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洞笱芙狻范椋蕖对ㄖ肌分浚嫖备悄芍病F涫槊控哉凼酰蟮纸讼伤怠
  其中自出新义者,如《说卦传》“《坤》为布”,因九家尚有“《坤》为帛”而以布为泉货;“《震》为龙”,因九家已有“乾为龙”而以为当从虞、干本作《马龙》;盖虞云苍色、干云杂色也:“艮为黔喙之属”,类以黔喙为口有钤如蟋蟀、螳螂、蝤蛑之类,惟虫属有之,因引《尔雅》注“螳螂,有斧虫”为证。盖黔与钤通,较冷氏注谓为鸣喙,似属有据。然仅数条耳。
  △《周易古今文全书》·二十一卷(内府藏本)
  明杨时乔撰。时乔字宜迁,号止菴,上饶人。嘉靖乙丑进士。官至吏部侍郎。
  谥端洁。事迹具《明史》本传。此书凡分六部,曰《论例》二卷,《古文》二卷,《今文》九卷,《易学启蒙》五卷,《传易考》二卷,附《龟卜考》一卷。每部皆有《自序》。其大意在薈萃古今以辟心学说《易》之谬,所宗惟在程、朱。虽兼称古今文,而所发明者古文略而今文详。中多互见其义,故间有繁复,不害宏旨。然《周易》古文本无可考,郭忠恕《汗简》所引古《周易》诸字,已不能究所自来。时乔此本更古篆籀文,随意填缀,往往窜入讹字,殊不免杜撰之訾。又或窜改经文,如“旁行而不流”句下加“正行而不泥”一句,自《经典释文》以后,未见此文,竟不知其何所本。而其解今文卷中又置之不论,竟似乎经所本有,殊近於诬。至《传易考》二卷,分《宗传》、《衍传》、《正传》、《辅传》、《异传》、《别传》等名,亦类於门户之见。王守仁、湛若水两家弟子各述师承,竞分途辙,此书正以辟其非,而转区分名目,是以斗解斗矣。朱彝尊《经义考》摘所引诸家姓氏讹舛,犹其小焉者尔。
  △《六爻原意》·一卷(编修郑际唐家藏本)
  明金瑶撰。瑶字德温,号栗斋,休宁人。嘉靖辛卯选贡生。授会稽县丞,再补庐陵县丞。迁桂林中卫经历,以母老不赴。教授乡里,年九十七乃卒。是书成於万历辛巳,乃其晚年所作。其曰《原意》者,原周公爻辞之意也。每卦皆先列六爻於前,而为统论於后。前有《自序》,谓“周公作爻辞,必先得一卦之意,然后因爻而布之。此爻是此意,则以此意属此爻。彼意合彼爻,则以彼爻系彼意”
  云云。然《易》本天地自然之数,圣人因其盈虚消息、过与不及而以人事准之,明其吉凶悔吝,以决进退存亡。如瑶所论,是圣人先立一说而牵引《易》象以合之,假借《易》数以证之。施於此处不可通者,移其说於彼。施於彼处不可通者,又移其说於此。反覆迁就,务申己意而后已。此后世著书之法,非圣人演《易》之本旨也。
  △《易疑》·三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陈言撰。言字献可,号东涯,海盐人。嘉靖丁酉举人。其书用《周易》注疏本,题《上经》曰“经之上”,题《下经》曰“经之下”,题《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四传曰“经之旁”,殊为杜撰。其名《易疑》者,据其《自述》有曰“吾疑乎庖犠之卦非使人卜筮也,吾疑乎卜筮之因卦而作也。吾又疑乎文王、周公卦爻之词未有占也,卜筮者占之也。吾疑乎卦词论卦之吉凶,爻辞论爻之得失而已也。吾又疑乎《系辞》之传不必上下,其章不必皆十有二也。
  吾又疑乎卦爻之词间有未安者也。吾又疑乎马、郑、王弼、孔颖达辈明其义而疏,希夷、康节精矣,而一於数。伊川得《易》之用,紫阳得《易》之深。吾又疑乎羲、文之一理而通之者也”云云。其持论甚高,而其书乃无甚精义。盖不知古圣人之立教不托空言,必假一事以寓之,遂妄疑《易》非卜筮之书,而生种种似是而非之论耳。《经义考》作四卷。此本三卷,江苏采进之本亦三卷,疑或尚有所佚脱,抑或《经义考》误三为四欤?
