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铁血军阀-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兴国的出现就已经让这些人很激动了,毕竟,如今的杨兴国在关内已经被传得神乎其神,完全一个民族英雄的标榜。

而眼前,杨兴国不仅出现了,还会在接下来几天陪着大家一起考察,那就让几十个人更激动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二章几倍利润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了解了一下考察团成员身份,并且请他们吃了一顿便饭后,杨兴国也带着他们往辽中方向赶路。

当他们完全离开营口县城,被成熟的水稻和玉米给包围时,杨兴国直接对身后考察团问道。

“你们中间有没有粮商……”

“我是……我也是……”马上就有两个人打马赶到杨兴国身边。

杨兴国直接问道:“既然是粮商,那你们对江南和京城的粮价应该很了解,不知道你们谁能告诉我,从江南运粮食到京城,一担粮食能赚到多少银子……”

“我经常在江南和京城之间贩卖粮食,我清楚……”

“江南的水稻大约一两五银子一担,京城的价格是两倍还要多,大概三两五一担。如果磨成大米,价格分别是二两银子一旦和四两五银子一担。”

”表面上看粮食有两倍的差距,但实际的利润却非常少。“

”我们都知道,粮食走水路省钱,但就算是水路,一担粮食北上也需要一两五银子的路费,再加上人工方面的花费和税收,一担水稻在京城卖出去,我只能赚两钱银子。一担大米能赚到四钱银子……“

短暂沉默后杨兴国回答:“利润说高也不高,毕竟,从江南运粮食到京城,整个运输周期太长了……”

“的确不高……”刚刚说话的商人一脸无奈回答。

“一年辛辛苦苦下来,最多只能赚到两三万两白银…”

杨兴国点点头继续问道:“如果从辽动收粮食,水稻二两银子一担,大米三两五银子一担。运到京城的话,每一担粮食能赚多少银子。”

商人想了想后回答:“从这里到京城,就算从山海关走官道,那也只有几百里。平均一担粮食的运费大约七钱银子,如果从营口码头走水路,运费降低到五钱银子都有可能……”

“这样的话……”话说道这里,这个商人的一双眼睛已经向外射出两道充满炙热的目光。

深吸一口气后。强压住自己内心激动,用自己尽可能平静的武器回答。

“每担粮食都可以多赚至少四钱银子,甚至是五钱,六钱银子,利润比从江南运粮食过去多了两倍还不止。”

两三倍原来的利润。这对于商人来说,绝对是想也不敢想的。

所以,话说完后,这个商人足足经过了半分钟震惊才反应过来。随后,对着杨兴国一脸期待追问道:“不知道辽东军控制的辽中五县,一共能产出多少粮食……”

对方的表现让杨兴国意识到,眼前的粮商已经被巨大的利润给吸引了。

想了想后,一脸微笑回答:”因为时间紧迫,今年辽中五县只有百万亩良田种了粮食。“

”其中水稻九十多万亩,粗粮玉米三十多万亩。”

“现在。辽中五县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一百万,在大量难民的开垦下,明天,我们至少有三百万亩良田可以种上粮食。”

明年的事情这些商人不会管,也管不到。

在他们看来,眼前近在咫尺的秋收,就已经是一个在向他们招手的聚宝盆。

在东北肥沃的土地上,一亩地收获三担粮食那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就算一亩地三担粮食,一百多万亩良田全部加起来那也是三四百万担粮食。

如此数量庞大的粮食,就算对外销售一百万担。按照一担粮食至少五钱银子。不,甚至是七八钱银子的利润。一百万担粮食全部加起来,那也是七八十万两白银的存利润。

到时候,就算自己只分到其中一成得利润。那也是七八万两白银,抵得上自己在关内做三年的生意。”

想到这里,两个粮商心中马上做出决定:现在就回江南筹集银子,来辽动做粮食生意。

于是,两个人就好像商量好了的一样,同时对杨兴国说道:”杨司令。我决定来辽动投资,辽东军控制的每个县城都要来至少一个粮店。另外,我还想在辽动大量收购粮食往京城方向销售。现在距离秋收还有十天时间了,时间紧迫,我想现在就回湖北筹集银两……”

