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时代1958-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来西亚**的支持者主要是两国、中国和印尼、和我们早先估计的一样,苏加诺在确立了苏加诺社会主义战线之后,开始尝试把手伸到马来西亚,英军宣布已经平息的武装冲突重新开始,和印尼接壤的地区受到了很大的渗透。”
“至于老挝和柬埔寨,我更加倾向于把这两个国家和河内方面一起来叙述,所以可以视为越南**的一部分。”萨哈托夫斯基简短的介绍了一下现在东南亚的局势。
“从菲律宾、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马来西亚、一直到缅甸。整个东南亚都有我们的同志,当然,某些党派说我们是社会帝国主义。但这只是我们内部的分歧而已。不值得多么的关心,在战胜美国人这点上,我们没有分歧,再者,我们的国力远在我们东方的那个邻国之上,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很快就能取得进展。”谢洛夫让萨哈托夫斯基坐下,对着自己的主要助手们道,“大家现在都应该明白,为什么印尼的价值如此重要,重要到了我恨不得把眼睛扣下来放在雅加达看着他们!”
在苏加诺反政变成功之后,这个东南亚第一大国毫不犹豫的投入到了苏联的怀抱,一边开始着手建设国家,同时开始对周围国家的**采取支持的态度。从苏联成立,到中国成立,在到印尼转变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每一个大国采取了这个制度,周围国家就会出现一批武装斗争的**。
因为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输出革命是必然的选择,美国十万大军住在马来西亚,对印尼造成了巨大的安全威胁,印尼抽出精力转而对周围国家进行革命支援,分散美军对本国的压力就成了必然选择。苏联刚刚成立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以攻击代替防守。
有克格勃的情报支持,谢洛夫很轻易的就能看出来,此时的东南亚各个**武装远远比历史同期更加壮大,这就是印尼加入进来的结果。
“我们反击的方向,不要区分哪里是重点,哪里不是重点。任何方向都是重点,中东是重点、非洲是重点、东南亚也是重点。这次反攻是全线反攻,当然我们苏联的角度上来讲,主要做好非洲和中东,尤其是伊拉克,任何方向失败我都可以接受,伊拉克不行,明白么?”说到这里的谢洛夫用可怕的目光看着周围的人,“不管付出什么代价,耗费多少资金,死多少人,用什么手段,必须把伊拉克给我啃下来。”
“明白!”所有人都心中一凛,自己的老大很少出现这种不讲情面的命令,可想而知伊拉克在总政委的心中有多么重要。
“不光是明白,拿出契卡的精神做这件事。伟大的捷尔任斯基同志,我们钢铁一般的菲利克斯曾经教导过我们的话,希望你们现在能记住。现在我就重复一遍!”谢洛夫走到刚刚萨哈托夫斯基站在的东南亚地图下面,用不带感**彩的声调喊道,“我们代表的就是自我组织的恐怖主义——这话要先说清楚。实施恐怖政治,逮捕和消灭阶级敌人,消灭他们在革命前所的扮演的角色,消灭他们的阶级联盟,消灭他们的**和精神。顺便连同他们背后的国家,也要一起消灭!哪怕对手是美国,迟早也要踏平它……”
“身为肃反工作者,与正义同行,嗅出并铲除叛徒!”包括克格勃主席谢洛夫在内,全体克格勃主席团委员心中默念着这一克格勃的第一条令。
“散会,下去准备!”捷尔任斯基一定会给我们力量的,谢洛夫背对着众人看着窗外的捷尔任斯基铜像,挥手结束了这次会议。
“我们的主席很少有这么狂热的时候,和他平时的样子不太一样。”博布科夫叫住了萨哈托夫斯基,博布科夫在成为克格勃第一副主席之前,不过是人事总局的局长,没有参加克格勃主席团会议的资格,现在就算是参加了,也是头一次见到谢洛夫这样。
“我们的主席啊,平时只用五分的精力工作,如果卢比杨卡没有什么大事的话,你都看不到他,说不定在什么地方视察,或者在自己的办公室一躺睡觉。你想让他注意到你其实很简单,多提提美国就行了。我保证你能看到用十分精力在工作的主席。”萨哈托夫斯基本身今年都要退休了,现在则利用一点时间把谢洛夫的爱好,告诉这位代替自己的人。
“提美国?好像是这样!为什么”博布科夫仔细回想了一下真的是这样,一旦谈论到美国心不在焉的谢洛夫就好像睡醒了一样,甚至话头一旦开始,他都不让你停止。
“不知道,要不你去问问?”萨哈托夫斯基耸耸肩,笑呵呵的转弯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下次吧!博布科夫觉得这个问题以后慢慢思考比较好,反正时间还很长。他注定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一个人如果从出生首先从大人们的口中听到以前一个叫苏联的国家,然后在成长经历中碰到银河号、南斯拉夫大使馆和南海撞机、第七舰队挡在海峡。然后这个人死了,在五十年前的苏联醒来,又碰到了铁幕演说、北约成立、巴格达条约组织成立、古巴导弹危机,这种情况下谁能对美国有好感?
