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时代1958-第3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然的点点头露出一缕可爱的微笑,直接一口把酒杯中的红酒喝干。
“看在你很辛苦,而且这么高的地位不容易,我才容忍你的。”瓦莉娅带着一丝驼红道。
“谢谢女皇陛下!”谢洛夫回答有些小小的得意道,“原来我真的是人生赢家!”爱生活、爱毛妹,谁敢打扰现在这种安稳的生活,谁就去死。
这场酒会一直进行到深夜,由此可以看出来,苏联人在酒这个东西面前,基本上没有抵抗能力,总书记和一半人没什么区别,中央主席团委员中除了谢列平和柯西金之外,基本都当得上豪饮这个词,东欧的领导人也差不多。
谢洛夫可以看出来中东的世俗化绝对非常有进展,苏丹和伊拉克的领导人手上的酒杯可以作证,谁让这些领导人有一个伟大领袖做榜样呢?勃列日涅夫一点都不像中风两次的人。
连乌斯季诺夫都快七十岁了,灌伏特加就跟灌水一样,我看这大苏啊,是药丸啊……
苏联欧洲部分的领土没有想象中的这么冷,只要到了三月,难以忍受的严寒基本上就要说拜拜了,装大病初愈的谢洛夫开始重新上班,继续和这些第聂伯罗黑帮的特务头子谈笑风生,“今年冬天,全苏联一氧化碳中毒人数,一共致死三千七百五十人,从比例上来说,大部分人是因为家庭取暖操作不当身亡的,工业事故致使死亡只是少数。当然也有哦可能是地方政府瞒报,但这种可能性很低,各企业的主管安全第二书记都是我们的人,就算有瞒报的现象也不会太多。”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无色无味,一半人就算是中毒了也不会马上觉察到,很多时候还是因为在睡梦中中毒,所以一旦精神上清醒过来,也会因为控制不了身体等死。所以送给居民警报器是没用的。我们苏联是一个寒带国家,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取暖。哪怕居民非常小心,也仍然难以防范。”谢洛夫看着报告上的数字,瞟了周围的人一眼道,“从根源上拔出危险,除了集**热,铲除平房区,没有更好的办法。”
对于一氧化碳中毒谢洛夫一点也不陌生,原来在东北的时候,这种一家全交代在里面的煤烟中毒,几乎每年冬天都能听到个几起。后来听不到的原因,就是家乡的平房已经都被铲除了,所以要解决这件事就是要盖楼。
“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同志已经专门拨款了,主席,这种事我们也没有办法。”齐涅夫思考了一下道,“你是希望我们部门出钱继续建立小区,然后送出去么?”
“如果我们能再打下一个君士坦丁堡这么大的城市,就可以延后了。那毕竟能装下几百万人。不然的话,就必须继续修建房屋,”谢洛夫低声的看着这些部下道,“我从开始指挥克格勃出国赚钱,并不是单纯把我们部门当做一个敛财组织。我要让我们部门发挥出来特性,弥补苏联的一些不足,你们明白么?”
看见所有人都点头,谢洛夫命令道,“经济管理总局,整合我们下属的工厂,开始准备,气候好转立刻动工,特别是煤炭基地周围,先给我铲除掉平房区。”(~^~)
第七百八十三章 赫鲁晓夫病逝
他后世也曾经因为房子着急上火过,所以绝不能让自己服务的国家也遇到这个问题。其实他只要在西欧注册一个公司,然后自己在卢比样卡放开一个口子,就能把钱左右到右手,用左右互搏在苏联刮一层地皮,以他现在的地位,就算是出现了不满,大不了把责任推出去,说自己被万恶的资本家欺骗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这绝对会推高苏联的房子价格,谢洛夫做不到,所以宁愿自己的部门出血,让克格勃控制的各工厂无偿生产原材料,“终止和土耳其的战俘谈判,让这些战俘进入在亚美尼亚设立的工厂,生产钢铁,节省人工成本。”
“卡德波夫将军,今年全联盟的监狱都必须分配一定程度上的水泥、钢铁等建筑材料的生产,让那些罪犯用无偿劳动洗刷他们的罪行吧,按照人力去找计划经济委员会定下劳动改造的计划。”在现实和理想的夹击下,谢洛夫终于想起来了特殊时代贝利亚曾经使用过的方法,古拉格经济体系。
“主席,会不会被美国发现抨击我们的人权问题,要知道在赫尔辛基会议上,我们曾经答应了美国一些条款。”第一副主席博布科夫有些忧虑的说道。
“那不过是糊弄糊弄美国人的,你们还当真了。”谢洛夫冷笑一声道,“现在的美国有资本找我们麻烦么?好好休养一下吧。三十万土耳其战俘,全部分配到工厂义务劳动。至于看守人员的不足,向希腊求援,让他们帮助我们看守,他们应该很愿意的。”
