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时代1958-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旅。

“如果主动动手的话,成功率应该还可以啊。”伊拉克此时的人口也不过就是千万级别,将近二十万**员,这个比例是一比五十。要知道当初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起义的时候,帝俄的人口早就过亿了,而布尔什维克的党员才十三万人。

正好美国还在越南浴血奋战,如果在精力被牵扯的时候,苏联首先动手是很可能偷鸡成功的,当然这个速度一定要快,支援的也要够坚决。最好在短时间内搞定,让美国没有机会干涉,一旦出现亲苏政府,就马上和苏联签订军事条约进行保护。

一旦伊拉克的计划成功,那沙特周围就是西边的埃及、西北部的叙利亚、东边的伊拉克、还有南边的南也门,沙特就会被亲苏国家包围。成功了好处巨大,带来的受益不可想象。

第二天谢洛夫见到了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总书记霍查,这个人当然是够狠,这一点争议都没有,但他领导下的阿尔巴尼亚,消灭了全国八成的文盲,头一次让女人取得了平等的地位,限于本身的条件,阿尔巴尼亚不可能成为一个富裕的国家,但总体也算是安定。至少在这个人活着的时候,阿尔巴尼亚还是一个国家。

“你好,霍查同志,很高兴见到你。”谢洛夫低姿态的伸出了自己的手,对方当然有资格让他尊敬,哪怕是杀了很多人,但哪有怎么样。

如果谢洛夫没有记错,后世的阿尔巴尼亚在东欧巨变之后,同样很出名,东欧的少女让欧洲市场的红灯区繁荣,逼得原来的西欧本国皮肉生意不得不降价。其中就有阿尔巴尼亚的功劳,那时候的阿尔巴尼亚以贩卖人口闻名于世,一个女人哪怕白天都不敢出门,因为随时可能消失不见,成为一个失踪人口。

后世著名的贩卖人口比例中,很大部分来自苏联与东欧国家。而且这两个地区贩卖的人群全是女性和小孩——把她们卖进妓院。武装匪帮、偷渡集团、人贩子与皮条客组成一条严密的锁链,从冲突地带及贫穷国家绑架、诱骗年轻女孩,然后把她们倒卖向西欧,阿尔巴尼亚黑帮在欧洲人口市场中威名赫赫,没有任何黑帮可以和他们相提并论。

如果连女人都保护不了,那一个国家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小时候谢洛夫看到的电视剧当中,一旦宣扬仇恨,总是会出现女主被强、奸的戏码,还不是因为这种戏码会让每一个男人感同身受,这是所有男人最不愿意面对的东西。这种镜头一旦出现,仇恨拉得满满的……

一个国家穷一点也没关系,但不能失去安全感,如果你的妻子、女儿出门卖菜的功夫随时可能一去不返,这种生活相信也没人能受得了。

一点也没有掩饰自己的目的,谢洛夫直接就说明,要阿尔巴尼亚内务部的案例,如何抓捕一个神父、阿訇、如何让他们认罪,同时表示愿意对阿尔巴尼亚安全机关进行援助。提高阿尔巴尼亚的社会控制力度。

“如果阿尔巴尼亚同志需要的话,我组成一支交流团,让克格勃的后备安全干部过来实习,然后在正式加入到苏联的安全体系,我说明一点,这绝不是在对阿尔巴尼亚进行渗透,而是学习,整个花费由我们克格勃**承担。”谢洛夫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霍查看了旁边的谢胡一眼,开口道,“如果人数不多的话,阿尔巴尼亚当然欢迎苏联同志的交流!”霍查哪怕是再对苏联有警惕之心,也不会害怕几百个实习干部。何况有这批人在,也可以冲击掉南斯拉夫的野心。(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五章 骄傲的法国人

霍查、谢胡一直对铁托的南斯拉夫有着巨大的警惕心,霍查可不会忘记,自己当年差点就被铁托枪毙的事情,那是霍查距离死亡最近的一次,甚至比当初在游击队面对德国人还要近,直到南斯拉夫被从**情报局开除之前,阿尔巴尼亚的表现一直像是南斯拉夫的一个卫星国,铁托也一直想对阿尔巴尼亚党用铁腕迫使其整个国家加入南斯拉夫。霍查与谢胡不停敲打阿尔巴尼亚人深埋心底的对南斯拉夫的恐惧神经,才使得阿尔巴尼亚独立。

