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兴华夏-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百二十章 太后圣明
“王爷所言极是。”林义哲知道醇亲王这么说,有意是想帮助自己,他小心地措着词,尽量打消慈禧太后对于向外国借款的顾虑,“涉及国家根本之利权,自然让无可让,而在我为小,在彼为大者,则不妨商让,换来借款,以求互利。”
慈禧太后似乎从林义哲的解释当中听出了什么,她看着林义哲,笑了笑,问道:“林义哲,关于这借洋债的事儿,你是不是早就在琢磨了?”
听了慈禧太后的话,林义哲的心中不由得一凛。
“皇太后圣明,”林义哲道,“臣出使欧洲时,见英法诸国王室贵及政府,用度不足之时,每每商借于钱商,多能转危为安。臣心甚奇之,是以多多留意,方知其中奥妙,是以斗胆提此建言。方才臣所言,只是大略,至于具体经办,臣当具备详细条陈,请皇太后同枢臣会议。”
“呵呵,林义哲,你既然可弄出详细条陈出来,说明这事儿已是有谱儿了啊。”慈禧太后笑道。
“皇太后圣明,只是稍有头绪而已。”林义哲听到慈禧太后已是有意允准,心中不由得一块大石落地。
说动慈禧太后同意借洋债,实际上是他和内森所定的“东方耶路撒冷”计划中的让罗特希尔德银行进入中国的重要一步!
“林义哲,你且说说,是泰西哪一家的钱商,能有这么大的手笔?”慈禧太后问道。
“回皇太后的话,是泰西钱商罗斯柴尔德氏。”林义哲答道。“该钱商专营金钱借贷业务,资财雄厚。泰西诸国政府多与其往来,其在欧洲信誉为第一。”
“林义哲,这罗斯柴尔德氏,如何愿意借款给大清呢?所谓‘无利不起早’,他们贷给咱们款子,所为者何?”醇亲王插言问道。
“回王爷的话,这罗斯柴尔德氏,乃属犹太族。其国早亡,族人流徙于世界各地,唐宋时便有留居中国者。”林义哲道,“犹太族擅于理财经商,又失其国,是以于欧洲多受歧视,唯独留居中国者受到善待。是以对中国颇为感恩。此次愿意出力,有报恩之意,亦是想为中国办事,求得中国怜悯,得一方其族人可安居之微地存身。”
“这犹太族既是擅于经营,广有财富。在泰西诸国,难道不可置地买田存身吗?”醇亲王奇道,
“回王爷的话,这犹太族因国之不存,一直饱受欺凌。虽有资财,其所在国却不许其购买土地。是以一直无存身之地。在欧之犹太人,倘逢一二明主贤君,则生活得好些,若逢暴君奸佞,则多为被掠之对象,境遇颇惨。”林义哲道,“三年前,俄罗斯便寻口实夺其财产,大规模驱逐其族,死者枕藉于路,情形极为可怜。而我天朝仁德布于四海,是以其倾心向慕,愿意来华出力。”
“原来如此,想不到个中还有如此曲折。”慈禧太后听了林义哲的回答,不由得对犹太人生了怜悯之心,“这犹太一族,境遇竟会如此悲惨……”
“皇太后圣明,一族失其国,犹如子失其母,无得佑护,人人欺之。”林义哲道,“臣建言借洋债,非为图一已之名利,乃是欲行非常之法,借其财力,兴我大清。当今世界,各国争雄,若不破除旧见,奋发自强,国家前途堪忧。臣深知如此办事,定会身背卖国贼之骂名,然一已之声名受损,总好过去当亡国之臣!”
林义哲说着,自然而然的进入了慷慨激昂的状态(演技堪比剧团出身的),并连连叩首于地,慈禧太后微微一笑,“李莲英,快扶林义哲起来。”
李莲英上前扶林义哲起身,慈禧太后看着林义哲,和颜悦色的说道:“林义哲,这事儿,你便放手去办罢,不要害怕被人骂,总有我们这些人给你顶着就是了。这一次成立海军衙门,怕你资历太浅,升迁太速,是以要七爷帮你撑着,你便安心办事罢,多的不要去想。”
“臣谢皇太后恩典!”林义哲急忙重又叩首道,“臣当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在叩头的那一刹那,林义哲知道,自己的这一步,已经平安的迈出去了。
不知道内森和萨拉父女得知了消息,会做何感想?……
不管怎么说,强国之梦,自今日起,已不再遥远!
