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兴华夏-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里向我提出这么过份的要求。”

普鲁士绅士们灰溜溜的退了出去。孤拔看着他们一个个那垂头丧气的样子,国土和人民遭到普鲁士人占领和蹂躏产生的屈辱感至此总算是消了一大半。

“将军,皮埃尔中校(借着孤拔的光也给火线提升了)的报告。”一位通讯员进来将一份报告交到了孤拔的手中。

孤拔接过报告打开看了起来,眼中露出了满意之色。

“皮埃尔中校已经到达汉堡城下了,很好。等援军到达,我们就打到柏林去!”

虽然是孤拔是一位海军将领,但他对陆军的业务也一样精通,此次被拿破仑三世任命为这次登陆行动的最高司令之后,他的军事才能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展现。

就在这时,一位军官跑了过来,将一份刚刚到达的电报交给了他。

“将军,巴黎的电报。”

孤拔打开电报看了一眼,脸上露出了微笑。

“普鲁士人请求谈判了,很好。巴黎要我们适当调整军事计划。”

“那我们还要继续进攻吗?”副官莱威尔少校问道。

“当然!”孤拔坚定地说道,“我们取得的胜利越多,对政府的谈判就越有好处,这场战争才越有可能快些结束。你明白吗?”

“您说的对!将军!”

※※※※※※※※※※※※※※※※※※※※※

法国前线,普军指挥部。

“陛下,我们刚刚得到了情报,法国人占领了基尔港之后,有大批陆军登陆。他们正在向汉堡前进。”俾斯麦将一张装在烟盒里送来的纸条交给了威廉国王,他的声音低沉而嘶哑,眼窝深陷,双眼布满血丝,头发也有些花白,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

威廉国王接过纸条看了一眼,不动声色的将纸条还给了他。

“是时候结束这场战争了。”威廉国王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声,显然他做出这个决定相当的不容易。

“关于和谈的条件,我想要听听大家的意见。”威廉国王哑着嗓子说道,“请大家都过来吧。”

“是,陛下。”

※※※※※※※※※※※※※※※※※※※※※

法国,巴黎。

夏尔·蒙托邦走出了政府大楼,上了自己租来的马车。他从车窗向外望去,看到的是一张张冷漠的脸。他又想起了梯也尔,这个担任过七月王朝总理大臣的家伙现在取代了自己的位置,自己在配合他办理交接手续的时候,他自始至终的都没有瞧自己一眼。

马车开动了,经过拿破仑广场的时候,蒙托邦看到成群结队的年轻人高唱着马赛曲,挥动着三色旗雄纠纠气昂昂的经过。他们应该是要报名参军去夏龙随同皇帝对普鲁士人作战的。

“先生,我们去哪儿?”马车车夫问道。

蒙托邦这才想起来,自己现在是不能回家的。他的“八里桥伯爵”的贵族头衔已经被皇帝剥夺了,皇帝还下令查封了他的宅邸,现在警务部和内政部的人应该正在他的家里查抄他的财产,他本人也得到了警务部的严令,在此期间不得离开巴黎。

堂堂的法兰西帝国内阁总理大臣,竟然落到了这步田地,蒙托邦怎么也想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

听说皇后在夏龙,也因为那件发生在中国天津的惨案,触怒了皇帝,被皇帝下令软禁了。自己的被撤职,也可能和皇后的被软禁有关。

一想到自己竟然建议皇后去夏龙劝说皇帝进兵,他就在心里后悔不迭。

蒙托邦当然不会知道,他的命运发生了这么大的转折,完全是因为他从没有见过面的一个年轻的中国人。

“您要去哪一间旅馆?”马车夫的问话再次打断了蒙托邦的思绪。

“随便哪一间。”蒙托邦叹了口气,说道。

※※※※※※※※※※※※※※※※※※※※※

1870年11月10日,天津,大沽口外海。

法国铁甲舰“诺曼底”号的底舱的一间舱室里,一个人大声的咆哮的声音从紧锁的房门里传来。

“放我出去!放我出去!你们这些混蛋!”

“你们的敌人是可恶的中国人!不是我!你们这帮可恶的土耳其佬!”

“我要向皇帝陛下申诉!”