正是斯大林当时对南斯拉夫的转变,让阿尔巴尼亚直到今天还存在,避免了被南斯拉夫吞并,同时也把霍查从南斯拉夫的死亡名单上救了下来。所以霍查对斯大林之后苏联领导层不满,认为他们对斯大林的评价不公平。

阿尔巴尼亚和苏联的关系,在这几年明显转冷,但只要有机会,霍查仍然想利用苏联的影响力,让自己身边的南斯拉夫不要轻举妄动。哪怕是任何一个机会都要利用。

谢洛夫是完全理解这种心理的,苏联的旁边的小国都恐惧苏联,甚至连中国都有部分这种心理,而中国旁边的小国都恐惧中国,苏联心中也有这种忌惮。霍查当年差点因为独立的立场死在南斯拉夫的手里,有这种心理一点都不奇怪。

霍查想要利用苏联,谢洛夫一点都不生气,能够被别人利用本身也是一种价值。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最可怕的不是利用,而是漠视。不管一个国家怎么折腾,其他国家都当做没看见,这才是最悲哀的事情,当然这种说法仅限于大国。

“谢谢霍查同志的理解,我们两国虽然有些不愉快,但终归是一个阵营的同志,互相之间应该对对方的价值观进行谅解,苏联不会强迫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之间的关系,一定要听从苏联的话,也希望霍查同志理解苏联的苦恼之处,我们是很希望整个盟国和睦,但在相处的时候总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得到了霍查的认可之后,谢洛夫再次表达了感谢。

这个时候的阿尔巴尼亚军队和中国一样,所有军官是没有军衔的,这个小国各行业充满了中国顾问的身影,当然也包括军队中。阿尔巴尼亚人民军不能算强大,中国帮助阿尔巴尼亚人民军进行军队建设,肯定会出现一批亲中的领导层,不过一旦两国关系恶化,这批人肯定会被毫不留情的清理掉。四十年代清理亲南斯拉夫的干部,五十年代清理亲苏联的干部就是前车之鉴。

作为交换的实习机会,谢洛夫以克格勃的名义提供了三千台阿尔法电话系统,作为给阿尔巴尼亚安全部门的援助,同这个小国的一二号人物见面之后,苏联克格勃的代表团便完成了正式任务,剩下的时间则是参观这个国家的经济建设。

“这个国家哪有什么经济建设,他的经济建设一直都是等待援助,在外国顾问的指导下干活,以前是南斯拉夫,后来是苏联,现在则是中国。”谢洛夫对身边的卡德波夫将军说道。

卡德波夫将军身为秘密警察总局局长,来阿尔巴尼亚实习的后备干部,都出自于这个总局的认可名单当中,从职责上来来讲,也确实是秘密警察总局最适合做这件事。

“我们需要在这里收集中国援建的消息么?”卡德波夫将军低声问道,对着苏联最高安全干部进行请示,有机会的情况下,克格勃的干部总是不会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

谢洛夫沉默了一下,看着远处的工地摇摇头道,“不用估计收集情报,只要在这里待一段时间自然能看到我们需要看到的一切,这毕竟只是一个不到三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只要善于观察,在我们面前根本没有什么秘密。至于中国的援建,和我们没有关系。”

革命援助,是世界**运动的特殊现象。究其原因有二:一者,为摆脱孤立局面,苏联建政伊始,即致力于援助和输出革命;二者,本身从理论到实践都以阶级为立足点,自然也就带有超脱国家和民族的世界性。于是就变成了超越国家和民族的兄弟关系。所以一系列在资本主义国家根本不可能出现的援助计划,在苏联和中国的手上纷纷出炉。

国际义务这个东西,在社会主义国家都是普遍存在的,有点像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意思,一直到现在,阿尔巴尼亚最大的援助国,仍然是苏联。当然如果阿尔巴尼亚和中国的亲密关系一直维持,援助力度迟早会超过苏联的。

中国此时的对外援助,仍然是在还中印战争的形象债,不到这个年代根本不知道中印开战对中国造成了多大的影响,这个影响是支持中国的国家只有个位数,而印度背后支持的国家则足有近百个,空前的外交孤立才是对外援助基础,兄弟感情可能有一些,但绝对不多。