谢洛夫有两段记忆,苏联和中国地理、民族、文化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两个国家在不同的年代都处在包围当中,包围他们的国家是同一个国家,美国。那个地理条件优越、进可攻退可守、强大到像是怪物一样的国家。
“怪物流血多了,一样会危及生命!现在我来试试你到底虚了没有?”转道去医院接孩子,抱着儿子回到家中的谢洛夫,无视了拿着哑铃的妻子。坐裂我的骨盆?我就呵呵了……
“别费劲了,看看你的眼睛,有血丝了!”让儿子自己去玩,谢洛夫一只手把妻子拦腰抱起上楼,涉及到了克格勃所有海外产业的账目,老婆最近也是比较辛苦。这次他可是把克格勃所有的资金都抽干了,合法的不合法的、不管是白的、灰的还是黑的,统统集中起来准备做大买卖。
“二百零二亿?”总政委的手哆嗦了一下,考虑到苏联的工资水平,不要说这个数字,一个人如果有一百万可能都会成为首富,如果他现在捐款跑路,会是个什么下场?这可是个问题。这可是克格勃的全部家底啊……(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八章 胡志明小道
“刚算好的,你集中这么多资金要干什么?”瓦莉娅从背后抱着男人的脖子,声音很是好听的道,“我们全国的福利开支,好像也不过才两百多亿么?”
“当然是用来赚钱了,赚美国人的钱!”谢洛夫把演算纸找出来烧掉。实际上这种工作总是让老婆一个一个的算确实比较不心疼人,可他也没有办法。不要看他们家是别墅,但真的没有地方放一台计算机,苏联的计算机此时刚刚开始使用晶体管,正处在第三代计算机的开始阶段,但就算是这样体积仍然很大,性能也比较一般。
苏联的第四代计算机才开始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计算机是由苏联“列别捷夫精密仪器与计算机工程研究所”始研发的一系列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名称;它的型号可与同时代美国sparc系统相媲美。在这个过程中,谢洛夫怒刷存在感,装了一把专家,设计出了苏联的俄文字母键盘。算是给苏联的计算机做出了规范。
如果要是可以的话,谢洛夫这么不要脸的人,肯定会在自己家装一个计算机,怎么可能没事让老婆拿演算纸算账呢。没看他女儿没事就摆弄俄罗斯方块么?
“恢复的不错,好点了没有?”收拾好东西的谢洛夫很殷勤的抱着毛妹问道。
“还是有点累,在休息一天就好了!谁让你用这么大力气的!”瓦莉娅脸色一红,带着一种叫做不好意思的口气指责道,“女儿都问了,这两天为什么不上班去?”
“这不符合客观事实啊,明明是你说要把我骨盆坐裂的。”谢洛夫一副怪我喽的口气,这事他认为不应该怪自己吧,明明是毛妹出现了战略误判,才遭到了现在的下场。
“你还说……”瓦莉娅张牙舞爪的乱抓了几下威胁道,“那个坏东西,剪掉算了……”
“好啊,剪掉更好!”感觉胯下一凉的谢洛夫强自镇定道,“反正你也不想用了,剪掉吧!”
“不要脸!”瓦莉娅伸出手轻扯着男人的脸道,“有几个女人肯定会找我拼命的!”