在屋子里叫骂的这个人,便是原来的法国驻中国天津领事丰大业。此时他已经被免去了领事职务,并被看押了起来。

此时任凭丰大业如何叫骂,守在门口的两名法国水兵仿佛没听见一样,面无表情的站在那里。

在“诺曼底”号的甲板上,舰长勒内中校正举着望远镜,注视着远处的海面。

不一会儿,海面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黑点,以及淡淡的烟柱。

“他们来了。”副舰长指着海面上的小黑点说道。

勒内舰长点了点头,“应该是那位中国总督阁下到了,让我们做好迎接他的准备吧。去请特使先生到甲板上来。”

很快,黑点变大了,在望远镜里,法国人已经能够看到,这是一艘中国炮舰。

和排水量5360吨的“诺曼底”号铁甲舰相比,这艘排水量明显连1000吨都不到的中国炮舰,显得那样的渺小。

“这大概是中国人最好的炮舰了吧?”副舰长看到这艘明显带有“90天炮舰”风格的中国军舰,不由得笑了起来。

“应该是吧。”勒内笑了笑,“不然的话,他们是不会用这种船来运送他们的总督的。”

“法兰西帝国的皇帝陛下派一艘超过5000吨的铁甲舰来逮捕一个疯子领事,中国皇帝派一艘只有几百吨的小炮舰来送他们的总督和我们见面。”副舰长笑道,“我们尊敬的陛下是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

“不是小题大作,是非常有必要。”法国皇帝的特使亨利·居伊·莫里埃尔海军上校这时刚好来到了甲板上,听到他们的对话,立刻说道。

“尊敬的皇帝陛下想要让中国的官员和民众见识到法兰西帝国军事力量的强大,”特使看着渐渐驶近的中国炮舰——江南制造局建造的第二艘蒸汽炮舰“操江”号,说道,“虽然在这次事件的处理上,仁慈睿智的皇帝陛下为了两国友好起见,做出了一些让步,但让步并不等于示弱。中国的一些愚蠢的官员叫嚷要和可恶的普鲁士人联合对我们作战,‘诺曼底’号是让他们清醒过来的一剂良药。”

听了特使的解释,法国海军军官们都连连点头。

看到那艘小炮舰上桅杆上飘扬着的那面三角形的黄龙旗,勒内舰长下达了致礼的命令,很快,“诺曼底”号铁甲舰开始鸣放起礼炮来,“操江”号炮舰也鸣放礼炮还礼。

听到了礼炮声,闭着眼睛坐在舱面甲板的一张躺椅上的曾国藩,费力地支起了身子,瞪大了眼睛,紧盯着面前的这艘法国铁甲舰。

“父亲……”侍立在一旁的曾纪泽看到曾国藩的身子在不住的颤抖,立刻上前扶住了父亲的手。

“把鲲宇送的那本《法兰西师船图表》拿来。”曾国藩哑着嗓子说道。

曾纪泽不敢怠慢,立刻向身边的随从递了个步跑进了舱内,不一会儿,取来了一本装帧精美的缎面册页送到了曾国藩手中。

这本册页,便是林义哲送给曾国藩的手绘《法兰西师船图表》。

曾国藩打开册页翻了翻,按图索骥,很快便找到了画着“诺曼底”号的那一页。

“此舰在法兰西国,不过为二等之铁甲舰,在中国已是巨擘,无有能当其锋者……”曾国藩叹息着,将册页合上,身子颓然向后仰倒。

听了曾国藩的话,曾纪泽和随行的崇厚等人一个个都默然无语。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

第一百零二章 林氏大挪移

曾国藩现在还记得,当这艘铁甲舰出现在大沽口港内时,给天津的民众造成了多大的恐慌。为了不过于刺激中国民众,崇厚请求法舰移驻口外,法国人觉得恐吓的目的已然达到,于是便很给面子的退到了外海。而这一次的相互呈递国书仪式,也在海上举行。

很快,两艘军舰互致礼炮毕,并列而泊,曾国藩不顾年迈多病,和崇厚一道乘座小艇亲自登上了“诺曼底”号,法国人在甲板上举行了隆重的迎接仪式,所有军官仗剑列队,欢迎这位“中国皇帝最德高望重的臣仆”的到来。

曾国藩和法国皇帝的特使莫里埃尔互致颂词和问候之后,曾国藩向法国特使通报了“天津教案”的彻查结果和中国方面的处理结果,并呈递了国书(其实是以同治皇帝名义和口气写的道歉信),莫里埃尔接受了国书,并转达了拿破仑三世对此次事件的看法。莫里埃尔向曾国藩展示了法国政府下达的丰大业的免职令和逮捕令,以及在教案问题上一直持强硬立场的前首相蒙托邦的罢免通报,并呈递了拿破仑三世写给同治皇帝的亲笔信。在得知法国政府竟然为此罢免了首相,曾国藩和崇厚心下都是欣喜不已。