比如对巴基斯坦的援助,谢洛夫就不相信巴基斯坦有一点和社会主义运动沾边的东西,对巴基斯坦的援助就是为了遏制印度,国际主义这个东西有一些,但绝对不是主要的原因,中国援助的国家,肯定有其中的价值。

来到这个时代的阿尔巴尼亚,谢洛夫短短几天就能看收到中国的痕迹,去了一架商店里面,卖了一包烟,打开闻了一下就知道,这是中国产的烟草。各国的烟草因为生产地和环境以及技术的关系,基本上很少会出现味道一样的情况。对于中国烟的味道,谢洛夫可能是最熟悉的苏联人。

“从今天出来之后,你们碰到多少中国人了?”熟练的叼上了烟,咬着过滤嘴的谢洛夫对着自己的助手们问道,“如果你们连一天之内的记忆都模糊,我建议你们从克格勃退休!”

今年如果按照历史,苏联会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同时也是中国和阿尔巴尼亚关系最好的一年,正常来讲中国的援助会达到巅峰。现在就算没有达到巅峰,也差不多了。在持续几年的话,中国就会完全把苏联的影响力代替,事实上现在也差不多了。

“一百多人,一个上午的时间,真的不少了。这些人都是中国顾问。果然反苏的国家都喜欢聚在一起。”卡德波夫将军冷淡的评价道。

嗯!味道不错,吸了一口国产烟的谢洛夫很是陶醉,不慌不忙的说道,“听说此时进行的援建项目就有七十多项,所以我们走走就能看见中国人的景象一点都不奇怪。十几年前,我们对中国也是一样的,只不过中国人多,不可能出现我们今天看到的情况。”

“阿尔巴尼亚会不会成为中国的一张王牌,专门来对付我们,他们可是华约的成员国。”卡德波夫将军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不会,霍查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谢洛夫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当阿尔巴尼亚人民军出现了亲中军官阶层之后,霍查出手干掉了国防部长巴卢库,同时把和中国过从甚密的上千名军官解职,“连和我们的关系都说断绝就断绝,你认为霍查不敢来第二次么?”

当年阿尔巴尼亚和苏联的联系是全方位的,数万名学生在苏联学习,包括阿尔巴尼亚人民军的军官也在苏联培养,苏联的影响力渗透到阿尔巴尼亚的方方面面,和苏联决裂的时候,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也发生过激烈的辩论,后来的中国显然没有这种待遇。要说打击,阿尔巴尼亚的经济肯定会受到打击,别的影响应该是没有。

中国顾问和苏联顾问不同,今天谢洛夫他们见到的中国人,也都行色匆匆,也没看到和阿尔巴尼亚人的接触,这种性格肯定不会影响到普通人。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中国人就是技术人员,工作完成之后回国。,

晚上,正当谢洛夫胡思乱想,考虑是不是对前台那个阿尔巴尼亚姑娘下手的时候,一点电报拯救了小姑娘的清白,克格勃第一副主席萨哈托夫斯基发电,“法国银行出现异动,我们监控了期货市场,似乎有法国银行的资本进入到了其中。”

“还是让那个小姑娘找个好男人嫁了吧!”谢洛夫嘟哝一声,拿起电话把助手叫了进来命令道,“明天回国,卡德波夫将军继续留下考察按计划回国,不要干涉阿尔巴尼亚的内政,我们先回莫斯科。”观察这种瞬息万变的资本战争,当然还是在自己的大本营最好,在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阿尔巴尼亚,也没有情报来源,什么都看不到。

法国是个天生的挑战者,他看准美国因为深陷越战泥潭,政府赤字和贸易赤字越来越大,美元在被无节制的滥发这一有利机会,开始了对美国的,或者说对美元的攻击。他为这个计划做出很周密的准备,现在美国应对越南春节攻势抽不出手来,就是最好的发动时机。(未完待续。)

。。。

第五百七十六章 挤兑浪潮

“要不说为什么法国人是骄傲的呢,巴黎公社首先从法国出现,不是没有道理。”谢洛夫一边审阅着克格勃的情报,一边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晒道,“虽然近代法国人越来越弱,但就是不缺乏作为挑战者的勇气,可是最后总是差了这么一股气。”

