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时代1958-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把帽子挂在一架上,摘下手套的谢洛夫屁股还没有做热,赫鲁晓夫直接发问道,“尤里,苏丹对于我们国家非常重要,你对苏丹那边刚刚发生的政变怎么看?”
“没什么,从驻苏丹大使馆的消息来看,那些中层军官上台是一件好事。”谢洛夫不慌不忙的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他们的上台对我们苏联只有好处,看来我们和苏丹的蜜月期就要来了,苏丹会成为我们最亲密的盟友,仅次于东欧国家……”
波德戈尔内眉头微微一皱发问道,“为什么会这么说?”波德戈尔内其实不知道这场政变是克格勃策划的,实际上中央主席团只有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知道,他并不知情。
“因为大部分现在的政变指挥官,其实算是我的学生。”谢洛夫话一出口令大部分委员都大吃一惊,“他们是卢蒙巴大学的学生,里面有几个人我曾经还给他们带过课……”
赫鲁晓夫沉默一阵,用探寻的目光盯着谢洛夫问道,“苏丹政变是不是你策划的?”
“是,阿布德的军政府有中立的态势,我必须维护苏联的国家利益,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不到半年的时间我开始准备,现在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谢洛夫没有犹豫的实话实说,这次的政变本来就是他策划的,隐瞒根本毫无意义。
在中央主席团面前说谎,还不如直接实话实说,用谎言暂时过关未来必然是用更大的谎言圆,他可没有这个经历未来不断的说谎,那还不如这次直接承认,反正这只是克格勃工作的一部分,只不过因为苏联的粮食问题一直存在,所以风险好像大了一点。可成功就是成功,结果是好的,那就谁都说不出来毛病。
“太冒险了,万一失败我们的粮食基地就会失去,幸亏结果是好的!”赫鲁晓夫沉默了良久决定在这个问题上不予追究,克格勃的对外工作确实有这方面的职能,没有问题。
“我就是知道不能失去苏丹,才会冒险调动力量发起政变的,这样这个有潜力成为农牧业强国的非洲国家,才会真正的进入到我们的供应链之中。”谢洛夫的话让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柯西金频频点头,苏丹如果能够为苏联提供一些原材料,那对苏联经济的好处当然是显而易见。
苏联和美国的竞争,不能光看两个国家的实力,美国虽然比苏联强,但没有压倒性的优势,但如果把双方各自阵营的盟友加起来就不一样了,美国绝对会获得碾压苏联的实力。
东西方阵营的界线也就基本清楚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差不多涵盖了世界工业生产力的三分之二,这样的实力一旦被有效的组织起来,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在总体实力居于劣势的情形下,苏联要继续和资本主义阵营保持均势,那么积累和消费的比例、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例以及工业和农业的比例就都无法保持平衡,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程度和国家经济增长就无法成正比。
苏联在八十年代之后会出现经济问题,就是因为美国已经开始整合自己旗下的人口和工业,苏联这边要想维持对峙的均势,就必须加大对军事工业的投入,苏联的封闭经济体系里,发行的货币和生产的产品是对应的,刨除这一块,只对比和老百姓生活相关的消费品的话,卢布的发行就是过量的。因为对一般消费品的购买力不足,于是导致卢布对西方货币的官方汇率和实际汇率能差出很多。
