的方恒疑惑地说。

“仙台藩现在谁是藩主?”

杨丰问道。

“仙台藩情况挺奇特,原本的藩主是伊达纲宗,但他几十年前就被家臣逼着隐居了,后来是他儿子伊达纲村主政,但伊达纲村也被逼隐居了,现在实际上主政的是伊达纲村的嗣养子伊达吉村。”

方恒说道。

“这样光南方打是肯定不行的,要让倭国北方诸侯们也行动起来,我记得这个仙台藩很有钱吧?”

杨丰说道。

“对,他们的海产非常受欢迎,特此的干鲍鱼在咱们这里都能买到,虽然名义上只有几十万石封地,但实际上倭国诸侯中收入他们是最高的,一年少说也得两百万石。”

方恒说道。

“那为什么不卖给他们武器呢?立刻安排人向他们推销,想来他们现在也正需要,总之倭国的事情就交给你了,怎么玩由你自己决定,但朕只有一个要求,朕要倭国所有诸侯,全部卷入这场战争中,你听过陈平讲的欧洲三十年战争吧?朕就要你做那个黎塞留,倭国就是你的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朕不要你让他们打三十年,但至少也要打十年,如果他们打十年,朕就封你一个侯爵!”

杨丰说道。

“臣尊旨!”

方恒激动地跪下说道。

实际上对于杨丰来说,倭国根本不够资格当敌人,除了一些私人感情外,倭国对他的最重要意义就是廉价劳动力来源,那些倭国人一旦降服了就是最听话而且能干的,而大明目前最需要的就是各种奴隶。从封建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化的确需要白骨和鲜血,需要血汗工厂,需要一天十八个小时工作,需要一切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既然他不想把这种苦难加诸到自己的同胞身上,那么就由奴隶来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好了。

虽然奴隶的效率稍低一些。

毕竟他这是yan奴。

但和欧洲工业化初期血汗工厂里那些童工和女工比起来,这些奴隶的效率并不差,甚至以后可以适当引进一些女nu。

看,多少穿越者怀着圣母思想纠结的问题,在他这里就轻轻松松解决了,什么不忍心nue待工人,但又担心工业成本竞争不过欧洲那些血汗工厂,什么要让自己同胞过上好日子,又解决不了工业品价格问题。

用奴隶就是了。

别说监工的鞭子了,就是监工的砍刀那也完全随你的便,现在一些大明新兴资本家对付自己工厂那些不好好干活的棕奴,就敢直接拖出去吊在工厂院子里晒太阳,甚至据说还开始大量拿烙铁给他们留记号的,一些工厂里干脆还养着狼当威慑,至于一天工作十八小时那都是最基本的。

不过真要算起来,大明这些资本家对奴隶实际上还是要比欧洲资本家对工人更好。

欧洲工人吃不饱饭的问题在大明是不会发生的,那些资本家从来不计较奴隶吃得多,甚至偶尔心情高兴了还赏他们鱼肉吃,就像自己家养的牲口从来不会饿着一样,这些奴隶毕竟是完完全全属于他们的,就像美国奴隶制下的南方黑奴在生活上,要超过北方工厂里的同胞一样,大明工厂里的奴隶,在生活水平上也要超过遥远的欧洲那些自由民工人。

当然,这并不影响成本。

因为欧洲工人必须要靠自己的收入养活家人,而大明工厂里的奴隶根本不需要养活任何人,这样算起来,大明资本家在这方面需要付出的甚至比欧洲资本家还要更低。

作为他们的老大,杨丰需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奴隶。

而真正的大明百姓,他们需要的是成为官员,资本家,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教授,庄园主,军人,最次也得是自耕农或者工厂里面的监工,总之他们要成为这个国家的精英,用奴隶们的血汗来托起他们的锦衣玉食。实际上这就像古罗马的奴隶制共和国一样,更确切说像是斯巴达一样,至少杨丰在培养下一代的问题上很像斯巴达,那些每隔十天进行一天军事训练的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可以证明这一点。

当然,也不是什么工厂都能使用奴隶。

实际上任何军火工厂都严禁使用奴隶,甚至杨皇帝明确规定任何奴隶敢触碰枪炮者都直接剁手,至于使用奴隶作战,那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一样,而且这条命令后世无论哪届政府都不允许更改或者废除,不仅仅是军火工厂不能使用奴隶,那些高技术企业同样严禁使用,至于什么样的企业算高技术,这个由杨皇帝直接钦定名单。

他可不想像罗马帝国一样,最后被一群奴隶搞得灰头土脸。

223。第223章 进军西南

荆州。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明西南经略使杜佑,第四军军长孙升率领经略使府,还有荆州府,江陵等各县的所有将领和官员以及十余万士兵和百姓,一块儿跪倒在长江岸边齐声山呼万岁。

而在他们前方的长江航道上一支庞大的船队正缓缓驶来,只不过看不到一面白帆,取而代之的是一根根喷吐着滚滚浓烟的黑色烟囱,蒸汽机驱动着巨大的明轮在一艘艘内河平底船两侧不停转动着,推开江水的同时推动着数百吨重的木船不断向前。而在这支船队最前方,已经靠上码头的是一艘被漆成金色的大船,船上雕梁画栋透着无比的尊贵与奢华,恍如一座移动的宫殿,而在甲板上一名名锦衣卫挎着军刀背着步枪,腰上插着双左轮手枪,正杀气腾腾走向码头。

而在他们后面,一柄黄曲盖伞下杨丰一身红色龙袍,头上带着黑色翼善冠,嘴上三绺小胡子,手中拿一把折扇,带着满面春风向前一指说道:“都起来吧!”