在又谈了一会儿之后,慈禧太后便结束了这次召见,林义哲辞出,由李莲英送出大殿,他正走着,却见刘诚印迎面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林义哲注意到刘诚印的脸上带着少有的悲伤之色,不由得心中暗惊。
刘诚印注意到了林义哲投来的关切目光,冲林义哲和蔼的一笑,便快步的进了大殿。
林义哲和李莲英对望了一眼,李莲英似乎知道刘诚印因何如此,冲林义哲微微的摇了摇头,手掌轻轻的向下一砍。林义哲登时醒悟,不由得在心里暗自叹息了一声。
他已经猜到,刚才刘诚印是去做什么了。
大殿里,醇亲王也向慈禧告辞,待到醇亲王离了大殿,刘诚印便小声向慈禧太后报告道:“禀老佛爷,奴才料理完了……”
慈禧太后注意到了刘诚印脸上的悲伤之色,也禁不住叹息了一声。
“行了,料理完了就好……”
两人看似极为寻常的一句对答,实际上代表着紫禁城内,刚刚过去的极为血腥的一幕……
一处偏狭的院子里,一群身穿白衣被反绑着的宫女太监跪在地上,正一个个的瑟瑟发抖捣蒜泥般的不住磕头求饶。
“万岁爷走得孤单啊——你们身为万岁爷的奴才,应该去地宫里头侍奉万岁爷万万年!”刘诚印硬着心肠,看着这五十余名宫女太监,嘶声喊道,“这是你们前世修来的福气……”
听到刘诚印的话,跪着的宫女太监们抖得更厉害了。
“奴才冤枉啊!——大总管饶命啊!”被绑着的周德英尖声号叫起来。
“这是奉皇太后的旨意,你们就安心上路吧!”刘诚印对周德英的号叫声充耳不闻,自顾自的说着,向执刑的太监们摆了摆手。
两个太监当先将周德英拖到地上按住,另外两个太监则举起竹板,狠狠的朝周德英的屁股上打了下去。
那边,又有两个太监拖过另一名同治皇帝的随身太监杜之锡,狠狠的打了起来。
“啊!——大总管饶命啊!不关奴才的事!是澄贝勒和王庆祺干的好事!他们还和皇上一起玩乐,和奴才们不相干啊……”几下板子打过,周德英便受不住了,立时鬼哭狼嚎起来。
听到周德英的胡说八道,刘诚印的面色一沉,重重的咳嗽了一声。
执刑的太监会意,抡起的板子突然变了方向,狠狠的打在了周德英的头上,周德英登时没了动静,身子也不再扑腾了。
刘诚印看到周德英的头上鲜血和脑浆直流下来,心里一哆嗦,情不自禁的转过头去。
那边,没等杜之锡喊出声来,同样的一板子也重重的打在了他的头上,他哼都没哼一声,便断了气。
别的行刑太监们见状,也都明白过来,一个个板子全都向犯人的头上招呼,不多时,三十余名原来侍候同治皇帝的太监便悉数杖毙。
在处决这些太监们的同时,约二十余名曾被同治皇帝临幸过的宫女也都被拖进了一间屋子,按倒在地,几名身强力壮的太监拿着粗木棒,狠狠击打着她们的头部,将她们一个一个的活活打死。
处刑完毕之后,刘诚印尽管心中难过,但还是上前一一验看了尸身,在确定了所有原来同治皇帝身边被临幸过的宫女答应和侍候同治皇帝的太监全都死了之后,他一刻也不愿多呆,便急急的回去复命去了……
出了宫门,林义哲便直奔贤良寺郭嵩焘的寓所,他原本打算将今天慈禧太后透露的任命消息告诉郭嵩焘,让他有所准备(正式谕旨得等到新皇帝登基后以新皇帝的名义下达),但却没想到,又一次在郭嵩焘这里,看到了刘锡鸿!