想要这个问题解决,就不能让美国把自己阵营的力量调动起来,六十年代的苏联完全有这个时间,到时候就算是美国发现自己一个国家战胜不了苏联,开始调动盟友力量的时候,他就会发现除了西欧和日本,他不会有多少调动的力量。说不定连西欧都不会有……
“那苏丹会不会走社会主义路线呢?”苏斯洛夫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后来的历史上苏斯洛夫开始对输出革命感兴趣,不过他和安德罗波夫选择的地点都比较一般,苏斯洛夫选择了南也门,安德罗波夫选择了阿富汗。
“如果太着急会暴漏我们的目的,先以军事委员会的壳子慢慢清除掉苏丹的落后势力,等到时候到了,我们可以把苏丹变成一个理想中的状态。”谢洛夫给出的建议是不要着急,苏丹可不像是当初的苏联情况这么危险,苏丹除了埃及有潜在敌人的意思,没有明显的敌人,这种情况下苏丹不用像是苏联那样,帝国主义明天就会过来灭了我,所以必须马上发展工业、生活、农业都给我靠边站。完全可以利用几年的时间慢慢改造,更何况苏丹本身也没有足够的计划经济专家。玩不起计划经济。
“也就是说表面不变,实际上苏丹已经成了社会主义苏丹。”勃列日涅夫了然的点点头,和旁边的赫鲁晓夫交换了一下意见然后道,“那我们首先让葛罗米柯同志阐述一下我们的立场,对苏丹的变局我们不采取立场,愿意和新政府继续友好的交往……”
赫鲁晓夫点点头,显然对勃列日涅夫的意见也很认可,然后把目光放在了谢洛夫和安德罗波夫身上,“谢洛夫同志和安德罗波夫则是采取另外的态度,安德罗波夫同志本身就负责中央联络部,而那些苏丹现在的军事指挥官则是谢洛夫同志的学生,你们两个秘密去苏丹,和苏丹的新政府建立友谊,当然相关的援助计划和技术储备,希望柯西金同志做一下方面的工作!”最后赫鲁晓夫把目光放在了柯西金的身上。
“知道了,第一书记!”谢洛夫和安德罗波夫都点点头,表示自己接受这次的任务。
回到卢比杨卡的谢洛夫开始做秘密出国的准备,刚移交完工作,石油工业部部长季库诺夫就找上门来,他还不是一个人来的,畜牧业和饲料生产机械部部长、矿肥生产部、农用拖拉机制造部、地质部、有色金属工业部、等等一大票的部长。
“你们的消息是真快啊,能不能注意一下吃相?”谢洛夫一脑门子汗的说道,“怎么人都到我这里来了!”其实他很想说的是凑不要脸……
“也有一部分人去了安德罗波夫同志那边,放心,他那里也很热闹!”不把自己当外人的季库诺夫,从谢洛夫的柜子里拿出咖啡,给自己这帮人一人冲了一杯。'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九章 埃及的枷锁
克格勃主席办公室可以说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这里是卢比杨卡,苏联乃至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情报中心,直接为卢比杨卡服务的安全人员高达百万之重。单独从部门来讲,克格勃的人员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位高权重,下属各大总局分工不同几乎涉及所有重要部门。
对于其他部门的干部来讲,一般都不愿意和卢比杨卡扯上关系,除了有事情需要克格勃配合的时候有单独的部门干部来呆一会之外,这里还是头一次迎来其他部门的头头。
“季库诺夫同志,差不多就行了,喝这么多咖啡你不怕晚上睡不着觉么!”谢洛夫本想当做没有看见季库诺夫的动作,但这个家伙稍微过分了一点,苏联咖啡的来源地不多,生产好咖啡的地方除了古巴,大多数都要通过走私渠道进来。关键古巴不能只供应苏联,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甚至包括中国都有份额,苏联国内咖啡的供应也比较紧张。
“谢洛夫不要这么激动,谁不知道你们克格勃的经费是财政部都不能过问,再说你们还有在全世界的情报网络渠道,比我们更加容易。”季库诺夫对着其他部门的部长,迎来一片赞同之声,样子就像苏联刚刚立国的时候抄了贵族的家一样。
季库诺夫原来在内务部的时候也不这样啊?怎么现在一副这德行?堕落了?至于对方说的话他完全可以当做是放屁,克格勃的财政当然是没问题的,但也要分和哪个部门比较,石油工业部的油老虎来自己的总部哭穷,也真是好意思!