“是,我们明天会拟定完计划。”所有人都对视一眼,没想到刚刚回到卢比杨卡的谢洛夫,直接恢复了古拉格经济,用土耳其战俘作为人力推进苏联的住房建设。
刚刚听到的时候他们都吓了一跳,古拉格体系就解体十几年了,不过人家是老大,他们也不好反对,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最大程度上的利用土耳其战俘的人力了。
“当然还有一个小问题,鉴于目前勃列日涅夫总书记正在和西方搞缓和,中央书记苏斯洛夫批准了一项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提议,决定以当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为蓝本,联合意大利、希腊以及数目不定的巴尔干国家,共同拍摄一部电影。我们先实地调查一下,选好地形以及需要动员的士兵,这属于宣传系统的政治任务,花费和场景都是不限制的。哪部分部队可以动用,你们先考察一下!”谢洛夫对苏斯洛夫的安排,一定要不打折扣的执行。因为目前他的大腿还算比较粗,能抱大腿他会绝对不会自己动手的。
这不着急,每个几年的功夫根本看不见这部电影的出现,但是如果复制君士坦丁堡之战的话,规模可能会超过几年前苏联的另外一部电影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得到苏联政府的鼎力支持,在拍摄过程中动用了军队约十二万五千人,一千五百匹战马,布置了大量场景。规模可谓空前绝后。
这种政治任务,说准备三年都少了,更何况还要和希腊、意大利谈互相之间的角色。
“这件事茨维贡同志跟进一下,克格勃之内只有你最为合适。就这样散会……”谢洛夫直接把这个任务分派给了克格勃副主席茨维贡。对方是作协的成员,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装病归来的谢洛夫很快就完成了第一次会议,宣布散会就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主席,第一书记病重。”总务处处长谢尔瓦诺夫进来低声说道,谢洛夫眉头一皱反问道,“真的?”看见对方的郑重神色起身道,“备车……”
赫鲁晓夫已经比历史多活了五年,不过看来这次真的凶多吉少了。驱车赶往医院,很快就见到了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寒暄了几句,谢洛夫直接问道,“第一书记的情况稳定么?”
谢尔盖有些沉重的摇摇头,看着谢洛夫苦笑道,“太老了,什么病都有,希望不大……”
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谢洛夫轻轻的推开门走了进去,太老了这种形容,可以用苟延残喘来代替,虽然这么形容有些不太礼貌。但一个人不管生前多么显赫,多么不可一世,掌控着多少人的命运,迟早也都有这么一天,油尽灯枯的一天到来,这些大人物和普通的升斗小民没有什么不同,其实都是在等死……
躺在病床上的赫鲁晓夫和普通人没什么不同,似乎是感觉到了有人,赫鲁晓夫艰难的睁开了眼睛,有气无力的笑道,“尤拉,你还能想起来看我,可惜我没有帮上你什么忙。”
“你已经帮了我很多,我有今天,也离不开你的看重。”谢洛夫搬过来一只凳子,坐在赫鲁晓夫的床边,不管这个人做过多少可笑的事情,谁都不能否认他确实希望苏联更加强大,提出的政策有些效果是很好的,同样对自己也很好。没有赫鲁晓夫对共青团的看重,苏联不会出现强大的年轻干部群体,虽然共青团已经今非昔比了。
“舒里克最终还不是伊里奇的对手,伊里奇是一个拥有足够耐心的总书记,他不会冒险把你们都换掉,但是这种缓慢的逼迫,你们才无法反击。”说了两句话之后,赫鲁晓夫好像恢复了一点精神。可能做过第一书记,还是更愿意和别人聊政治的原因,才让赫鲁晓夫的精神状态好转了一点,“不过你好像并不担心,有时候我在回忆的时候,发现你似乎总能找到支持者,让事情转变成你主张的方向。”
“运气好而已!”谢洛夫这是头一次和赫鲁晓夫这么平等的对话,两人谁都不比谁地位更高,而且他也不愿意在一个生病即将走到终点的人面前装大尾巴狼。
“这不是运气,虽然我不知道你有什么办法。”赫鲁晓夫闭上眼睛过了一会像是休息过来了,看着谢洛夫问出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我死了之后,会得到什么评价?”