  △《易学》·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沈一贯撰。一贯字肩吾,号蛟门,鄞县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中极殿大学士(案《明史》本传作建极殿大学士,盖字之误。语详《史部·诏令奏议类·敬事草条》下)。谥文恭。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扫除先天之说,惟偶及象与卦变,亦不甚以为主。大旨斟酌於伊川《易传》、《东坡易传》之间,惟以人事为主,较纠纷奇偶者尚为笃实近理。然颇借以寓其私意。如说“亢龙有悔”曰:“夫以龙德而亢极,犹有悔也。时之既极,无论德矣。”此自解固位招攻之意也。
  其解《讼卦大象》曰:“人每以正气流为客气,又每以其客气流为健讼。”说《讼》九二曰:“夫人之讼,未必其身自为之也,亦因群从在旁操持之而不得休。”
  此解台谏掊击之事也。其他借经抒意,往往如此。他如解“日中为市,取诸《噬嗑》”,谓“噬嗑”与“市合”同音之类,亦颇穿凿。《经义考》引陆元辅之言,以此书为进呈讲义。案顾起元《序》称:“予告归田且十年,研摩编削又不知凡几,更乃版而行之,而先生遂厌人间世矣。”则其晚年所作,非进呈本也。
  △《图卦亿言》·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贺沚撰。沚字汝定,庐州人。隆庆庚午举人。官至苏州府同知。是书以图书为《易》原本。首卷《图书八卦说》,卷二《六十四卦说》、《太极图说》,皆剿掇朱子绪论,无所发明。卷三《卦系杂言》,卷四《图卦续言》,则皆其所自撰也。如以《河图》为先天体,《洛书》为后天用,不知八卦之有《先天图》,本道家抽《坎》填《离》之说,犹有所本。至《图》、《书》亦分先后天,则前人所未有也。又引《阴符经》所称“五贼”证五行。《阴符经》出自李筌称传自北魏寇谦之,本道家之伪本,用以说《易》,相去愈远矣。
  △《大象观》·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刘元卿撰。元卿字调父,安福人。隆庆庚午举人。万历中官至礼部主事。
  《明史·儒林传》附见《郑元锡》传中。史称所著有《山居草》、《还山续草》、《诸儒学案》、《贤弈编》、《思闲编》、《礼律类要》、《大学新编》,而不及此书。盖偶未见。然是书诠释易象,谨依文训诂,不足尽示人用《易》之义。
  至其以《杂卦》为序,尤为颠倒。夫杂者相错之馀义也。缀《十翼》之末,明非正经也。《经》文不以为次,而元卿改《经》以从《传》,然则《序卦》可不用矣。
  △《周易象义》·四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明唐鹤徵撰。鹤徵号凝菴,武进人。隆庆辛未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凡例》中屡称先君,盖右都御史顺之之子也。事迹附见《明史·顺之传》中。是编用王弼本,故不注《系辞》以下。大旨述顺之之说,主於以象明理。卷首所载《读易法》六。一曰《易须象与理合,彖与爻合》。二曰《上下卦宜分看》。三曰《一卦必有主爻》。四曰《互卦最有关系》。五曰《倒体亦有关系》。六曰《每卦各有大意》。则是书之纲领也。所解如《屯》六二,谓二以五为屯膏之主,非可事者,故守贞不字而字初。以爻辞观之,则“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指五之坎而言也。“十年乃字”者,谓二不字五,至四互坤得十年之象,乃下应初,故六四亦云“求婚媾”也。《讼》九二,谓二既归则下复成坤,坤象三爻有三百户象。坎多眚,变坤则不为坎,故无眚。六三在二既归之后,坎复坤体,全有坤德,故曰“食旧德”,观“或从王事”亦《坤》三旧文可见矣。虽自出新解,而於经义亦足相发。至於阳极而亢,阴极而战,《乾》、《坤》二上爻其义相近。
  而鹤徵解《乾》之上爻以反本还元、归根复命为说,已涉道家之旨。於《坤》之上爻谓“龙战”为惧而战栗,以过时退居,故称“野”,以贬损自伤,故称“血”,则穿凿而不当理矣。
  △《易象会旨》·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曰“延伯生述”,不著名氏。前有万历己酉熊惟学《序》,称为同年临川文台吴君,亦不著其名。考惟学为隆庆辛未进士,是年榜有临川吴捴谦,或即其人欤?其说取反对之卦,如《乾》《坤》、《屯》《解》、《蒙》《蹇》之类,合两卦《大象》辞而会释之,故曰《会旨》。《大象》统论一卦,又每卦皆有“以”字示人用《易》之方,初无取於对卦。其对卦乃《易》中之一义,不能标举以诂全《经》。是书所论,殊非《易》之本旨也。