“好了,直接说出你们的目的吧!为了苏丹的事情来的?不过我要提醒同志们,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者,国际主义战士,我们要注意吃相,哈哈……”刚开始脸色无比严肃的谢洛夫,说到最后自己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整个主席办公室都被笑声填满,这种笑容本来就有一点心照不宣的意思,本来么,没有价值的地方怎么值得克格勃费劲策划政变呢,换做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谁理它?嘴巴里喊得都是主义,心里想的都是生意。
这些部门的部长来卢比杨卡肯定不是闲着祝贺他,而是涉及到了自己本部门的利益,需要准备去苏丹的谢洛夫着重调查有什么资源是他们需要的,这个问题要是谢洛夫说的话,苏丹首先应该成为一个农牧业的大国,补充苏联因为气候问题农牧业短板。以苏联的纬度,想要在人均上拉平美国的粮食和肉类供应几乎不可能。平心而论苏联有哈萨克、有蒙古作为补充,条件上不能算太差,换做任何一个对手都能碾压,哪怕是南美的巴西也不可能比苏联做得更好,可问题是美国气候和领土比苏联更好。
就像是苏联有贝加尔湖,美国有五大连湖,苏联有乌克兰大平原、哈萨克草原、蒙古草原、美国有密西西比大平原、对手任何条件都比苏联要更好一点,苏联什么比美国多呢,苏联的冻土带比美国多……
“石油不比多说,稀有金属也是我们需要的,还有就是苏丹北部的棉花产地,暂时我就想到这么多,如果同志们有需要的话,可以交给我一份报告,到了喀土穆我着重调查一下。”谢洛夫知道这些部门的利益,没什么,这也是整个苏联的利益,一点都不冲突。
在这些部门的老大离开之后,谢洛夫这里已经多了十几本计划书,都是各个部门需要的东西,这些人真是早有准备,就等着他点头,一点没有犹豫的把早就准备好的计划书留下。相信安德罗波夫那边应该也是一样,这是不能被拒绝的,名义上这都是为了苏联的利益。
当两人一起登机之后拿出包中一叠后后的计划书后,心照不宣的一笑,把这些计划书当做是旅途中的调味剂,还可以从里面了解一下其他部门的情况和问题。
“现在的情况已经好多了,我第一次来苏丹的时候,是从埃及从陆路到了边界,然后顺着水路逆流而上到了喀土穆,那时候苏丹就剩下一个简易的机场,根本不行让大客机降落。”翻看着计划书的谢洛夫意味深长的说道。
“你第一次去苏丹?那时候应该是阿布德政变的时候吧?”安德罗波夫不着边际的说道,“上次的苏丹政变应该就是你策划的,至少你表达了支持?”
“嗯,以后应该不会再有了,到了我们手里的国家就好好建设!我希望这是这个国家的最后一次政变,政变这种事情还是在敌对国家经常出现比较好……”谢洛夫合上了手中的计划书,他和安德罗波夫来苏丹只是先期的交流,实际上苏联的正式代表团随后就到。
政变对于美苏争夺的热点地区是绝对不会少的,要是按照历史的话明年就应该是印尼政变了,印尼的政变可以说是冷战中最惨重的政变,整个惨痛是对于社会主义阵营来说的,世界第三大*,党员三百多万的印尼*被清洗,这个损失对中苏简直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虽然后来苏联在越南战争中搬了回来,但整个东南亚的攻势也就到此为止,没有印尼的东南亚,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东南亚,这个东南亚第一大国就是第一大国,地位不是一般国家可以代替的。
“看来你对自己的学生很有信心?”安德罗波夫很感兴趣的问道,“说实话,中央联络部跟上百个势力有关系,这些势力遍及全世界,但其实通常这些势力没有我们的支持,是不会有多大战果的,苏丹的成功是否有侥幸的成分?”