“五五开吧,这取决于人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像是很认真的思考了半天,谢洛夫才慢吞吞的说道,“就和中国和苏联现在的关系一样,双方都有很大的责任。”
“五五开?看来我还是没有吧斯大林从你们心里面抹除,伊里奇就是温和的斯大林,我们不能总是依靠一个人解决问题,斯大林那种领导是非常难出现的,一旦一个人掌控了我们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利,如果真的是斯大林那种人也许造成的问题还不大,但要是一个废物成了总书记,那才是真正的灾难。当然了,我也重复走了斯大林的路,最终还是没有脱离他的影子。”赫鲁晓夫此时的表情非常安逸,像是自语,“我自己都错了,怎么教育别人呢。”
“不过以你的年龄,只要坐稳现在的位置,也许可以让苏联摆脱强势领导绝对一切的传统,就是不知道你能不能做到,你本身的工作风格就太强势了。”赫鲁晓夫说完这句话就没有了力气,等到谢洛夫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笑道,“尤拉,下次来看我,记得带一穗玉米。”
“好的!”带着帽子的谢洛夫呵呵一笑离开了医院,几天后赫鲁晓夫病逝。
“他损害了斯大林总书记的名声,造成了东欧很多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必须说,赫鲁晓夫同志只是能力上有所欠缺,而且他已经主动退休了。现在国家已经上了正轨,我们也是要表态的,尤拉,你代替我去参加赫鲁晓夫的葬礼吧。”从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就在一点一点的修正赫鲁晓夫的政策,两人之间的区别很大,勃列日涅夫恢复了很多斯大林的政策,说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是苏修,那是一点都站不住脚的。
“好的,但是我想,还是让真理报正式宣布吧。”谢洛夫点头道,“他毕竟是我们的前第一书记,如果默不作声的话,还是不行的,秩序方面我会关心。”
根据苏联的传统,总书记病逝其他中央主席团委员要抬棺,这件事只能由克格勃代劳了。
在新圣女公墓下葬之前,谢洛夫完成了自己的承诺,从军大衣的兜里拿出了一穗玉米,放在了赫鲁晓夫的棺椁中,然后挥手让人下葬。谢洛夫想起了二十四年前他醒来的场景,那是赫鲁晓夫开始确立地位的一年。赫鲁晓夫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在政治上表现出的敏锐、无畏,使得苏联党和国家在他执政的时间中,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他本人也以一个勇敢的政治家的姿态成为一个突出的世界性人物。
克格勃的安全人员拉出了一条封锁线,墓前只剩下了谢洛夫一个人,“虽然你玩砸了很多事情,但那都是可以弥补的,没想到竟然会在今年去世。仔细想想,今年确实有很多大人物去世,希望你们到了那边可别再吵起来。”
“新圣女公墓开放一个星期,注意警戒不要出现混乱!”临走的时候谢洛夫吩咐道,回头看了一眼新圣母公墓便登上了汽车。(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四章 不朽
当初赫鲁晓夫制定出来的每一条政策,所有人是在旁边摇旗呐喊不管别人怎么想,但就对谢洛夫而言,他之所以没有基层困住,大环境除了卫国战争苏联缺乏干部之外,还要归功于赫鲁晓夫大力提拔年轻干部充实苏联。才有以谢列平为代表的一大批干部出现,这是谁都否认不了的。
要是换成现在,就苏联中央委员这么稳定、稳定的都快要凝固的环境。谢洛夫最多也就是在市委第一书记的位置上打转。除非赶上一个快死了的人做州委书记,不然绝对没有可能进入到中央委员级别,更不要说做中央主席团委员。
但实际上普通苏联人是感觉不到这种异乎寻常的稳定,苏联的中央委员、以及地方州委书记、加盟共和国书记级别的干部稳定的可怕。但是下一级的市委干部仍然在频繁流通,这就造成了一个苏联仍然保持着活力的印象。对于一个一般人而言,州委书记实在是太高了,他们接触不到,只是觉得自己能见得到的地方,还是非常不错。
谢洛夫手上还多了一个东西,赫鲁晓夫的回忆录,是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赫鲁晓夫交给谢洛夫的,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一直都在克格勃的监控之中。勃列日涅夫派出了自己的密友,面对谢洛科夫的威逼,赫鲁晓夫不肯就范,严辞拒绝,说他身为苏联公民,有权写回忆录,这个权利不可剥夺,他的口述记录是供中央、党和全体苏联人民使用的,希望他所写的东西能对苏联人、对苏联的领导人和国家有所裨益。
随后谢洛夫干涉,表示不在监管赫鲁晓夫的回忆录,可能是这个举动产生了作用。赫鲁晓夫最终把这份回忆录送给了谢洛夫。这太讽刺了,一个特务可以信任么?
