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兴华夏-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此之外,林义哲还向南洋方面发函,请求将已经调拨给南洋的4艘炮舰“万年清”、“靖远”、“镇海”、“振威”和通报舰“飞鹏”调回,南洋方面表示同意,但时至今日,南洋诸舰却仍未到达。
不管南洋诸舰能否到达,林义哲都已经下了决心,只要朝廷旨意一到,就立即出发!
从穿越到这个时代到现在,他的手中,终于有了一支不容小视的舰队!
虽然这支舰队的规模,还无法和西方列强相比,但现在,这支舰队是他面对日本侵略者时,唯一强有力的依靠!
现在,已经到了他检验自己奋斗成果的时刻!
他必须要打赢这一仗!
为了自己在这个时代的亲人!
为了自己脚下的这一方热土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个强国之梦!
“来吧!这一回我们好好较量一下看看!”林义哲望着远方的大海,从心底发出了一声怒吼。
※※※※※※※※※※※※※※※※※※※※※
《李文忠公集:附上海探信(三月二十日)》:“……所有东洋兴兵打台湾生番地方之事,连日议论纷纷,顷由长崎信来,知日本派柄川宫(柄川名,宫即亲王也)总督其事,李仙得参议。李即去年随副岛来过。本美国人,曾任福建领事,会说台湾话。外国新报日军共计一万五千人,究竟兵数如何不知实在。又有云花旗公司船名‘牛也克’者,装三千人云。为日本雇装兵丁前往,共欲去五只船。两只兵船由日本而去,一只兵船日本派驻烟台,调去两只商船,皆西人之船雇去。但四、五千之数有多无少。西人与中国有约。不应为日本所雇,载兵来境,有悖公法。日本打生番,实则轻举妄动。但实情是因旧藩部属武士新近内乱不惬国家请征高丽不允,恐再作乱。姑使之往打生番,不计胜败,是驱若辈以从事而已;乃国家调停安插苦衷,可谓荒谬绝伦矣!……”
《李文忠公集:论日本派兵赴台湾(三月十三日)》:“……日本派兵赴台湾查办生番,据各国公使及赫总税司所述,与江海关沈道抄送长崎电报不符等因。查日本既称派员经台湾查问,难保不带兵前往。美人李仙得上年偕副岛种臣来华即欲怂恿构兵,李仙得现充东洋大官,赫总税司谓为日本主谋,与此间所闻无异。惟各国兴兵之举。必先有文函知会因何起衅,或不准理诉,而后兴师。日本甫经换约请觐,和好如常。台湾生番一节,并未先行商办。岂得遽尔称兵?即冒然兴兵,岂可无一语知照?日本内乱甫平,其力似尚不足以图远,即欲用武,莫先高丽。江藤新平请伐高丽,尚因不许而作乱,岂竟舍积仇弱小之高丽,而先谋强梁梗化之生番?即欲藉生番以图台湾,若中国以全力争之,未必遂操全胜,徒自悖义失和。近年东洋新闻百变,诈讹多端。巴夏礼与该国情好最密,代为虚张声势,亦在意料之中。威使续称:日本并未出有向中国称兵战书明文,且有钦差大臣前来中国之议。以此推之,似无发文称兵之心,数语似尚平实。”
“昨据沪员陈福勋禀称:柳原前光有日内启行来沪之信,应俟该使到后,相机驳辨,并续有探报再行奉闻。敝处距闽过远,不知该省有无防备?此事无论虚实,拟请钧处密饬先事筹维,勿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备之。各国垂涎台湾已久,日本兵政寝强,尤濒海切近之患,早迟正恐不免耳!……”
※※※※※※※※※※※※※※※※※※※※※
日本,长崎。
一身西式军装的西乡从道站在码头,看着陆续登上商船的日本陆军士兵,心头的豪迈之意油然而生。
这一天,他等得已经太久了。
“我刚刚得到了来自厦门的电报,‘蒙那肯’号已经出发了。”同样身穿日本军服腰挎军刀的李仙得来到西乡从道身边,瞅着没人注意,在西乡从道的耳边轻声的说了一句。
“要是美国政府问起这件事来,他们该怎么回答?”西乡从道“体贴”地替这些前来义务“帮忙”的美国人问了一句。
“当然是以‘观战’的名义。”李仙得微微一笑,颇为自得的答道。
“太好了。”西乡从道也是诡秘的一笑。
虽然离他们俩很远,但耳朵天生就比较长的水野遵,还是将二人的对话听了个清清楚楚。
听到的确有美国军舰参与行动,一直忐忑不安的水野遵心中稍感安稳。
作为上次的探险队成员之一,加上水野遵精通汉语的关系,他被日本政府任命为参赞,也来参加这次“讨番”的军事行动。尽管心里并不情愿,但是出于对国家的忠诚,他还是接受了任命。
水野遵看着码头上一个个身穿黑色军服扛着步枪和行李,正三五成群的议论着,兴高采烈的等候登船的日本陆军士兵,心中不知怎么,莫名的感到阵阵不安。
他的眼前,又浮现出了林义哲的身影。
还有那些训练有素的中国水兵!