谢洛夫点点头,苏联的革命输出通常都是失败的,当然也不是没有成功的时候,你看在中国不就是很成功么?中国是苏联输出革命的最大成果,这个成果目前还在发挥作用。
两个对外部门的老大,在客机上也比较无聊,专门讨论起来输出革命的事情,这个话题马上升温,谢洛夫和安德罗波夫两人各自分管一摊,但都和这个话题有关。
“同样的结果,但过程每次都是不同的,同样的招数最后不能用第二遍,就拿意大利来说,从意大利之后西欧国家在也没有*上台执政,说明美国正在防着这种情况的出现,政变也是如此,这次我们利用苏丹人对内战的反感,挑动学生首先抗议,这种情况同样不能用第二次,如果换做伊拉克或者别的什么国家,那些学生早死了……”谢洛夫把整个苏丹的变化告诉安德罗波夫,表明预兆早就出现,只不过一直派人盯着苏丹的谢洛夫抓住了机会。
“我同意你的意见,苏丹的潜在价值也确实值得我们冒险一次,更何况冒险已经成功。”安德罗波夫对苏丹也很重视,说了一些苏丹的问题。
“苏丹还有一个潜在的价值,就是可以防止埃及反水。埃及那个国家是阿拉伯世界第一大国,这种国家其实并不好控制。但埃及这个国家你也知道,沙漠占国家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而全国人口都在尼罗河周边,尼罗河就是埃及的命门,这个命门比什么石油都重要,没有石油顶多工业不强,没有水会死。万一以后埃及有反水的意思,我们只要在尼罗河流经苏丹的河段铸成一座大坝,埃及人就死定了。”谢洛夫笑呵呵的道,“这才是苏丹最大的价值,我们在苏丹站稳脚跟,以后埃及想要做两面派,就要掂量掂量了……”
尼罗河一旦被截断对埃及就是致命威胁,一个社会主义苏丹最大的价值就是能往埃及身上套上一层枷锁,埃及没事,苏伊士运河就等于在苏联的手中,苏联在中东至少不会崩盘,剩下的问题只不过是能取得多大战果而已。
至于埃及方面的反应,谢洛夫也做出了自己的评估,在苏丹没有变成社会主义这几年中,埃及可以反水么?其实是可以的,很简单,纳赛尔对以色列的存在采取默认的态度,放弃自己的阿拉伯民族主义,专心的做一个跟班,他就有对苏联反水的资本。历史上他的继承者做到了,不在做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大本营,老老实实的过自己的日子。不过纳赛尔嘛,他似乎不会这么做,在以色列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他不会对邻国的政变太费心。等到埃及反应过来的时候,相信苏丹这边已经大局已定了。
“很新颖的角度,不得不说很有道理。”安德罗波夫在慎重的考虑后赞叹道。
苏丹政变之后第三天,搭载着谢洛夫和安德罗波夫的客机在喀土穆机场降落,刚刚下了飞机,就见到卢蒙巴同学会其中的一员已经在那里等待,看到两人下飞机之后马上上来用俄语说道,“老师,欢迎你来到苏丹。”
“以后不要叫我老师了,我们是朋友,以后这个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还要看你们的。”(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章 卢蒙巴派
谢洛夫和安德罗波夫作为对外部门的两个重要人物,这次作为苏联首先对政变之后的苏丹进行拉拢的代表,两个人的级别不可谓不高。 要知道安德罗波夫可是中央书记,谢洛夫虽然没有这么高的地位,但却是苏联最强力部门的克格勃主席,他们完全有资格代表国家出国访问。
苏丹总理府当中,谢洛夫时隔半年再次见到了自己的学生们,当初他们离开苏联的之前,因为克格勃已经着手准备把苏丹变色,所以他从八十多人的苏丹留学生当中挑选了不到十个人代课,时间不到两个星期,挑出了这批重要的骨干力量,半年后这些学生站在了苏丹总理府,成了这个国家真正的掌控者。
这些本来只是中层军官的学生,全部都不到三十岁,但这有什么关系?非洲这个地方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奇怪,卡扎菲在发动政变的时候也不过才二十七岁,哈菲兹阿萨德已经是叙利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现在也不过才三十多岁,所以没有问题,岁数不是掌控国家的障碍,尤其是在第三世界,拳头大实力强,就能在非洲为王。
“我们目前已经抓捕了四千人左右,其中包括这次动乱的元凶,剩下的就是一些苏丹比较有实力的资本家了,我们是不是应该继续扩大战果呢?老师?”苏丹总理府当中,塞拉姆少校代表这些卢蒙巴学生们向谢洛夫和安德罗波夫说明了现在苏丹的情况。
“这批人一个都不能留,杀了之后把他们的财产收归国有,这样你们才能站住脚,至于还要继续对别的势力开刀,还不需要这么着急。”听了塞拉姆少校介绍的情况,谢洛夫双手一摊道,“你们都是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至少苏丹在三十年内都在你们的控制之下,你们不要着急,苏丹的国际形势可比我们当年强太多了。”