“可以!”杨兴国非常爽快回答。

而就在两个人面色一喜时,杨兴国话风忽然一转,继续说道:“但是,我要提醒你们的是,在我辽东军地盘上经商,必须要守我们辽东军的规矩。另外,为了保障百姓利益,我辽东军会以二两银子一担的价格和你们一起收粮食。也就是说,你们的收购价格只能等于或者是多余二两银子一担粮食,觉不能低于……“

”可以,没有问题……“两个商人想没想就回答。

看到两个粮商脸上的激动笑容,同他们明显很熟,而且关系很好的几个商人,赶紧围了过来说道:”老王,咱们可是老朋友,这么赚钱的生意可不能忘了我,我入股两万两白银怎么样……“

”我也入股两万两白银……咱们合作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你一定要同意……“

看着热情高涨的众人,杨兴国一脸满意说道:“请诸位放心,大家现在看到的只是辽动的一个很小商机,接下来,我还有更多的商机告诉你们……”

就算有了杨兴国提醒,两个粮商仍然收获了十几万两白银的投资。

同杨兴国打了招呼后,两个粮商就匆匆赶回营口码头,准备跟着船队一起会湖北,筹集银子。

看着两个粮商匆匆离开的身影,其他人除了羡慕就是期待。

所有人都看着杨兴国,期待杨兴国也给他们带来一个大商机……

很快,一行人就进入一个两千多人的移民点。

经过几个月建设,这个移民点已经有了镇子的样子。但是,宽阔的街道上,除了寥寥无几几个百姓,连一间商铺都没有。

这时杨兴国忽然提示道:“这里的人都是来自因为战乱而来到这里的难民,除了辽东军给他们提供的必须口粮,现在他们什么都缺。”

“但是,这也只能代表现在,用不了多久,他们手里就会有大把大把的银子。因为,镇外那些良田都是他们的,十天后,这里的每个人都会有五亩地的收入……”

一个商人马上反应过来,激动说道:“我明白了,这里什么都没有,就算有银子,这里的人也买不到东西。这里马上就要入冬了,如果我从江南运过来大量棉布和棉衣,一定能赚很多银子……”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三章成功招商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这个商人一提醒,其他商人纷纷反应过来。而后,根据自己在湖北的生意,提出自己可能在辽动的投资。

一番热闹的分析过后,他们不得不承认,只要肯来这里投资,这里就会有大把大把的银子等着他们来赚。

杨兴国当着所有人的面再一次强调了辽东军规矩后,就留下已经做出原则的十几个商人,带着剩下不到三十个人,继续往辽中方向赶路。

走着走着,杨兴国竟然放弃官道,带着大家走上一条小路。

半小时后,大家就走到一座大山的山脚。

就在众人脸上纷纷流露出疑惑和不解表情是,其中一个商人忽然激动叫道:“铁矿,这里有铁矿……”

杨兴国点头肯定道:“没错,就是铁矿。“

”这座山上一共有三个矿洞,都是原来老毛子开的,开矿设备也都是齐的。我辽东军决定重新开采这些铁矿。只要大家愿意,这些铁矿都可以交给诸位进行开采……“

最先发现铁矿石的商人,眼睛一亮追问道:“杨司令,你们是打算把这些铁矿一次性出卖还是?”