※※※※※※※※※※※※※※※※※※※※※
《郭嵩焘日记》:
“光绪元年正月初一,曾国荃宫保约饭,与余诣前门关帝庙前行礼,求签问大局,然后过周少农处,诸友会聚。余外出时,刘云生曾来余处,未获一见。旋去兰荪尚书府上拜年请安。”
“初三日,杨秋帆、陈寿山等人往过,刘云生在,作竟日谈。”
“初四日,大雪盈寸,诸友未至,林鲲宇刘云生来,畅谈半日方去。”
“初八日,仍未蒙召见,内心不安,未出门,刘云生来,与谈良久,心稍安。”
“初九日,陛见归去,林鲲宇与友多人会聚家中,谈陛见事,刘云生来贺,告以吉音,喜甚。”
“十一日,往谒兰荪尚书,告以此次使英,兰荪告以此次出使,皆文博川中堂之力。兰荪又问余抚粤时遭谤之由,言及当日之事甚详,余甚怪之,不知其从何得知也。(这事不明摆着的吗)”
“十九日,刘云生饷食(送好吃的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阅读。)
ps:本日一更到!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四百二十一章 儿女绕膝
“二十日,登极大典,往九卿朝房列队赴太和殿恭贺。”
“二十一日,林鲲宇邀晚酌,刘云生在。”
“二十二日,云生早过,留饭。”
“初七日,林鲲宇为起一六壬课,占出洋吉凶,云:‘大凶,主同室操戈,日在昏晦中,势且不能成行,即行亦徒受蒙蔽欺凌,尤不利上书言事,伴侣僮仆,宜皆慎防……”
“初九日,再次陛见,回寓后,林鲲宇来,畅论洋务。后刘云生亦来。”
“十二日,赓臣邀同石翘、云生饮于湖广会馆,得五古四章书法,朴茂苍劲,云生亦擅书法,可谓情趣相投……”
“三月初七,余之生日,石翘、云生作东,邀鲲宇至龙树寺贺岁,随至便宜坊小酌。”
“十一日,兵部值日后请得十日假,与赓臣、鲲宇、云生、石翘游陶然亭。”
“十七日,复与诸友游万柳堂,得佳句颇多,以云生句最妙。归来又相去复兴居小酌。”
“二十一日,又续得十日假,与云生等人出西便门至白云观,观纯庙碑文,归复至广和居小饮。”
“二十六日,再与云生等人游什刹海,步至积水潭。……终日应酬不休,殊苦人也。”
“二十七日,陛见得旨,著准开兵部左侍郎署缺,原派出使英国钦差大臣差使,仍著届期前往。云生来贺,并告兰荪尚书保举其为副使。一同出洋见识,余心甚慰。此行有云生作陪。当无憾矣……”(的确可以无憾了)
《李文忠公集:复丁雨生中丞(正月十四日)》:
“惠示议覆总署六条大稿,披读再四,逐条皆有切实办法,大意似与拙作一鼻孔出气,而筹饷条内推及陆路、电报、公司、银行、新疆,铁路用人条内,推及农商受害,须停止实职捐输。此皆鸿章意中所欲言。而未敢尽情吐露者。今得淋漓大笔,发挥尽致,其比喻处、痛快处,绝似披公来书,所谓现出全体怪象,虽令俗士咋舌,稍知洋务者。能毋击节叹赏耶?鄙论渐弃新疆、弛禁罂粟、扩充洋学各节,颇为腐儒所疑诧,实皆万不得已之谋。尊议略为发明,而不为过激之谈,足见执事洋学果进,揣摩时趋。亦大有进境,直将优入圣域,岂徒四科、十哲已哉?方廷旨饬议,时春帆劝即钞寄尊处代拟,因期限过促。展转误时,又恐近年沈酣古籍。不复自出新义,乃冬间两次来示,并未及提,诡秘殊甚。拙疏到后,复倾筐倒箧而出之,若非鼎湖之变,此事早经议结,亦无从代上矣。去腊十八日赴京叩谒梓宫,晤枢廷文、李二公,皆询执事何时北上?总署以各省复议到齐,惟幼丹与鄙人两议切实,余多对空策。今春自林鲲宇进京后,当京廷臣会核定议,拟开篆后据情钞折入告,或无迟误。蒋芗泉冬月抵京,旋即病故。曾沅翁腊初入都,适国丧未能召对。筠仙正初抵京,已召见数次。恭邸赞鲲宇洋务精透,似将大用。两宫垂帘,朝政清明,遣戌众太监,诛黜佞臣,尤见刚果。执事久经宣召,曾服勤于先朝,际此时艰,亟应投袂而起,毋再濡滞观望,致滋疑议。至于用行舍藏,其权仍操之自我,如到京后所如不合,或用违其才,尚可从容辞退也。”
“幼丹洋务、船政,比之时人,似胜一筹。其鲠亮公忠,不避艰险,尤为罕伦。中外声望日起。台湾已议准设抚就驻,想当别有措置。其复议稿及日意格、张斯桂条陈,钞呈台鉴,余子碌碌,更不足数。筱南久未来津,去冬作古。省三仍在肥乡。召民回粤,未知何时赴任?竹堂亦非使才。荔秋为古巴华工一事,赴都辨论。何子莪谓其能使绝域者,未审志趣、才器何如?筱宋春间能否北来?此投时利器也。”
※※※※※※※※※※※※※※※※※※※※※
“这刘锡鸿的副使一职,是李兰荪尚书保举的?”林义哲得知刘锡鸿成了郭嵩焘的副使的消息,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回大人,正是李尚书保举的。”亲信仆人林福答道,“听说谕旨明日便可下达。”
林义哲想起了自己上一次出使时李鸿藻安排得意门生洪钧作为自己的副使,不由得冷笑了一声。
林福看到林义哲嘴角的冷笑,禁不住打了一个冷战。
自从上次日本人行贿事件后,他本以为林义哲会寻个由头将自己扫地出门,但他没想到的是,林义哲竟然对他青眼有加,让他成了自己的心腹。
正是从那一次起,他的心里,就永远的断了背叛林义哲的念头!