他们当然明白,这个消息传出去,朝中的保守派和清流言官以及民间的文人士子都会视为这是中国巨大的外交胜利。

此时的曾国藩并不知道,这个对他晚年名声影响极大的“天津教案”,能以这样的方式解决,多亏了林义哲的暗中推手。

1869年,天津的外国人在一座破庙的旧址上建立了维多利亚圣母院的教堂和育婴堂。由于中国人很少把孤儿送到这所外国人办的机构,外国修女们便订出办法,为每名收养儿童付出一笔奖金,这样就鼓励中国的儿童贩子去拐骗儿童。这种奖金规定以及高死亡率(因为修女们特别愿意为生病和垂死的儿童行洗礼),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不了解情况的中国民众的猜疑。一时间谣言广为传播,说外国人在他们的深宅大院内对儿童施行魔法,砍掉他们的四肢,并将他们的心脏和眼睛挖去制药。

1870年4、5月间,天津发生多起儿童失踪绑架的事件。6月初,天气炎热,疫病流行,育婴堂中有三、四十名孤儿患病而死,每天有数百人到坟地围观,挖出孩子的尸体查看。于是民间开始传言怀疑外国修女以育婴堂为晃子,实则绑架杀死中国孩童作为药材之用。

6月20日,一名被居民扭送官府的匪徒武兰珍口供中又牵连到教民王三及望海楼天主堂。于是民情激愤,士绅集会,书院停课,反洋教情绪高涨。6月21日清晨,天津知县刘杰带人犯武兰珍去教堂对质,发现该堂并无王三其人,也没有武兰珍所供的席棚栅栏,“遍传堂中之人,该犯并不认识,无从指证”。

谢福音神父与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协商育婴堂善后处理办法。但当时已经有数千不明真相的“爱国”群众包围了教堂,教堂人员与围观的人群口角起来,引起抛砖互殴。狂妄好斗的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要求崇厚派兵镇压,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在前往教堂的路上,丰大业在与知县刘杰理论的过程中,竟然开枪打伤了知县的侍从,民众激愤之下攻击丰大业及其随行人员,杀死了丰大业的秘书(丰大业本人因为被事先得到消息前来监视他的法国水兵救下逃到了军舰上而得以幸免),之后又杀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焚毁了望海楼天主堂、仁慈堂、位于教堂旁边的法国领事馆,以及当地英美传教士开办的其他4座基督教堂。破坏行动持续了3小时。6月24日,外国军舰来到天津,以法国为首的七国公使向总理衙门联合提出抗议,要求赔偿损失和惩罚凶手。

清廷委派直隶总督曾国藩彻查处理这一案件。曾国藩发现形势远比他所预期的更为棘手。法国代办要求将仇外最凶的陈国瑞将军以及天津知府和知县都处死,而保守的中国官员和士子文人则吵嚷着反对作任何让步或安抚。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曾国藩表现了非凡的正直和胆略。他不是一心求稳以迎合公众的情绪,而是甘冒政治风险提出一个必须弄清该案是非的无所偏袒的意见,他劝说清廷必须首先对英、美、俄三国进行赔偿,使它们不致被卷入到法国的案件中去。曾国藩旋即亲赴育婴堂直接向儿童进行了解,结果弄清他们并非拐骗而来,而是由他们的家庭自愿送来的。

为了解决这一纠纷,曾国藩根据林义哲的建议,提出将天津的知府、知县撤职;先行赔偿法方白银20万两,将为首行凶者10人斩首。曾国藩同时认为,法国领事丰大业开枪挑衅在先,激起民变,有着重大过错,也应得到对等的处罚。法国方面坚决拒绝这样的结果,谈判一度陷入僵局。法国公使威胁下旗断交,不惜同中国开战。而朝中的保守派和民间的“爱国人士”也一致谴责曾国藩软弱,要求曾国藩强硬拒绝法方的要求,曾国藩一时间进退两难。

幸运的是,因为欧洲爆发了普法战争,法军战场失利的消息被林义哲准确无误的报给了曾国藩,林义哲知道法国这时不可能同中国开战,于是建议曾国藩先行拖延,以观其变。曾国藩听从了林义哲的建议,加上身体确实不好,便打起了“拖”字牌。

