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时代1958-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国总统出去兜风,不知道会不会出现打猎的戏码。

“爸爸,快了,从访问之前,我们就在佛罗里达州释放了消息,引起了不少的轰动,预计有几万人已经从那边赶来,最早的人应该已经到了。”身后的年轻小伙子马上报告道。

“毕竟是美国,我们要摆出一些高姿态,给美国人留下一点尊严。”谢洛夫呵呵一笑,觉得美国的垃圾食品也不是这么难以忍受了,反正是给美国人吃的,直接把从大街上买的食物扔进垃圾桶,这种师承英国的口味真是令人无法忍受。

六月二十日,也就是勃列日涅夫访问美国第三天,整个苏联大使馆门外被围的水泄不通,人数足有上万人,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苏联又对美国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才引起了美国人对苏联大使馆的围攻,可事实不是这样的。

这上万名男女老少,高举着横幅,是来到苏联大使馆门前请愿的。不少人齐声高喊,“我要回家!”他们都是苏联人、民主德国人、罗马尼亚人、保加利亚人。从古巴登陆到美国的东欧国家人民,人民这个词汇不太准确,他们已经失去了所在国的国籍。

“谢洛夫总政委,这是怎么回事?”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也是处理了很多棘手事件的老牌外交官,但被这个突发事件一样弄懵了,事先怎么一点征兆都没有?

“不知道啊,让同志们出去问问情况。”谢洛夫也装作什么都不知道,里面混入多少克格勃在煽动,这种小事他怎么会知道,他和一个普通情报人员的差距太远了。

苏联大使馆门口的事情,立刻引来了不少人尤其是美国媒体的注意,他们不知道什么大环境,他们只知道大新闻,而且是爆炸性的新闻,新闻涉及到了正在访问美国的苏联人。

媒体人纷纷涌来,加入到苏联大使馆门口的人群当中,至于这里的道路,早已经堵的水泄不通,苏联大使馆附近的道路早已经处在瘫痪状态。

就在这个时候,一直没有动静的苏联大使馆当中,苏联大使多勃雷宁从里面出来,拿着喇叭喊道,“请问你们为什么要围困苏联大使馆,如果有事情可以直说,看看我能不能为你们解决,对大使馆的围困无助于解决问题。”

多勃雷宁的出现引起一阵骚动,经过口耳相传之后,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苏联驻美国的大使,纷纷喊道,“我们要回家,我们是苏联人,苏联才是我们的祖国。”

所有喊话都是俄语,或者是半生不熟的俄语,人群一阵嘈杂纷纷往前涌,表示自己是苏联人,以及东欧其他国家的人,这种情况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能过来的人,说明都在美国混的挺失败的,不过这也不对啊,他们还能从佛罗里达赶到华盛顿,说明还是点底子嘛。”放下望远镜的谢洛夫,嘴角挂上一丝嘲讽的笑容自语道,“现在知道真正的美国是什么样了,我倒是真的想听听他们的天堂感言。”

至少现在整个佛罗里达州,在这些登陆人努力下,已经成了整个美国犯罪率最高的州,其实也没多高,一般州的三倍左右,这要归功于这些人当中将近十万的律贼群体。从登陆之后这几年,美国的犯罪率节节高升,和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

苏联黑手党的威名,响彻美国五十州,很快就击败了美国本土的黑手党,成了当今美国最大的黑帮团体,遍及美国全国。至于这些普通人,已经被关押了很多年,就算入狱之前有些技术知识,这么多年的监狱生活也早就忘得一干二净,怎么可能会过上轻松的日子?(~^~)

第六百六十三章 接见请愿者

“爸爸,可以用这些人证明美国的社会环境远没有我们好,真是一个高明的主意。”身后的安全人员心悦诚服的赞叹道,上万人把苏联大使馆围困要回国,绝对可以打破美国一直宣传的某些东西,没有人比这些在两个国家都生活过的人群更有说服力。

“高明谈不上,只能说雕虫小技。对了,你母亲是韩国人,应该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谢洛夫点上一根烟狠狠地抽了一口,脸上漏出思索之色,觉得房间的气氛有些不对,看见几个安全人员沉默不语,想了一下就知道是为什么,开口安慰道,“放心吧,我会为你们的母亲报仇,让美国付出代价,我保证。”

“谢谢,爸爸。”最开始脸上有些亚洲人特征的小伙子忽然跪下来,双手紧握,脸上的神情十分激动,在他后面几个年轻人也一样,全部都跪下来。

“下跪就不用了,这又不是帝俄时代,人人都是平等的,站起来。”绷着死人脸的谢洛夫按着自己的脖子,发出噼啪的响声。这些克格勃从海外带回来的孩子,毫无疑问都有不太愉快的童年,在精神侮辱和别人的歧视中度过。小时候应该没少舍弃尊严,但不能再自己面前表现出来,不然让人看见像是什么样子?