水野遵下意识的摸了摸腰间。
林义哲赠送给他的那把左轮手枪,现在就在他的腰间。
又有一队日本士兵来到了码头,码头变得更加的嘈杂起来,水野遵抬头望去,看到这一队新来的士兵的纪律似乎不如先前到来的士兵,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新来的士兵尽管也穿着黑色的日本陆军军服,但他们当中有好些人,神情显得比一般人傲倨,而且有不少人腰间竟然别着一长一短两把武士刀!
熟悉日本传统文化的水野遵知道,长的武士刀,是用来砍人的“打刀”,而短的那把,则是用来自杀的“胁差”。
一般的日本武士腰间,多数都配着这一长一短两把刀(当然也有配得多的神经病,据说最多的腰上别了八把),作为武士的身份象征。而自从日本政府颁布“废刀令”之后,武士上街已经不许佩带这样的刀了,但想不到今天,在出征台湾之际,竟然有人又把它们公然的亮出来了!
第二百九十六章 西乡大暴走
看到这些腰间插着两把刀身上却被着步枪的日本士兵,水野遵一时感觉无比的凌乱。文学馆
“这些士兵是来自于哪里的?”李仙得显然也有同样的疑问。
“这些士兵都来自于我的家乡鹿儿岛县,也就是原来的萨摩藩。他们都是强悍善战的武士!”西乡从道有些得意的说道,“我的家乡萨摩藩的士兵,是日本军队当中最厉害的!”
“我现在已经预感到,我们这一次的行动,将取得圆满的成功!”李仙得适时的恭维了踌躇满志的西乡从道一句。
西乡从道和李仙得正谈得兴高采烈,却突然看到一辆马车正飞快的向码头疾驰而来。
西乡从道认出了那是大隈重信的马车,不由得愣住了。
很快,马车来到了码头停下,马车门打开,大藏卿大隈重信的身影出现了。
此时的码头乱哄哄的一团,等候登船的士兵们在互相议论交谈的声音,运送物资辎重的苦力们来回忙碌搬运的号子声,工头的吆喝声响成一片,到处都是来回走动的人影,以及人们脚步腾起的大片烟尘,一时间令刚下马车的大隈重信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大隈重信四下里张望着,好容易看到了立于军旗之下的西乡从道,便快步分开众人,向西乡从道走去。
西乡从道隐约的感觉到大隈重信给他带来的可能不是什么好消息,刚刚脸上的兴奋和得意渐渐的消失了。他定了定神,整了整军服和军刀,迎着大隈重信走来。
“大隈君,你是来给我们送行的么?”西乡从道故做轻松的笑问道。
虽然大隈重信一开始便反对“征韩”“征台”,但在御前会议上却出人意料的支持了军方的行动。是以西乡从道对他的看法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态度也不象以前那样的生硬了。
“不是。”大隈重信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恰恰相反,我是来告诉你坏消息的。”
“噢?是什么坏消息?”西乡从道笑了笑,问道。
“政府已然通过决议,决定延缓出兵台湾。”大隈重信说道,“敕令一会儿就会送过来。”
“什么?延缓出兵?这是为什么?!政府怎么可以出尔反尔?”西乡从道大惊,立刻问道。
“你看看这些报纸。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大隈重信说着,向侍者摆了摆手,侍者立刻递上了几张报纸,大隈重信拿过报纸看了一眼,将报纸翻到了一面。递到了西乡从道的面前。
西乡从道接过报纸看了一眼,脸上便勃然变色。
这是一张英国人发行的报纸,上面明确的写着一项西洋各国政府的公告,公告宣布,各国政府禁止本国民众参与日军出兵台湾的军事行动。