“谢陛下!”

杜佑带头喊道。

紧接着和那些官员将领赶紧上前伺候着皇帝陛下。

“哪位是荆州府都察院正卿啊?”

杨丰问道。

“臣荆州府都察院正卿陈宁叩见陛下!”

一个半老头赶紧上前跪倒说。

“陈公请起,您是这荆州府数十万百姓所选,在朕面前无需行此大礼,倒是朕要仰仗您老,以后这地方官员就靠您和诸位人民代表看着了,若是有那些胡作非为,扰民害民,贪财纳贿的,您可以直接给朕上奏折,尤其是这荆江大堤,更是关系两岸数百万民众,容不得半点闪失,朕不能在这里一直盯着施工,这可就全交给您和荆州的人民代表了!”

杨丰扶起他说道。

“臣,臣定当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陈宁哽咽着说。

现在杨丰到一个地方,都是玩这个套路,他强制性地提升地方都察院的特殊性,让地方上老百姓逐渐清楚这个机构的权力,同样也都逐渐清楚他们自己手中的权力,这样维持个几十年,看看差不多了,就可以真正转入立宪制了。说到底他也不指望自己的后代都能英明神武,他死后洪水滔天这种事情,还是尽量要想办法避免的,这样纯粹的君主制就肯定不行了。共和制就更扯淡了,他的庞大帝国那是要征服世界的,一个辣么庞大帝国玩共和制跟作死没什么区别,用不了几年就得散伙,也就君主立宪制还能凑合着用一下。

话说凭借他的神格,估计老杨家还能混个几代人。

至于再遥远的事情……

那个就听天由命吧,帝国总会灭亡的,千秋万代都不过是做梦而已。

当然,他这次来也不是为了什么荆江大堤,尽管项工程也的确很重要,但后世长江那一次次恐怖的大洪水,说白了就是被人逼出来的,人口增长必然会出现人进江退的结果,当滚滚长江东逝水被压迫到极限的时候,那自然是要发怒的。而在这时候还远没到那种程度,估计这时候整个江汉平原上的人口还没现代一个武汉市多,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是海绵一样的湖泊来吸收多余的江水,光一个洞庭湖面积就是现代的两倍多,说到底这些才是真正解决长江洪水的东西。

至于他大老远跑这儿,当然是另有目的。

紧接着在官员和将领陪同下杨皇帝视察了一下荆江大堤,汛期马上就到了,这座大堤可是江汉平原的长城,用钢筋水泥加固一下这都是少不了的,当然,他是肯定不允许用竹筋了。然后顺便和民工一块儿抱着粗瓷大碗,吃顿加满了辣椒青菜豆腐肥肉片的糙米饭,又顺便斥责一下负责官员对民工伙食不够好,钦定每天工钱再加两成,收获一顿激动的泪水,这就算结束了视察。紧接着被送进行宫,然后吃鱼糕和龙凤配去了,因为听说他对白鳍豚比较感兴趣,荆州府还给他进贡了一对,话说这东西现在属于烂大街的东西。

“你说胤礽获得了藏兵?”

杨丰趴在水池边,一边逗着池子里的两头白鳍豚,一边对杜佑说道。

“是的,打箭炉营官昌侧集烈带着数千人在成都,他原本是白教僧人,后来被和硕特部固始汗收为干儿子并任命为营官,前段时间趁着康麻子无暇顾及杀了长河土司,吞并了打箭炉等地,胤礽入川时就已经到了大渡河。胤礽和拉萨关系密切,据说上次甚至去参拜过,而他手下只有五千清军,连地方上老百姓都zhen压不了,所以干脆封了昌侧集烈一个藩王,然后在大渡河上修了铁索桥引他的兵入川,两家合伙儿控制四川。”

杜佑说道。

杨丰此行目的就是率军亲征一举平定西南,而第四军就是负责这次战役的,当然他们的敌人实际上只有一个三峡,只要过了三峡就胤礽那点残兵败将根本不值一提,至于云贵两省,他们是不会抵抗的,只要明军过去肯定就会投降,甚至现在云贵更害怕的是胤礽过去,所以云南绿营数万人堵在昭通。

“哼,什么乱七八糟的阿猫阿狗也都跑出来了,既然他们那么愿意送死,就成全他们好了。”

杨丰冷笑着说。

的确,如果这些家伙躲在打箭炉,这地方也就是康定,那么他进攻的话还稍微麻烦点,但跑到成都平原上,那就完全是给明军送人头刷战绩的了,实际上到了现在,胤礽无论再拉谁当帮手,对他来说都是浮云了。之所以他仍旧要御驾亲征,真正的目标并不是这位大清雍正皇帝陛下和那几千清军,而是如何解决那些乱七八糟的民族问题,云贵川三省最麻烦的就是这个,甚至现在他就已经需要面对这个问题了。

“镇竿情况怎么样了?”