外面多勃雷宁和聚集人群的谈话仍然继续,谢洛夫还要想办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算是给美国政府一个难堪,但让这些人归国?不行,这么容易就让他们回去了,根本就起不到惩罚目的,这些人被关押的时间都太长了,还能不能适应社会,会不会造成社会问题?这些都要考虑,不然就算达不到赫鲁晓夫释放律贼,造成苏联黑帮全国蔓延的情况这么严重,也会给苏联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现在不能像是以前,他自己只管做事让别人擦屁股,现在谢洛夫必须学会把自己的事情善后,苏联已经没几个人可以总给他擦屁股了。

“绝不能让他们回去,必须让我们国家的人知道背叛祖国是什么下场!”谢洛夫想了一下,看着伊塞莫特妮收养的这些孩子道,“做事需要付出代价,反苏是可以的,现在他们在美国的状况就是他们付出的代价,你们明白是什么意思么?”

“很公平,等价交换,爸爸还是很仁慈的,在韩国如果有这种人,说不定就直接消失了,朴正熙对付共产党,比这还要过分。但我们总不能直接驳斥他们……”

直接拒绝显得太冷酷,这对苏联还是负面影响。苏联大使馆被要归国的人群围困消息马上传遍世界,在古巴偷渡事件之后时隔几年。在美国收到了广泛的报道,在多勃雷宁和人群谈判之后,谢洛夫表示可以开一个对话平台,看看对方要说什么,但是归国的事情先不要答应,看事后的发展再做处理。

“总书记,我的意见是低调处理,在我们两国进行最高谈判的时候,可以进行对话,但不要对美国进行抨击。你认为怎么样。”谢洛夫拿着电话问道。

“没什么问题,我们也不要在这件事上逼迫美国,没想到会碰到这件事,卡斯特罗给我们找了不小的麻烦。就这样……”勃列日涅夫把手机关掉,装作什么事都没有一样继续在尼克松的家中做客,作为对尼克松的回礼,勃列日涅夫送给了尼克松夫妇两部手机,也半开玩笑的问美国要不要仿制?

“有些话我们不能说,但是民主德国、波兰、匈牙利要说什么,我们可管不到。”塔斯社社长戈留诺夫亲自下了批示。

塔斯社的戈留诺夫社长的亲自过问下,对苏联大使馆被围困的事情进行了简短的报道,口气十分正式,说明了这些在美国东欧以及苏联人想要归国的愿望。而克格勃总务处处长谢尔瓦诺夫联络了克格勃驻各国顾问部,则散布更加具体的言论,说这些登陆美国的群体普遍过的比较失败,里面充斥着各种罪犯和妓、女,处在美国社会底层无法生活,所以才想要回国,这当然是谢洛夫授意下做的。

华约国家普遍仍然处在各国的监管当中,消息上自然是不便利,尤其是和国外的渠道,更是各国情报部门重点防范,在这种情况下,普通人自然无法分辨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这种环境有利于克格勃的假宣传部工作。

这些还在本国的人,民族自豪感都比较严重,听到这些充斥着犯罪者的群体要回国,正在苏联大使馆请愿,第一个反应就是绝对不行,这些去了外国的人,一旦在外国混不下去了就要归国,国家是什么?是垃圾场么?什么人都要?