“据北京公使馆副岛君的消息,英法美普奥意等国已然照会清国政府,称不会允许本国民众协助帝国出兵。禁止向帝国军队出租船只和售卖军用物资。”大隈重信说道,“也就是说,西洋各国明显是反对帝国出兵台湾的,为了不引起外交上的纠纷。帝国政府昨日通过决议,暂缓出兵台湾。”
西乡从道的脸色变得惨白,他没有再看报纸的详细内容,而是将它们塞回到了大隈重信的手中。
“不……不……”他摇着头。自言自语的说道。
“你说什么?西乡君?难道你要抗命不成?”大隈重心吃惊地问道。
“不管怎么样,这次行动决不可以停止!”西乡从道突然转过头。看着大隈重信,恶狠狠地说道。
“什么?!”大隈重信大惊。
“请大隈君代我转告政府,此次出兵,势在必行!”西乡从道咬牙切齿的说道。
“西乡君,你疯了么?!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大隈重信大叫道。
“我当然知道!”因为过于激动,西乡从道的脸上肌肉竟然发生了扭曲,变得分外狰狞,吓得大隈重信竟然不自觉的后退了一步。
“大隈君!你看看这些忠勇的帝国军人!你想过他们知道取消出兵的消息的感受吗?”西乡从道指着周围的日本陆军士兵,大声的对大隈重信说道,“他们满怀着一腔热血和希望,为了给帝国开疆拓土,可还没有等到他们有机会付诸行动,却得到这样的消息,你觉得他们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愤怒?!”
西乡从道的话一下子让大隈重信想起了前不久发生的“佐贺之乱”,心中不由得一沉。
他当然明白,西乡从道的话并不是危言耸听。
1872年的夏天,对“奉还版籍”、“废藩置县”等政策一直十分不满的“幕末四贤侯”之一的岛津久光上书明治天皇,提出建议十四条,公开向明治政府的资产阶级改革挑战;反对文明开化和教育改革;反对仿效英、法改革制度;反对“四民平等”和相互通婚等等。此后,他又派人进京活动,要求罢免大久保利通和大隈重信等人的官职。明治政府虽然没有采纳他的主张,但为了缓和保守势力的不满情绪,1873年12月,明治政府任命岛津久光为左大臣。但这种妥协手段改变不了岛津久光反对政府改革的思想。1874年1月,他再次反对大久保利通等人的施政方针,以还乡(鹿儿岛)威胁明治政府。不久岛津久光又向公卿三条实美、岩仓具视等人提出了“质问书”,指责明治政府“将先王制服改为洋服”,历法“改用洋历”,政府各部“皆模仿洋制”,学制、军制均采用“洋式”,“参议兼任省卿”,“兴不急需之土木”等等,坚持制服、学制、军队、租税等一切复旧。岛津久光还扬言,如果不采纳他的意见,他本人供职无益,将呈请辞职。并要求撤销大久保利通的一切职务。此外他还要求马上罢免大隈重信的参议职务,召回西乡隆盛、板垣退助,并复其职。在没有免掉大隈重信的参议之前,他本人不参政,以此逼迫政府。对这些反政府要求,不仅大久保利通等人无法接受,就是希望迁就岛津久光的三条实美和岩仓具视也难以承认。但因为大久保利通出身萨摩藩,碍于岛津久光是过去的藩主,因而没有公开对抗。可是肥前藩佐贺城出身的大隈重信没有顾虑。他毅然指出:“和过去不同,现在自己是朝臣。一个朝臣为何因一旧藩主而轻率地去留!”因为维新派势力的反击,岛津久光的复辟要求未能实现。最后,被迫引退。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就在岛津久光等旧藩阀势力激烈反对明治政府的改革措施时。不满明治维新改革的旧士族公开发动了反政府的叛乱。最先爆发地点恰恰就在大隈重信的故乡佐贺!