赫鲁晓夫内容之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到了贝利亚,谁不知道现在的克格勃就是贝利亚内务部的继承人?“换我我也不能让这本回忆录出版,除非要经过大修。”一页一页的翻看赫鲁晓夫的回忆录,里面对斯大林和贝利亚的看法尤其引人注目。
“这个东西当然不能面世,尤拉,这就要看你了。历史已经过去了,哪怕是前任的第一书记,也不能总是把我国犯过的错误,不断地拿出来做吸引火力的靶子。”晚上在克里姆林宫,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看了一会回忆录,慢条细理的道,“我宁愿他把自己写的伟大一点,也不愿意看到这种用一种挑毛病的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个人解读。”
“我想和谢尔盖赫鲁晓夫谈谈,在正常的情况下,我还是不愿意采用强迫的措施。但是这涉及到克格勃的历史!”谢洛夫知道,这也是勃列日涅夫可以接受的。现在苏联的领导层都是赫鲁晓夫提拔的,包括勃列日涅夫、包括谢列平、包括柯西金、包括他们所有人。
当初这些人都是为赫鲁晓夫的政策摇旗呐喊的一员,一旦真的较真起来,所有人都逃脱不了干系,要知道赫鲁晓夫在指定政策的时候,其他人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反对?没现就是能力问题,现了没反对就是道德问题。不管什么出现了问题,都是失职。
这就一定会牵连到现在的苏联领导层,其实这本回忆录倒不是完全不能出版,但不能在苏联弱势的情况下出版。美国开国元勋全部都是奴隶主,手上的献血都不少。
“希望你有办法和对方沟通,赫鲁晓夫的性格,已经给国家带来了很多麻烦。”勃列日涅夫点头认可道,这种非传统的政治家,在苏联的土壤中几乎不可能出现。
“当然也给我们国家带来了不少好处,但是放心,我会想办法的。”对待赫鲁晓夫的问题上,谢洛夫仍然坚持己见,这位第一书记虽然很别具一格,而且嘴巴强硬,但是确实把美国人忽悠的云山雾罩,搞不清楚苏联到底有多大的实力。这对于六十年代之前的苏联,是非常重要的,那时候硬碰硬苏联是绝对碰不过美国的。
勃列日涅夫点点头,目送着这个总是穿着军大衣的总政委离开自己的办公室。不一会中央十几基里连科进来问道,“不知道他能不能办好,要知道赫鲁晓夫对年轻干部来讲,风评还算是不错。”
“应该没问题,好了不要说这个问题了。”勃列日涅夫赶在基里连科再次说话直接作为终结,他知道自己的战友想要说什么。他是苏联的总书记,有着自己的判断力。
这是赫鲁晓夫死后,谢洛夫第一次来到赫鲁晓夫的家中做客,除了谢尔盖赫鲁晓夫之外,还有赫鲁晓夫的孙子。随着赫鲁晓夫的退休,以及共青团式微,谢尔盖赫鲁晓夫渐渐脱离了苏联最高决策圈,很多消息来源已经不是很准确。
两人商谈了良久,谢洛夫默然的对着谢尔盖赫鲁晓夫道,“这就是我这次来这里的目的。”
“你不怕我留有原稿?然后找到外国出版商出版?”谢尔盖赫鲁晓夫笑着反问道。
“你知道不知道,斯大林的女儿到底是怎么死的?他为什么会在印度突然死亡?要知道他可没有病,身体一直都很好。”谢洛夫呵呵一笑,气定神闲同样很有自信的回答道。
“你杀了她?”谢尔盖赫鲁晓夫脸上的笑容怜去,郑重的问道,“为什么?”