  △《易象管窥》·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黄正宪撰。正宪字懋容,秀水人。与其兄少詹事洪宪皆喜谈《易》。洪宪有《周易集说》三卷,今未见传本,惟正宪此书存。所用乃王弼之本,所注专主於义理。前有《肤见》七条,即其凡例也。正宪自记,称是书始於乙未,成於壬寅,凡六易稿。每早起则读《金刚经》,终朝则读《周易》。且以西方、北方圣人并言,则其书概可知矣。
  △《蠙衣生易解》·十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郭子章撰。子章字相奎,号青螺,又自号曰蠙衣生,泰和人。隆庆辛未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是编成於万历丁巳,其归田以后所作也。卷一为《易论》六篇。卷二至卷九,六十四卦各为《总论》,少者一篇,多者至八篇。《总论》之外,又标举文句,发挥其义。自《师》、《谦》、《噬嗑》、《复》、《颐》、《大过》、《咸》、《恒》、《损》、《萃》、《革》、《鼎》、《旅》、《节》、《中孚》、《未济》十六卦无所标举外,馀卦少者一条,多者至五条。十卷至十四卷,则杂论《系辞》、《说卦》,而《序卦》以下不及焉。其《易论》以《系辞》“生生之谓《易》”一句为本。而以人性当生生之理。其诸卦所论,乃皆不归此义,往往牵合时事,或阑入杂说。如论《谦卦》云:“汉文、宋仁皆谦德之君也。尉佗自王,元昊自帝,皆非捴谦之臣,故佗、昊后俱削弱。王导、刘裕皆勋劳之臣也。周顗之不顾导,刘毅之不敬裕,皆非捴谦之友,故顗、毅终见诛戮。”
  其论已不切当日情事。至论《遯卦》谓:“怀、愍不遯,故青衣行酒。徽、钦不遯,故献俘金朝。当时固执死社稷之说,为晋、宋大臣不学之过。”尤纰缪不足与辨。他如论《震卦》而及於雷之击人,已非《经》义。又谓雷之所击皆治其宿生之业,孔氏之门安得是言哉!
  △《学易举隅》·六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戴廷槐撰。廷槐长泰人。隆庆中贡生。其说谓《易》自商瞿而后,斯道遂晦,至宋三子而后大明;其汉魏至唐诸儒,则概目为不知《易》:持论颇偏。且其谓日月为易,本《参同契》之文,而《六十四卦圆图》即《参同契》六十卦周张布为舆之说。既谓之不知《易》矣,何为又阴袭其义乎?
  △《易传阐庸》·一百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姜震阳撰。震阳字复亨,自称曰东楚,盖淮、泗间人也。其书以朱子《本义》为主,附缀诸说於其下,而《经》文次第仍用王弼之本。盖惟见坊刻《本义》,未见朱子原书也。其说皆循文衍义,冗沓颇甚,不出坊刻讲章之习。卷前标曰“十名家批评”,其陋亦可以想见矣。《经义考》作一百二卷,注曰“未见”。
  此本惟一百卷,殆彝尊偶误欤?
  △《今易诠》·二十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邓伯羔撰。伯羔字儒孝,常州人。朱彝尊《经义考》载其《古易诠》二十九卷,《今易诠》二十四卷,并载伯羔《自序》,谓“诠次成帙,为《上、下经》若干卷,为《彖》、《象》、《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诸传若干卷,一遵东莱古《易》。其《外诠》则以广未尽之旨”云云。今观此二十四卷,前无《自序》而有《自述例》十条云:“前诠从古,此改从今。”
  则彝尊所引,盖其《古易诠》之《序》也。然此书虽用注疏本,而其《总论》一卷,《外诠》一卷,则仍与前《序》之言相应。《经义考》又载史孟麟《序》云:“先是辑今人言为《今述》若干卷,藏於家。兹乃裒古今人言及己所论著合为一帙,命曰《易诠》。”此本但有《今易诠》,非完帙矣。
  △《羲经十一翼》·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傅文兆撰。文兆,金谿人。其书凡分五篇。《上古易》第一,《观象篇》第二,《玩词篇》第三,《观变篇》第四,《观占篇》第五。其论爻辞,以为文王所作。大旨专主图书象数之学。其称“十一翼”者,盖以孔子传《易》为《十翼》而其又翼孔子,故曰“十一”也。核其名称,殊为僣妄。《明史·艺文志》载此书五卷,《经义考》亦注曰“存”。此本仅有《上古易》一卷,《观象篇》一卷,其《玩辞》、《观变》、《观占》三卷并阙。其近时始佚欤?