“不,我们不卖……”杨兴国摇头回答。

“铁矿在地下,谁也不知道值多少银子。所以,辽东军控制下的所有铁矿都不会卖……”

“我的想法是,我辽东军同大家一起,合资经营境内所有矿产……辽东军以矿产入股,占五成,剩下经营和投资占五成,也就是你们的……”

“这些矿洞恢复生产后,辽东军只参与分红,不参与任何管理……”

“前两年。我们会履行承诺,给大家免税,两年后,大家除了要给辽东军分成外。还要承担税收。当然,这个税收是分成前的税收,辽东军和大家各自分担一半……”

“怎么样,有没有人愿意投资开矿……”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辽东军控制的所有区域。一共有大小25个铁矿矿洞,大小18个煤矿矿洞。这些矿洞,都可以交给大家经营……”

经过半分钟沉默和犹豫后,还是刚刚那个发现铁矿的商人再次站出来问道。

“销路,只要这些铁矿和煤矿有一个好的销路,我愿意经营这座矿山上的所有矿洞……”

杨兴国一脸自信回答:“销路绝对没有问题……“

”大家也许还不知道,一个月以后,我辽东军控制的第一个炼铁厂,第一个炼钢厂,第一个发电厂。都会建立起来。有这三座工厂在,你们还担心你们开出来的铁矿和煤矿没有销路吗?“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好消息可以告诉诸位。我辽东军已经联系上德国并且同德国展开了合作。诸位开出来的铁矿和煤矿运到营口码头后,有多少德国就会收购多少,至于德国人的收购价格,完全按照国际上的价格给大家,绝不会让大家吃亏……“

”当然,如果你们想要进一步增加收入,我辽东军可以和大家一起,投资修建一条到营口的铁路。这样一来。大家的运输费用绝对能节省一半以上……“

销路这个最重要的问题解决后,马上就有七八个商人站出来想要经营矿产。

这时候,杨兴国指着身后的大山继续说道:“除了矿产,我身后这座大山还有两件宝贝……”

杨兴国话说完后。脸上刚露出一副意味深长的笑容,一个商人就站出来说道。

“我知道,是药材……关内人人都知道,长白山人参是最好的药材。但是他们不知道,关外除了长白山人参,还有很多其他珍贵药材都是关内没有的……”

杨兴国点点头全是默认。而后继续问道:”还有一个宝贝谁知道……“

看到众人纷纷摇头,杨兴国也不隐瞒,直接回答:”药材是一个,另外一个宝贝就是皮毛……“

”关在到处都是猎物,再加上这里还有很多牧场,牛羊成群,每年都可以出产大量的皮毛……“

”皮毛可以用来做一副,做手套,做鞋子,做帽子……再加上这里好冷的天气,如果谁能在这里办一个皮毛加工厂,我相信,他一定能赚到大笔的银子。“

”至于药材,办一个药材加工厂,把加工好的药材送到关内,同样能赚到大比大比的银子……“

”另外,你们应该有不少人听说过罐头吧,你们可以在这里办一个肉罐头厂,专门加工各种牛羊肉。只要产品质量合格,我保证,光辽东军每年的采购量都能让你们赚到大比大比的银子。

“还有,我辽中五县一下子涌入这么多难民。现在超过一半的难民都还住在简陋的茅屋里,就连大家刚才经过的镇子,里面超过八成的房租都是土呸房。”

“这种情况下,就算你们拿银子在各地建一个最简单的砖厂,那都能赚到银子……”

当杨兴国一路介绍回到辽中司令部时,几十个商人和代表,竟然走的一个不剩。

当然,这个走并不是因为他们对辽东军失望而离开。

而是他们都在杨兴国的讲解中发现了属于自己的商机。

为了早点把商机变成银子,这些商人都非常着急的想要回到湖北,筹集银子和人手,早点来辽动进行投资。

黄兴从杨兴国口中得知这一切后,脸上直接就露出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一脸不相信反问道:“司令,你是怎么做到的。当初我可是花了好大功夫才说动他们来辽动考察。这才一天时间,你就说动了他们到我们辽中投资……”

杨兴国一脸平静回答:”利益,只要有足够大的利益,没有商人不愿意来我们这里投资……“

”我这边的招商问题解决了,你这边招揽回来的人才,都安排好了吗?“

“已经差不多了……”黄兴一脸肯定回答……

“一百多个人,三分之一愿意跟着我加入辽东军,从基层教导员做起……”

“三分之一愿意跟着副司令,进去地方政府当官……”