明明就是你自己舍不得,谢洛夫一副认可的样子,心里差点笑出声。还用自己的胡茬蹭了一下女人光洁的脸蛋,引来一阵娇嗔。
苏联的外汇储备一直不多,因为苏联基本没有和西方做生意的渠道,唯一多一点的储备就是因为意大利变色之后,储备了几十亿的意大利里拉,不过从帕里米罗托里亚蒂健康情况恶化之后,苏联在尝试把这笔钱换出去,如果这次意大利共产党下台,相信苏联会毫不犹豫的把里拉想办法变成美元。
两百亿美元对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就算在石油涨价的七十年代,对苏联来讲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更何况是现在呢。柯西金通过多种渠道联络苏联的盟国,甚至找中国借钱。也将将在凑够了这个数字,比起英法德动辄四五百亿的美元储备,苏联在这场战斗中真的没什么优势,基于这种考虑,谢洛夫把克格勃在全球的资金抽干,甚至开始翻修了两艘快到年龄的驱逐舰,卖给了南美的毒枭,不过是通过朝鲜卖的。
外汇储备这个东西,其实有利有弊,八十年代美国看出了苏联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石油,然后换取粮食,所以采取了几个步骤,抓住一切机会限制西方对苏联的技术贸易出口,遏制并打击苏联可以换取外汇的那些领域。美国人认为,苏联的弱点在于它对石油出口的依赖很大,如果国际石油价格下降,苏联出口换汇的能力就会下降。
苏联外汇储备下降,主权风险就增加,西欧的国家银行给它发放贷款时就会三思而后行。苏联利用西欧的贷款下降,它用以改造技术的能力就会下降,这样坐的好处是第一至少可以使得苏联在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上落后。第二,如果苏联倾全力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就会耗尽它的实力,毕竟美元是世界货币,而卢布不是,美国只要开足马力印钞就能拖垮它。第三,美国与沙特合力打压石油价格。
石油价格一跌,苏联出口的能源换回的外汇就会大幅缩水。第四,美国还将一项协议强加给了国际能源机构,限制欧洲从苏联购买天然气的数量,规定西欧从苏联进口的天然气不得超过其能源需求量的三成。切断了苏联从西欧获取硬通货的渠道。
最后,美国全力开动印钞机,大量发行美元。里根在大肆发行美元的同时又提高利率。大力印钞的结果是美元贬值,美元贬值使得苏联换回的外汇实际价值缩水。美元贬值四分之一,苏联出口换汇的实际收入就减少了四分之一。
美国能成功,是因为苏联确实无法再所有方面做到无懈可击,其中的因素就是在于苏联的粮食实在不够吃,必须要通过和产粮大国贸易来换取。所有产粮大国只认美元,不认卢布,但现在不同,和意大利十年的友好关系,几乎把苏联笨拙的产品全部淘汰,比山寨苏联是任何国家都不怕的,这十年极大的提高了苏联的产品品质、从品味到包装都是如此。
意大利变色的最大的作用,就是让苏联打开了一个技术封锁的缺口,这十年苏联通过技术交换、贸易、把六十年代意大利有的一切都学到了。不过意大利并不吃亏,苏联的技术储备远超任何一个除美国之外的国家,只不过苏联在利用方面做的不怎么样。相反很多研究被意大利利用到了,到目前为止意大利的经济增长一直紧追着联邦德国。
而在粮食方面,苏丹加入经互会之后,苏联全力支持苏丹成为农牧业强国,简单直接的毁灭性开发,短时间就让苏丹的产粮量年年暴增,加上苏联自己的产量,并不需要从美国控制下的产粮地,进口粮食。
换句话说,此时苏联没有和美国交流的必要,短板都已经补上了,粮食也不需要求你。至于军工业这方面就更不用交流了,这是苏联的强势项目。双方没有经济接触,苏联的外汇储备规模一直都不大,柯西金不断走访东欧各国,才凑够了两百亿。
“现在就等着骄傲的法国人,在桀骜不驯的戴高乐领导下,首先做屠龙勇士了。”从各大特工城抽调的数学专家已经就位,对于这些人来讲,这只是一次模拟对美国进行金融攻击的演习,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是真的出手了。