在他看来,这个老爷身上,有着太可怕的神秘力量!
“还打听到什么别的消息没有?”林义哲不动声色的问道。
“老爷问宫里头刘大总管的事儿,我打听到了。”林福赶紧回答道,“那一天,是刘大总管奉了东佛爷的旨,把大行皇帝身边儿的太监和他临幸过的宫女和答应,全都处死了,听说一下子死了五六十号人……”
“果然不出我所料……”林义哲叹息着点了点头。
宫里的事情,一贯如此!
“刘大总管现在怎么样?”林义哲想起了那天刘诚印的佝偻样子,又问道。
“小的打听着了,刘大总管患的是‘石麻’之症(结石一类病),已有多年了。”林福答道,“大人那一陛见之后,刘大总管便病倒了,西佛爷还亲去探望了一回,嘱他好好调治。”
林义哲知道刘诚印病倒是因为受了巨大的刺激,引发了宿疾,不由得有些替他担心起来。
看来,自己还应该在医药卫生方面,投入得更大一些才行!
哪怕不为了改变历史,改变一下身边人的命运,也是好的!
“大人,还有一事,小的想提醒一下大人。”林福说道,“老爷的泰山老大人,一个多月前便奉召来京陛见,这两天便要到了。”
听到林福的提醒,林义哲心里猛地打了一个激灵。
这两天光忙活别的事,竟然把这件事给忽略了!
自己的这位老丈人,因为自己的关系,已然重新蒙恩起复,要来京陛见了!
自己现在京里,自然是要和他见面的!
问题是,自己自从穿越以来到现在,和老丈人只有书信往来,面可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虽然自己在陈婉处见过陈湜的画像,但这个时代的中国人画像,重写意而不重写实,和本人真实的面貌相差极大,“按图索骥”的话,只怕是要认错人的!
再说了,据陈婉说自己和她是青梅竹马,陈湜要是一旦提起小时候的事,他可是难保不穿帮漏馅的!
“多亏你想着。”林义哲苦笑了一声,“我还真把这事给忘了……”
“大人忽忧,小的帮着大人想着呢。”林福道,“进京前夫人便嘱咐小人,一些细小的事,多帮大人想着点儿,小人时刻记着。只要大人别嫌小的唠叨便是。”
听到林福的话里对陈婉透着难言的敬重,林义哲不由得暗暗感叹陈婉的持家有术。
想到现在的陈婉应该是三个小儿女缠身,林义哲的心里突然涌出对妻子的强烈思念之情……
福州,林义哲宅第。
“砰!砰!”
后花园里不时的传来阵阵鞭炮似的清脆声响,让正在给外孙女喂饭的陈夫人吓了一跳。
“这……又是怎么回事?”陈夫人看着女儿陈婉对后花园传来的声音充耳不闻,而是在给4岁的儿子林冠臣喂饭,忍不住问了一句。
“是语曦在后花园放枪呢。”陈婉笑了笑,说道。
“什么?放枪?鸟枪还是洋枪?语曦这孩子也太……”陈夫人大吃一惊,急道,“枪炮无眼,才七岁的女娃子,你就让她整天舞刀弄枪的,你也不怕她出了事,后悔终身!”她说着,放下了饭碗,便要去后花园。
“没事的,娘!”陈婉笑了笑,“那是小孩子的玩意儿,不是打仗用的火枪,只能够打火柴,放响儿听的。”
“就算是玩意儿的枪,可语曦是女娃子哟!现在就玩这些个东西,还不玩野了?将来可怎么嫁得出去哟!”陈夫人数落起女儿来,“你这孩子,怎么教的女儿!等孩子他爹回来,看他不找你算帐!”