“还有三分之一都是专业性质很强的人才,有医生,有学机械的大学生,有护士,也有老师……我们打算让他们发挥自己长处,分别加入医院,兵工厂等部门。”

“至于十几个专门教西学的老师,我和副司令商量一下,准备以他们为底子,办一所专门培养人才的学校……”

“安排很合理……”杨兴国一脸满意回答。

想想后命令道:“不过,就这么让他们一下子身居高位,未免太仓促了。我的想法是,先让他们全部进入军队轮训三个月时间。一方面,让他们能掌握一些最基本的保命东西。另一方面,还能让他们在军队当三个月的夜校老师,就当做实习……”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四章大丰收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十月,对东北普通百姓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

接下来一年时间自己能不能过上一个好日子,就要看这个月自己能从地里收获多少粮食。

伴随这个月的到来,辽东军控制下的一百多万亩良田,也迎来恳荒后的第一次丰收。

东北肥沃的土地没有让杨兴国失望。

解决完黄兴招揽回来的所有人才和技工后,杨兴国也把目光投入到了这场收获之中。

带着周中举等几个人的杨兴国,穿着便装来到距离县城不到二十里的一个庄子。

这个庄子里,超过八成的农田都是去年入冬时期开垦出来的。

这时,天刚亮不久,走在庄子入口处的杨兴国还能感觉到一丝丝的寒意。

但是,拥有一千多人的庄子,完全不受寒意影响,非常热闹。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全部都在忙碌。

磨刀的磨刀,准备牲口的准备牲口,看不到一个闲人。

很快,杨兴国就走进一户门口挂着军属牌子的人家。

全家两个青壮,一个老人,两个年轻人,也非常忙碌得进行秋收前准备工作,以至于杨兴国带人走进他们院子,都没有人发觉。

当杨兴国说出自己想要了解一下今年秋收的收成后,这家人不仅没有不满意,反而非常高兴。

因为杨兴国说了,整个过程,杨兴国和身后十几个部下都会帮忙收割粮食。

一下子多出十几个壮劳力,而自己又没有任何损失,只要不是傻子就会同意这种好事。

“王兄弟,看地里的情况,你家今年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收成……”走到王家地头后,面对眼前一眼望不到边的金黄色水稻稻穗。杨兴国一脸期待问道。

“这都是托了辽东军的福,如果没有辽东军给我们分天,我老王一辈子也不可能有这么多良田,收获这么多粮食……”快四十岁的王家当家人。一脸感慨说道。

随后,对着杨兴国继续说道:”杨兄弟,虽然我不知道你的具体身份,但可以肯定,你一定是辽东军的人。辽东军是我们全家的恩人。你有什么话尽管问,老汉我是庄家把式,不懂那些弯弯道道,对于你们这些恩人,我一定知无不言……“

”那就这些王兄弟了……“杨兴国赶紧问道。

“我想知道,王兄弟家一共种了多少田,能收多少粮食,除去税收,还能剩下多少粮食,够不够吃。如果有粮商来地头收粮食,王兄弟能卖多少出去。”

站在面前的王家当家人,想了想后回答:“老汉家一共六口人,一共分了三十亩第,二十亩水田,十亩悍地。水田全部种水稻,悍地全部种玉米……”

“第一年的粮税有点重,但和原来租种地主家的地,仍然少了不少。而且辽东军也说了,第一年是为了偿还辽东军免费提供的种子钱才这么高。到了明年,粮税就能降下来差不多一半。”

“还有,辽东军虽然规定第一年粮税是总收成的一半,但想要每一户去量收成。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前段时间政府刚刚发了通知。今年第一年,每亩地只要一担粮食作为粮税。到了明年,只需要半担粮食当粮税……”

“就算今年每亩地收一担粮食,我看也是我们赚大了。因为,这些水田的收成。绝不止一亩地两担粮食。我估摸着,一亩地三担粮食,甚至是四担粮食都有可能。”