同时作为克格勃主席,谢洛夫也会注意柯西金那边的动作,柯西金专门让自己的助手评估了这次的行动,这是单项的注意,柯西金不知道克格勃同样准备好了资金一起行动。
“万一失败了,我是不是需要自杀。这样克格勃十几年的心血就白费了,所有产业的资金链全部断裂。”谢洛夫仔细想了一下,觉得自己把后果估计的太严重,不会这样的,克格勃还有很多见不得光的产业,大不了可以慢慢恢复。
就在柯西金和谢洛夫都在暗自准备等待时机的时候,一个带着秘密使命的克格勃军官到达了河内,见到了河内方面的军方领导人,武元甲。
“中央书记安德罗波夫同志和我们的主席谢洛夫大将,对河内的决心都感到十分欣赏,国内的工厂都在加班加点的制造越南同志们需要的武器,帮助越南同志早日摆脱帝国主义强加的战争,这是两位领导的亲笔信。当然我可以为你翻译一下。”克格勃军官叶格罗夫读完信之后,自我介绍道,“我曾经在东南亚工作过,上次是在印尼,这次我负责苏联国内运到河内的武器运输,帮助越南同志做好战争准备。”
“谢谢安德罗波夫同志和谢洛夫大将的帮助,我们永远感谢苏联。”武元甲很真诚的感谢道,“苏联会提供我们急需的武器装备,这让我们十分感谢。”
“不客气!”叶格罗夫冷淡但是友好的回答道。越南战场出现了僵持局面。美军虽然拥有绝对兵力和技术优势,但是面对北越正规军和越南南方游击队的袭扰仍然感到束手无策。久拖不决的战争使美国国内的反战声浪越来越大,林登?贝恩斯?约翰逊总统面临着当选总统以来最大的政治压力;而另一方面,河内政府也感到压力很大,美军的优势兵力和现代化武器使其武装力量遭到了严重损失,士气有些低落。如果不迅速改变这种局面,那么抗美战争的结果就不堪设想。而要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选准时机对美军进行一次猛烈打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越南民主共和国国防部长武元甲将军脑海里开始酝酿一个计划。
武元甲知道正面作战美军的战斗力远在越南之上,但他没有选择,但这个时候苏联派来了联络人员,表示苏联愿意看到美军被击败,这样他就有了一个想法,更加充足的准备,使用更好的武器,来发起这次的决定性攻势。
从十月份开始,苏联西伯利亚大铁路十分繁忙,横穿中国把刚刚出厂的武器送到了河内,而河内有自己的办法,把它们送到预定攻击部队的手上。这就是胡志明小道。(未完待续。)
。。。
第五百六十九章 春节攻势
“黎笋、黎德寿、范雄、文进勇!”出了武元甲大将的住所之后,叶格罗夫念叨着几个名字,这是他接到命令要着重拉拢的人。★叶格罗夫在来到河内之前,专门在卢比杨卡见到了苏联最大的安全干部,克格勃主席、国家安全总政委、谢洛夫大将。同时接到了一个任务,在主持把苏联军火运到河内的同时,还要尝试和此时的越南**中的干部建立联系。
这几个人就是谢洛夫给出的名单中最重要的几位,他接到的命令当中,黎笋的名字被着重提及过好几次。到了河内之后叶格罗夫知道,黎笋是越南的二号人物。原来是南方局书记,现任越南**第一书记。胡志明一旦去世,黎笋就是越南当之无愧的领导人。实际上胡志明本人更多的作用是国际关系上,他和苏联、中国都有很好的关系网络,但在越南本土实际上根基不深。
相关的资料,以及谢洛夫亲笔的注释,都记在叶格罗夫的脑子里。来到河内的时候,克格勃主席亲自交给了他一本类似于日记的东西,上面清楚的列出这些人的工作历程,以及是不是合适拉拢,这让对越南本人没有多少了解的叶格罗夫有种拨云见日之感。
胡志明在越南本国更像是一个精神领袖,因为他长期流亡在外,在本国没有多少自己的人马,而且他本人就是共产国际指派的,也算是一个亲苏派,但这个人不能考虑。因为他只有象征性的作用。
越南的政治明显分成了南方和北方两派,其中黎笋就是南方派的领导人,而另一个越南非常有影响力的干部长征,则是北方派的领导人。长征是越共党内公认的理论家,但因为土改的问题,没有实权,从此北方派示弱。
相对而言,长征、武元甲、阮志清、黄文欢等人对中国较为友好,。范文同是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性格随和,务实能干,和中国打交道最多,被称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但他长期奉命表态,大约算个中立派。武元甲是越军年就被授予大将军衔,是越共********书记,长期担任越军最高领导人。