民主德国、波兰以及保加利亚一些报纸,很不客气的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报纸上呼吁苏联不要手软,不能让这些人回来,“作为苏联的最高安全干部,我们都知道谢洛夫总政委在安全领域的成绩,这次我们希望谢洛夫总政委不要在压力下犯错误。”民主德国的一家报纸公开对谢洛夫喊话,让冷酷无情的苏联强硬派领导人不要屈从压力。

东欧的冷嘲热讽马上被美国人知道了,美国各大报纸纷纷反驳东欧报纸对美国的攻击,不过在勃列日涅夫访问的情况下,不忘了盛赞苏联报纸的克制,建议东欧国家向苏联学习。

“去,美国也讲究拉一派打一派,用苏联压制东欧国家。”把胡子刮干净的谢洛夫,在镜子前把军帽带上,准备出去。他决定举行一个招待会,让人群里面出来一点代表进入苏联大使馆,大使馆外面则进行直播,全部放进来是不行的,苏联大使馆虽然很大,可装不了上万人,至于被挑选出来的人当中有多少人是克格勃,这就不关别人的事情了。

“要保证公开、公平、公正。一些美国媒体也是可以进来的。”穿戴完毕的谢洛夫没有穿上开会时候穿的白色军服,而是换上了最老的灰色军装,以及除了他几乎整个苏联都淘汰了的蓝色围边大檐帽。蓝帽子因为和大清洗运动沾边太大,已经被新式的制服取代,蓝帽子的新式军装,苏联现在就做一套,只有克格勃主席穿在身上。

苏联大使馆也算热闹,进来了百多个代表,已经被安排进来的二十几个记者,要知道能够进来的记者已经成了华盛顿记者的象征,他们都在紧张的等待报道这件事怎么解决。

“没想到,我还有机会和你们这些犯罪分子见面,怎么样?在美国是不是过的很愉快?”随着话音落下,谢洛夫带着这个和大清洗留下影响的蓝帽子出现了,带着傲慢的态度看着进来的人群代表和记者。

这个时候谢洛夫微微仰头,露出非常高傲的表情。实际上他只是在尊重俄罗斯传统,经常看苏联阅兵的就知道,苏联军人都为仰头,表现出来高人一等的骄傲姿态。

“怎么不说话了?我怀疑你们是受到美国人煽动的,在总书记访问美国的时候过来搞事,当然我没有证据,这只是一种怀疑。”刚上来他就首先倒打一耙,斩断苏联和这件事的关系,不然这出没事会受到怀疑。

带着这么一副表情,手中摆弄着大马士革钢刀,做出一副你们说我听着的态度,这种态度也通过摄像机表露在苏联大使馆外面的画面上。

“那就是那个克格勃主席么?好像比传闻中和善了很多,不过很傲慢。”外面的人群出现了一丝骚动,不是所有人都认识谢洛夫,很多人被关押的时候,他还不是克格勃主席。

“谢洛夫主席,我们是苏联人,在古巴服刑期间,被古巴人蒙蔽,真以为美国是一个天堂,来到这的时候才发现不是这样的,我的祖国远远比这里要好,在这里美国人根本不把我们当做人,而且这个国家非常不安全,我们找不到工作,我们本来就是苏联人,应该归国的。”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站起来,刚开口就抨击美国的种种不好。

“呵呵,我还以为我在国内开会,我差点都认为你是克格勃了!”谢洛夫扑哧一笑,他已经看出来对方真的是一个克格勃,只能先用话堵住可能的非议,懒懒的道,“你们早干嘛去了?在国内的时候天天对国家不满意,现在来到了美国就应该努力工作,早点成家,祖国?苏联不是你们的祖国,没有一个正常人天天给祖国拖后腿。”

“我不认为你们有回国的必要,现在的你们对苏联来讲,就是一群外国人,有空回去看看是可以的,先留在苏联绝对不行。”谢洛夫干脆堵死了这些回国的梦想道,“你不爱国家,国家也不爱你,是不是很公平?等价交换么!”

“谢洛夫主席,如果是我们美国,你这种态度会受到谴责的。”一个带着眼镜很有正义感的记者,在这个时候插话道,他已经找到了今天新闻的爆点,不尊重人权。

“所以说,美国不可能成为苏联,苏联也不会变成美国。”谢洛夫微微摇头,没有理会这个家伙,摇着头接着道,“不要总想着国家为你做什么,而要想你为国家做了什么,这是肯尼迪总统的话,我只不过用另外一种口气说出来,美国记者的水准一般!”(~^~)