从英法百年战争结束之后,法国国力最强大的时候是太阳王时期,一国对抗整个欧洲,当时英国根本无法站到半分便宜,不过就在七年战争失败法国准备重振旗鼓的时候,一场没有预兆的革命出现了,拿破仑时代到来,谁都不会否认拿破仑是一个军事天才,但从国力上来讲,法国的相对实力没有英国强。一战时期法国超水平发挥,也榨干了最后的潜力。

戴高乐在战后苦心经营,想尽办法增强法国的影响力,这一次他领导下的法国,再次站在了挑战者的行列中,让世界各国知道,法国人还没有出局。

对于美元的敌视,法国是所有国家中最明显的,其他国家是只做不说,法国人是又要说又要做,从戴高乐开始,法国政治家就一直在徒劳地抱怨美元的霸权,一直说到二十一世纪。

包括法兰西银行、巴黎银行、信贷银行、人民银行在内的法国银行团,在和戴高乐总统见面之后,筹集了所能筹集到的资金。戴高乐曾说过:“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劳务。显然这次他准备撼动一下看起来还很结实的美元霸权了。

从三月份开始,金融市场上突然出现剧烈的波动,法国所有的银行开始在全球范围的期货市场上抛美元购入黄金。美元的价值开始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巴黎的戴高乐寄希望在了自己的盟友身上,希望他们和法国一起让布雷斯顿森林体系解体。世界重新回到一站式前的年代。

与此同时,柯西金召开了苏联部长会议,显然黄金市场的剧烈波动已经被他知晓。柯西金自己两个助手,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这个问题的小组,这个小组手上集中了苏联以及东欧国家的所有美元储备。

同时谢洛夫也往这个小组送进去了十亿美元,同时启动了自己的计划,拿着剩下的两百亿找准时机,在关键时刻配合法国和苏联的行动。这个小组已经在一处秘密地点成立,并且调集了秘密警察总队作为保护,卡德波夫将军这个时候刚好不在,符合谢洛夫的想法。

世界金融期货市场瞬间变得风起云涌,戴高乐动用了国家财政部的所有美元储备和法国各大银行的美元,一头扎进了黄金期货市场。

“打垮美元,我们不能让这个枷锁一直套在法国人的头上。”戴高乐对着自己的财政部官员和各大银行的行长强调着重要性。

“这个体系对我们苏联来说是一个枷锁,想办法解除他。”柯西金对着自己的助手们说道,对于苏联来讲,布雷斯顿森林体系有着不一样的认识。

在苏联看来,这个体系就是对苏联量身打造的囚笼,谁都知道美国是世界第一大黄金储备国,但是没有几个国家知道苏联有多少黄金,但美国人知道,并且估计出了大概的数字。四千吨黄金,除了美国的第二大黄金储备国。这个数字高估了苏联的储备,但这个历史上赫鲁晓夫没有两次出黄金买粮食,节省了大概八百吨黄金,柯西金知道苏联的国库大概有三千吨左右的黄金。

苏联认为,阻止苏联向国际市场黄金,占世界黄金储备近七成的美国极力稳定黄金价格,将黄金价格固定在三十五美元/盎司并保证自由兑换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目的是为了压低黄金的价值,从而限制住苏联的经济能力。

尽管美国继续努力维持旨在遏制苏联通过向国际市场黄金,为军备竞赛筹集资金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却越来越感受到了西欧经济强国的压力。

在春季攻势美国竭尽全力的顶住北越部队反攻的同时,几天内世界黄金市场出现了剧烈的波动,布雷斯顿森林体系毕竟是美国人亲手建立的,这个体系当然和完美毫无关系,但只要有风吹草动,华尔街立刻就能感受到。

小威廉?迈克切斯内?马丁是现任美联储的主席,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做了十七年的他,有着最实际的一面,对待任何对手他都十分谨慎的估计着对方的实力。在黄金市场出现波动之后,他瞬间就断定有人对美元和黄金之间的做手脚。

一个国家的资金流是不可能被隐瞒的,在稍晚些时候,小威廉?迈克切斯内?马丁,见到了一些华尔街的金融大鳄,用很谨慎地态度道,“攻击我们的资金来自于法国,是戴高乐那个家伙,这个家伙再次对我们的美元动了歪脑筋。”