在1873年年末和1874年年初,佐贺士族便建立了“征韩党”和“忧国党”。两党分别拥戴佐贺出身的前明治政府参议江藤新平和前秋田县令岛义勇为首领。1874年1月,江藤新平和岛义勇先后从东京和秋田被迎回佐贺。“征韩党”愤于征韩论派被击败,主张立即征韩,要求把遣使朝鲜作为确立国权的机会。当时江藤新平是想借助征韩、忧国两党之力使内阁会议回到征韩上来。“忧国党”则反对明治政府进行的各项改革,要求重新起用“中兴之元老”(岛津久光、西乡隆盛、江藤新平等)对内实行封建郡县并行之制,对外则征服朝鲜、进攻台湾。
江藤新平和岛义勇在纠集了3000多名士族队伍之后。一厢情愿的认为西乡隆盛会在鹿儿岛举兵,板垣退助会在高知举兵,然后九州、四国的士族群起呼应,必容易成事。是以1874年2月4日。江藤新平劫夺了小野组银行,抢到20万日元经费,发动了武装叛乱,结果事态支并未象他们想象的那样发展。佐贺士族叛乱的消息传到东京。明治政府在4日和7日命令陆军省出动熊本、东京和大坂的镇台兵镇压。2月10日,明治政府派大久保利通赴九州。18日明治政府军占领了佐贺城。五日后这次叛乱被平息。江藤新平和岛义勇逃走后,不久在鹿儿岛被捕处斩。
“佐贺之乱”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对明治政府的震动非常之大,大久保利通和大隈重信等人都意识到了如今士族已然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火药桶,一旦爆炸,很可能会使日本政府粉身碎骨。是以在“佐贺之乱”后,大久保利通和大隈重信对于“征台”不约而同的都转变了态度。
在他们看来,“征韩”可能会引发清国和俄国的直接干预,因为朝鲜毕竟和清俄直接接壤,又靠近清国的东北“龙兴之地”,贸然对朝鲜开战风险太大,而对台湾“无主之番地”的进攻,风险无疑要小得多。
“大隈君,军心不可侮!还请大隈君帮忙,请政府收回成命!”西乡从道注意到大隈重信变了脸色,知道自己刚才的那番话已经对他起了作用,立刻站直了身子,语气诚恳地说着,向大隈重信郑重鞠了一躬。
大隈重信的身子一颤,显然被西乡从道的这个要求给吓到了。
“拜托了!大隈君!延迟出兵将会使军心士气受到大大的损害,万万不可!”西乡从道看到大隈重信犹豫不决的样子,索性发了狠,上前一步,咬钢嚼铁般的说道,“无论如何,我也要行动!如果政府强行阻止,我愿退还天皇陛下的全权委任敕书!以贼徒之姿直捣生番的巢穴,绝对不会累及帝国!”
听到西乡从道的这句话,大隈重信心中激荡不已,他又想了想,终于下了决心,向西乡从道点了点头。
“那西乡君便赶紧出发吧!不可再耽误时间了!”大隈重信转头望了望乱哄哄的码头,沉声说道,“再晚,等信使一到,可就来不及了!”
“多谢大隈君成全!”西乡从道明白大隈重信已然决心帮助自己,不由得感激涕零,又向他鞠了一躬。
“我现在就去给东京发电报,称‘士气强盛,势难禁止’。请政府收回成命。”大隈重信向西乡从道微微一躬还礼,说道。
“好!那就有劳大隈君了!”西乡从道直起身子,脸上已然又是兴奋之色。
“快走吧!”
“是!”
过不多久,在西乡从道的严令下,码头很快结束了乱成一团的局面,码头上的第一批日军共计3600余人全都上了船。看着由铁甲舰“东”号、炮舰“日进”号和“孟春”号护卫的船队离开了码头,大隈重信叹息了一声,这才上了马车,前去邮电所给东京发电报。
而当天皇的敕使到达码头时。船队已经变成了远处海天线中的几个冒着烟的小黑点。敕使只能望着一片狼藉的码头哀叹不已。
东京,皇宫。
“第一批军队已经出发了?”得到报告后的明治天皇眉头习惯性的紧皱了起来,“不是先发了电报了吗?还有大隈卿不是去了长崎了吗?难道大隈卿没有能够阻止西乡卿上船?”
“是的,陛下。因为天气原因,电报发生了延误。所以在敕使赶到之前,船队已经出发了。西乡君没有能够接到电报和敕书。”大久保利通答道,“大隈君倒是赶到了码头,但未能劝阻军队出发。他发来电报,称我军将士士气强盛,若强行禁止,将引发变乱。”
大久保利通一边回答。一边小心地观察着明治天皇的脸色。
他刚才向天皇的报告,其实隐瞒了两个重要的情况,一个是电报发生了延误,并不是因为天气原因。而是因为发报员就是一个萨摩藩出身的下级武士,他在得知电报的内容后,为了使出兵成功,而故意的把电报压下。延迟发出!