两小时不到,一亩地的水稻就被收割完成并且脱粒。

很快,堆积在一起的粮食就被装近早就准备好的框子里,一斗一斗的进行测量。

这时候,杨兴国也围了过来,一分钟不到,结果就出现了。

负责测量的一个官员,一脸激动叫道:“一共三十八斗粮食……就算把粮食全部晒干,那也还能剩下至少三十斗三担水稻……”

站在杨兴国身边的王老汉脸上,此刻已然被激动给覆盖。

杨兴国站在旁边等了一分钟,一直到身边老汉脸上因为激动而产生的潮红褪去不少才问道:“王兄弟,现在一亩的产量已经出来了,你估算一下,这一年下来,你能收多少粮食……”

王老汉想了想后回答:“这一亩水稻的长势只能说是中等,按一亩三担水稻的收成来算,二十亩水稻就是六十担。除去二十担的粮税,最后能有四十担粮食落到手里……“

”整整四十担稻谷,老汉我种了这么长时间粮食,还没有过一次收四十担粮食的经历……“

对这个收成,杨兴国还是非常满意的。

想想后继续问道:“那王兄弟你打算怎么安排这四十担稻谷……”

满脸笑容的王老汉眯着一双眼睛回答:“收成这么好,以后肯定不用吃粗粮了。”

“五担稻谷可以打成四担稻米,除去当兵的二小子,家里剩下的四个人一年最多能吃下十二担稻米,也就是十五担稻谷……”

”不出意外的话,老汉我打算留下十五担稻谷当口粮,十担稻谷存起来,防备灾荒。剩下五担稻谷换成银子,给家里置办一些家当……“

”除了稻谷,老汉我种下的十玉米,应该也能有个好收成。“

”别的不说,一亩地收三担玉米还是没问题的。到时候,除掉粮税,还能剩下最少二十担。“

”家里有了稻米当主食,玉米就没有必要留那么多了。除了留下五担玉米存着,剩下玉米全部卖掉换银子,补贴家用,也给家里添点鸡鸭和牲口……”

在老汉一双充满感激目光的注视下,杨兴国非常满意的带人离开了。

连续走了好几个庄稼户,确认水稻的亩产都在三担上下后,杨兴国彻底放下心来。

同杨兴国的放心相比,跟着杨兴国的周中举则非常高兴。

对于周中举来说,让人满意的收成,直接意味着今年六十多万担水稻的粮税可以轻松收上来。

如此数量庞大的粮食,不仅可以满足辽东军接下来的一年需求,还能把刚刚建好的粮食储备仓库装满,更有甚者,如此数量庞大的稻谷,甚至还能让辽东军拿出至少二十万担去贩卖。

当然,这还仅仅是稻谷。

再加上三十多万亩悍地可能收上来的三十多万担玉米。光粮税就能给辽东军带来百万两白银的收入。

一天的考察结束后,周中举可谓是越考察越高兴。

但是,杨兴国脸上,除了刚开始的笑容外,到了后面,脸上竟然没有流露出任何笑容。

一脸不解的周中举直接问道:“司令,收获这么多粮食,你不高兴吗?”

“高兴……当然高兴……但是,高兴之余,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

“我们的百万亩良田,除了种水稻,好像就剩下玉米……”

“水田种水稻,能产生最大利益,我就不多说了。可是,用悍地种植没有太多人吃的玉米,再加上玉米又便宜,一担才一两银子,那也太亏了,除去各种成本,这些悍地一年下来,根本带来不了多大收入……”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五章赚大钱

就在这时,一个警卫忽然走进来报告道:“司令,外面来了个姓李的商人,他说跟你约定好了,筹到银子就来找您谈收购粮食的事。”

杨兴国一愣后回答:“姓李的粮商,我记得他。这才十天时间就把银子给凑齐了,真是出人意料……正好我现在也有些问题要问他,马上把他带进来。”

很快,这个人就进到司令部并且站在杨兴国面前。

看到对方对自己态度明显恭敬不少,杨兴国无奈的笑了笑后问道:“李老板,看来你非常眼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