  
  卷八 经部八
  ○易类存目二
  △《周易象通》·八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朱谋《土韦》撰。谋《土韦》字郁仪,宁献王七世孙。万历间以中尉摄石城王府事。
  是书惟释《上、下经》文,不及《十翼》。大旨欲稍还古义,而转生臆说。如不用陈抟《先天图》,亦不用周子《太极图》,是矣。而别造《河图》四,谓三代以来世藏秘府以为宝,学者莫得而窥,迨宋徽宗考古搜奇,始出示於外,是出何典记乎?邵陈以前无论矣,耿南仲、张根诸家皆徽宗时人,王湜以下诸家皆徽宗后人,何不一见也?其说《易》以象,象取於互体、变体是矣。然如谓《乾》居西北,当奎、娄、白虎之尾,故曰“履虎尾”,已穿凿附会。至於解《既济》云:“涉者多系匏以防危。离为大腹匏瓜之象,则涉者也。坎为川渎,则津济也。”
  因外卦为离而生大腹,因大腹而生匏瓜,因匏瓜而牵合於系匏涉水,以迁就既济之象。《易》果若是之迂曲乎?又解《困卦》初爻、二爻云:“坎为丛棘,初其株也。六三居泉谷之间,故为石梁。株木、石梁皆因未涸而为桥梁,是急於济渡而遭困也。”因坎生丛棘,因在初爻而变文曰株木,因六三在《兑》、《坎》之间生泉谷,因泉谷而生石梁,而省文曰石。《易》果若是之晦涩乎?《上经》始《乾》、《坤》而终《坎》、《离》,《下经》始《咸》、《恒》而终《既济》、《未济》,确有义理。《序卦》即不出孔子,亦必汉以前经师所传。谋《土韦》乃合《上、下经》而一之。《易》未经秦火,讹脱甚少,而谋《土韦》或随意改字,或动称错简、衍文,甚至《渐卦》上九并经文改为“鸿渐于逵”,并不言旧作“鸿渐于陆”。其武断尤甚。谋《土韦》以博洽名,此书尤为曹学佺所推许。然其实多出臆见,不为定论。学佺《序》诠释《易》中诸字如王安石《字说》,亦可笑也。
  △《易学识遗》·一卷(内府藏本)
  明朱睦撰。睦字灌甫,号西亭,周定王六世孙。万历五年举宗正,领宗学事。事迹附见《明史·周王橚传》。是书大旨皆辨论诸家说《易》之异同,虽薈萃不多,而颇有卓见。如《乾》之四德,谓程《传》本《文言》,视《本义》为胜。《乾》九二“利见大人”不专指九五,《明夷》九三“不可疾贞”,从项安世以“贞”字为句。“井泥”之“泥”读平声,“勿幕”之“幕”即“幂”
  字。“数往者顺”用王安石解。皆於《经》、《传》有裨,非同剿说雷同者。然《明史·艺文志》不载此书。核校其文,即睦《五经稽疑》中说《易》之一卷。或其初出别行之本,抑或书贾作伪,改题此名欤?