曾国藩当然不知道,林义哲通过一系列的“暗箱操作”,不但改变了普法战争的结局,也获得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感激和信任。拿破仑三世为此专门委派日意格担当他和林义哲之间的信使,林义哲在法军取得了基尔港大捷之后,适时的向拿破仑三世委婉的说明了天津教案的实情和对中法关系的不利影响,拿破仑三世于是下令免去丰大业领事的职务,押送回法国进行审判,鉴于行凶者已经全都死了(除为首10人于被捕当天在狱中被斩首外,其余行凶者都病死在了大牢里,“监押日久,皆瘐毙狱中”),拿破仑三世指示法国公使接受中方的处理条件——赔偿白银20万两,天津知府张光藻和知县刘杰充军——并大度地宣称:“法国对处决几名肇事者不感兴趣,而是希望取得持久的和平和秩序。”为此拿破仑三世专门派出了特使,乘坐军舰前往中国呈递国书。于是便有了刚刚发生的那一幕。

这一次的海上互换国书,成为这次险些使中国和外国十年来的亲善和合作顷刻付诸东流的危机的圆满解决标志。

在送走了法国特使之后,回到岸上的曾国藩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法主惩凶罢相,实心和好”的消息上报中枢。

消息传出后,北京的保守派官员们弹冠相庆,交口称赞曾国藩对这一事件的处理结果,甚至连曾经嘲讽曾国藩软弱的大学士倭仁也上书朝廷请求褒奖曾国藩,北京的湖南会馆也将装饰在墙壁上的曾国藩手书对联取下重新装裱,并立碑刻石纪念这次所谓的重大胜利。

※※※※※※※※※※※※※※※※※※※※※

《曾文正公书稿》:复李鸿章:

“……津案办理得成,皆鲲宇之力也,坊间犹有太柔之责,而法公使犹复饶舌,且疑守令并未出戍,是其积愤已深。翰泉等遽求调营自效,徒贻口实,且未必能当法之铁舰一摧,法主已示和好,不复究诘,自不必多此一举。”

“……操江轮船工坚器利,行驶亦疾,来示北洋现无船只,消息难通,商留此船。此船虽为中国内地所无,开一代之先,然较法之铁甲大兵船,断难敌也,深以为忧,前鲲宇所赠之《法兰西师船图表》,观之颇有心得,附书随赠台端,望有俾益……”

《曾文正公书稿》:复林义哲:

“……此次办理津案,外惭清议,内疚神明,非台端一力承扶,指明机要,得以化险为夷,后果几不可想。现已传饬陈镇(陈国瑞)勿逗留扬郡,引津事以为戒。”

“承示左目就盲,重以喉痛足肿,药力难遽奏效。自津案了结后,日内肿痛渐减,似有转机。……闻‘万年清’改造事将毕,喜不自胜。阁下方已天下为已任,愚见亦欲倚大才以御侮,无论何等军械,但有所需,断无不允之理。此次接法使国书,得见其铁甲大兵船,闻溪耳之战,法水师毁普船不过数刻,实皆此等铁甲船之力。观此船在外国为二等,在中国则为巨擘,现下中国师船无一能当者,故叫嚷与法开仗者,非居心叵测之辈,则无知愚顽之徒……闻婉女言台端编缉《外国师船图表》,饮食睡眠皆减,窃以为此书非一日可告功成,君当不宜过劳,至嘱……”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

第一百零三章 梦魇

……海面上满是浓密的硝烟,遮蔽了太阳的光芒,在硝烟和云雾之下,分作黑色与白色的二十几艘钢铁战舰正在这黑蓝色的海面上展开殊死的搏杀!呼啸的炮弹擦着一艘飘扬着巨大的黄龙战旗的黑色战舰的桅杆飞过,在不远处的水面上溅起高高的水柱。突然,一发从一艘白色战舰的八角炮房射来的炮弹命中了这艘黑色涂装的巨型战舰的前部,一阵诡异的黄绿色烟雾过后,战舰的舰体上瞬间燃起了熊熊的烈焰,映红了镶嵌在战舰舰艏处的两条五爪金龙。

白色军舰的速射炮的炮口火光闪耀,一连串的炮弹以让人目不暇接的速度沿着炮膛飞出,倾泻在对面一艘艘飘扬着黄龙战旗的黑色战舰上,这些炮弹里似乎装着高度敏感的炸药,可以说是一触即发,在引发烈火的同时还不断喷涌出让人窒息的毒烟。而那些飘扬着龙旗的战舰上的水兵则在四散飞扬的弹片中不断倒下,但炮位上受伤而未死的水兵们没有丝毫的退缩和畏惧,仍然飞快地拖开战友的遗体,继续操纵着火炮顽强地进行着还击。

在他们的身后,两名幼小的乐童出现了,他们俩吃力地抬着一枚150毫米口径的实心弹,向着舰艏的副炮塔拼命飞奔而去!铺满了细沙的甲板上满是淋漓的鲜血,一发炮弹在他们的身边爆炸了,飞溅的弹片击中了跑在前面的年纪稍大的乐童,他突然脚下猛地一个趔趄,随后便悄无声息的倒了下去!