杨丰问道。

“已经派了一个营过去,那些红苗没什么本事,就是仗着地方险恶而已,平定很简单,但要想彻底解决他们就很难了,那地方到处都是深山密林,他们随便找个大山一钻,咱们别说一个营,就是一个旅都找不出来,但只要咱们一撤军,他们就会接着钻出来杀人,更何况一旦在山林里待久了咱们的士兵也受不了,光瘟疫就能拖死咱们。”

杜佑说道。

他们说的是镇竿红苗造反,康麻子和杨丰单挑的时候,清军对这些偏远地区完全失控,各地有不少这样情况出现,甚至还有那些乱七八糟教派造反的,至于各地土匪更是多如牛毛,杨丰接手地盘也接手了麻烦,现在整整两个军正在两广江西等地清理这些垃圾,而这仅仅是进入这些乱七八糟民族的边缘地区,再向前云贵川边情况更加复杂,这就是杨丰必须亲征的原因。

对于这些人,自然不能和对付鞑子一样,虽说历史上双方你杀我我杀你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但这种杀的性质和鞑子不一样,而且很多时候也是因为地方官员过于贪暴了,总得来说他对这些苗彝民没什么恶感,还是很愿意和他们亲如兄弟的。

至于他们杨丰也有着儿对付。

“先平定了再说,实在不行先安抚一下那些土司,让他们归顺了就行,他们的问题急不得只能靠时间来解决。”

杨丰说道。

他的方式就是用时间来磨平这些民族的爪牙,更简单说就是用优越的生活条件把他们从山里吸引出来,再简单点说就是邀请他们出山居住,没有人会喜欢在那些深山密林里生活,如果有更好选择他们都会走出来的。尤其是那些年轻人们,多安排些人以各种身份进入他们的寨子,告诉他们山外世界的美好,给他们多看点新奇事物,甚至可以邀请那些上层的子女下山上学,让他们到那些大城市见识一下,让那些下层百姓知道在外面他们可以获得良田,可以进工厂,可以享受汉人享受的一切,他们肯定会被吸引出来的。

然后模糊他们的身份,让他们忘记大山。

这样用不了多少年,这些民族也就彻底融入社会了。

对杨丰来说这些人同样有很大的用处,因为他们可以为他增加劳动力,大明人口还是太少了,才不过是几千万而已,清朝中期人口的暴涨,并不完全是生育出来的,很多实际上是凭空多出来的,而多出来的那部分,很大一部分就是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统计上去的这些乱七八糟民族,在以前无论那个朝代,这些人都是不统计入人口数字的。

不仅仅是苗彝这些民族,雍正之前的统计中,即便逃入山中躲避苛捐杂税的汉人贫民,也就是所谓棚民和寮民,这些也是不在人口统计之中,还有沿海疍民,西北hui民,江浙堕民,丐户也都统统不在统计范围,正是因为统计方式的不同,才出现乾隆三十九年人口两亿二,乾隆四十年人口吹气球一样到了两亿六的恐怖增长率,说白了就是造出来的。

但这时候单纯论汉人,真得并不算多,甚至都不一定赶得上现代的南棒子。

224。第224章 鬼门关

“陛下宗庙社稷所系,万万不可以身犯险啊!”

彝陵知府抱着杨丰的腿哭喊着。

“何知府,朕又不是去闯那鬼门关,你何必如此,这成何体统,还不快赶紧起来!”

杨丰哭笑不得地说。

“陛下,那就是鬼门关啊!”

何知府继续哭喊。

好吧,杨丰要乘坐他的座船进三峡,而这时候的三峡可不是修了三峡大坝后的三峡,甚至不是修之前疏通了航道的三峡,这时候完全就是原生态的,沿线水流湍急险滩暗礁密布,过三峡那纯粹是脑袋别裤腰带上的活儿,至于轮船什么的……

那玩意儿并没什么卵用。

第一道关崆岭滩的大珠石梁上四十七年撞沉六艘搁浅十一艘轮船,那还是使用水下螺旋桨的,那还是钢铁制的,至于在那上面撞碎的木船就不计其数了,正对水道的向我来三个大字可纯粹是船工们用血泪写成的,行船进峡必须将船头直对这这块两百多米长的巨石正撞过去,在撞上前最后一刻乘着回旋的水流转向,才能最终避开后面的另外几块暗礁,那就跟自杀般纯粹玩心跳的感觉。

而这只是一道关。

再向上还有青滩和泄滩同样跟鬼门关一样,青滩附近的白骨塔就是标志。

继续向上游,还有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