  △《易经疑问》·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姚舜牧撰。舜牧字虞佐,乌程人。万历癸酉举人。历官新兴、广昌二县知县。考舜牧生於嘉靖癸卯,其《五经疑问》皆年过六十所撰。迨年过八十,又重订《诗》、《礼》二经及此书,其《序》并载所著《来恩堂集》中。岁月先后,一一可考,计其一生精力,殚於穷经。然此书率敷衍旧说,实无可取,间出己意,亦了不异人。盖其学从坊刻讲章而入,门径一左,遂终身劳苦而无功耳。
  △《易测》·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曾朝节撰。朝节字植斋,临武人。万历丁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是编取王弼《注》、孔颖达《疏》、程子《传》、朱子《本义》及杨氏《易传》之说,参互考订,惟解《上、下经》、《彖》、《象》、《文言》、《系辞》,而置《说卦》、《序卦》、《杂卦》。又仿王弼《略例》之意,别作《说凡》一卷,附於末。大旨主於观辞玩占,一切卦图、卦变之说,悉所不取,颇足扫宋《易》之葛藤。然其去取众说,则未能一一精审也。
  △《周易冥冥篇》·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苏濬撰。濬字君禹,号紫溪,晋江人。万历丁丑进士。官至广西布政司参政。此书惟解《上、下经》、《系辞》、《说卦》,删《序卦》、《杂卦》。大旨主王弼虚无之说,一切归之於心学,非惟废卜筮之说,乃并宋儒言理而偶及数者亦以为执泥牵拘。其训“潜龙勿用”,以为心之寂然不动。训“大明终始”,以为心之灵明不昧。而於《系辞》之末,以《易》主忘言为归宿。观其以“冥冥”
  名书,则其说之遁於二氏,不问可知矣。
  △《易经儿说》·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苏濬撰。濬《周易冥冥篇》,恍惚支离,颇涉异学。及作是书,乃墨守朱子《本义》,尺寸不逾。其首先曰《讲》者,诠释文句也。次曰《意》者,推阐大旨也。次曰《总论》,则一卦之纲领也。又间出旁注,以一二语标题。盖专为科举之学而设。因在家塾,以此书为子侄讲授,故称“儿说”。万历中尝刊行,板后散佚。康熙丁卯,其裔孙尧松等重刊之。
  △《续韦斋易义虚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涂宗濬撰。宗濬字镜原,南昌人。万历癸未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谥恭襄。
  是编用注疏本,汇前儒之说以作解。大旨依傍程朱《传》、《义》,而亦时有所纠正。如《坤》六五一爻,驳程子女娲、武后之说是也。所说颇洁净,而随文生义,罕所发明。其首列易图,以《河图》作《旋毛》,《洛书》作《拆甲》,盖本吴澄之说,非所臆造。然澄说实臆造也。
  △《易会》·八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明邹德溥撰。德溥字汝光,安福人。万历癸未进士。官至司经局洗马。《明史·儒林传》附见其祖《守益传》末。是书用注疏本。其说多主义理,亦兼言象,自《系辞》以下所解甚略。《自序》谓就心所会者述之,故名《易会》。然往往亦借以寓意。如解“亢龙有悔”曰:“亢而曰龙,则亢乎其所不得不亢也。盖人处时势之极,固有必亢而后济者。惟圣人纯乎天德,无一毫全躯保命之思,虽履盛满,蒙讥谤,冒天下之不韪而弗之避也。即势且至於悔,亦为天下甘之矣。若虑其有悔而先自处於不亢之地,则智士之所为耳,何龙德之云乎?”此明季清流之见,以愧选忄耎则可矣,实非《经》义也。
  △《像钞》·六卷(内府藏本)
  明钱一本撰。一本有《像象管见》,已著录。是书虽以“像”为名,实则衍陈抟之数学。凡《卦图》二卷,附录《书札及杂吟》二卷,《上、下经解》二卷。
  其卦图以朱子《本义》所列九图衍为三十二图,图各有说,纵横比对,自谓言象而理在其中。然孔子所谓“象者像也”,即指卦爻。朱子所列九图,后儒已不免异同。一本借以旁推,尤为支蔓。虽《易》道广大,随拈一义皆有理可通,然究非圣人设教之本旨也。
  △《四圣一心录》·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钱一本撰。是书於《像钞》之外,又舍数而言理。其言理,舍天而言人。
  其言人,又舍事而言心,推阐之以至於性命。体例近乎语录。其论亦多支离。如谓许由让王为能知《河》、《洛》之道,又谓《序卦传》为格物之学,大抵皆无根之高论也。
  △《易筌》·六卷、《附论》·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焦竑撰。竑字弱侯,应天旗手卫籍,山东日照人。万历己丑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寻迁东宫讲读官,谪福宁州州同。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是书大旨,欲以二氏通於《易》,每杂引《列子》、《黄庭内景经》、《抱朴子》诸书以释《经》。史称竑讲学以罗汝芳为宗,而善耿定向、耿定理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盖不诬云。
  △《周易正解》·二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郝敬撰。敬字仲舆,京山人。万历己丑进士。历官缙云、永嘉二县知县,擢礼科给事中,迁户科,寻谪宜兴县丞,终於江阴县知县。《明史·文苑传》附见《李维桢传》末。所著有《九经解》,此即其一。用王弼注本。凡《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2 9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