同为越南军队的主要领导人,武元甲和阮志清在建军思路上不同,但现在已经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阮志清心脏病去世,武元甲的苏联大兵团理论会占据主流。
不过武元甲一个军人,肯定不是黎笋的对手,越南的政治局势必然将会以亲苏派占据主流展,关键点还是在黎笋身上,你的任务,就是和黎笋建立友好的关系。
“东南亚的国家距离中国太近,而苏联对他们没有什么威胁,心里上他们就会亲苏,哪怕部分国家的**说我们是社会帝国主义,只要我们放下态度投入,最终他们也会跟着我们走!黎笋这个人政治能力很强,大势所趋之下越南没人是他的对手,所以这个人最重要!”叶格罗夫念叨着这个论断,觉得自己的任务似乎也不是这么艰难。
在谢洛夫看来,黎笋就是越南版的勃列日涅夫,这样说不但一点都不夸张,而且还是有所保留的,实际上黎笋比勃列日涅夫受到的支持力度更大,勃列日涅夫还有不同团体的牵制,黎笋的对手早已经消失了,相反自己身边的支持者都占据了主要岗位,只有在军方算是比较弱势一些。
叶格罗夫没费什么劲,就在河内见到了黎笋,对方也十分友好,这本就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黎笋是越南本土的干部,但他知道越南要统一祖国,最好是同时有中国和苏联的支持,但如果在其中必须选一个的话,他肯定选择苏联。
越南毕竟是受到中国影响的国家,大国牺牲小国利益是分分钟的事,越南如果不能对中国一边倒,就必须另有靠山,否则国家安全将失衡。东方的谋略论中,远交近攻是一条重要的原则。让黎笋最不满的就是日内瓦会议,这让他有一种越南被出卖的感觉。当时北越一旦乘机解放南越,根本就不会有现在和美国的战争。
“我们的总政委告诉我,东南亚革命的胜利,离不开越南和印尼的共同努力,将美国赶出东南亚过程中,苏联非常欣赏越南在过程中的牺牲。”这话让黎笋非常欣赏,离开苏联的支持,中国革命不能成功,没有中国的成功和苏中两党支持,越共革命不能成功,越共不成功则柬埔寨老挝的革命也不会成功,没有越南和印尼的成功和支持,东南亚的革命就不会成功,这是现在是越共高层的共识,也是他们经常教导柬老两国兄弟党的战略。
这种说法其实美国肯尼迪总统所说的多米诺骨牌理论,一旦他们无法阻止越南的成功,最终在东南亚的盟国会一个接一个被推倒,这些国家最终都会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在斯大林之后,苏联不容许用血腥清洗解决内部矛盾已成苏共上下共识。这点也符合越南的政治风气,黎笋也是很欣赏这点,后来黎笋大权在握,也没有对亲中的长征等人动手。
“黎笋同志,我来之前,总政委让我问一个人,不知道这个人你了解么?”叶格罗夫突然想起当时谢洛夫提到了另外一个人,当时他的表情十分奇怪,“这个人叫,我看看,叫波尔布特,好像是柬埔寨人!”
“我认识他,有什么事情么?”黎笋愣了一下,他当然知道这位柬埔寨**的总书记,这个人对越南不是很友好,总是抱怨越南有老子党的习气。
“没什么,我只是随便问问!”叶格罗夫牵强的笑道,回想起来当时谢洛夫的表情令人恐惧。就好像?克格勃内部那个传说中的部门一样。
“适当的时候,我们邀请他过来访问,找机会干掉他!”在卢比杨卡,门德列夫接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命令,把帽子压下,门德列夫觉得莫斯科今年的寒风来的早了一点……
叶格罗夫毕竟不是军人出身,就算是自己安排他做越南的总顾问,国防部也不会答应的。谢洛夫转了一圈,他考虑的不是越南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整个东南亚的进攻,可见未来越南的军事总顾问没准会升级,这样这就是一个镀金的绝好机会。
“我是国防委员谢洛夫,给我接西方集群巴格拉米杨中将!”谢洛夫拿起来电话道,等了一会听到自己便宜大哥的声音,两人聊了好一会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