后面的乐童手上一沉,被沉重的炮弹拖倒在了,他看着同伴就这样的倒下了,他强忍悲痛,抹了抹满是烟尘的脸,看着远处喷吐着火舌的敌舰,大声的叫喊着,用力的拖着沉重的炮弹,执拗地向副炮塔的方向挪动着,一名穿着英国海军军官制服的洋人这时跑了过来,和这名比他足足矮上一头的乐童一起抬起了炮弹,向副炮塔奔去。

林义哲看着这一幕,泪水悄悄的流了下来。

战斗仍在继续,对面的那些白色涂装的军舰上仿佛火山爆发似的高速发射着杀伤力巨大的炮弹,与它们这令人心悸的火力相比。对那些双眼怒睁得几乎滴出血来的炮手们却只能咬牙等待着自己手中的火炮在制退炮架的作用下缓缓地回归原位才能装弹还击!

在这些龙旗战舰的轮机舱中,精赤着上身的水兵们将辫子缠在脖子上,发疯一般的向锅炉中装填着散碎的燃煤。空气中满是飞散的煤屑,轮机舱里闷热闹难熬,但那些浑身大汗淋漓的水兵们的动作却丝毫没有停顿。只是,不管他们怎样努力,那锅炉中的火焰却总是烧不旺的样子。

又一发敌舰射来的炮弹落在了舰艏甲板上爆炸了。

满面焦灼的装填手一把抢过那名外籍军官递过来的炮弹,却随即飞快地转过脸来,两行泪水从他眼中奔涌而出。在他被硝烟熏得黑黑的脸膛上划出两条沟壑。面对装填手悲伤的目光,那外籍军官也只能无力的闭上双眼,痛苦的点了点头,在他身后不远处,那名和他一起运送炮弹的乐童倒在了甲板上,他圆睁双眼,怒瞪着敌舰的方向,身下已是一片让人心悸的殷红血色!

炮手们甚至无暇去擦拭脸上的泪水。装填手咬着牙,转过身将那枚150毫米炮弹填入了炮膛!150毫米炮猛然发出一声怒吼,伴随着浓重的黑烟和暗红色的火焰,高速旋转着从炮膛中飞出,准确地集中了数千米外那艘飘着旭日旗帜的白色军舰!

没有硝烟,没有爆炸,甚至无法让敌舰的航速有些许地迟缓!而就在炮手们焦急地等待着火炮复位的时候,又一发来自敌舰的爆破弹在他们的炮位附近爆炸了……

旗舰舰艏被击中处地火势更盛,甚至连钢铁都跟着燃烧起来!形势危殆之际。两艘造型迥异的军舰高速驶出队列,横亘在了旗舰与敌舰之间,象是要用身体来屏蔽着己方的旗舰。

其中那艘双烟囱的巨大龙旗战舰虽然自身也被命中多处,但却仍能凭借着舰身上的厚厚装甲带勉力支撑,而另一艘体型小得多的单烟囱巡洋舰却已开始多处起火。

弹雨中的巡洋舰开始倾斜了!

浑身浴火的单烟囱巡洋舰猛然冲出了队列。飞桥旁的装甲指挥塔的门开了,一名身着上蓝下白制服的军官从里面大步走到飞桥上。他拔出随身佩带的指挥刀,用略带广东口音的官话向舰上幸存的官兵们大声怒吼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在密集的弹雨中,这名军官屹立在毫无防护的飞桥甲板上,大声激励着他的将士们,同仇敌忾的怒吼声响彻在这艘巡洋舰上空。此刻巡洋舰的机舱内很可能已经采用了强压通风,航速竟然超过了20节。白色军舰们明显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各种口径的速射炮弹不断射向这艘巡洋舰,在四周的海面上形成了道道水墙,而这艘巡洋舰仍然义无反顾的向敌舰发起了冲锋!

在汹涌的波涛上,这艘已经遍体鳞伤的战舰迎着4艘敌舰上数十门火炮射来的弹雨,不断加速、加速,无畏地向敌人最精锐的战舰直冲而去……

无数的150毫米、120毫米速射炮弹在它四周的海面上形成了阵阵水柱,更多的炮弹击中了它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