第六百六十四章 访问结束

“可我们原来就是苏联人,只是在古巴关押,卡斯特罗把我们送到美国,还给我们安排了古巴的身份,并没有经过我们的同意,当时古巴士兵有枪,我们没有办法。”另外一个已经进化成俄罗斯大妈的女人紧接着道,“这是不合理的,所以我们回国有道理。”

“苏联对古巴负有国际责任,既然是卡斯特罗同志的决定,不论造成任何后果,苏联都会承受,就拿你们这件事来说,苏联已经遭受到了当时美国媒体的谴责,那是苏联付出的代价,我们选择和古巴同志站在一起,所以不能接受你们的回国申请。”

谢洛夫拿着大马士革钢刀刮着指甲,同慢吞吞的口气道,“最近总书记在访问的时候,尼克松总统是话,你们没有听到,我们有盟国,必须对他们负责任。”

又换了一个总统,把尼克松总统的言论拿出来堵住这些美国记者的嘴巴,一边的美国记者互相对视几眼,都摇摇头,觉得无法反驳这件事。

这个苏联总政委动辄就拿美国总统的言论说话,他们平时的牙尖嘴利都发挥不出来,总不能说肯尼迪和尼克松说的话不对,这些言论都是很有正能量的话。如果是苏联人说他们还可以胡搅蛮缠,但是如果是美国总统说的,自打自脸可不太好……

“谢洛夫主席,这涉及到不仅仅是盟友的问题,而是这些人在违背了自己的意愿情况下被送到美国,苏联作为这些人的祖国,应该把他们接回去。”一个颇有姿色的女记者用诱惑力的声音道。这个女人的脸蛋一般,美国人算是白人里面长得略丑那种,不过这个胸前规模,倒是有些吓人了,没听说美国这方面多强啊,后世****统计最大的不是俄罗斯么?

咦?硅胶!瞄了女记者几眼的谢洛夫瞬间断定,这个女人的球不是真的,太圆了。身为几个影视基地掌控者的谢洛夫,绝对是会员待遇,很多本部门的片子都看过,一眼就能断定出来天然和人造的区别。

硅胶女没人权,谢洛夫自然面不改色继续人模狗样的正义感,一副国际责任大过天的样子道,“这会让我们的古巴朋友不满,苏联不能这么做,再者这些人回国根本无法继续适应工作,这会造成苏联出现失业人口,我们不能这么做。”

“不就是一些失业人口么。谢洛夫主席,我们美国的失业人口也很多,一些失业人口有助于苏联的竞争性。”女记者继续发问,觉得眼前这个苏联人在避重就轻。

“你们美国百分之七的失业人口是你们美国,我们苏联又没有失业人口!”说到这谢洛夫眼睛一眯,好笑的说道,“你是不是不知道社会主义国家不允许失业人口存在的?包括苏联在内的东欧国家,所有国家的失业率都是零……”

这句话引起了一阵惊愕,不是在大使馆内部,而是在大使馆外部看热闹的美国人,因为谢洛夫懂英语,所以在和美国记者对话的时候是用英语的,可以让很多美国人都能听懂。

“嗨,那个苏联人说的是真的么?”一些围观的美国人询问着想要回国的苏联人,其中不乏穿着还像是人样的家伙,他们迫切的询问起来和自己息息相关的问题。

“当然是真的,要不我们为什么要归国,看看你们国家这个样子,糟糕的治安,糟糕的经济,远远没有我们祖国安稳。”被询问的请愿者一副不情愿的样子,做出一副你们少来烦我的表情,这种气愤的态度更加让美国人感兴趣,苏联竟然没有失业率?怎么可能?

很多美国人对苏联根本一无所知,他们知道的是美国统治者让他们知道的,比如不能像美国一样自由迁徙,大清洗,没人权这种印象。至于苏联的优点,他们怎么可能宣扬自己敌人的优点?就算是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从苏联方面借鉴到了改善方式,也不会告诉普通人是从苏联得到的灵感,而是会说我大美利坚昭昭天命。

很不幸的是,谢洛夫知道这种情况,后世酷爱上网的谢洛夫,对美国人的白痴程度大吃一惊,竟然很多常识都不知道,尤其是历史和地理方面这种连小孩子都知道的常识,美国人竟然统统不知道,那个时候他就知道美国的教育肯定非常不要脸。