“娘!没事的!鲲宇不会怪我的,那枪还是鲲宇给她亲手做的呢!”陈婉听到母亲提起自己的丈夫,抿嘴一笑,眉宇间洋溢着淡淡的幸福。
“鲲宇想是也和你学的!”陈夫人佯怒的瞪了女儿一眼,说道,“当初就不该让你去学武,当年兵荒马乱的,让你学点儿防身的技艺,是怕你碰上歹人吃了亏,谁想到……鲲宇当年多么文静秀气的一个孩子,生生的叫你给……”
“瞧您说的!娘,鲲宇才没象您说的那样儿呢!”陈婉撒娇道,“女儿现在都是诰命夫人了,娘,您口下留情,就给女儿留些颜面吧。”
“好好好,我不说了,反正哪,你给我记好了,冠臣可不能变成语曦那样儿!”陈夫人笑着起身,抱过了外孙林冠臣,在他红扑扑的小脸上亲了一亲,“冠臣以后可是要考状元的呢!”(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阅读。)
ps: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四百二十二章 初拜泰山
“冠臣要好好读书,一定考上状元!”幼小的林冠臣听到陈夫人的话,竟然使劲的点了点头,大声的说道。
“哟!冠臣有这个心气儿,好!好!”陈夫人听到林冠臣的话,高兴得什么似的,转头对陈婉说道,“果然和鲲宇一个样儿!”
陈婉看着母亲高兴的样子,知道母亲已然没有了对丈夫林义哲的丝毫怨怼,心中一时无比快慰。
自从自己嫁给林义哲之后,母亲因林义哲与左宗棠交恶,致使父亲被左宗棠上书劾免险些充军新疆,一直对林义哲抱有不满,虽然她嘴上没说,但在给女儿的信里面,却时常有些许流露,并认为林义哲轻浮孟浪,将来恐怕会惹大麻烦上身,祸及妻小。陈婉作为女儿,当然明白母亲是为自己担心,但她坚信,自己的眼光没有错,林义哲绝不是那样的人。
而现在,林义哲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母亲的看法是错误的,作为女儿,她的高兴是可想而知的。
“鲲宇常说,孩儿幼时须当顺着他们的天性,就其喜好发展,日后方有大成。”陈婉笑着说道,“他也说冠臣现在便喜好读书,日后当是状元之才。”
“冠臣喜爱读书最好,可语曦……”陈夫人又一次听到院子当中传来的“枪响”,不由得皱了皱眉头,“你这个当娘的,不能由着她的性子胡来!”
“女儿记得小时候,刚习武的时候,练不下来,娘还教导女儿,好女多奇志,怎么今儿个反倒不要外孙女习武了?”陈婉笑着揶揄了母亲一句。
“嘿!小丫头片子!你还长本事了啊?还教训起娘来了!”陈夫人又瞪起眼睛来,“告诉你,你就是正一品诰命你还是我女儿!娘的话你敢不听?”
“哎哟!娘——瞧您这话说的。女儿这诰命不是也有您一半儿嘛!没有娘哪有女儿啊!”陈婉笑着向母亲撒起娇来,她知道,母亲并没有生气,而是以这种方式表达着心里的高兴。
毕竟,自己的女婿年纪轻轻的就做到了正二品大员,连带着使赋闲在家卖香团的丈夫也沾光跟着起复,而且起复后的丈夫的品级才和女儿持平,按照朝规,哪怕是自己的丈夫见了女儿,也得客客气气的呢!
在陈湜起复奉命进京陛见后。陈夫人便应女儿之邀来到了福州,帮助女儿照看三个小儿女,陈夫人嫌林府的丫鬟毛手毛脚的,好多事情都是躬身亲为。一方面是她平日里细心惯了,一方面也是在安享天伦之乐。
在这个时代,并不是每个人家,都能享受到儿女绕膝含饴弄孙之乐的。
母女二人正说着话,林语曦蹦蹦跳跳的拎着一把细长的枪口还在冒烟的小手枪进来了。
见到陈夫人,林语曦将枪在了桌上。一阵风似的跑了过来,在陈夫人面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阿婆好。”
看到林语曦在自己面前忽然转成了淑女,陈夫人适才心中关于的担忧瞬间烟消云散,满心欢喜的将林语曦拉到了身边。细细的打量起她来。
这个女孩站在那里,给人的感觉,就象是有一股清新的芬芳在整个室内悄然的散开,慢慢的蔓延在每个人心头。她象一枝傲雪的寒梅。伫立在幽静的山谷中,恬静优雅的径自绽放,无论身周左右有多少人注视着她。她都象独自置身在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