另一个情况就是,大隈重信其实是被西乡从道说服了!他担心会引发叛乱。才特意演了这样一出戏!
大久保利通此时还想不到,这次的电报延误,和西乡从道的“暴走”,将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下克上”的开始!
“西乡从道竟敢违抗朕命!”明治天皇也不傻,他从大久保利通的话中已经猜出了这当中的一些隐情,眉宇间满是怒色,“如此妄动,一旦引发国际纠纷,将至天下亿兆于何地?!置朕于何地!”
大久保利通有心想要替西乡从道辩解几句,但见到天皇发怒,不由得吃了一惊,那些话便没能说出口。
“传朕的旨意!命令撤回第二批和第三批军队,不得出发!”明治天皇厉声对侍武官说道,“再派船去追回西乡从道!”
大久保利通听到明治天皇的命令后大吃一惊,正要劝说,天皇却转过身,迈着方步,摇摇摆摆的去了。
大久保利通在心里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叹息,他没有再说什么,而是立在原地,鞠躬向天皇瘦小的背影致敬。
不久,几艘充作通报舰的日本海军汽船驶离了长崎港,艰难地向着浪涛汹涌的海面冲去。它们的目标,便是西乡从道的运兵船队。它们要把明治天皇下令撤兵的命令传达给西乡从道。此时西乡从道已经走得远了,加上海况突然变得恶劣起来,令它们难以追上了。
差不多与此同时,在大海的另一面,中国的天津大沽口港,一艘中国海军的通报舰,正如同离弦之箭一般,以最快的航速在海面上飞驰着。
这艘高速通报舰,便是属于船政水师的“飞霆”号。
此时“飞霆”号正载着朝廷对林义哲“夺情起复”的旨意,直奔福州驶去。
※※※※※※※※※※※※※※※※※※※※※
《李文忠公集:论日本图攻台湾(三月二十五日)》:“……连日接晤英翻译梅辉立、德翻译阿恩德、美副领事毕德格,佥以各国所接东洋电报,实有日本图攻台湾生番之信。并称美国人李仙得带领陆军,又雇美国水师官某带领兵船。与敝处现接上海探信,大略相同。此事如果属实,不独日本悖义失好,即美国人帮助带兵,雇与商船装载弁兵军装,均属违背万国公法,且与美约第一款相助调处之意不符。尊处晤美使时,似可就各处探报及各国文函,先与辨论。若美国遵照公法撤回李仙得等,严禁商船不准应雇装载弁兵,计日本兵船无多,其谋当渐寝息,此为第一要义。日本使臣柳原前光有望间到沪之说,现无确信。该国既无文函知会,仅将电信钞送上海道云:派员往台湾查问。隐约其词,意甚叵测。难保不乘我不备,闯然直入。闽省自制兵轮船及水师船只不少,似应先派往台湾各港口盘查了望。如遇日本兵船入境,问其因为何事而来?如船中载有陆兵多名,应即拦阻,勿令进口上岸。俟将公事议明,再听进止。……”
ps:课堂上,老师提问:“如果天上真的有老天爷,能撒东西下来,同学们最希望撒什么下来。a希望b金钱c知识d权利。”这时,小明突然站起来说:“撒b,老师撒b啊。”该生卒,享年八岁。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二百九十七章 致命速递
《李文忠公集:致林鲲宇抚军》:“……窃闻台地海防陆汛,无甚足恃,似宜另调得力陆军数千,即用轮船载往凤山琅峤附近一带,择要屯扎,为先发制人之计。兵擅自登岸,一面理谕情遣,一面整队以待,庶隐然劲敌无隙可乘。……尊示已飞布福州将军、南洋大臣、闽浙总督预筹妥办。窃思南洋大臣向难遥制闽事,惟船政大臣管辖新造兵轮船,又系闽人,情形熟悉,似应由钧处知照沈幼丹中丞,会商将军、督抚密速筹办。日本既有此议,早迟必将举行,若不慎谋于始,坐待兴师,将来无论彼此胜败,恐兵连祸结,竟无已时;于沿海大局关系非浅。……”
※※※※※※※※※※※※※※※※※※※※※
北京,紫禁城。
李莲英行色匆匆的来到了一座位于崇文门外的坐南朝北的四进四合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