现在是一九七三年,美国正处在反战的巅峰状态,这个时候的美国政府说的所有事情,美国人都不相信,加上苏联力量越来越强,这是美国人民最没有信心的时候,不在这个时候洒上几把盐,那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你们美国人要知道,苏联的情况和你们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国家开支很大一部分是福利开支,在这种情况下,水电免费,住房免费,生育有奖金,商品价格低廉,我怎么能让这些人回国?这会造成很大的负担。”谢洛夫一直就认为,如果苏联最后坚持不住的原因有财政原因的话,那其中军费高昂只能占一半,另一半就是公众福利开支。

其实,在苏联实行重工业优先、低收入低消费政策的年代,经济并没有垮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想要既维持一个重工业、军事工业为重心的经济结构,又维持高福利,这就非常危险了,把福利开支砍掉,继续军备竞赛,再过五十年苏联也不会垮。

“当然了,我的话没有说死,苏联是不会接他们回去的,不过他们可以在苏联大使馆进行申请,就像是很多外国人移民苏联的一样,证明自己的价值,加入到我们的建设浪潮中,我们自然会批准他进入苏联。”最终谢洛夫还是没有完全断绝这些请愿者的希望,但基本上也差不多,这些人可能只有百分之一能回到自己的国家,剩下的就再见了。

苏联在解体之前,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达到了很高的程度,或许是像现在一样借助高涨的石油价格,或许是靠比较宽松的经济环境,造就了二十几年的繁荣经济,高国民福利,几乎不存在的失业率,坚挺的卢布,幸福的人民生活,物资短缺是有,但远没有一般国家严重。

至于现在,苏联比历史上更强,有更多的国家帮助,还解决了很多只能有热带国家做盟友才能解决的问题,至少在印尼变色之后,苏联的橡胶从来没缺过,钢铁本身就不缺乏,于是汽车业出现了巨大的发展。

最终谢洛夫没有让给自己摇旗呐喊的东欧国家失望,拒绝了这些人归国的请求。想要加入苏联是可以的,但必须通过苏联以及东欧的大使馆进行考核,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渠道可以回去,想要偷渡可以问问苏联克格勃边防军答应不答应。

“美国人简直好骗的过分,这个国家的教育绝对有问题,真以为我们是光着身体吃草和他们对抗的?一点常识都没有!”见面会结束之后,谢洛夫一脸瞧不起美国智商的样子,对多勃雷宁说出了这样的话,“还有,不要把美国报纸给我看,尤其是写我的,我可不想看到美国人骂我……”

他不知道虽然骂声依旧,但从现在开始苏联大使馆真的迎来了申请移民的浪潮,本来在一年内绝大多数人都是想要回国的苏联人,可在石油危机爆发之后,瞬间出现了美国人移民苏联的浪潮,好像大萧条时代重演一样。

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同美国签订了《关于进一步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的基本原则》、《美苏关于防止核战争协定》、《苏美关于接触、交流和合作的总协定》、《苏美关于和平利用原子能科学技术合作协定》、《苏美农业协定》、《美苏关于世界海洋研究的协定》、《美苏运输协定》、《苏美关于所得税条约》、《苏美关于贸易磋商议定书》等九个协定和议定书。

二十四日,勃列日涅夫访问美国的最后一天,美国和苏联发表了联合公报,说了一些没有营养的废话,里面真正有价值的只有一条,两国关系是建立在和平共处和同等安全基础上。这句话表明美国从战后开始,第一次承认苏联是和自己完全平等的国家。

斯大林时期面对美国围堵步步退让,赫鲁晓夫时期高举核讹诈的大棒威胁美国尊重苏联的时代结束了,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时期,美国公开承认苏联是和自己一样的超级大国。

“我们要和他们平起平坐?美国人凭什么和我们平起平坐,给我十年时间,我能让这个世界知道,到底谁才是真正与正义同行的国家。”在回国的专机上,谢洛夫又恢复了自己大嘴巴的样子,这个时候他不需要伪装成人畜无害了。

“有这个机会,放心吧。”勃列日涅夫很开心的说道,对于这次的访问他很满意。虽然因为苏联大使馆的事情有些不愉快,但总政委善后的能力还算不错,平息了这件事的影响。

可回国之后,勃列日涅夫就笑不出来了,听到基里连科的报告,好半天才说道,“舒里克这招很难办,我如果不同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