“戴高乐?又是这个讨厌的家伙。”一个带着眼睛的中年男子十分厌恶的说道。戴高乐在西方世界内特立独行,一直在推崇法国的影响力。三年前他就用美元换走了法国寄存在美国的黄金储备。

“他也不怕撑死?他想用美元把我们的黄金都换走么?”另外一个老者思考了片刻道,“不能不反击,如果法国没有得到一个教训,很多国家就都会学习法国,掀起对黄金的挤兑浪潮,我们无法同时面对这么多国家。”

如果美国一直老老实实的按照布雷斯顿森林体系的原则,进行发钞的调整,控制自己的贸易顺差和逆差,哪怕就算是出现问题,也可能出现挤兑浪潮。但问题就是美国真的监守自盗了,因为越南战争的巨额开支,美国真的多印刷了很多美元。

这就相当于美元首先自己已经出了问题,正好被戴高乐发现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没有美国首先违反规则,法国人想要掀起风浪也不容易,戴高乐的不满也一直只是不满。

美联储的黄金当然没有没有颠覆时刻的两万吨,这么多年以来已经留出了不少。但仍然是毫无疑问的世界第一大黄金储备国,手中有超过一万四千吨的黄金作为底气。

“看看他们能吃多少,主要是怕法国人有盟友的出现,这样,我们首先和一些国家通气,然后集中力量把法国压下去,他要多少,我们就抛多少。同时用美元击垮法郎本身就不大的市场,他们要黄金可以,我们让法郎变成废纸。”最后一个西装革履,看起来质彬彬的老人站起来道,“不管怎么样,美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远远不是法国可以相比。美元还是美元,法郎的市场将全部被侵占。”

“好,我知道了。戴高乐喜欢黄金,我们就抛黄金给他吃,吃到把法国消化**为止。”美联储主席,小威廉?迈克切斯内?马丁狠狠地点点头,其实这种决议不符合他一直谨慎的性格,但这件事不是他一个说的算,现在他只有一个工作,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汉密尔?福勒寻求支持。

“我们不怕美国打压货币的手段,法国人处在美国制定规则的世界之内,如果美国开始对法郎下手,法国人可能会吞到黄金,但是法郎的交易范围可能会消失殆尽。但我们不同,我们苏联的经济和美国不大,美国人对我们是没有办法的,所以只要这次美国人露出破绽,我们就可以毫无顾忌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不用担心美国的愤怒。”柯西金在参加苏联中央主席团会议的时候,说出了这么一番话。

苏联和美国的经济接触,不能说完全没有,但也可以说是基本没有。苏联也不怕美国的经济报复,反正美国从来就一直封锁苏联,苏联也不怕被封锁。

法国人的疯狂挤兑还在继续,美国华尔街和财政部利用了几天时间作为评估,在一个星期之后开始,在伦敦交易市场上出手了,第一天放出了两百吨黄金,随后开始不断的黄金,在三月中旬一天时间美国就了五百吨黄金,直到这个这个时候。戴高乐才发现,自己对美元攻击的资金不够了,联络的盟友一个都没有出现。

为了法国和美国人作对,有这种勇气的国家也是不多的,一些国家偷偷的了一些黄金打打擦边球,但也不敢明面上帮助法国。军奋战的法国不会是美国的对手,法国的疯狂挤兑虽然很危险,但还不足以打垮美国,美国这次冒险行动似乎取得了战果。就在这个时候,柯西金携带者苏联集中了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外汇储备,杀进了黄金期货市场。接替法国的角色,开始挤兑黄金。

苏联人的入场让美国人大吃一惊,他们不明白苏联人手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美元。美国公民无法用美元从美联储兑换黄金,但是外国政府是可以的,而苏联手中的美元,很多都是谢洛夫十年来从美国国内赚到的。换句话说美国国内不能兑换黄金的美元,在苏联手里就可以。加上攻击美元汇率、以及炒作黄金价格的投入、苏联剩下的美元仍然可以换取海量的黄金。(未完待续。)

。。。

第五百七十七章 爸爸回来了

这是一场资本的盛宴,在这种利益面前是没有感情可讲的,美联储的黄金储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下降,美国毕竟是最强大的国家,哪怕苏联出手帮助法国一臂之力。短时间内也不可能让华尔街下跪投降,一万多吨的黄金储备,哪怕美国意识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