塞拉姆少校点点头,他们这批去苏联留学的学生中,自然是学习了苏联成立的历史,当然随后又在谢洛夫这里得到了补充,明白当年苏联的一些政策为何会出现。苏联刚成立到卫国战争开始的二十年时间,首先要打内战、然后是波兰侵略、到了三十年代远东有了日本的威胁,德国开始战争准备。与此同时苏联需要做到彻底工业化、打击白俄、以及帝俄崩溃后有独立思潮的地方,二十年时间在全世界都是敌人的情况下根本不够,所以当时摆在斯大林面前的路就是快、加快在加快,只要结果是好的,过程中的一些损失都可以忍受,斯大林完全是在把人当做机器用。
但现在的苏丹情况就不同了,就算是局面再差也比当初的苏联要强,至少有社会主义阵营在支持他,不是孤家寡人。所以塞拉姆少校完全能明白谢洛夫的意思,苏丹的很多问题完全可以在以后三十年的漫长时间慢慢调整,不用像苏联今天集体化、明天城市化、今天消灭资产阶级、明天消灭叛徒,仿佛后面有狼追着一样加速奔跑。
“目前抓的人一个都能留,先把资产阶级消灭,苏丹的资产阶级比较脆弱,这一点都不难,你们要记住,我们的斗争是容不得心慈手软的,全世界各地,**和无产者像是荒草一样被收割,敌人可从来没有认为要和我们平等,在你们成功的同时,不知道有多少**人的人头正在落地,所以,双手沾血是必要的。”谢洛夫完全像是在卢蒙巴大学给这些学生代课的时候一样,以老师的角度告诉这些学生应该怎么做。
这些卢蒙巴学生刚刚政变成功,一时间还没有转变过来思维,要是过上一两年他们说不定不会这么听话,但现在谢洛夫的权威仍然存在。
至少他们这些卢蒙巴学生现在已经完全控制了军队,但要想完全的站稳脚跟,似乎还有些不够,他们学习过苏联的政治架构,但苏丹和苏联的情况不完全一样,一些难点还需要听从谢洛夫和安德罗波夫的建议,主要是安德罗波夫,他是中央书记,在政治方面比谢洛夫的姿势水平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议会制必须废除,挑选进步人士组成政府,某些吹嘘议会制的势力太可笑,要知道一个国家的各种议员加起来能有多少人?他们能管理国家么?真正管理国家的是政府的公务人员,我从来都没有听过哪个国家的公务员是选举出来的。”安德罗波夫对西方国家是相当了解的,事实上这个时代苏联很大一批干部都很了解敌人和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远远没有勃列日涅夫后期那种人才断档出现的弱智干部多。
苏联后期也不能说没有人才,但勃列日涅夫执政时间几乎快二十年,所以一大批苏联干部也同样快二十年不挪窝,造成了有能力的后备干部没有出现在应该出现的位置上。恰好一个白痴又爬的比正常人快,于是悲剧就出现了。
“对宗教势力必须严格限制,相信你们都清楚这是为什么。”谢洛夫把自己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道,“宗教对国家最大的影响就是,干涉政府的运转,而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宗教最大的负面作用就是在和我们争夺人民,这种负面作用是不可原谅的。所以你们在消灭宗教对人民影响之前,只能算是名义上管理这个国家,什么时候你们把宗教的影响力剥夺,才真正有资格说能领导这个国家进步。”
“老师,那我们如何对抗宗教呢?而且如果我们有的实力,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铲除宗教影响呢!”塞拉姆少校的话引起了这些学生的共鸣,他们是留苏学生,从头到尾都是彻底的亲苏派,苏联对宗教的严厉态度对他们造成了很深刻的影响。
“首先学生群体必须掌握在你们的手中,建立军方和学生群体的良好关系纽带,适当的时候发展一下类似于共青团的组织,当然近几年不要用任何苏联组织的名字,记住你们是**的身份就行,在没有百分之百打垮所有势力之前,不要建立**和共青团这些组织。”谢洛夫希望这些学生不要着急,千万不要着急,没有成功之前是需要一些冒险精神的,但成功之后就应该转变思维稳定第一。
索性这些他代课过的卢蒙巴学生素质还不错,理解了自己的老师的一片苦心。一整天时间谢洛夫和安德罗波夫两人都在介绍如何建立一个能控制住苏丹的体制,谢洛夫着重于对待不同势力要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时候应该缓和什么时候应该清洗,那些势力的威胁最大,应该重点打击。安德罗波夫则主要介绍了很多社会主义国家的遇到的问题,同一个社会主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