“我说她叛国,你相信么?没有任何人会相信,谁能相信一个总书记的女儿会叛国,而且想要逃到美国去呢?”谢洛夫一阵轻笑,笑声戈然而止,拉近了双方的距离脸对脸道,“她要叛国固然是因为她爱慕虚荣,接受不了总书记死后的心理落差。但是这和赫鲁晓夫第一书记也有一定的关系,在当时的环境下,因为害怕准备叛国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我派人干掉了她,这是我的职责,我不能让任何人伤害苏联这个国家,任何人!哪怕她是我最为崇拜总书记的女儿,这个错误同样不能犯。”站起来身来的谢洛夫忽然回头道,“对待她是这样,对待所有人都是这样,底线就是底线,谁都不能触碰。如果谁出格了,就必须要付出代价。”
谢尔盖赫鲁晓夫很不愿意相信谢洛夫的话,但是对方没有必要承认杀了斯大林的女儿,因为这不是好事,更何况自己承认?“我愿意把这个把柄交到你手里,完全是因为第一书记对我的提拔,我也不愿意看你们家受到打压,有一天我们凌驾于美国之上,人民就会体会到我们的苦心,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生的,而是有着大环境的促成。”
“为什么不是现在?”谢尔盖赫鲁晓夫平静下来问出心中的问题。
“第一强国是人们崇拜的对象,第二强国是天然的靶子,这其中的待遇是截然不同的,历史已经证明,第一强国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找第二的麻烦。”谢洛夫摇摇头语重心长的道,“美国的开国国父都是奴隶主,现在有人批判他们么?有,但是造成不了影响,因为美国人对自己的国家满意,而我们的人民,因为我们不是世界第一,对我们还是有所不满,这就是差别,我们的参照物是美国,而美国没有参照物。”
“在环境允许的时候,我们可以交给人民来判断。”谢尔盖赫鲁晓夫点点头道,“我绝不会联络外国出版商,等到环境允许的那一天。”
“谢谢,你为我省略了不小的麻烦。”谢洛夫开口衷心感谢,这件事算是做成了。
一九七六年本来在苏联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意义,对苏联有利的消息,就是葡萄牙终于经过了几次反复后,葡萄牙**终于在军队的认可和选举的双重支持下,成为了葡萄牙的执政党。至于前任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则引起了民众自的悼念,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悼念后,最终还是恢复了平静。
苏联本国没有什么大事,所有事情都按照惯性展,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柯西金还是继续保证着苏联的前进,如果说有什么地方不同,勃列日涅夫的歌颂文章明显的多了一些,对于苏联这也不奇怪,这毕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强大的时代,转守为攻不仅仅在政府阶层,苏联的人民也知道,国家开始和美国针锋相对。
“主席,中国今天的报纸,请你看一下。”总务处处长谢尔瓦诺夫带着郑重的神进来道,他的手里拿出一份报纸。
余光瞄了一眼,谢洛夫的身体微不可查的哆嗦了一下,他懂,只不过故意装作不懂,一般看的报纸都有人用俄文注解,“好的,下去。”
“不是所有人都了解你的伟大,一些宵小会在你死后对你横加污蔑。但真正的爱国者心中,你永远是那个把中国从绝望的泥潭中拉出的伟人,他们绝不会忘记你……你是不朽的!”泪珠骤然滴落,很快抑制住的冲动低声道,“到了那边,你们两个不要吵了,你们都没有错,只不过两国国情不同。”未完待续。8。。。“”,。
第七百八十五章 三年
“全世界的无产者,团结起来!”良久之后,谢洛夫又变成了那个心狠手辣的肃反工作者,人总是要有些理想的,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斯大林说过,思想比武器更有威力,苏联绝不能给敌人武器,难道要给敌人思想?
“一个思想动摇的国家并不可怕!”郑重的收起了这份报纸,生活还要继续,战斗也仍将继续,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谢洛夫总是觉得心中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情绪,这是为什么。
苏联和美国的差距每缩小一点都是在创造历史,哪怕美国正在逐渐的自我调节成功,慢慢摆脱了经济危机的泥潭,但仍然能越来越清楚的感受到身后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